旅行
寻路中国 豆瓣 豆瓣
Country Driving: A Journey Through China from Farm to Factory
9.2 (36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彼得·海斯勒
译者:
李雪顺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1
我叫彼得·海斯勒,是《纽约客》驻北京记者。这本书讲述了我驾车漫游中国大陆的经历。
2001年夏天,我考取了中国驾照,在此后的七年中,我驾车漫游于中国的乡村与城市。这七年也正是中国汽车业的高速发展期,单在北京一地,每天申领驾照的新人就有一千多,其中有好几年,乘用车销售额的年增长率超过了百分之五十。仅仅两年多的时间,中国政府在乡村所铺设的公路里程数,就超过了此前半个世纪的总量。
《寻路中国》一书有几条不同的线索。它首先叙述了我由东海之滨沿着长城一路向西,横跨中国北方的万里行程;另一条线索集中讲述了一个因中国汽车业的高速发展而发生巨变的乡村,在这里,我特写了一个农民家庭由农而商的变化经历;最后,则是中国东南部一个工业小镇的城市生活场景。书中所描述的这种由农而工而商、乡村变身城市的发展,正是1978年改革以来中国所发生的最重要的变化。
《寻路中国》是我的中国纪实三部曲之尾曲。它探讨经济,追踪发展的源头,探究个人对变革的应对。如前两本书那样,它研究中国的核心议题,但并不通过解读著名的政治或文化人物来实现这个目的,也不做宏观的大而无当的分析。它相信通过叙述普通中国人的经历来展现中国变革的实质。我经常在一地连续呆上数月、甚至数年,跟踪变化。我不会仅仅听主人公自己讲述,我会睁大眼睛,看着他们的故事在我面前一点点展开。
这三本书横跨了我的中国十年,从1996至2007。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处于世纪之交的十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关键的时期之一。正是在这十年中,中国经济实现了腾飞,中国对外部世界的影响力开始增大。更重要的是,这是邓小平去世后的第一个十年。在这十年中,中国历史的面貌开始变化,大规模的政治事件与强力领袖开始从中退却。相反,中国巨变的推动者变成了普通人——走向城市的农民、边学边干的企业家,他们的能量与决心是过去这十年中的决定因素。从《江城》到《甲骨文》再到《寻路中国》,我所讲述的都是他们的故事。
2001年夏天,我考取了中国驾照,在此后的七年中,我驾车漫游于中国的乡村与城市。这七年也正是中国汽车业的高速发展期,单在北京一地,每天申领驾照的新人就有一千多,其中有好几年,乘用车销售额的年增长率超过了百分之五十。仅仅两年多的时间,中国政府在乡村所铺设的公路里程数,就超过了此前半个世纪的总量。
《寻路中国》一书有几条不同的线索。它首先叙述了我由东海之滨沿着长城一路向西,横跨中国北方的万里行程;另一条线索集中讲述了一个因中国汽车业的高速发展而发生巨变的乡村,在这里,我特写了一个农民家庭由农而商的变化经历;最后,则是中国东南部一个工业小镇的城市生活场景。书中所描述的这种由农而工而商、乡村变身城市的发展,正是1978年改革以来中国所发生的最重要的变化。
《寻路中国》是我的中国纪实三部曲之尾曲。它探讨经济,追踪发展的源头,探究个人对变革的应对。如前两本书那样,它研究中国的核心议题,但并不通过解读著名的政治或文化人物来实现这个目的,也不做宏观的大而无当的分析。它相信通过叙述普通中国人的经历来展现中国变革的实质。我经常在一地连续呆上数月、甚至数年,跟踪变化。我不会仅仅听主人公自己讲述,我会睁大眼睛,看着他们的故事在我面前一点点展开。
这三本书横跨了我的中国十年,从1996至2007。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处于世纪之交的十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关键的时期之一。正是在这十年中,中国经济实现了腾飞,中国对外部世界的影响力开始增大。更重要的是,这是邓小平去世后的第一个十年。在这十年中,中国历史的面貌开始变化,大规模的政治事件与强力领袖开始从中退却。相反,中国巨变的推动者变成了普通人——走向城市的农民、边学边干的企业家,他们的能量与决心是过去这十年中的决定因素。从《江城》到《甲骨文》再到《寻路中国》,我所讲述的都是他们的故事。
慢骑中国 豆瓣
作者:
传叔银
重庆出版社
2013
- 8
2011年,传叔和麦阔,双人双骑,横穿中国,本书就是讲述传叔他们从南京出发,骑车到拉萨的两个多月行程中的故事,但并非纯粹的游记+攻略+贴士那种流行格式,而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因为是写骑车的事情,传叔戏谑地称之为“自转体”。
小说以2011年骑车横穿中国为背景,以《袜子神教诲录》贯穿全文,将一路骑行(尤其是天路骑行)所必须注意的技巧性知识融贯其中,有趣味的传达给读者。也可以看作一本骑车爱好者必看的单车生活手册,尤其适合长途骑行、超长途骑行者(单次旅行至少三个月以上者)。
横穿中国路线图,http://www.douban.com/note/180278105/
本书入选《新京报》(10月26日)书评周刊的秋季书选,评论曰:和市面上流行的游记不同的是,这本书不记流水账,不秀风景和人像来满足自己那点“在路上”的优越感,不忽悠你旅行是一种更优越的生活方式。相反,你可以把这本书当作“骑行者指导手册”+“自传体小说”来读。从中,你可以找到实用、细腻的骑行指导,以及一个长期在路上的人对生活和旅行相当深入的反思。
编辑推荐:
市面上已有的单车旅行类图书,大都是游记流水账为主,有些甚至文图不匹配,而关于单车上路的实用性指导则几乎没有。《慢骑中国》则完全以实用指导为出发点,为那些从未出过远门的单车爱好者提供最贴心、细腻的指导。
《慢骑中国》语言诙谐幽默,读来轻松,尤其每章卷首的《袜子神教诲录》,更是骑车人以及户外旅行爱好者必备的名言警句;同时又不乏深邃的思考与反省,特别是在叙述人称转变过程中,充满了人文主义的色彩。
在骑行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甚至单车入藏成为一大俗的今天,作者极力提倡一种“慢骑”的理念,即随性自由的旅行乃至生活方式,这在快节奏的当下具有很强的启示和引导意义。
豆友推荐:
真是一本让人读过之后变得不安分的书,只有你离家远行,千山万水,一去经年,你才能明白袜子神真的就在那里,祂就是旅途上的那些一期一会的神奇。——导演、影评人 胤祥
我只是十分好奇,一个怎样的人才会放弃安稳的工作而选择过那种风餐露宿的动荡日子的呢?更令我好奇的是,他是如何抵御住那些关于金钱、事业、婚姻等等来自红尘滚滚的诱惑或者压迫,就这么“坚持”旅行十多年的呢?——资深职业培训师 店长大人
作为一个周游世界的人,我要说,这是少见的有丰富内容和细节的旅行书,充满了智慧和戏虐的记录,比其他空有其名的旅行书好太多了。——著名旅行家 赵行德
感觉慢骑旅途中的传叔,有点像边行路边证道的云游僧,只是多了些洒脱不羁。文字亦庄亦谐,沉稳中有戏谑,调侃中见深沉,相信这本书会给许多按部就班地生活的青年读者,带去新的精神坐标。——著名翻译家 Onetti
小说以2011年骑车横穿中国为背景,以《袜子神教诲录》贯穿全文,将一路骑行(尤其是天路骑行)所必须注意的技巧性知识融贯其中,有趣味的传达给读者。也可以看作一本骑车爱好者必看的单车生活手册,尤其适合长途骑行、超长途骑行者(单次旅行至少三个月以上者)。
横穿中国路线图,http://www.douban.com/note/180278105/
本书入选《新京报》(10月26日)书评周刊的秋季书选,评论曰:和市面上流行的游记不同的是,这本书不记流水账,不秀风景和人像来满足自己那点“在路上”的优越感,不忽悠你旅行是一种更优越的生活方式。相反,你可以把这本书当作“骑行者指导手册”+“自传体小说”来读。从中,你可以找到实用、细腻的骑行指导,以及一个长期在路上的人对生活和旅行相当深入的反思。
编辑推荐:
市面上已有的单车旅行类图书,大都是游记流水账为主,有些甚至文图不匹配,而关于单车上路的实用性指导则几乎没有。《慢骑中国》则完全以实用指导为出发点,为那些从未出过远门的单车爱好者提供最贴心、细腻的指导。
《慢骑中国》语言诙谐幽默,读来轻松,尤其每章卷首的《袜子神教诲录》,更是骑车人以及户外旅行爱好者必备的名言警句;同时又不乏深邃的思考与反省,特别是在叙述人称转变过程中,充满了人文主义的色彩。
在骑行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甚至单车入藏成为一大俗的今天,作者极力提倡一种“慢骑”的理念,即随性自由的旅行乃至生活方式,这在快节奏的当下具有很强的启示和引导意义。
豆友推荐:
真是一本让人读过之后变得不安分的书,只有你离家远行,千山万水,一去经年,你才能明白袜子神真的就在那里,祂就是旅途上的那些一期一会的神奇。——导演、影评人 胤祥
我只是十分好奇,一个怎样的人才会放弃安稳的工作而选择过那种风餐露宿的动荡日子的呢?更令我好奇的是,他是如何抵御住那些关于金钱、事业、婚姻等等来自红尘滚滚的诱惑或者压迫,就这么“坚持”旅行十多年的呢?——资深职业培训师 店长大人
作为一个周游世界的人,我要说,这是少见的有丰富内容和细节的旅行书,充满了智慧和戏虐的记录,比其他空有其名的旅行书好太多了。——著名旅行家 赵行德
感觉慢骑旅途中的传叔,有点像边行路边证道的云游僧,只是多了些洒脱不羁。文字亦庄亦谐,沉稳中有戏谑,调侃中见深沉,相信这本书会给许多按部就班地生活的青年读者,带去新的精神坐标。——著名翻译家 Onetti
一个巴黎女子的拉萨历险记 豆瓣
作者:
亚历山大莉娅·大卫·妮尔
译者:
耿昇
东方出版社
2002
- 1
《一个巴黎女子的拉萨历险记》内容简介:本世纪法国著名东方学家、汉学家、探险家、特别是藏学家亚历山大莉娅·大卫·妮尔(ALexandra DaVid-Neel,1868-1969年),是一位神话般的传奇人物。他在法国乃至整个西方、东方学界被誉为“女英雄”。她有关东方(特别是西藏及其毗邻地区)的探险记、日记、论著和资料极丰,被译成多种西方和日文,并多次重版。她终生对西藏充满了无限的热爱和崇拜。曾先后五次到西藏及其周边地区从事科学考察,而且还起了一个“智灯”的法号。对于这样一位传奇式的人物及其著作,我国却很少有人知晓。我国已故藏学家李安宅于1945年在《康导月刊》中曾撰文介绍大卫·妮尔及其义子--藏族喇嘛庸登。陈宗祥先生曾译过她的力作《超人岭·格萨尔王》(1944年)。西藏社会科学院于1986年内部印刷了她的《古老的西藏面对新生的中国》的汉译本。除此之外,再无更多的译介。
The Voyage of the Beagle 豆瓣
作者:
Charles Darwin
Penguin Classics
1989
- 11
This richly readable book is the product of Charles Darwin's amazing journey aboard the Beagle where he made observations that led to his revolutionary theory of natural selection.
的里雅斯特 豆瓣
作者:
[英国] 简·莫里斯
译者:
苏静涛
/
于晓冰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
- 2
的里雅斯特(Trieste),意大利一座海港小城。在历史长河中,它曾经悄无声息,一度繁荣而后又趋于平静。
意大利人、德国人、斯拉夫人都曾在的里亚斯特这一“无名之地”留下残酷的战争烙印与丰厚的文化遗迹。
“的里雅斯特是个美丽的地方,这里的子民多哲思,这里的落日闪耀着金色的余晖,这里教堂的钟声也庄严肃穆。”马塞尔•普鲁斯特如是说。
乔伊斯曾在此辛酸度日,潦倒中写就《青年艺术家的肖像》,日后他追忆道:“的里雅斯特,吞噬了我的肝脏。”;弗洛伊德在此地的生物实验室解剖鳗鱼数百条,实验虽然失败,却激发了他对“阉割情结”的兴趣;不幸的温克尔曼游至此城,几天后离奇被杀,但其中原委至今仍属迷案……的里雅斯特就这样与各式迁客骚人结缘,其中故事引人入胜。
《的里雅斯特》一书是简•莫里斯的巅峰之作。简•莫里斯重新发现并书写了的里亚斯特,她的文字不疾不徐,倏尔远逝,令这座意大利海港小城的沧桑底蕴跃然纸上,犹如一部优美的传奇。读者不妨借由本书深入到的里雅斯特的历史与文化中去漫游一番。
意大利人、德国人、斯拉夫人都曾在的里亚斯特这一“无名之地”留下残酷的战争烙印与丰厚的文化遗迹。
“的里雅斯特是个美丽的地方,这里的子民多哲思,这里的落日闪耀着金色的余晖,这里教堂的钟声也庄严肃穆。”马塞尔•普鲁斯特如是说。
乔伊斯曾在此辛酸度日,潦倒中写就《青年艺术家的肖像》,日后他追忆道:“的里雅斯特,吞噬了我的肝脏。”;弗洛伊德在此地的生物实验室解剖鳗鱼数百条,实验虽然失败,却激发了他对“阉割情结”的兴趣;不幸的温克尔曼游至此城,几天后离奇被杀,但其中原委至今仍属迷案……的里雅斯特就这样与各式迁客骚人结缘,其中故事引人入胜。
《的里雅斯特》一书是简•莫里斯的巅峰之作。简•莫里斯重新发现并书写了的里亚斯特,她的文字不疾不徐,倏尔远逝,令这座意大利海港小城的沧桑底蕴跃然纸上,犹如一部优美的传奇。读者不妨借由本书深入到的里雅斯特的历史与文化中去漫游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