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神秘列车 豆瓣
作者: [美国] 格雷尔·马库斯 译者: 姚向辉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 9
“或许是有史以来关于摇滚乐的最佳著作”
——《滚石》杂志
“和最好的摇滚乐一样,触及了美国和美国音乐的心智与灵魂。”
——布鲁斯•斯普林斯汀
这本有关摇滚乐和美国文化的杰出研究书籍于一九七五年首版时,许多书评人称它是此主题下的最佳作品。现在,《神秘列车》的经典地位已然确立,它鼓舞了整整一代的音乐家、乐迷和作者。在这个版本中,作者修订了正文,令人不胜欢喜的资料性部分“备注与唱片目录”也经过了更新和扩充。多数读者依然会同意《滚石》杂志对《神秘列车》的评价——“或许是有史以来关于摇滚的最佳著作”。
《神秘列车》的闪光点不胜枚举,在很多人看来,书中论述埃尔维斯的卓越章节“普利亚特”是关于普莱斯利的众多文字中最具洞察力的。普莱斯利辞世后,马库斯的文章从喧哗和歇斯底里中浮现出来,成为美国文化批评的一个地标,达到了“狂喜、恐惧和理解的高峰”(《村声》杂志,弗兰克•里奇)。
通过六位艺人——先辈:罗伯特•约翰逊和“口琴”弗兰克,继承人:兰迪•纽曼、“乐队”乐队、斯莱•斯通,以及普莱斯利——按照乔恩•兰道在《滚石》杂志上所写,马库斯“就美国和摇滚乐写下如此有创新精神的野心之作,在体裁、智慧和创造力上都冒了很大风险。马库斯经常引用‘乐队’乐队的罗比•罗伯逊的名言:音乐绝不该是无害的。这本优秀著作的美妙之处便在于,它也绝非无害。”
“任何对美国或美国音乐有兴趣的人都应该读的书。”——《纽约时报》
就是这样 (2009) TMDB IMDb 维基数据 豆瓣
This Is It
8.5 (248 个评分) 导演: 肯尼·奥特加 演员: 迈克尔·杰克逊 / Alex Al
其它标题: This Is It / 迈克尔·杰克逊:就是这样
2009年6月25日,这可以说是全球音乐界的巨大损失。迈克尔·杰克逊(迈克尔·杰克逊 Michael Jackson 饰),全球瞩目的流行音乐巨星在这一天就此陨落。原本,计划在2009年夏天举行的名为“This is it”告别演唱会,也无法如期与歌迷们见面。不过,在此之前迈克尔•杰克逊为了此次的演唱会,进行了大量的彩排工作,并亲力亲为的为选曲、编排、舞蹈、灯光等多个环节把关。整个过程,都被详实的记录了下来。没有了现场的演唱会,导演肯尼•奥特加就利用这些排练片段搭配上天王的传世名曲,为全球的乐迷们在大银幕上呈现出了一场完全不一样的演唱会。
这不单单是一部纪录片,这是对这位天皇巨星献上的最后的缅怀……用平凡的片段,展现着巨星真实、超越常人的一面。
平克·弗洛伊德:“脉动”伦敦现场演唱会 (1994) 豆瓣 TMDB 维基数据 IMDb
Pink Floyd: P. U. L. S. E. Live at Earls Court
9.3 (15 个评分) 导演: 戴维·马利特 演员: 大卫·吉尔莫 / 尼克·马森
其它标题: Pink Floyd: P. U. L. S. E. Live at Earls Court / Pulse
imdb评分: ********** 9.5/10 (328 votes)

下面是imdb上一个网友对于这张演唱会专辑的评论:
The lightning system. The songs. The sound. A band that decides to hide beneath the complex riggings and supports (what a welcome relief!). Perfection, indeed. This is the best concert video footage I've ever seen in my life. The moment I saw it I could not stop watching it (it was too late at night, and I wanted to get some sleep) for all the right reasons.

Suffice to say, I don't think I'll ever see a concert as incredible as that one. The moment when they play the encores (Wish you were here / Comfortably Numb / Run like Hell) qualifies as the stuff dreams are made of. Laser lights, explosions, a huge rose hanging from the ceiling with a disco ball inside, huge reflectors onstage, a dancing circular screen, a dancing light stage, lights at the bottom flashing messages and to the music... I couldn't have imagined a more complex light show. Or better tunes. Or better playing.
2009年10月21日 看过
那天在现场观看的观众有福了!他们目睹了一场有史以来这个星球上最壮观、最激动人心的演唱会!在pink floyd面前,一切都是尘埃!尘埃!!!恨自己没有早生20年!!
pinkfloyd 演唱会 音乐
格拉斯十二乐章 (2007) 豆瓣
Glass: A Portrait of Philip in Twelve Parts
导演: Scott Hicks 演员: 菲利普·格拉斯 / 埃罗尔·莫里斯
其它标题: Glass: A Portrait of Philip in Twelve Parts
二十世纪最勇於突破,也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菲利普·葛拉斯,19岁考取茱莉亚音乐学院,随后受教于法国音乐教母布隆格,因缘际会受到印度西塔琴名师拉维香卡的启发,激起葛拉斯大胆突破古典音乐窠臼。往后十年,前卫乐风让他饱受音乐界嘲讽与孤立,古典音乐殿堂拒他于门外。直至《沙滩上的爱因斯坦》意外大获好评,葛拉斯的音乐世代正式展开,此时,他已年近40。
导演斯科特·希克斯于2005年著手记录这位传奇音乐大师,长达18个月的时间,跟随葛拉斯的脚步横越三大洲,首度揭露葛拉斯极度私密的创作历程、家庭生活,与追求身心灵合谐的乐活精神,引领我们一窥这位令人赞叹又充满谜样色彩的音乐家的生活点滴。
幕后制作
《格拉斯十二乐章》片名取材自菲利普·格拉斯的1970年代简约主义音乐Music in Twelve Parts,以十二个段落透视现代音乐巨擘菲利普·格拉斯的创作观、工作、家庭生活、朋友、身心平衡的追求、他的过去和现在。导演斯科特·希克斯于2005年着手记录,长达18个月贴身拍摄,超过120小时的画面,持续七个月的后制,呈现菲利普·格拉斯的生活切面和价值观。导演斯科特以被拍摄者菲利普·格拉斯主述,如同超写实主义画家查克罗斯“马赛克肖像画”以局部单位拼贴全貌。斯科特·希克斯说:“我是以非常个人主观的方式偷窥这位享誉全球的艺术家。这并非一部必恭必敬的辉煌生涯回顾录,因为电影并非关于真实,而是在乎情感。”《格拉斯十二乐章》的真情至性让人感动。
天才总是能游刃有余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领悟力强,对自已所信奉的价值十分固执。音乐专才的同事说,菲利普·格拉斯并非简约主义音乐的第一把交椅,同期还有更受到瞩目的极简主义音乐家。从《格拉斯十二乐章》里的纪录片段,观众得知,未受到乐坛、大众肯定前的菲利普·格拉斯在1970年代的纽约苏活区度过好长一段辛苦的日子。为了兴趣和理想,他必须忍受观众不认同他的音乐时,脱口的咆啸。有时一场演出,只有六个观众欣赏,即便如此,菲利普·格拉斯从未改变初衷,继续坚持谱写脑海浮现的音乐,与人分享。他前卫的乐风受到古典乐坛的讽刺和排挤,他索性在公园、画廊……等非正式的场合演出。那段日子虽苦,但也呼应了1970年代纽约苏活区的丰沛创造力。直至《沙滩上的爱因斯坦》意外大获好评,格拉斯的音乐渐被肯定。
影片中,菲利普·格拉斯的妻子,了解音乐之于丈夫的意义,这样说:“音乐是他与人沟通的方式,音乐是他的语言,他喜欢与人分享。”菲利普·格拉斯的第三任妻子,十分尊重他的音乐创作,然而,丈夫对于音乐全然的投入,也累积了某种程度的抱怨。透过镜头,我们看到一个音乐人的妻子擒着泪水,向镜头诉说,彼此心中的远景并不相同,流露心中的难受。菲利普·格拉斯对于音乐的投入可见一般。格拉斯朋友说,菲利普的音乐很简单,这些音符不断地向上攀升,直入天际。往后菲利普·格拉斯参与电影配乐的频率越来越高,他的音乐仿佛有着某种识别系统,一听就知道是“菲利普·格拉斯”的。影片中菲利普·格拉斯描述写作对于他某位朋友的意义,他说,写作之于朋友而言,既是一种逃避也是寄托,是他平衡自己的方式。
里奥纳德·科恩:我是你的男人 (2005) 豆瓣
Leonard Cohen: I'm Your Man
8.2 (17 个评分) 导演: Lian Lunson 演员: Perla Batalla / Bono
其它标题: Leonard Cohen: I'm Your Man / 莱奥纳德·科恩:我是你的男人
2005年1月,导演琳恩·露森远赴雪梨歌剧院为一场名为“Came So Far For Beauty”演唱会进行拍摄,为了向李欧纳致敬,Nick Cave及多位知名艺人共同参与了这场盛大的表演,并由知名音乐制作人Hal Willner担任总监。本片可说是首次对李欧纳这位音乐界的巨擘进行零距离接触、最赤裸的深入访谈,从李欧纳的诗作、小说等作品,甚至他的绘画创作及相片收藏等,透过难能可贵的访问和李欧纳亲身的自述,见识他独特的魅力所在。除了许多珍贵画面之外,亦收录了许多歌手如U2乐团主唱Bono、70年代末独立音乐领导者Nick Cave、Rufus Wainwright等众多知名艺人精采绝伦的演出画面,重量级的卡司肯定让人惊艳不断。
矿工的女儿 (1980) 豆瓣 IMDb 维基数据 TMDB
Coal Miner's Daughter
导演: 迈克尔·艾普特 演员: 茜茜·斯派塞克 / 汤米·李·琼斯
其它标题: Coal Miner's Daughter / 春风得意上云霄
根据著名乡村女歌星洛莉塔·琳Loretta Lynn的自传改编而成的歌唱文艺片,也是茜茜·斯派塞克 Sissy Spacek荣获金像奖影后的代表作。
穷困的矿工女儿洛莉塔·琳(茜茜·斯派塞克 Sissy Spacek 饰),在婚后才展开她的歌唱事业,然而凭借她那充满感情的歌声,终于成为乡村歌后。
并非每一位音乐家都是古典音乐家。古典音乐家固然受人尊敬,但其他类型的音乐也需要才华横溢、个性强烈的演绎者。美国乡村音乐女歌星洛瑞塔·琳也许并不广为人知,但根据她的自传拍摄的这部影片却备受推崇。洛瑞塔的扮演者茜茜·斯派西克不仅亲自演唱片中的歌曲,而且在拍摄时实况演唱并录制,她的表演得到洛瑞塔本人的认可,并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2009年9月27日 看过
前面的铺述太长,拖沓,后面成名时的部分还应着重叙述。草草结尾的一部片。3星。
传记 励志 美国 音乐
海盗电台 (2009) 豆瓣 TMDB Min reol Eggplant.place IMDb 维基数据
The Boat That Rocked
8.2 (809 个评分) 导演: 理查德·柯蒂斯 演员: 比尔·奈伊 / 肯尼思·布拉纳
其它标题: The Boat That Rocked / 出位乐人谷(港)
1966年英国,北海上飘扬着一条游艇,这里有一群充满了摇滚梦想的年轻人,在24小时不间断播着自己喜欢的音乐,他们叫做海盗电台。全英国的年轻人,无论种族、信仰,都热衷于海盗电台的音乐。被学校开除的卡尔(Tom Sturridge 饰)被海盗电台的首领昆汀(Bill Nighy 饰)引荐入伙。通过游戏,他逐渐认识这些激情四射的DJ,其中,头牌DJ大胡子科特(Philip Seymour Hoffman 饰)是个善于拿音乐说事的美国佬;戴夫虽然大腹便便却颇讨女孩喜欢……羞涩的卡尔似乎总是难以融入,对于喜欢的女孩也手足无措。2年前离开的DJ加文(Rhys Ifans 饰)突然回归让科特面临危机,而西蒙则发现与妻子艾兰诺的婚姻另有隐情。与此同时,政府高官与国家电台却开始注意到这些无政府主义的小团伙,并多次召开紧急会议商议对策,从最初的封口令,到后来的军队驱逐,对抗愈演愈烈……
2009年9月10日 看过
提一点:虽然本片没有直接明显地攻击某些女性的价值观,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片中所有出现的女性几乎都随便和某个男性上过床,而且有的还不止跟一个男性上过床,而且唯一一位没有和男性上床的女性还是个拉拉(这里没有任何贬低同性恋的意思)。
喜剧 摇滚 英国 音乐
伟大之声 (2007) 豆瓣
Great World of Sound
导演: Craig Zobel 演员: John Baker / Frances Green
其它标题: Great World of Sound / 伟大的声音
马丁看到一则广告,前去应聘唱片制作人。他非常期待自己可以成为那种挖掘新星的伯乐,然而事情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美好。这家名叫“伟大之声”的公司,其流程就是在报纸上不断刊登广告,然后将引来的歌手们送进将就凑合的录音棚里录音而已,看起来非常的不可靠……
挡不住的奇迹 (1996) Eggplant.place IMDb 豆瓣 TMDB 维基数据
That Thing You Do!
9.0 (6 个评分) 导演: 汤姆·汉克斯 演员: 汤姆·艾弗瑞特·斯科特 / 丽芙·泰勒
其它标题: 댓 씽 유 두 / すべてをあなたに
影片讲述了六十年代一队名为“奇迹”的摇滚乐队从小镇迅速崛起成为全国知名偶像,但又有如流星般消逝的经过。组成乐队的四位年轻人之中,以沉迷爵士乐的鼓手汤姆·埃弗里特·斯科特和自我为中心的作曲歌手强纳·森萨奇的瑜亮之争的主要戏剧矛盾,清丽佳人莉芙·泰勒则扮演全力支援此乐队的热心歌迷,汤姆·汉克斯客串乐队经理人。在那个基本上社会气氛仍然相当纯洁的1964年,演出了这段一曲成名的歌坛传奇。
平克•弗洛伊德:庞贝古城现场录音纪录片 (1972) TMDB 豆瓣 IMDb 维基数据
Pink Floyd: Live at Pompeii
9.3 (34 个评分) 导演: Adrian Maben 演员: 大卫·吉尔莫 / 罗杰·沃特斯
其它标题: Pink Floyd: Live at Pompeii / 庞贝古城现场记录片
中文名称:庞贝古城现场记录片
英文名称:Live at Pompeii
发行时间:2003年10月21日
专辑歌手:Pink Floyd
地区:英国
语言:英语
这张DVD真的足够叫平克迷喷血了,为Pink Floyd于1974年在庞贝古城现场录音记录片导演剪辑版,我rip的时候连同一个24分钟的导演访谈也做了。这个版本的庞贝古城现场为16:9画面制作,质素强过以前市面上任何VCD、DVD全屏幕版现场video,为诸位平克迷献上,与同好之人分享乃最大乐趣!片中珍贵画面太多,截图数量有限,未能反映乐队成员对录音与乐器技术的见解、导演对庞贝古城文化的刻画。另,最后一张截图为导演Adrian Maben。
Pink Floyd是一支以技术、创作思想和现场演出效果见长的迷幻摇滚乐队,演出场地的选择也成为他们艺术生涯中一个颇为引人注目的亮点,因此庞贝古城现场录音记录成为平克乐迷心目中的经典,蕴含了丰富的欧洲古典文化与骇人灾难的庞贝古城,与充满了现代艺术理念和科技手段的平克现场,在平克乐队经典音乐的连接下,古典与现代,感性与激情发生了激烈的碰撞与交流。
由于年代久远,录音有细微的杂讯,不过丝毫不能影响此视频的珍贵性,rip时内嵌了英文字幕,加上导演访问记录片配上英文字幕,我想更利于诸位对Pink选取庞贝古城这一现场进行录音的创意与意图,国内的包括台湾地区的摇滚节目制作对字幕的处理通常会弄巧成拙、辞不达义。就如这部记录片,诸多不负责任的网络、平面媒体编辑称之为“庞贝古城演唱会”,殊不知这其实是一部Pink Floyd结合古文明的现场录音创意记录片。还有人会把这部记录片与柏林墙演唱会放在一起,其实根本不具备可比性,当然又不知道多少人把Roger Waters柏林墙演唱会冠以“Pink Floyd柏林墙演唱会”了。个人认为,这部记录片应该和“Dark Side of the Moon”概念记录片属于一类,由乐队成员出演,表演和自然剪辑结合而亦不同于电影“Wall”由演员表演配合音乐的概念风格。
专辑曲目:
01 Echoes Part I
02 Careful with That Axe Eugene
03 A Saucerful of Secrets
04 Us and Them
05 One of These Days
06 Mademoiselle Nobs
07 Brain Damage
08 Set the Controls for the Heart of the Sun
09 Echoes Part II
--------------------------------------------
[原创]:[摇滚]Pink Floyd在庞贝古城的Live DVD ISO 1971年10月, 当时还正年轻的平克们在庞贝古城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罗马圆形剧场上,进行了一次没有现场观众的演出。 这次演出被制成电影于1972年的9月在爱丁堡音乐节上做了首映, 1974年开始在欧美各地全面上映, 反响不俗, 随后发行的录像带也成了市面上的长销品种。
今年的十月份, 经过长久的等待之后, 环球公司终于发行了这张名为Pink Floyd - Live at Pompeii (Director's Cut)的DVD, 导演Adrian Maben将原先上映的一个小时的剧场版重新剪辑加料成了现在的这个一个半小时的导演剪辑版。原先全屏的剧场版被转换成了可变宽银幕的导演剪辑版,画质和音质也经过了全面的修复(遗憾的是仅有一条杜比2声道音轨多少显得美中不足),并同时收入了原来的剧场版以及导演访谈等众多花絮, 堪称是对全世界平克迷的一份大礼。值得一提的是, 这部DVD的设计也是由平克的御用封套设计者Storm Thorgerson精心打造的(他为平克设计的唱片封套几乎个个都称得上是艺术品)。
当时的平克已经摆脱了SYD BARRET离去后的阵痛, 接连几张成功的专辑,,使他们的事业蒸蒸日上, 也为后来那张旷世绝伦的做了完美的铺垫。 这个现场里面的歌曲也基本都来自上述几张专辑以及即将发行的那张, 并收入了一首从未发行过的歌曲“Mademoiselle Nobs”, 导演剪辑版中更是增加了第二年他们在伦敦埃比路(ABBEY ROAD)录音室录制DARK SIDE OF THE MOON专辑时的珍贵镜头
导演剪辑版的具体曲目如下:
1.ECHOES PART I
2.CAREFUL WITH THAT AXE EUGENE
3.A SAUCERFUL OF SECRETS
4.Us and Them
5.ONE OF THESE DAYS
6.MADEMOISELLE NOBS
7.Brain Damage
8.SET THE CONTROLS FOR THE HEART OF THE SUN
9.ECHOES PART II
这张DVD发行之后, 这个导演剪辑版引起了不小的非议, 很多歌迷认为导演加入的大量诸如飞船,卫星,地铁和很多现在的庞贝的镜头(甚至还有一大段假想中当年繁荣的庞贝的CG)是对这部伟大现场的破坏, 与其强加给观者这些个人色彩很浓的感受, 还不如像原始版本那样留给大家更多自己体会的空间.还好这张DVD里同样收入了原来的剧场版, 连着看完导演剪辑版和原始版本之后, 我也觉得还是更喜欢原来的剧场版(更纯粹的一种音乐享受). 不过导演版里多出来的那些录制'月缺'的段落和其他的精彩访谈也是弥足珍贵(我觉得那段在巴黎时乐队成员和导演之间的互相打趣尤其有意思). 究竟哪个版本更好大家可以自己去比较比较看.
--------------------------------------------
平克·弗洛伊德:庞贝城演唱会导演版pink floyd:live at pompeii 天极 D9
简评:记录平克·弗洛伊德乐队在1971年的意大利庞贝古城圆形剧场演出的音乐纪录片,作为这个伟大乐队的历史见证,这部纪录片显得十分珍贵。此前曾出过韩国三区的D5版,这个英二版D9的容量其实也只有6.52G,除了91分钟的正片外,还有24分钟导演访谈等花絮,正片和花絮的中文翻译都很不错。金色磨码片基,在ROM上读片流畅。
--------------------------------------------
在线视频:
Pink Floyd Live at Pompeii(1)


Pink Floyd Live at Pompeii(2)


Pink Floyd Live at Pompeii(3)


Pink Floyd Live at Pompeii(4)


Pink Floyd Live at Pompeii(5)


--------------------------------------------
电驴下载:
西区故事 (1961) 豆瓣 TMDB Min reol IMDb 维基数据
West Side Story
7.5 (106 个评分) 导演: 杰罗姆·罗宾斯 / 罗伯特·怀斯 演员: 娜塔莉·伍德 / 理查德·贝梅尔
其它标题: West Side Story / 西城故事(台)
曼哈顿西部贫民区里有两帮势不两立的流氓团伙,一个是由白人里弗领导的“火箭”帮,另一个是由波多黎各人贝尔纳尔多带头的“鲨鱼”帮。两帮相互仇视,经常斗殴生事。一次西区举行舞会,两个帮派相互拼舞,里弗的朋友托尼(理查德·贝梅尔 Richard Beymer 饰)与贝尔纳尔多的妹妹玛丽亚(娜塔利·伍德 Natalie Wood 饰)一见钟情。贝尔纳尔多发现两人的爱慕后,强行让手下带走了妹妹。夜里,托尼站在玛丽亚的窗前呼唤她,两人坚定地相爱了。第二天,玛丽亚听说“鲨鱼帮”将和“火箭帮”决斗,便让托尼前去阻止。托尼匆匆赶到现场,试图阻止斗殴的发生,在混乱中好友里弗被杀,他出于自卫失手杀死贝尔纳尔多。这让玛丽亚陷入矛盾和痛苦中,她忍受着家人的责骂与侮辱,但心中无法放下托尼。贝尔纳尔多的好友持枪寻找托尼算帐,得知消息的玛丽亚匆匆赶去报信,然而悲剧赶在她之前发生了……
本片夺得1961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等十项大奖。
噪音太多 豆瓣
7.4 (51 个评分) 作者: 梁文道 花城出版社 2009 - 3
《噪音太多》是梁文道的文化艺术随笔集,显现的却是一个私家知识分子的轨迹。纯粹音乐怎么听、电光幻影怎么迷、电视末日到了吗,都是私家偏好。随口道破,妙论横生,个人性情跃然纸上。但是,其公共关怀又无处不在,比如,娱乐到底是什么。梁文道一向被称为公共知识分子,是典型的杂家。
2009年5月25日 已读
来来回回就那么几件事,一句话能说清的事为了显得有文化有内涵有深度非得绕几个弯儿。
文化 梁文道 艺术 随笔 音乐
生于失去 (1999) 豆瓣
Born to Lose: The Last Rock and Roll Movie
导演: 莱赫·科瓦尔斯基 演员: Willy DeVille / Wayne Kramer
其它标题: Born to Lose: The Last Rock and Roll Movie
独奏者 (2009) 豆瓣 TMDB IMDb 维基数据
The Soloist
6.8 (45 个评分) 导演: 乔·赖特 演员: 杰米·福克斯 / 小罗伯特·唐尼
其它标题: The Soloist / 心灵独奏(台)
史蒂夫·洛佩兹(小罗伯特·唐尼 Robert Downey Jr. 饰)是一名洛杉矶时报的记者,最近因为一次骑行意外而住进了医院。在病床上,他经常听见附近传来优美的小提琴声,从而结识了天才小提琴手纳萨尼尔·埃尔斯(杰米·福克斯 Jamie Foxx 饰),渐渐地他发现, 埃 尔斯原来曾进修于声名显赫的茱莉亚音乐学院,然而却因精神分裂症而辍学,如今只能流落街头卖艺为生。洛佩兹决意将埃尔斯的故事写成专栏,为此他开始留意埃尔斯的一举一动,在相互了解的过程中,两人渐渐建立了深厚友谊,洛佩兹为了帮助埃尔斯完成音乐梦想甚至抛家弃业,然而埃尔斯的精神疾病却始终是两人之间的羁绊……
本片根据史蒂夫·洛佩兹发表在报纸上的文章进行改编。
蓝调传奇 (2008) TMDB IMDb 维基数据 豆瓣
Cadillac Records
7.7 (59 个评分) 导演: 达内尔·马丁 演员: 艾德里安·布洛迪 / 杰弗里·怀特
其它标题: Cadillac Records / 爵士传奇
1941年,波兰裔移民里奥纳德·切斯(亚德里安·布洛迪 Adrien Brody 饰)为出人头地,开始经营一间酒吧。而此时密西西比的佃农麦肯利·摩根菲尔德(杰弗里·怀特 Jeffrey Wright 饰)怀揣音乐梦想背着一把吉他只身来到芝加哥,在街边他遇到了17岁的天才口琴演奏师小沃尔特,两人一拍即合,开始在切斯的酒吧驻唱。野心勃勃的切斯凭借自己敏锐的直觉和商业头脑,开办了切斯工作室(Chess Records),为沃特斯录制唱片,取得巨大成功。切斯在经营切斯工公室期间,广纳音乐人才,推陈出新,造就了一大批对美国乐坛影响深远的歌手……
本片主题曲Once in a Lifetime在2009年金球奖上,获得最佳电影歌曲提名。
梅纽因:世纪之琴 (1996) 豆瓣 IMDb 维基数据 TMDB
Yehudi Menuhin: The Violin of the Century
导演: Bruno Monsaingeon 演员: Yehudi Menuhin
其它标题: Yehudi Menuhin: The Violin of the Century / 梅纽因-世纪小提琴
法国小提琴家与音乐纪录片导演布鲁诺·蒙桑容的作品,风格相当接近他在两年后拍摄的《里赫特:谜》,由传主面对镜头,讲述他的音乐人生,穿插大量纪录片影片镜头。
里赫特:谜 (1998) 豆瓣
Richter: The Enigma
9.8 (16 个评分) 导演: Bruno Monsaingeon 演员: Sviatoslav Richter
其它标题: Richter: The Enigma / 纪录片《里赫特:谜》
在德裔苏联大钢琴家里赫特去世前一年,纪录片导演、小提琴家布鲁诺·蒙桑容(他因拍摄古尔德、梅纽因而成为音乐家纪录片领域内的大师)带着摄制组和传主同起居近一年,其成果是这部纪录片以及一本谈话录《里赫特:笔记与对话》见

纪录片拍摄得非常朴实,传主本人对着镜头,用俄语讲述他的一生事件和艺术观念。态度和用语相当直率,据说在书中,保留了更多他的“粗话”。
摇滚校园 (2003) IMDb 豆瓣 TMDB Min reol Eggplant.place 维基数据
The School of Rock
7.7 (292 个评分) 导演: 理查德·林克莱特 演员: 杰克·布莱克 / 亚当·帕斯考
其它标题: The School of Rock / 摇滚教室(台)
杜威•费恩(Jack Black 杰克•布莱克 饰)是一名已过而立之年,却仍在为理想打拼的摇滚音乐人。他不屑于那种粗制滥造、充满向商业谄媚味道的虚伪乐曲,一心追逐真情实感的纯粹摇滚乐。为此,他和无数支乐队分道扬镳,至今事业无成,还面临被房东赶出去的窘境。
杜威的男房东兼老友内德•斯尼勃利(Mike White 麦克•怀特 饰)此前曾是狂热躁动的死亡摇滚乐手,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了居家好男人以及代课老师。杜威闲赋家中时,偶然接到一通来自某中学的招聘电话,对方邀请内德迅速来学校代课。穷极无聊兼为生计所迫的杜威偷梁换柱,以内德的身份进入这所校风极为严谨的名门中学教学。学生们的死气沉沉一度让他倍感无聊,某天,杜威无意中发现孩子们的音乐天赋。于是,他瞒天过海,带领这群只知道读书的孩子们进入一个全新且乐趣无穷的摇滚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