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zz
科隆音乐会 豆瓣 Spotify Discogs
9.7 (95 个评分) Keith Jarrett 类型: Jazz
发布日期 1975年11月30日 出版发行: Oper Köln / ECM Records GmbH
六十年代掘起了一批出色的爵土乐演奏家,Keith Jarrett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人物,一位有代表性的钢琴家。Keith Jarrett的音乐生涯经历了多个阶段。他获得巨大的国际荣誉则主要归功于他的系列独奏音乐会。在这些引入瞩目的音乐会上,他显示出杰出的即兴演奏才能。他在音乐会上的演奏完全是即兴的杰作,毫无事先的准备或者计划。在表演独奏的同时,他曾经不止一次地领导四重奏和五重奏乐队,演出古典音乐。
加雷特三岁时就开始演奏钢琴,在他只有七岁时他就举办了自己的独奏音乐会。毫无疑问他是一位早熟的音乐家,当他还是一位中学生的时候他就成为了—位职业音乐家,在1962年时,他在伯克利学习,其后他就开始和自己的三重奏组在波士顿地区演出;1965年他来到了纽约,当时著名的鼓手相乐队指挥Art Blakey的“爵士信使”乐队正在这里,他同这个分队合作了四个月,后来他加人了非常流行的查理·劳埃德四重奏组(1966年到1969年)并跟随这支乐队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这些演出为他增加了个人的荣誉。他开始偶尔在演奏钢琴之外,演奏高音萨克斯管,这种情况在整个七十年代一直持续着。
1969年到1971年期间,加雷特和Miles Davis的融合派爵士乐乐队在一起。他演奏管风琴和电子键盘,在第一年中Chick Corea也在乐队中。在离开戴维斯的乐队之后,加雷特宣告自己将永久性地告别键盘音乐。他在1967年到1969年期间为沃尔泰克唱片公司以及在1971年为亚特兰蒂克唱片公司作为指挥录制了唱片。但是从1971年11月起,他开始为ECM唱片公司广泛录音,除此之外他在1970年还曾经为ABC唱片公司和推动力唱片公司录制了一些曲子。这种合作一直持续到九十年代的今天。
七十年代,加雷特曾经领导过两支出色的乐队。从1972年开始,加雷特开始举办他著名的系列即兴演奏音乐会,结果出现了一大批流行的唱片如《独奏音乐会》,《科思音乐会》,《太阳熊音乐会》。八十年代,加雷持录制古典音乐的机会和录制爵士乐的机会同样多。但是从九十年代起,他似乎重新找到了爵士乐的灵感,他的录制的唱片中更多的是广泛录制的他的经典的标准三重奏爵土乐作品,这支著名的三重奏组合的成员包括加里·皮科克和Jack DeJohnette。
在最初的音乐经历中,加雷特受到Bill Evans的影响最大。从七十年代初开始,加雷特逐渐摆脱了前辈大师风格的束缚,形成了自己的原创风格。他在音乐中更多的增加了有自己特色的东西,以及更多个人感受,个人风格开始逐渐超过了传统风格,成为他音乐中的主流。进入九十年代后,加雷特仍然孜孜不倦,探索着音乐的真知。
活跃年份:1960_1990
主要音乐风格:ost-Bop or Mainstream Jazz
相关工作 :钢琴
Turntable Soul Music 豆瓣
Belleruche 类型: 放克/灵歌/R&B
发布日期 2007年7月23日 出版发行: Tru Thoughts
New signing to Tru Thoughts, BELLERUCHE, describe their sound as handmade hip hop blues soul, like Sarah Vaughan, Charlie Christian and Cut Chemist stuck in a dusty second hand record store with wine and a sampler, Belleruche make Turntable Soul Music.
Nina Simone at the Village Gate 豆瓣
Nina Simone
发布日期 1991年7月16日 出版发行: Blue Note Records
Japanese 24-bit remastered reissue of 1962 album packaged in a miniature LP sleeve. TO. 2004.
2009年11月5日 听过
jazz
New York City 豆瓣
8.4 (38 个评分) Peter Malick / Norah Jones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03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Koch Records
2000年,钢琴手兼歌手Norah Jones还未获得那8个格莱美大奖,她只是在纽约东部贫民区的起居室里演奏,她应邀为吉他手Peter Malick和他的乐队演唱几首布鲁斯。这张唱片的灵感源于Ray Charles和Billie Holiday等名家的经典作品,也是一张典型的唱作人专辑,而Jones那同样经典的演唱风格更是将其演绎得淋漓尽致。大部分Malick的曲目都是当代蓝调,让人想念起Bonnie Raitt和Eric Clapton的作品。“Strange Transmissions”,一首忧郁的爱的宣言,Jones醇美的嗓音奠定了她后来布鲁斯歌后的地位,而“Heart of Mine”则表明,这个钢琴家充满生气的风格与Bob Dylan是绝配。至于首席Malick,为大部分曲子贡献了他沉静切肤的吉他演奏。
真情伙伴 豆瓣
9.5 (17 个评分) Ray Charles 类型: 爵士
发布日期 2004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Concord Records
甫于六月去世的灵魂乐传奇大老雷查尔斯(Ray Charles)的最后遗作“真情伙伴(Genius Loves Company)”,一进榜就获得亚军的专辑收录了这位影响超过半世纪的伟大歌手与其他艺人像是诺拉琼丝(Norah Jones)、艾尔顿强(Elton John)、威利尼尔森(Willie Nelson)、娜塔莉高(Natalie Cole)....等等不同畛域知名歌手合唱的作品,这些与雷查尔斯合唱的歌手总计赢得过79座葛莱美奖,再加上这是雷查尔斯生前最后一张作品,因此一推出就让乐迷争相购买收藏。
好的音乐是没有类型限制,没有所谓的主流或是跨界之类的区隔,只要是传达歌者灵魂深处的情感的歌声就是好的音乐,能做到此一境界的艺人并不多见,Ray Charles肯定是其中之一,传奇巨星法兰克辛纳屈尊称他为“天才The Genius”,乐坛给予他“开创灵魂乐的先锋”的定位,乐迷推崇他是“当代最伟大的流行艺人”、“最真实的美国音乐原味”,听过他那综合了节奏蓝调与福音感觉的灵魂乐嗓音,你会发现,最虔诚的灵魂乐莫过于此。
2004年6月10号,Ray Charles因肝病的并发症病逝于加州,享年73岁。灵魂乐教母Aretha Franklin闻讯后,感慨的表示,‘一个伟大的灵魂将受到永远的爱戴…他有一副让人终身难忘的歌声。’出生于乔治亚州的Ray Charles,6岁时因发生青光眼症状导致终身失明,童年在一个乡村、蓝调、灵魂、爵士、Big Band音乐五味杂陈的音乐环境下长大,1954年,他所灌唱的歌曲“I Got A Woman”无疑就是他接受音乐环境薰陶的最佳写照,而这首歌后来就被乐界视为首支灵魂乐作品,1979年,他所灌唱的老歌“Georgia On My Mind”被选为乔治亚州的州歌,1986年入选摇滚名人堂,1988年获颁葛莱美奖的终身成就奖,表彰这位灵魂之父在他的演唱中将灵魂乐的真实本质全然的个人化,2004年,洛杉矶宣布将Ray Charles的录音室规划为历史地标。无论是百事可乐广告片中那位坐在钢琴边说出“you've got the right one baby, uh-huh!”的老顽童,还是在援非饥荒义唱曲“We Are The World”中与工人皇帝Bruce Springsteen神情专注的对唱,或是他赢得个人第12座葛莱美奖时的得奖作品“A Song For You”,Ray Charles歌声中的灵魂本质永远是那么触动人心,他的歌声启发了披头四、史提夫汪达、乔库克以及无数的灵魂乐手,简单的说,听Ray Charles的音乐,就像是听一个心无杂念的灵魂在唱歌一样,世上再也没有什么比这样的感觉更动人的了!
“打从我出生,音乐就在我的内在滋长,音乐就是我身体的一部分,像是我的血液一样。”Ray Charles曾在自传中作出如此的表述,而这样的精神一直贯穿到他生前的最后一张遗作“Genius Love Company”,藉由这一张与多位不同世代、不同类型音乐领域歌手合作的作品,我们更可以听见Ray Charles非常个人化的灵魂乐神采的穿透力。面对此张专辑中合作的歌手总计赢得过79座葛莱美奖的惊人资历,Ray Charles的神奇唱功依然是那么生动、自然,根本难以界定所首歌的类型,譬如在与Norah Jones、Diana Krall分别合作重唱乡村经典作“Here We Go Again”、“You Don't Know Me”时,你会听到在乡村乐与灵魂乐之间流动的福音音乐感觉;而在与蓝调国宝B. B. King合作的“Sinner's Prayer”中,你可以听到Ray Charles的钢琴与B. B. King的吉他Lucille精采的乐器对话;跟著自己所尊敬的音乐人Nat King Cole的女儿Natalie Cole合唱“Fever”时,你可以听到灵魂乐与节奏蓝调之间的微妙关系;当Ray Charles分别与创作歌手Elton John、James Taylor灌录他们的创作曲“Sorry Seem To Be The Hardest Word”、“Sweet Potato Pie”时,你可以在舒服悦耳的歌声中,感受到Ray Charles的知音情怀。
“Genius Loves Company”让我们感受到--流行音乐没有所谓的跨界与否的问题,完全在乎于你有没有唱出你的灵魂罢了!    ---------------copy自verycd
Sharing 豆瓣
Bugge Wesseltoft's New Conceptions Of Jazz 类型: 爵士
发布日期 1999年2月8日 出版发行: Universal/Polygram
我可笑的情人 豆瓣
9.3 (81 个评分) Chet Baker 类型: 爵士
发布日期 1954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Blue Note Records
听Chet Baker的音乐要把灯光调低,要有一瓶威士忌陪伴身边,要戴上耳筒;唱片在沙沙走动,你会听见他说,Let"s Get Lost。让我们一起迷失,迷失在幽幽的小喇叭声中,迷失在一个心碎浪漫主义者的浅吟低叹之中。 Chet Baker,一个俊朗迷人的美男子,一个爵士乐历史上的早熟天才。在Bruce Weber为他拍摄的传记电影《让我们一起迷失》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一生。他最早从军队中学到音乐常识,退伍后在Be-bop鼻祖Charlie Parker的乐团中作过短暂的停留,23岁时,和低音色士风手Mulligan一起录下Cool Jazz着名的演奏《我可笑的情人》(My Funny Valentine),凭此曲一炮而红。这首老曲子在Chet Baker发挥之下重新焕发了生命,它简单而含蓄,几乎是不动声色地,但却深深渗入你的听觉之中。成名后的Chet Baker组成四人爵士乐团走遍美国各地;六十年代后,又只身前往欧洲,把Cool Jazz的精髓加入更多的欧洲和声,令爵士乐在欧洲获得更大的推广。Chet Baker就象是一颗燃烧着的流星,散发着令人不可思议的能量,带着一种致命的速度向神秘不可知的地方冲去。1988年5月13日,有人在阿姆斯特丹发现他堕楼身亡,一代爵士大师就这样撒手尘寰。 电影《让我们一起迷失》在Chet Baker死前三个星期拍完,Chet Baker曾说拍摄过程给他带来了一段难忘的欢乐时光,但他还未来得及看到这部电影就悄然而别了。1990年,这部电影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短片提名。 Chet Baker是一个自我主义者。他沉湎在自己的生命与音乐之中,对周遭世界置若罔闻。他的演奏和歌唱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就象是一个内敛式的磁场,听者只能被他的音乐吸进去,而他从不迁就听者。他的小喇叭就象一个街头失意的醉汉,在感觉的世界中到处游走,不时迸发出一些即兴的火花,幽暗低回,带着一种令人落泪的宿命感。就象那个失落的年代一样,Chet Baker的音乐迷失在岁月的隧道里,但至今我们仍听得见他醉人的回声。 无论如何,这是一张不能错过的Jazz经典。
Fino:Bossa Nova 豆瓣
8.8 (12 个评分) Various Artists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01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BMG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
最畅销的巴萨诺瓦专辑,最辉煌的20首巴西音乐经典名曲,20位巴萨诺瓦名家倾情演绎,跨越50年的光辉时代,聚集了50年的灿烂星光。
本张专辑难能可贵地收录了历史上最灿烂辉煌的20首经典名歌名曲。由巴莎诺瓦一流大师演绎,在bossa nova与爵士结合的乐风舒适流畅地带领听者悠游其中,享受恬静的片刻与浪漫情怀。现在将这张充满魅力的Bossa Nova介绍给大家,相信这张合辑一定能成为你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份。
Bossa Nova就如同信步走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感觉的音乐,约于50年代末期出现于一个叫“近海”的地方。位于巴西东南部的这个国际观光都市,街道与自然浑然天成的融为一体,能轻而易举的接近海洋与大自然,由世界知名的三大海滩,屹立着各种奇形怪状的岩石。当时在里约南部住着许多年轻中产阶级早已听腻了桑巴歌曲或者嘉年华的桑巴,于是试图去寻找符合他们自己感性的新音乐。生于巴西东北部的乔安.吉巴托便是他们中的一位。他希望通过吉他的方式去表现桑巴歌曲的旋律,没想到创造出了以巴西吉他violao为特征的Batida(一种节奏与旋律),以哼唱的方式唱出。这便是之后被命名为Bossa Nova(意译:崭新形式)的新音乐类型。后来,乔安与作曲家安东尼奥.卡洛斯、作词家菲尼西乌斯.迪等人相遇,创作出许多的经典曲目,他们三人因此被称为“巴萨三圣”。他们创作的音乐俘获了许多年轻人的心,掀起一阵狂潮。由三人创作的“伊帕内马的姑娘”于1964年在全美成为畅销曲。此后这首歌俨然成为Bossa Nova的代名词,广为世人所知,先是在北美,欧洲,然后是日本,成为了咖啡店不可或缺的背景音乐。Bossa Nova至今已经过了50年的洗礼,巴西当地,几乎所有类型的音乐都继承着它的柔美风格。Bossa Nova能跨越时代与国境受到大家如此接受的原因何在?那或许是因为在Bossa Nova离我们可以看见并感受得到“丰富的自然”所发出来的美感吧。世上所有音乐中,能让全世界的人普遍拥有诗情画意感觉的,恐怕只有Bossa Nova吧。
19 豆瓣
8.4 (203 个评分) Adele 类型: 放克/灵歌/R&B
发布日期 2008年1月28日 出版发行: Xl Recordings UK
不论中外,吉他唱作人路线有如历久不衰依然受尽青睐,近年他方的英国陆续有不少新鲜上阵的唱作型女歌手,今次有被誉为“新Amy Winehouse”的Adele。年仅19岁的Adele生於英国Tottenham,自幼受爵士乐薰陶,如Ella Fitzgerald和Etta Jame都是她陪伴她成长的“音乐老师”。早于14岁已开始作曲,及后毕业于著名表演艺术学府BRIT School,亦即于Kate Nash、Amy Winehouse和Katie Melua等人份属校友。毕业后曾跟随不少音乐人作巡演乐手,如Jamie T、Amos Lee和Keren Ann等。
07年底分别推出了两张细碟《Hometown Glory》和《Chasing Pavements》,直至本月底首张专辑《19》才上市。尽管年纪轻轻,但她的唱腔并不幼嫩,混合骚灵的技巧及具爆发力的演译,唱功不容忽视。有人认为她的声线像Dusty Springfield和Jill Scott,那略带低沉而沙哑的嗓子颇适合唱爵士和蓝调。
据她所说这张专辑是关于18至19岁年青人的爱情,是一张比较失落的唱片。但从单曲《Chasing Pavements》和《Hometown Glory》的旋律中,渗透出的成熟韵味,并非年轻爱侣的小情小爱。
《Daydreamer》中以Acoustic吉他作伴奏,刻意放轻的唱腔结合旋律流露出简朴之美。同类型的《Melt My Heart To Stone》则较具节奏感,那充满感情的演译,更为动听。
喜欢写诗的她,在写歌词的时候亦有渗进其中,尽显才情。当Amy Winehouse过著荒唐日子之时,且看她会否藉此机会攀上更高位置。
Live at Ronnie Scott's (2002) 豆瓣
演员: 查特·贝克
其它标题: Chet Baker Live at Ronnie Scotts
Chet Baker(查百克)生于1929年的奥克拉荷马,自己曾经组积米歇尔三重奏乐队。1952年是他的转折点,在这一年,22岁的他加入了加利帆克乐队,1953年开始在欧洲进行巡回演出。1959年,他被人打掉了所有的牙齿,这对于一个以吹号和歌唱为生的音乐人来说不只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他还是凭着过人的意志和勇气用三年时间克服了不利因数,重新登台演出。他的音乐给人一种纯真、叛逆、虚无的感觉,你可以从他的眼睛里感受到一股难以掩饰的忧郁,就像从他的音乐中听到了他灵魂的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