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
深夜食堂 05 豆瓣
深夜食堂5
9.3 (28 个评分) 作者: [日] 安倍夜郎 译者: 陈颖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3 - 6
◆当你成天加班、疲惫不堪的时候,当你失恋痛哭的时候,当你置身于幸福之中的时候……来深夜食堂坐坐吧,这是一个让你吃饱喝足,满面笑容回家的治愈天堂。
◆蔡康永推荐给小S的暖心开胃漫画书。
◆最平凡的事物里,永远能品尝到最不平凡的百味人生。——《舌尖上的中国》总编导陈晓卿感动 推荐!
◆第55回小学馆漫画奖、第39回漫画家协会大奖,两项大奖得奖之作。
◆两度改编成同名电视剧,温暖无数人疲惫冰冷的心灵。
◆终于,治愈系漫画《深夜食堂》5-8册同步上市啦!
在风月场所意外撞见自己久未谋面的女儿,铃木先生背后有怎样的故事?(第61夜);
能就泡菜猪肉吃下四碗米饭的真由美,能忍住“食物的诱惑”,减肥成功吗?(第63夜);
急性子的专业棋手快餐六段和他那慢性子的徒弟之间会摩擦出怎样的火花?(第64夜);
好交友的阿星又带外国人来店里了,印度客人能习惯老板的咖喱乌冬面吗?(第65夜)……
那些生活在夜色中的人,每到晚上,纷纷前来投奔,点些米面小菜,喝点清酒。简单美味的家常菜,配上温暖感人的日常故事,暖心又暖胃。
2014年4月11日 已读
午夜时分想起的什么人总是难以言说。对事物的温暖记忆,倒是无情却有情。
RA 日本 漫画/绘本 食物
深夜食堂 08 豆瓣
9.1 (25 个评分) 作者: [日] 安倍夜郎 译者: 丁世佳 新經典圖文傳播有限公司 2012 - 7
新客口耳相傳、常客流連忘返,深夜料理堂堂突破100道!
每年今日端上這道料理,
只為等待一直沒出現的人。
深夜食堂開業前的故事,感動披露!
常客們如何用自己的方式為災後的日本打氣;
經典偶像風見倫子帶領常客熱唱招牌曲;
等等,那個在街頭被追殺的人,真的是老闆嗎?
只有你我才知道的祕密所在,今晚還是亮著燈,等你前來!
☆中文版感動二十萬港台讀者!
☆第55回小學館漫畫大賞得獎之作
☆二度改編日劇播映,觀眾一致好評推薦
☆在日全系列銷量突破百萬冊!
安倍夜郎的作品《深夜食堂》以都會區巷弄裡從深夜開始營業的食堂為舞台,將老闆做出的平民料理,與形形色色的客人的故事融合,時而溫馨時而憂愁,不僅散發料理的香氣,也洋溢最質樸的人情味。
「一天又結束了,當人們趕路回家的時候,我的一天才正式開始。菜單只有牆上寫的這些,你也可以點你想吃的,我做得出來就幫你做,這就是我的經營方針。營業時間從午夜十二點到早上七點,人們稱這兒叫『深夜食堂』。你問會不會有客人來?喔,還不少喔!」
發行情報、桌邊閒聊,深夜食堂常客歡迎加入: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shinyashokudou.tw
噗/浪www.plurk.com/shinyacomic
2014年4月3日 已读
对事物特定的记忆总是和特定的人联系在一起,或温暖或悲凉或遗憾,满汉全席如此,水煮鸡蛋亦然。
RA 日本 漫画/绘本 食物
深夜食堂 09 豆瓣
9.1 (32 个评分) 作者: [日] 安倍夜郎 译者: 丁世佳 新經典圖文傳播有限公司 2012 - 10
深夜食堂中文版暖心開張1週年,
感謝新客陸續報到與支持,
常客每一夜的用心陪伴。
20年前的客人,想重溫青菜炒肉絲的幸福,會不會太晚……
◎聽說,真由美又有減肥妙方了,她點什麼都「只吃半份」。
◎高知縣新鮮直送的「丁香魚」到貨了喔!老闆用炸的,讓茶泡飯三姊妹與圓晝大師都吃得津津有味。
◎店裡還賣「骰子牛排」?一日限定一客的高級菜,不是人人都吃得到的。
◎讓常客們引頸期盼、老闆親釀的人氣「梅酒」開封囉!
☆中文版感動二十萬港台讀者!
☆第55回小學館漫畫賞得獎之作
☆二度改編日劇播映,觀眾一致好評推薦
☆在日全系列銷量突破百萬冊!
安倍夜郎的作品《深夜食堂》以都會區巷弄裡從深夜開始營業的食堂為舞台,將老闆做出的平民料理,與形形色色的客人的故事融合,時而溫馨時而憂愁,不僅散發料理的香氣,也洋溢最質樸的人情味。
「一天又結束了,當人們趕路回家的時候,我的一天才正式開始。菜單只有牆上寫的這些,你也可以點你想吃的,我做得出來就幫你做,這就是我的經營方針。營業時間從午夜十二點到早上七點,人們稱這兒叫『深夜食堂』。你問會不會有客人來?喔,還不少喔!」
發行情報、桌邊閒聊,深夜食堂常客歡迎加入: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shinyashokudou.tw
噗浪www.plurk.com/shinyacomic
2014年3月26日 已读
「要是哪天忽然去世了,俺私藏的小黄片\小黄书没有着落怎么办...」#老板,再来一碗#
RA 人生 日本 漫画/绘本 食物
波登不設限 豆瓣
作者: 安東尼‧波登 台灣商務印書館 2010 - 4
安東尼.波登行遍天下,從傳奇的巴黎市場,到孟買的街頭巷尾,他穿梭世界各地探險與尋找美食。如今,這位廣受各界喜愛的主廚與電視節目主持人結束東奔西走的旅程,帶回這本圖文並茂的旅行記錄,內含四百多張未曾公開的精彩照片與全新解說,這是一場結合異國美食與瘋狂體驗的世界之旅。
無論是懶洋洋地躺在大溪地的海灘上、吃遍美食天堂新加坡,或是體驗撒馬爾罕要命的按摩院,波登都是一位風趣的嚮導。想知道哪裡可以吃到全世界最棒的烤乳豬嗎?在齋浦爾如何找到合適的酒吧嗎?想找美食千萬別去中亞地區的哪個國家嗎?這本書會告訴你。對崇拜波登的人來說,這是跟著波登上路的大好機會。對旅人來說,這是一本探訪世界彼岸的個性化爆笑指南。
歡迎跟我一起來體驗過去三年的日子:飛機、火車、飯店、大艇、叢林小屋、直昇機……以及其間許許多多美妙的地方。這是一本攝影集,每張照片都有個故事,不止是我的故事,還有陪我上山下海的工作人員,以及我們沿途遇見的人物故事。你會在本書中看到一些得來不易的智慧精華、環遊世界與吃遍各地的實用妙法。我會指出路上一些稀奇古怪的新奇事物,告訴你一些最好與最糟的旅遊餐飲地方。不過,最主要的是,我想帶你看我們跑遍世界各地的所見所聞:二十八國、五大洲、近三十二萬公里馬不停蹄的旅程。
2012年12月22日 已读
半夜醒来。好书是最佳良伴。agree 只是深夜饿着肚子看这么一本活色生香的书,真是虐心啊啊啊啊啊啊啊!
图书馆 旅行 硕士 美国 随笔/散文
吃主儿 豆瓣 Goodreads
7.6 (16 个评分) 作者: 王敦煌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5 - 1
《吃主儿》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在北京,有不少人被称之为“吃主儿”。“吃主儿”不是厨师,他们有一套“信条”,您了解了这套“信条”,您就知道了“吃主儿”的独特之处。
介绍“吃主儿”,就不能不讲他们怎么采购、怎么做、怎么吃的种种讲究。本书介绍的这些菜肴大多没用什么名贵原料,有些是老北京的家常菜而今天难得一见的,有些是经“吃主儿”改良而与众不同的,更有令有缘品尝者念念不忘、报刊文字屡屡推介却是偌大京城只此一家的。可喜的是,对这些菜的制作精要,作者可谓倾囊相授。如果您跟着实践,您也可以成为“吃主儿”。
谈情说菜 豆瓣
作者: 胖星儿 2006 - 9
《谈情说菜》(相对美女私房菜)一本摘自胖星儿博客的结集。书中自成一种新的菜谱写法——直击男女关系理论的男女关系菜:将烹饪美食与解说情感结合,使刺激味蕾和探寻情感同步,把男女关系和美味卷起来。《谈情说菜》(相对美女私房菜)既能学做菜,又能找到情感共鸣的博客,因此获得了新浪首届博客大赛情感类一等奖,并在8个月的时间里获得了将近200万点击,成为当前最热的中文美食博客。
暴食江湖 豆瓣
8.4 (15 个评分) 作者: 焦桐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0
作者认为“肥胖是美的”,从小就对食物充满热情,他在上海闸北老丰阁,“独自吃了一整桌菜肴”,令服务员都惊异。他“双手各执一端:左手缪斯,右手烹饪,诗与美食,不相上下”。本书自然是靠右手端。感情用事的诗人,自然也可以感情用事地谈饮馔,然而,本书中,诗人却以严肃而庄重的态度发表靠右端的见解——每篇文章的副标题都以“论”字开头:论素食、论螃蟹、论牛肉面、论红酒、论樱桃……直到论餐馆、论厨师、论养生饮膳。其行文也颇有论文气势,起承转合,上下纵横,古今中外,旁征博引。但诗人毕竟是诗人,诗人的“论文”也颇有诗意,比如“论素食”,是诗人的愤怒——一段关于吃狗肉的经历而“起兴”的;“论螃蟹”中引李渔,极为生动形象,令人垂涎欲……
普罗旺斯的一年 豆瓣
8.4 (42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彼得·梅尔 译者: 逸文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 4
收有“这一年的记忆是由一顿午餐开始的”、“冰封雪埋的日子”、“春季到来农夫忙”、“采摘樱桃的时节”、“疯狂的蔚蓝海岸”等文章。
廚房裡的人類學家 豆瓣
作者: 莊祖宜 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9 - 3
聽,台灣料理人說廚房的故事!
本書是作者從學院到廚房、不求學位只求美味的田野調查+心得分享。暢談在美國麻州劍橋廚藝學校習藝、在香港飯店餐廳實習及工作的甘苦見聞,以及對廚房百態、食材應用與當今飲食風潮的觀察心得。
1998年秋,作者第一次離家,辭去國中教職到紐約攻讀文化人類學。學院裡人人都有念不完的書與寫不完的報告,為了舒解壓力,有人跑步,有人練瑜珈,有人喝啤酒,有人上教堂,但對作者來說,沒有任何一種活動比洗菜切菜,淘米醃肉這樣熟能生巧的機械性動作更能安撫焦慮與疏解壓力。每天下課買菜做菜成為她留學生活的例行休閒。
婚後,伴隨丈夫學習的因緣,作者因著廚藝夢想的覺醒進入了劍橋廚藝學校研習專業廚師課程,自此從學院走進廚房,進入另一個截然不同的知識領域,追尋另一個夢想。
作者回憶以前每次跟人家說她是念人類學的,得到的回應往往是「好深奧哦!」口氣中夾雜著景仰、不解與同情。現在告訴人家他是個廚師,社交簡直無往不利--不管是哈佛學生,家庭主婦,乾洗店老闆還是水電工人,人人都表示高度興趣與善意,會做菜忽然變成一種很炫的技能!如果他們得知作者放棄博士學位追求廚藝,幾乎大家的反應都是「好極了!」在美國,作者求新求變與追逐夢想的勇氣似乎比堅忍不拔和光宗耀祖重要。
2006年9月,作者開始於網上經營部落格「廚房裡的人類學家」,其實也算是作者的一卷網上田野筆記。作者回頭看一些早期的篇幅,驚訝自己當初揉個酥皮麵團也緊張兮兮,站幾個小時就喊累,才發現兩年下來自己不只廚藝精進,思考也越來越像個廚子,就是人類學家說的,已經 「土著化」了。這些筆記內容林林總總,有些談人物,有些談烹調技巧、食材特性,貫穿其間的主軸是作者從一個愛做菜的研究生變成餐廳裡專業廚師的學習過程、所思所感。在此集結成書與大家分享,希望讀者透過文字也能感受到動刀玩火、烹魚割肉的樂趣,下回上餐廳吃飯時或許能想像一下桌上的菜是怎樣一群人為你準備的。如果看了這些經驗能讓讀者們也想進廚房發揮一番,那就再好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