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
大而不倒 豆瓣
Too big to fail
8.9 (7 个评分) 作者: 安德鲁•罗斯•索尔金(Andrew Ross Sorkin) 译者: 巴曙松 / 陈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 9
该书通过一幕幕生动的场景描述,向读者客观而详尽地展现了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美国主要监管机构和投行的众生相。在这部作品中,你可以看到雷曼是如何一步步地自断生路,监管机构是如何在“政治正确”的牵绊下做出选择,各大投行又是如何在人人自危的环境下力求自保。前所未有的访谈,不曾公开的华尔街决策内幕,揭示了美国经济萧条如何发展成全球金融危机,再现了从银行到政府再到整个美国身处金融危机第一现场的反应。
2022年4月30日 想读 @2017-06-22 12:29:01
经济学
理性乐观派 豆瓣 Goodreads
The Rational Optimist:How Prosperity Evolves
7.6 (16 个评分) 作者: (美)马特·里德利(Matt Ridley) 译者: 闾佳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 11
20世纪60年代人口爆炸和全球饥荒令人忧心忡忡,70年代资源枯竭甚嚣尘上,80年代酸雨来了,90年代轮到瘟疫。21世纪初,全世界为全球变暖集体焦虑。可是,这些恐慌(除了最后一个)全都来了又走了。人类只是运气太好吗?
主流的悲观论调宣称情况正在越变越糟,但他们已经这么说了整整两百年。
再看看实际情况。食品供给、收入和人均寿命步步走高,疾病、儿童死亡率和暴力事件轮番下降;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确实变得更便宜了;继亚洲摆脱贫困之后,非洲也跟上了它的脚步;互联网、手机和集装箱运输前所未有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生活实际上越变越好,全球皆然。
本书不光阐述了情况怎样越变越好,还解释了原因。繁荣来自人人为人人效力。始于十多万年前的交换和专业分工习惯,创造出加速改善人类生活水平的集体大脑。
这本大胆的书涵盖了人类的整个历史,从石器时代说到互联网,从旧制度的积重难返讲到蒸汽机的发明,从新近的人口爆炸谈到气候变化可能的后果。天灾人祸固然必不可免,但多亏了人类发明创造的无穷能力,21世纪必将实现巨大的经济繁荣,最可能发生的不是气候的灾难性变化,而是中国人、印度人、非洲人,都过得像美国人那样欣欣向荣。
2022年4月30日 想读 @2017-06-22 12:28:39
经济学
金融的逻辑 豆瓣 Goodreads
7.3 (33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陈志武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9 - 8
《金融的逻辑》探讨金融发展和一般市场发展对文化和社会带来的影响。作者从理论到事实对西方金融的发展正本清源,追溯财富基因,解读资本密码,剖析金融危机。作者创造性地从金融作为“大社会”中一分子的角度研究金融,对儒家文化进行金融学反思,直言市场经济是个人解放的必由之路,发展金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作者长期关注社会转型问题,痛击时弊,观点振聋发聩。“政府有钱不如民间富有”、“西方的兴起主要靠制度而不是掠夺”、“消费驱动型模式不会改变” 等观点启发了更多人思考转型中的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
2022年4月30日 想读 @2017-06-22 12:24:36
经济学
自由选择 豆瓣
Free to Choose: A Personal Statement
作者: [美] 米尔顿·弗里德曼 / 罗斯·弗里德曼 译者: 胡骑 / 席学媛 商务印书馆 1982 - 5
1980年的时候,美国公共广播公司连续十个星期播放了一套电视节目,名字叫做“自由选择”。本书的内容同这个节目所涉及到的一样。不同之处在于,电视节目限于时间不得不删除或只一笔代过,本书的论述却比较系统和透彻。
2022年4月30日 想读 @2017-06-22 12:24:00
经济学
合适 豆瓣
マーケットデザイン 最先端の実用的な経済学
作者: [日本] 坂井丰贵 译者: 蔡晓智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6 - 10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理论
解决人人都会遇到的大问题
...................
※编辑推荐※
★招生、选课、分配宿舍和实习岗位,系统如何设计才合理?经济适用房、机动车牌照该如何分配?有些东西不能用钱来买,怎么分才能让各方满意?
★诺贝尔经济学奖新潮理论,用人人都能懂的算法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力图让资源得到合乎心意的配置。
★日本经济学界新晋翘楚,用简明易懂的案例,一目了然地揭示出问题背后的原理和规律,让读者收获茅塞顿开的阅读快感。
...................
※内容简介※
长久以来,用何种方式将东西交到最合适的人的手中,一直是经济学家致力解决的问题。在一般商品市场中,价格决定商品的分配:你出得起价钱,就能获取心头好。可是出于道德或公平的考量,有些市场没有或者无法标出价格。此时,经济学家的任务就是设计出合理的“游戏规则”,引导参与者真实地表达意愿,有效地分配资源。
2012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最终指向了创造性地解决了上述问题的“市场设计”领域。该理论极具实用价值,挽救了众多肾衰竭患者的生命,改善了城市管理者颇为头疼的升学择校制度,甚至为美国政府带来了高达780亿美元的牌照拍卖收益……
作者为日本经济学界新晋翘楚,轻松剔出现实问题的骨架,将之精简为可供剖析的案例,依次揭示出单边匹配、双边匹配和拍卖问题的内在逻辑。沉浸书中,你会惊艳于看上去如此“简单”的方法竟然能够释放出如此巨大的能量,同时也一定会为经济学家思维的层次感与创造力所折服。
...................
※名人推荐※
18 世纪亚当• 斯密所研究的自由市场的功能,19 世纪里昂• 瓦尔拉斯所重视的作为技术的经济学,以及20 世纪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评价为“发现的过程”的竞争——这些真知灼见都因市场设计这门知识在21 世纪开花结果。
——坂井丰贵
2022年4月30日 想读 @2016-11-03 19:39:42
经济学
一种经济学,多种药方 豆瓣
One Economics, Many Recipes: Globalization, Institutions, and Economic Growth
作者: [土耳其] 丹尼·罗德里克 译者: 张军扩 / 侯永志 中信出版社 2016 - 3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重创了大多数东亚新兴经济体,IMF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献计献策”,为接受援助的经济体开出统一的“政策处方”,结果却事与愿违。非洲和拉美国家接纳了经济学家和国际组织的标准“政策处方”,经济依旧陷入困境;同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特立独行,却大获成功,走上繁荣之路。在当前这场百年不遇的全球经济危机中,经济学家是继续开出统一的“政策处方”,还是让各国对症下药,走出自己的特色?经济学家以及国际组织能否汲取以往的经验教训?相同的经济学原理,就应该让所有的国家都实施相同的政策吗?本书给你答案!
2022年4月30日 想读 @2016-10-22 00:02:25
经济学
刚性泡沫 豆瓣
作者: 朱宁 中信出版集团 2016 - 1
当前中国经济中充斥着“刚性泡沫”,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困境,这很大程度上源于经济中普遍存在的“隐性担保”现象:
·在金融投资领域,投资者完全不担心信贷违约,因为他们相信一切违约会有中国政府来埋单;
·在房地产业,购房者也相信政府一定会保证他们的投资可以获得丰厚收益,如果因为房价下跌而导致他们蒙受损失的话,他们一定不会善罢甘休;
·在制造业,尤其是重化行业,企业相信如果真的投资失败,那么政府和国有银行一定不会坐视不管,所以这些企业虽已严重产能过剩却仍敢债台高筑,在投资方面肆意冒险;
·国有企业,哪怕长年亏损,也几乎从不担心融资问题,而国有银行也不担心自己给国企发放贷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为其背后有政府信用做支撑……
过去,隐性担保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未来,这种推动作用恰恰可能会对中国的经济和金融稳定产生巨大的威胁。一旦中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不能再像过去几十年那样提供大量的隐性担保和刚性兑付,很难想象中国的经济还能像过去二三十年那样获得高速增长。而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政府提供隐性担保和刚性兑付的能力也会随之下滑,从而减弱了政府推动下一轮经济增长的能力和实力。这将不可避免地引发恶性循环,影响中国经济在今后中长期的改革和发展。
在《刚性泡沫:中国经济为何进退两难》中,作者逐个阐述了中国隐性担保的诸多方面,包括影子银行、房地产市场、A股市场、产能过剩、国企问题、政府债务,以及以P2P和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金融创新和金融体系改革,探讨了今后经济金融领域的改革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新机会和新挑战,并对政府如何逐渐退出刚性兑付和隐性担保、如何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如何化解各个经济部门和金融行业所面临的不断积累的风险,提供了具体的改革思路和措施。
2022年4月30日 想读 @2016-10-22 00:01:15
经济学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 豆瓣
Business Cycles: History, Theory and Investment Reality
作者: 拉斯·特维德 译者: 董裕平 中信出版社 2008 - 11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进一步详尽地解释了房地产、股票、债券、黄金、汇率、大宗商品期货、收藏品等资产市场的特性,揭示了经济循环中各类资产的阶段表现及互动影响,帮助我们更精确地掌握市场脉动,顺应经济趋势,在经济萧条时捕捉市场机会,从而获得高收益。经济永远都在成长、衰退和危机之间循环往复,让我们常常从乐观的高峰跌落失望深渊,又在某种契机下东山再起。对于经济周期的循环,我们该如何理解和预测呢?
点击链接进入英文版:
Business Cycles and Equilibrium 点击链接进入新版 :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珍藏版)
2022年4月30日 想读 @2015-12-08 22:20:19
经济学
知识笔记 豆瓣
作者: 朱锡庆 2011 - 9
《知识笔记》中国最近三十年的发展是一个堪称奇迹的伟大故事,收集细节,梳理脉络,无形之中就会惊奇地发现,这个阶段有一股非同寻常的知识增量。再追溯在中国之前的典型发展案例,比如十九世纪之后美国的发展,以及美国之前英国的发展,无一例外,都可以发现,在这个阶段在这个区域有一个非同寻常的知识增量。
为什么在某个时期会形成非同寻常的知识增量,又为什么在某个时期会形成如退潮一般的流量减少呢?要分析知识流量的涨落,必然要追根溯源到知识的活水源头。
这本集子对知识的几大源头作了一个梳理。尤其,活动本身是一个重要的知识源头,被长久地忽视了。活动本身有一种重要的副产品,这就是经验知识,或者说,活动本身是经验知识之源。忽视这个来源的知识,有好多现象就不能理解,比如分工到底有什么用,为什么制度内生于过程。忽视这个来源的知识,所有东西的起源都无法解释。还有,忽视这个来源的知识,有好多奥秘发现不了。比如,中国数以亿计的农转工,是通过活动边干边学来完成知识更新,其奥秘在于知识更新的成本为零,而且还有点收入养家糊口,是当时唯一可行的途径。作者对于湖湘学派始自胡氏父子以史为据的认识传统,对于经济学始自斯密以例立论的认识传统,深以为然。以依事说理的方式,集中讨论一个主题, 作为人类社会唯一发展动力的知识之源。
读者对象:学者、有经济知识背景的公司白领、公务员、大学生等。
2022年4月30日 已读
@2015-09-20 15:22:06
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