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一翻两瞪眼 豆瓣
作者: (美)贾德诺(Erle Stanley Gardner) 译者: 周辛南 风云时代出版公司 1997
译自:Double or Quist
2016年9月20日 已读
休憩129th,昨晚所读三本中阅读体验最佳一本,赖唐诺翻身做主人成了合伙人,侦探事务所也改名为柯赖二氏(汉译变成古怪的名字,英文应该不过是KKR的体例),顺带拳打保险公司壮汉,证明矮子也很强,一扫前几本病病歪歪要死要活的病夫气。回归核诡,是一个很巧妙的思维死角,不难,只是最后眼睁睁看唐诺地狱无门闯进来还是有些捉急,手打点赞
厄尔・斯坦利・加德纳 小说 推理
险中取胜 豆瓣
作者: (美)贾德诺(Erle Stanley Gardner) 译者: 周辛南 风云时代出版公司 1997
2016年9月20日 已读
休憩128th,赖唐诺此刻还是打工仔,一次次的伸手从柯白莎手里讨钱,白莎篇幅高于系列其他,而且展现出了少有的感情和智慧,与之对比的是结局的戛然而止,说实话这本书没核诡啊,根本就不是什么危机嘛
厄尔・斯坦利・加德纳 小说 推理
約會的老地方 豆瓣
作者: (美)賈德諾 風雲時代出版 1992
2016年9月20日 已读
休憩127th,局套局套局,略显过巧的将计就计,矮子S唐诺各种欺凌肥壮合伙人柯白莎,萌感极度清奇诡异,令我在地铁上大笑出声,另外唐诺这身体是越来越不中了
厄尔·斯坦利·加德纳 小说 推理
诱拐 豆瓣
作者: 史蒂文森 译者: 侯浚吉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79
2016年9月18日 已读
休憩126th,如果你读完《基督山伯爵》感觉很爽,见好就收,别读《黑郁金香》,如果你读完《金银岛》感觉很爽,见好就收,别读《诱拐》。野蛮讨厌的每个人,日常泛滥的恶意。
史蒂文森 小说
钻石的杀机 豆瓣
作者: (美)加德纳 译者: 周辛南 2000 - 5
2016年9月17日 已读
休憩125th,英文名乌鸦不会数数,译成了钻石杀机,全书写的都是翡翠,令人扶额,全书局套局的结构颇佳,可惜最后揭盅有些突然,作者自说自话的意图较明显,读加德纳还是从梅森系列入手的好,赖唐诺更多属于硬汉推理范畴,你说有一天白莎会不会忍无可忍的逆推了唐诺呢,会不会呢?
加德纳 小说 推理
所罗门的伪证 豆瓣
ソロモンの偽証
8.1 (49 个评分) 作者: [日] 宫部美雪 译者: 徐建雄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4 - 9
少年的死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恶与善、虚伪与真实。
一九九〇年圣诞节的清晨,城东第三中学校园内的积雪之下发现一具尸体,死者是该校二年级的学生。这起很快被校方和警方认定为自杀的案件,却因一封匿名举报信揭发的谋杀疑云,渐渐演变成一场巨大的风波。
谎言和恶意层层累积,新闻媒体插手其中大肆渲染,大人们的欺瞒与懈怠让事件变得越发不可收拾。不良少年被指认为凶手,校长和班主任引咎辞职,新的牺牲者接二连三地出现……孩子们终于忍无可忍,他们要用前所未有的方式找寻真相——
一九九一年八月十五日,赌上人生的校内审判,即将开庭!
2016年9月13日 已读
休憩122nd,纯社会派作品,毫无推理因素在,法庭审判的深化是通过证据的逐一曝光而非抽丝剥茧的推理而完成的,尽管如此,这也是一本毋庸置疑的经典,多个有个性的鲜明人物,多人的复杂多面心理,能描绘清这些,非高手不能为。而且阅读体验离奇良好,我想绝大多数人读到第二本基本已经意识到最终的真相,但依然或抱有期待或简单的欲罢不能,继续读下去。这本书长,但是长的的很可爱,这是我与阿姑的初次见面,相见两欢,谢谢法尿
宫部美雪 小说 推理 日本
意外的时间机器 豆瓣
5.6 (9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乔·霍尔德曼 译者: 高天羽 中国妇女出版社 2010 - 10
这是一部宅男的时间旅行史。
马特·富勒,是个不起眼的MIT助理研究员,撰写博士论文之余,成天泡在物理实验室。
某天,他意外地发现一个时间机器。他一边想象着自己可能获得诺贝尔奖,一边把装置安装在汽车上.跳跃到了未来。有趣的事情在于,每次跳跃的时间都是上次跳跃的12次方。而他也经历了千奇百怪的未来:锒铛人狱、成为不受欢迎的名人、见到了真正的“耶稣”、见识到地球的各种毁灭方式……
他开始想念自己原来所在的时代了……
如果,有一天,一个人给你一个时间机器,并告诉你。你的未来会一直向前,只是没有回头路,你会……
2016年9月3日 已读
休憩117th,软科幻多好写啊,卖概念编设定,这本书采用莫名其妙的方式强行硬塞给主角一个穿越时间固定,按等比数列递增的时间机器,然后天马行空的乱编了三个不同时间剖面的时代背景,最后老生常谈式的把过去现在未来穿成一个环,就这样,也拿了雨果奖。所以别再讨论北京折叠含金量够不够了,也别因为人人都说三体人人都找三体来读而看不起三体了,大刘水准够得上横亘时空的科幻宗师。如果三体是雨果奖的最低标准,估计十年得有九年轮空,如果此书和北京折叠就足够拿雨果奖,那一年达到这种水准的数十上百。科幻圈也在没落,日薄西山的甚至不如推理圈,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啊
小说 科幻
火焰,燃烧吧! 豆瓣
Fire,Burn!
作者: [美国] 约翰·狄克森·卡尔 译者: 贺晚青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0
出租车变成了马车,时间倒退回一百年前!
“密室之王”约翰·狄克森·卡尔精彩至极的历史推理
穿越小说中的别开生面之作
美国亚马逊四星半高分推荐
日本亚马逊五星级满分推荐!
◎        ◎        ◎        ◎        ◎         ◎
这就是现实世界,确定吗?
但这并非现实世界,舍维奥特很清楚。
“这里是老苏格兰场,”他思索着,“和它应有的景象毫无二致。离我要去的地方只有几百码地。这里当然没有变化,发生变化的是我的眼睛、我的感官、我的大脑。”
接下来,他陷入了极度的恐慌和绝望当中:
“哦,天哪,它发 生了。我从未在真正意义上认为这会发生,即便是在我劳累过度的时候。可它就是发生了。”
就是在那个时候,他第一次邂逅了那个女子。
中士还乡 豆瓣
作者: 阎连科 2011 - 4
《阎连科中篇小说编年:中士还乡(1991年至1993年)(第2辑)》主要内容简介:有“中篇小说之王”美誉的作家阎连科,从1988年至2009年的20多年时间里创作了中篇小说近50篇,《阎连科中篇小说编年》的四本书中囊括了他所有的重量级中篇小说,如:《两程故里》、《瑶沟人的梦》、《耙耧山脉》、《黄金洞》、《年月日》、《耙耧天歌》、《大校》、《朝着东南走》。《中士还乡》就是《阎连科中篇小说编年》的其中之一。收录了《中士还乡》、《寻找土地》、《和平寓言》、《在和平的日子里》等七篇小说。
2016年8月22日 已读
休憩111st,阎连科的书有的围绕士兵有的围绕乡土,归根结底围绕着贫穷与坚韧,像《黄金洞》那样围绕欲望与贪婪的中篇出现在后期,与《丁庄梦》等长篇一脉相承,而在早期,阎笔下只有贫穷困苦,以及间或一闪的人性光芒,就像那个中士一样。
小说 当代文学 阎连科
耙耧山脉 豆瓣
作者: 阎连科 2011 - 4
《耙耧山脉:阎连科中篇小说编年(1993年至1996年)(第3辑)》是有“中篇小说之王”美誉的作家阎连科,从1988年-2009年的20多年时间里创作了中篇小说近50篇,《阎连科中篇小说编年》的四《耙耧山脉:阎连科中篇小说编年(1993年-1996年)(第3辑)》中囊括了他所有的重量级中篇小说,如:《两程故里》、《瑶沟人的梦》、《耙耧山脉》、《黄金洞》、《年月日》、《耙耧天歌》、《大校》、《朝着东南走》。
《耙耧山脉》就是《阎连科中篇小说编年》的其中之一。收录了《和平战》、《四号禁区》、《天宫图》、《金莲,你好》等七篇小说。
2016年8月22日 已读
休憩110th,阎连科的进化在这四本书中非常醒目,行文渐趋不温不火而恰到好处,不过阎的中篇局限性极强,基本围绕村庄生活和士兵生活展开,村庄的几篇并非不好,只是令人觉得阎肯定小时候挨过村长打,仇恨刻骨铭心,而且几篇加起来也没有最后一篇《年月日》来的狠入骨髓,可以读,难称绝顶。
中国文学 小说 当代文学 阎连科
柔软的距离 豆瓣
6.0 (6 个评分) 作者: 邓安庆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 - 7
从北漂族、打工仔、女工、个体小老板,到修路工、保安、讨债人、农民……纷纷被裹挟进变革的洪流,在细碎的生活中品尝着悲喜人生。
作者邓安庆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的转变,对于乡村,对于城市,对于社会底层的人和事,都有自己细致入微的体察和深刻的洞见。本书即是作者这些体察与洞见的浓缩和集结。无论是小说还是叙事散文,巧妙的虚构中始终贯穿着作者对日常琐碎的热衷,以及对人生百态的敏锐洞察。在素淡的笔调中,作者以悲悯的情怀,将对现实无力感转化成文学的力量,将大时代里小人物的悲喜人生推到世人面前,直抵人们柔软的内心。
2016年8月15日 已读
休憩105th,此书较早,邓安庆笔力不如今日令我喜欢,此外他虚构小说的功力比起描摹乡村人物故事功力所逊不止一筹。前几篇小说,只是他心中压抑的烦躁与愤怒的载体,情感颇激荡,但是文字反而没有近几年平和下来以后写的有力量,大概有些东西需要积淀,或是只能无心插柳,难以强求的吧
小说 文学 邓安庆
砂城 豆瓣
7.6 (5 个评分) 作者: 远藤周作 译者: 林怀秋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5 - 7
少女早良泰子在十六岁生日当天,收到父亲送给自己的一份特殊的礼物。这份礼物打开了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引领泰子走进了已经去世的母亲的青春记忆,并因此使她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新的体悟。带着对母亲的好奇以及对未来的憧憬,泰子与好友们走向了作为成年人的崭新的生活,然而由于对“美“与”善“的不同理解,曾经亲密无间的伙伴各自展开了迥异的人生,命运的复杂与残酷也逐渐消磨着他们单纯的热情。在现实的冲击之下,当年美好的幻想一如脆弱的砂城般经不起时间的冲蚀。而真正不可消逝的美好事物究竟是什么?泰子带着她的疑问,走向了更开阔的世界。
2016年8月11日 已读
休憩100th,前三分之一淡淡柔美如歌如画,令我大惊喜,中段开始的圣母傻女人故事毁掉了大部分阅读的好情绪,日本女性如果真的大多具有本书水谷敏或是斜阳女主的献身精神的话,真是蠢透了。终归来看,这是本剧情简单的成长文学,书名砂城正是暗指年少时的美好与憧憬在现实面前如砂子城堡一样脆弱易碎,作者文笔没话说,把控节奏能力也好,以至于我有了不切实际的认为此书可以媲美《北方的海》的期待,当然,很快就破灭了
小说 文学 日本 远藤周作
梅森探案集 奇怪的合同 梦游杀人案 豆瓣
作者: [美国] 厄尔·斯坦利·加德纳 2001 - 1
在本探案系列小说中,律师身份的主
2016年8月9日 已读
休憩99th,高产小说家恒河沙数,但多到二十本以上还不会明显重复自己的人就少而又少,阿叔和阿婆因此成一代宗师,畅销君因此被黑出翔,加德纳写了85本,乖乖,简直是倪匡。这本书中的两个故事再度履行了公式,每个故事里都有一个腿美的无与伦比的女性,每个故事都把摊子铺的开开最后核诡却根本用不到,另外这个系列故事中最好看的法庭博弈在这两个故事里显得敷衍和力不从心。啧啧。顺带提一句,本本套路,重复同一个故事却有本事干的妙趣横生让你不发烦的迄今为止本人只在劳伦斯布洛克雅贼系列中邂逅,非一代宗师玩这一手注定要死的邦硬的,加德纳终归非第一流人物呀,梅森也终归没有爬上德拉的床口牙!
厄尔·斯坦利·加德纳 小说 推理 梅森
梅森探案集系列 豆瓣
作者: [美国] 厄尔·斯坦利·加德纳 2001 - 1
在本探案系列小说中,律师身份的主
2016年8月9日 已读
休憩98th,金矿之谜的摊子铺的太开最终核诡却与大多数摊子没什么干系,溺鸭就好多了,不过也属中规中矩,并非杰作,喜大普奔的是继移花接木一案梅森搂住德拉啃了下去以后,金矿之谜里梅森终于笨拙的向德拉求婚,然后被十动然拒了,真是太过怡人的一幕啊,为什么我要这样幸灾乐祸呢?嘿嘿,除了梅森,小德拉·斯特里特还能嫁给谁呢?
厄尔·斯坦利·加德纳 小说 推理 梅森
长眠不醒 豆瓣
作者: 雷蒙德·钱德勒 / 艾勒里·奎恩 译者: 傅惟慈等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0
有1981年1月2印本
2016年8月1日 已读
休憩95th,包含钱德勒长眠不醒,奎因上帝之灯,阿婆无人生还等几篇。因非主打篇篇幅不能过长,所以奎因真正杰作未能入选,上帝之灯中平而已。长眠不醒和无人生还均可算作杰作,长眠不醒在我眼中犹在漫长的告别之上,强推此书
小说 悬疑
创业史(第二部 上卷) 豆瓣
作者: 柳青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77 - 9
2016年7月29日 已读
休憩92nd,柳青很神奇的把第一部里好看的部分全部绕过,把第一部里暴露出来的缺点展现的淋漓尽致。梁生宝等人深刻的告诉我们头脑简单的人多危险,第一部中因改霞要去当工人而直接心中划下界线恩断义绝,第二部中小媳妇哭死去的老人他们也会因为老人不支持他们工作而视之为愚蠢。人物严格的脸谱化,上帝视角严重,如果一件事上有人极为委婉的发表了一点不同意见,那么他就是错的,会被整个推翻嘲讽。全书中还不乏自相矛盾的打脸句,如再三强调自己也是种田人出身是为人民服务的县委副书记,在书中一个非正面人物以平等姿态和他争论了几句后,心思“他万万没想到孙竟然敢在县委副书记面前如此猖狂”我不知是柳青故意为之还是怎样,整本书读来如一部人物呆板而颇为耐人寻味的讽刺剧,哈哈哈
小说 柳青
一支出卖的枪 豆瓣
作者: 格雷厄姆·格林 译者: 傅惟慈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1 - 2
2016年7月22日 已读
休憩90th,格雷厄姆格林与松本清张比较其他人有压倒性的优势,无论是作品质量还是篇幅,实在是好看,此书一共有三本,读完此本迅速买了其余的,感觉极好
小说 推理
豆瓣
6.6 (7 个评分) 作者: 郑辰 开明出版社 2009 - 6

南希的出场
打捞海龟的日子
巨变
钥匙的印迹
死在梦中的谁?
一人
中国人?
语言学校
“孩子的家”
最后的拥抱
乞丐的出场
1990年6月30日是原点
另一个老人的手
梦露照片
同学
赤野扶美
哈瓦那
艰难的10英镑
赌博的开始
喘息
乌鸦
叫戮的女人
叫赤野扶美的女人和我的分裂与狂躁
洞的由来
11
空虚的爱人
2008年盛夏的一天
杰夫的短暂告别
自衣圣女
和脱衣舞女孩的第~次见面
黑莲

扶美的伤
Shaleeh和我之间的陷阱
雅的再见
第一次见到雅
雅的名字
陷落也是方向
2004年暑假,秘密的由来
墓在哪里?

引路人之死
7月6日离开金沙萨前往村落前的一小时
Jihad
Jihad“朋友”的自豪
诗歌,书店老板
哪个名字?
消失的Jihad
躲儿子的人的儿子
进不去的家门
Jihad的自豪
赤野扶美的最后一次出场
杰夫的战争
杰夫的战争二
2004年11月26日下午四时
2004年11月29日第二次汇看
2004年12月圣诞节假期之前最后一次见面
无法完成的毕业创作
相册和墓
父亲们
急于开始的创作
2005年1月20日开学前三天
难以继续的毕业创作
被安排的春节
毕业典礼
必须被继续的毕业创作
终将离开的窥探者
完成
拥抱
南希的离场
圣马丁的面试
1990年6月30日是结局
试读
南希的出场
“死了?”我忘记了措辞。
电话那边的看护愣了两秒。
“是的,她已经走了,差不多是一周前的事。”
“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时问吗?”
“……10月20日……”
“怎么死的?我是说……死因……”
“她离开得很平静,起初还以为是睡着了。”看护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只是继续说道:“对不起打搅你了,只是我们有义务告知她的亲友,我是说,在这里登记过的。”
“……有几个登记过?……”
“……只有你……”
两分钟后,我放下了电话。
我的南希,死了。
得知她的死讯后,我没有过分惊讶,预料到的结局。
死讯——那是来自她的结局的恐吓,对我侥幸逃离的不满,显然,来找我的不是南希,是她那孤苦无助的结局。我们曾经相依为命,用对
方的存在对抗看似永远无法战胜的孤单,然而最终,我逃离了战场,她孤身倒下。我深知她永远不会怪责我的离弃与背叛,她甚至会为我感到欢喜,她的笑脸永远那般可爱。然而那不甘心消亡的结局会使出最后的一丝气力让我逃得无法心安理得。而一周来,那不断壮大的不满,聚集
成空前的怨恨,穿过南希的棺木,穿过蜿蜒曲折的空灵公路,穿过阴郁深寒的海峡,穿过冰封高耸的黑色山脉,穿过沼泽满布的草原,穿过被灰色烟尘笼罩的城市……最终,电话响起,在2007年深秋的某夜——我完成学业回到北京后的第十四天。
打捞海龟的日子
我出生在一个很大的院子里,院子在故宫护城河的北面。墨绿色的生锈的铁门,有门房,过门房十几米左手边是前院,记得有棵枣树,有没有梨树?忘记了,印象中郁郁葱葱什么奇怪的植物都有。还有鸡窝,有狗窝,鸡窝里有母鸡,狗窝里有公狗,后来都被我骑死了。前院有一栋两层的满是爬墙虎的青灰小楼,有天台,不常开,从那里可以看见景山、故宫、角楼和灰色的明天。
院子里有个荒废的泳池,里面的水还在,而且在了很久,一滩黑色的死水,飘满了落叶,时有异味。记得我很怕那潭黑水,不敢接近。
海龟?是哪里来的?我至今也不知道。可能是谁送给长辈的,却不明白为何送两只活生生的海龟。
我只见过它们两次,一次是它们来时,一次是死时。
它们来时家人们有说有笑,争先目睹这稀罕物。他们敲打着海龟壳,它们却无法蜷缩,只是挣扎,于是更多大笑着的手去敲打它们,警
卫员的手,锅炉房大大的手……而我只是站在角落静静地俯视着大盆中默然挣扎的海龟,仰视着嬉笑着的众人。终于他们决定把海龟放在落叶泳池里养着,于是我再也没有见到过它们。
我曾经小心地靠近黑水,蹲在那里,仔细在无数浮叶的缝隙中细细寻觅它们的踪迹,但是我只是看到了黑色,波光粼粼的黑色。
后来,我忘了,只记得在那个春天我骑死了鸡,骑死了狗。黄狗死时,眼中充满喜悦,鸡死时可能也是,但是它眼睛太小不易确认。
再后来发生的我忘记了,大家都忘记了,忘记了从前,忘记了后来,自然也忘记了泳池里的生物,它们和泳池一起被所有人遗弃了,直到那年夏天泳池散发的臭味比往年大很多,大家才记起它们。
1984年盛夏的一天,曾参与迎接它们的所有人,兴高采烈地开始了打捞工程,他们用几根棍子、几张网捞了很久,依旧有说有笑,而我没去帮忙,只是坐在角落,看着。记得那天很热闹,像过年,家人走出了阴沉的房子,所有家人都在一起,所有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一样的笑……
两个小时后,雌龟获救了,它被放在了一个盛满清水的大瓦缸里。
半小时后,另一只被捞了上来,它离开水面的瞬间,一阵恶臭,所有人都捂住了鼻子,是那只雄龟,它腐烂了,除了龟壳已经没了形状,黄色的烂肉上沾满了落叶……堂姐吓得跑开了,我没有,依旧默默地看。
之后,我被一只手拉进了阴沉的房子,他们把它们怎么样了?我不知道。
1984年秋天,更多的落叶覆盖在泳池的水面上,泳池看上去成为了院子里地面的一部分。有人在帮助我忘记,只是不知道他想让我忘记什么?他是什么?
1985年,遗弃者填平了被遗弃的泳池,而在同一年,所有的遗弃者被遗弃了。
巨变
家庭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我远离了也许从未出现过的美好。所有人都搬走了,而我和父母搬到了很偏僻的郊区,至少当时那里算是郊区,有菜地,数不尽的破旧厂房,路旁杨柳,二十年后那里叫做CBD商圈。我们搬进那里唯一的一座楼房,肉色的它孤单挺立在一片灰黑色的泥沼
中,那是一个陷入泥沼中的裸体男孩。数不尽的窗户是无数呻吟着的口,窗边随风飘起的衣,是那口中的舌,似在召唤着我,压迫感。也许全北京的穷人都住在这里。
实际上四十乎方米的居住空间对于一个三口之家并不那么拥挤,尤其是在80年代,恐怕现在亦是如此。然而对于习惯了奔跑于自家院落中的男孩,它无疑是个丑陋的牢笼。
两个房间。父母为了让它们有家的味道铺上了地毯,一间是红色,暗红;一问是绿色,墨绿。它们是廉价的,但是对于今后的我,廉价而永恒。
家具。父母找朋友在某京郊家具厂用边角料拼凑的:三合板的柜子,三合板的写字台,三合板的床头柜,三合板的一切。价钱低得惊人,低得厂家懒得为他们上漆。于是乎,我们自己找来了别人家用剩下的油漆,凑合着自己为廉价的家具上漆。端详父母为家具上漆的背影,甜蜜是我唯一记得的,我只想记得的。
还记得当时三个人睡在一张旧床垫上,很温暖。
钥匙的印迹
能背下二十六个字母我就可以进小学了,母亲告诉我的。于是为了让自己可以和其他孩子一样有个书读,我无奈地开始背诵根本就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的符号,记得背了很久。
谁知道大费周章的背下了二十六个字母后,却换来了一所很糟糕的小学。父母的解释是:那里离家很近,而且便宜。说别的我还可以抗争,而一谈到便宜,我立刻像士兵一样沉默与顺从,我可以说是心甘情愿地去那里读书的,就因为“便宜”,我无怨无悔。
入学的第一天是父亲带我去的,只此一次。
那是一段需要步行二十分钟的路程,绕过几间破平房,穿过一条阴暗狭长满是垃圾、粪便、腐烂树叶的小径。那小径宽不足三米,却很长,是工厂围墙之间的缝隙。抬头,遮天蔽日的树叶,被风带得左右摇摆,光线穿过叶,随风,飘落在垃圾、粪便、腐叶上的光点在不停变幻。父亲在前带路,我紧随其后,还有那些光点,似是一种神圣强大的指引,让我难以抗拒。
那小径如此熟悉,一切像极了十九年后在刚果金雨林所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一样潮湿,一样遍布腐叶,一样是遮天蔽日的植被。一墙之隔的工厂里间隔不到十秒就发出的巨响,如同一样可怖的枪声,而我,一样的颤抖。
我们在小径里走了很久,走出去的瞬间也并没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只是感觉由压抑移师到另一处压抑。破烂的民房几近倒塌,密密麻麻的窗子,每个窗都填满了你能想到的所有的廉价日用品和无尽的牢骚、庸碌与盛怒。地是土地,黄土,连一块砖都没有。我们还在北京嘛?我想问。
当然我没有问,只因为那带路者的背影。如果你想了解一个人,留意他的背影,背影不会撒谎。我通过他的背,看到了平日里深深隐藏的愧疚。
处处阴暗,满眼都是私搭乱盖的民房,堆满了各种杂物的煤棚和露天小厨房,摆些旧灶台。
工作时间,人很少。爸爸送我来这趟也是费尽唇舌请了假的。而放眼望去,只见阴影中的几个老得不能再老的老人,他们在破军用马扎上,零星坐着,没有棋局,没有言语,愣愣的,朽木般,只有他们的眼睛会跟随每一个经过的人转动半圈。他们的眼睛是灰色的,没有黑白。
在最不易察觉的一个角落,蜷缩着一个乞丐,三十岁左右,他没有下肢,至少我看不到,骨瘦如柴,赤裸着上身,脏兮兮地堆在一架不到半尺高的小木车里。他的眼睛倒是黑白分明……
这是我和乞丐的初会。
继续走了没多远,父亲指着一处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地方说:那就是你的学校。
我愣住了。心中不满,言语归零,这就是当时的我,别无选择,唯有接受。尽管如此,心底的抗争还是存在的,只是瞬间,我下意识地在校门前后退了半步,仅半步,我用最短的时间意识到了自己的退却,止住了。父亲看到,轻轻拍拍我的肩膀,把我推进了校门。父亲说,别把钥匙弄丢了,离开了。我攥着脖子上的钥匙缓慢的走了进去,破旧的木门牌上白底黑字“体育场路小学”。
那和我第一次去到英国一样,前所未有的彷徨。孤单?不,孤单是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去印证的,而我在那两个相同的瞬间,没有意识,只有不知所措,感到自己再次被遗弃了,但不是被父母,而是被生活。那一刻,我将手里的钥匙攥得更紧,因为那是一把可以让我回家的钥匙。
那天我去晚了,新同学,新老师,都列队了,在并不宽敞的操场上举行升旗仪式。所谓操场就是周围无数间破民房的后墙圈起来的。同学无一例外的都是农民儿子的模样,当然还有农民的女儿,再多看两眼,人群中还出现了农民自己。他们看上去的岁数,有些让我想起了锅炉房的大大,他们皮肤多黝黑,脸上大多都有着农民特有的红晕。这农民红的问题实际上困扰了我很多年,甚至在我赴英后,才知道英国的农民脸上也会出现这种界定他们身份的特殊标志。
……
2016年7月19日 已读
休憩88th,如歌如诗如行板,如夜半鬼魅的半吟半唱,如黑暗中涟漪静静停止后幽深的水面,这书即使撕去封面封底我也能辨认出作者,不如罗摩桥与三个胡安那样彻底的淡,但隐隐的平静中蕴含着极大的不安狂躁则如出一辙,郑宸是痛苦的,是阴暗的,是抑郁的,是扭曲的活在天人交战之中的,那个怯怯的畏惧着男性与一切未知的黎成正是他的另一面,你回来了吗,尘,童年阴影永续的孩子?最后,想问一句,抑郁症患者是一直沉浸在恐惧中吗?
小说
针眼 豆瓣
作者: [英国] 肯·福莱特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1
2016年7月18日 已读
休憩86th,此书使福莱特荣誉等身,但真实质量非但不能及巨人陨落万一,更是算不上一流小说,可以得到如斯赞誉还是因为大众阅读量不足导致的大惊小怪,学会打飞机就以为是资深浪子。情节不乏不合情理处,又有巧事太巧的天气设定,较之福赛斯所差许多。从作品构成上看,福莱特更像丹布朗,以巨人陨落和圣殿春秋为代表的杰作掺杂一众一般作品,丹布朗也是以达芬奇密码天使与魔鬼两本杰作带一众很一般的作品,两个人比起本本上佳,几乎在细分领域摸到天的福赛斯,还是不够班,诸君如果读完巨人陨落意犹未尽,请别顺藤摸瓜摸到这里来,我读完这本书的感受,就和当年读完基督山伯爵又读黑郁金香一样。
小说 肯·福莱特 间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