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录
七十年代 豆瓣 Goodreads
七十年代
8.7 (34 个评分) 作者: 李陀 / 北岛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 - 7
听敌台的阿城、“偷书”的朱正琳,画《西藏记忆》的陈丹青、创办《今天》的北岛,“太阳总队”的张郎郎、地下读书沙龙的徐浩渊,工人蔡翔、农民高默波和阎连科……本书讲述了三十个历史夹缝中的青春故事,这些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在七十年代长大,虽然年龄上有些差异,但正是这一代人在走出七十年代之后,逐渐成为二十世纪末以来中国社会中最有活力、最有能量、也是至今还引起很多争议、为人所特别关注的知识群体。本书通过一次集体性的大型历史回顾,演绎他们的成长经验,呈现当时的历史环境,从而借此强调历史记忆的重要。
2012年2月17日 已读
不错的回忆录,可惜文革时期的故事已经被掰开揉碎无数次讲述了,各种串联,各种知青,各种与时代不符的强烈求知欲,各种诗歌与绘画,各种性压抑,各种人性的卑微与隐忍,这本书的质量很高,可惜没有说出什么让人难忘的东西,一晃三十年,对文革的反刍已经细碎成糜,再也没有可供整块咀嚼的肉片,我只看到一个人的故事在另一个人身上大同小异的发生,别无他物,我想看更多的八十年代末的故事,可是有人不讲给我听,有人的声音我听不到,我弄到的东西,在我旺盛的求知欲中跳动一下就消失了,sigh
回忆录 文化
抗战时代生活史 豆瓣
8.0 (8 个评分) 作者: 陈存仁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 5
《抗战时代生活史》作者凭借医师的身份,与上海滩上的三教九流都有交往。虽多次遭遇风险,但每次都能化险为夷。作者的一生也充满了坎坷,也充满了戏剧性。本书弥补了上海沦陷期间普通上海市民生活记忆的空白。
2011年11月8日 已读
质量更在上本之上,重点由生活细节转为记人记事,而且八卦的深度更深趣味更大而史料价值更高,只是篇幅较银元时代生活史短了三分之一强,不知是不是遭了官方阉割,细读又不像,因为文中记载了国军几次大胜仗和正面的艰苦作战,这个没删的话他们删了什么呢,无论如何这还是本很好的书,陈存仁先生一生功力在医学,文字不算多好,这两本回忆录是最值得一读的东西
历史 回忆录 陈存仁
银元时代生活史 豆瓣
8.1 (20 个评分) 作者: 陈存仁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 5
我童年时,是使用银元的时代。
“银元”早期在上海,叫做“银饼”,这是咸丰六年(1857)上海富商私家所铸造的。这些富商都是经营“沙船”生意的。所谓沙船,是十丈有余的木杆大帆船,由北方运盐到上海,由南方运黄沙到北方。这种黄沙混合了石子和泥土,叫做三合土,是建筑物的主要材料。这种沙船厂,雇用员工数以百计,每月发工资时,免得称量碎银引起争执,所以就由富商王永盛(即王信义沙船厂)、郁深盛(即郁子丰沙船厂)等自铸银饼,规定每一饼有白银五钱。银饼是用手工打成的。这种银饼,是咸丰五年(1856)所铸,我也见过。
后来墨西哥的银元(俗称墨银)流入中国,这是用机器铸造的,分量更准确。外国人到中国来购买物品,都使用这种银元。
2011年11月6日 已读
这是我读过回忆生活的文字中最好的,回忆人物的文章写得最好的是陈巨来,作者是吃过见过做过大事的人物,和民国时代旧上海诸多显赫一时的大人物有过交集,对当时生活方式,名人轶事以及商品物价之类国计民生村言八卦都如数家珍,读完之后对那个年代有了不再遥远的感觉,作者是一代名医,学问不在文字上,著述类似白描,文学价值不高而史料价值奇高,读完之后大有收获
历史 回忆录 陈存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