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杂粮
小浩的橡树子 豆瓣
作者: (日)松成真理子 文/图 / 松成真理子 译者: 季颖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12 - 3
《小浩的橡树子》是日本图画书界新人松成真理子的作品,2003年荣获日本第32届“日本儿童文学奖”年度新人奖。
本书讲述了一个“拥有”与“失去”的故事。一颗被取名叫“可可”的橡树果实,是小浩蛋糕上的装饰,更是小浩最珍爱的东西。他们一起赛跑、一起游泳,直到有一天可可在不留神中跌出了小浩的袋子,掉进落叶中。遍寻“可可”不着的小浩,在落日中哭干了眼泪。冬去春来, “可可”虽因失去好友而难过不已,但却在大自然中抽出新芽,逐渐长成另一个生命体,慢慢地变成了一棵大树。但他不曾遗忘小浩,如同好友一般注视和关心着每日经过的他。一天,小浩来到可可的面前,他弯腰捡起大橡树落在地上的果实,随后缓缓地抬起头来,对着大橡树说 “可可,是你吗?”
在这本书中,作者不从小浩,反而选择从橡树果实的角度出发,描写一个失物与主人间分离的感伤与重逢的喜悦。不小心被遗失的橡树果实,也跟主人一样感受到离别的痛苦,可是他却因此有机会长成一棵高大的橡树,在日后的重逢里,两人因各有成长,反而更能分享更开阔的天空。作者用淡雅的文字,搭配色彩浓厚的图画;轻描的文字带着厚重的情感,将离别的痛渲染成满页的嫣红,将重逢的喜悦,化成一片海阔天空。相信在细细阅读之后,读者必能对“失去”与“拥有”的真意有更深的体会。
遥远的地球之歌 豆瓣 Goodreads
The Songs of Distant Earth
8.8 (27 个评分) 作者: [英] 阿瑟·克拉克 译者: 高天羽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8 - 8
百万光年的航道上,地球的末裔谱写着新生的赞歌。
--------------------------------
公元3620年,地球迎来了末日,但人类仍未灭绝。
人类通过两种太空移民方式,使种族得以延续:
一种是用播种船将基因运送到外星,再在外星直接培养出本土人类。 这种移民的历史短暂,却渐渐形成了独有的文化体系。
而另一种,则是将最后一代地球人人体冷冻,用飞船送往外星。这种移民亲眼目睹了地球的毁灭,充满了沉重的使命感。
这一天,在遥远的萨拉萨星,截然不同却又无比相似的他们终于相遇了……
--------------------------------
◆《遥远的地球之歌》作者阿瑟•克拉克是“20世纪科幻三巨头”,和阿西莫夫、海因莱因齐名。
◆阿瑟•克拉克是美国科学与幻想作家协会“大师奖”终身成就奖得主。
◆克拉克被誉为“太空预言家”,成功预言了互联网、搜索引擎、人类登月、地球通信卫星……
◆克拉克预言的太阳帆、太空电梯、人体冷冻、大脑记忆备份等科技正在变为现实。
◆克拉克书迷无数,从刘慈欣、特德•姜等科幻大师,到NASA宇航员、工程师等科技精英都是他的崇拜者。
◆克拉克本人曾说过,《遥远的地球之歌》是他尤为喜欢的作品。
◆在《遥远的地球之歌》中,克拉克精准预言了星际移民与星际航行的一切细节。
◆百万光年的航道上,地球的末裔谱写着新生的赞歌。
--------------------------------
◆阿瑟•克拉克和阿西莫夫的作品,让我走上了成为科幻作家的道路。
——雨果奖、星云奖得主,特德•姜
◆我所有的作品都是对阿瑟•克拉克拙劣的模仿。
——《三体》作者,刘慈欣
◆克拉克不仅受到科幻爱好者的敬重,同样也受到科学家们的爱戴,他几乎包揽了如今每一项适合他的奖项。
——科幻巨匠,艾萨克•阿西莫夫
◆克拉克用他简洁、动人的一贯风格,描摹了人类对外星的渴望,令人警醒却并不绝望。高度推荐。
——《图书馆杂志》
◆阿瑟•克拉克创造了他自己庞大而充满未来主义的宇宙。
——《星期天泰晤士报》
◆阿瑟•克拉克是太空时代的预言家。
——《泰晤士报》
◆在阿瑟•克拉克诞辰100周年的今天,他仍然是毋庸置疑的科幻小说帝王。克拉克是一位能够提升你想象力的作家。
——《卫报》
2025年5月26日 已读
小时候我一直以为读小说是读情节,是读人物。后来觉得读小说是胸中与小说碰撞产生的感受,被大脑抓住。很久不读科幻小说,上次读克拉克更是久远的回忆。
读开头,忍不住感慨这科幻小说家啊,哪怕是大师,写男女感情怎么还是如此的蹩脚哈哈。再多读了一点,又问自己,如果我是麦哲伦号的船员,比起接下来几百年的旅行只看得见未知和荒凉,我怕是要选择留在这萨拉萨星的温柔乡的。到后来,又多了一点理解,有人爱远方与探索,有人想珍惜眼前的一刻,人就是不一样的,使命不见得能凌驾于爱之上,反之亦然。这时惊觉我读小说,更多的是在读我自己啊:那些我没考虑过的假设性问题,一闪而过的困惑,或是好恶爱恨,在读不同故事的时候也在一点点呈现出来。
“诚然,每一次爱,都是在往时间和命运这对强盗手中交付一个人质,可是谁又会因此放弃爱呢?”读着开始流眼泪,想起看到人们分享与人和小动物交往付出的爱与获得的乐趣,可同样的,也看到爱的流逝和失去所带来的巨大悲伤。我其实总有一点困惑,一点害怕,虽然更多的是一点敬佩。我想从注定要失去这个角度看,爱不是冒险啊,更像是需要人抉择的难题。
另外,给大家推荐这位译者高天羽。翻译的每本我都觉得很流畅自然。
VancouverLib withCYTang 吃完杂粮 图书馆 小说
爱思考的青蛙 豆瓣
作者: [日] 岩村和朗 明天出版社 2014 - 4
什么想法都不怪,什么回答都可以,“思考”就是这么美妙的事!在这一集里,青蛙和老鼠将和大朋友、小朋友分享关于“夜晚”和“梦”的想法,欢迎大家一起加入想象里。
【夜晚篇】夜晚来了,“夜晚是从哪里来的?”青蛙问,“从树根、从小草?”“夜晚为什么会黑黑的?”“是夕阳把白天带走了。”“为什么人们在夜晚睡觉?”“因为白天是醒着的。”“那猫头鹰为什么白天睡觉?”“因为太阳太刺眼。”“蝙蝠为什么白天睡觉?”“因为蝙蝠是倒着睡的。”……
【梦篇】“小老鼠,你昨晚做梦了吗?”青蛙问。“有,做了尿尿的梦。”“是怎样的尿尿梦呢?”“那青蛙的梦呢?”“是飞上天空的梦。”……
青蛙和老鼠的思考模式宛如孩子,天真好问是他们大的特质,当平凡的问题碰上这两个思考专家,便延伸为抽丝剥茧的大哉问,让读者不由自主地跟着他们一步步踏上追踪之旅,追追追、探探探、想想想,随着他们一动一静的表情与肢体线索,一起思考、探究。
作者岩村和朗是位特别喜欢小动物的插画家,他活用了四格漫画的连续画面,以青蛙和小老鼠为主要角色,展现出与以往不同的创作风格,喜爱他的读者千万不可错过这个有趣的图像思考图画书喔!
2025年5月26日 已读
不晓得思考夜晚的青蛙有没有借鉴不想睡觉的小盆友。读着读着,把罗大佑的童年翻出来听一听。
儿童 吃完杂粮 日本 绘本
动物的脚印 豆瓣
どうぶつのあしがたずかん
作者: [日] 加藤由子 文 / 久邦彦 图 译者: 程俐 / 浪花朵朵童书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6 - 7
通过14种实物等大的脚印,了解14种动物的生活
一本专门给孩子看的全方位解读动物脚印的趣味科普图鉴
...................
※编辑推荐※
☆ 一本全方位解读动物脚印的趣味科普图鉴。以独特视角“脚印”为切入点,通过14种形态各异的动物脚印,了解14种动物的生活。
☆ 全书的动物脚印图片均与实物等大,另附一张印度象大脚印海报
☆ 一本适合孩子的动物园入门书,高清照片+可爱插图,介绍备受欢迎的动物园明星的趣味生活
☆ 畅销日本27年,重印达30余次,被评为日本全国学校图书馆协会选定用书、日本厚生省中央儿童福祉审议会推荐图书
...................
※内容简介※
《动物的脚印》是一本全方位解读动物脚印的趣味科普图鉴,以独特视角“脚印”为切入点,介绍动物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很容易忽略动物的脚,但恰恰是动物的脚,才真正称得上是“动物的另一张脸”。全书的动物脚印图片均与实物等大,另附一张印度象大脚印海报。孩子不仅可以“读”这本书,还可以用手来比一比,真实感受大象、狮子、犀牛、熊猫等14种动物脚印的大小。比一比,猜猜这是谁的脚印?读一读,通过脚印了解动物的生活。
...................
※读者推荐※
● 打开这本书,一下子就看到了实物等大的大象脚印。“哇,这是什么啊!“孩子会感到非常好奇,接下来就是这枚脚印的主人“印度象”的介绍了。书中可爱的插图和照片,让动物知识变得简单易懂。还发现了许多有趣的小知识,比如大象靠着大树睡觉,长颈鹿走路的姿势,熊猫吃竹子的方式等等。
● 以动物脚印为主题的图鉴非常少见,即使是大人读起来也很有趣。为了采集动物的脚印,一定费了很大的工夫吧。从封底印度犀脚印的制作过程,体会到了创作者的用心。毕竟大型动物不像宠物,一般人都没有机会见到它们的脚底。读了这本书,你眼中的动物园会更有趣!
● 读了这本书,才第一次知道动物的前足和后足的区别,因为前后足的作用不同,所以形状也不同。这本书不仅有插图,还有动物脚底的照片,加上实物等大的脚印,是对动物脚印全方位的解读。
丝瓜电话 豆瓣
作者: 孙悦 / 周建明 中国福利会 2009 - 2
《丝瓜电话》:中国儿童原创绘本。《丝瓜电话》主要内容:为了不要变成老奶奶的炒丝瓜,小丝瓜们努力长大、变长,直到统统变成老丝瓜。因为,老了的丝瓜就没有人爱吃啦!哈哈,明年再见吧!
2025年5月23日 已读
本来以为是本内容清新给小朋友看的中国绘本故事。确实挺清新的,还有美丽的水乡风光。但是封底梅子涵的推荐语是个什么玩意,这跟“中国强大”有什么屁关系。
中国 儿童 吃完杂粮 绘本
亨利去爬山 豆瓣
Henry Climbs a Mountain
作者: [美]D.B.约翰逊 译者: 柳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 6
本书取材于梭罗《瓦尔登湖》中的一个片段,用充满想象的笔调刻画了一位向往自由生活的小熊亨利的形象。亨利想去爬山,但他的一只鞋送去修理了。在去拿鞋的路上,收税员以不向政府交税的理由把亨利投进监狱。牢门并不妨碍亨利的自由,他拿出画笔在墙上画风景,用自己的想象爬山。他“看到”了花、蜂鸟、大树、河流、瀑布,在云中穿梭,在山顶遇见一位朋友,两人唱了很多很多的歌……想象如小鸟一样自由,像大海一般浩瀚,任何人都无法阻止。
流星划过天空的夜晚 豆瓣
On the Night of the Shooing Star
作者: [美] 艾米·赫斯特 / [英] 珍妮·德斯蒙德 译者: 黄筱茵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 - 7
兔子和狗儿住在篱笆的两边。每天早上,兔子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隔着篱笆和高高的草丛,看看狗儿。每天早上,狗儿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透过篱笆和高高的草丛,瞧瞧兔子。可是,没有谁首先打招呼,没有谁向对方问好。直到有一天晚上,一颗流 星划过了夜空……一切都改变了。
中国风物 豆瓣
中国万华
作者: 久保田博二 译者: 黄天 三联书店香港分店 1987 - 3
2025年5月21日 已读
代序居然是陈舜臣。两篇长长的前言读出来作家和摄影师对中国的感情,也是很诚心向日本人介绍中国了。
翻第一遍的时候,有趣的游戏是可以看照片猜拍摄地点。我大概能猜个方位,但是很多地方还有偏差,不免感慨中国的大好河山还是看得不够呀。
他们当年热切地望着中国,期待看到未来的变化。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未经太多现代文明触碰的美景是真的,但是连接待外宾专用的旅馆厕所堵了脏水满地也是真的。
中国 吃完杂粮 摄影 日本
山水情 (1988) Bangumi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山水情
9.4 (200 个评分) 导演: 特伟 / 阎善春
其它标题: Feelings of Mountains and Waters / Feeling from Mountain and Water
本片是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8年出品的水墨动画电影。讲述了老琴师在归途中病倒在荒村野渡口,渔家少年留老人在自己的茅舍里歇息,老人感到宽慰。翌日,老人病体康复,取出古琴,弹奏一曲,琴声把少年引到他的身边。少年学艺心切,老人诲人不倦,两人结为师徒。秋去春来,少年技艺大 进,老人十分欣喜。但慰藉之余,思虑如何使弟子更上一层楼。一日,老人偶尔看到雏鹰离开母鹰独自展翅翱翔的情景,豁然开朗。于是携少年驾舟而去,经大川而登高山,壮美的大自然,使少年为之神往。临别时,老琴师将心爱的古琴赠送给他,然后独自走向山巅白云之间。少年遥望消失在茫茫山野中的恩师身影,顿时灵感涌起,盘坐在悬崖峭壁之上,手抚琴弦,弹奏着心中之曲,倾吐着对人生的赞美,悠扬的琴声在山间回响。
本片人物、场景设定邀请了著名国画大师吴山明和卓鹤君先生,这也为本片的美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山水情》被公认为水墨动画至今无人超越的典范,其诗一样的气质、幽远清淡的画面已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2025年5月20日 看过
音乐也美,画也美。什么时候现代技术能让我们到水墨画里身临其境游览一番呀。
中国 动画 吃完杂粮 短片
豪斯医生 第八季 (2011) 豆瓣 TMDB
House M.D. Season 8 所属 电视剧集: 豪斯医生
9.3 (100 个评分) 导演: 大卫·肖 演员: 休·劳瑞 / 罗伯特·肖恩·莱纳德
继将好兄弟Wilson的爱车开进旧情人Cuddy的客厅后,备受伤害的House终于在等待假释的看守所内找到了新的刺激。当然,编剧没有忘记为House安插新的小朋友进行调教:这次被House征服的是具有一副混血面孔的美丽女医生Adams。
House在新剧集里再次展现了惊人的天赋。过人的观察力、大胆的推理、剑走偏锋的行事风格和神乎其技的查体功底一览无遗。曾在Hopkins训练过的高材生Adams医生态度也从开始的倨傲转向惊奇,并最终成为House式行动的追随者。
本集的病例依旧稀有。与往常不同,House这次并没有充沛的医疗资源可加利用,诊断完全依靠最原始的手段。一名年轻男子在狱中相继出现了关节痛、发热、皮疹等症状,Adams起初认为是淋病,但House以更有说服力的红斑狼疮推翻了Adams。不过患者的表现远不止这么简单,该男子被烟草熏黄的手指和接下来发生的骨折使House转向晚期肺癌的诊断。此时的House表现出神乎其技的听诊技能:在没有听诊器的情况下House准确地查出患者肺部存在阴影。有经验的临床专家通过轻拍即可了解患者两肺的情况,更有奇人可仅凭听诊估算患者心脏的EF值(射血分数,通常需要心脏超声的帮助来进行模拟计算)。House的天赋大概集中了全世界最有经验医生的传奇,当然,对于绝大多数中庸之资的凡人来说,追求这种境界其实远不如读好一张胸片或安排一次可靠的超声来的保险。House的神奇并没有帮到这名患者,胸片显示该男子的肺部阴影并非癌症。患者极易流血不止的表现也不符合肺癌晚期常有的高凝状态,病情更趋复杂了。除此之外,患者又发生了过敏性休克,幸好有医生在场,简易情形下的气管切开术挽救了这个年轻人的生命。现在,所有的临床表现终于齐全了:凝血功能障碍、皮疹、骨质疏松、过敏,答案会是什么呢?即将离开的House想到了肥大细胞增多症(Mastocytosis)。这种血液系统疾病能够侵犯全身多个系统,并常常表现为发作性过敏。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使得患者产生荨麻疹、喉头水肿甚至窒息。不过,潮红、低血压等类过敏征象并非仅限于肥大细胞增多症,在做出此项诊断之前,还需要谨慎考虑脓毒症、类癌综合征、神经内分泌肿瘤如VIP瘤或嗜铬细胞瘤、甲状腺髓样癌等疾患。而这些疾病的排除需要细致的全身检查和多种实验室检查。House的编剧在此简化了细节,选择利用阿司匹林来进行简易诊断。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是一种环氧化酶抑制剂,可抑制前列腺素(PG)的生物合成,同时又可促进产生过敏介质白三烯(LT),增强肥大细胞诱发的过敏反应。因此,当已有过敏潜质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很可能当场诱发过敏性休克。这将有助于排除上述其他原因造成的类似表现。晚餐上的纸条证明,House又一次猜中了结局。
当然,本剧的亮点远非这个case本身。House在深陷江湖危机之时还不忘为室友拯救中毒的宠物蟋蟀,所用的手段仍然令人耳目一新。而这个成功的解救也为后来House乱中解围埋下了伏笔。
House的天赋来自编剧。能够写出各种各样奇怪病例的House编剧,医学功底也相当了得。凑巧的是,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就刊有一篇关于肥大细胞增多症的病例报告。在这份报告中,患者在使用阿司匹林后过敏症状加重,麻省总医院(MGH)的现实版House们终于经过周密的诊治手段确认了病情。当然,在鉴别分析及治疗细节上,专业的医学期刊所体现的又是另一种美感了。本集House的故事原型,是否脱胎于此呢?而如此专业的态度,大概也正是国内编剧所无法企及的高度了吧。
尽管我们的手中空无一物 (2015) 豆瓣
僕らの手には何もないけど
9.1 (67 个评分)
其它标题: 僕らの手には何もないけど / 我非常想见你,在每一个夜里
羊妈妈因为思念去世的小羊卧床不起,小羊在天堂看到后决定下去再见妈妈最后一面。
鬼才之道 (2024) TMDB IMDb 豆瓣 维基数据
鬼才之道
7.3 (224 个评分) 导演: 徐汉强 演员: 陈柏霖 / 张榕容
其它标题: 诡才之道 / Dead Talents Society
故事从一间没落的都市传说“旺来大饭店”414号房开始,过气女鬼天后凯瑟琳(张榕容 饰)与鬼经纪人Makoto(陈柏霖 饰)为了在鬼界不被时代淘汰,得找寻出路。力争上游的厉鬼们,要如何继续成名阳间,创造新的都市传说呢?
2025年5月20日 看过
撇开虚荣心不谈,我想得到呼应是会让人减少一点孤独感吧。 但是和你个人作为独一无二的存在这个事实比起来,我觉得“被看见”的意义就是一粒沙子在无边无际的大海边上。 所有加“被”的词语,有时候都让我觉得有点儿吃力,被看见,被羡慕,被喜欢,被爱……有当然好,可我观察到的更多是人们沉迷于得到它们,付出巨大的代价。 有些故事里的描述,让我觉得人们夸大了这个词的意义。美的,善的,真实的,乃至丑恶的自我,从来不是因为“被看见”才存在的。
台湾 吃完杂粮 喜剧 电影
福尔摩斯二世 (1924) 豆瓣 IMDb TMDB 维基数据
Sherlock Jr.
9.6 (371 个评分) 导演: 巴斯特·基顿 演员: 巴斯特·基顿 / 凯瑟琳·麦奎尔
其它标题: 셜록 2세 / キートンの探偵学入門
  影片的男主角基顿(巴斯特·基顿 Buster Keaton 饰)是一名乡村影院电影放映师,他喜欢阅读侦探类的书籍,经常幻想自己就是一名像福尔摩一样的大侦探。一天,他把价值一元的巧克力糖谎称四元送给女友凯莎琳(Kathryn McGuire 饰),不料被情敌趁机陷害,说基 顿偷了别人的手表拿去当才有钱买巧克力。凯莎琳相信了谗言,遂将基顿赶出门外,并取消了二人之间的婚约。基顿查访之后,发现情敌才是偷表典当的家伙,但却苦无证据洗清冤情。某日,基顿在放映电影时,发现银幕上的故事竟和他的遭遇同出一辙,而且人物也雷同,唯一不同的是电影中的故事发生在一个上流家庭而已。基顿边放映电影边沉溺在电影之中,于是走出放映室,从观众席走入银幕之中逮捕情敌罪犯。可是进入银幕后的基顿却四处碰壁,一筹莫展.随着场景的变化,银幕上的映象不断从幻想变成事实……
真菌:地球分解者 豆瓣
作者: [美]布里特·艾伦·邦亚德 译者: 陈伟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3
【好看但有毒 隐秘而伟大】
🏆原版荣获ACRL权威杂志《Choice》2022年“年度杰出学术著作”奖
《真菌学》杂志创始人执笔,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品,中国国家地理·图书倾力引进
随书附赠4张菌类科普明信片
【本书包含】
🍄所有关于真菌的重要基本事实
“蘑菇怎么 哪里都有,什么样的都有?”
“蘑菇为什么一夜之间就 长出来了?”
“真菌是动物吗?是植物吗?”
“有毒、致幻、发光、精神控制……真菌怎么什么都会?”
已命名的真菌约有10万种,据估计,真菌的种类可能超过150万种。
本书讲述了42种真菌的故事,以专业的语言,展示了真菌的自然特征、演化历程、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被影响的人类历史,详细、准确、系统地展示了一个隐秘又伟大的菌物王国。
🍄真菌主宰着一切
云南必吃、抗生素、治疗抑郁、做牛仔裤、生物燃料……
剧毒、模仿植物、破坏木材、入侵物种……
从人类餐桌上的美味,到植物的菌根;从腐生生物,到共生生物;从毒性极强的毒鹅膏,到能用于治病的致幻蘑菇……不只讲物种知识,更深入地揭秘地球生物间的互联关系。
作为自然界的互联网,真菌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身边,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命都是相互关联、互为因果的,支撑这些联系的就是真菌。本书将会讲述真菌在漫长的历史中如何影响人类生活,也提示所有人:在未来,真菌仍然至关重要。
🍄一本优质科普书应有的品质
科普编辑、一流学者、专业摄影
强大且专业的创作团队,区别于常见的图鉴类百科,本书不仅包含基本知识,更有前沿研究成果,以及真正专业的菌类摄影作品。作者拥有多年科普写作经验,长期活跃在各种电视节目、媒体中向大家介绍真菌。在神秘的真菌学和大众好奇心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2025年5月11日 已读
我想只有关于真菌的书才能让我同时发出超级恶心又超级漂亮的感叹!多神奇!书里还送了很漂亮的明信片呢。了解了毒蘑菇可能会有多毒之后我对吃蘑菇早就没了兴趣,但是看看多样的真菌,它们化腐朽为新生的本领,让我赞叹不已。
从想看这本,到买书,到转运,再到等待几个月书抵达我身边,到我睡前翻几页舍不得读完。真开心啊,可以买书书了,我以后要多买真菌的书🥳
博物 吃完杂粮 生物 真菌 科普
寻找维尼 豆瓣
Finding Winnie: The True Story of the World's Most Famous Bear
作者: [美] 林赛·马蒂克 文 / [美] 索菲·布莱克尔 图 译者: 杨玲玲 / 彭懿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6 - 5
《寻找小熊维尼》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中的人类主角是作者的曾外祖父哈利?科尔伯恩。哈利在前往欧洲参加一战途中,用20美元从猎人手里买下了一头失去父母的小熊,并给这头小熊起名叫“维尼(winnie)”。他与维尼形影不离,彼此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但战争一触即发,他最终不得不将维尼送去伦敦动物园照管。分别之际,他告诉维尼:尽管他们即将分离,但重要的是他永远爱它,而它永远是自己的维尼。
后来,一个叫克里斯托弗?罗宾(Christopher Robin)的小男孩儿经常到动物园来看维尼,甚至把自己的玩具熊也起名叫“维尼”。维尼有了新朋友。克里斯托弗?罗宾的父亲是一位作家,他据此创作了一系列童话故事,于是便有了后来家喻户晓的“小熊维尼(Winnie the Pooh)”…
2025年5月3日 已读
“你必须让一个故事结束,另一个故事才能开始。”
“有时候最好的故事,都是真的。”
这个故事多温柔美好呀,看到后来我默默流了眼泪。没想到维尼原来来源于Winnipeg!
VancouverLib 儿童 吃完杂粮 图书馆 绘本
美丽的螺旋 豆瓣
作者: [美]乔伊斯·西德曼 著 / [美]贝斯·克罗姆斯 绘 译者: 范晓星 新星出版社 2014 - 4
蜗牛的壳,圆蛛结的网,向日葵的花盘,潮汐的漩涡,甚至是人的耳蜗……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自然界中有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呈螺旋形存在的。螺旋这种形状为什么如此常见?它有什么作用?作者用精炼优美的诗文,极富韵味的刮版画,将螺旋世界的美丽与奇妙展现在我们眼前,带我们感受蕴涵于大自然中的无限美感与力量。
离岛 豆瓣 博客來
7.8 (6 个评分) 作者: 库索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4 - 3
🌊
“当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想要逃跑的时候,他们总是去离岛喘一口气。”
选择离岛,就是逃离人心的孤岛。
三年,三座岛,作家库索三次只身探访日本偏僻之地的沉潜之旅。
——【内容简介】——
“当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想要逃跑的时候,他们总是去离岛喘一口气。”
离岛,指远离本土的、隔绝 于世的岛屿。日本不止是东京、京都、大阪、北海道……日本有400多个有人的离岛。每200个日本人之中,就有一个生活在离岛。
作家库索历时三年,独自走访了日本最为偏僻的数个小岛,切入岛国鲜为人知的边缘地带。五岛、佐渡、隐岐……离岛满足人们与世隔绝的浪漫想象:丰裕的自然,亲密无间的邻里关系,得以完好保留的古典之美,悠闲缓慢,自给自足。
在库索的视角和笔下,离岛存在着多元的价值和可能性,但也面临严峻的现实:这里没有超市、便利店、医院或任何娱乐设施,少子化和高龄化现象空前严重。交通不便、资源匮乏、性别歧视、传统文化与艺术无以为继……耕田捕鱼的原住民为生计所困,只能奋力逃离。
但意外地,她又看到很多崭新的气象:为日本人定制旅行的年轻美国亚裔,拜师学艺、移住小岛四十余年的加拿大老先生,从零开始种植葡萄的法国金牌酿酒师夫妇,毕业于东京名校、拒绝高薪offer的80后爸爸,带领非遗传统艺术重获新生的庶民表演者……在刚刚过去的、充满“错位感”与不可思议的三年里,他们活出了我们不敢过的人生。
离岛不只是日本的缩影,也是世界的缩影。近代东亚社会共通的矛盾点,在这里一触即发。闭塞与贫穷是否真的无解?跟随库索,打破城市生活的边界,看普通人如何从孤岛上汲取生命的另一种可能,又将这种力量反哺土地。
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自愿放弃城市,奔赴离岛——
也许,这正是我们很多人的未来。
——【编辑推荐】——
无数年轻人逃离又降落,在城市之外找到未来。
作家库索沉淀之作,真实记录岛屿人生。
★在离岛,读懂日本!探索一片被遗忘、被忽略的偏僻之地
五岛、佐渡、隐岐——简中世界鲜少书写的处女地,满足你对海洋与飞地的一切好奇心和想象。
跟随库索,去往现代社会的边缘。与岛民同吃同住,在人迹罕至之地,了解日本文化的更多侧面。
★在离岛,重启人生!想象一种共识性、无国界的生命可能
名校毕业、拒绝高薪offer的80后爸爸、从零开始种植葡萄的法国金牌酿酒师、孤守农田的最后一位非遗技艺传承者……在焦虑不安、充满“错位感”的三年里,他们活出了我们不敢过的“慢”人生。
★在离岛,看到乌托邦的新鲜模样!体验一次从零开始、身体力行的耕耘
穷则思变,何以破局?《离岛振兴法》出台、国际基金会援助、小微创业的尝试与日渐成熟……深度纪实观察“岛经济”,全方位解读邻国日本的地域振兴成功案例。
“走出去,还是走进来?现在的年轻人离开城市、回家种地,并不是没有退路的选择。这是他们找寻到的未来。”——《种地吧少年》总导演杨长岭 寄语推荐
——【作者的话】——
这是我在路上的第九年,终于写出了一本我真正想写的那种书。
我走过的离岛,是少子化和高龄化的日本所有社会问题高度浓缩的容器。后来,我想搞清楚人们如何在那样的偏僻之地生活,毕竟,每200个日本人里,就有1个居住在离岛。
我看到了一个崭新世界:在这些大多数日本人一辈子都没到过的小岛上,生活着许多形状奇特的年轻人,他们来自东京大阪和京都,甚至来自美国德国加拿大。一些想要寻求主流之外生活方式的人聚集在这里,一些想要走没有人走过的路的人聚集在这里。一些见过了广阔世界的人最终选择离岛作为归宿,他们对现代城市文明和当下社会结构充满怀疑,正在尝试实践重建生活,并且用他们的日常告诉我:这里有他们想要的生活。在这里他们可以建设生活。
人们去小岛,恰恰是为了不躺着。为了不躺在城市里摸鱼打发人生,为了不让生命成为机器上的一枚齿轮,为了自己定义生活而不是被生活定义。
选择地理意义上的孤岛,其实是为了逃离人心的孤岛。
——库索
2025年4月21日 已读
喜欢看这样的书,讲作为外来人在日本离岛生活的观察。感觉书里把观察者本身的评判尽量减少了,比我之前看的被许知远盛赞最好的游记作家高了好些个段位。
最后一个岛读来最有意思。也许是因为作者与岛上居民和移居者生活最久最深入的原因?不过我在书的前部读到一小段描述,觉得对整本书讲述的各个离岛生活的过去和未来都可以是很精妙的总结了。
是这样的,说岛上的居民接受不了长崎的刺身酱油,觉得太甜了,所以多年来拜托关东的朋友购买邮寄偏咸的酱油。下一句是“如今亚马逊取代了朋友,准时到达,不收运费”。
是不是,读得人五味杂陈。
VancouverLib 吃完杂粮 图书馆 日本 游记
13.67 豆瓣
9.0 (103 个评分) 作者: 陈浩基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2014 - 6
我們以為自己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為什麼走著走著,人生卻變了樣?

第一本讓我們感到驕傲的華文警察小說最高傑作!

一組數字,六個片斷,

構成一位警探的故事,

一座城市的故事,

一個時代的故事……

四個月之前,沒有人想到這個城市會有這樣的改變!

因為一樁糾紛,蔓延成暴動,整個城市陷入蠢蠢不安,危機一觸即發。

有人怒吼著抗爭,想要改變現狀,也有人只是默默希望一個穩定的未來,而他徘徊在兩個極端之間,站在界線上。

曾經,他嚮往成為一名警察,只是身處在這個動盪的時代裡,讓他不得不打消念頭。

沒想到,偶然間聽到的一句話,竟把他捲進危險的漩渦,彷彿命中注定要跟警察同進退。

但他更沒想到的是,他和身邊的人都想反抗自己的命運,卻從此走上天差地遠的道路……

這是一部讓你想向作者脫帽致敬的小說!新生代作家陳浩基為我們展現了他無比的潛力和企圖心,六個短篇串連出一位警探傳奇的一生,充滿意外性與戲劇性的情節,緊緊扣住我們的脈息,而在虛實交錯的故事中,我們看見了關於使命、關於服從、關於公義與自由的叩問,更看見個人的抉擇、時代的移轉、城市的變遷,如何深深地在命運的畫布上烙下斑駁的印痕。
2025年4月21日 已读
很棒的小说,结尾最后几句话还能掀翻读者一下,厉害!
在香港住过,经历过2013年前后日子的人可能会更有感慨,不仅仅是被熟悉的地理场景包围,还有其间的历史事件。
小说掀开社会问题的一角,只是谁来解答呢?
吃完杂粮 小说 悬疑 推理 香港
假面游戏 豆瓣
マスカレード・ゲーム
作者: [日] 东野圭吾 译者: 史诗 南海出版公司
★东野圭吾全新长篇!创作生涯第99部作品,再次挑战你的大脑和泪腺!
——达文西2022年度小说TOP1,日贩、东贩年度热销榜TOP2,日文版系列销量超 495万册
——东野宇宙第3大IP!《嫌疑人X的献身》系列、《恶意》系列后,超人气刑警新田携 “假面系列”再掀悬疑热潮
——木村拓哉、长泽雅美主演系列改编电影,顶級卡司演绎顶級IP!
★明天是平安夜,在世界上最安全的饭店,下一桩凶案即将发生。
——1个论坛,3起谋杀,5星酒店,近千名嫌疑人,卧底刑警32小时極限追凶。
——「欢迎入住本饭店!0点钟响,请选择是否摘下假面。」
★“我登录这个ID,试图重启我故障的人生。”
——一个无法被检索的论坛,一群失去至爱的人,一段段阅后即焚的聊天记录
——「你有没有天天窥探一个人的生活?恨他活着,又怕他死去。」
——马甲之下迷雾涌动,键盘之下乌云重重,到底谁能说出真相?
★翻越99座小说之峰的人,终将成为照亮现实的一道光
——东野圭吾里程碑式作品,获日本最高荣誉菊池宽奖、紫绶奖章后呈现给中国读者的最新作品。
——2023年紫绶奖章获奖词——38年来,我一直追求作品的娱乐性,而非文学性。我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创作出让人乐在其中的作品,成为让读者想要一读再读的作家。这种感觉就像登山,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前进,一定会到达顶峰。
【内容简介】
三起谋杀接连发生,被害人有一个共同点:都曾背负命案,却逃脱刑罚。
警方怀疑是昔日命案的遗属们联手复仇,顺着网络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然而他们都有完美的不在场证明。
这天,警方发现他们将在同一天入住同一家饭店。
密闭空间,极限破案,多重反转,真相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
ファントムの会
欢迎您! 用户中心 退出
六年来,在这个论坛,我一遍遍地敲击键盘:我的孩子,十九岁,才上大学二年级,一夜间变成冷冰冰的尸体。那个害死他的人,却好好地活在世上。
恨意是养分,也是粘合剂,这是我们这些人相聚在这里的原因。你们比谁都清楚,只有靠人肉他、监视他,我才能熬过每一天。
可现在,他竟然死了,被杀了——
到 底 是 你 们 中 的 谁 干 的?
引用 回复
>>>昨天,我杀了他。刀深深刺入的一瞬间,我平静得不可思议。
>>>今天,我杀了他。他主动跟我搭讪的。他大概到死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明天是平安夜,在世界上最安全的酒店,我要杀了那个人。
2025年3月31日 已读
感觉这故事的重点不是解谜啊,是在探讨警察执行任务与侵犯公民权利的边界,还有受害者家属惩罚凶手和让凶手反省的意愿。最后来了个温情脉脉的大结局,不知道是不是作者年纪大了心软了。
人物太多了,而且称呼自己和以第三方视角指代又用不一样的名字,分清谁是谁真是挑战啊。
RichmondLib 吃完杂粮 图书馆 小说 推理
观复猫 豆瓣
作者: 马未都 2018 - 6
《观复猫:史上无猫不传奇》将以新晋猫馆长:马都督、金胖胖、小二黑、庄太极、苏格格、段花花为主角,以马未都轻松温暖的文字,搭配猫咪们精美可爱的图片,书中还会让每只猫介绍一种文物藏品,让读者不光能感受猫的可爱灵气,还可以通过猫来感受中华文化,学习收藏知识。同时,马未都先生还考证了中国历史上关于猫的奇闻异事、传说怪谈,以马氏风格文字娓娓道来,更添妙趣。
2025年3月30日 已读
猫挺可爱,三星都给猫。 不过,说某皇后给皇帝生了十个后代,对此马未都总结道,“所谓人生赢家,不过如此”。呃,您也过了这么一把岁数了,是不是对人生赢家,有什么误解?
RichmondLib 历史 吃完杂粮 图书馆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