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文学
树犹如此 豆瓣 Goodreads
8.3 (103 个评分) 作者: 白先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11
《树犹如此》是白先勇的散文自选集,主要收录他回忆个人经历、亲友交往的文章。其中纪念亡友的《树犹如此》将至深痛楚沉淀六年,被称为“以血泪、以人间最纯真的感情去完成的生命之歌”。另收两篇写友人的新作:画家奚淞修佛之旅《寻找那一棵菩提树》,救助上万艾滋孤儿的杜聪《修菩萨行》。可见白先勇近年心中所系。
书中作品多成于白先勇“五十知天命”之后,董桥曾“惊讶他已然像自在、放下的老僧,任由一朵落花在他的掌心默默散发瞬息灿烂”。写至友王国祥、三姊先明,平实中蕴藏波澜壮阔,人间悲悯。桂林、上海、南京、台北,文化乡愁叠加,难觅归处。在倾注心血和青春的同人杂志《现代文学》,白先勇以文会友,情笃一生。他也关心年轻人的成长困境,艾滋病患的挣扎和勇气。生命繁华之欢喜,伤逝消亡之不舍,白先勇的天真执着和无可奈何,在散文中化为真实的有情世界。
2014年4月18日 已读
第一次读到白先勇文字时,年龄是现在的一半。那以后的十几年里,每次重遇白的书以前,都觉得自己对他的感受要降温了——本来也比较淡。但每次去读,却都会被文中的情怀所打动。这个曾立志搞三峡工程的作家,真的不仅仅是作家,历史和个人际遇赋予他的东西太多了,他是一个真正的传统意义上的文士。
中国文学 台湾文学 文学 随笔
孽子 豆瓣
9.5 (11 个评分) 作者: 白先勇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9 - 8
《孽子》可以说是白先勇创作生涯中唯一一部长篇作品,也是最独特的一部作品。小说以台北中央公园的一群沦落少年――“青春鸟”为主人公,细腻曲折的心路历程,令人震撼,发人深省。作者把深切的同情与怜悯给予了这群在寒夜中的孩子,作品充满了人性的光辉:“写给那一群,在最深最深的黑夜里,犹自彷徨街头,无所依归的孩子们。”
寂寞的十七岁 豆瓣
8.6 (7 个评分) 作者: 白先勇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4
本书分为两辑,主要内容有寂寞的十七岁、金大奶奶、我们看菊花去、闷雷、月梦、玉卿嫂、黑虹、小阳春、青春、藏在裤袋里的手、寂寞的十七岁、那晚的月光、纽约客、芝加哥之死、上摩天楼、香港——九六0、安乐乡的一日、火岛之行、谪仙记、谪仙怨、夜曲、骨灰、蓦然回首等。
台北人 豆瓣
8.4 (15 个评分) 作者: 白先勇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9 - 8
《台北人》标志着白先勇小说的成熟期和高峰期,十四个短篇小说包含敢作家最优秀的代表作《游园惊梦》、《永远的尹雪艳》,集中描述了一在今与昔、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的断层中挣扎的失根的中国人。十四个短篇由此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饱含历史与人生的沧桑,充满清醒和无奈的叹息。这种浓浓的历史感与作家圆圆熟的小说技巧、典雅流丽的行文风格交相辉映,构成了《台北人》永恒的魅力。
田园之秋 豆瓣
作者: 陈冠学 中信出版社 2014 - 2
陈冠学隐居田园三十年,耕读之余,俯仰宇宙人间,以《瓦尔登湖》式的质朴文字,谱写出一曲光辉灿烂的田园牧歌,将南台湾田野间的如诗秋色呈现在读者面前。他是农夫,是诗人,是哲学家,更是坐拥山野宝库的生活家。无论是夜雨下的闲读, 还是农事家事杂务事,都在文字中透露出与万物同在、和谐共处的清明智慧,体现出一种独到的生活美学和哲学。《田园之秋》文笔优美,字字珠玑,用心灵细腻感应宇宙的跃动,笔锋常带挚爱土地的热情。台北 野鸟学会理事长亲赴屏东,随作者野外写生,精心绘制70余幅鸟类、植物插图。
这些人,那些事 豆瓣
8.5 (240 个评分) 作者: 吴念真 译林出版社 2011 - 9
吴念真累积多年、珍藏心底的体会与感动。
他写的每个故事,都蕴藏了我们无法预知的生命能量与心灵启发。
跟他一起回望人生种种,您将学会包容、豁达与感恩……
本书是吴念真导演经历过人生的风风雨雨和最大低潮后,所完成的生命记事。
他用文字写下心底最挂念的家人、日夜惦记的家乡、一辈子搏真情的朋友,以及台湾各个角落里最真实的感动。这些人和事,透过他真情挚意的笔,如此跃然的活在你我眼前,笑泪交织的同时,也无可取代的成为烙印在你我心底、这一个时代的美好缩影……
特别收录 吴念真近年唯一小说创作《遗书》,写下对胞弟离开人间的真情告白
特别邀请 作家雷骧绘制插画,看两位大师以图文激荡出精采火花
生命里某些当时充满怨怼的曲折,在后来好像都成了一种能量和养分……这些人、那些事在经过时间的筛滤之后,几乎都只剩下笑与泪与感动和温暖。——《这些人,那些事》
2014年2月27日 已读
在开始阅读之前很难想像会给这本从厚度和广度来看都似乎不够的小书这么高的评价。但事实是,这可能是我在中文非虚构散文中读到过的把平淡的语言和深厚、丰富的情感结合得最好的作品。全书的文字都充满能在吴念真编剧的那些乡土风情的电影中感受到的质朴、纯真的情怀,而且绝不煽情;画面感很强,具有一下子把读者拉入情境的力量,叫人不忍释卷。阅历和感受和文字,在这本书里做到了最好的结合,台湾五十年代小村落中出生然后去大城市讨生活的那一代人的人生简直历历在目。读到第五辑的《寂寞》和《仪式》两篇我流泪了。
中国文学 台湾文学 回忆录 文学 随笔/散文
千江有水千江月 豆瓣
作者: 萧丽红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987
本书系台湾《联合报》80年度长篇小说获首奖作品,81年首版问世后,受到读者一致推宠,顿成畅销书,迄今在台已印行27版。现于大陆首次印行,以飨众多读者。

文中以细腻淡雅的笔调刻绘了少女贞观与青年大信的爱情……六十年代初期,台南渔港萧姓大户人家,祖孙三代二十几口,过着边村古镇以中原和闽南文化习俗为背景的非无辛酸却大体恬纯的生活。青年一代中有表兄妹者(台北的大信和傍依舅家的少女贞观)一见倾心,数载往还,只因传统文化的浸沉,安于在文采风流的高境界中优游自赏,连雨中合用一伞也觉得是不寻常事。大信入伍派住澎湖,海天相隔,后来竟为了一种当事者与读者都不甚了然的理由对贞观疏冷了,她也一怒而毁情书,还信物,遂不相见。贞观情丝难断,深自悔咎,痴待无着,颠倒失据;大信则不告而别,去英留学。
小说终场时,贞观入山就其大妗修心的尼庵寻了几日幽,似乎有所领悟……
2014年2月7日 已读
书中有让人神往的慢和轻逸、古老而温暖的乡俗和人心,民族、家族和乡情、私情全都包括在这本小说里,不只过瘾,还令人反复细想、回味。小说写到这地步已算有相当境界,更难得的是在做到上述之后,还把一份真纯的、说不清开始没开始的恋情描绘得高尚动人。这样的书也必然慢热,我读了五十页才适应作者灵动不拘的文风和那些闽南语汇,读进去了便是享受。
中国文学 台湾文学 小说 当代 文学
把苦难收入行囊 豆瓣
作者: (美)孙康宜 2002
本书的书名是《把苦难收入行囊》,这是因为书中所描述的,基本上与作者个人童年时代所遭受的苦难有关。对于一个旅居美国多年的人来说,作者的人生仿佛是一段连续的旅程。同时,往日的苦难就好像是旅途中一直携带的行囊一般,那是作者不愿也不能忘却的东西。另一方面,这是一本有关“走出”白色恐怖的书。这本书所记录的大多是半个世纪以来,作者自己家人和某些亲戚、师长、朋友们所经历的真实故事。同时本书也叙述了作者自己自我追寻和自我反省的过
作家的衣柜 豆瓣
作者: 杨泽 编 2001 - 9
衣服有如人的僮僕或親信。它代表著人的第二個自己,為自己去進行各樣秘密的任務。忠誠、牢靠,它不僅聽你使喚,幫趁必要的場面,甚至型塑你的儀態,校正你的身體,烘托你益發有主人的身價和派頭。

童話〈國王的新衣〉講的,其實是一個眾叛親離的故事:國王被魔鬼愚弄,以致連衣服,他最貼身的親信,都背叛了他。

大家應該同意,在自我的王國裡,性愛是最浪漫的騎士;而在騎士的封地上,衣著舉止則是最忠實、最受器重的扈從。

海明威曾以這樣一段話形容他觀察 20 年代巴黎藝文人士的心得:「從一個人的穿著打扮,就知道他會寫什麼樣的文章,談什麼話」。除了書房,台灣作家會有什麼樣的衣櫃景致,男女作家又因台灣的文化環境,表現出如何不同的穿衣哲學。本書收編了人間副刊「作家的衣櫃」專欄約 40 篇文章,各知名作家將其私密的衣櫃轉化成文化符語,向我們展現現代台灣文學私寫作的新風格。
巨流河 豆瓣 Goodreads
8.2 (168 个评分) 作者: 齐邦媛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0 - 10
巨流河,在清代被称为巨流河;哑口海位于台湾南端,是鹅銮鼻灯塔下的一泓湾流。这本书写的是一个并未远去的时代,关于两代人从巨流河到哑口海的故事。那立志将中国建设成现代化国家的父亲,在牧草中哭泣的母亲,公而忘私的先生;唱着《松花江上》的东北流亡学子,初识文学滋味的南开少女,含泪朗诵雪莱和济慈的朱光潜;那盛开铁石芍药的故乡,那波涛滚滚的巨流河,那暮色山风里、隘口边回头探望的少年张大飞……六十年来,作者读书、教书,写评论文章,却一直念念不忘当年事——郭松龄在东北家乡为厚植国力反抗军阀的兵谏;抗战初起,二十九军浴血守卫华北,牺牲之壮烈;南京大屠杀,国都化为鬼蜮的悲痛;保卫大武汉,民心觉醒,誓做决不投降的中国人之慷慨激昂;夺回台儿庄的激励;一步步攀登跋涉湘桂路、川黔路奔往重庆,绝处逢生的盼望;在四川、在滇缅公路上誓死守土的英勇战士的容颜,坚毅如在眼前;那一张张呼喊同胞、凝聚人心的战报、文告、号外,在作者心中仍墨迹未干……作者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埋藏着巨大悲伤的时代,同时也是所有中国人引以为荣的,真正存在过的,最有骨气的中国!
2013年5月7日 已读
烽火中的家国,渐行渐远的故乡,即将埋骨的岛屿,六十年后仍必须曲折婉转地隐藏于字里行间的热恋与哀愁……历史、政治、文学、人事,这本书的内容相当丰富。也许是有种种顾虑,作者始终撇清自己与政治的关系,但其实在那些风雨飘摇的年代,敌我的界限有时相当模糊,每个人都有变色龙的潜质;在大时代里,一举一动都是在做出选择。文学独立于政治,永远是幼稚的文人梦吧。
中国文学 人物传记 台湾文学 回忆录 文学
昔我往矣 豆瓣
作者: 白先勇 龙门书局 2012
怀人感事,家国情深
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散文自选集
对家乡桂林的寻根之旅
对上海童年往事的生活记忆
对家姐先明的姐弟情深
对文学挚友的拳拳深情
对创办《现代文学》艰辛过程的回顾
对钟爱的昆曲艺术和文学作品的深情追叙
……
作家用文学家的笔触,篇篇皆信手拈来,毫无矫揉造作,充分表达了对友人过往的深切怀恋。
2013年4月4日 已读
对了解《现代文学》发展始末、台湾六七十年代文学风貌以及白先勇本人的文学观点很有帮助。本书所收大部分文章在广西师大社的《树犹如此》里都有,后者文章多得多。我又买重复了:(。
中国文学 台湾文学 回忆录 文学 随笔/散文
纽约客 豆瓣 Goodreads
8.8 (197 个评分) 作者: 白先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10
《纽约客》是白先勇在六十年代就已着手创作的小说系列,《纽约客》之名或许借自美国著名文学杂志New Yorker,却与《台北人》正好成为一个浑成的佳对。从收录在《纽约客》尔雅版这个集子中的六篇小说来看,《谪仙记》和《谪仙怨》写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夜曲》和《骨灰》发表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Danny Boy》和《Tea for Two》则是最近几年创作的作品。仔细对照这些分属不同时期的小说,或许可以发现,体现在白先勇《纽约客》中的创作立场,经历了一个从上个世纪的国族(中国)立场,到近年来的世界主义的变化过程。
2013年1月17日 已读
文字的简练、准确,遣词造句的优雅,当代小说中这些越来越稀有的品质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与十几年前读过的白先勇其他作品一样,故事不论怎么现代、怎么描写同性恋,却总带有国画的清淡气质。他的作品是中文当代文学中可用来学习写作的典范,文字之外,故事结构、对话和人物在空间中的移动等诸多细节都值得学习。
中国文学 台湾文学 小说 当代 现当代
欢乐英雄 豆瓣 Goodreads
8.6 (109 个评分) 作者: 古龙 珠海出版社 2005 - 8
成书于1971年。当时是古龙巅峰时期,是古龙个人最爱的作品。但因为小说与一般传统的武侠小说有着许多不同,叙述也是采用了散文化的笔法,因此在一些读者中间并未得到好评。但也有一部分读者认为这是古龙最好的作品之一。全书围绕郭大路、王动、燕七、林太平四人的友谊展开。四个人有着不同身世、不同性格,每人都有一个秘密,秘密的连续揭露推动了情节的发生发展。四个秘密的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故事,江湖中的新人老人,穷人富人,男人女人都不能避免的故事。故事随着这些秘密的揭发而展开。四个主人公坚持着自己做人的信念,在贫穷中获得欢乐与友谊。
流星·蝴蝶·剑 豆瓣 Goodreads
流星、蝴蝶、剑
7.4 (57 个评分) 作者: 古龙 珠海出版社 2005 - 8
中原江湖,“老伯”孙玉伯的孙府与万鹏王的十二飞鹏帮相互对峙。老伯膝下一子孙剑、一女孙蝶,两大股易潜龙、陆漫天,以及得力助手律香川。“快活林”的主人高寄萍,人称“高老大”,手下有四名秘密杀手:叶翔、石群、孟星魂、小何。
律香川早就有杀死老伯的想法但是却按兵不动,因为他知道几乎不可能杀死老伯,他和高老大勾结,指派杀手孟星魂去暗杀老伯。最终老伯识破了律香川的诡计,而律香川也死于好友夏青之手。律香川死后,老伯放过了高老大,并把“快活林”的地契交给她。高老大虽然得到了她梦寐以求的“快活林”,但是此时叶翔已死,孟星魂跟了老伯,小何虽然没死但因残疾生活都无法自理,只有单纯的石群还健在,感觉自己失去了宝贵的亲情、浓于血的友情和得不到的爱情,于是高老大最终选择了自杀。
与此同时,万鹏王的手下屠大鹏也发动叛变,虽然失败了,但是万鹏王也因此失去了诸多的亲信。经此一役,江湖两大帮派均损失惨重,遂各自收兵、休养生息,江湖复归暂时的平静。
画眉鸟 豆瓣
8.3 (6 个评分) 作者: 古龙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8 - 4
2012年8月21日 已读
这本儿不太行啊,故事跟楚留香的第二部《大沙漠》重复得太多,至少我没看出来水母阴姬跟石观音有多大不同。感觉整个楚留香系列的人物刻画都比较弱。我还是最喜欢十四年前第一次看的《流星蝴蝶剑》!
中国文学 古龙 台湾文学 小说 文学
大沙漠 豆瓣
8.1 (13 个评分) 作者: 古龙 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1998 - 7
《楚留香传奇》又名《铁血传奇》,总共包括《血海飘香》、 《大沙漠》、《画眉鸟》、《鬼恋侠情》、《蝙蝠传奇》、《桃花传奇》、《新月传奇》、《午夜兰花》八个系列,是武侠小说家古龙生平最为著名和影响力最大的小说,也是最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之一。
血海飘香 豆瓣
7.0 (10 个评分) 作者: 古龙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8
2012年3月15日 已读
昨晚熬到两点半看完此书。久违的古龙,没有让人失望。凡有浪漫精神的人,一定会喜欢他飘逸的文字。一个个女子都是"极美",男子则"目似寒星",纵使重复,那有如何?
中国文学 古龙 台湾文学 小说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