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王小波全集(第一卷 杂文) 豆瓣
9.3 (20 个评分) 作者: 王小波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9 - 9
王小波无疑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难以逾越的一座高峰。1997年4月11日,王小波因心脏病突发英年早逝。然而,他的作品蕴含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却随着时间的推移愈益显现。他创造的文学美,他特立独行的思维方式.像透过时间阻隔的强光,给无数有思想、爱智慧的青年人带来光明。
第一卷《沉默的大多数》为杂文卷。作者们在云南人民出版社和重庆出版社版本的基础上,由《思维的乐趣》更名而来,使内容更确切,特色更突出。
2022年4月27日 已读
修行13rd,重温小波杂文,此卷为《思维的乐趣》,并无之前未读过的,感受却大有不同。小波之精神独立乃至特立独行自不必言,其字里行间透露出对个性化与自我完善充盈的向往追求和身体力行有着让人动容的真诚和力量,而自我完善充盈的重中之重则是价值观与是非判断。杂文行文则诚恳亲切,杂文主题或者说过于简易平实,或者说都是事关国人心态与文化思想的基础问题,基础问题最难解决吧。最触动我的,一是那“我不会向虚无投降,我会一直战斗到死”,二是“智慧本身就是好的,有一天我们都会死去,追求智慧的道路还会有人在走着,死掉以后的事我看不到,但在我活着的时候,想到这件事,心里就很高兴”,天不假年啊!
杂文 王小波
卢克文作品 豆瓣
3.0 (6 个评分) 作者: 卢克文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20 - 6
《卢克文作品二〇二〇》从“世界篇”、“欧美篇”、“亚洲篇”“中国篇”四个视角,全面解读了百余年来,特别是几十年来,世界和中国的波澜跌宕——近及日韩,远至欧美,视角与足迹遍布印度、伊朗、巴西、墨西哥、俄罗斯......精彩纷呈地为世人呈现了世界各国的历史与现状,并回答了一部部国运史背后的命运逻辑。
在这其中,我们也都无可避免地置身干中华民族复兴史的字里行间,一页一页,翻动的是屈辱、泪水、苦汗、飞溅的血迹,从“中国工业三十年”,到“中国稀土发展史”,直到看见春天的故事,在“一个普通湖南农民的经济数据”中,感受一个有温度的中国。
《卢克文作品二O二O》是一部精神世界的“SpaceX”,从世界的丛林中来,去云端鸟瞰。
《卢克文作品二〇二》不仅收录了2019年网络最具人气的现象级公众号“卢克文工作室”自创立以来所发表的数十篇最具人气的作品,还首次公开了数篇带有卢克文个人传记色彩的美文。读者们在领略卢克文游刃于当今复杂国际格局之余,也将走进他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
2021年8月22日 已读
修行34th,卢克文笔力在2021年有了长足的进步,2020这一本中汇集资料与实地踏勘的功夫是实打实的下了,却缺少2021有的深刻洞见与清晰归纳本领,因而所著文章相较同辈并无什么优势,得到三星的分数也是情理中事,2021那一本非常好看,公众号中一些没有纳入书中的文章也是非常好看的。另外发现此书评论区的站队打分情况,这很豆瓣,如果不把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打一星,然后再骂一骂观点与自己不同者,那怎么能是豆瓣呢?豆瓣比起微博,是有些相对层面的好,却谈不上有绝对意义上的层次区别,所以两边跑的逻辑都是一致的。想和愿意听的人说,你对任何书影音的观点,都应该纯然是你自己的,哪怕现在的你存在弱点和局限性,也要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别人说什么,说的好坏都罢,和你没有关系,如果这点都做不到,谈什么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中国 杂文
集外集 豆瓣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6 - 6
2020年8月2日 已读
休憩126th,大先生未入集文字的合集,未入集本身就说明些事,或不太满意或不太重要或话题体例与其他差别较大,所以这一本在大先生自己作品里应该算是中等而下,但我却不由得很欣赏它。因为自嘲一诗在此卷中,也因为开篇作,大先生1903年22岁时写的有关斯巴达人精神一篇,热情饱满元气淋漓磅礴大气,可以看出大先生文字功夫实在不错,更能看出大先生毕生没改的热情种子,妙哉。
杂文 鲁迅
华盖集续编 豆瓣
8.8 (10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华盖集续编》收作者1926年所作杂文三十二篇,另1927年所作一篇。1927年5月北京北新书局初版。作者生前印行六版次。还不满一整年,所写的杂感的分量,已有去年一年的那么多了。秋来住在海边,目前只见云水,听到的多是风涛声,几乎和社会隔绝。如果环境没有改变,大概今年不见得再有什么废话了罢。灯下无事,便将旧稿编集起来;还豫备付印,以供给要看我的杂感的主顾们。
这里面所讲的仍然并没有宇宙的奥义和人生的真谛。不过是,将我所遇到的,所想到的,所要说的,一任它怎样浅薄,怎样偏激,有时便都用笔写了下来。说得自夸一点,就如悲喜时节的歌哭一般,那时无非借此来释愤抒情,现在更不想和谁去抢夺所谓公理或正义。你要那样,我偏要这样是有的;偏不遵命,偏不磕头是有的;偏要在庄严高尚的假面上拨它一拨也是有的,此外却毫无什么大举。名副其实, “杂感”而已。
从一月以来的,大略都在内了;只删去了一篇(2)。那是因为其中开列着许多人,未曾,也不易遍征同意,所以不好擅自发表。
书名呢?年月是改了,情形却依旧,就还叫《华盖集》。
然而年月究竟是改了,因此只得添上两个字:“续编”。
2020年8月2日 已读
休憩125th,大先生在此书中思想变化很是鲜明,先因刘和珍君事件而出离愤怒,而疑所住的并非人间,大惊大怒之后情绪颓然,彷徨萎靡,以至于“太静了,什么都不想写”,就连不依不饶的标签绝技笔仗撕逼都篇幅变短态度敷衍,并无大战陈西滢,纠缠李四光徐志摩的好战风采。整个后半本,感觉大先生嘴边都挂着那个燎泡,嘴里含着柿霜糖,发着呆灰突突疲沓沓的在勉强写着,请愿这件事给先生创痛太深,触动太大,唉
杂文 魯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 豆瓣
8.5 (11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2020年7月31日 已读
休憩122nd,大先生辞世前文章合集,包含对抗日统一战线的捍卫文,也包含与延安文艺方针截然相悖的观点展示,一如既往的推介着苏联版画左翼作家,和异见者针锋相对的刚,但是不重要,合上这本书时,我只记得那几句话“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损着他人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我一个都不宽恕”,长声喟叹抬起头来时,这些话也都忘完了,只剩下大先生僵卧病床时夜中醒来,叫许广平开灯,因为“给我看来看去的看一下”,“因为我要过活,这也是生活呀,给我看来看去的看一下!”这一切多美好啊,请停留下吧,大先生还有多少事没做,怎么甘心啊……怎么甘心
杂文 鲁迅
三闲集 豆瓣
7.7 (10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 5
《三闲集》收作者1927年至1929年所作杂文三十四篇,末附作于1932年的《鲁迅译著书目》一篇。1932年9月由上海北新书局初版。作者生前共印行四版次。《三闲集》的主要内容包括:匪笔三篇,某笔两篇,述香港恭祝圣诞,吊与贺,“醉眼”中的朦胧,看司徒乔君的画,在上海的鲁迅启事,文艺与革命(并冬芬来信),通信(并Y来信),太平歌诀,铲共大观,我的态度气量和年纪,革命咖啡店等内容。
2020年2月28日 已读
修行24th,革命性的《无声的中国》出自此书,开窗需拆屋顶之经典妙喻出自此书,我深爱的血迹书写将变色而文学如白骨可凭借其永久傲视少女颊上轻红亦出自此书,还有世界不与我同死希望在于将来,还有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后来发现错了,还有怀抱梦幻遇到实际便被放逐只余下索寞,信息量大到浓稠欲凝,正如那浓到如酒令人微醺的寂静一样。所以在某个时刻,与大先生心领神会,懂得了何谓“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杂文 随笔 鲁迅
南腔北调集 豆瓣
8.8 (11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 8
《南腔北调集》收入作者自1912年5月5日至1936年10月8日所写的日记。作者生前未发表过。1951年上海出版公司曾据手稿出版影印本,其中1922年部分因手稿失落付阙。1959年、1976年我社两次出版排印本,并将许寿裳所录存的1922年部分片断补人,作为附录。1981年据此编入《全集》,并加注释。
2020年2月25日 已读
修行23rd,13年读过一遍,观当时短评自觉汗颜,彼时只见热闹不见门道却故作俨然似知者语。此书应是大先生最重要一本作品,其属文态度“笑骂自无不可,但必须止于嘲笑热骂,使敌人因此伤死而自己不卑劣,观者也不觉污秽”;其对于小说看法“正直叙述现实的相互关系,毁坏虚伪幻影,使读者对现存秩序永远的支配起疑”;其作品定位“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这些重要内容尽出此本之中,警句“失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等等亦出于此本,世人提起大先生首先想到《呐喊》或《野草》,实不可谓知几,而此书被重视却长期因为“第三种人”相关种种,引申辽远,与大先生何干?不过他人与我亦无干,重读此书只深为六年前自己而羞,所以读书需细需切中肯綮,而经典不妨常读常新,可明道,可见自己,不可不知
杂文 鲁迅
准风月谈 豆瓣
7.7 (7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0年2月16日 已读
修行19th,此书是在当时政府命令要求莫谈国是只谈风月后形成的,大先生集了些边角料凑了本书,当然再凑也是鲁迅不是周迅,通篇没有今天天气哈哈哈,而是在讽刺帮闲、与人笔战以及批评社会问题,只是的确没有把矛头对准政府而已。大先生颇似令狐冲,遇强则强遇弱则弱,此书失了强大对手,名篇警句都少,把禁止女人养公狗以防【】之事都拿出来以小见大一番,足见其无聊赖,大先生是斯巴达战士,是闲不住的,于是磨刀霍霍突袭了猝不及防的施蛰存,虽然对方十分认真且有理有据的进行了回应,而大先生自己先偷换概念又引错关键例子,大先生依然用战斗的丰富经验不依不饶穷追猛打的扣帽子打棍子纠缠了小半本书,虽然当时没有赢,但是终于在文革期间把施先生打倒了,可见大先生是战士,战士也使撩阴腿。全书最好看是后记,信息量与文字俱佳,记于只谈风月时
杂文 鲁迅
而已集 豆瓣
9.2 (42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 5
本书收作者一九二七年所作杂文二十九篇。附录一九二六年的一篇。鲁迅在本书《题粹》中说明了本书题名的用意:“这半年我又看见了许多泪,然而我只有杂感而已。……”
2018年5月26日 已读
修行11st,此本在大先生作品中横向比较,其实很不够看,其为人所知也多是因那篇魏晋风度文章与药和酒的关系。因而读此书时并无不时扣卷而起兴奋走动,也无不由自主的击节赞叹之类事情。倒是再度理解了大先生穿越时空的深刻,“事后众生相”以及“可恶罪”今天何尝有半分不同呢?
杂文 鲁迅
柏杨杂文集-柏杨专栏 豆瓣
作者: 柏杨 1997 - 5
柏杨先生是台湾家喻户晓的著名作家
2018年1月12日 已读
休憩10th,柏杨杂文比历史文还好看,柏杨历史观侵略性太强而且片面性个人性太浓郁,在我心中排位不高,杂文写的也太逗了,嬉笑怒骂谈笑风生,虽然揭露的台湾社会黑暗现实今天看来已经太遥远,单独品尝文字乐趣也是赏心乐事,这本书小八百页,买完后市面上柏杨杂文不碰都可,而且物美价廉。
杂文 柏杨
冰眼看日本(贰) 豆瓣
作者: 俞天任 2015 - 5
时隔6年,《冰眼看日本2》终于面世,在这些年里,从大的方面说,日本经历了一次东日本大地震,引发了福岛核电站事故。日本全国上下是如何应对这场灾难的?诸如如何募集捐款,捐款如何发放等。中日关系也经历了诸如钓鱼岛事件以及由此引发的抗日游行等考验,但是你知道第一个专门研究钓鱼岛属中国的竟然是个日本人吗?
从老冰自己来说,因为心脏手术住院,而对日本的医疗制度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经由一场车祸,他了解了日本的保险系统是如何运作的。
当然,除了这些个人感受,作者依然“冰眼看日本”,将他对日本社会、政治、经济、民生各方面的观察与思考呈现出来,这次,我们又将看到怎样的一个日本呢?
真正知日派老冰最新力作
在日本读懂日本
日本人获奖也感谢政府?
日本人的平均寿命将达到150岁?
首相和村长一边儿大?
只有一个人的政党如何为继?
日本为什么单对韩国强硬?
日本著名的励志歌曲《昂首阔步》背后有怎样的心酸故事?
2017年11月20日 已读
休憩332nd,老冰,如果我想了解点井上清,森村诚一或者说是田中真纪子那男人婆,我读你作甚?莫非不自知你的长处在二战系统的广度以及日本生活的经验么?我想了解当代日本给我们讲老故事作甚?是在拼凑这本书还是腹中枯槁并无新事了?
历史 日本 杂文
生活的艺术 豆瓣
作者: 林语堂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0 - 1
林语堂先生学贯中西,著作甚丰,其中的散文、随笔更是精华。他结合外国娓语式散文和中国明清之际性灵作品的长处,加上林先生本人的天赋气质,使他的文章显示出主人情、通灵性、富幽默的特色。本书于1937年在美国出版,次年便居美国畅销书排行榜首达五十二周,且接连再版四十余次,并为数十种文字所翻译。
林语堂在本书中谈了庄子的淡泊,赞了陶渊明的闲适,诵了《归去来辞》,讲了《圣经》的故事,以及中国人如何品茗,如何行酒令,如何观山,如何玩水,如何看云,如何鉴石,如何养花、蓄鸟、赏雪、听雨、吟风、弄月……
林语堂将中国人旷怀达观,陶情遣兴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东方情调皆诉诸笔下,向西方人娓娓道出了一个可供仿效的“完美生活的范本,快意人生的典型”,展现出诗样人生、才情人生、幽默人生、智慧人生的别样风情。
2016年12月11日 已读
修行23rd,生活是美的,生活是难得的,需要珍惜,不需要克制欲望
杂文 林语堂 随笔
乱翻书 豆瓣
8.0 (6 个评分) 作者: 五岳散人 2010 - 11
当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待文化时,文化也会呈现出另外一种样貌。
本书以杂谈的形式,通过剖析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习俗、现实生活中的文化现象、武侠小说中的江湖规则以及历史上的现象和事件等,探寻真相,纠正误解,帮助人们认清事物的本质。使我们对于通常所接触的文化和现象能够明辨是非,去芜存菁,使我们的文化得以良性传承。
作者观点犀利独特,一针见血。富有哲理的论证与推理,让人们看到在一些寻常现象背后的文化深意。看似平实幽默的语言散发着些许冷峻,戏谑间透露出作者入世的真诚。本书也彰显了作者的博学功力,不仅富有哲理,而且涉及政治、历史、经济、民生等领域。
本书由乱翻书、乱弹琴、杂乱说、胡乱活四大部分组成,分别对一些史书、武侠小说;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现实中各种文化现象;目前生活中的故事进行了深入剖析,并通过严密的论证得出结论。告诉人们应当怎么合理地看待我们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尽管大部分是在写历史,却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2015年11月19日 已读
休憩116th,读此书前,五岳散人在我心中形象是微博大V穷极尽相中一员,和人约架的公众人物,真性情有脾气失之粗俗。读完这本书,他的形象丰满高大起来。此人逻辑思维极清晰,头脑清楚敢说敢言,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是个不错的家伙。评分这么低,想必一部分人是因为固有形象所囿而看低他,另一部分人就把杂文的点到为止不必说的太烂太细当做浅尝辄止,啧啧,这个死胖子应该不会在意这些吧,毕竟胖子总是比较洒脱豁达的。
散文 杂文 随笔
且介亭杂文 豆瓣
8.7 (18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 3
近几年来,所谓“杂文”的产生,比先前多,也比先前更受着攻击。例如自称“诗人”邵洵美,前“第三种人”施蛰存和杜衡即苏汶,还不到一知半解程度的大学生林希隽之流,就都和杂文有切骨之仇,给了种种罪状的。然而没有效,作者多起来,读者也多起来了。
2014年3月18日 已读
修行23rd,病后杂谈绝赞,只是先生这样平和而不厌其烦的写实在不算常见,所以我珍惜。日前读唐诺,这个永远悲观而忧虑着的大叔说他读鲁迅的时候,觉得鲁迅用时代的声音取代了自己的声音,这是他的选择。带着这种思路去读且介亭杂文,不觉侵略性刺骨,反而读出很多悲凉,很多伤感
杂文 鲁迅
热风 豆瓣
9.0 (21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 5
2014年1月21日 已读
修行10th,对大先生印象越发鲜明,也理解了今日为何有还原一个真实大先生之声浪。大先生之卓尔不凡过人之处不需细说。单看大先生之杂文,不观其人其行,犀利有之刻薄有之深邃有之,全面客观就绝对没有。相反,很多杂文中用的是标准论战写法,选择性失明非常显著。大先生未必真如此想,只是激进之时,激进之势,又持激进之观点,属于可以理解的问题。但是这些文章想传世,成经典只怕只有三分之一不足。又及,如果大先生不是身处该时该地,就凭一句,“中国仁人志士或许也是有过几个人的,然而与中国历史并不相干,因为历史结账不能像数学一样精密,只能学粗人算账,四舍五入,记一笔整数”,就值左右开弓一万四千个大嘴巴。若论大先生精深奥妙与选择失明并存之代表,首推此书《热风》
杂文 鲁迅
伪自由书 豆瓣
8.5 (15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 5
鲁迅经典杂文集,收录鲁迅寄给《申报》上的《自由谈》的杂感及一些笔战文章。冷嘲热讽讥评时政,文字曲折而犀利,论时事不留情面,砭锢弊常取类型。
我们中国人总喜欢说自己爱和平,但其实,是爱斗争的,爱看别的东西斗争,也爱看自己们斗争。
任他们斗争着,自己不与斗,只是看。
——《观斗》
“聪明人不吃眼前亏”,亦古贤之遗教也,然而这时也就“幽默”归天,“正经”统一了剩下的全中国。
——《从幽默到正经》
2014年1月19日 已读
修行9th,真正细细的读大先生,才发现我之前形成的思维定势全然不对,大先生固然是在任何战场都不愿退却,必然死战到底的真战士,但是其文风是间接而非直接,是讽刺而不是直斥,这一点对我来说可是新东西,此书中大先生与人笔战的话题之丰富让我叹为观止,大到民族危亡小到举例不慎,一律喷之,so nice。另外近日与人交恶,不是大事,但是我读书这件事被指责为中二的刷存在感,这句话还是让我很不舒服的,想必修养还不够,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啊,就不能多几个和我一样把看书当做纯爱好,不赋予任何高大上含义的人吗?坦白说那哥们除了为人处世让我感觉看不惯以外,见识和阅读量都挺不错的,呵呵,呵呵
杂文 鲁迅
华盖集 豆瓣
9.4 (64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 4
《华盖集》收作者1925年所作杂文三十一篇。1926年6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初版。作者生前印行九版次。《华盖集》的内容包括:通讯论辩的魂灵,牺牲谟,战士和苍蝇,夏三虫,忽然想到(五至六),杂感,北京通信,导师,长城,忽然想到(七至九),“碰壁”之后,并非闲话,我的“籍”和“系”,咬文嚼字(三)等内容。
2014年1月17日 已读
修行8th,如果有本书最体现鲁迅先生杂文的犀利锋锐和刻薄,那就是这本了,简直读到爱不释手,对这样的作品多评价都是虚的,大家请来读吧!一句“我觉得革命以前,我是做奴隶;革命以后不久,就受了奴隶的骗,变成了他们的奴隶。”so shock!
杂文 鲁迅
花边文学 豆瓣
8.1 (10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 5
《花边文学》作者鲁迅常常写些短评,确是从投稿于《申报》的《自由谈》上开头的,集一九三三年之所作,就有了《伪自由书》和《淮风月谈》两本。后来编辑者黎烈文先生真被挤轧得苦,到第二年,终于被挤出了,鲁迅便改些作法,换些笔名,托人抄写了去投稿,新任者不能细辨,依然常常登了出来。一面又扩大了范围,给《中华日报》的副刊《动向》,小品文半月刊《太白》之类,也间或写几篇同样的文字,聚起一九三四年所写的这些东西来,就是这一本《花边文学》。
2014年1月16日 已读
修行7th,阅读大先生的作品继续下去了~这本文章都非常短,不过也未必每篇都短小精悍,好看的短杂文务必三言两语把问题交代清,再淡淡丢出一句话令人浑身一悚,这本书里能做到这点的并不太多,未来的光荣,谩骂等几篇不错。我所欠缺的,就是写画龙点睛之短句的能力
杂文 鲁迅
南腔北调集 豆瓣
9.1 (14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南腔北调集》是鲁迅的一部杂文集,收录了鲁迅在1932-1933年间所写的杂文五十一篇。 包括《我们不再受骗了》,《听说梦》,《为了忘却的记念》,《关于女人》,《沙》,《上海的儿童》,《火》,《论翻印木刻》,《家庭为中国之基本》等。
1932年2月编定,收入了1932年至1933年间创作的杂文51篇。当时上海有一署名"美子"的文人在《作家素描》一文中攻击鲁迅: "鲁迅很喜欢演说,只是有些口吃,而且是'南腔北调'。"对此,鲁迅迎头反击道:"我不会说绵软的苏白,不会打响亮的京调,不入调不入流,实在是南腔北调。"表明了自己不愿随波逐流,鄙薄无聊文人的立场,信手拈来的这个集名,诙谐幽默之中,寄托了对敌人的鄙视,表示了不妥协的态度。所以先生将1934年3月出版的这个集子命名为《南腔北调集》,是一种自嘲,更是对美子的嘲讽。
2013年8月1日 已读
修行97th,目前三闲二心外加这本,最喜这本,文章虽大多平平无惊人之处,所谈问题也不大,却是时时在有理有据的批判着的,而且为了忘却的纪念和与杨邨人公开信二文都是上佳,前者有血有泪,句句刺骨,后者姜桂之性尽显,大义凛然,深喜此书,此外,五讲三嘘集中张若谷不直一嘘直启笑傲江湖一梗
杂文 鲁迅
二心集 豆瓣
8.2 (12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二心集》收录了鲁迅先生1930年到1931年所作的杂文三十七篇,末附《现代电影与有产阶段》译文一篇。作者于1932年8月将版权售予上海合众书店,同年10月初版。
2013年7月31日 已读
修行96th,读此书过程对大先生之评价先急遽下滑后强势反弹,作为开篇文和最具力度一篇的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一篇给我印象非常不好,大抵可归纳为:梁实秋说鲁迅翻译质量不高,鲁迅不服,并将梁的反对硬译,批评鲁迅不通顺偷换概念为视达重要于信,将蒋先生的合理批评视为恶意攻击而非批评建议,最后最严重的是,梁实秋认为文学内涵广袤,无产阶级文学可占有一席之地,鲁迅先生非要说无产阶级文学将是阶级的全部,呵呵后。好的是后来很清楚的看出鲁迅先生只是战斗时发出的过激言论和气话而已,他实实在在还是个明白人,存在的问题他心里有数,关于翻译的通信一文在今天都具有很深的参考价值,大先生只是不忿自己被梁实秋先生,赵景深那样他看不起的人批评,才会将回击置于道理之上,大先生可不是李克忠,这也正是有血有肉的大先生可爱之处吧
杂文 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