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看不见的背叛 豆瓣
Blind to betrayal: Why we fool ourselves we aren't being fooled
作者: [美] 詹妮弗·弗尔德 / [美] 帕梅拉·比勒尔 译者: 耿沫 2016 - 7
不忠、虐待、出轨、工作场所的剥削、歧视、不公……这些都属于背叛范畴。背叛发生于我们重要的亲密关系中,发生在我们工作的场所中,甚至发生在我们生活的整个大环境中,它如此猖獗,我们却总是能够说服自己对其选择盲视。
《看不见的背叛:爱与痛的挣扎与疗愈》作者,一位是研究背叛和儿童虐待的专家,一位是有着25年实践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向我们阐述了生活中肆意猖獗的背叛行为、人们面对背叛时候的心理活动、对背叛行为本身的态度、选择甘心情愿活在背叛笼罩下的心理原因等。《看不见的背叛:爱与痛的挣扎与疗愈》是一本直击心灵的书,读完它,你会懂得:生活中,我们总会有伤痛,但坚强一点,学会为自己疗伤,学会温暖整个世界。
2022年4月30日 想读 @2016-12-17 08:49:59
心理学
落差 豆瓣
作者: [法] 米歇尔·勒朱瓦耶 2016 - 10
白宫“总统心理健康委员会”指定心理读物。本书系白宫“总统心理健康委员会”重要成员、国际著名精神分析学家米歇尔重磅作品。揭秘心理落差的危害与应对技巧,告诉我们,面对失望的打击,该如何及时化解内心的愤怒、悲伤、压抑和焦虑,停止情绪自虐,预防感染抑郁症,重拾对别人、对自己、对 生活的热情。
工作不顺心,感情不顺利,对最好的亲友失望至极……你曾不止一次感到失望——对生活,对别人,对自己。失望的感觉有浅有深,有时转瞬即逝,有时却延绵不绝,如同黑云一般裹住你的内心,使你抑郁无助,愤怒迷茫,内心失去秩序,隐隐不安。
在失望的背后隐藏着的,是一股愤懑的心理能量。这股 能量杀伤力极大,向外,攻击别人,向内,攻击自己。
通过这本书,你将得到许多不同的思维方式,并学会许多精彩的心理学技巧。你将随着这些文字,到你的内心深处走一遍,看清心中负面情绪的本质。你将一步步打破失望在你心中堆起的壁垒,唤醒真实的自己,重拾内心的勇气和活力,不再抑郁无力。
请相信,这世上,凡是能让你失望的,都是你需要学会面对和超越的。唯有化解并超越心中的失望,才能活出平和而强大的自己。
【媒体推荐】
失望,来源于一种功能的遗忘。《落差:如何化解我们内心的失望》,通过一些易学的心理技巧可以在我们的大脑中建立“抗失望”的机制,减少我们受到情绪低落的侵袭。
——法国《健康》杂志评论
勒朱瓦耶是一名令人尊敬的精神病医生,他并不隐藏生活的痛苦,他通过一系列哲学的心理学的训练帮助我们直面负面情绪,通过训练我们通过尊重情绪和成熟的思想重新找到自我。这本书是通向更幸福的生活的处方。
——法国EGORA杂志评论
作为一名姓氏是勒朱瓦耶的精神病医生(作者的姓Lejoyeux,在法语中意思是快活的人),面对周围一群不幸福的病人有责无旁贷的使命感。通过这本喜悦满满地新书,作者坚信不用任何药物,所有人都能培养出一种预防抑郁生活方式。一棵树,一条鱼,一点幽默,一点莫扎特,许许多多小事都能制造大幸福。
——法国ELLE杂志评论
2022年4月30日 想读 @2016-12-06 23:47:48
心理学
隐性动机 豆瓣
The Why Axis
作者: [美] Uri Gneezy / [美] John List 译者: 鲁冬旭 中信出版社 2015 - 5
两位未来诺奖经济学得主”得意之作,四大诺奖得主联袂推荐
将行为经济学从“学者的象牙塔”带到“你家的客厅里”!
近400年前,伽利略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科学实验,此后,实验成为科学研究的基石。著名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说过,“实验是检验科学真理的唯一途径。”如今,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也意识到了实验的价值,他们开始借鉴自然科学领域的实验方法来研究人类的行为。
但是,到目前 为止,实验方法的应用主要局限于实验室。现在,新一代的经济学家正在用实地实验的方法来探索世界,《隐性动机》一书的两位作者便是其中的一分子。他们认为,不管是提高你的退休养老金、督促孩子好好学习,还是带领一家跨国企业从“优秀”到“卓越”,实地实验的方法都非常有效。
原因就在于,生活是最大的实验室,只有在现实生活中做实验,挖掘出人类行为背后的隐性动机,政府、公司、学校、家庭、个人才能有的放矢地设计出激励机制,才能真正解决困扰社会和人类的种种问题。
在《隐性动机》中,两位作者针对女性职场待遇问题、公立学校教育质量滑坡问题、慈善事业的持续发展问题、大公司的利润低下问题、无处不在的经济歧视问题等,都展开了针对性的实地实验,更重要的是,这些实验结果对于解决这些社会“痼疾”大有裨益且成本较低。
经济学家们并不仅仅是在进行枯燥的科学研究,他们的工作也是充满激情的。这其中倾注了他们个人的兴趣和心血,涉及人类各种复杂的感情和行为,其研究结果更有可能改变我们的世界,让越来越多的人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2022年4月30日 想读 @2016-10-22 00:01:41
心理学
小集团思维 豆瓣
Groupthink: Psychological Studies of Policy Decisions and Fiascoes
作者: [美]欧文·L. 贾尼斯 译者: 张清敏 / 孙天旭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6 - 5
“团体可以产生最好的决定,也可以做出最差的决定,就像一个人一样。”有团体决策的地方,就难免有决策失误。本书认为,造成团体决策失误的,在众所周知的人类错误根源之外,存在一种非常强大的、由小集团思维(groupthink)造成的有缺陷的判断——追求一致的倾向导致过于乐观,缺乏警觉,总是把外部其他团体看作虚弱和不道德的。
以美国外交史为主要事实依据,本书研究内聚团体在决策过程中的小集团思维,即人数不巨、成员相互熟悉、参与共同决策过程的团体在决策过程中的一种思维方式。作者通过美国历史上五个惨败的决策案例和两个成功的决策过程,分析、总结了这种思维方式的八个主要特征、产生的原因、后果以及避免的方法。
作者认为小集团思维的症状包括:对小组实力、道德的高估,对外界相反信息的忽视,对对方领导人的负面刻板印象,对团队一致意见的维护、成员抑制自己和其他成员不同声音的出现,等等。从而造成对于备选方案和目标的不全面调查、对所偏好的选择会带来的风险缺少充分分析、缺少对一开始排除的备选方案进行再评估等集体的缺陷,导致决策失败。
作者进而将“小集团思维”这种由社会心理学、政治学、历史学交叉的研究方法,由政府外交决策推衍至其他决策团体,由美国扩展到全世界,为预防小集团思维提供了种种处方,如:让团队每一个成员扮演批评性的角色,不以领导人的先入之见予以暗示和诱导,对同一决策过程设立若干讨论小组,等等。
2022年4月30日 想读 @2016-10-20 22:52:45
心理学
理解人性 豆瓣
Understanding human nature
作者: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译者: 陈太胜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7 - 3
《理解人性》系列丛书共18种,精心选取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荷妮和弗罗姆的经典之作,分别从性欲、社会、生活环境、文化传统等方面对人的状态心理——大至精神病串,小至日常笔误、舌误等过失进行了深入的精神分析。读书界完全懂得要用正确的分析态度去研讨这些著作,汲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为我所有。
2022年4月30日 想读 @2016-08-19 23:48:07
心理学
超越智商 豆瓣
What Intelligence Tests Miss: The Psychology of Rational Thought
7.7 (7 个评分) 作者: 【美】基思 E. 斯坦诺维奇(Keith E. Stanovich) 译者: 张斌 译 / 阳志平 审校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 - 9
如果《思考,快与慢》让你发现自己思维的非理性
那么《超越智商》将告诉你提升理性的方法
安人心智科学总监、开智微播出品人  阳志平 长文导读
诺贝尔奖获得者、《思考,快与慢》作者 丹尼尔•卡尼曼 鼎力推荐
高智商,就意味着能做出正确的、好的决策?错!
理性心理学的开山之作
2010年格文美尔教育奖 获奖作品
美国心理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基思•斯坦诺维奇
颠覆传统智商观念 引领全人类 迈入理性时代
◆ 内容简介 ◆
高智商,就意味着能做出正确的、好的决策?
错!
研究表示,公认的聪明人在决策的正确率方面与普通人无异,有时候也会:
数学家在毫无利好消息的情况,大量买入持续下跌的股票,最终输掉所有积蓄;
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士去墨西哥找赤脚医生看病,而不选择经过科学检验的医疗方法;
大学历史教授加入邪教组织;
在高中当老师的邻居拉朋友做传销……
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善于思考”包括明智的判断与决策,但大家熟知的智力测验并没有评估个体的判断和决策能力,然而这些技能对我们的生活非常关键,影响我们做计划、评估关键证据、评价风险和可能性的方式,从而决定我们是否能做出好的决策。
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达成人生的目标,拥有高智力还不够,还要拥有高理性。个体如果出现理性障碍,直接的实际后果就是生活不如意,错失本应取得的人生成就。本书认为,我们可以把对人类在真实世界中明智行动至关重要的理性从智力概念中剥离出来,并且,个体的“理商”可以通过学习而得到提升。
在本书中,斯坦诺维奇阐述了:
理性思考的概念和重要作用;
理性障碍的诸多类型及背后的信息加工机制;
提高理性的两条途径;
理性思考能力对个人及整个社会的重要性。
2022年4月30日 想读 @2016-03-17 17:11:56
心理学
為什麼我不敢告訴您我是誰 豆瓣
作者: 包約翰 译者: 崔菱 道聲 1992 - 6
Why am I afraid to tell you who I am?
本書告訴你一個你所熟悉而又陌生的問題——「我是誰?」
每一個人都可以在這本書中找到他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並能找出在現代錯綜複雜的社會中怎樣與人相處的秘訣。
2022年4月30日 想读 @2016-03-02 22:29:25
心理学
疾病的希望 豆瓣
The healing power of illness : the meaning of symptoms and how to interpret them
作者: (德)德特雷福仁 / (德)达尔可 译者: 易之新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11 - 5
疾病的希望:身心整合的疗愈力量,ISBN:9787801709608,作者:(德)德特雷福仁,(德)达尔可 著,易之新 译
2022年4月30日 想读 @2015-12-28 17:05:20
心理学
心理学与生活 豆瓣 Goodreads
8.9 (42 个评分) 作者: [美] 理查德·格里格 / [美国] 菲利普·津巴多 译者: 王垒 / 王甦 等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 - 10
《心理学与生活》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多年来使用的教材,也是在美国许多大学里推广使用的经典教材,被ETS推荐为GRE心理学专项考试的主要参考用书,还是被许多国家大学的“普通心理学”课程选用的教材。这本教科书写作流畅,通俗易懂,深入生活,把心理学理论与知识联系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使它同样也成为一般大众了解心理学与自己的极好读物。
作为一本包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和独特教学方法的成熟教材,原书中所有元素——如由600余条词汇及解释组成的“专业术语表”,2000余条“参考文献”,以及近1000条的“人名和主题索引”等等,对于教学、研究和学习都十分宝贵,此中译本完整地翻译和保留了这些资料。
2022年4月30日 想读 @2019-06-07 10:03:56
心理学
象与骑象人 豆瓣
7.7 (12 个评分) 作者: [美] 乔纳森·海特 译者: 李静瑶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 7
人类的心理,有一半正如一头桀傲不驯的大象,而另一半则是像是一个理智的骑象人。这两个分裂的部份,造成人们常陷与理智与非理智的思想争战中。
作者学贯中西,融合心理学、哲学、伦理学、宗教、人类学多学科知识,大量引用古今东西方哲学、文学与宗教中有关心理的看法,继而以现今神经科学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来验证这些古老的智慧,作为实证论述的基础,除了让人看到整个20世纪心理学与精神医学曾经是多么地扭曲,同时也积极正面地提出了人类如何可以寻找到快乐与生命的意义,帮助自己在人际关系、心理层面与道德层次成长。这种有关“积极心理学”的讨论书籍,是国内较少出现的心理学科普作品类型。
2022年4月30日 想读 @2015-12-08 22:05:29
心理学
家庭会伤人 豆瓣
作者: [美] 约翰·布雷萧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7 - 4
《家庭会伤人:自我重生的新契机》谈的是家庭,我们一生的起点和最深的梦乡。出人意料的是,这《家庭会伤人:自我重生的新契机》既不温馨也不甜美,而是充满了痛楚。作者道尽了家庭带给人们负面影响的可能性,邀请读者用真实的勇气去阅读,以便发现自己身上可能携有的伤痕和偏差的来源,从而找回健康的自我。
2022年4月30日 想读 @2015-11-30 10:52:23
心理学
我们与生俱来的七情 豆瓣
作者: 【法】弗朗索瓦•勒洛尔 / 【法】克里斯托弗•安德烈 译者: 王资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2015 - 8
情绪是流动的能量,能与其和平共处就是自己生命的主人。
有多少错误是“一时情绪冲动”犯下的?
怎样才能做情绪的主人?
怎样才能在保护自身情感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绪?
《我们与生俱来的七情》阐释各种情绪:喜悦、愤怒、羡慕、悲伤、羞耻、嫉妒、恐惧,爱……剖析常见情绪问题,帮你更好地解读情绪,将情绪转化成力量,更积极面对人生。
我们无法否认情绪的力量,也无法否认它对我们的选择、我们的人际关系,以及我们的健康所产生的影响。因此,学习掌握并驾驭这种力量——便是本书的用意所在。
2022年4月30日 已读
@2017-01-13 23:29:19
心理学
自尊的6大支柱 豆瓣
作者: 纳撒尼尔·布兰登 / Nathaniel Branden 译者: 吴齐 红旗出版社 1998 - 2
今日年代处的时代风云变幻,动荡不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锻造坚强的自我,要清醒地认识自己、自身的能力价值。文化一统的格局早已不复存在,生活中也就缺乏值得效仿的楷模,社会生活极少能激发起忠诚,“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快”,已成为我们生活永恒的主题。
此时此刻,如果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相信自己,那将是何等的危险。在喧闹的世界中无法找寻的稳定必须在我们内心中创造出来,以低微的自尊感面对生活将使我们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
从本质上说,本书回答了四个方面的问题:
什么是自尊?
自尊为什么十分重要?
我们怎样才能提高自尊?
他人对我们自尊的建设能起什么样的作用?
2022年4月30日 想读 @2015-10-22 10:38:29
心理学
恰如其分的自尊 豆瓣
7.4 (10 个评分) 作者: [法] 克里斯托弗·安德烈 / [法] 弗朗索瓦·勒洛尔 译者: 周行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2015 - 8
“知心書”是套集心理学最新理论、心理咨询专业知识、自我治疗方法于一体的通识课级别的心理自助类图书。这套书在法国亚马逊同类书稳居前列,深受法国读者喜爱,同时受到韩国、日本、德国、俄罗斯、巴西、西班牙等十余个国家的读者关注与追捧,在全球拥有广泛受众基础。
自尊不能解释一切现象,但可以廓清人的很多行为动机和某些行为偏差:
 不喜欢自己的样子——总是羡慕别人的美艳脱俗、风流倜傥
 看不起自己的出身——想不通自己的投胎技术怎么跟投球技术一样差
 不满意自己的表现——现身在热闹的朋友圈便能让气氛瞬降冰点的本事貌似无人能及
 不接纳自己的现状——从小到大一直有要模仿的榜样,追到吐血却忽略了自己的独一无二
于是,各种情绪病、抑郁症、酗酒、心理创伤纷纷找上门来,日子在缓缓流逝,不开心却从来不肯远离……
亲爱的,你的自尊生病了!
好在,这种病,有药可医……
相信自己、喜爱自己、信赖自己,这些方面统一构成了我们人格中最为基础的维度之一:自尊感。当一个人没有自尊心,幸福无从谈起。当一个人总是怀疑自己,很难做出好决定。相反,自尊心太强,又会经常感到受伤。好在,这一切都是可以调整的。
《恰如其分的自尊》帮读者科学地为自己的自尊心做专业全面的自我体检,告诉读者从童年到青少年自尊心如何形成,以及情感生活,伴侣生活,职业生活如何给自尊心带来重大影响。
除此之外,《恰如其分的自尊》还就如何建立自尊?如何完善自尊?自尊调适过程中会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如何评估自尊……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法,丰富真实的案例,科学到位的分析、大量名著名片精彩桥段的援引,为这本专业的心理自助书增色不少。
2022年4月30日 已读
这本书让我更清楚自己一些情绪反应的原因,对个人情绪管理的帮助很大。除了原因,作者也提出了一些方法。有的方法具体可操作,有的方法太笼统。 @2015-11-19 10:59:16
心理学
亲密关系(第5版) 豆瓣 Goodreads
Intimate Relationship
8.8 (70 个评分) 作者: [美] 罗兰·米勒 / [美] 丹尼尔·珀尔曼 译者: 王伟平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 - 1
爱情是人类情感中最美妙的一种体验,古今中外关于爱情的伟大文学作品有许多,但从心理学角度对两性关系进行科学而系统总结的专著尚为数不多。
《亲密关系》从一出版,就立即获得了读者的普遍喜爱,不仅得到了专业人士的首肯,更是得到普通读者的高度评价。作者综合了心理学多个分支的研究理论和成果,用饶有趣味的论述,总结出人们在交往与沟通、爱情与承诺、婚姻与性爱、嫉妒与背叛等方面的行为特点和规律。
本书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既注重专业性,有强调可读性。研究亲密关系的专业人士可以从中得到学习和参考;而对于社会大众来说,只要他(她)想获得一份满意的亲密关系,都可以从中得到启发。
2022年4月30日 想读 @2015-10-07 11:28:46
心理学
进化心理学 豆瓣 Goodreads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The New Science of the Mind
9.0 (27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戴维·巴斯 译者: 熊哲宏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 6
《进化心理学:心理的新科学》(第2版)正是关于这方面研究独有的著作。本书选题具有前沿性,涉及多学科,资料少,难度大,对拓展我国心理学研究和理论视野,建构活生生的人化心理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进化心理学是当代西方心理学的一种新的研究取向,然而,这一西方新思潮并未引起国内足够的重视,除了零星介绍外,有关这方面的西方专著一直未曾引进。
2022年4月30日 想读 @2015-10-07 11:28:05
心理学
动机与人格 豆瓣 Goodreads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8.3 (6 个评分) 作者: [美] 亚伯拉罕·马斯洛 译者: 许金声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 4
动机与人格(第三版),ISBN:9787300080086,作者:(美)亚伯拉罕·马斯洛 著;许金声、等 译
2022年4月30日 想读 @2015-05-11 13:17:08
心理学
照亮憂鬱黑洞的一束光 豆瓣
Lost Connections: Uncovering the real causes of depression and the unexpected solutions
作者: 約翰.海利 / Johann Hari 译者: 陳依辰 天下生活 2019 - 5
英國亞馬遜4.5星、美國亞馬遜4星評價
解開憂鬱症之謎,找到了不需用藥的社會處方箋
TED Talk千萬人氣演講作家——英國記者約翰.海利
飛越千里探尋憂鬱症成因
「一本闡述為何沒有人應該被隔離在孤島上的細膩清晰的著作。無論你是有輕微的憂鬱症狀、或是嚴重到曾有輕生的念頭,如果你希望看到真實、且持續的改變,拿起這本書來讀,它可以提供你適當的指引。」——艾瑪.湯普遜(Emma Thompson,英國演員、奧斯卡影后)
18歲吞下人生第一顆抗憂鬱劑,到31歲停止吃藥為止的13年期間,約翰.海利一直相信醫生與醫學研究報告的說法:他的憂鬱症是因為大腦的血清素濃度不足,需要用藥來修復腦內失衡的化學狀態。
從個人用藥的親身經驗,他不完全贊同醫生的說法與抗憂鬱藥劑的效用。於是,秉著記者追根究柢的精神,他花了3年時間,旅行6000多公里,足跡遍及美國印第安那州的阿米希村、柏林科提公宅、巴西聖保羅、加拿大洛磯山脈、英國等地,深入採訪了社會科學家、精神科醫師、心理治療師、演化生物學家、社會運動人士、以及深受憂鬱症所苦的人,試圖找到造成憂鬱症的真正成因與解方。
約翰.海利在這趟旅程中一一解開心中長久以來的各種困惑,他發現,不能只歸咎於生理與心理因素,集體的社會因素——人際關係、價值觀、職場環境、創傷、對未來不抱希望等,才是造成憂鬱焦慮最主要的原因。
旅程結束後,他找到了對症處方:憂鬱症不是個人的問題,而是全體社會必須共同面對的問題。如果要減少這個造成人類社會整體疾病負擔第二名的憂鬱症的發生率,需仰賴社會群體的支持,進而與人、自然、有意義的價值觀、有意義的工作重新建立連結,克服自我成癮、童年創傷等,以及修復未來、建立信心。
作者說書與本書的採訪音檔,可上網觀看與聆聽:
www.thelostconnections.com
好評推薦
「這是一本會讓我更進一步修正治療策略的書,建議心理師和精神科醫師一定要仔細閱讀。」——林耕新(耕心療癒診所醫師、《解憂相談室》作者)
「嚴重困擾著美國社會的憂鬱與疏離的問題,《照亮憂鬱黑洞的一束光》一書提供了精彩、精闢的分析。」——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Rodham Clinton,美國民主黨政治人物)
「如果你曾經歷過情緒低落、感覺迷惘,這本書將改變你的生命……現在就讀吧!」——艾爾頓.強(Elton John,英國搖滾樂爵士)
「對於這個當代普及的問題,本書有非凡且細膩的新發現。筆法風趣、銳利,大膽、深入的分析推翻了過去我們對憂鬱症的認知。這本書引入了一股清新氣息,巧妙地挑戰當代正統的憂鬱症治療方法。」——馬克斯.潘伯頓(Max Pemberton,英國國民醫療保健服務中心心理醫師)
「這是一本具時代性、重要的、大膽又挑戰傳統觀點的讀物。現在是我們從單純藥物的角度轉向社會角度來檢視心理健康的時刻。這本書幫助我們這樣做。」——麥特.海格(Matt Haig,《我們住在焦慮星球》作者)
「這是你會推薦給你的好友,希望他們都能人手一本好好閱讀的精彩好書,因為裡面有太多令人省思、且你會想和他們一起討論的觀點。非常個人化的書寫,直率、幽默又謙遜,讓我讀得愛不釋手。」——布萊恩.依諾(Brian Eno,U2合唱團的唱片製作人)
「一本大膽又具啟發性的著作,對現代整體社會的幫助遠遠超過受憂鬱所苦的人。」——亞莉安娜.赫芬頓(Arianna Huffington,《赫芬頓郵報》創辦人)
許瑞云(花蓮慈濟醫院一般醫學內科醫師、《走出傷痛 破繭重生》作者)
2021年9月19日 已读
被油管读书博主超級歪 SuperY的视频引起兴趣。前半部分讲抑郁症的成因给人很大启发。知道了原因就好想解决办法。后半部分作者讲的解决方法在我看来过于不接地气了。
心理学 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