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yj - 标记
地海奇風 豆瓣
9.2 (10 个评分) 作者: 娥蘇拉·勒瑰恩 (Ursula K. Le Guin) 译者: 段宗忱 繆思 2007 - 1
均衡從何處開始傾斜?龍與人的關連、生者與亡者的糾纏,種種謎團,智者皆無法解釋。唯有受噩夢所困的術士、無法蛻變成龍的龍女、平凡農婦、身不由己的異國公主,掌握了關鍵……
術士「赤楊」擅長修補東西,但這項能力很可能是毀滅的能力。他每晚夢見亡妻站在生死之界的矮牆旁呼喚他,而矮牆也逐漸被亡魂拆除。如果牆破了,亡魂將入侵地海世界。赤楊向曾是地海大法師的格得求助,格得指點他去找地海真王黎白南。但是這項於遠古時代便犯下的錯,該如何修補?
在第四部《地海孤雛》中,勒瑰恩重新思考前三部中性別與權力的結構問題,在這部接續的新作中,她更重新深刻探討魔法與更基本的問題之間的關連:生與死;慾望與均衡的兩難,在這部地海終曲中劃上完滿的休止符。
得獎記錄:
.1969年波士頓全球號角書獎
.1979年路易斯.卡洛書架獎
.中國時報2002年開卷年度好書
.地海六部曲其餘得獎紀錄:1971年紐伯瑞銀帶獎、1972年美國國家書卷獎童書獎、1990年星雲小說獎、2002年軌跡獎最佳選集與最佳中篇小說、世界奇幻獎。
名人、媒體推薦:
娥蘇拉.勒瑰恩是我最喜歡的女作家之一。──村上春樹
想像力豐富,風格上乘,超越托爾金,更遠勝多麗絲.萊辛。勒瑰恩在當代奇幻與科幻文學界中,實已樹立無人可及的範例。──哈洛.卜倫
娥蘇拉.勒瑰恩在這部優異的三部曲中創造了龍與魔法的「地海世界」,已然取代托爾金的「中土」,成為異世界冒險的最佳場所。──倫敦週日時報
一如所有偉大的小說家,娥蘇拉.勒瑰恩創造的幻想世界重建了我們自身,是放了心靈。──波士頓全球報
她的人物複雜,令人難忘;文筆以堅韌優雅著稱。──時代雜誌
勒瑰恩是科幻小說界的重量級作家之一,她的這部作品同時具有經典及入門的意義,值得細細品讀。──廖咸浩(台大外文系教授)
同樣寫巫師、談法術、論人性,看「哈利波特」乃知其然,而讀「地海」則知其所以然。「地海六部曲」情節緊湊,意喻深玄悠遠,搓揉東方哲思,兼及譯文流暢,讀來彷入武俠之境,令人沈陷迴盪。二十世紀美國青少年幻想小說經典作品,你不能擦身而過。──劉鳳芯(中興大學外文系助理教授)
關於事物的精確真言,必同步投影出其所未言。勒瑰恩透過地海世界的傳奇言說,投影出榮格與道家的思想神髓,引領我們重新思考自然、想像、年齡與個體轉化的形變過程。當代讀者的冥思之海中,將因地海傳奇而重塑勇氣、正義的形象,感受語言魔力與俗民神話的力量。──龔卓軍(中山大學哲學所助理教授)
美國圖書館協會推薦好書、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2000年奇幻文學必讀榜首
本書特色
這次,勒瑰恩要修補的是西方卡耳格帝國與內環諸嶼的隔閡!隨著政治婚姻下嫁的異國公主帶來的,不只是異國傳說中隱藏的知識,還有不受地海魔法拘束的自由心靈與勇氣!
2016年12月11日 已读
一个悠长的音符来终结。讲真地海系列女人比男人出彩太多,恬娜是勒古恩的亲女儿
地海故事集 豆瓣
8.6 (8 个评分) 作者: 娥蘇拉·勒瑰恩 (Ursula K. Le Guin) 译者: 段宗忱 繆思 2007 - 1
渴尋權力與濫用魔法的法師、奉獻力量的女巫與術師、選擇愛情的力之子、挑戰傳統的女孩……地海諸島的過去,是無數篇敘述真實生命與虛幻權力搏鬥的詩歌。
本書集結五篇發生在地海世界的短篇故事與一篇介紹地海世界歷史、地理、民族、風俗的〈地海風物誌〉。〈尋查師〉敘述地海巫師學院成立的故事;〈鑽石與黑玫瑰〉是篇動人的愛情故事,也是選擇與勇氣的故事;〈大地之骨〉敘述格得第一位老師歐吉安年輕時代的故事,講述弓忒大地震事件始末;〈高澤上〉發生在格得擔任大法師的期間,農婦阿賜接待了一位自稱是治療師的陌生人,最後發現他駭人的過去;〈蜻蜓〉則敘述一位不甘於傳統的女孩想挑戰巫師學院懟女性的禁令,最後發現自己不凡的力量。〈尋查師〉獲軌跡獎最佳中篇小說。
得獎記錄:
.1969年波士頓全球號角書獎
.1979年路易斯.卡洛書架獎
.中國時報2002年開卷年度好書
.地海六部曲其餘得獎紀錄:1971年紐伯瑞銀帶獎、1972年美國國家書卷獎童書獎、1990年星雲小說獎、2002年軌跡獎最佳選集與最佳中篇小說、世界奇幻獎。
名人、媒體推薦:
娥蘇拉.勒瑰恩是我最喜歡的女作家之一。──村上春樹
想像力豐富,風格上乘,超越托爾金,更遠勝多麗絲.萊辛。勒瑰恩在當代奇幻與科幻文學界中,實已樹立無人可及的範例。──哈洛.卜倫
娥蘇拉.勒瑰恩在這部優異的三部曲中創造了龍與魔法的「地海世界」,已然取代托爾金的「中土」,成為異世界冒險的最佳場所。──倫敦週日時報
一如所有偉大的小說家,娥蘇拉.勒瑰恩創造的幻想世界重建了我們自身,是放了心靈。──波士頓全球報
她的人物複雜,令人難忘;文筆以堅韌優雅著稱。──時代雜誌
勒瑰恩是科幻小說界的重量級作家之一,她的這部作品同時具有經典及入門的意義,值得細細品讀。──廖咸浩(台大外文系教授)
同樣寫巫師、談法術、論人性,看「哈利波特」乃知其然,而讀「地海」則知其所以然。「地海六部曲」情節緊湊,意喻深玄悠遠,搓揉東方哲思,兼及譯文流暢,讀來彷入武俠之境,令人沈陷迴盪。二十世紀美國青少年幻想小說經典作品,你不能擦身而過。──劉鳳芯(中興大學外文系助理教授)
關於事物的精確真言,必同步投影出其所未言。勒瑰恩透過地海世界的傳奇言說,投影出榮格與道家的思想神髓,引領我們重新思考自然、想像、年齡與個體轉化的形變過程。當代讀者的冥思之海中,將因地海傳奇而重塑勇氣、正義的形象,感受語言魔力與俗民神話的力量。──龔卓軍(中山大學哲學所助理教授)
美國圖書館協會推薦好書、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2000年奇幻文學必讀榜首
本書特色
每個故事都美得令人心醉、心碎。
2016年12月11日 已读
地海传奇4:地海孤儿 Eggplant.place 豆瓣
Tehanu:The Last Book of Earthsea
8.8 (57 个评分) 作者: (美)厄休拉·勒古恩 译者: 段宗忱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3
在本卷中,地海的世界已重归完整,黎白南于黑佛诺正式加冕为王,然而地海各处仍百废待兴,一时间世相艰险、邪恶盛行。
曾是峨团陵墓第一女祭司的恬娜,如今只是个孀居的中年妇人。一日她与遭受虐待、身负火伤的孤儿瑟鲁相遇,两人相依为命,共同度过艰苦生活;曾经的大法师格得,如今力量尽失,已成一个平凡之人,甚至受人欺辱、无力还击。在这黎明前的黑暗中,灾厄与患难接二连三地袭向主角们,邪恶的迫害令他们命悬一线,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意想不到之人向他们伸出了援手,地海世界的终极真相在众人面前悄然揭开……
2016年12月9日 已读 勒古恩也是相当喜欢恬娜了。但说实话蛮想看瑟鲁的故事
地海彼岸 豆瓣
8.5 (11 个评分) 作者: 娥蘇拉·勒瑰恩 (Ursula K. Le Guin) 译者: 蔡美玲 繆思 2007 - 1
一切紛亂均從失去力量的咒語發端……
巫師不識真言,無法操控力量;工匠拋棄技藝,誦唱者遺忘詩歌內容;人們恍惚度日,不求謀生,卻苦尋不朽。地海大法師格得帶著年輕熱忱的英拉德王子亞刃啟程,想要追索亂象的癥結,邪惡的根源,卻不知前方有什麼在等候他們。他們只能一逕向邊陲航行──直到從無人抵達又歸返的極遠彼岸。
當他們經歷各式各樣的漂流,踏上旱域與死域的考驗時,亞刃終於脫胎換骨,明白自己生為自己的意義與義務,也明白自己能做的不該是法師,而是王子。
《地海巫師》、《地海古墓》、《地海彼岸》不僅分別描述了格得、恬娜、亞刃這三種性格與境遇不同的成長故事、三段孤獨的自我追尋之旅,甚至還貫串了格得少年、青年、中年的三段成長之旅,觀照之廣、切入之深,交織之緻密,讀來回味無窮,讚嘆不已。
得獎記錄:
.1969年波士頓全球號角書獎
.1979年路易斯.卡洛書架獎
.中國時報2002年開卷年度好書
.地海六部曲其餘得獎紀錄:1971年紐伯瑞銀帶獎、1972年美國國家書卷獎童書獎、1990年星雲小說獎、2002年軌跡獎最佳選集與最佳中篇小說、世界奇幻獎。
名人、媒體推薦:
娥蘇拉.勒瑰恩是我最喜歡的女作家之一。──村上春樹
想像力豐富,風格上乘,超越托爾金,更遠勝多麗絲.萊辛。勒瑰恩在當代奇幻與科幻文學界中,實已樹立無人可及的範例。──哈洛.卜倫
娥蘇拉.勒瑰恩在這部優異的三部曲中創造了龍與魔法的「地海世界」,已然取代托爾金的「中土」,成為異世界冒險的最佳場所。──倫敦週日時報
一如所有偉大的小說家,娥蘇拉.勒瑰恩創造的幻想世界重建了我們自身,是放了心靈。──波士頓全球報
她的人物複雜,令人難忘;文筆以堅韌優雅著稱。──時代雜誌
勒瑰恩是科幻小說界的重量級作家之一,她的這部作品同時具有經典及入門的意義,值得細細品讀。──廖咸浩(台大外文系教授)
同樣寫巫師、談法術、論人性,看「哈利波特」乃知其然,而讀「地海」則知其所以然。「地海六部曲」情節緊湊,意喻深玄悠遠,搓揉東方哲思,兼及譯文流暢,讀來彷入武俠之境,令人沈陷迴盪。二十世紀美國青少年幻想小說經典作品,你不能擦身而過。──劉鳳芯(中興大學外文系助理教授)
關於事物的精確真言,必同步投影出其所未言。勒瑰恩透過地海世界的傳奇言說,投影出榮格與道家的思想神髓,引領我們重新思考自然、想像、年齡與個體轉化的形變過程。當代讀者的冥思之海中,將因地海傳奇而重塑勇氣、正義的形象,感受語言魔力與俗民神話的力量。──龔卓軍(中山大學哲學所助理教授)
美國圖書館協會推薦好書、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2000年奇幻文學必讀榜首
本書特色
與《地海巫師》不同,亞刃貴為英拉德的王儲,身世尊貴,卻希望拜在大法師門下學藝。但大法師格得其實看穿他是自信不足而選擇逃避。在這段艱苦的旅程中,亞刃的眼睛看到俗世種種面貌,卻都是失去生氣、茫然度日的眾生相。他的眼睛也看到大法師的徬徨無助與耗弱。這些刻骨銘心的見識早已與他內在的變化環環相扣。
2016年12月8日 已读
地海传奇2:地海古墓 豆瓣
The Tombs of Atuan
8.8 (76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厄休拉·勒古恩 译者: 蔡美玲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3 - 10
这里是死寂静默的古墓,
这里有亘古不变的黑暗,
这里长眠着“累世无名者”,
这里是一个十五岁少女所知的唯一世界。
这里是她的家、她的王国,
更是她终生的牢笼!
直到有一天:一团微光,出现在这绝对黑暗的地底禁区……
即使身处黑暗的地底古墓,也绝不放弃追求自由的微光!
2016年12月7日 已读
地海传奇:地海巫师 豆瓣
A Wizard of Earthsea
8.8 (110 个评分) 作者: (美)厄休拉·勒古恩 译者: 蔡美玲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3 - 10
牧童雀鹰天生拥有法力,他渴求更强大的力量和更深奥的知识,于是选择离开故乡,前往传奇的巫师学院学习,以求出人头地。为了证明实力,他当众施展禁忌法术,召唤亡灵,却铸成大错。他召唤出的恶灵追捕着他,太古的邪恶诱惑着他。为了弥补过错,他步上了一段从未有人完成的追寻之旅,直到海洋的尽头、世界终结之处……
2016年12月7日 已读
诗一般的奇幻小说啊,像星月夜里,一道海风吹拂过红宝石堆砌而成的小岛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豆瓣 Goodreads
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9.1 (495 个评分) 作者: [英] J·K·罗琳 译者: 马爱农 / 马爱新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7 - 10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是“哈利·波特”系列的第七部,也就是最后一部。
还有四天,哈利就要迎来自己十七岁的生日,成为一名真正的魔法师。然而,他不得不提前离开女贞路4号,永远离开这个他曾经生活过十六年的地方。
凤凰社的成员精心谋划了秘密转移哈利的计划,以防哈利遭到伏地魔及其追随者食死徒的袭击。然而,可怕的意外还是发生了……
与此同时,卷土重来的伏地魔已经染指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占领了魔法部,控制了半个魔法界,形势急转直下……
哈利在罗恩、赫敏的陪伴下,不得不逃亡在外,隐形遁迹。为了完成校长邓布利多的遗命,一直在暗中寻机销毁伏地魔魂器的哈利,意外地获悉如果他们能够
拥有传说中的三件死亡圣器,伏地魔将必死无疑。但是,伏地魔也早已开始了寻找死亡圣器的行动,并派出众多食死徒,布下天罗地网追捕哈利……
哈利与伏地魔在魔法学校的禁林中遭遇了,哈利倒在伏地魔抢先到手的一件致命的圣器之下……
然而,伏地魔未能如愿以偿,死亡圣器不可能战胜纯正的灵魂。哈利赢得了这场殊死较量的最终胜利……
2016年12月6日 已读
有心的小朋友可以从里面窥见世界的许多道理吧!印象最深的是,在禁林里,哈利福至心灵,对金色飞贼说“我要死了”,从空心中取出黑宝石戒指,转了三圈,出现在他面前的是父母、小天狼星和卢平的幻影,那一刻哈利明白自己很快会回归到他们中间,于是他毅然滑入生与死的朦胧边界,唯有这样才能从容走向死亡。邓布利多是一个可怕的盟友,但这一幕圣洁的意味还是令我非常非常感动。
A Tale for the Time Being 豆瓣
作者: Ruth Ozeki Penguin Books 2013
2016年12月4日 已读
A delicate pseudo Sci-fi. An anecdote of dreams lingering in humid forest. A story that is tangible to all tiny dislocated souls floating in the sturdy ocean currents
一句顶一万句 Goodreads 谷歌图书 豆瓣
8.8 (231 个评分) 作者: 刘震云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9 - 3 其它标题: 一句顶一万句
《一句顶一万句》的故事很简单,小说的前半部写的是过去:孤独无助的吴摩西失去唯一能够“说得上话”的养女,为了寻找,走出延津;小说的后半部写的是现在:吴摩西养女的儿子牛爱国,同样为了摆脱孤独寻找“说得上话”的朋友,走向延津。一走一来,延宕百年。书中的人物大部分是中国最底层的老百姓,偏偏安排了一个意大利牧师老詹。
2016年11月10日 已读
什么叫好看,就是我想着这几天坐电梯的时候杀杀时间,结果当天没忍住就看完了,看完了还不甘心,往后翻了几页才作罢。我一向不太喜欢北方作家写人情事故,但这书看得我很熨帖。
虾球传 豆瓣
作者: 黄谷柳 花城出版社 1979 - 6
2016年9月18日 已读
1957年版。似乎未完结。初稿完成时,广东尚未解放,香港和广东的界限在彼时几乎消弭无形,对于作者,这不是回忆而是真实,想来真是令人感伤!整个故事流露出一种真挚的美。虾球和牛仔越过烟雾缭绕的狮子山时,牛仔与人胡乱对歌,歌词凄苦,而天真的牛仔并不知其然,这一幕尤其美。
REMEMBER TO FORGET 2003-2013 豆瓣
作者: Little Thunder / 門小雷 Rat's Cave By Start From Zero & Bore Paper 2013 - 11
2016年8月30日 已读 YP带我在系门口拣了好半天的漂书。想拿走这一本。哪天再带本书来漂走。
A Brief History of Neoliberalism 豆瓣
8.5 (11 个评分) 作者: David Harve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A 2005 - 9
Neoliberalism--the doctrine that market exchange is an ethic in itself, capable of acting as a guide for all human action--has become dominant in both thought and practice throughout much of the world since 1970 or so. Writing for a wide audience, David Harvey, author of The New Imperialism
and The Condition of Postmodernity, here tells the political-economic story of where neoliberalization came from and how it proliferated on the world stage. Through critical engagement with this history, he constructs a framework, not only for analyzing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dangers that now
surround us, but also for assessing the prospects for the more socially just alternatives being advocated by many oppositional movements.
2016年8月19日 已读
前几章很致郁,如同启示录一样的末世在眼前徐徐展开。后几章重拾对这个世界的信心。
幽遊白書 1 豆瓣
8.0 (19 个评分) 作者: 富坚义博 译者: 鄭禎姝 東立 1992 - 11
台湾东立版,共19卷
Collaborative Colonial Power 豆瓣
作者: Wing Sang Law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09 - 8
Law Wing Sang teaches cultural studies at Lingnan University, Hong Kong. He has a personal anthology of essays (in Chinese) Re-theorizing Colonial Power published b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is research and teaching areas include historical cultural studies of colonialism; comparative social thought; Hong Kong cultural formation; citizenship and cultural theory.
2016年5月20日 已读
二刷,心情平静下来,发现了不少关于中国的硬伤,但无损此书的魅力。这几天读了一些罗永生的文章,可以负责地告诉大家,读完这本书也就基本等于读完了罗永生……
殖民無間道 豆瓣
作者: 羅永生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07
作者藉著解讀香港卧底電影的情緒和結構,從而進一步解讀香港百多年來的殖民地歷史。作者指出,臥底形象和 “無間道” 的故事已不只是單純的電影,事實上它們已成為當前香港政治話語的一部份。主權交接後的首任特區政府,致力排斥英治時期人物,因為他們被疑為前政府留下的臥底。2004年因所謂 ‘愛國論’ 而激發的表態交心熱潮,又使政治效忠及雙重身份的有關矛盾迅速激化,再加上甚至連中央駐港機構 ‘中聯辦’ 亦被揭發有間諜案發生,當今狩獵臥底的行為,事實上並不只是一項文化隱喻。回歸後當政七年的董建華政府,施政頻頻失誤。在2003年七月一日激發五十萬人大遊行之後,一組將董建華嘲弄為一名臥底的笑話,也在坊間迅速流行起來。原因是他雖然實行保守路線,卻正因為他那種無法想像的無能,成為凝聚公憤的對象,反諷地一時激發起香港前所未有的追求民主熱潮。
2016年5月5日 已读
看这本书真是觉得罗永生一招鲜吃遍天,当然还是挺好读的。这本书可以权当collaborative colonial power的摘要和注解。比较有意思的是“城市政治”这个概念,从来没从这个角度想过。
誰的城市 豆瓣
作者: 羅永生 編 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1997
香港文化研究叢書之一
CITIZENSHIP 問題是當今文化研究領域探討「公共文化」的核心課題,它所探討的正是現代社會及其成員的關係。公民文化的議題,可以歸結為這樣的一個問題:不是問住在這個城市的是誰?或誰有資格住在這城市?而是要問:這是誰的城市?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批判和檢討這城市與它所體現的價值所作出的行為、論述和實踐,指陳行動者和論說者的動機及其背後的假設。
在今日標榜一旦談論香港,所用的文化論述假設好像都要超出殖民主義和民族主義話語的時候,卻正好是我們透過香港的歷史經驗深入了解和反省之時:甚麼是殖民主義?甚麼是民族主義?這些文化想像與實踐與我們所追求的屬於「我們」的城市,究竟有甚麼相干?
文化是一個杜群共有的生命。文化經驗與日常生活綿密的歷史脈絡息息相關。「香港文化研究叢書」的目的是致力發掘和重組香港文化歷史的種種面貌,深入研究文化身份的建構過程,探索文化與社會及政治之間的複雜關係。我們期待抱著批判的態度:從歷史出發,重新認識、掌握及撰寫我們這個群體的共同經驗。
2016年4月20日 已读
中文之差令人发指,一些术语的英译中怪异之极。。为什么stereotype要翻译成形塑???但还是蛮有趣的,尤其是第一、二、四、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