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
壽司捏好了! 豆瓣
おすしのずかん
作者: 大森裕子 译者: Choyce 小魯文化 2023 - 4
水中游魚,透過職人之手,成為盤中美味……
讓您久等了,請慢用!
豐盛的壽司派對登場!鮭魚、鮪魚、紅甘、鯖魚、鰻魚、甜蝦、干貝、黃瓜細捲……壽司的種類怎麼這麼多種!每一種都好想吃,怎麼辦!本書畫風細膩精美,手繪風插圖讓你越看越餓!文字內容簡單,是一本不分年齡,所有人都適合閱讀的壽司介紹繪本。很有意思的是,作者大森裕子畫出了各種可以做成壽司的魚類,以及對照完成的壽司!一起來了解日本國民美食——壽司吧!
本書特色
1.認識美味壽司的入門繪本
不只介紹各式各樣壽司的種類,還畫出壽司的食材是由什麼魚製作而成,帶領讀者認識壽司。
2.精緻手繪插圖讓人看了就流口水
作者以手繪插圖風,非常細緻地描繪壽司,壽司的色香味彷彿都出現在讀者眼前,看了都覺得餓!
3.內容與生活息息相關
從連鎖迴轉壽司到深藏巷弄裡的口碑名店,壽司在臺灣相當受歡迎,透過這本繪本輕鬆認識日本國民美食!
和食十品 豆瓣
作者: [日]髙桥拓儿 译者: 苏暐婷 新星出版社 2016 - 8
京都老字号料亭“木乃妇”第三代店主高桥拓儿挑选十种被视为和食根基的菜肴,将它们放在日本的山川自然、时令节气、人文器物中,从和食特质、历史渊源等角度深入浅出地诠释日本料理的精髓与奥秘。伴随作者的娓娓道来,您将逐渐了解料理背后的日本文化,更好地享受和食带来的味蕾飨宴。
2024年6月17日 已读
太讲究了,对我来说会降低享受食物的乐趣。但是最后一页对学徒的要求我还蛮喜欢的。
文化 日本 漂在加拿大 食物
你家也会有的厨房家私 谷歌图书
買えない味2 はっとする味
作者: 平松洋子 译者: 陳令嫻 本事出版 2016 - 4
無論是盛裝一點點心意的小缽、魚板底下的迷你砧板,
還是可讓人盡情偷懶的滷包袋、製造提味驚喜的金屬扳手,
或是重量代表一切的中式菜刀、決定菜色成敗的爐火……
它們都在你家、我家,而且個個都是日常生活裡的狠角色!

  在日常生活中,把所有小事累積起來,不就是生活的基礎嗎?
  而這些生活中的飲食日常,對於平松洋子來說,可都是微小的奢侈,
  她最常說的一句話:「我這麼奢侈好嗎?」
  奢侈,是可以自行掌握和膨脹,換句話說,奢侈可以自己創造。
  如果可以時時對自己說:「這麼奢侈好嗎?」
  也就能夠擺脫所有煩惱,一直活下去吧。
  「我是認真的!」

  本書收錄平松洋子對日常食材及廚餐具的細微觀察與感受,
  平易樸實卻又細膩動人的文字描述,透過飲食帶出人生哲學的醍醐味,
  是一種舒心暢懷的絕妙體驗。

  它們都是近在身邊卻又很容易忽略的滋味!
  只要用心體會過一次,便再也無法放手。
饮食的迷思 豆瓣
The Diet Myth: The Real Science Behind What We Eat
8.2 (36 个评分) 作者: [英] 蒂姆·斯佩克特 译者: 李超群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 3
【专业全面,打破偏见】
拥有傲人发表量和超高引用率的“学霸”作者,为读者介绍、剖析几乎全部的饮食营养成分及常见的都市流行饮食方案,一书在手,熟悉饮食的方方面面,并对饮食及健康问题知其所以然,拒绝人云亦云、盲目跟风,解放被“减肥道德”绑架的你;
【授人以渔,“荟萃分析”各种健康类写作的写作】
健康领域的读物繁多芜杂,结论众说纷纭,读者何去何从?作者展示了横断面分析、小样本观察、对照组研究、长期跟踪、论文荟萃分析等等方法下的结论,评价其可信度,给予读者自己筛选信息的意识和方法,面对各种健康类内容的写作时不再迷惘;
【现身说法的拼劲,惊奇案例的启迪】
“科学家的身边人往往难逃为科学精神辐射的命运”,作者不但不放过自己,也拉着自己的儿子乃至实验室的同事一起做饮食试验,吃/不吃特定食物,控制口腹之欲,检测便样,汇报主观感受,行事极客,非常之拼;而作者接触的他人案例——300多公斤的女士,发育差别很大的同卵双胞胎姐妹,只吃批萨却无比健康的男子……蔚为大观之余,更刺激或启发作者不断深思,相信也能启发读者你!
当今都市流行各种所谓“健康”饮食法:生酮、轻断食、阿特金斯……各种营养成分也都受到过“健康”的追捧或“不健康”的指责:植物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健康/植物油伤脑、动物脂肪不易高温变性/动物脂肪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糖分给大脑快速供能/糖分扰乱分泌、红肉提供丰富的维生素B12/红肉蛋白诱发癌症……关心健康的你,到底何去何从?
本书作者是遗传方面的专家,发表专业论文逾800篇、引用率排名全球前1%,并掌握全球最大的宝贵实验数据库之一:对13000对同卵双胞胎超过20年跟踪对比的数据。作者利用这些独特的数据,并梳理大量相关文献进行荟萃分析,旨在:
— 全面细致地剖析了脂肪、蛋白质、糖分、维生素等几乎每种营养元素乃至咖啡因、酒精等饮食成分,辨析关于各种成分的“迷思”,也帮助读者了解为什么人与人之间口味差别巨大,为什么有人怎么吃也不胖有人喝水都长肉,为什么单靠运动对减肥帮助不大,益生元的好处在哪里,吃什么、怎么吃可能更健康……书中很多介绍可能让你惊讶:计算卡路里这事没什么用,主要靠运动也很难长久减肥,无糖饮料并不比含糖饮料更健康,贸然服用维生素补充剂反而可能损害健康……
— 更帮助读者了解如何判断人体科学各种研究手段和成果的可靠性——比如横断面研究可信度弱于对照组研究,等等,力求做到“授人以渔”;并让读者意识到,每个人的身体情况都不相同,要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饮食法及健康生活方式,不被海量的信息轰炸、营销推广牵着鼻子走。
— 作者尤其强调了肠道菌群对人体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介绍了如何通过饮食改善而非伤害它们,带领读者进入新兴的“微生物组学”世界。
获《纽约时报》《泰晤士报》、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专家推荐。
巧克力鉴赏手册 豆瓣
作者: Chantal Coady 编著 译者: 葛宇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香港万里机构 2001
《巧克力鉴赏手册》为读者揭开优质巧克力生产艺术的神秘面纱,指导读者了解巧克力的制作工艺是如何影响它的风味和质地的,让读者真正懂得如何去鉴赏新鲜的特拉伏勒巧克力,以及其他一些精致美味的巧克力制品。
书中对提到的每一种巧克力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配有精到的试味点评、特色产品的详细介绍,以及购买渠道的介绍。在目录中出现的巧克力品牌都是极其精美的品种。这些世界上最精美的巧克力是市面上那些稍有名气的或大众化的产品所不能比拟的。
在鉴赏看来,巧克力制作之精细复杂,绝不亚于优质葡萄酒的制作。读者从书中可以了解到,在巧克力的盛产王国巴西发现小豆蔻和耶尔·格瑞这般珍奇的异国风味,也可以欣赏到罗伯特·林克斯这样的工艺大师们制作的丝绸般柔滑的、香浓美味的巧克力,见识到独创的、瑞士传统的斯布隆里巧克力。
2020年6月13日 已读
英国人一贯的嫌弃又来了,“有的英国人或者美国人,会用花生代替杏仁,这是不体面的做法。” 巧克力也能带来这优越感,切。有一说一,各家巧克力的照片很甜,很治愈。
DataAnalyst 巧克力 英国 食物
食帖04:肉!肉!肉! 豆瓣
6.4 (5 个评分) 作者: 林江主编 中信出版社 2015 - 6
《食帖04:肉!肉!肉!》(肉特集)是食帖品牌的第四本纸质出版物,围绕“肉”这一主题,介绍全球范围内的主要肉类品种、营养成分、风味特点和恰当的烹饪方式;此外,进一步探讨了肉类的部分辨别方法、与酒类的搭配、世界不同地域的食肉风俗、牲畜的有机饲养方式,以及如何健康吃肉等话题。
人类“食肉”的历史逾200万年,对于肉类的需求与生俱来。早期人类发现吃肉是最快获取能量的方式,逐渐开始群体性地狩猎。在此过程中,衍生出了策划、分析、组织、使用工具等高级行为,人类的思维被刺激,脑容量迅速增加,智力明显提升。可以说,吃肉这件事,对人类进化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伴随历史发展,人们吃肉不再单纯为了能量摄取,满足口腹之欲成为最主要的目的。世界各地分布着不计其数的肉类烹饪法,人们对肉类品质的要求也愈严格。以牛为例,近年来风靡的“和牛”、“澳洲和牛”、“谷饲牛”、“草饲牛”等概念究竟如何区分?“熟成肉”有哪些优点?有机农场的禽畜养殖,为我们带来哪些新思考?这些话题,都会在书中逐一介绍。
▶食帖WithEating,2015年增长速度最快的高品质“食物生活”类内容品牌。
▶食帖WithEating,探索有关食物的生活方式,为此,我们将提供官方站点、纸质出版物、社交媒体账号等产品和服务,与用户一起构建高品质的理想生活方式。
▶食帖新浪微博:@食帖 / 食帖微信公众号:witheating
▶《食帖01:Brunch吧!没那么赶时间》《食帖02:只为喝杯好咖啡》《食帖03:食鲜最高》同期热售中。
2020年3月17日 已读
讲肉就麻烦好好讲肉,哪怕多放肉的照片也好,说最好的人生做甚。
DataAnalyst 中国 食物
鱼翅与花椒 谷歌图书 Eggplant.place 豆瓣 Goodreads
Shark’s Fin and Sichuan Pepper
8.2 (379 个评分) 作者: [英] 扶霞·邓洛普 译者: 何雨珈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 - 7 其它标题: 鱼翅与花椒
扶霞是我的好友,也是我认识的所有外国人中,非常了解中国烹饪的一位。这本屡获殊荣的《鱼翅与花椒》无疑是很多外国人写中国食物的书籍里极为鲜活有趣和精准的 。——陈晓卿(“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
这里是中国,一个奇妙的饮食大国。
这是关于中国菜的故事,也是一个英国女孩的中国历险记。
扶霞一九九四年前往中国长住。打从一开始她就发誓不论人家请她吃什么,不管那食物有多么古怪,她一律来者不拒:第一次与四川料理相遇时的神魂颠倒、亲眼目睹鸡鸭被宰杀时的惊吓、体验千变万化的刀 工、对养生饮食的叹服、品尝珍稀野味时内心的道德两难……
透过扶霞的眼睛,我们得以用全新的角度来了解熟悉的中国菜。不同地方的食物拥有其独一无二的气质:川菜的辣带着一丝丝甜,就像悠闲的四川人,总是带着甜甜的体贴;湘菜直接又毫无妥协余地,就跟那里培养出来的领袖人物一样;扬州菜则是太平盛世的食物,温暖而抚慰人心。
从四川热闹的市场到甘肃北部荒僻的风景,从福建的深山到迷人的扬州古城,书中呈现了中式料理让人难忘的美妙滋味,也深刻描绘出中西饮食文化差异,且兼具人文观察与幽默趣味。
2018年8月27日 已读
五星是因为我有私心,英国姐姐把扬州和维扬菜放在结尾收篇感觉非常之flattered……读其他地方美食的时候,我会觉得作者是个忠实而且诚实地美食家和记录者,读到香港生活/食物和扬州的时候,发现很多描述和我一直以来对于食物的认知是一致的,读的非常痛快。最后心服口服仰慕一下四川,我知道的所有写中国寻常生活写的棒棒的歪果仁都在四川驻扎过啊!
GIS 中国 生活 随笔/散文 食物
漫话《闲情偶寄》 豆瓣
作者: 杨眉 / 李渔 中信出版社 2008 - 2
康乾名士的美食心法,明末清初的江南食话。
宁可食无馔,不可饭无汤。饭之大病,在内生而外熟,非烂即焦,粥之大病,在上清下淀,如糊如膏。面具五味而汤独清,如此方是食面,非饮汤也。烂蒸老雄鸭,功效比参芪。食鱼者首重在鲜,次则及肥,肥而且鲜,鱼之能事毕矣。
身为戏曲理论家、戏剧作家的李渔,于饮食之道也颇有心得,其饮食原则可以概括为24字诀,即:重蔬食,崇俭约,尚真味,主清淡,忌油腻,讲洁美,慎杀生,求食益。《闲情偶寄》中的“饮馔部”,正是李渔毕生讲求饮食之法的专著,生动地再现了明末清初的乡风食俗以及江南食话。
漫画以《闲情偶寄》 “饮馔部”的原文为脚本,刻画了李渔这个热爱生活、聪明勤劳、善良而又略显吝啬的传统知识分子形象,全面展现了江南饮食的风貌。
2015年4月27日 已读
俺跟桐老板看一页流一趟口水= =……然后果断杀往淘宝。其实漫画还是蛮萌的啦,讲究吃的意味,认真地对待食物,而非惹人羡慕的食材/食客,想来才是生活的趣味嘛。
中国 漫画/绘本 虚度人生 食物
深夜食堂 04 豆瓣
9.1 (39 个评分) 作者: [日] 安倍夜郎 译者: 陈颖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3 - 1
深夜,不说教的味蕾盛宴。吃的是温情,饱尝的是人生百态。
日本、台湾地区、韩国千万读者口碑相传
最温情、治愈的都市美食故事
第55回小学馆漫画奖、第39回漫画家协会大奖得奖之作
《康熙来了》力荐!蔡康永推荐给小S的漫画书
两度改编日剧,当红影星小林薰、小田切让主演,深受好评,在国内网络上广泛流传
在台湾,张大春、马家辉、吴念真、欧阳应霁等作家纷纷推荐
最平凡的食物里,永远能品尝到最不平凡的百味人生。
——《舌尖上的中国》总编导陈晓卿 感动推荐!
聋哑帅气的牛郎最爱清爽的奴仆豆腐,凌晨三点的灰姑娘究竟是什么来头?没有鳗鱼的烤鳗酱汁饭充满怀念的滋味……这些温情动人的市井故事,都在大都市巷弄里一个从深夜开始营业的食堂上演,每个故事都配着简单美味的家常菜,时而温馨时而忧愁,不仅散发料理的香气,也洋溢着最质朴的人情味,总让人看着热泪盈眶。
深夜食堂 03 豆瓣
8.9 (48 个评分) 作者: [日] 安倍夜郎 译者: 陈颖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3 - 1
一道道平凡的家庭料理,一个个温情的生活故事,总让人看得热泪盈眶。
日本、台湾地区、韩国千万读者口碑相传
最温情、治愈的都市美食故事
第55回小学馆漫画奖、第39回漫画家协会大奖得奖之作
《康熙来了》力荐!蔡康永推荐给小S的漫画书
两度改编日剧,当红影星小林薰、小田切让主演,深受好评,在国内网络上广泛流传
在台湾,张大春、马家辉、吴念真、欧阳应霁等作家纷纷推荐
最平凡的食物里,永远能品尝到最不平凡的百味人生。
——《舌尖上的中国》总编导陈晓卿 感动推荐!
黑道大哥为何爱吃红香肠?简单的黄油饭暗藏卖艺老伯的昔日恋曲,看似势不两立的母子其实感情深厚……这些温情动人的市井故事,都在大都市巷弄里一个从深夜开始营业的食堂上演,每个故事都配着简单美味的家常菜,时而温馨时而忧愁,不仅散发料理的香气,也洋溢着最质朴的人情味,总让人看着热泪盈眶。
深夜食堂 02 豆瓣
9.2 (58 个评分) 作者: [日] 安倍夜郎 译者: 陈颖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3 - 1
每个忙碌的都市人都渴望有这样的地方:填饱饥饿的胃,温暖疲惫的心。
日本、台湾地区、韩国千万读者口碑相传
最温情、治愈的都市美食故事
第55回小学馆漫画奖、第39回漫画家协会大奖得奖之作
《康熙来了》力荐!蔡康永推荐给小S的漫画书
两度改编日剧,当红影星小林薰、小田切让主演,深受好评,在国内网络上广泛流传
在台湾,张大春、马家辉、吴念真、欧阳应霁等作家纷纷推荐
最平凡的食物里,永远能品尝到最不平凡的百味人生。
——《舌尖上的中国》总编导陈晓卿 感动推荐!
好不容易瘦下来的胖妹为何又一蹶不振?家境贫寒天天起早贪黑打工的大学生与成名的小模特怎么会形同陌路?对爱情容易厌倦的舞女竟然在老实巴交的按摩师那儿找到了真爱?茶泡饭三姐妹之间到底有没有真正的友情……这些温情动人的市井故事,都在大都市巷弄里一个从深夜开始营业的食堂上演,每个故事都配着简单美味的家常菜,时而温馨时而忧愁,不仅散发料理的香气,也洋溢着最质朴的人情味,总让人看着热泪盈眶。
2015年3月10日 已读
一样是吃到肚子里。总觉得日本人比我们更会善待食物。平常如,豆腐,白菜,萝卜,都能做出一番趣味来。
日本 漫画/绘本 虚度人生 食物
半飽-生活高潮之所在 豆瓣
作者: 歐陽應霽 大塊
半飽,其實就是未夠,就可以留有空間餘地,可以隨時隨地繼續小吃;
半飽,也就是差不多了,是饞嘴你我的一種刻意的幸福的吊詭;
半飽,就可以永遠保持一種不止追求美滿的慾望;
半飽,就可以修練一種自主控制的健康平衡的法術;
半飽,是與貪得無厭飽食終日的過去決裂;
半飽,是與機靈小聰明敏感大智慧馬上擁抱。擅長將設計理念與日常生活完美結合的創作人歐陽應霽,這會兒將他的創意舞台搬到了廚房,展現他在美食方面的長才,並以「半飽」概念實作推薦了32道料理。
一反傳統,《半飽》先以甜點開始上桌,然後是麵包、湯品、米飯、涼拌、魚肉、麵食、下酒菜......每一道菜都有故事,每樣食材都能帶出一種生活的氛圍。歐陽在作菜的過程中注入了熱情,也體現了作菜的樂趣。端出的一道道美食,同時也是一場不斷追求探索與發掘驚喜的生活冒險,令人迫不及待嘗試。一如他在家居、設計方面展現的品味與創意,歐陽的廚房同樣精彩萬分。
「太飽很辛苦,滿足過份就沒有了期待。」
「半飽」讓人既能堅持節食,又不必放棄美味;對事對物可以永遠有期待,始終有餘裕再容納其他美好的事物。半飽,其實很貪心。
雅舍谈吃 豆瓣
作者: 梁实秋 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8 - 8
梁实秋先生是公认的华语世界中的一代文化宗师之一。他的许多文学作品都流播海内外,被人们赞为经典。其中“雅舍小品”更是他的代表作,先后印行了三百多版。《雅舍谈吃》是梁实秋先生一生在饮食文化方面才华的集中展示,如果您也喜欢吃,就和这位美食家一起去大饱口福吧!
饮食男女 豆瓣
作者: 沈宏非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4 - 8
继《时髦是毛 时间是皮》、《写食主义》、《食相报告》等专著之后,著名专栏作家沈宏非的又一部散文随笔集《饮食男女》近日由江苏文艺出版社集结出版。
沈宏非为目前活跃在中国报刊的新锐专栏作家之一,他的最有影响力的专栏包括《南方周末》的“饮食男女”、“写食主义”,《三联生活周刊》的“思想工作”,《上海一周》的“吃弗消”,《经济观察报》的“废话点心”,以及正在《新民晚报》开设的“准风
尚谈”等等。《饮食男女》正是其在南方周末开设的专栏“饮食男女”的集结。
由沈宏非所倡导的美食美文已成为时下报刊界的风景,评论认为“沈宏非本人和他的深明挑逗意味的专栏文字还有他对吃喝与时尚的融汇,对流行话语的随手拈来,都成了一种新的路数。” 沈宏非写过诗、小说,当过记者、编辑,连续居住超过10年以上的城市包括上海、广州和香港,对南北饮食文化的热爱、对报刊口味的熟埝以及对中西时尚文化的敏感造就了他在他在专栏写作的领跑地位,从而改写了谈吃谈喝一向登不得大雅之堂的历史。
与《食相报告》、《写食主义》等书不同的是,《饮食男女》并不仅仅着眼于“饮食”,而是把笔触伸向了“男女”,正所谓“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书中,沈宏非坚持一贯的游戏文风,写饮食男女和男女饮食,既不动声色,娴雅从容,又冷隽幽默,入木三分,如《安能辨我食雌雄》,《鸳鸯茶》,《霸王别鸡》,《男左女右》、《惹火尤物》等篇章,将饮食的活色生香与男女的欲说还休表达得津津有味,令人捧腹之余,又满口余香。
五味 豆瓣 Goodreads
8.8 (38 个评分) 作者: 汪曾祺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5 - 4
汪曾祺既不是达官贵人,又不是商贾巨富,因此所食、所喜的多是地方风味和民间小食,他谈萝卜、豆腐,讲韭菜花、手把肉,皆是娓娓道来,从容闲适;读的人则津津有味,满嘴噙香。汪曾祺在《葵・薤》里说,自己小时候读汉乐府《十五从军征》“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怡阿谁”时,尽管他“未从过军,接触这首诗的时候,也还没有经过长久的乱离,但是不止一次为这首诗流了泪”。想见汪曾祺老人也是多愁善感,性情中人,遇事有激情,有感动,有愤慨。
但汪曾祺并不止于见花流泪,感别伤心,而是追根究底,想要弄明白葵到底是什么物种,他从《毛诗品物图考》追到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和《植物名实图考》,恰巧在武昌见到了古书中的葵―――冬苋菜,终于放下了一件心事,总算把《十五从军征》真正读懂了。当然,汪曾祺的心思可不仅仅在考古,而自有深意,就是在文艺创作上“劝大家口味不要太窄,什么都要尝一尝”,“一个一年到头吃大白菜的人是没有口福的”。中国人讲究寓教于乐,汪曾祺也不例外,在其他几篇谈美食例如《吃食与文学》的文章里,他犹如邻家老妪,絮絮叨叨地讲自己的创作观点和人生感悟,可是你竟然一点也不讨厌他,反而觉得他是一个挺可爱的小老头。
写食主义 豆瓣
6.7 (6 个评分) 作者: 沈宏非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03 - 11
如书中篇名所言,阅读本书中的文章犹如“赶赴美味的约会”。作者以散文为容器,为读者提供了一桌美味可口的饭菜:或清蒸,或红烧,随心所欲,自然天成;或小酌,或狂饮,妙在醉与不醉间;或特立独行,或呼朋唤友,都是真性情的展现。作者用调侃而智慧的语言,信手拈来,把读者带到饮食文化的云里雾里:钩沉食海,展现食技,回味食趣,抨击食弊,“饮食”二字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自字词间涸散、蒸腾。作者也正像一位求变的厨师,把散文做出了新花样,让读者尝到了蒸炒煎炸之外的另类味道。
吃的真相 豆瓣
8.1 (32 个评分) 作者: 云无心 重庆出版社 2009 - 11
《吃的真相》:欧阳应霁推崇的新美食学教材,美国食品工程博士破除国人饮食的迷信与偏见。饭桌上的盲从恐慌,都根源于不明真相。
任何一种食物都含有“多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并且“富含某种成分”。自然界的绝大多数动植物。都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以及矿物质。那些“美容圣品”里含有的任何一种成分。都会在最普通的食物中找到。甚至更为优越。人体是一个很复杂的整体,蔬菜水果也各自都是很复杂的整体。它们不为人类而生,所以不会“完美”地含有人体所需的所有营养成分。我们只是利用复杂的它们来满足我们复杂的需要。
大豆蛋白的确是一种很好的食品,但是它不能提供保健功能。也并不比喝豆浆、吃豆腐有更多的好处。我们倾向于认为祖宗传下来的东西总是好的。而对于现代工业则有抵触的心理。其实。按照科学指导进行的现代工业生产,完全可以吸收传统工艺中合理的部分。而改变不合理的部分。而很多不合理的部分,对于人们甚至是有害的。
可能会有很多人很失望,因为大多数人都希望有一个权威跳出来明确地说“能吃”还是“不能吃”。科学与江湖巫术的区别就在于,科学的结论不是依靠权威或者信念来支撑的,而是依靠科学实验对于事物本质的认识。
美食评论家的乔装秘密生活 豆瓣
6.7 (6 个评分) 作者: [美] 露丝·雷克尔 译者: 黄芳田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 8
《美食评论家的乔装秘密生活》讲述她扮成白发老太、红发俏妞,只为替市井小民尝出真滋味。精彩的故事+私房食谱+《纽约时报》上的评论,她的照片被贴在纽约各大餐馆的布告栏上,经理、厨师、服务员严阵以待,甚至悬赏5000美金悬赏发现她的人,因为她是《纽约时报》新上任的餐厅评论员。一篇《纽约时报》的餐厅评论,可以让一个餐馆门庭若市,也能让它门可落雀。为了“公正”,她绝不能让餐厅发现自己的真实身份,因此她乔装打扮,化身各式各样的人物……退休的灰发教师、跋扈的老太太、婚姻不美满的金发尤物……这下,餐厅的食物、环境、服务都逃不过她的侦察!书中不但讲述了作者乔装打扮,微服出巡的故事,还提供了作者为《纽约时报》所写的餐厅评论以及私家菜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