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ao - 标记
物演通论 豆瓣
作者: 子非鱼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9
《物演通论(第3版)》糅合东方“天人合一”之思想与西方。“逻辑思辨”之方法于一体提出和论证了“递弱代偿法则”及其“系统现象形态”:宇宙演运即造成物类衰变,生物进化就导致种系残弱,文明前行则促进入寰危机;精神增益是载体趋弱的反比变量,信息扩张是物演分化的边际效应,知识拓展是背离本真的天然尺度;社会结构是自然实体结构的一脉延伸,文明现象是生物智质代偿的后续恶果,历史进步是人类自取祸殃的必由之路。
上述观点无不与当前全人类的各种主流意识形态相左,也无不与当前全世界高度文明发展所致的危机形势(诸如环境污染、资源耗竭、生态破坏、气候异常、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泛滥以及恐怖主义争端激化等诡异现实)丝丝相扣。读罢此作,不能不令人掩卷长思。故,可视其为“人文存亡之道”的基础理论。
2015年12月10日 想读
必然 豆瓣
The Inevitable: Understanding the 12 Technological Forces That Will Shape Our Future
7.9 (19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凯文·凯利 译者: 周峰 / 董理 译言·东西文库/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6 - 1
凯文·凯利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有着深刻的见解。20年前,他的《失控》一书,便已预见了当下几乎所有的互联网经济热点概念,如:物联网、云计算、虚拟现实、网络社区、大众智慧、迭代等。此次,凯文·凯利在新书《必然》中,提到了未来20年的12种必然趋势。
2015年12月10日 想读
群体性孤独 豆瓣
Alone Together:Why We Expect More from Technology and Less from Each Other
6.1 (13 个评分) 作者: [美] 雪莉·特克尔 译者: 周逵 / 刘菁荆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4 - 3
[内容简介]
☆ 你是否也熟悉这样的场景:家人在一起,不是交心,而是各自看电脑和手机;朋友聚会,不是叙旧,而是拼命刷新微博、微信;课堂上,老师在讲,学生在网上聊天;会议中,别人在报告,听众在收发信息。所有这些现象都可以归结为“群体性孤独”——我们似乎在一起,但实际上活在自己的“气泡”中。我们期待他人少,期待技术多。不间断的联系,是否让人类陷入了更深的孤独?
☆ 麻省理工学院社会学教授雪莉•特克尔为了研究人与机器人之间的互动,15年来深入两家养老院,对200多人进行了实地研究;为了研究人们的网上互动,与7家中学合作,收集了450名中学生的第一手研究资料。她通过研究发现,信息技术在给人们带来沟通便利的同时,也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弱化,有些人甚至因此而丧失了面对面交流的能力。特克尔认为,人们发短信、发邮件,上社交网站,玩电子游戏,从形式上看人们之间的联系似乎更轻松、更密切,但实际上却更焦虑、更孤单。
☆ 《群体性孤独》将电子文化的两大趋势在过去15年中的新变化、新发展进行了新的阐释,将焦点集中在年轻的“电子土著”身上,这一代人的成长伴随着手机和智能电子玩具。如今的我们既缺乏安全感、却又渴望亲密关系,因此才求助于科技,以寻找一种既可以让我们处于某种人际关系中、又可以自我保护的方法。作者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如果我们既要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又要摆脱信息技术导致的孤独,就必须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一方面,我们要学会独处,体会独处带给人们的好处;另一方面,朋友、亲人要更多地坐在一起,面对面谈话、讨论。
[编辑推荐]
☆ 互联网时代,技术影响人际关系的反思之作:为什么我们对科技期待更多,对彼此却不能更亲密?
☆ 技术领域的“弗洛伊德”、网络文化领域的“玛格丽特•米德”重磅作品!雪莉•特克尔是麻省理工学院社会学教授,科技与自我创新中心主任,哈佛大学社会学和人格心理学博士。后于麻省理工学院开始研究计算机文化,并成为人与技术关系领域首屈一指的社会心理学家。《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称她为技术领域的“弗洛伊德”。《商业周刊》盛赞她为网络文化领域的“玛格丽特•米德”!她还是是广受欢迎的TED演讲嘉宾。
☆ 财讯传媒集团首席战略官段永朝、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海银资本合伙创始人王煜全、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周涛、《连线》创始主编凯文•凯利(KK)、多元智能理论创始人霍华德•加德纳强势推荐!
☆ 湛庐文化出品。
2015年10月14日 想读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 豆瓣
The Better Angels of Our Nature: Why Violence Has Declined
7.3 (19 个评分) 作者: [美]斯蒂芬·平克 译者: 安雯 中信出版社 2015 - 7
【内容简介】
人是一种怎样的混合造物啊!新奇,古怪,混乱,自相矛盾,不可思议!他裁断世上万物,他是微末的蚯蚓、真理的宝库,灌满了谬误和不确定性的阴沟,宇宙的光荣和糟粕。
——布莱兹·帕斯卡
----------------
研究人性,必然关注暴力。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在阅读了血腥的战争和令人毛骨悚然的罪行之后,不由得掩卷发问:“世界会变成什么样?”但是我们很少问:“过去的世界究竟有多糟糕?”实验心理学家、认知科学家、畅销书作家斯蒂芬·平克在这本令人震撼的新著中告诉我们,过去的世界更加糟糕,事实上,我们正生活在人类历史上最和平的时代。
我们身边导出都是血腥历史的证据:《旧约》中的大屠杀,《新约》中的十字架;莎士比亚戏剧和格林童话中血淋淋的肢解;英国王室对家眷的处斩,美国建国者之间的决斗;还有对殴打妇女、虐待儿童、灭绝原住民的司空见惯和冷漠接受。
平克在书中展示了上百幅图表和地图,佐以大量的数据资料,量化暴力减少的趋势:部落间战事的死亡率比20世纪的战争和大屠杀要高出9倍;中世纪欧洲的凶杀率比今天要高出30倍;奴隶制、残酷刑罚和滥用死刑曾经是人们生活中的常态,但如今被废除了;发达国家之间已经不再发生战争,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战争死亡人数也只是几十年前的一个零头;强奸、家暴、仇恨犯罪、严重骚乱、虐待儿童、虐待动物——都发生了实质性的减少。
如果人性并没有发生变化,这一切又是怎样发生的?是什么让人们停止儿童献祭,不再在晚餐的餐桌旁互相捅刀子,或者不再公开行刑,将犯人大卸八块来娱乐大众?是否是因为人们开始阅读小说、培养餐桌礼仪,开始敬畏警察或者将精力转向发家致富?原子弹是否应该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因为它防止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发生?摇滚乐是否要对20世纪60年代的犯罪高潮负责?堕胎合法化是否促成了犯罪率在90年代的回落?
平克认为,答案并非如此。解释暴力下降的关键在于理解将我们推向暴力的心魔,以及将我们带离暴力的善良天使。政府组织、识字率、商业和都市的文明进程,让我们日益有能力控制我们的冲动,对他人怀有同情,宁愿讨价还价做交易而不是抢劫,我们也开始揭露那些毒害人心的意识形态,发挥理性的力量,克制暴力的诱惑。
平克汪洋恣意的才华和知识,启发我们更进一步地反思我们对进步、现代性和人性的观念。本书的结论必然会引起争论,但这只是一个开端,它将引导我们用全新的角度看人性、看历史、看世界,让我们深思人类社会的未来命运。
------------------------------------------------------
【编辑推荐】
◎比尔·盖茨、马克·扎克伯格“读过的最重要的书”。
◎道金斯(《自私的基因》作者)、尼尔·弗格森(《文明》作者)、伊恩·莫里斯(《西方将主宰多久》)、约瑟夫·奈(《软实力》作者)等历史学家、政治学家、经济学家、科学家、哲学家赞誉推荐。
◎著名心理学家、科普作家斯蒂芬·平克 关于人性最恢弘的著作。
◎穿透10万年历史,以暴力的尺度,度量人性的进化。
◎人类做对了什么?未来如何主导自己的命运?
◎一部全球瞩目的杰作——《时代周刊》
◎我们时代最伟大的作品——《经济学人》
◎历史、科学和故事讲述的完美结合——《金融时报》
◎雄踞亚马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全球售出30多种语言版权,席卷欧美各大畅销榜;
◎入围塞缪尔·琼森奖、英国皇家学会“温顿科学图书奖”等众多重要图书奖项提名;
◎革命性的跨学科研究,整合历史学、人类学、社会生物学、演化心理学、法律制度、经济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等跨学科研究;
◎平克将最权威前沿的学术成果,转化成结构完整流畅易读的大众读物,写出了一部超级畅销著作。大视野的格局、引人入胜的叙事、博学自信的论述、深切的人文关怀,这正是你期待的年度必读图书;
◎《卫报》《自然》《科学》《纽约客》《经济学人》《纽约时报》《时代周刊》《新闻周刊》《华尔街日报》100余家重要媒体跟踪报道;
◎全球科技巨头、政治首脑、历史学家、政治学家、经济学家、科学家、哲学家和一切人文关怀人士,争先阅读、赞誉推荐。
------------------------------------------------------
【媒体及学者评论】
我这一生读过的最重要的书……它不只是一项历史学术贡献,而且是一项对世界的贡献。
——比尔·盖茨,《盖茨笔记》
这是一本及时的书,它讨论了暴力如何以及为什么在我们的历史中呈现稳步下降的趋势,以及我们该如何使这趋势继续下去。最近的一些事件似乎让我们感到暴力和恐怖主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常见,因此在这时,我们去理解和认识所有暴力 —甚至恐怖主义—实际上是在减少就很有必要。如果我们能够了解人们曾经是如何实现这一点的,我们就能沿着这条路走向和平。
——马克·扎克伯格
一本极为振奋人心的著作,对史学有重大贡献。
——尼尔·弗格森,哈佛大学历史教授,著有《文明:西方及其他》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定会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作品。长期来看各种形式的暴力都在下降,平克极其详尽的分析有力地证实了这个主题,他还从心理学、神经科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多方面探究了这一现象的原因。无论是出人意料的主题,还是他对这一现象原因的探究,简直是能够与启蒙时期伟大思想相媲美的精妙自然哲学……他的文笔优美,读来如沐春风。
——马特·里德利,《经济学人》
对于所有对人性感兴趣的人,这本书的内容都足够引人入胜……这是一本至关重要的书。它包含了如此多的研究,涉及了如此多的领域,绝对是一项大师级的成就。
——彼得·辛格,《纽约时报书评》
一部令人惊艳的好书……我时常报道种族灭绝和人权践踏这些问题,平克的书让我产生共鸣,他的观点真实可信。
——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弗,《纽约时报》
一本重要且机智的非虚构作品。
——泰勒·考恩,《纽约时报》
一部极其精彩的、警醒人心的作品……每个人都该读这本让人惊艳的书。
——大卫·朗西曼,《卫报》
作者记录并分析了人类文明中逐渐加强的善良天性,他所做的努力令人格外钦佩。平克,这位著名的哈佛心理学家……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地论证了20 世纪本不该如此声名狼藉。
——克莱夫·库克森,《金融时报》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有着平克明显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趣味性,很多喜爱他之前作品的读者会认出这种风格并同样喜爱这本书……它是科学、历史和叙事的完美结合。
——克莱夫·库克森,《金融时报》
关于暴力问题,斯蒂芬·平克写得极其出彩。
——迈克尔·伽扎尼加,《华尔街日报》
平克的研究范围极广,这些研究被他聚拢到了一起……对于他认为的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变化,这本书做了极精妙的解释。
——詹姆斯·Q·威尔逊,《华尔街日报》
一部篇幅宏大、研究深入又兼具综合性的力作,让我们得以从一个非常有益的视角重新审视人类现状。
——瓦内萨·布什,《书单》
非常突出……语言精致、阅读流畅……平克数据充足的统计结合了方法上的老练。历史与科学巧妙结合,让它成了一本极其优秀和重要的书。
——克里斯托弗·勃姆,《美国科学家》
一部赤诚又格外有启发性和乐观精神的作品,值得人们讨论。
——史蒂芬·豪,《独立报》
这是本年度能带来最多讨论的一本书……完全令人信服。
——彼得·福布斯,《独立报》
野心勃勃、充满争议而又被广泛参考的一部作品……一场极具收获性的阅读,几乎每一页都能找到富有魅力的金句。
——敦·桑德布鲁克,《星期日泰晤士报》
(平克)成功整理记录了各种暴力和残忍总体下降的现象。这项人类成就值得让更多人知道,这本书非常重要,读者们会记住它,并去思考这一现象的原因。这个故事绝对值得七百多页的篇幅。
——罗伯特·杰维斯,《国家利益》
极具说服力!
——布伦达·马多克斯 《电讯报》
平克研究范围之广可谓非凡……《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是一项极大的成就。
——史蒂夫·塞勒,《美国保守派》
一部非同寻常又野心勃勃的暴力史……平克的书的确非常挑衅,但他自己绝不是爱耍嘴皮、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克里斯托弗·哈特,《星期日泰晤士报》
这是一项非凡的成就,值得社会科学家、关心社会的公众和政策制定者的关注、研究和讨论。它给人一种充满生气和魅力的阅读体验。
——马丁·戴利,《自然》
这本书让你读了开头就如饥似渴、迫不及待地想往后读。
——迈克尔·舍莫,《美国学者》
这是关于一个宏大话题的里程碑式的作品,理论与细节兼备,著者的思想卓越不凡,这本书保证不会让人失望,它也定会成为未来人们探讨和争论的焦点。
——大卫·斯塔莫斯,《进步评论》
一部丰富又很有讨论价值的书,它包含了大量的经验分析,同时还加入了平克常有的故事、才智和精妙的措辞。
——《国家评论》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是一部令人瞩目的作品。平克通过科学的原理阐释了一些通常在隐形道德包裹之下的问题和被人高度怀疑的经验假设,使这些问题为人所理解。无论你从书中的细节找到什么赞同点和争论点,作者都值得人们的尊敬、感谢和掌声。
——尼尔·博伊德,《加拿大霍芬顿邮报》
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图书出版,但只有很少数是必读书,而真正重要的更为稀少。《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极少数这样的好书之一,它将改变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每一位关心世界状况的社会公众,都应该读读这本引人入胜、充满人文关怀的重要著作。
——伊恩·莫里斯,《星期日邮报》
平克是传递福音的理想学者。他是位表达异常清晰又趣味十足的作家,但却绝不能说是盲目乐观……《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这部作品让悲观主义者都很难抓住对未来忧郁的想象不放。
——约翰·霍根,《slate》杂志
才华横溢!
——凯伦·坎宁安,《先驱报》
可能是 21世纪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詹姆斯·阿普尔,《国际公正监督》
2015年8月6日 想读
React 豆瓣
Developing a React Edge: The JavaScript Library for User Interfaces
作者: 卓越开发者联盟 译者: 寸志 / 范洪春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5 - 5
2014 年横空出世的由Facebook 推出的开源框架React.js,基于Virtual DOM 重新定义了用户界面的开发方式,彻底革新了大家对前端框架的认识,将PHP 风格的开发方式迁移到客户端应用开发。其优势在于可以与各种类库、框架搭配使用。《React:引领未来的用户界面开发框架》是这一领域的首作,由多位一线专家精心撰写,采用一个全程实例全面介绍和剖析了ReactReact.js 的方方面面,适合广大前端开发者、设计人员,及所有对未来技术趋势感兴趣者阅读。
2015年7月21日 想读
确定性的终结 豆瓣
End of Certainty: Time, Chaos, and the New Laws of Nature
作者: [比] 伊利亚·普里戈金 译者: 湛敏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9 - 6
时间,我们存在的基本维度,令艺术家、哲学家和科学家为之陶醉。如今,普里戈金在这本书中向广大读者呈现的,是他与自然之经典描述的彻底决裂。他通过考察西方的时间观,引导我们经历一种奇妙的智力探险——从古希腊出发,经过牛顿轨道和确定性混沌,到达量子理论与“免费午餐”宇宙学统一表述的高度。这本分水岭式的著作表明,一种全新的科学与文化之自然法则诞生了。
2015年7月1日 想读
认知与设计 豆瓣
9.5 (8 个评分) 作者: Jeff Johnson 译者: 张一宁 / 王军锋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4 - 8
本书语言清晰明了,将设计准则与其核心的认知学和感知科学高度统一起来,使得设计准则更容易地在具体环境中得到应用。涵盖了交互计算机系统设计的方方面面,为交互系统设计提供了支持工程方法。不仅如此,这也是一本人类行为原理的入门书。
2015年7月1日 想读
银河铁道之夜 豆瓣 谷歌图书
8.5 (57 个评分) 作者: (日)宫泽贤治 译者: 周龙梅 青岛出版社 2006 - 6
《银河铁道之夜:宫泽贤治童话》精选了宫泽贤治的部分经典童话,从中你可以品到这位世界级童话大师的绝代风采。一列闪烁着天光的银河铁道列车拔地而起,飞过一片片熠熠燃烧的天火,飞过被钻石、露水和所有美丽东西的灿烂光芒所照亮的银河的河床,驶向璀璨神秘的银河。惟有命定的乘客及有缘人才得以搭乘,得以见识另一种生命的去途,得以窥见生与死的奥秘……
2015年6月25日 想读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 豆瓣
9.1 (15 个评分) 作者: 孙机 中华书局 2014 - 7
孙机先生山东青岛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学术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他以自己的讲座为基础,加以润色丰富,形成《中国古代物质文化》。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内容包括物质文化的十个方面,如饮食、冶金等等。书中 的线图为孙先生亲手绘制,很多内容都经孙先生起例发凡,对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对入门者更是浅显易懂。
2015年4月23日 想读
從0到1 豆瓣 谷歌图书
Zero to One:Notes on Startups,or How to Build the Future
作者: Peter Thiel / Blake Masters 译者: 季晶晶 天下雜誌出版社 2014 - 10
複製別人的模式比創新事物容易。
做大家都知道怎麼做的事、提供更多熟悉的東西,這是由1到n。
不過如果只複製前人的路,就無法學習到他們的精髓。
創新是由0到1。創新獨一無二,創新的時機與開創出的結果也是新鮮奇特的。
這本書講的就是創新的秘密。
這不只是一本商業書,它將帶領你穿越歷史,從哲學、經濟、商業等多元角度,解讀世界的發展脈絡,進一步分析彼得‧提爾創業的心法與思考的角度,期盼帶給讀者超越學術限制、了解更多現實世界運轉的邏輯與經驗分享,幫助你思考從0到1的秘密,從秘密中發掘機會。
彼得‧提爾(Peter Thiel)是PayPal和Palantir共同創辦人,臉書第一位外部投資人,率先注資Yelp、LinkedIn、SpaceX、Spotify、Airbnb等新創企業。他念哲學與法律,卻在科技、創投世界大放異彩;成立提爾獎學金,鼓勵年輕人休學創業,激發自己的潛力。
提爾獨特的邏輯與眼光,帶你在意想不到之處發現價值。
這不是一般的商業書。看了這本書,你會學到:
‧「精實創業」(lean startup)錯在哪裡;
‧莎士比亞和馬克思如何預言衝突;
‧「非理性繁榮」(irrational exuberance)在什麼時候是理性的;
‧機器為什麼是人類的朋友,而不是敵人;
‧托爾斯泰給新創事業什麼啟示;
‧嬉皮式的思考與恐怖分子有什麼類似之處;
‧美國人為什麼誤解中國;
‧特斯拉如何吸引李奧納多‧狄卡皮歐;
‧比爾蓋茲為何從科技業退休;
‧「破壞」(disruption)有什麼問題;
‧嬰兒潮世代給我們什麼錯覺;
‧哪些話我們以為是愛因斯坦說的,其實不是;
‧矽谷休閒裝扮背後代表的意義是什麼;
‧為什麼「失敗很好」的想法是錯誤的。
在新科技劇烈改變世界的今日,
想要成功,你必須在一切發生之前研究結局。
你必須質疑你的構想,從零開始重新思考。
從0到1,為自己創造無限機會與價值!
2015年3月3日 想读
Whole Internet Users Guide and Catalog 豆瓣
Product Description An exclusive academic edition of the bestselling Internet textbook on the market, The Whole Internet User's Guide & Catalog unlocks the Internet's vast resources. Co-published by O'Reilly & Associates and Integrated Media Group (IMG), an imprint of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and adapted into a textbook by Bruce Klopfenstein, this specialized book covers everything from basics such as electronic mail to the newest developments.By keeping technical language to a minimum, The Whole Internet is completely accessible to novice computer users. This edition adds creative figures depicting network functions to demonstrate otherwise complicated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graphically, and adds research-oriented examples to help you use the Internet for academic research purposes. It also supplies information about news groups and FTP archives, eliminates some of the more complex UNIX information, and expands its glossary and resource listings.Other key elements in The Whole Internet include:An introduction to Netscape Navigator 2.0bAn introduction to Multimedia emailCoverage of the latest improvements to services including Gopher, Archie, and WAISAn Internet address for students to access additional assignmentsMore information for Windows and Macintosh usersThis book is intended for any student who wants to become an expert at accessing the Internet and World Wide Web's tremendous resources. It's a book for university, community college,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teachers. This revision of the second edition of The Whole Internet is designed for those who want to use the network particularly for research applications. It is not intended in any way as an engineer's guide to internetworking, and you do not need to learn UNIX to use it. Some references to UNIX remain, but those that do are there only for the benefit of those who already know a little bit about UNIX or might choose to learn more. The classroom instructor can certainly help steer his/her students clear of any sections that still sneak into the UNIX world. --This text refers to an out of print or unavailable edition of this title. The publisher, O'Reilly and Associates An exclusive academic edition of the bestselling Internet textbook on the market, The Whole Internet User's Guide & Catalog unlocks the Internet's vast resources. Co-published by O'Reilly & Associates and Integrated Media Group (IMG), an imprint of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and adapted into a textbook by Bruce Klopfenstein, this specialized book covers everything from basics such as electronic mail to the newest developments. By keeping technical language to a minimum, The Whole Internet is completely accessible to novice computer users. This edition adds creative figures depicting network functions to demonstrate otherwise complicated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graphically, and adds research-oriented examples to help you use the Internet for academic research purposes. It also supplies information about news groups and FTP archives, eliminates some of the more complex UNIX information, and expands its glossary and resource listings. Other key elements in The Whole Internet include: An introduction to Netscape Navigator 2.0b An introduction to Multimedia email Coverage of the latest improvements to services including Gopher, Archie, and WAIS An Internet address for students to access additional assignments More information for Windows and Macintosh users Exercises at the end of each chapter to give direction to the users This book is intended for any student who wants to become an expert at accessing the Internet and World Wide Web's tremendous resources. It's a book for university, community college,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teachers. This revision of the second edition of The Whole Internet is designed for those who want to use the network particularly for research applications. It is not intended in any way as an engineer's guide to internetworking, and you do not need to learn UNIX to use it. Some references to UNIX remain, but those that do are there only for the benefit of those who already know a little bit about UNIX or might choose to learn more. The classroom instructor can certainly help steer his/her students clear of any sections that still sneak into the UNIX world. --This text refers to an out of print or unavailable edition of this title.
2015年2月8日 想读
反洗脑 豆瓣
ANTI-BRAINWASHING
作者: 艾瑞克 同心出版社 2015 - 1
人脑可以像橡皮泥一样被任意塑造吗?什么样的环境和条件可以让一个人变得不假思索就认同他人?人脑真的能够被擦除然后植入新的思想吗?你确定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到底哪一个才是真正的我?洗脑有哪些常用的手段?可以有效地防止被洗脑吗?
作者从大量的心理实验和研究中发现其实 洗脑是有规律可循的。所谓洗脑就是利用外部影响力,向别人灌输异于一般价值观的特殊思想,以符合操纵者的意愿。本质上来讲,洗脑就是将一种理论植入他人头脑的过程,所以不管其如何变化,都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排他性。只承认一种理论绝对正确;第二,循环论证。从一个简单的真理开始,循环论证;第三,利益承诺。夸大信奉某种理论能带来巨大的收益——无论是财富、名誉或者地位——人的这道心理防线一旦被打开一个小缺口,欲望就会难以抑制,不由自主地接收他人信息;第四,咒语化。把观点简化成口号化的句式;第五,仪式化。仪式可以把一些抽象的思想具象化、便于形成图腾崇拜,而且仪式的庄严感能够给受洗对象形成服从的压力;第六,重复性。反复灌输一个道理。但这些只是洗脑的初级表现形式,洗脑的最高境界是运用“隐秘说服词汇”和“催眠语言模式”,在不知不觉中入侵他人的内心,让被施洗者心悦诚服地接受他的观点、意见、提议以及任何请求,心甘情愿地为他的想法买单。
一旦我们了解了洗脑的原理和手段,我们就能从本质上全面了解洗脑的真相,发现洗脑术不过就是传说中的纸老虎,并没有想象中那样无法摧毁。本书从心理行为学、博弈论的角度详细地解析了人们在高难度沟通中常遇到的盲点,从本质上拆解洗脑常用的手段和方法,教你在人际沟通、商业谈判中如何识别陷阱,掌握主动,切实解决生活、工作中所遇的各种问题,让你在对外交往沟通中更加从容。
大哲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时无地不在枷锁之中。”但是“人们有时可以支配他们自己的命运。要是我们受制于人,那错处并不在我们的命运,而在我们自己” (莎士比亚《裘里斯• 凯撒》),除非有人自愿奴役。
人,唯一应支配的,也只能应支配的是他自己。
2014年12月22日 想读
让我留在你身边 豆瓣
6.1 (20 个评分) 作者: 张嘉佳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4 - 8
张嘉佳最新作品。新的暖心睡前故事来了!
张嘉佳,6个月畅销200万册《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作者,微博上最会讲故事的人,精分新作!
这一次,张嘉佳从他的狗狗女儿——金毛狗子梅茜的视角,写就了7个心动篇章和37个让人笑中带泪的故事。这一个个故事,是梅茜眼中的时间与距离、拥有与消逝,是张嘉佳讲给千万人的暖心睡前故事,也是一份汪星人送给地球人的温暖礼物。梅茜的朋友就好像是我们身边的朋友,梅茜的日常生活就好像零距离地发生在我们身边,梅茜也好像就一直在我们身边。
“我是一条狗子,一条拼命写字的金毛,名叫梅茜。
我想带大家去一个平时看不到的世界,然后为了正能量而战,正能量不是没心没肺,不是强颜欢笑,不是弄脏别人来显得自己干净,而是泪流满面怀抱的善良,是孤身一人前进的信仰,是破碎以后重建的勇气。
我的世界很小,哪怕尽了全力,还是有无数的地方是远方。被海豚追逐的薄荷岛,坐上门板当火车的柬埔寨,悬崖上色彩斑斓的五渔村,最美的地方我都到不了。我能做的事情很少,在门边等你回家的脚步声,草地上追逐同样晒着你的阳光,听雨点打在玻璃的声音。当微风滑过你的耳边,当阳光跳跃在你的手心,那你就能想起我。
你总会去到那些地方,雪山洁白,湖泊干净,全世界都在对你唱情歌。
我是梅茜,我喜欢你,我在想你。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之后,请让我留在你身边”
2014年8月13日 想读
投资前必须读懂宏观经济 豆瓣
作者: 才永发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2 - 5
在市场经济日益活跃的今天,要想有效地进行企业经营或个人投资,必须了解宏观经济。《投资前必须读懂宏观经济:27个重要宏观经济指标解读》由才永发编著,《投资前必须读懂宏观经济:27个重要宏观经济指标解读》通过简单通俗的语言对宏观经济领域的27个重要的指标进行了详细解读,使读者掌握个人投资的基本知识,并能依据各种指标数据预测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和国家宏观政策走向,同时学会将宏观经济的思维巧妙地运用到企业运作、投资理财、消费决策及工作中,从而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减少风险,把握机遇,获得更好的收益。
史玉柱自述 豆瓣
8.0 (8 个评分) 作者: 优米网 / 史玉柱 同心出版社 2013 - 6
史玉柱迄今为止唯一公开著作。
亲口讲述24年创业历程与营销心得。
中国商业思想史里程碑之作!
24年跌宕起伏,功成身退,史玉柱向您娓娓道来,历经时间沉淀的商业智慧和人生感悟。
在书中,史玉柱毫无保留地回顾了创业以来的经历和各阶段的思考。全书没有深奥的理论,铅华洗尽、朴实无华,往往在轻描淡写之间,一语道破营销的本质。
关于产品开发、营销传播、广告投放、团队管理、创业投资等,史玉柱都做了独特而富有洞见的思考,在启迪读者的同时,也为中国商界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商业思想记录。
随便翻翻就有收获,反复体会更觉深刻。
iOS编程 豆瓣
iOS Programming: The Big Nerd Ranch Guide (2nd Edition)
作者: Joe Conway / Aaron Hillegass 译者: 夏伟频 / 李骏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2 - 3
本书针对Xcode 4编写,涵盖了开发iOS应用所需知道的方方面面。从Objective-C基础知识到新增加的语言特性;从AppKit库到常见的Cocoa设计模式;从Xcode技巧到Instruments,等等。如果读者刚接触iOS编程,那么阅读本书的第一章和第二章能快让你速入门。如果读者已经 有大量的iOS编程经验,那么通读本书可以拾遗补缺。无论读者是开发新的应用,还是为应用增加新功能,十之八九能在书中找到答案或是解决思路。
除了内容全,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教读者以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Objective-C的习惯约定有哪些(例如命名约定,内存管理约定)?创建子类时如何处理初始化方法?Cocoa的常见设计模式有哪些?如何选择数据保存方法?等等。所有这些问题,如果读者自己摸索,自己查阅散落于各处文档的知识点,难免费时费力。本书已经将这些知识整理、归纳并清楚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目前,iOS开发针对的设备有iPhone、iPod touch和iPad。因为使用的是同一个体系,所以本书介绍的绝大部分内容均可通用。对于有差异的部分(例如iPad界面),本书也做了一定的介绍。
此外,作者在编写本书时使用的是当时最新的iOS SDK,其中包括4.1版本的Xcode。虽然iOS SDK一直在升级,但在本书译者翻译完全书之际,绝大部分和SDK有关的内容都是有效的。
iOS 5应用开发入门经典 豆瓣
作者: John Ray 译者: 袁国忠 2012 - 7
美国John Ray编著的《iOS5应用开发入门经典》基于Apple最新发布的iOS 5.0编写,循序渐进地介绍了从事iOS开发所需的基本知识,包括使用Xcode、Objective-C和Cocoa Touch等开发工具,设计及美化用户界面,多场景故事板、切换和弹出框,导航控制器和选项卡栏控制器,使用表视图和分割视图导航结构化数据,读写和显示数据,创建可旋转和调整大小的用户界面,播放和录制多媒体,使用地图和定位功能,使用加速计和陀螺仪检测运动和朝向,创建通用应用程序,编写支持后台处理的应用程序,跟踪和调试应用程序等主题。
《iOS5应用开发入门经典》通过简洁的语言和详细的步骤,帮助读者迅速掌握开发iOS应用程序所需的基本知识,适合没有任何编程经验的新手阅读,也可供有志于从事iOs开发的人员参考。
深入浅出PhoneGap 豆瓣
作者: 饶侠 / 张坚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3 - 2
《图灵原创:深入浅出PhoneGap》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时下流行的开源移动开发平台PhoneGap,内容涵盖PhoneGap的各类API、插件机制和第三方常用插件,以及各主流平台上的通信机制的实现方式。此外,《图灵原创:深入浅出PhoneGap》还介绍了如何整合流行的移动Web开发框架(如SenchaTouch、jQueryMobile和DojoMobile等),并用一个记事本的综合实例来展示如何基于PhoneGap构建移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