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
新浪漫主义:李云迪传 (2008) 豆瓣
The Young Romantic: A Portrait of Yundi
8.1 (31 个评分) 导演: 芭芭拉·威利斯·斯威特 演员: 李云迪 / Seiji Ozawa
其它标题: The Young Romantic: A Portrait of Yundi
历时三年拍摄完成的李云迪自传式纪录片《新浪漫主义》是受霍洛维茨晚年的电影《最后的浪漫》启发而拍摄的,投资200万美元,由曾担任《红色小提琴》等50多部电影制片的大牌电影人NivFich-man指导。三年来,摄制组拍下了李云迪在德国、日本、加拿大、美国以及中国各地演出,在大师班进修的实况,还记录了他与小泽征尔、柏林爱乐合作录音的过程,也包括一些他的私人生活片段,该纪录片时长90分钟。
2013年2月7日 看过
我想任何观众都会被片中李云迪身上洋溢的对音乐的热爱所感染。言语木讷,但在舞台上却神采飞扬,对音乐的领悟力惊人。学乐器的小孩可能都该看看这片子,因为能帮他们意识到,热爱才是最好的出路。
法国 纪录片
格拉斯十二乐章 (2007) 豆瓣
Glass: A Portrait of Philip in Twelve Parts
导演: Scott Hicks 演员: 菲利普·格拉斯 / 埃罗尔·莫里斯
其它标题: Glass: A Portrait of Philip in Twelve Parts
二十世纪最勇於突破,也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菲利普·葛拉斯,19岁考取茱莉亚音乐学院,随后受教于法国音乐教母布隆格,因缘际会受到印度西塔琴名师拉维香卡的启发,激起葛拉斯大胆突破古典音乐窠臼。往后十年,前卫乐风让他饱受音乐界嘲讽与孤立,古典音乐殿堂拒他于门外。直至《沙滩上的爱因斯坦》意外大获好评,葛拉斯的音乐世代正式展开,此时,他已年近40。
导演斯科特·希克斯于2005年著手记录这位传奇音乐大师,长达18个月的时间,跟随葛拉斯的脚步横越三大洲,首度揭露葛拉斯极度私密的创作历程、家庭生活,与追求身心灵合谐的乐活精神,引领我们一窥这位令人赞叹又充满谜样色彩的音乐家的生活点滴。
幕后制作
《格拉斯十二乐章》片名取材自菲利普·格拉斯的1970年代简约主义音乐Music in Twelve Parts,以十二个段落透视现代音乐巨擘菲利普·格拉斯的创作观、工作、家庭生活、朋友、身心平衡的追求、他的过去和现在。导演斯科特·希克斯于2005年着手记录,长达18个月贴身拍摄,超过120小时的画面,持续七个月的后制,呈现菲利普·格拉斯的生活切面和价值观。导演斯科特以被拍摄者菲利普·格拉斯主述,如同超写实主义画家查克罗斯“马赛克肖像画”以局部单位拼贴全貌。斯科特·希克斯说:“我是以非常个人主观的方式偷窥这位享誉全球的艺术家。这并非一部必恭必敬的辉煌生涯回顾录,因为电影并非关于真实,而是在乎情感。”《格拉斯十二乐章》的真情至性让人感动。
天才总是能游刃有余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领悟力强,对自已所信奉的价值十分固执。音乐专才的同事说,菲利普·格拉斯并非简约主义音乐的第一把交椅,同期还有更受到瞩目的极简主义音乐家。从《格拉斯十二乐章》里的纪录片段,观众得知,未受到乐坛、大众肯定前的菲利普·格拉斯在1970年代的纽约苏活区度过好长一段辛苦的日子。为了兴趣和理想,他必须忍受观众不认同他的音乐时,脱口的咆啸。有时一场演出,只有六个观众欣赏,即便如此,菲利普·格拉斯从未改变初衷,继续坚持谱写脑海浮现的音乐,与人分享。他前卫的乐风受到古典乐坛的讽刺和排挤,他索性在公园、画廊……等非正式的场合演出。那段日子虽苦,但也呼应了1970年代纽约苏活区的丰沛创造力。直至《沙滩上的爱因斯坦》意外大获好评,格拉斯的音乐渐被肯定。
影片中,菲利普·格拉斯的妻子,了解音乐之于丈夫的意义,这样说:“音乐是他与人沟通的方式,音乐是他的语言,他喜欢与人分享。”菲利普·格拉斯的第三任妻子,十分尊重他的音乐创作,然而,丈夫对于音乐全然的投入,也累积了某种程度的抱怨。透过镜头,我们看到一个音乐人的妻子擒着泪水,向镜头诉说,彼此心中的远景并不相同,流露心中的难受。菲利普·格拉斯对于音乐的投入可见一般。格拉斯朋友说,菲利普的音乐很简单,这些音符不断地向上攀升,直入天际。往后菲利普·格拉斯参与电影配乐的频率越来越高,他的音乐仿佛有着某种识别系统,一听就知道是“菲利普·格拉斯”的。影片中菲利普·格拉斯描述写作对于他某位朋友的意义,他说,写作之于朋友而言,既是一种逃避也是寄托,是他平衡自己的方式。
细细的蓝线 (1988) 豆瓣 TMDB
The Thin Blue Line
8.0 (48 个评分) 导演: 埃罗尔·莫里斯 演员: Randall Adams / 戴维·雷·哈里斯
其它标题: The Thin Blue Line / 一线之差(港)
本片采用了事件重现的方法再现了1976年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一起枪杀警察案。导演埃罗尔•莫里斯(Errol Morris)11年后采访了被判死刑、后转终身监禁的犯罪嫌疑人兰道•亚当姆斯(Randall Adams)、指证亚当姆斯的惯犯大卫•哈里斯(David Harris)、当年案件审判的三位证人米勒夫妇和麦克•兰道(Michael Randall),以及参与此案侦破与审判的警察、法官与律师们。通过不同人物对案件发生情形不同角度的描述,莫里斯成功证实了亚当姆斯的冤屈,并借片中一位公诉员之口点名警察是区分一个民主社会与极权的“细蓝线”。
此片的公映在美国引起极大反响。德克萨斯罪犯申诉庭推翻了对亚当姆斯的判决。由于达拉斯拒绝对此案进行重审,亚当姆斯终于1989年被无罪释放,后成为积极反对死刑的社会活动家。本片也成为美国纪录片史上极为重要的一部,赢得国际纪录片协会大奖、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奖,并入选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保护名单。
2012年10月26日 看过
现场还原类纪录片的鼻祖。不但把案件分析得条分缕析,最终还帮助被冤屈的人洗刷清白!能感觉到导演虽有自己的态度,但拍得仍十分客观,结论是要观众自己去下的。
欧美商业片 纪录片 美国 美国经典电影
戴安娜·弗里兰:眼睛要旅行 (2012) 豆瓣
Diana Vreeland: The Eye Has to Travel
8.2 (8 个评分) 导演: Lisa Immordino Vreeland / Frédéric Tcheng 演员: 劳伦·白考尔 / 马里莎·贝伦森
其它标题: Diana Vreeland: The Eye Has to Travel / 时尚教主女人经
时尚教主黛安娜‧佛里兰(Diana Vreeland,1903-1989年)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之一。充满异国情调和过人活力的她,以独到眼光颠覆美的成见,赋予时尚崭新面貌。本片特写这位时尚巨星的传奇面貌,透过电影、摄影、动画、图形、文字、声音和音乐等丰富媒材,将她的人生搬上大银幕,聚焦在这位传奇时尚编辑的非凡成就,近距捕捉她缤纷丰富的生平。
2012年10月19日 看过
每次看关于过去时代的电影,总会感叹为什么好时光都已经流逝了。片子并没展示没受过高等教育的DV如何成为所谓时尚“女魔头”,虽然我对这一点特别感兴趣。但片中访谈和五六十年代《芭莎》和《时尚》杂志真让人不得不向往那个充满创造力和解放感的年代。
欧美商业片 纪录片
绝对隐私的性爱恋歌1974 (1974) 豆瓣 TMDB
極私的エロス 恋歌1974
8.2 (17 个评分) 导演: 原一男 演员: 原一男 / 武田美由紀
其它标题: 極私的エロス 恋歌1974 / 极私爱欲·恋歌 1974(港)
在这部属于原一男极端个人的记录片开始,导演表明他拍这部片子就是要尝试解决他和前情人武田美由纪之间的感情问题,这个武田美由纪也是他们孩子的母亲,同时也是一个双性恋的女性主义者。这一表白暗示着原一男因为武田美由纪而感觉困扰,需要将之作为魔怪驱除。此外,导演和他目前的情人小林佐智子(现在为制片人)一起工作的这部电影,想要进一步展示的还有,描述了一个罕见的、毫不畏惧地迎面复杂生活的女人。影片没有从杂乱不堪的生活中躲开,相反是纵情其中。武田美由纪允许原一男和他的镜头以一种令人吃惊的通道进入她的生活,完全赤裸裸地剥开自己,一种赤裸也是一种象征。影片呈现出复杂而深长的意味,似乎影片很明显是关于片中的这个女人,但也是关于导演原一男自己,他明白自己的一部分和武田美由纪密切相关,可是她,并不关心原一男或观众会怎么看她,她似乎不感兴趣被描述为一个被怜悯者。她无数次对原一男和他的镜头直接表达她的愤怒,并因此走开,这种愤怒和生气是捉摸不定、反复无常的,也是一种美丽和非常生动的场面。这部电影如同小川绅介早期电影一样,是日本记录片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它们之间的区别是,小川的记录片是有关社会主题的集体电影制作,而原一男的这部电影则是代表了一种朝向个体的彻底转向。
美如画:大卫林奇的艺术 豆瓣
Pretty as a Picture: The Art of David Lynch
导演: Toby Keeler
其它标题: Pretty as a Picture: The Art of David Lynch
兒時朋友拍的,一半是lost highway幕後詳細一半是繪畫生涯回顧。有啓蒙繪畫老師、Jack Fisk、Peggy、Dean Stockwell、Mel Brooks、兒子女兒訪談,橡皮頭cast舊地重遊等,料很多。
2012年3月26日 看过
除了"我爱David Lynch!"我还能说什么呢?
DavidLynch 纪录片
金城小子 (2010) 豆瓣
8.3 (18 个评分) 导演: 姚宏易 演员: 刘小东
其它标题: Hometown Boy
金城小子
这一次,我决定回家。
1980年,我17岁,离开老家金城去北京读书,然后工作至今。30年来,每逢春节我还是回金城的,每次都和几个小时候的朋友吃喝玩乐;他们仍然生活在这里,有的依然在小城里的工厂当工人,有的已经下岗。
金城是东北的一个小镇,以造纸厂为中心,生活着几千名工人和他们的家属以及附近的农民。1950年代的中国,工人阶级领导一切,工厂宏伟高大,几十米的烟囱浓烟滚滚,汽笛声响,上下班的工人人潮汹涌,家属们就住在附近的低矮平房里。当时的平房是成片的,北边的一片叫北宅,东边的叫东宅,南边的叫南宅,几片住宅间有农田、河沟相隔,小时侯这里是一帮伙伴调皮捣蛋的乐园。慢慢的住宅间的农田河沟被楼房填满了,慢慢的国营转制,工厂再也不热闹了,厂房几乎被新盖的楼房淹没,就象眼看着一支军队全部变成了后勤人员,前方打仗已经没有了战士。
城市化进程使我们坐火车看到的田野越来越少,一片一片楼房相连。我们忽然发现所有的城市都是一个样子,街上走的都是后勤人员,都是买卖人,工人阶级被淹没了,我们忽然发现我们都是城里人,我们的故乡都被楼房盘踞,我们都是没有故乡的城里人。现在,小时侯的朋友都胖了,当年,为了考上美术院校,我画过他们;30年过去了,我再一次画他们,趁着现在他们还没全部下岗。
我们都曾经是雇农、贫农、富农、地主,我们都曾经是无产阶级,工人阶级,工农子弟兵。
今天,我们向前大步走,我们将全部变成有产阶级,至少我们拥有水泥和砖头。
刘小东
2010年8月6日
敦煌 (2010) 豆瓣
8.4 (34 个评分) 导演: 周兵 / 李果 演员: 孙悦斌
纪录片《敦煌》是中央电视台继《故宫》之后推出的又一部力作,旨在记录敦煌地区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深入揭示敦煌两千多年来的文化内涵。摄像机对准敦煌和在这块土地上曾经生活过的人们,拨开历史的层层迷雾,将那些被遗忘了的文明一一重新呈现在观众的视野中。主创人员力求奉献一部全方位反映敦煌历史与文化的文献纪录片,全面纪录敦煌地区160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和散落其中的故事;全方位展现100年来敦煌学的学者对这个沙漠宝库的孜孜不倦的探索成果。
第一集:“探险者”来了
1900年,一把芨芨草,捅开了一个沉睡近千年的藏经洞……文物的流失让国人痛心疾首,学者的奋力拯救让人心生感慨,而这些故事似乎都昭示着一个帝国的国势衰微……本集将为观众展现一部中国近代的伤心史。
总导演周兵推荐本集看点:第一集里的王道士应如何评价?
《敦煌》第一集讲述的是那个伤心的故事,遗憾的是我们本来想对王道士进行一次分析,鉴于各种原因未能如愿,一直以来传统的观点认为王道士是一个历史的罪人、卖国贼,我们这一集的导演李果不这样认为,或许他心中的王道士很复杂,关于对他的评价应该是多元的。我很同意他的想法。我想他是可怜、可悲、可叹的人。先不去管它了,还是来看看我们这部纪录片吧,我们还是很用心的花了5年的时间做出来的,欢迎大家拍砖。
第二集:千年的营造
莫高窟首先是一个佛教的圣地,是一个表达宗教感情的所在。公元366年,三危山的万丈金光感动了一个叫乐尊的和尚,他开始在这里开凿石窟,这是莫高窟的肇始。本集讲述的是供养人李大宾、李明振开窟的故事。
总导演周兵推荐本集看点: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跨越1600年,这1600年里从南北朝到隋唐、五代、宋元,中国历史中的每一个时代都留给莫高窟不同的印记和风格。莫高窟被誉为世界艺术宝库的地方是怎样从一个荒芜的沙漠中的山丘成为一个宗教艺术的圣地?它是怎样一步步走过来的,又经历了怎样的沧桑变化?这其中它又历经了战乱、阴谋和杀戮,经历了一代又一代人用信仰的力量构建的一个接一个美丽而多彩的洞窟。在长长的历史中,绝大多数竟奇迹般的保留了下来。今天我们再去观看这些艺术珍品时,它已经不再是历史的颜料,很多壁画的色彩和线条在慢慢的消退,它曾经的功能和价值也许被很多的人遗忘和误解。
第三集:藏经洞之谜
总导演周兵推荐本集看点:是黑汗王朝入侵的马蹄让僧侣们心生恐惧,进而将佛教典籍保存在藏经洞中?还是寺庙将无用、残破的经卷集中的储藏在这里?
总导演周兵推荐本集看点:在这一集里,我们将讲述藏经洞一千多年前可能形成的原因,之所以说它可能,是因为直到今天没有一个公认的绝对说法。持避难说的学者们认为,是因为一场战争;这场战争改变了敦煌的历史,也造就了一千多年后一次伟大的发现。参与这个事件的主角有很多个,甚至其中包括一次谋杀的发生,曾经一位日本导演把这个故事拍成了电影。但最新的一种说法,认为避难说是错误的,他们研究出藏经洞的形成有可能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将废弃的文献、经文和艺术品存放起来而形成的。当然他们有很多的证据拿出来证明他们观点的正确。
第四集:无名的大师
史小玉是元代敦煌地区的画匠。他完成了莫高窟第3窟壁画的绘制,第3窟中的壁画绘画手法上乘,艺术欣赏价值极高。
总导演周兵推荐本集看点:今天学习绘画的人们把它视为艺术的圣殿,要去顶礼膜拜。我们在这部纪录片里推测出生活在元代的一位画家——史小玉。他可能的生活经历和创作生涯。今天也有学者认为他不是一位画家,他可能是一位曾到过敦煌的游客。他似乎是极少数能把自己的名字留在一幅绘画上的人。在敦煌莫高窟神秘的第三窟,从来不对世人开放,在那里有一副据说是史小玉创作的千手观音,那是一副举世之作,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在片中我们将向你呈现这幅堪称伟大的画作和史小玉的故事。
第五集:敦煌彩塑
对于最经典的彩塑进行展示将是本集的主要内容,首先将对敦煌彩塑的类型进行整体概述,展示不同类型的代表作;其次将对不同时期的彩塑进行对比,说明各阶段的特点,同时体现历史传承;最后将对彩塑的细节进行展示,比如菩萨的手、服饰等,展现敦煌彩塑的美伦美幻,从而体现中国文化的璀璨。
总导演周兵推荐本集看点:正如希腊人赋予了印度佛陀那属于希腊审美的形象一样,敦煌的塑匠们,也将自己的审美理想和本土文化悄悄的渗入了这西域远道而来的佛陀形象之中。于是,这些远道而来的佛陀菩萨们,悄然换上了中原特征的薄衣薄带。还有那佛陀脸上的神情,安详、坦然、超逸,你从他的眼缝、脸颊、嘴角乃至身姿上能清晰的读到,这是东方人特有的含而不露.有一种不言而喻的艺术效果。
第六集:家住敦煌
阿龙,是敦煌城中一个小康家庭的少妇。丈夫和儿子的突然辞世,改变了阿龙安宁的生活。一个吐谷浑人强占了阿龙的土地和水源,阿龙的生活从此不得不与这场土地官司纠缠在了一起。
总导演周兵推荐本集看点:阿龙是个寡妇,一千多年前,要回了曾经属于她丈夫的土地,我们的片子围绕着这场官司的进展,将向你展示一千多年前敦煌老百姓的生活,他们的喜怒悲哀和他们的信仰等等。在今天敦煌的乡村里,你或许还能看的见一千多年前人们生活的样貌,看到传统的耕作方式,他们一样喜欢吃面食,比如面片子、浆水面及大饼,唐宋时期的餐桌上一样是这些食物。当然不一样的是气候变化,那个时期的敦煌,比现在要湿润得多,水草丰美的地方也比现在要多。当然,在我们这个故事里说的最多的还是阿龙的这场官司和她一生中最难忘的几件事,包括她的婚姻及她的丈夫和儿子不幸的遭遇,也包括生活里的甜蜜回忆,幸福宁静的时刻。千年过去,生活在变与不变之间延续着。
第七集:天涯商旅
本集讲述的正是沙拉等几个粟特人怎样踏上丝路商贸之旅,经过一路坎坷之后,却因安史之乱而终生未能到达长安,最后终老敦煌的故事。通过勾勒沙拉这个个体曲折的命运,展现历史行程的衍进,反映赋予丝绸之路以活力的粟特人群体与敦煌的商贸气质。
总导演周兵推荐本集看点:我们通过几个来自中亚粟特商人的故事向你讲述一千多年前的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是如何进行贸易,如何旅行,如何遭遇强盗,又如何因为战争而妻离子散的故事。您将会了解到曾经风行于丝绸之路上的很多风情和生活方式,你也会了解到一个在当今已经消亡殆尽的民族粟特人的点滴故事。这部片子试图通过短短四十多分钟挖掘出一些封存已久的历史信息,以及那些久远但在今天触摸起来依然会让我们心动的丝路商旅的故事。
第八集:舞梦敦煌
这是一种流传了千年的舞蹈,舞动的琵琶,飘逸的身姿,灵动的眼神,无不展现出它来源于宗教华丽唯美和神性的气息。这是敦煌壁画中最为人所知的一种舞蹈——反弹琵琶舞。
总导演周兵推荐本集看点:敦煌壁画中的舞蹈是如何被整理挖掘出来的,他们如何将绘画的线条变成灵动的舞蹈,跨越一千多年依然在今天保留着神秘。我们将在这一集中向您详细的讲述。而程佛儿的故事,也是我们从浩瀚的历史中捕捉了很多真实的史料拼接而成,她的身世和经历因在历史中和很多宫廷舞女相似而真实。我们把故事一直讲到了今天,这种美的气息在今天我们依然能享受和传承。
第九集:敦煌的召唤
风沙、地震都是洞窟的宿敌,而水气、虫害等微小的元素都可能给壁画带来致命的损坏。敦煌研究院要做的工作,大者维护整个莫高窟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小者细心呵护每一寸壁画......
总导演周兵推荐本集看点:这段历史离我们还是很近的,不到一百年。我们讲述了几个人在二十世纪最动荡的岁月中的一段故事,常书鸿、张大千、王子云等。由于他们的努力,敦煌开始被更多的中国人知道。莫高窟的保护和研究也因为他们开始进入更多人的学术和艺术的领域,张大千在敦煌做了很多的事,临摹壁画,给洞窟编画,当然他的一些做法也引起后人的争议。常书鸿离开美丽和浪漫的巴黎,来到荒凉的敦煌,经历了一场巨大的情感变化,依然在敦煌坚守着,被后人称为敦煌守护神。在一个明月高悬的夜晚,于右任和张大千在敦煌莫高窟前的小院里进行了一场影响深远的谈话,我们的纪录片将详细的解读。这一集的敦煌是想这些先辈们致敬,并怀念他们。
第十集:守望敦煌
本集以20世纪初叶至80年代这一时间跨度为背景,表现一组为敦煌奔走呼吁,致力于敦煌拯救、守护、研究的人物群像,并突出反映常书鸿这一人物在敦煌50年中的动人故事。
总导演周兵推荐本集看点:敦煌的保护一直是受人关注的一个话题。六十年来在严酷的自然界环境恶化中,敦煌莫高窟留存到今天实属不易。我们将讲述这六十年来敦煌的保护、学术的研究和国际化的合作等许多话题。这一集的故事讲得有点严肃,也许并不是那么有趣,但必须要讲,这关系到很多人一生的倾情付出。我们把镜头同时对准了散落在英国和法国珍贵敦煌文献以及他们今天的故事。
2011年12月9日 想看 看日期是2010年的,应该和2006年王混混送给我的那套不重复,果断买下,盼望收到中……
纪录片
(2005) 豆瓣
8.0 (5 个评分) 导演: 黄伟凯
杨是一位来自河南农村的流浪歌手,在城市商业中心的过街隧道里以卖唱为生。在三十岁的这年里,当初满怀的梦想早已成为泡影,他知道自己难以成为一名歌星。他每天都要跟驱赶他的隧道保安和城管周旋,同时还要排挤其他街头艺人,以保饭碗。另外他新旧情人间的情感纠葛,也使他更加痛苦麻木。无论他的内心世界和现实生活,一切都处于飘忽不定的状态当中。最后,他在唱歌时被收容遣返回家。
2011年10月22日 看过
刚去Asia Society看的,真的很好。很想知道主人公返乡后的命运,可惜最后没交待。
纪录片
纽约时报头版内幕 (2011) 豆瓣
Page One: Inside the New York Times
8.0 (25 个评分) 导演: Andrew Rossi 演员: David Carr
其它标题: Page One: Inside the New York Times / 头版:纽约时报的一年
《头版内幕》进入了对于外人来说充满着神秘色彩的《纽约时报》的编辑部,为观众介绍了一个成熟的媒体内部的运作环境和工作体系。影片曾参加今年的圣丹斯电影节。
远古外星人 第一季 (2009) 豆瓣
Ancient Aliens Season 1 所属 : 远古外星人
7.1 (14 个评分) 演员: Robert Clotworthy / Giorgio Tsoukalos
有没有可能在数千年前智慧生命已经访问过地球,带来了他们的科技,彻底的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
由Erich von Daniken撰写,1968年出版的畅销书《诸神的战车》提出了一个“远古外星人”的理论,颠覆了人们对于人类进程的信念。远古洞穴壁画中奇异的生物,秘鲁的飞机跑道遗迹,和印第安文字中所描述的“神的飞行器”这些反常的考古文物只是一小部分被von Daniken引用作为远古外星宇航员早已被我们的祖先所熟知的例证。
本片由von Daniken自己独立制作,《远古外星人》开始了全新的探险,寻找并评估这些证据。专注于最近30年间的最新发现,包括人类进化中不寻常的DNA和从埃及到叙利亚,到南美洲的最新解密的艺术品。这是对于一个从很多方面来说不能全信,但又不能被忽视的理论的一场没有偏向的调查。
Is it possible that intelligent life forms visited Earth thousands of years ago, bringing with them technology that drastically affected the course of history and man's own development?
Presented in the 1968 bestselling book Chariots of the Gods by Erich von Daniken, the theory of "ancient aliens" rocked people's beliefs in mankind's progress. Ancient cave drawings of strange creatures, remains of landing strips in Peru, and Indian texts that describe the "flying machines of the gods" were just a few of the odd archaeological artifacts cited by von Daniken as proof that ancient astronauts were well known to our ancestors.
Produced with the exclusive cooperation of von Daniken himself, Ancient Aliens launches all-new expeditions to seek out and evaluate this evidence, with a concentration on the latest discoveries of the last 30 years, including unusual DNA findings on man's evolution and newly decoded artifacts from Egypt to Syria to South America. It is a balanced investigation into a theory some believe cannot be true, but many agree cannot be ignored.
2011年1月22日 看过
看来西方人是摆脱不了起源论了,啥啥都要找个起源,一定要有一个创世者。这部片子简直就是在这种思维里自娱自乐,无甚观看价值。
纪录片
拾穗者 (2000) 豆瓣 IMDb Eggplant.place TMDB
Les glaneurs et la glaneuse
9.2 (171 个评分) 导演: 阿涅斯·瓦尔达 演员: Bodan Litnanski / 阿涅斯·瓦尔达
其它标题: La vita è un raccolto / Les Glaneurs et la Glaneuse
1998年12月至1999年4月,年过七旬的阿涅斯·瓦尔达带着数码摄像机在法国的城市和乡村“闲逛”的过程中,拍摄了一些关于当今时代法国拾荒者们的影像:流浪汉和生活贫困的人为维持生计拣拾各种生活必需品,艺术家们从废铜烂铁堆里寻找创造艺术作品的原料,喜欢拾荒的人的动机是出于反对浪费的品德。除了拾荒,影片还有一条游离于主线之外的副线,表现了一些表面看来与拾荒毫不相干、其实关系密切的人和事,比如采访一位兼做心理医生的葡萄园主,与发明电影的先驱者之一马莱的后代谈论电影问题。此外,本片还是一幅影片作者的自画像,瓦尔达不时从镜头后面走到镜头前面,即使当她在镜头后面时也有意地适度表现自己,而且有些镜头是她亲自拍摄的。
这部受19世纪法国画家米勒的名画《拾穗者》启发而拍摄的纪录片,描绘了法国当今时代的拾荒者形象。在瓦尔达看来,形形色色的拾荒者大致分为三类:“有些人拾荒是因为他们被生活所迫,有些人拾荒是因为他们是艺术家,有些人拾荒是因为他们喜欢拾荒。”本片的完整片名是“拾荒者们和女拾荒者”,其中“女拾荒者”是指瓦尔达本人。影片中的所有人都在拾荒,瓦尔达本人也是拾荒,她在拣拾被人遗忘的记忆。本片的艺术成就不仅表现在瓦尔达创作了一部以第一人称叙事的实验性数码纪录片,而且表现在影片作者巧妙地把握了“唯我”与“主观”以及电影作者的“自我”与被拍摄的社会现实中的“别人”之间的细微界限。这部影片是用DV拍摄的,然后扩转成35毫米电影胶片发行,曾经在30个月的时间里获得过30个奖。(
大企业 (2003) 豆瓣 Eggplant.place TMDB
The Corporation
7.7 (18 个评分) 导演: Mark Achbar / Jennifer Abbott 演员: Jane Akre / Ray Anderson
其它标题: 기업의 숨겨진 진실 / The Corporation
  本部纪录片以深入浅出的手法,从现代企业的本质、演变、冲击和可能的未来四个方面,批判地揭示了现代企业所隐含的内在运作、发展的历史、其所带来极具争议性的冲击及未来的可能发展。影片开篇便采用了“世卫组织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和“心理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的诊断标准,对那些财团法人或大企业进行人格检查,试图揭开跨国大企业的真面目。本片耗时六年完成,采访了来自不同业界的40位人士,这些业界精英现身说法,道出了企业机构以牟取利润为终极使命的惊人秘密。我们的确患病了,唯利是图、人情冷漠、反社会人格等等,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依靠我们的勇气、智慧和决心去阻止它。   由马克·阿克巴与詹尼弗·阿尔伯特联合执导的发人深省的纪录片《大企业》,根据乔尔·巴肯的《企业的性格与命运》改编拍摄而成。本片荣获2004年圣丹斯电影节世界电影单元-纪录片大奖在内的26项国际大奖以及10项观众票选最佳影片。
压力:杀手的肖像 (2008) 豆瓣
Killer Stress: A National Geographic Special
其它标题: Killer Stress: A National Geographic Special / Stress: Portrait of a Killer
The serially overworked already know that stress is a near-constant fixture in modern-day living. But to what degree is stress affecting our bodies -- and is there any way to healthfully combat it? With a focus on the work of Stanford University neurobiologist Robert Sapolsky, this National Geographic program looks at the latest science to see what researchers are learning about this insidiously silent killer.
阳光宝贝 (2010) 豆瓣
Bébé(s)
8.4 (34 个评分) 导演: Thomas Balmès 演员: Bayar / Hattie
其它标题: Bébé(s) / 五洲婴儿
本片记录了4个国家4名婴儿从出生到一岁多学会走路之间的成长过程。这四名婴儿分别是非洲纳米比亚奥普沃的厐倪骄(Ponijao)、日本东京的玛丽(Mari)、蒙古巴彦钱德曼的贝雅(Bayar),和美国旧金山的海蒂(Hattie)。影片采取了纯观察的记录方式,完全没有字幕或解说,刻画了非洲部落中的厐倪骄与蒙古包中贝雅的相对原始、亲近大自然的成长环境,以及玛丽与海蒂身处发达国家,居住环境优渥、物质极大丰富的生活方式。但影片并未对这些不同的国家与生活环境做出任何价值判断,而是将重心完全放在了四位婴儿的成长过程之上。他们各有各的可爱,令观感趣味十足。
食品公司 (2008) 豆瓣 Eggplant.place TMDB
Food, Inc.
8.4 (190 个评分) 导演: Robert Kenner 演员: 迈克尔·波伦 / 埃里克·施洛瑟
其它标题: Food, Inc. / Food, Inc.
随着工业文明的高度发展,各种各样的食物也变得供不应求,但在这看似繁华的背后,食品安全却已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影片从快餐业入手,逐步向种植业、畜牧业、养殖业延展开去,揭露了大型食品公司经营者为了获取高额利润不惜改变动植物的生长方式和生长周期,他们在经营上取得丰厚的利润,而代价却是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在看似清洁的食品加工流水线上,沙门氏菌和希氏大肠杆菌毫无阻碍渗透到食物当中,毒害着人类的生命。由于政策等方面原因,人们无法也无力拒绝大公司强加于身的迫害。在金钱和欲望面前,我们自取灭亡……
本片荣获2009年华盛顿影评人协会最佳纪录片奖。
故宫 (2005) 豆瓣
9.3 (31 个评分) 导演: 周兵 / 徐欢
12集《故宫》将从故宫的建筑艺术、使用功能、馆藏文物和从皇宫到博物院的历程等方面,全面展示故宫辉煌瑰丽、神秘沧桑的宫殿建筑、丰富多彩,经历传奇的珍贵文物,讲述不为人知、真实鲜活的人物命运、历史事件和宫廷生活。触摸历史跳动的脉搏,传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第一集 肇建紫禁城
第二集 盛世的屋脊
第三集 礼仪天下
第四集 指点江山
第五集 家国之间
第六集 故宫藏瓷
第七集 故宫书画
第八集 故宫藏玉
第九集 宫廷西洋风
第十集 从皇宫到博物院
第十一集 国宝大流迁
第十二集 永远的故宫
闪耀光芒 (2008) 豆瓣 TMDB
Shine a Light
9.1 (7 个评分) 导演: 马丁·斯科塞斯 演员: 米克·贾格尔 / 凯斯·理查德兹
其它标题: 샤인 어 라이트 / ザ・ローリング・ストーンズ シャイン・ア・ライト
拥有 无数 歌迷的 滚石乐队 借 斯科赛思 的 纪录片 登上 银幕
十月 (1928) 豆瓣
Октябрь
7.8 (20 个评分) 导演: 格里高利·亚历山德罗夫 / 谢尔盖·爱森斯坦 演员: Nikolay Popov / Vasili Nikandrov
其它标题: Октябрь / 震撼世界的十天
1927年,为纪念十月革命十周年而拍摄的纪录风格影片,片中群众角色很多为当时参与十月革命的工人和士兵,当时起义的领导之一Nikolai Podvolsky也参与演出一名布尔什维克(此公是十月革命十周年庆典组委会的主席,正是他向爱森斯坦委约了这部影片)。脚本参考了美国记者里德(John Reed)的新闻体纪实著作《震撼世界的十天》(Ten Days That Shook the World)。此片和《战舰波将金》、《罢工》一样,同为爱森斯坦二十年代探索蒙太奇剪辑的代表作。
通常上映的版本配乐,采用了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作品和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