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杂粮
伟大的历史动画 (1990) 豆瓣
Cavallette
8.2 (44 个评分) 导演: 布鲁诺·伯茨多
其它标题: Cavallette / Grasshoppers
本动画片以讽刺笔触讲述了人类的所谓文明发展史其实是一部充满杀戮和鲜血的战争史。
从古代到现代,从西方到东方,从野蛮到文明,武器永远是人类征服同类称王称霸的不二法宝,随着年代的递进,武器的级别越来越高,但它的杀戮本质从没改变过,而掌握武器之后,权利、财富和美人也招手即来。但再伟大的胜利者,在大自然眼中也是失败者,人类从来都是大自然嘲笑的对象。
反叛的童谣 (2016) 豆瓣 Bangumi
Revolting Rhymes
8.4 (202 个评分) 导演: 扬·拉豪尔 / 雅各布·舒 演员: 罗伯·布莱顿 / 露丝·莱斯利
其它标题: Revolting Rhymes / 骇人听闻的童话故事
童话新编,将多个儿时的童话故事杂糅在一起,形成了一段崭新的童话故事,想法大胆,别具一格,当小红帽、白雪公主、灰姑娘、三只小猪、杰克与豌豆等出现在同一个故事,该是多么精彩呢?
本片提名2018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
该短片IMDb分为Part1、Part2,豆瓣电影将二者合并收录为一个条目,标记前请知悉。
罗小黑战记2 (2025) IMDb 维基数据 Bangumi TMDB 豆瓣
罗小黑战记 2
8.3 (265 个评分) 导演: 木头 / 顾杰 演员: 山新 / 刘明月
其它标题: The Legend of Hei 2 / Luo Xiaohei Zhan Ji 2
小黑跟师父无限在村里过着安宁日子,他也渐渐适应了人类世界的生活。两年后,妖灵会馆突然被袭击,无限和小黑接到任务前往会馆。小黑能否经受住这突如其来的考验?面对意想不到的敌人,小黑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东京教父 (2003) 豆瓣 Eggplant.place IMDb Bangumi TMDB 维基数据
東京ゴッドファーザーズ
8.9 (1545 个评分) 导演: 今敏 演员: 江守彻 / 梅垣义明
其它标题: 東京ゴッドファーザーズ / Tokyo Godfathers
圣诞夜,退役自行车选手Gin,跨性别者花,离家出走的少女美由纪三人在东京的雪夜中无所事事。这时,他们发现垃圾堆中有一位哭泣的弃婴。孩子的襁褓中仅有一个酒吧的名片与照片。婴儿的父母身份成了谜团。 花想收留孩子,并将孩子取名清子。但另外2人表示反对。于是三人开始了寻找清子父母的旅程。圣诞夜幸福的气氛,伴随的却是怀中清子的哭泣。无家可归的三个人,开始为同样无家可归的清子找寻属于她的家。这一队流浪者,在一夜经历了诸多奇妙的事件。他们能找到清子的父母吗?
2025年11月14日 看过
看之前还以为是黑帮片(倒也没错)哈哈。
最近我每每从婴儿床抱起大哭宝宝的时候,想到那些即便是哭到声嘶力竭,也没有人去安抚和照顾的婴儿们,会觉得很伤心。今敏的这部电影,虽然近乎童话故事,还是让我感到了一点点的安慰啊。
动画 吃完杂粮 喜剧 日本 电影
天外魔花 (1956) Eggplant.place 维基数据 IMDb TMDB 豆瓣
Invasion of the Body Snatchers
7.4 (57 个评分) 导演: 唐·希格尔 演员: 凯文·麦卡锡 / 达娜·温特
其它标题: Invasion of the Body Snatchers / 夺尸者入侵(台)
医生米尔斯·本耐尔(Kevin McCarthy 饰)正出差参加一个医学会议,期间他接到护士(Jean Willes 饰)的电话,称其所在的小镇病患激增,本耐尔医生只得匆匆赶回。但是小镇的情况却让他心生疑虑,当本耐尔回来时发现,大多数的门诊预约已经取消,而前来看病的患者则令其备感陌生。虽然病人们能一一说出小镇上的生活细节,然本耐尔却总认为他们并非原来的居民。
不久本耐尔的朋友杰克(King Donovan 饰)和泰迪(Carolyn Jones 饰)组织了一个派对,聚会上,本耐尔终于发现了他百思不得其解的事实真相……
2025年11月10日 看过
逻辑有点不通啊,但是恐怖的氛围很好。美国人当年把共产主义当恐怖故事拍的咩。
我喜欢老电影里面人们讲话的腔调。五十年代的美国人家,都已经奔了小康啊,医生办公室的饮水机看愣住我了。
吃完杂粮 悬疑 电影 美国 黑白
豺狼的日子 (2024) Bangumi 豆瓣 Media of OOIS TMDB
The Day of the Jackal Season 1 所属 电视剧集: 豺狼的日子
7.4 (147 个评分) 导演: 布莱恩·柯克 / 保罗·威尔姆斯赫斯特 演员: 埃迪·雷德梅恩 / 拉什纳·林奇
本剧基于Frederick Forsyth的同名小说和1973年环球影业同名改编电影创作。

“豺狼”(埃迪·雷德梅恩 Eddie Redmayne 饰)是一个无与伦比、难以捉摸的独行杀手,他以执行高报酬的刺杀任务为生。处于“豺狼”私人生活中心的Nuria(乌苏拉·科尔维罗 Úrsula Corberó 饰)对他的身份却一无所知。在最近一次杀人后,“豺狼”遇到了自己的对手,顽强的英国情报探员Bianca(拉什纳·林奇 Lashana Lynch 饰)。Bianca开始在欧洲各地追捕“豺狼”,一场惊心动魄的猫鼠追逐战由此展开,随之而来的是一连串的破坏。
2025年11月7日 看过
所以讲故事的手法很重要啊,同样是罔顾他人性命,为了达成目的不择手段,喜欢赢,其实豺狼和探员根本没什么两样,甚至豺狼还更反社会残害的人更多。但是因为重点刻画了探员的挣扎,反而让大部分人讨厌她而非其实行为更恶劣的杀手。
所以要警惕再警惕啊啊,除了看一个人做了什么,还要看讲述的人强调的重点和刻意遗漏的部分,减少让自己的感情被带跑偏的可能。
withCYTang 动作 吃完杂粮 电视剧 英国
流人 第五季 (2025) TMDB 豆瓣
Slow Horses Season 5 所属 电视剧集: 流人
8.4 (70 个评分) 演员: 加里·奥德曼 / 杰克·劳登
《流人》化妆团队已经为2024年1月至7月的拍摄招收实习生。
2025年11月7日 看过
外公还是厉害啊。
第四集结尾太好笑,看的时候宝宝正趴在我的胸口。跟着我的笑一起抖动,此起彼伏,感觉像是水獭宝宝在海浪中漂浮哈哈。
withCYTang 动作 吃完杂粮 喜剧 电视剧
满世界寻找敦煌 豆瓣
作者: 荣新江 中华书局 2024 - 5
1900年敦煌藏经洞被发现后不久,数万件敦煌文物文献被英、法、俄、日等国一些“考察”“探险”者骗取、掠夺,致使流散海外,约五万件分藏于十多个国家的四五十个机构及一些私人藏家手中。
作者首次全面梳理自己四十年来满世界寻找敦煌文献的经历,其中记述了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有寻找的艰辛,有收获的喜悦,也有不少独到的心得与感悟。本书不仅是一份一流学者的学术成长记录,也是国际敦煌学学术史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本书文字明白晓畅,故事与知识融合,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是极佳的敦煌学入门读物;对于专业读者来说,也可从作者的治学态度和治学路径中得到激励与启发
2025年11月3日 已读
学术的咱也看不太懂,通俗的部分,读出了太多作者做研究想要看到摸到原件的艰辛。作者已经竭尽全力不去表达痛心和挫败感了。我的感觉还是,一个个的,在中国是窃贼,间谍和强盗,回到自己国家个个都是探险家和文化领袖……
“探险”这个词,突然好扎眼。
RichmondLib 中国 历史 吃完杂粮 图书馆
穿越沙漠 豆瓣
作者: [英] 瓦西里基 · 佐玛卡 译者: 马楠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24 - 10
融合艺术之美,揭秘自然之真。
带你深入15个干燥的沙漠,
揭秘150多种生物的生存策略,
色彩斑斓的异域民间艺术风格,
展现明亮别致的沙漠景观。
被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委员会选为推荐图书
浪花朵朵出品
◎ 编辑推荐
☆ 剑桥艺术学院儿童图书插画博士专业编著,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委员会推荐读物
瓦西里基·佐玛卡,ARU剑桥艺术学院儿童图画书插画专业博士,曾在ARU教授包括儿童图书插画硕士课程在内的多个学位课程。ARU的儿童图画书插画专业在插画艺术界具有极高知名度和影响力。2022 年,本书被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委员会选为推荐图书,供儿童了解可持续发展目标之15:陆地生物。
☆ 深入探索全球15个风格迥异、各具特色的沙漠奇观
引领孩子们跨越地理的界限,从南北极的冻荒漠,到海天一色的滨海沙漠,直至风沙漫天的戈壁地带,每一站都是对沙漠多样性的深刻诠释。
☆ 揭开沙漠生态系统的面纱,展现食物链上150多种生物的生存竞技
深入剖析沙漠生态系统的奥秘,揭示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生存竞争与食物链关系,让孩子不仅感受到沙漠景观的壮丽、自然条件的严酷,更能领悟自然界的生存法则与智慧。
☆ 民间艺术与生物形态的巧妙融合,让孩子获得艺术和科学的双重滋养
插图设计巧妙融合沙漠当地的民间艺术元素,每一幅图画不仅充满了异域风情与生命力,而且能高度还原沙漠物种的本真形态。
◎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介绍沙漠中的生物的书。本书带领小读者深入环境恶劣但充满生机的沙漠世界,探索那里的顽强生物。在15个沙漠中,邂逅数百种在干燥环境中茁壮成长的稀有和鲜为人知的动植物,展示了我们通常认为的贫瘠的土地上丰富的生命:了解沙漠动植物的生存策略,需要警惕的致命生物以及沙漠中的食物链,还特别对安氏蜂鸟以及金合欢树上的鸟类生活做了详细探索。插图风格上借鉴了沙漠当地的民间艺术。
鉴于其在儿童科普与环保教育领域的杰出贡献,2022年,本书被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委员会选为推荐读物,旨在通过这一窗口,让全球儿童更加深刻地理解并关注可持续发展目标之15——保护陆地生态系统,共同守护我们星球上这片珍贵而脆弱的生命之地。
◎ 媒体推荐
富有创意的风格化图像,展示了全球约15个沙漠中的原生动植物。
——柯克斯书评
一场寓教于乐的全球之旅。本书共有27个章节,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强调了各个沙漠特有的多样植物和野生动物……佐玛卡的插图以丰富的几何形状、鲜艳的色彩、花卉设计和复杂的图案为特色。
——《学校图书馆杂志》
这是一本非常出色的书籍!我的12岁女儿(还有我自己)都非常喜欢这本书。作者引领我们进行了一场旋风般的旅行,游览了世界上主要的沙漠,并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沙漠中生长的植物和动物的精彩细节。书中充满了我们之前未曾了解的知识!但最令人惊叹的还是书中华丽的插图!它们是对大自然之美的艺术再现,充满了鲜艳的色彩和可爱的小细节。我和女儿尝试挑选出前五名最喜欢的动物,但这真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每一张插图都那么吸引人!
——亚马逊的五星好评
这本书真是太棒了!无论是插图还是文字,都极其适合儿童阅读。它真的非常吸引人,成功地把孩子们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了。我已经买了好几本送给家人和朋友,他们都非常珍视这本书,这让我非常高兴。现在,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要阅读作者的下一部作品了!
——亚马逊的五星好评
念念远山 豆瓣
Mountains of the Mind
8.1 (7 个评分) 作者: [英] 罗伯特·麦克法伦 译者: 杭海 南海出版公司 2024 - 5
“山是所有风景的开端和结束。”
·
罗新、杨照、陈以侃 联合推荐
《失落的卫星》作者刘子超 :麦克法伦具有参透风景本质的魔力
·
◶ 罗伯特·麦克法伦惊艳首作,攀上陡直冰封的高山,回溯人类内心最炙热的情感
◴ 当代最好的行走文学作家×剑桥大学教授×最年轻的布克奖评委会主席,行走文学三部曲启程之作,科学与诗意交汇,心智和体验穿透风景
◵ 人类为何要冒死攀爬高山?解开高山蛊惑人心的瑰丽谜团,书写人山之间恐惧、迷恋、征服的罗曼史
◷ 地质学×历史学×生物学×文学,一场穿越三百年的地质时空之旅:山是所有风景的开端,每块石头都是历史书,在大脑中刮起冰山风暴
◵ 《深时之旅》作者代表作,获《卫报》首作奖、毛姆文学奖,罗新、杨照、刘子超、陈以侃联合推荐
◷ 新锐设计师汐和操刀设计,渲染心灵之山的瑰丽梦幻;专业编译,精准传递麦氏写作的硬核与诗意
·
《念念远山》是剑桥学者罗伯特·麦克法伦“行走文学三部曲”的启程之作。
仅三个世纪前,山脉还被视作大自然的粗率造物、地球表皮上的“疖子”。人们普遍相信高山险坡上游荡着邪灵,山顶上则住着神灵——可千万别爬上山去。三百年间,人们对山的恐惧如何转变成迷恋和向往?
罗伯特·麦克法伦走出书斋,踏上危险的山径——从苏格兰凯恩戈姆冰川蚀刻的山谷,到阿尔卑斯积雪消融的山脊,再到天山山脉的冰斗,历经冻伤与岩崩,亲身感受高山世界偏僻与宁静、荒芜与惊奇、危险与希望交缠的诱惑。
这趟旅程通往陡直冰封的高山,也唤出一代代奔赴群山的肉身和心灵,并最终绘制出我们隐秘的内心风景:我们所说的“山”,是地球物质形态和人类想象力的共同产物,是我们的心灵之山。
·
罗伯特·麦克法伦是当今最著名的旅行写作、自然写作作家之一,考虑到他的学院派背景,他对野外的痴迷似乎与他在图书馆的探险出人意料地无缝对接。——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罗新
麦克法伦被视为新一代自然写作与旅行文学的旗手,以大量出色的文学修辞(尤其是隐喻)极度延展风景意象及深度,以层出不穷的感官描述创造出人的内在风景和外在风景不停亲密交流的感受。他创新的写作语言带动大量评论,并启发了新一波的地方写作。——作家 杨照
麦克法伦具有参透风景本质的魔力,在他的笔下,万物皆有生命,风雨如同启示,常识会被颠覆。他将艰深的跨学科知识融入最平常的事物,手握一块普通的石头,就能写出一段亿万年前的地球往事,为我们提供一个观察世界的崭新坐标系。——作家 刘子超
科学与诗意交汇,心智和体验穿透风景,麦克法伦像登山者要保命一样,绝不留下任何潦草的动作,用难以想象的精力在行文中贯彻着一种优雅和警觉。——作家、译者 陈以侃
借助麦克法伦的脚步,我们仿佛第一次睁开眼睛,看到了新鲜的、以往不曾见过的自然景物,恢复了因熟知而忽视、因忽视而麻木的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动觉。——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张德明
麦克法伦展现了前辈作家难以企及——文献纵深如此悠远、地理规模这般宏大;人物行径百般殊异,但心意却又极其深邃——的人类心灵活动图谱。——作家 詹伟雄
麦克法伦如同一名见识甚广的探险向导,开启了一场穿越三百年科学、文学、哲学和怪癖史的愉快旅行。这是新的探险写作,代表一种新文类的诞生。——《爱尔兰时报》
麦克法伦描绘了一段文化演变史。很少有作品像《念念远山》一样,如此有力地探索了山地风景在人们想象中的惊人转变。——《卫报》
《念念远山》展现出令人目眩的博学、敏锐的分析能力、精准的历史文化感,以及作者对所写主题的热忱。——《洛杉矶时报》
在纪念登顶珠峰五十周年而出版的所有书中,《念念远山》是最富见地、最引人深思的一本。麦克法伦娴熟地探入古生物学、地质学、进化论和地球板块构造等发现背后的文化含义,其语言风格也显示出他的坚毅与诗意。——《经济学人》
2025年11月1日 已读
在山里,不仅仅让人感受到空间,还有时间——我们一生乃至整个人类存在的短暂瞬间。我想想,是又悲伤,又有点点庆幸。
虽然这本书写得很美啦,但我觉得读完后还是没能完全解答疑问,就是山中的什么,让人明知可能会交付进自己的生命,还是要一次一次要去攀登险峰。其实神秘园看多了之后吧,我对潜水也有这个疑问,尤其是讲韩颋的那期。
花了好多笔墨写马洛里哦,可是他一边书信里写自己多爱老婆和小孩想要回到他们身边,一边还是要一次次重返珠峰。要是个独狼我也就敬你是条好汉了,但这样既要又要,还跟老婆书信里又是赌咒发誓,又是写情话,我读了只觉得虚伪,感觉他好像是沉浸在瘾里无法自拔的人。
历史 吃完杂粮 地理 自然 英国
要命还是要灵魂 豆瓣 Goodreads
THE SPIRIT CATCHES YOU AND YOU FALL DOWN
9.3 (26 个评分) 作者: [美] 安妮·法迪曼 / Anne Fadiman 译者: 汤丽明 / 刘建台 上海三联书店 2023 - 2 其它标题: 要命还是要灵魂:医病冲突中的跨文化误解
斯坦福、耶鲁、伦敦、约翰斯霍普金斯等50多所大学推荐阅读书目
东方苗族巫术与现代医学的角力,一部独特的在美苗族民族志
爱与信仰、高超的医学,都无法挽回黎亚的性命
当文化的藩篱成为冲突的起点
命与灵魂的二选一之外,是否有新的可能?
🎊🎊🎊🎊🎊
❊编辑推荐
“假如你看不清自己的文化里也有一套维护自身利益、感情和偏好的模式,如何奢望自己能好好和别人的文化打交道?”
“希望这本书的定位不是关于苗族的‘那一本书’,而是描写沟通与误解的众多书籍之一。”
◎斯坦福、耶鲁、伦敦、约翰斯·霍普金斯等50多所大学推荐阅读书目
本书1997年甫一出版即受到众多媒体好评,赢得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洛杉矶时报图书奖、纽约时报年度好书奖、美国沙龙图书奖等多项大奖,作为探讨医患关系与文化冲突的医学、人类学著作,被斯坦福、耶鲁、伦敦、约翰斯·霍普金斯等50多所大学列入推荐阅读书目。
◎促使美国医疗体系做出改变的真实案例
1982年10月24日,三个月大的苗族女童黎亚癫痫发作,被父母送进美国加州的默塞德医院就诊。黎亚到达医院时发作已经结束,由于语言障碍,医生无法从黎亚的父母处获知发生了什么事,进而导致误诊。后来被专业医生确诊后,她的情况依然不见好转。在之后的几年中,黎亚被频繁送往医院进行治疗。在一次严重的癫痫发作后,她被宣布脑死亡……
该案例引发了默塞德医院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冲突,受到广泛关注。后促使美国设立了巫医制度,有计划地将其导入医疗体系。
人人都爱黎亚,却都救不了黎亚。医生治病方式与家庭认知理念产生冲突时,怎么做才是好医生?怎么做才算好父母?医患冲突的根源,是医生的失职还是患者的不配合?是误会、意外还是认知的偏差?
◎一部改善医患冲突、文化误解的未来启示录
草药与手术刀、神话与科学、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当两种不同的文化发生碰撞时,语言、宗教和社会习俗之间可能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苗人以为西方医生“吃人脑”,医生以为苗人“吃胎盘”;苗人以为身体被切割会影响健康,所以手术于他们是禁忌,西方医生认为苗人手上戴的安魂绳环不卫生,会直接给他们剪断;西方医学要“命”,苗族文化要“灵魂”……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双方,是否有达成和解的可能?
本书是关于东西方文化碰撞的深度记录,处在文化的交界点,倾听双方的声音,深入理解双方的文化,才能更好地寻求文化沟通的破解之道。不仅对当今社会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有重要参考价值,还给全球一体化时代的我们每一个人以启迪。
◎蒙太奇般穿插叙事,爬梳出苗族的特质
作者一方面用温情细腻的语言描述故事的发展经过,另一方面以理性的语言、人类学的视角整体性地描述在美苗族的民族文化、历史记忆与生活现状,两部分穿插进行,内涵丰富、情节精彩、引人入胜。
他们在陌生的国度,无法找到文化认同,不能进行正常交流,不会西方人的“简单”日常操作,他们处处碰壁,无时无刻不怀念着自己的故乡。“几乎没有人知道,苗人拥有丰富的历史、复杂的文化、有效率的社会体系,以及令人羡慕的家庭价值观”。这是一个关于生命与爱的故事,也是一部在美苗族的民族志,作者的思考充满了人道关怀,探讨了跨文化背景下沟通的新可能。
📖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一个在美老挝裔家庭为女儿寻医治病的真实故事。黎亚一家是苗族难民,1980年从老挝移民到美国。黎亚大约三个月大时,突发癫痫,被母亲抱着来到默塞德医院求诊。不通苗语的急诊医生将黎亚误诊为“初期支气管肺炎”,开了药后便请他们离开。在以后的岁月中,黎亚频繁地进出医院,在被专业医生确诊后,她的情况依然不见好转。医生发现,黎亚的父母根本没有按指示给黎亚服药。
在苗族,癫痫被认为是一种光彩的病,代表此人受到神召,所以黎亚特别受父母疼爱。黎亚的父母更相信苗族传统的治疗方式,他们认为医生开的药不仅不能治病,反而会致病。在黎亚病情越发严重时,他们已经无法信任医生能够治好黎亚。
双方言语不通,所处的文化背景也不同,西方医学要“生命”,而苗族文化要“灵魂”,语言和文化的隔阂导致一次次医病沟通沦为徒劳。
作者一方面以温情细腻的语言记述故事经过,另一方面以人类学的笔法理性地论述在美苗族的民俗文化、过往经历与生活现状,两部分如蒙太奇般穿插进行,如纪录片般展现了一个关于生命与爱的故事,同时编织出一幅生动壮丽的群像。
⭐️媒体推荐
2019年,被Slate评为过去25年最伟大的50部非虚构作品之一。
本书深入探索两种不同文化共存时所引发的不安,引人入胜又启迪人心……法迪曼的书很了不起的一点,是她能平衡而细腻的呈现出这些不同的文化及其分歧的观点,而她的公平不是冷酷、毫无同情,而是温暖、相知相惜的,她看见了,也拥抱每一事件的两方面……不同凡响、非正式的文化人类学,让人大开眼界,可读性强,魅力十足。
——《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
以诗歌般的优雅、悬疑而惊心的笔法所呈现的一部既深入且充满人性光辉的人类学调查。
——《新闻日报》(Newsday)
这本精美的书讲述了一个沉痛的悲剧……它既没有英雄也没有反派,但是它有着丰富而无辜的痛苦,以及确切的寓意……这是一本悲伤但优秀的书。
——《纽约时报》
法迪曼以高超的叙事技巧,描绘出西方医学和苗族文化的冲突世界。
——《纽约客》
法迪曼高敏感风格的报道,等于是在一条巨大的文化鸿沟上探索。
──《时人杂志》(People Magazine)
法迪曼给我们一个叙事式的故事,却和任何惊悚故事一样令人注目,故事中出现大量人物,人人都爱上黎亚。本书热情的倡议,呼吁我们的医界大老要考虑到移民父母对于疾病和健康的观点。这本令人惊讶的书不但帮助我们认识其他文化,也更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我们最深层的对于神祕的身、心、灵的关系的信念,也会因之改变。
──《Elle杂志》
✨名人推荐
这本书不但医界、文化人类学家、新闻记者要看,任何对如何在越来越小的世界沟通有兴趣的人都要读一读。法迪曼对于一心一意要自己解决问题的苗族人能感同身受,对尽责的医生、社工和政府官员,她也具有同理心,这使得她的故事既丰富又充满人性的光辉。有时候是多种文化和谐共存,互相体谅,有时是生死交关,不论是在战时或是在急诊室里。但是不论场景为何,法迪曼的报导严密,文字则是让人读来欣喜。从开始到最后,其成就确实令人印象深刻。
——迈克尔·贝鲁贝(Michael Bérubé),医学研究学者、文学家
在1982年黎亚癫痫发作后,黎亚家人一心信赖将她送进默塞德医院时,每个人都失控了。法迪曼在黎亚何以毁于西方医学的问题上,以优美而痛心的文笔勾画出这令人信服的故事。
──史蒂夫·温伯格(Steve Weinberg),知名作家、文学教授
本书改变了医生看待自己与病患的方式,作者赞扬人类互动的复杂与特性,这帮助了医疗实务的建立,并同时指出应该修正的方向,也让读者在这个文化错置的悲剧、医疗的局限与自认高明的善意中,无比心碎。
──佩里·克拉斯(Perri Klass),权威医师、获奖作家
很少有像本书这样让我列为必读的非文学读物,本书探讨的主题包含了文化、移民、医药以及越战,并以如此近乎完美的写作技巧呈现出来。我读完既悲伤且深受启发。
──林内亚·兰农(Linnea Lannon),资深主编
法迪曼是个高手。她的报道极具启示性,她的写作风格优雅,她的故事扣人心弦。本书是一部让人难忘的非虚构作品。
──戴维·麦克林蒂克(David McClintick),资深调查记者、获奖作家
任何曾经思考过美国医学现况的人,都会深感震撼。但是绝不止如此……在法迪曼笔下,书中的人物也尽显其人性,以及脆弱与高贵的一面。
──舍温·B. 努兰(Sherwin B. Nuland),知名医师、获奖作家
这是安妮·法迪曼的第一本书,也是一本好书,将难民父母为保护重病女儿的大爱、努力维系古老文化传统,以及社工人员和医院科技官僚的傲慢,都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
──阿尔·圣托利(Al Santoli),美国外交政策委员会高级官员、亚洲政策顾问
法迪曼这个记录苗族家庭与美国医护体系的故事,直指出许多我们这号称世界最佳医护体系的薄弱之处。
──朱迪安·比格比(JudyAnn Bigby),美国麻省卫生与福利厅长,权威医师
法迪曼以一种小说家的优雅来说故事,她扮演了文化中介的角色,深入了解那些互不了解的人,观察出如果我们事先知道有哪些事或哪些话语可以做到或说的,故事就可能有不同的结局。
──理查德·伯恩斯坦(Richard Bernstein),资深记者、知名作家
一本独特的美国社会的人类学研究之作。
──路易丝·斯坦曼(Louise Steinman),知名作家
发自理性和感性的力作。我禁不住一口气看完,然后再看一遍,又再一次思索其中深意。本书是一场医学悲剧的研究之作。
──戴维·H. 马克(David H. Mark),知名医师、《美国医学学会期刊》主编
本书是法迪曼的大作,费时九年才完成,写的是加州默塞德郡一个病重女孩的故事……发生在黎黎亚身上的故事既给人启发,也让人深思。
──克里斯廷·范奥托普(Kristin Van Ogtrop),时尚生活杂志资深编辑
有一天,我拿起一本我并没有计划要买的书,八个小时以后,我只有在结账时才暂停埋首其间,我开车回家,待我阖上安妮·法迪曼的《黎亚的故事》,我开始打电话给各位朋友……这是一本重要的书。
──万达·A. 亚当斯(Wanda A. Adams),知名作家
🏆获奖记录
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纽约时报年度好书奖、洛杉矶时报图书奖、美国沙龙图书奖等
2025年11月1日 已读
很好看。读到后来总不免问自己,是更倾向于站在医生的角度痛心再深沉的爱也跨越不了愚昧的鸿沟,还是倾向于站在苗人的立场感慨现代医学也拯救不了人的灵魂。
我最喜欢苗语里面独特的拟声词——有形容树缓慢倒下的,迅速倒下的,还有倒下时掠过其他树木的;有形容果子掉在水里的,或掉在地上的,多美啊。虽然身为新晋妈妈,有几处关于婴儿的描述读的我太难过了,以至于书读完了悲惨的画面还时不时在我脑海浮现。
我想,有更多的知识也许真的并不能阻止一个人的肤浅与傲慢,甚至可能会成为同理心的障碍。另外容我粗鲁,为什么我看的几本讲到难民的书里面,最后追根究底都是美国政府在世界各地别人的领土上拉屎不清理?哎正义之名就是哄骗着自己国家的人民让他们可以坦然高傲地judge别人的文化,同时轻飘飘地对移民说go back to your country吗。
人类学 吃完杂粮 散文 文化 美国
我是古巴 (1964) TMDB 豆瓣 IMDb 维基数据
Я - Куба
9.0 (218 个评分) 导演: 米哈依尔·卡拉托佐夫 演员: 塞吉欧·柯瑞里 / Salvador Wood
其它标题: 소이 쿠바 / Soy Cuba
这是一首歌颂古巴的银幕诗篇,跟爱森斯坦的墨西哥纪录片相似。影片的政治寓意埋藏在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形象中,技巧非常高超,比如片头有一个高难度的长镜头令人叹为观止。剧本由当时当红的苏联诗人和古巴小说家执笔,导演曾因《雁南飞》荣获戛纳影展金棕榈奖。
2025年10月29日 看过
又是一部想看12年的电影……情感好强烈啊,六十年代的古巴就是如此的纸醉金迷吗,酒吧的黑白片段真是美。但是穷的地方又好穷,像两个世界,怪不得要闹革命啊。
另外有人的评论“人家拍革命都那么诗意,我们拍诗意仍不忘革命。”让我翻了个大大的白眼,这跟我小时候看的笑话,同样是看书睡着,你喜欢的学生就是睡觉还想着看书,你不喜欢的学生就是一看书就想着睡觉,有TM什么差别?
古巴 吃完杂粮 电影 苏联 黑白
碟中谍8:致命清算(下) (2025) Eggplant.place 维基数据 豆瓣 IMDb TMDB ReviewDB Bangumi
Mission: Impossible - The Final Reckoning
6.9 (210 个评分) 导演: 克里斯托弗·麦奎里 演员: 汤姆·克鲁斯 / 西蒙·佩吉
其它标题: 碟中谍8 / 职业特工队:最终清算(港)
超级人工智能“智体”即将引爆全球核弹危机,把世界推向毁灭边缘。而伊森·亨特(汤姆·克鲁斯 饰)和他的IMF小队在上次行动中遭遇重创,团队濒临分崩离析。虽然伊森已获得关闭“智体”的钥匙,但要彻底消灭“智体”,完成这一拯救全人类的终极任务,仍需要IMF小队齐心协力突破重重困难。他们不仅要面对全知全能又无影无形的“智体”与其手下盖布瑞尔(埃塞·莫拉雷斯 饰)的百般阻拦,还要解决来自过去的种种恩怨。每个抉择都关乎信念与命运,等待伊森和IMF小队的,究竟是怎样的结局?
碟中谍7:致命清算(上) (2023) IMDb 豆瓣 TMDB 维基数据 Bangumi
Mission: Impossible – Dead Reckoning Part One
6.9 (428 个评分) 导演: 克里斯托弗·麦奎里 演员: 汤姆·克鲁斯 / 丽贝卡·弗格森
其它标题: Mission: Impossible – Dead Reckoning Part One / 不可能的任務:致命清算 第一章
特工伊森·亨特(汤姆·克鲁斯 饰)和他的IMF小组将开启迄今为止最危险的一次任务:追踪一种会危及全人类性命的新型武器,并阻止其落入坏人之手。与此同时,伊森曾对抗过的黑暗势力也正在卷土重来,整个世界的命运岌岌可危。面对神秘而强大的敌人,他不得不面对选择使命还是至爱的终极抉择。
2025年10月19日 看过
这么高端的智能,结果最后落笔在一个长得像玩具的钥匙上,感觉有点离谱啊。前神盾局局长变神偷了,苍天啊。
withCYTang 动作 吃完杂粮 电影 美国
奇妙的種子(精) 豆瓣
作者: 安野光雅 译者: 鄭明進 上誼文化 1994
懶惰的男人得到仙人的二顆種子,開始了種豆的日子。第二年春天種子發芽;夏天開出美麗的花朵;秋天長出果實結成種子;到了冬天,就把其中一顆種子煮來吃,剩下的一顆埋入土裡。這樣,過了一年又一年,一樣的開花結果,一樣的把種子再種入土裡。男人終於厭煩一樣的生活。那一年冬天,他決定把二顆種子都種入土裡,自己另外找東西吃。
隔年開始,奇妙的事發生了,男人居然有四顆種子。他吃了一顆,剩下的三顆,再種入土裡。接下來的每一年,男人除了吃一顆種子外,其餘的都埋入土裡,於是種子由9顆到17顆,愈來愈多,多得幾乎數不清了……。
以簡單卻生活化的「種豆」來呈現數與數之間的倍數關係。一顆種子可以變二顆種子,二顆種子可以變四顆種子,三顆種子可以變成六顆種子……。對於年齡小的孩子,書中的豆子都以非常具體化的方式清楚呈現,小朋友可以依故事情節一顆一顆的數,二顆二顆的數,一袋一袋的數。小朋友也可以依故事情節一顆一顆的畫,二顆二顆的畫,預測可能埋入土裡的種子,或預測收成的種子。無論是唱數、數數、數的分解、合成,本書都是很好的題材。
老師可以和孩子畫圖製作表格記錄豆子的消長情形,一起體驗奇妙種子的生長旅程。
小刺猬奇遇记:星星诞生的夜晚 豆瓣
作者: [日]菅野裕子 / [日]北见叶胡 译者: 田秀娟 2019 - 2
《小刺猬奇遇记》系列第四部
日本图书馆协会选书/日本全国学校图书馆协会选书
以前,童话王国的天空中还只有月亮,没有星星。经常去人人国旅行的小刺猬鲁奇奇非常羡慕那里的美丽星空,因此他每出去旅行一次,都会带回来一块“亮晶晶”,只等箱子装满的那一天,将星空作为礼物送给大家。就在鲁奇奇将要梦想成真的时候, 各种各样的麻烦接踵而来。
这是个充满温暖和善良的童话王国,只有相信世界上有童话王国的人才能看见它。那里的居民会穿过神奇的洞,来我们这个世界,悄悄给我们送来奇妙的礼物,给我们讲奇妙的故事。
盲视 豆瓣
Blindsight
8.9 (28 个评分) 作者: [加] 彼得·沃茨 译者: 胡纾 理想国 | 北京日报出版社 2021 - 7
★人类最终的进化方向到底是什么?如果唯有摒弃自我意识才能在茫茫星海中生存下去,这是进化还是灭绝?雨果奖得主彼得·沃茨代表长篇,近十年硬科幻领域集大成之作,获加拿大极光奖、法兰西学院科幻文学翻译奖、日本星云奖等诸多科幻大奖。
★重新定义人类与异星的“第一次接触”,打破历代作品中千篇一律的“外星人”形象,直接对生命形态发出拷问。以严肃文学的写作手法、科幻冒险的起伏跌宕,探讨存在与意识的终极命题。
★十年全新修订版,特别收录作者专门提供的《上校》《零和》番外中短篇二则及完整版后记,以供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故事线和书中关于自我意识的讨论。同系列续作《模仿》即将于年底出版。
◎ 内容简介
2082年2月13日,65536个外星探测器包围了地球,初时它们如同镶嵌在大气层中的无数个黑洞,其后它们一起燃烧殆尽,引发了地球以及地球同步轨道上的所有无线电同声共鸣,每一架红外线望远镜都只能看到一片雪花。一场短暂的、明亮的,来自不明生物的窥测。
地球方面探测到信号的来源,先后派出三支队伍前往源头——海王星轨道附近柯伊伯带上的一颗彗星,本斯—考菲德进行勘测,前两支队伍均为无人探测器。在第二波无人探测器即将靠近时,星核中埋有人造仪器的本斯—考菲德爆炸了。
天火坠落两个月后,包括主角在内的第三支探测队出发,途中爆炸的消息传来,飞船自行改变航向,载着船员前往大朝型星体大本。
船员们陆续从星际旅行的休眠中醒来:一个拥有四重人格的语言学家;一个以植入机械设备取代五感的生物学家;一个战斗指挥官;一个吸血鬼;以及一个综合家——人工去除了一半心智的拓扑信息观察者,作为向中心汇报情报的纽带。他们将要面对的是战斗还是谈判?他们能否解读外星生命的密码,揭开天火坠落的真相?
◎ 媒体推荐
沃茨在这部令人激动的科幻小说中探索了意识的本质,将迷人的外星环境与引人入胜的战斗完美融合。他对我们所熟知的异星接触题材进行了令人战栗和本质性的颠覆。——《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彼得·沃茨掌控了第一次接触的核心并将其粉碎,最终成就了这部令人震撼又充满创意和警示的杰作。这是一部罕见的、可以为科幻小说创作开启全新篇章的作品。——加拿大科幻小说作家卡尔·施罗德(Karl Schroeder)
彼得·沃茨的外星人既不是有着奇怪外表的人类,也不是人类无法理解的怪异组织——它们是新事物,而且无限地令人不安,这迫使我们面对有关意识本质的难以置信的可能性。强烈推荐。——雨果奖得主、《末日奇点》作者查尔斯·斯特罗斯(Charles Stross)
2025年10月19日 已读
这小说好硬,不愧是marine biologist写出来的。借助于和“外星人”的交战/交往,里面有很多关于意识,自我,还有情感的讨论。推荐读完之后好好再读一下后记,能更好地帮助理解小说。
在宝宝哭泣的时候,我会不由自主地溢乳。因为这本书很大一部分是半夜泵奶的时候读的嘛,不免让我思考,我对宝宝的爱里有多少是生理反应呢。同样的,最近和物理大哥一起照顾女儿,让我觉得这是一件很辛苦,但又让人非常幸福的事。那么读完整个故事,我难免要问出这个问题了,这里本身有多少是我感受到的情感,又有多少是进化使然,只是基因找到了最有利于自己繁衍下去的方式呢。
另外作者是加拿大人,所以番外里头游行是要去渥太华,士兵出门玩耍是去班夫,很亲切哈哈。
加拿大 吃完杂粮 哲学 小说 科幻
飞向太空 (1972) 豆瓣 Eggplant.place IMDb TMDB 维基数据
Солярис
8.7 (433 个评分) 导演: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演员: 纳塔莉亚·邦达尔丘克 / 多纳塔斯•奥威戴斯
其它标题: Солярис / 索拉里斯
心理学家克里斯•凯尔文(Donatas Banionis 饰)在飞往索拉瑞斯星之前来到儿时的父母家与当年的索拉瑞斯飞行员亨利•伯顿(Vladislav Dvorzhetsky 饰)见面。伯顿警告凯尔文索拉瑞斯星上会有不可思议的奇事发生,但后者并不以为意。凯尔文离开前,当 着父亲(尼古莱•格陵柯Nikolai Grinko 饰)的面焚毁了自己的个人物品。凯尔文到达索拉瑞斯星附近的太空站后,对科学家奇巴瑞安博士(Sos Sargsyan 饰)之死进行调查,却发现自己多年前已经去世的妻子哈莉(Natalya Bondarchuk 饰)竟突然出现。惊慌失措的凯尔文与太空站上另三位科学家讨论该如何面对怪事,却发现原来每人都深受其扰,不明就里……
本片被提名1972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并获同年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和国际影评人协会大奖。
2025年10月13日 看过
距离我想看这部电影,居然12年过去了……奇怪的是我明明读过小说,但是一点印象都没有了。哎不过这个题材也许还真适合塔可夫斯基拍,到了外太空了找寻的还是故人与故乡。乡愁还真是无处不在,无往不至。
镜头里在湖里漂啊漂的水草可真是美啊,让我想起了San Marcos公园里的texas wild rice,一样在清澈的流水里悠悠舞动。高速公路那段也让我印象深刻,说是在日本拍的,70年代就这么繁荣现代了呀。
吃完杂粮 电影 科幻 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