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
心相约 豆瓣
有2007年1月3印本
6.2 (11 个评分)
作者:
陈鲁豫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6
- 9
新版《心相约》增加了一半新内容,鲁豫首次披露了与自己的偶像奥普拉“一见钟情”的有趣过程及《鲁豫有约》节目改版的幕后故事,书中还增加了她的数十张精选照片。
新版《心相约》是鲁豫成功转型的真情告白,更为众多女主持人指出了一条拓展前行的明道——40岁后该如何发展?
书中以女性的细腻、敏锐及其特有的幽默,生动地记述了她生命历程中有趣的事情。从学生时代获英语大赛冠军、主持中央电视台“艺苑风景线”、加盟凤凰台后直播澳门、香港回归,直到“千禧之旅”、“9·11”事件等等。而凤凰的同仁,执著坚韧的闾丘露薇、幽默无羁的窦文涛等在她的笔下也呈现出生动、鲜活的一面。
新版《心相约》是鲁豫成功转型的真情告白,更为众多女主持人指出了一条拓展前行的明道——40岁后该如何发展?
书中以女性的细腻、敏锐及其特有的幽默,生动地记述了她生命历程中有趣的事情。从学生时代获英语大赛冠军、主持中央电视台“艺苑风景线”、加盟凤凰台后直播澳门、香港回归,直到“千禧之旅”、“9·11”事件等等。而凤凰的同仁,执著坚韧的闾丘露薇、幽默无羁的窦文涛等在她的笔下也呈现出生动、鲜活的一面。
我把青春献给你 豆瓣
6.8 (12 个评分)
作者:
冯小刚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3
- 3
卸下名人的顶戴,大胆诚恳地自嘲,勇气来自于自信———冯小刚把自己交给读者,缺失与真诚一并奉上。走向成功的地图,插上一路颠簸的坐标。文字的冯小刚比银幕的冯小刚更加清晰。
深藏入心的机智在不知不觉中释放,被冯式调侃链接的情感更显深沉。比如,转业回家,他戴上军帽,最后给母亲行的最后一个军礼;比如,最初在产房外见到女儿出世的一瞬,父爱与责任感的附体;与好友梁左的生离死别,无不在他朴素行文的背景上洒下泪花。
冯小刚这本《我把青春献给你》,是利用《手机》剧本创作和开拍之间的问隙创作的。时间紧,任务重,但它别具一格。与别的准自传相同的是,它同样讲述了过去的许多人和事,及与这些人和事的情感。物是人非,或物在人亡,送走和重新寻找的时候,感情是不一样的。与别的准自传不同的是,作者在面对往事胆怯和躲闪的同时,向我们叙述了这样一个道理:在“不”声中长大,会自己横刀立马,开创出另一条人生和艺术道路。冯小刚过去说过,过去盖起的宫殿中,没有他的位置,他只好在宫殿的旁边,另起炉灶,搭起了一间偏房。问题是偏房越盖越多,越盖越大,越盖越高,渐渐成了一个院落,它就成了另一座宫殿。前年崔永元出了一本书叫《不过如此》,我赞赏老崔在书中说过的一句话,写《不过如此》,是38年长成一根萝卡,现在一片一片切给大家看;现在我们读了冯小刚的《我把青春献给你》,像看老崔切萝卡一样,能够知道老冯家是如何在寸草不生的土地上,一砖一瓦盖起了另一座偏房、院落和宫殿。也有些像看动物,初看有些四不像,非狗非鸡,非驴非马,但它像麒麟哪。
在化腐朽为神奇的同时,冯小刚也善于化崇高为平庸,对于这本书,他在自己写的序中说,朋友,没别的,就是把我的青春献出去,逗你解个闷儿;那么作为朋友,现在我用这篇序,把解闷儿还给他本人。最后我想告诉他的是,别忘了,你面前还有一点七公里的路要走,古人云,行百里者半九十。
深藏入心的机智在不知不觉中释放,被冯式调侃链接的情感更显深沉。比如,转业回家,他戴上军帽,最后给母亲行的最后一个军礼;比如,最初在产房外见到女儿出世的一瞬,父爱与责任感的附体;与好友梁左的生离死别,无不在他朴素行文的背景上洒下泪花。
冯小刚这本《我把青春献给你》,是利用《手机》剧本创作和开拍之间的问隙创作的。时间紧,任务重,但它别具一格。与别的准自传相同的是,它同样讲述了过去的许多人和事,及与这些人和事的情感。物是人非,或物在人亡,送走和重新寻找的时候,感情是不一样的。与别的准自传不同的是,作者在面对往事胆怯和躲闪的同时,向我们叙述了这样一个道理:在“不”声中长大,会自己横刀立马,开创出另一条人生和艺术道路。冯小刚过去说过,过去盖起的宫殿中,没有他的位置,他只好在宫殿的旁边,另起炉灶,搭起了一间偏房。问题是偏房越盖越多,越盖越大,越盖越高,渐渐成了一个院落,它就成了另一座宫殿。前年崔永元出了一本书叫《不过如此》,我赞赏老崔在书中说过的一句话,写《不过如此》,是38年长成一根萝卡,现在一片一片切给大家看;现在我们读了冯小刚的《我把青春献给你》,像看老崔切萝卡一样,能够知道老冯家是如何在寸草不生的土地上,一砖一瓦盖起了另一座偏房、院落和宫殿。也有些像看动物,初看有些四不像,非狗非鸡,非驴非马,但它像麒麟哪。
在化腐朽为神奇的同时,冯小刚也善于化崇高为平庸,对于这本书,他在自己写的序中说,朋友,没别的,就是把我的青春献出去,逗你解个闷儿;那么作为朋友,现在我用这篇序,把解闷儿还给他本人。最后我想告诉他的是,别忘了,你面前还有一点七公里的路要走,古人云,行百里者半九十。
一个真实的费雯·丽 豆瓣
作者:
国涛
东方出版社
2005
- 11
她说假如有来生,她照样只做两件事,一件是“成为一名演员”,一件是“嫁给奥立弗”。
她是一个“痴心不改”的人。她对于艺术“痴心不改”,而成就了她伟大演员的一生;她对奥立弗“痴心不改”,终致让自己的肉体与精神油尽灯枯……
1940年27岁时,她和劳伦斯·奥立弗结婚;1957年44岁时,奥立弗绝情弃她而去;1967年54岁时,她孤身一人长眠于寓所。“她的生活始于爱、友善和美好回忆,……却以悲剧收场。”一位花甲妇人这样说。
丘吉尔赞她为“上帝的艺术品”。《悼词》赞她“没有一个电影演员在舞台上能像她一样杰出,没有一个戏剧演员在银幕上能像她那样光彩照人”。纽约最严厉的批评家之一沃尔特·克尔赞她为“王冠上的一颗明珠”。那不勒斯饭店的女招待说自己“从来没有招待过比她更可爱的人”。导演克莱默说“她的勇气是惊人的”,说在共过事的演员中“她是最勤奋、最有事业心的一个”。约翰·吉尔古德称“她的魅力无人能及”,称她是“一位绝代佳人,一位天才演员,一位闪亮的电影明星,一位多才多艺的戏剧演员”……
本书适合:英国电影史之研究家或爱好者,欧洲电影史之研究家或爱好者,爱情至上主义者或反对者,妇女生活史之研究家或爱好者,唯美主义者或反对者,大中小学生……
她是一个“痴心不改”的人。她对于艺术“痴心不改”,而成就了她伟大演员的一生;她对奥立弗“痴心不改”,终致让自己的肉体与精神油尽灯枯……
1940年27岁时,她和劳伦斯·奥立弗结婚;1957年44岁时,奥立弗绝情弃她而去;1967年54岁时,她孤身一人长眠于寓所。“她的生活始于爱、友善和美好回忆,……却以悲剧收场。”一位花甲妇人这样说。
丘吉尔赞她为“上帝的艺术品”。《悼词》赞她“没有一个电影演员在舞台上能像她一样杰出,没有一个戏剧演员在银幕上能像她那样光彩照人”。纽约最严厉的批评家之一沃尔特·克尔赞她为“王冠上的一颗明珠”。那不勒斯饭店的女招待说自己“从来没有招待过比她更可爱的人”。导演克莱默说“她的勇气是惊人的”,说在共过事的演员中“她是最勤奋、最有事业心的一个”。约翰·吉尔古德称“她的魅力无人能及”,称她是“一位绝代佳人,一位天才演员,一位闪亮的电影明星,一位多才多艺的戏剧演员”……
本书适合:英国电影史之研究家或爱好者,欧洲电影史之研究家或爱好者,爱情至上主义者或反对者,妇女生活史之研究家或爱好者,唯美主义者或反对者,大中小学生……
临危受命丘吉尔 豆瓣
作者:
解力夫
2005
- 1
十年前,我社出版的“二战精品系列”丛书在社会 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近年来,对于其中一些图书,许多读者秽们提出重印、再版的要求。我社现对这套丛书中具有代表性的百余幅插图,汇编成任图本“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在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谨以此套丛书奉献给广大读者。
插图本“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共15册,收录了15位著名人物,其本上涵盖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双方在政治上、军事上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代表人物。其中有深受读者欢迎的国际问题专家、畅销书作者解力夫撰写的二战三巨头、三元凶和其他几位军事历史学者编撰的二战著名将帅等书。
这套丛书也选择了对人类犯下滔天罪行的罪大恶极的法西斯恶魔。它告诉我们第二次世界大战元凶希特勒、墨索里尼和东条英机是怎样施展阴谋诡计登上权力最高峰,是如何扩军备战,丧心病狂地挑起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又是怎样不可避免地一步步走向灭亡。
这套丛书还挑选了敌对双方的军事将帅作为传主。在这场正义与邪恶、进步与反动的大厮杀和大搏斗中,站在前列披坚执锐、角力斗智的是同盟国异彩纷呈的众多将帅。
丛书还包括了德日法西斯国家的将领。他们都是发动法西斯侵略战争的罪犯,但他们在军事领域的作为,仍有值得后人借鉴研究之处。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合作、促发展既是世界有民的普遍愿望,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在一起,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此起彼伏,天一并不太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切热爱和平、关心祖国安全、立志从戎保卫祖国的热血青年,若读读这套丛书,都将从中获得益处。
插图本“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共15册,收录了15位著名人物,其本上涵盖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双方在政治上、军事上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代表人物。其中有深受读者欢迎的国际问题专家、畅销书作者解力夫撰写的二战三巨头、三元凶和其他几位军事历史学者编撰的二战著名将帅等书。
这套丛书也选择了对人类犯下滔天罪行的罪大恶极的法西斯恶魔。它告诉我们第二次世界大战元凶希特勒、墨索里尼和东条英机是怎样施展阴谋诡计登上权力最高峰,是如何扩军备战,丧心病狂地挑起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又是怎样不可避免地一步步走向灭亡。
这套丛书还挑选了敌对双方的军事将帅作为传主。在这场正义与邪恶、进步与反动的大厮杀和大搏斗中,站在前列披坚执锐、角力斗智的是同盟国异彩纷呈的众多将帅。
丛书还包括了德日法西斯国家的将领。他们都是发动法西斯侵略战争的罪犯,但他们在军事领域的作为,仍有值得后人借鉴研究之处。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合作、促发展既是世界有民的普遍愿望,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在一起,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此起彼伏,天一并不太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切热爱和平、关心祖国安全、立志从戎保卫祖国的热血青年,若读读这套丛书,都将从中获得益处。
十二天·心灵之旅 豆瓣
作者:
李敖
2006
- 1
李敖此人,赤子之心,博学之士,善辩之人。是台湾人,是北京人,是中国人。五十多年前,少年李敖于凄风苦雨之中,一叶扁舟,黯然离别,去了台湾。从此,无缘再回大陆。五十多年后,他成为特立独行、学富五车、身份驳杂、禁书等身、官司打不完、艳情数不清、通吃文坛政界的“文化老顽童”。有道是,天若有情天亦老。20世纪40年代,从大陆赴台湾的各位中华文化巨子:于佑任、张大千、林语堂、胡适、钱穆,终因政治阻隔,客死异乡,生死茫茫!于佑任《望大陆》诗云:“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生命更迭,光阴蹉跎。李敖少小离家老大回,?五十多年的政治纷争,终不能割断五千年的文化血脉,“沧海浮生,难忘我是大陆人而已”。李敖言辞麻辣,俏皮狡黠,谈文化、谈历史、谈政治、谈治学,其老辣劲道,令人目不暇接,玩味再三。谨把此书献给那些见过李敖或没见过李敖,了解李敖或不了解李敖,读过李敖或没读过李敖,喜爱李敖或并不喜爱李敖的朋友们。
一个真实的三毛 豆瓣
作者:
刘兰芳
2006
- 3
三毛是俗人眼中的“畸人”,却是造物怀中的“骄子”。“天之小人,世之君子;天之君子,世之小人。”《庄子》书中的这段话,莫非就是专为三毛而写?
三毛对生命的理解,就是一个“玩”字,“我这一生就要要把它痛痛快快地玩掉”。她为读了点书、住在水泥丛林中、朝九晚五奔波于路途的“都市女性”,示了“女人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少年之逃学、青春期之狂恋、异国情调之浪漫爱情、英俊忠实大胡子丈夫、沙漠中白手起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总之一个字,就是“玩”。
她展示了那害着抑郁症的“都市女性”无比神往,却又不可能亲历的生活,展示了女人内心深处的一方“净土”,所以三毛在她们的心记,总占据着一角的地位……
三毛对生命的理解,就是一个“玩”字,“我这一生就要要把它痛痛快快地玩掉”。她为读了点书、住在水泥丛林中、朝九晚五奔波于路途的“都市女性”,示了“女人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少年之逃学、青春期之狂恋、异国情调之浪漫爱情、英俊忠实大胡子丈夫、沙漠中白手起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总之一个字,就是“玩”。
她展示了那害着抑郁症的“都市女性”无比神往,却又不可能亲历的生活,展示了女人内心深处的一方“净土”,所以三毛在她们的心记,总占据着一角的地位……
爵士春秋 (1979) 豆瓣 TMDB
All That Jazz
8.8 (175 个评分)
导演:
鲍勃·福斯
演员:
罗伊·谢德
/
杰西卡·兰格
…
其它标题:
All That Jazz
/
浮生若梦(港)
…
本片是一部音乐歌舞片,集七十年代爵士乐之大成。在1980年第3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获得金棕榈奖,获52届奥斯卡(1979)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剪辑,最佳音乐三项金像奖。
◇剧情介绍◇
作为一个音乐剧迷,即使你不太熟悉金像奖导演Bob Fosse这个名字,我打赌你也一定听说过托尼奖和奥斯卡的大赢家《芝加哥》和《歌厅》,Fosse分别是这两部音乐剧电影版的编剧和导演,他的另一部著名作品就是这部《爵士春秋》。(其实只要稍微留意就可以从《芝加哥》的编舞上发现许多《爵士春秋》的影子,而且《芝加哥》开门见山的第一只曲子就是‘All That Jazz’。)
《爵士春秋》可称是Bob Fosse本人的半自传影片,片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叫Joe Gideon的百老汇资深导演,他天马行空,我行我素,才华横溢,但是由于没有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工作的压力和情感的放纵使他灰心厌世,健康每况愈下,最后在其作品的歌声舞影中,Gideon哼着《再见我爱》在手术台上踏上了不归之路。
人生就是这般无常,Gideon先生可以创造票房奇迹,可以吸引各式各样的女子投怀送抱,但他和我们一样,常常对心灵的空虚和肉体的软弱束然无策。有志趣相投的朋友聊天,有喜欢的文章可读可写,有好听的音乐剧可以欣赏,有幽默的心情可以时常微笑,有不含SARS病毒的空气可以呼吸――不知道这样简单的幸福上天还可以赐我们多久?
金曲提示:《在百老汇》(On Broadway)、《自君别后》(After You've Gone)、《重焕生机》(Everything Old Is New Again) 、《再见我爱》(Bye Bye Love) 。
◇剧情介绍◇
作为一个音乐剧迷,即使你不太熟悉金像奖导演Bob Fosse这个名字,我打赌你也一定听说过托尼奖和奥斯卡的大赢家《芝加哥》和《歌厅》,Fosse分别是这两部音乐剧电影版的编剧和导演,他的另一部著名作品就是这部《爵士春秋》。(其实只要稍微留意就可以从《芝加哥》的编舞上发现许多《爵士春秋》的影子,而且《芝加哥》开门见山的第一只曲子就是‘All That Jazz’。)
《爵士春秋》可称是Bob Fosse本人的半自传影片,片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叫Joe Gideon的百老汇资深导演,他天马行空,我行我素,才华横溢,但是由于没有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工作的压力和情感的放纵使他灰心厌世,健康每况愈下,最后在其作品的歌声舞影中,Gideon哼着《再见我爱》在手术台上踏上了不归之路。
人生就是这般无常,Gideon先生可以创造票房奇迹,可以吸引各式各样的女子投怀送抱,但他和我们一样,常常对心灵的空虚和肉体的软弱束然无策。有志趣相投的朋友聊天,有喜欢的文章可读可写,有好听的音乐剧可以欣赏,有幽默的心情可以时常微笑,有不含SARS病毒的空气可以呼吸――不知道这样简单的幸福上天还可以赐我们多久?
金曲提示:《在百老汇》(On Broadway)、《自君别后》(After You've Gone)、《重焕生机》(Everything Old Is New Again) 、《再见我爱》(Bye Bye Love) 。
公民凯恩 (1941) IMDb TMDB 豆瓣 Min reol
Citizen Kane
8.8 (706 个评分)
导演:
奥逊·威尔斯
演员:
奥逊·威尔斯
/
约瑟夫·科顿
…
其它标题:
Citizen Kane
/
大国民(港/台)
…
美国报业大亨凯恩(奥森•韦尔斯)在桑拿都庄园中留下“玫瑰花蕾”的“遗言”死去后,一位青年记者受媒体的委托调查这四个字的含义,遂即,他走访了凯恩生前的同事好友,从报社董事长伯恩斯坦的口中,了解到凯恩的发迹历程以及如何制造舆论使美国卷入1897年的战争中的往事,从利兰的讲述中,凯恩与美国总统的侄女爱米丽的婚姻、与第二任妻子(歌手)苏珊的复杂关系及在总统竞选中的失败等等也被他一一所知。
听过大量的讲述后,该记者又去图书馆查阅了有关凯恩的详尽资料,凯恩更多的一面,青年时代的经历及与母亲的关系也被他知晓,然而,“玫瑰花蕾”四字的含义,他仍不得而知。
听过大量的讲述后,该记者又去图书馆查阅了有关凯恩的详尽资料,凯恩更多的一面,青年时代的经历及与母亲的关系也被他知晓,然而,“玫瑰花蕾”四字的含义,他仍不得而知。
讀史閱世六十年 豆瓣
作者:
何炳棣
商務印書館(香港)
2004
- 5
何炳棣是中國早年考取庚子賠款獎學金到美國留學的青年學子。去國之時,正值國內戰亂相尋、國際政治經濟進入曠古未有之變局。他在北美洲教學研究半個多世紀,是見證二戰後西方中國學(China studies)勃興的第一代中國年青學人,又是被西方中國學界公認為中堅人物之一。由於西方中國的研究範疇和觀點遠較傳統西方漢學?廣、富現實意義,它至今已成為近現代中國學術史不可或缺的部份。
本書是何炳棣親撰之回憶錄,內中並附有私人信札和學術評估密件,詳述過去六十多年“讀史閱世”的心得體會,反映出早輩留學海外的青年知識分子探求學問、開拓思想、融合中西文化的學思歷程,也是近現代教育史、學術史輝煌的一頁,實有傳世意義,是一部啟人深思的著作。
本書是何炳棣親撰之回憶錄,內中並附有私人信札和學術評估密件,詳述過去六十多年“讀史閱世”的心得體會,反映出早輩留學海外的青年知識分子探求學問、開拓思想、融合中西文化的學思歷程,也是近現代教育史、學術史輝煌的一頁,實有傳世意義,是一部啟人深思的著作。
奧黛麗赫本的優雅風範 豆瓣
How to be Lovely
作者:
梅麗莎.海爾斯頓
译者:
吳千惠
晨星出版
2006
- 10
關於奧黛麗赫本
她,一直是品味與風格的決定者。
從她身上,感受她的話語,由裡到外『盡是優雅』。
這是一本赫本迷抒寫關於赫本的一生,面對工作她的努力、面對愛情她的果決、面對親情她始終都是不捨,字字句句細膩的小品筆法陳述,突顯她的個人風采及風範。
她一生最大的夢想就是可以待在自己的小窩,盡情的種花和做菜,她只想做一個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平常人。他就是這樣一個可以樂於享受平凡生活的不凡的女人。
本書附有七十幾禎展現奧黛麗赫本風采的照片,配上文字的陳述,從童年到中年甚至老年的紀事,收集她每一階的赫本語錄、別人眼中的赫本這些評語及幕後花絮的點點滴滴,看見不同風貌的奧黛麗赫本--千變萬化的她還是最愛簡約的方式生活,讓赫本迷更加了解她的思維、學習她的行為舉止無處不優雅。
她,一直是品味與風格的決定者。
從她身上,感受她的話語,由裡到外『盡是優雅』。
這是一本赫本迷抒寫關於赫本的一生,面對工作她的努力、面對愛情她的果決、面對親情她始終都是不捨,字字句句細膩的小品筆法陳述,突顯她的個人風采及風範。
她一生最大的夢想就是可以待在自己的小窩,盡情的種花和做菜,她只想做一個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平常人。他就是這樣一個可以樂於享受平凡生活的不凡的女人。
本書附有七十幾禎展現奧黛麗赫本風采的照片,配上文字的陳述,從童年到中年甚至老年的紀事,收集她每一階的赫本語錄、別人眼中的赫本這些評語及幕後花絮的點點滴滴,看見不同風貌的奧黛麗赫本--千變萬化的她還是最愛簡約的方式生活,讓赫本迷更加了解她的思維、學習她的行為舉止無處不優雅。
赛金花本事 豆瓣
作者:
刘半农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 5
赛金花是个有着一定争议的人物,也是一个特定屈辱年代的侧影。由“五四”人物刘半农和其学生商鸿逵亲自采访赛金花口述而成的《赛金花本事》当年轰动一时,胡适认为“大学教授为妓女写传,还史无前例”。从著名戏剧理论家齐如山笔下的赛金花,小说家张恨水言谈中的赛金花,以及当时报纸文人笔下形形色色的赛金花,再到夏衍的著名戏剧《赛金花》,集中在一个女人周围的历史,事实上成为一个特定时代的解读,那些人物是是非非后面,是怎样一个“真实”的赛金花?
清末民初的名妓赛金花是一个富于传奇色彩而又具有很大争议的人物。她是如何十几岁就堕入风尘如何又嫁与洪钧成为状元夫人,陪洪钧出使欧洲,交接政要;如何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与联军统帅瓦德西结交,力救京城百姓;又如何成为名噪京沪两地的交际花,被人称作“赛二爷”,所有这些,众说纷纭,成为百年来聚讼不已的公案。而清末小说家曾朴据洪、赛二人事迹所写的著名小说《孽海花》,更使赛金花的身世多了几分神秘色彩,使其即便在风烛残年,也备受世人的关注和追捧。
本书是关于一代名妓赛金花的资料汇编,其中汇集了众多赛金花的同时代人对她进行采访和追忆的第一手资料,以及当时报纸上的相关报道,尤其以刘半农、商鸿逵采访晚年赛金花后所写的传记最具史料价值。通过这些文献资料,作者努力在红粉褪去之后,还原赛金花的本真面貌。
清末民初的名妓赛金花是一个富于传奇色彩而又具有很大争议的人物。她是如何十几岁就堕入风尘如何又嫁与洪钧成为状元夫人,陪洪钧出使欧洲,交接政要;如何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与联军统帅瓦德西结交,力救京城百姓;又如何成为名噪京沪两地的交际花,被人称作“赛二爷”,所有这些,众说纷纭,成为百年来聚讼不已的公案。而清末小说家曾朴据洪、赛二人事迹所写的著名小说《孽海花》,更使赛金花的身世多了几分神秘色彩,使其即便在风烛残年,也备受世人的关注和追捧。
本书是关于一代名妓赛金花的资料汇编,其中汇集了众多赛金花的同时代人对她进行采访和追忆的第一手资料,以及当时报纸上的相关报道,尤其以刘半农、商鸿逵采访晚年赛金花后所写的传记最具史料价值。通过这些文献资料,作者努力在红粉褪去之后,还原赛金花的本真面貌。
沙场斗兽 隆美尔 豆瓣
作者:
程广中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5
- 3
艾尔温.隆美尔,1891年11月15日出生于德国一普通的中学校长之家。1910年从军,两年后获中尉军衔。一战时随部队开赴法国,后又在东线与罗马尼亚人和意大利人作战,在长达4年之久的厮杀中,作为下级军官的隆美尔作战悍勇、果敢机智,在战火中显露出了锋芒,获德皇威廉二世授予功勋奖章。一战结束后,他担任过步兵营长和陆军学院教官。1936年9月,他被任命为希特勒警卫部队指挥官。1937年,隆美尔出版了《步兵攻击》一书,记述他个人在一战中的战斗经历,书中贯穿了德国军事理论的进攻精神,提出“进攻,进攻,进攻!”强调了发扬火力的重要性。1938年,隆美尔升任元首大本营司令官,并获少将军衔。 1940年2月,他被任命为第7装甲师师长。在法国战役中,他率领第7装甲师该师横穿法国,直抵瑟堡,其攻击速度之快,挺进距离之远,使该师赢得了“魔鬼之师”的称号。 1941年1月,当意大利在北非的基业即将崩溃时,希特勒挑选隆美尔担任德国非洲军中将军长。他到达北非后,不到两个月内就扭转了北非战局,占领了除托卜鲁克外的整个昔兰尼加地区,在沙漠上扬起了隆美尔式的旋风。6月15日,英军对他发起代号为“战斧”行动的大规模进攻。隆美尔在机动作战中挫败了英军的锋芒,取得了胜利。此役后,隆美尔被希特勒晋升为上将。11月18日,丘吉尔向非洲增派了更多的部队,重新发起代号为“十字军远征”的进攻。在反击作战取得初步胜利后,隆美尔亲率非洲军主力越过利埃边境向东挺进,企图切断英军的退路。隆美尔的这一着棋引起了英军的恐慌,第8集团军司令坎宁汉准备下令全线撤退,但在英中东军司令奥金莱克干预下,英军继续进攻。隆美尔后方吃紧,燃料又缺乏,不得不后撤。1942年1月,隆美尔有组织地将部队撤至卜雷加港。在得到补充后,隆美尔再度发起了进攻,并迅速突破了英军防御,占领了托卜鲁克,征服了昔兰尼加。1942年6月22日,隆美尔被擢升为德国陆军元帅,达到了他一生中最辉煌的顶点。这一年,隆美尔年仅51岁。 接着,隆美尔挥军乘胜追击,不到10天,前进500多公里,直抵埃及境内的阿拉曼。然而隆美尔部队过长的战线增加了供给困难,他的疲劳至极的部队也失去了攻势,不得不暂停进攻。而英国人则加强了其在北非的兵力,大量的美国新式重型坦克也源源而来,从而使中东英军的面貌换然一新。与此同时,隆美尔自昔兰尼加会战大胜以来几乎没得到什么补充。1942年10月23日,英第8集团军新司令官蒙哥马利向窿美尔发起代号为“轻步”的进攻。隆美尔很清楚自己所面临的不利形势。他弹药缺乏,坦克和车辆所剩的燃油也不多了。如果他的部队坚守在原地,一但英军突破防线,就会形成包围态势,德军必将彻底覆灭。因此,隆美尔不顾希特勒的死守命令,断然下令撤退。此时的隆美尔手中既无预备队,又缺乏燃料。然而,蒙哥马利没能及时察觉隆美尔的撤退行动,察觉后又用兵过于谨慎,没有抓住最有利的追击时机,使隆美尔的溃退之军摆脱了被全歼的恶运。11月9日,隆美尔终于带着德非洲军的部分部队撤出埃及,退回到利比和亚境内。 1943年11月,隆美尔出任B集团群军司令并奉命加强“大西洋壁垒”防御工事,他一再强调“必须在海岸击败敌人”的论点。在隆美尔的推动下,“大西洋壁垒”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已全貌改观。在他认为可能登陆的任一滩头,架起了粗糙的登陆障碍物,另外在数千公里的海岸线埋设了500万枚地雷。在空旷地立尖杵使滑翔机无法着陆。尽管“大西洋壁垒”工事做得多完善,敌军仍可能夹带强势兵力与物资抢滩登陆,因此隆美尔主张把装甲部队部署于海岸不远处。以免盟军的空中力量切断预备队与战场的联系。但以西线统帅伦斯德为首的多数高级军官,认为把装甲部队分散来防御海岸,不但无法做强大反击,也失去了机动性,所以计划将装甲师做纵深部署,待判定敌军主攻位置后再展开攻击。由于双方争论不休,希特勒做了一个致命性的折衷决定,将装甲师分散于海岸,但仍距海岸有一段距离,却造成了战略战术装甲预备队不足现象。 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隆美尔指挥B集团群军司拼命抗击,由于德军装甲预备队不能及时赶到战场,盟军又有强大的空中和海上舰炮的火力支援,隆美尔原来准备在盟军登陆之初将其赶入大海的计划破产了。隆美尔的汽车也遭到盟军飞机的攻击,他多处负伤仍奇迹般地活了下来。1944年10月14日,正在养伤的隆美尔因被指控参与了7月20日谋杀希特勒的事件而服毒自杀。 隆美尔一生短暂,只活了52岁,而他又在军中度过了34年之久。他惊人的军事素质使他在战场上叱咤风云,他把德国军事学说的进攻精神融于自己的军事指挥之中,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战机,敢于力排众议,果断发起近攻。在战斗中他总是冲杀在最前面,因而能控制瞬息万变的战场。他一身兼备“虎”威与“狐”气,当他率军冲锋陷阵时,他像一支下山猛虎。当他施展各种诡计欺敌时,又像一支狡猾的狐狸。丘吉尔曾这样评价隆美尔:“尽管我们在战争浩劫中相互撕杀,请准许我说,他是一位伟大的将军”。
林来疯 (2013) 豆瓣 TMDB
Linsanity
8.8 (34 个评分)
导演:
梁伊丹
演员:
金大贤
/
林书豪
…
其它标题:
Linsanity
/
林书豪旋疯(台)
…
2012年二月,在篮球场上刮起的一股“林来疯”席卷全球。整个赛季都表现不佳的纽约尼克斯队,出人意料的给了替补控卫林书豪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林书豪抓住时机,不辱使命,以惊艳的表现成为当代NBA首发五场得分最多的球员,在全世界造成了极强的轰动。然而在“林来疯”现象之前,林书 豪的职业篮球之路却四处碰壁。不仅在申请大学时未能得到奖学金,还在NBA选秀中失望落选。
华裔导演梁伊丹早在林书豪的名号尽人皆知以前就发现了他。他们跟随并拍摄下了林书豪作为亚裔球员,在NBA打拼的艰辛,并最终成为巨星的旅程。《林来疯》不只是一部为篮球迷拍摄的纪录片,更是一部激励人心的追梦记和奋斗史。
华裔导演梁伊丹早在林书豪的名号尽人皆知以前就发现了他。他们跟随并拍摄下了林书豪作为亚裔球员,在NBA打拼的艰辛,并最终成为巨星的旅程。《林来疯》不只是一部为篮球迷拍摄的纪录片,更是一部激励人心的追梦记和奋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