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 豆瓣
8.2 (11 个评分) 作者: [俄] 普列汉诺夫 译者: 王荫庭 商务印书馆 2010
戈·瓦·普列汉诺夫(1856—1918),俄国革命家,最早在俄国和欧洲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家,俄国和国际工人运动著名活动家。本书是普列汉诺夫1898年发表的代表作,全面充分地反映了普列汉诺夫关于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的观点。在本书中作者批判了三个错误观点,即英雄史观、无为主义和因素论。在批判这些观点的过程中,他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作用的理论,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认为杰出人物只能决定社会发展的个别外貌,不能决定其一般趋势,后者是由社会发展一般原因(如社会生产力等)决定的。本书从理论上总结了作者当时反对俄国民粹派和无政府主义者的策略思想斗争。
2022年4月30日 想读 @2018-05-20 11:26:58
哲学
论学者的使命 人的使命 豆瓣
Die Bestimmung des Gelehrten; Die Bestimmung des Menschen
8.2 (5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约翰·歌特利布·费希特 译者: 梁志学 / 沈真 商务印书馆 2008 - 9
《论学者的使命人的使命》包括费希特的《论学者的使命》和《人的使命》两部重要著作。前者发表于1794年,是作者阐述自己的伦理观点和政治观点的主要著作。文中着重阐明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阐述了理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统一性。《人的使命》发表于1799年夏秋之交,全文分三个部分,第一、二部分基本阐述他过去的哲学思想,而在第三部分,费希特则把信仰当作把握实在的官能,由此可看出他从哲学到宗教的过渡。
2022年4月30日 想读 @2018-04-29 18:21:55
哲学
哲学问题 豆瓣
The Problems of Philosophy
9.0 (20 个评分) 作者: [英] 伯特兰·罗素 译者: 何兆武 商务印书馆 2007 - 4
本书作者、分析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英国哲学家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是当代西方最知名和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也是最为中国读者所熟知的西方哲学家之一。他在数理逻辑的研究领域曾作出过开创性的贡献,同时他还是一位社会活动家和政论家。由于他多方面的成就,他一生曾获得过多种荣誉,包括1950年的诺贝尔奖。在哲学上,他的观点大抵早期是属于新实在主义的,晚年逐渐转向逻辑实证主义。本书是他早期的最后著作之一,书中较全面地阐述了他对许多哲学问题的论点,可以代表他早期哲学思想的一个概括性的总结。
在本书各章中,我主要限于谈论那些我认为可以发表一点肯定的和建设性意见的问题,因为单纯否定的批判似乎是不适当的。为了这个缘故,本书中知识论所占篇幅就比形而上学更多些,而哲学家们讨论得很多的一些论题,倘使加以处理,也处理得非常简略。
2022年4月30日 想读 @2018-04-04 16:44:30
哲学
宗教的本质 豆瓣 Goodreads
8.6 (7 个评分) 作者: [德]费尔巴哈 译者: 王太庆 商务印书馆 2010 - 10
《宗教的本质》是费尔巴哈的一本重要书籍,作者在《宗教的本质》中进一步论证了他的唯物主义思想,认为人的依赖感是宗教的基础。基督教认为宗教是人生下来就有,自然而然地具有的观点是错误的,自然是宗教最初的原始对象,从根本上揭示了宗教的本质。
根本恶 豆瓣
Radical Evil : A Philosophical Interrogation
9.8 (8 个评分) 作者: [美] 理查德·伯恩斯坦 译者: 王钦 / 朱康 译林出版社 2015
当今,恶以显性存在于我们四周,但我们智识资源的缺乏使得我们难以充分地把握住它。我们所面对的信息中充斥着集中营、恐怖袭击和极端人类苦难的照片和影像,可当我们问及何为根本的恶时,我们却失语了,找不到合适的话语去描述它。伯恩斯坦试图去发掘恶与人类责任的意涵。他转向哲学家康德,正是他发明了这个概念,他还向黑格尔和谢林求索。他检视了弗洛伊德和尼采对伦理之恶的思考。最终,他为了把握“奥斯维辛之后”的恶,转向了三位战后思想家:伊曼努尔•列维纳斯、汉斯•约纳斯,以及汉娜•阿伦特。
理查德•伯恩斯坦的著作受到实证主义的感召,避免术语堆砌的同时在分析上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又深远地扎根于欧洲大陆的哲学传统,可谓代表了美国哲学流派的最高峰。在我看来,伯恩斯坦是当今哲学辩论的一声强音,不仅富于理智,而且富于人性。
——西蒙•克里奇利,埃塞克斯大学理论研究中心
2022年4月30日 想读 @2018-02-19 21:31:09
哲学
正义论 豆瓣 Goodreads
A Theory of Justice
9.1 (1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约翰·罗尔斯 译者: 何怀宏 / 何包钢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 - 6
自由主义中的保守派只能接受形式上的平等,也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而自由平等主义者则表现出对于实质平等的强烈关怀。罗尔斯在《正义论》当中提出了关于正义的两条原则:第一条是所谓平等的自由原则,即每个人应该在社会中享有平等的自由权利;第二条原则包括差别原则与机会平等原则。前者要求在进行分配的时候,如果不得不产生某种不平等的话,这种不平等应该有利于境遇最差的人们的最大利益,就是说,利益分配应该像处于不利地位的人们倾斜;后者要求将机会平等的原则应用于社会经济的不平等,使具有同等能力、技术与动机的人们享有平等的获得职位的机会。煌煌50万言的文字,便是围绕这两个原则展开的。
2022年4月30日 想读 @2018-02-11 10:52:00
哲学
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 豆瓣
作者: 牟宗三 著 罗义俊 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 - 7
《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中举凡从古希腊到西方近现代哲学都有论及且每有高见,并与中国哲学儒、佛、道诸家相比观,究明分际 与会通处。本书附录有新儒家研究专家罗义俊教授特为本书撰写的导读文,亦可资诸进一步认识牟宗三先生哲学思想和他的著作。
2022年4月30日 想读 @2017-07-03 02:43:41
哲学
生命的学问 豆瓣
作者: 牟宗三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 5
《生命的学问》内容简介:现代人都追求理想,而却终无理想。逞急迫躁,不可终日。人究竟往哪里走呢?纵使能登陆月球,又有什么用呢?青年人在此不可不端正其最初的心愿,正在其基本方向。恣肆乖戾,虚无邪僻,皆足颠倒其生命,决无关于理想。
2022年4月30日 想读 @2017-06-22 12:36:01
哲学
思考的魅力 豆瓣
作者: [法]伽利玛出版社 译者: 梅思繁等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5 - 5
本套丛书由法国伽利玛出版社联合欧洲顶尖20所高等学府哲学教研团队,潜心10年创作。丛书包含了24个分册,分别涵盖了诚实、守信、正直、责任、友情、尊重、善良等24个主题内容,给孩子们呈现了24堂图文并茂、生动深刻的人生启蒙课。这套书被誉为“2015年最具思想深度的儿童读物之一”,能很好地启蒙孩子对世界的思考,培养孩子好的灵性和德行,这是每一位家长送给孩子最好的人生礼物!
【主题:思考】《哲学家与狗的对话》
如果有一天,你遇到了一只会说话的狗,你会不会觉得很惊奇,你又希望和它聊些什么呢?
一位一直坚信只有人类才会说话的哲学家,在某一天与一只会说话的棕色大狗里奥不期而遇了。深感惊奇的哲学家与里奥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哲学家认为人类是唯一能够讲话,推理,工作,并且群居生活的物种。面对知识渊博的哲学家,里奥大胆进行了反驳……
【主题:勇敢】《我们为什么会害怕大怪兽》
吸血鬼、巫师、尼斯湖水怪、伊甸园毒蛇、九头蛇、海怪……在本书中,哲学家带你一起思考:这些鼎鼎大名的怪兽,哪个最可怕?它们真的存在吗?它们到底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呢?
【主题:生命】《我不想变老》
人们越来越长寿,但却对自己和周围人的衰老迹象越来越难以接受。面对衰老,每个人都会有想不明白的问题——老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吗,衰老是一种疾病吗,退休后的人都去哪儿了呢……
哲学也许会教会我们如何去思考这些问题,衰老不是放弃欲望与激情,而是花时间回顾和思考活过的日子,和自己愿意赋予给它们的意义。衰老其实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学会了如何优雅地老去。
【主题:公平】《有绝对的公平吗》
“这不公平!”“为什么他比我多?”很多人这样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怒火,无法理解凭什么有的人得到的多,明明一样的法律,惩罚却有轻有重……不公的念头此起彼伏,尤其在分配、惩罚、诺言三方面更为明显。其实,公平真的存在吗?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翻开书,与哲学家一起寻找答案。
【主题:职业】《我们为什么要工作》
爸爸,你为什么天天去工作?可以不工作吗?
想让父母陪的我们,肯定有过以上的抱怨,但是认真想一想,工作是为了什么?如果不工作,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呢?在我们生存的这个社会中,工作又充当着怎样的角色呢?这个问题还挺复杂。与其胡思乱想,不如翻开书,看一看哲学家们是怎么说的,然后认真考虑下,长大后的自己是不是也要跟父母一样早出晚归呢?
【主题:视野】《看风景能收获什么》
我们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看风景,我们通过画面发现了风景:先是绘画,之后是照片和电影。
风景是我们双眼追寻和捕捉到的世界,如今我们的头脑中充满了整个地球的画面:我们用眼睛观察身边的事物和日常生活,同时借助科技观察广阔的空间,比如从空中看地球,这引发了我们新的情愫,将情感融入风景中,这是我们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式。
……
全部24个主题包括:思考、共存、勇敢、友情、自我、爱情、生命、存在、守时、公正、沟通、社会、分寸、个性、职业、自由、融合、差异、和平、审美、视野、戏剧、艺术、运动
2022年4月30日 想读 @2017-04-02 23:58:41
哲学
李天命的思考藝術 豆瓣
作者: 梁沛霖 合編戎子由 合編 允晨
內容簡介
教育家的理想在於啟發人的思考,野心家的夢想是要取代人的思考。愚人只知接受思想的灌輸,智者則重視掌握思維的方式。胡亂思索問題,彷彿用蛛網去捕捉風的顏貌一樣,終是毫無所得的。正確的思維方法,就像荒夜裡的一盞風燈。提著自己的風燈,照亮未知的旅途,這就叫獨立思考。
作者簡介
戎子由牧師 香港路德會總幹事,香港路德會社會服務委員會主席,Concordia International School (協同國際學校) 校監兼校長,路德會呂明才中學校監。曾任教於協同神學,所發表著作包括對M. Buber的哲學研究,一向主張宗教在現代社會應持「開放型的思想取向」。
梁沛霖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理學士,美國密芝根大學 (Ann Arbor)哲學博士,曾任教於澳洲麥葛梨大學 (MacQuarie University) ,現任香港中文大學統計學系講師。除了專研統計學理論外,其研究興趣亦包括探討數學哲學與科學哲學,特別是有關悖論、概率論及歸納邏輯等方面的問題。
2022年4月30日 想读 @2017-04-02 23:56:55
哲学
思想的力量 豆瓣
Philosophy: The Power of Ideas
作者: Brooke Noel Moore / Kenneth Bruder 译者: 李宏昀 / 倪佳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9 - 8
《思想的力量:哲学导论(第6版)》是迄今为止覆盖面最全的哲学史读本,包罗万象,纵览了西方所有的哲学理论流派。写作风格生动迷人,让哲学变得通俗易懂,而又没有过分简化材料。《思想的力量:哲学导论(第6版)》展现了强大的哲学思想是如何影响人们的真正生活的。第六版包括新的教辅工具,篇幅也有所增加。哲学经典著作
美国大学教材
重印6版畅销不衰
2022年4月30日 想读 @2017-03-19 15:59:46
哲学
论语与中国思想研究 豆瓣
作者: 譚家哲 唐山出版社 2006
《論語》並非如傳統認為,只為一無編排之語句彙集,而是以一嚴密而體系性結構對儒學道理之全面論述與整理。本書透過對〈學而〉、〈為政〉、〈八佾〉、〈里仁〉、〈述而〉、〈陽貨〉六篇之分析,試圖重述《論語》思想之本來樣貌。這樣的思想因從人類存在道理切入,故既可是對每人自己之教誨,亦可是對人類存在其在道理上正確性之形構與參照。此《論語》及其思想之深邃。本書亦同時對《孟子》之篇章結構作一簡略的勾勒,亦重新簡論〈大學〉、〈中庸〉等文章之思想形態。在本書最後,亦對古琴之美學境界與古弈法各作一研究,以說明在美學及在思想模式上,中國過往文明所已有之突破性向度。
2022年4月30日 想读 @2017-03-17 22:25:52
哲学
文內文外 豆瓣
作者: 勞悅強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10 - 6
「文內」和「文外」指的是文本與文本以外所有外緣因素之間的關係。文本猶如王陽明所謂的山花,只是白紙黑字,本身並無任何意義,意義的產生全憑讀者的觀照,一經觀照,「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易‧繫辭下》謂「苟非其人,道不虛行」,正可借來形容文本與讀者之間共存的關係和詮釋的本體根據。儘管讀者的想像可以漫無邊際,但也並非毫無客觀制約。在文本的文外詮釋,須兼顧讀者本人的客觀因素和主觀關懷,其範圍最終必由讀者本人的見識以及其時代關懷、風氣觀念和思想史脈絡所決定。
本書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名為「通義」,一方面〈導論〉討論文內文外兩種詮釋取向在先秦時期形成的大致情況;另一方面,論「朋」一文又從思想史的角度縱覽《論語》首章中「朋」字從西漢一直到清初的詮釋發展。第二部分名為「文內之詮釋」,共收兩篇論文,分別確定《莊子》和《論語》中相關篇章的本義。第三部分名為「文化史中的文外詮釋」,共收四篇論文,討論的經典包括儒、道、釋三家。四篇論文的一個共同目的在於論證文化史的外緣影響可以幫助我們如實地認識經典詮釋的原貌和精神。第四部分名為「思想史中的文外詮釋」,共收三篇論文,重點在指出經典詮釋在政治背景和思想史脈絡中可以衍伸出新穎的思想內容。
2022年4月30日 想读 @2017-03-17 22:15:28
哲学
Love and Friendship 豆瓣
作者: Allan Bloom Simon & Schuster 1993 - 6
The author of the national bestseller The Closing of the American Mind offers a provocative indictment of the devaluing of love and intimacy in today's culture. Allan Bloom explores the language of love from the Bible to Freud, shedding penetrating light on the true nature of our most basic human connections. "(A) rich mine of a book".--New York Daily News.
2022年4月30日 想读 @2017-03-13 11:25:27
哲学
从开端到柏拉图 豆瓣
作者: (英)泰勒(C.C.W.Taylor) / none 译者: 韩东晖 / 聂敏里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 9
《劳特利奇哲学史》 第一卷涵盖了人类历史上一个最为辉煌的时期的哲学,在两个半世纪的时间中,哲学从类似神话的思维发展成为这样一种状态--人们已经积极地探讨了许多关于宇宙、精神和人类行为的最为根本的问题,已经写出了许多思想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杰作。

这些章节以时间的顺序呈现了希腊哲学的根本方法和各为思想家的观点。每一章都是由该领域的权威所写,还考察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出版的大量关于柏拉图和前柏拉图哲学的著作。所有这些都是以一种浅近的方式写成,既满足了非专业学者的需要,又不失其学术的精确性。论题范围包括从早期希腊崇尚思辨的思维方式和它的文化社会背景到智者派和苏格拉底,最后以三章论述柏拉图对哲学所有核心领域的持久贡献结束。

本书附有历史年表,名词解释和一个广博的参考书目。此卷向我们证明它是对于哲学开端的一个十分有价值的、综合性的指南。
2022年4月30日 想读 @2017-03-03 01:11:45
哲学
哲学解释学导论 豆瓣
作者: [加拿大]让·格朗丹 译者: 何卫平 商务印书馆 2009 - 7
《哲学解释学导论》内容简介:解释学作为一门西方显学,晚在20世纪80年代后才被引人中国,然而其生命力之旺盛,却在短时间内得到长足的发展。它本来是一门关于理解和解释的学科,因而在我国固有浓厚基础的经典诠释传统中找到了进一步发展的力量,以致西方解释学与中国经典解释传统的结合在我国形成一个学术浪潮。许多中国哲学史研究者希望借西方解释学的方法来开展对中国思想史的新研究,而许多西方解释学研究者则想借中国经典诠释的漫长传统和经验而得以发展解释学基本理论。但是在这种相互补充的学术进展中也出现了问题:西方解释学概念是否就是指中国经典解释中的解释?显然西方解释学在其早期,即施莱尔马赫及其以前时期,乃是一种如何理解和解释的方法论的技艺学,但当解释学发展到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时期。
2022年4月30日 想读 @2017-02-28 23:48:33
哲学
宋明理学十五讲 豆瓣
6.5 (11 个评分) 作者: 杨立华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 10
宋明理学亦称“道学”,是指宋明时代居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传统。从中唐开始,面对佛道二教的强势冲击,以韩愈为首的儒者开启了以重树儒家主体地位为目标的儒学复兴运动。至北宋,儒学复兴的思想自觉,落实在为儒家生活方式奠定哲学基础这一根本的时代课题上。基于这一思想自觉,周敦颐、邵雍、二程、张载都做出了杰出的哲学贡献,并在南宋被整合进朱子集大成的理学体系当中。本书详细介绍了理学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理学发展中的重要论题、人物及文化事件,展现了这一期儒学思想的蓬勃景象和精神气质。
2022年4月30日 想读 @2017-02-20 23:01:51
哲学
正义论 豆瓣 谷歌图书
A Theory of Justice
8.3 (7 个评分) 作者: [美]约翰·罗尔斯 译者: 何怀宏 / 何包钢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 - 8
功利主义在现代政治和道德哲学中占主导地位。 其他理论, 如直觉主义, 没有提供能与之抗衡的正义观和道德观。《正义论》主张以一种更抽象的社会契约论来替代功利主义。 其出发点是:社会基本结构是正义的主题; 人们在达成其它协议之前,首先要就社会制度的原则达成协议。 然而这种缔约不是一种实际的历史行为,而是在假定的原初状态中的选择的结果,它是互相冷淡的个人在无知之幕背后的选择。 契约目标是选择一种指导社会基本结构设计的根本道德原则即正义原则。对所选择的原则的直接检验是看按它们安排的社会制度是否符合人们的直觉判断;另一个检验是看它们是否符合人们的目的。由此产生了本书的三个部分:理论、制度、目的。
2022年4月30日 想读 @2017-02-07 08:00:18
哲学
简单的哲学 豆瓣
The Philosopher's Toolkit: A Compendium of Philosophical Concepts and Methods
作者: Julian Baggini / Peter S. Fosl 译者: 陶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 - 2
《简单的哲学》从论证的工具到评价的工具,教你如何运用哲学进行有效又健全的思考……它用凝炼概括的术语,辅以生动有趣的插画,结合生活中富有趣味性的辩论话题,为你一一解析论证推理的秘诀,可谓哲学入门工具书的不二选择!
在《简单的哲学》和《好用的哲学》里,我们将高深莫测的哲学知识简单化,把触不可及的哲学工具变得好用,不管你是刚刚拜在哲学门下的菜鸟,还是哲学大师的骨灰级粉丝,都会让你爱不释手!
2022年4月30日 想读 @2016-12-26 13:01:05
哲学
说理 豆瓣
8.8 (5 个评分) 作者: 陈嘉映 华夏出版社 2011 - 5
本书是著名哲学家陈嘉映教授集四十年从事哲学思考与研究形成的最重要的哲学专著。全书共分九章,以语言分析哲学的方法论述了相关的全部哲学命题,各章包括“哲学之为穷理”,“哲学为什么关注语言”,“哲学语法”,“论理词与论理”,“感知与语言分析”,“亲知与观念”,“看法与论证”,“普遍性:同与通”,“事情本身与事实”等。现代语言分析哲学源出自英国经验主义传统,以分析语言与意义的关系达至问道穷理的目的。陈嘉映教授初入以德国理性主义传统下海德格尔研究入手,从而将西方二十世纪现象学潮流与分析哲学的深入研究紧密无间地结合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相对独立的学说体系。该书作者首先以“哲学何为”入手,说“哲学大致就是穷理”:“从一个道理追向另一个道理,谓之穷理。所谓哲学,大致就是穷理”。而穷理,在陈嘉映教授看来,就是一个在一定的哲学语法下对感知和语言进行分析的过程。这一分析在其发展中必会涉及亲身感知与观念形成的问题,进而,陈嘉映教授又探讨这一体系在论证等重大哲学命题。本书论证之深度和论理之严谨使其成为国内近三十年来少见之重要哲学著述,必将引起国内外学界的广泛注意和关注。
2022年4月30日 想读 @2016-12-20 00:46:30
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