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
人口峭壁 豆瓣
作者: [美]哈瑞·丹特 译者: 萧潇 中信出版社 2014 - 6
在这本书中,作为长期从事经济预测的专家,哈瑞?丹特认为,通货膨胀只有当人口规模巨大的年轻群体迈入社会时才会发生,而当庞大的老年群体出现时就会出现通货紧缩。因此,2014~2023年将出现通货紧缩,这一阶段将会对房地产、教育、商业战略、投资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谈到中国时,作者认为,中国是他见过的最大的泡沫,它的房地产泡沫已经超过所有发达国家。中国将是最后一个破灭的泡沫,而且中国即将达到人口的高峰期,到2025年就会出现人口数量的下降。也就是说,虽然中国还会有一个时间很长的城镇化进程,但它将是第一个从人口峭壁上跌落下来的新兴市场国家。作者还认为,中国庞大的债务、房地产和过度建设泡沫将会产生严重后果,迫使中国在未来数年内遭遇震荡。
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股市萎靡不振的根本原因:中国的过度建设会带来增长,但不会带来收益,因为过剩产能推高了成本。而股市用以衡量收益,中国政府却不惜任何代价地维持增长和就业。中国股市在未来几年内将会跌至1000点,并在未来10年内慢慢消化吸收掉房产、基础设施以及工业庞大的过剩产能。
如果你对全球以及中国未来的经济前景迷惑不解,这本书将帮助你认清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帮助你摆脱不确定的经济困境。
2022年4月30日 想读 @2018-06-16 22:07:09
经济学
汇率的不稳定性 豆瓣
作者: [美国] 保罗·克鲁格曼 译者: 张兆杰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为了更好地了解国际经济学的理论极其应用,我们编辑了这套“国际经济学译丛”。与国际经济学教科书不同,这套“译丛”选择的著作主要侧重于国际经济学的发展前沿,对现实问题的分析,以及国际经济关系中的实证研究。对于从事理论工作的人来说,这套丛书将有助于更清楚地了解国际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应用。对于参与实际工作的人来说,这套丛书将通过较为通俗的语言和具体的分析,有助于他们掌握国际经济学的理论。在人类进入21世纪之处,在中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际,我们将这套丛书献给正在准备迎接国际经济挑战的中国经济工作者们。《汇率的不稳定性》是国际经济学译丛之一。
2022年4月30日 想读 @2018-06-08 23:58:40
经济学
汇率战争 豆瓣
作者: 王旸 2010
从现代社会起源至今,汇率一直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一股暗流。本文从宏观角度介绍了汇率的本质以及影响汇率的因素,并详尽介绍了历代以来汇率的变迁。同时,文章剖析了近几十年汇率在美国、英国、日本、拉美、亚洲、俄罗斯等地引起的诸多金融风暴,并以史为鉴,分析了中美汇率、欧元危机、世界货币等热门话题的未来走势。
2022年4月30日 想读 @2018-06-08 23:58:27
经济学
见证失衡 豆瓣
作者: 余永定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0 - 6
《见证失衡:双顺差、人民币汇率和美元陷阱》作为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作者十多年来一直呼吁遏制中国经济的双顺差,理顺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但却并不如愿。今日中美经济关系的严重扭曲,使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作者当年的忧虑。《见证失衡:双顺差、人民币汇率和美元陷阱》遴选其三十多篇代表作品,以年代为序,试图表现作者一脉相承的见解,同时也表达了一个经济学家敢于反思研究历程并接受历史检验的勇气。
2022年4月30日 想读 @2018-06-08 23:58:13
经济学
货币的教训 豆瓣
9.3 (6 个评分) 作者: 周其仁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 1
中国的货币老虎越养越大。是货币总要出来购物,是老虎总要出来吃肉。既然人们对货币之虎冲入市场并抬升物价有很大的意见,那么在左拦右截之余,不妨考虑,究竟喂多大一块肉,才足以让这只货币老虎乖乖地呆在笼子里,不跑到街上来作乱?
——摘自《货币的教训》,“货币老虎越养越大”
2022年4月30日 想读 @2018-06-08 23:58:02
经济学
垄断竞争理论 豆瓣
作者: 爱德华·张伯仑 译者: 周文 2009 - 3
《垄断竞争理论》中的垄断通常意味着对供给进而对价格的控制。纯粹竞争的唯一先决条件被指出来——没有人具有任何程度的这种控制。然而,这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一定存在大量的买者和卖者,使得他们中的任何一个或几个的联合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他们的数量不一定是无穷大的(尽管为了某种目的把他们的数量看成无穷大是完全合理的和必要的),但是,他们的数量必须足够大,以至于即使任何一个人事实上对价格有微弱的影响,但他们也不会去施加这种影响。如果个别销售者在该假设条件下提供商品,即他的全部商品都能够在现行价格或市场价格下卖掉,没有一点剩余,那么,只要有足够多的销售者,就存在纯粹竞争,无论他实际上是以什么价格出售的并施加了多大影响。
2022年4月30日 想读 @2018-04-04 00:58:54
经济学
垄断资本 豆瓣
作者: 保罗·巴兰 / 保罗·斯威齐 译者: 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系 商务印书馆 1977
2022年4月30日 想读 @2018-04-04 00:58:20
经济学
劳动与垄断资本 豆瓣
作者: [美]哈里·布雷弗曼 译者: 方生 / 朱基俊 商务印书馆 1978
作者在本书中,研究了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劳动过程这个重要课题,探讨了这个课题的许多方面,如:劳动在各职业内部的演变及其在职业之间的转移,企业管理、现代公司、办公室劳动的演变,科技革命的发展及其影响,以及工人阶级结构的变化等等。作者着重指出,各项演变、变化或发展的原因是资本追求最大的剩余价值。
2022年4月30日 想读 @2018-04-04 00:57:45
经济学
转型中的地方政府 豆瓣
作者: 周黎安 格致出版社 2008 - 11
中国的改革开放30年间,华夏大地上演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变迁,世人称之为“中国奇迹”。中国发展的历史记录、经验不同于西方国家,鉴于此,现有西方经济学理论就不能完整地解释中国发展。本书正是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探究中国国情的特殊性与发展道路的独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在改革三十年中所经历的变革和转型过程。
2022年4月30日 想读 @2018-03-06 09:40:49
经济学
用图表看懂世界经济 豆瓣
作者: [日] 宫崎勇 / [日] 田谷祯三 译者: 谷文诗 后浪丨文化发展出版社 2018 - 3
推动日本经济腾飞、启发中国经济改革的日本经济学家宫崎勇,
用200余张体表厘清99个关乎世界时局的话题。
《用地图看懂世界经济》第二弹
.....................
※编辑推荐※
◎ 《用图表看懂世界经济》在日本深受读者欢迎,多年来不断更新改版。作者宫崎勇曾作为主力参与制定“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推动了战后日本的经济腾飞,他亦为中国的经济改革贡献颇多良策。两位资深作者分别在政府政策部门、世界金融机构、经济研究机构任职多年,对世界经济的来龙去脉有着全面、精准的把握。
◎ 全书用一页文字配一页图表的形式,分99个话题系统地描绘出世界经济的整体图景,帮助读者轻松掌握全球经济脉搏,形成自己的国际经济观。
.....................
※内容简介※
近十年来,美国次贷危机、日本“3•11”大地震、欧债危机、难民危机、英国脱欧等诸多大事接踵而至,每一件的影响都不只局限于一时一地,谁也不可能完全置身事外。既然身处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就有必要了解它何以如此。《用图表看懂世界经济》就是帮助读者轻松概览世界经济的绝佳入门读物。
本书由日本颇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宫崎勇和田谷祯三执笔,全面细致地介绍了世界政治经济的方方面面,共涉及各国概况、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区域一体化、能源与环境、金融危机、世界经济格局等十大主题。书中一页文字配一页图表,分99个话题清晰直观地呈现出世界经济的缘起与现状,让读者瞬间掌握世界经济的整体图景。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常常会感到被来自各方的信息碎片所淹没。本书用一目了然的图表、平实易懂的语言帮你把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为看懂世界、看懂未来做好铺垫。
2022年4月30日 想读 @2018-02-06 15:50:33
经济学
房债 豆瓣
House of Debt: How They (and You) Caused the Great Recession, and How We Can Prevent It from Happening Again
8.8 (5 个评分) 作者: [美]阿蒂夫·迈恩(Atif Mian) / 阿米尔·苏非(Amir Sufi) 译者: 何志强 / 邢增艺 中信出版社 2015 - 7
始于2007年的金融危机,导致美国800万人失业,400万家庭流离失所。这与美国从2000年到2007年住房抵押贷款翻番真的只是时间上的巧合吗?作者认为,当然不是!正是住房债务的大幅提升导致了次贷危机、大衰退乃至欧债危机。
《房债》利用大量关于2008年金融危机和住房债务的数据,提出了一个杠杆化损失的分析框架,以此框架重新检视了美国家庭债务,主要是住房债务,与金融危机的关系,批评了美国在危机时期采取的政策,并提出了如何防止下一次衰退的政策建议。
近年来,中国房价居高不下,住房抵押贷款从无到有,大规模增加,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的声音不绝于耳,本书对分析、判断中国房价到底有没有泡沫,如何防止房地产贷款积累冲击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避免重蹈美国覆辙,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022年4月30日 想读 @2017-10-10 18:53:23
经济学
人为制造的脆弱性 豆瓣
作者: [美]查尔斯·凯罗米里斯 译者: 廖岷 / 杨东宁 中信出版社 2015 - 9
为什么有的国家银行体系非常容易发生危机,而有的国家非常稳定?比如美国自1840年以来银行体系发生了12次危机,而加拿大却从未发生过危机;墨西哥和巴西等国家的银行体系,不仅危机频发,而且向居民和其他部门提供的贷款也极少。《人为制造的脆弱性(银行业危机和信贷稀缺的政治根源)》通过对美国、英国、加拿大、墨西哥和巴西等国政治和银行史的分析认为,银行业危机和信贷稀缺并非由非预见的偶发事件造成。相反,这些波动源自政客、银行家、银行股东、存款人以及纳税人之间的博弈。而银行体系能不能稳定,取决于制衡这些参与者的政治制度。因此,银行监管必须考虑政治因素。作者查尔斯·凯罗米里斯、史蒂芬·哈伯通过将政治史和经济学结合起来分析政客、银行家以及其他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深入分析了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到底源自何处,为我们了解金融系统的运行机制,减少金融危机,促进金融稳定提供了极为有益且独特的视角。
2022年4月30日 想读 @2017-10-10 18:46:23
经济学
经济学规则 豆瓣
Economics Rules: The Rights and Wrongs of the Dismal Science
作者: [土耳其] 丹尼·罗德里克 译者: 刘波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7 - 1
长期以来,世人对经济学的认识有两种倾向:一是教条主义,以抽象的理论模型为准绳简单推演复杂的经济现实;二是经验主义,以复杂的经济现实来否定理论模型的重要性。经济学家为此也备受诟病。丹尼·罗德里克从经济学模型建构的角度还原什么才是真正的经济学。经济学理论之所有要抽象和简单化,是为了探讨现象背后*本质的因素。与此同时,经济学家开发出多种多样的模型,从不同侧面解释经济现实,为我们勾画出一个更加全面的图景。
当然,经济学家也会时不时地犯经验主义的错误,尤其是在公共政策领域。他们误以为存在某种“普适模型”。实际上,他们应该根据具体条件,对模型加以斟酌鉴别,选择*适合的模型。在这一过程中,意识形态和政治偏好不应压倒对现实的体察和推理。
本书既为经济学辩护,也正视经济学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经济学家对社会现象的思考方式有其优势,但经济学的灵活性和条件适用性也是它的“阿喀琉斯之踵”。扬长避短,才能*好地发挥经济学的独特价值。
2022年4月30日 想读 @2017-10-10 18:45:47
经济学
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 豆瓣
The Economic Approach to Human Behavior
作者: [美国] 加里·S·贝克尔 译者: 王业宇 / 陈琪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5 - 4
《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集中体现并代表了贝克尔的学术思想和学术成就,这是因为,首先,贝克尔在本书中第一次明确阐述了他的研究方法,他的那些研究成果不过是这种研究方法的逻辑延伸和具体化,换言之,读者完全可以循着这一思路在人文科学领域里进行任何一个问题的研究;其次,《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是一部特殊的文集,绝大部分章节的内容由贝克尔从他已发表的诸多论述中精心采撷、编篡而成,各个章节具有相对独立性,各章之间又彼此关联。
2022年4月30日 想读 @2017-10-08 18:55:44
经济学
国家的兴衰 豆瓣
The Rise and Decline of Nations: Economic Growth, Stagflation, and Social Rigidities
作者: [美] 曼瑟·奥尔森 译者: 李增刚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 3
《国家的兴衰:经济增长、滞胀和社会僵化》这部伟大著作的主题是:一个社会政治稳定的时间越长,就越可能发展起造成耕地经济效率的强大特殊利益集团。奥尔森一生致力研究的核心问题就是为什么有的国家兴盛发达,有的国家不断衰落?他从分利集团多少、分利集团涉及范围的广泛程度等方面解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发达民主国家一一美国、德国、日本等经济迅速增长的原因。同时,他对国家衰落的原因提出了一个一般性的解释,即大量分利集团、分利联盟的存在。奥尔森认为大量分利集团的存在可能会成为一个国家衰落的充分必要条件,但不存在大量分利集团却似乎不能够成为一个国家繁荣的充分条件,充其量它只能是一个必要条件。
2022年4月30日 想读 @2017-10-08 18:55:24
经济学
不平等的代价 豆瓣 Goodreads
The Price of Inequality
作者: (美)约瑟夫 E. 斯蒂格利茨 译者: 张子源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 - 6
1%的少数群体虽然享受着最好的住房、最好的教育、最好的医生、最好的生活方式,但是有一样东西是金钱买不到的,那就是意识到他们的命运是与那99%的大多数命运捆绑在一起的。纵观历史,这些1%的群体最终都会明白这一道理,只不过他们常常明白得太晚了。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教授,通过走访世界各地的普通人,与他们交流,发现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不满的根本原因是相同的,那就是这些国家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在很多方面都失败了,并且二者都相当不公平。由此诞生出全球一个新趋势——服务大众。
2022年4月30日 想读 @2017-07-05 19:53:28
经济学
稀缺 豆瓣 Goodreads
Scarcity: Why Having Too Little Means So Much
7.1 (55 个评分) 作者: 塞德希尔·穆来纳森 / 埃尔德·沙菲尔 译者: 魏薇 / 龙志勇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4 - 11
在长期研究穷人和扶贫的过程中,塞德希尔· 穆来纳森发现他和穷人的焦虑竟然类似:穷人缺钱,他缺时间。在这一现象基础上,他与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尔德·沙菲尔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室研究和现实调查,却发现了一个存在于世人中间的惊人真相:穷困之人会永远缺钱,而忙碌之人会永远缺时间。
但是,进一步的研究证实:这些都是表面现象。因为即便是给穷人一笔钱,给拖延症患者一些时间,他们也无法变得富足和高效。实际上,在长期性的资源(钱、时间)稀缺中,人们已经形成了“管窥”之见,只能看到“管子”之中的事物,虽然这有可能为我们带来“专注红利”(短期的富裕或效率),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专心致志”反而会让我们产生“权衡式思维”,不断增加我们的带宽负担——当1元钱的价值在穷人与富人之间产生了巨大差异时,当印度金奈的街头小贩们陷入了无止境的借贷压力时,当每个人都处在多任务处理的“杂耍”状态中时……最理性的经济模型和行为方式都会变得不再符合自身的内在逻辑。最终,稀缺会俘获我们的大脑,渐渐让我们失去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变得更加愚笨和冲动。
《稀缺》是《思考,快与慢》作者丹尼尔·卡尼曼最推崇的行为经济学新作,它旨在揭示稀缺心态的各种复杂成因,并提出以“余闲”牵制稀缺的应对之法。所以,只有对“带宽”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我们才有可能从稀缺走向富足。
2022年4月30日 想读 @2017-07-05 19:52:31
经济学
民主与再分配 豆瓣
Democracy and Redistribution
作者: [美]卡莱斯·鲍什 译者: 熊洁 / 王正毅 校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 1
《民主与再分配》主要探讨民主的起因及民主对公民财富的分配后果。该书通过博弈论模型论证了理论假说,考察了1850-1990年相关数据,以19世纪中叶之前的瑞士各邦和20世纪中叶之前的美国各州为案例,进行了比较历史分析,论述了可信承诺与民主、贸易与民主、社会流动与民主、宪法结构与民主的关系,以及政治体制对公共支出、税率及福利的影响。最后,回顾全书的主要观点,并对现实政治进行了评估。
2022年4月30日 想读 @2017-06-29 22:20:44
经济学
贫穷的本质 豆瓣 Goodreads
Poor Economics: A Radical Rethinking of the Way to Fight Global Poverty
7.2 (60 个评分) 作者: 阿比吉特•班纳吉 (Abhijit V.Banerjee) / 埃斯特•迪弗洛 (Esther Duflo) 译者: 景芳 中信出版社 2013 - 4
《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内容简介:他们曾被说成是白人的负担,是弱国劣政的牺牲者。他们是最底层的10亿人,生活在每天0.99美元的贫困线之下。数万亿美元的援助未能救他们于水火之中,他们,依然深陷贫穷的陷阱,前路不明……为什么贫穷,为什么穷人摆脱不了贫穷?这是《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探讨的主要问题。《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的两位作者在本书中探讨:为什么穷人吃不饱饭还要买电视?为什么他们的孩子即使上了学也不爱学习?为什么他们放着免费的健康生活不去享受,却要自己花钱买药?为什么他们能创业却难以守业?为什么大多数人认为小额信贷、穷人银行没什么效用?15年以来,为了弄清为什么会贫穷,贫穷又会导致哪些特定问题,从而不断让穷人陷入无法逃离“贫穷陷阱”的怪圈,《贫穷的本质》的两位作者深入五大洲多个国家的穷人世界,调查贫困人群最集中的18个国家和地区,从穷人的日常生活、教育、健康、创业、援助、政府、NGO等生活的多个方面,探寻贫穷真正的根源。同时,《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也对关于贫穷的一些流行观点进行了反思,比如援助越多穷人的依赖性越强,外部援助不起作用等等。他们指出,多年来的扶贫政策大都以失败而告终,原因就在于人们对于贫穷的理解不够深刻,好钢没有用在刀刃上。《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用大量实例,提出了一些实用性较强的建议,寻找那些经得起检验的扶贫方案,为政策制定者、慈善家、政治家及所有希望天下脱贫的人提供了重要指导。
2022年4月30日 想读 @2017-06-22 12:29:31
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