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印谱(第三版) 豆瓣
作者: 胡裕达 / 张英福 印刷工业出版社 2014 - 4
《印谱》概要:
《印 谱--中国印刷工艺样本专业版》是一套具有文化传承意味且创意独特的印刷工艺和印刷材料范例大全,分为上册(V2)和下册(V3)都采用标准圈装。全套 650页,使用来自世界各地印刷材料126款,采用印刷工艺技术30类,展示不同工艺组合161种,共有来自德国、瑞典、意大利、美国、日本、中国等47 家国内外优秀印刷服务商或提供设备、材料或参与精心制作,这大套艺术图书从2004年开始规划、设计、印制到全书出版发行,历时10年,是中国及全球第一 部系统展示从远古手工纸艺,到世界前沿印刷技术范例的大型艺术类工具书。
提示:印刷品工艺技术知识并不能简单依据任何一本专著画册就能完 全了解与掌握,出版人在这方面的尝试是出于总结许多专业人士多年从事这一行业的经验与试图弥补市场因工艺事例书籍缺乏而造成的缺憾,而将实践经验与读者共 同分享。国内外许多印刷工艺技术知识的图书与画册非常详细地介绍这方面的专业知识,甚至是权威的教材,值得认真阅读学习,希望你博采众长,在各种层面的只 是不断累积过程中成为印刷工艺领域的优秀技师或视觉设计师。
在编辑出版过程中,许多从事印刷研究专家的著作以及众多印刷行业资讯为作者提 供丰富的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的文字资料,这些参考文献和资讯来源有:加文安布罗斯、保罗何里斯编著《Print & Finish》(中国青年出版社)、唐万有主编的《印后加工技术》(印刷工业出版社)、许文才主编的《包装印刷与印后加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仲星 明、耿凌艳编著《印刷设计》(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金银河编著的《印后加工1000问》(印刷工业出版社)、钱军浩编著的《印后加工技术》(化学工业出版 社)、魏瑞玲编著的《印后原理与工艺》(印刷工业出版社)、智文广编著《包装印刷》(印刷工业出版社)、高晶等编著的《印刷材料》(印刷工业出版社)、常 江等编著的《覆膜工艺实用手册》(印刷工业出版社)、张海燕主编《印刷机与印后加工设备》、武军编著的《丝网印刷原理与工艺》、香港名印艺学会名誉主席余 鸿建等《三地书柬》、日本MDN《特殊印刷技术》等。
2018年11月26日 已读
使人眼花缭乱,又惊叹不已的世界,看的过程甚至有些遗憾:如果以后再看到一本工艺奇特的书,第一眼可能都不会那么惊喜了,因为所有的工艺都已经在这本书中见过了。不过又想,技术只是手段,真正会打动人心的,一定是通过种种工艺想要传达的事物吧(而且,工艺也会不断进化中呀233)。每一案例都详细写出了材料、技术、优劣,有许多未来想要一一尝试的部分,而关于印刷等的解说也让人学到了许多~
【编辑养成】 中国 印刷 艺术 设计
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年度插画作品集2015 豆瓣
作者: 展组委会 / 绘者 博洛尼亚插 译者: 宁宇 贵州人民出版社
◆ 博洛尼亚插画展组委会官方编著,著名阅读推广人宁宇翻译
◆ 汇集八十余位世界各地的优秀插画师的百余幅参赛作品
◆ 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图画书创作情况和插画发展趋势
◆ 出版工作者、绘画创作者和艺术爱好者的参考工具书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际上最为著名的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暨插画展的插画作品汇编,每年随展会出
版一册,作者均为造诣深厚的插画艺术家。每件作品都具有独特的创意、技巧和艺术感染力,
代表了国际插画艺术的发展趋势和艺术水平,对从事绘画创作、艺术设计、图书编辑的专业
人士以及艺术爱好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18年6月20日 已读
2015大概是近几年来个人最喜欢的一届,许多作品仍记忆犹新。(顺便要吐槽正在展出的2017整体风格的偏向要不要这么明显- -……不过胡桃说这是源自评审趣味的改变)装帧考虑到了保护图书,这一点很感激,不过扣一星给排版和印刷,毕竟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M 【绘本学习】 博洛尼亚 画集 艺术
水彩画的实质 豆瓣
8.9 (7 个评分) 作者: [英]哈泽尔·索安(Hazel Soan) 译者: 孙薇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2015 - 6
BBC人气水彩教学节目资深讲师
讲解水彩入门必备知识,分享创作心得
快速进阶水彩达人,体验水彩光影魅力
• 直击水彩画核心要点,玩转恣意的水彩颜料,轻松画出专业范
• 破解水彩画初学者常见问题,突破技巧束缚,从容展示大师范
• 名家示范120余个精彩实例,激发创作灵感,完美表现艺术范
【内容简介】
本书向读者介绍了水彩画这种表现多元又引人入胜的画种的本质特征,从而让初学者更好地掌握水彩画创作规律,享受“寓画于乐”的过程。
作者总结自己多年来的创作和教学经验,为我们成功掌握水彩画的秘诀提供了新鲜而独特的视角。书中既有对水彩颜料、画笔、画纸特性的详细讲解,也有丰富的实例直观解释水彩构图的主要原则——“少即是多”,还有对颜料的水分控制、留白、修改技巧等的具体指导。此外,作者始终鼓励读者亲自去探索水彩画的特质,并勇于突破色彩和绘画技巧的束缚,学会放任水彩在纸上去发挥其自身的魅力。
2018年2月2日 已读
副标题是“怎样画得更高级”emmmm……这确实是一本高级魔法书。虽然说是针对初学者,但确切的说可能更适合学习和练习了水彩有一段时间,已累积了相当多的困惑不解,以及经验,甚至正在绕弯路(?)的水彩爱好者们。因而全书虽然并没有一步一步教你如何画画的内容,但每一段话每一个小点,都会让人忍不住含泪点头赞同(喂233)叙述的段落中也感受到了作者对水彩的爱,眼睛闪闪发亮,仿佛在说“世界上有各种画种但我还是最爱水彩,因为它就是如此如此美好的事物”,怎么会不被这样的情感打动呢~~
M 水彩 绘画 艺术 英国
发现之旅 豆瓣 Goodreads
voyages of discovery
8.6 (24 个评分) 作者: [英] 托尼·赖斯 译者: 林洁盈 商务印书馆 2012 - 1
《发现之旅》,绝对值得您珍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十次自然探险
蒐集伦敦自然史博物馆300余帧精美的珍藏画作/视觉上的一场饕餮盛宴/
世界历史上最著名的探险家、科学家、艺术家联袂演绎/一幕幕迷人的自然历史冒险故事 /三百年历史的时间隧道,携您加入未知领域的探险/与历史伟人一起遨游世界
这本书实在很难让人(剪)刀下留情,它太美了,几乎每张素描画作都在低语诉说:“将我剪下来,贴在墙上吧!”——《国家地理杂志》
《发现之旅》是一部迷人的视觉盛宴,蒐集了伦敦自然史博物馆里数百幅珍贵藏品,收录了历史上十次最重要的自然探险故事,叙述了那些世界知名探险家、生物学家、艺术家在深入海洋深处挖掘深海秘密时的一幕幕冒险旅程。
本书以过去三百年间最有趣也最重要的自然科学探索之旅为题,聚焦在航程中搜集到的艺术与图像材料。每一趟旅程都累积了极其重要的标本收藏,产生了重要的科学新知。书中的许多博物馆收藏也是第一次面世,它们绝对值得读者悉心鉴赏。过去一代代的科学家与历史学家都曾深深地为这些故事与图像着迷,并从中获得了阅读的乐趣。这本书的出版提醒我们,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自然艺术家在自然科学演替过程中的贡献不容忽视。我们若有机会到世界各地去旅行,可以说每一次都是开启视野、航向未知世界的新探险。最好是随身携带这本书,在车上或飞机上随意翻阅,说不定它会给您新的领悟与启示。
至爱梵高·星空之谜 (2017)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Loving Vincent
8.4 (933 个评分) 导演: 多洛塔·科别拉 / 休·韦尔什曼 演员: 道格拉斯·布斯 / 罗伯特·古拉奇克
其它标题: Loving Vincent / 至爱梵高
影片用一封无法投递的信件串联起梵高在去世前最后六周里与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人物之间的秘密,带观众穿越回十九世纪末的欧洲,并陪伴梵高走完他最后的人生。影片采用梵高原画作品中的人物原型还原梵高的艺术人生,让观众在享受美得令人窒息的视觉盛宴时,抽丝剥茧地发现隐藏了一个半世纪的秘密。
2017年12月8日 看过 算是第一次看到线描油画风格的动画?喜欢光的表现手法~本以为是艺术纪录片,结果是悬疑片,还是罗生门式叙事ˊ_>ˋ但“你想知道他为何而死,可你知道他曾怎样活着吗?”紧张感至结尾处释然,毕竟他早已将自己生命的全部都化作图画和文字,这个饱受苦难又美丽灵魂。ED是Vincent,非常动人。
动画 艺术 英国
向大师学绘画 豆瓣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Great Masters
作者: [美] 罗伯特•贝弗利•黑尔 译者: 朱岩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7 - 1
如果你想学习精深的素描技法,就应当求教于杰出的画家,譬如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波提切利、鲁本斯……当然,这些大师已经不能亲自向我们传授技法,但幸运的是,他们的作品依然留存于世,成为我们优秀的老师。
作者罗伯特·贝弗利·黑尔,被普遍认为是乔治·伯里曼在纽约艺术学生联盟的继承者,从事素描与艺用解剖方面的教学40余年。他选取了100幅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著名美术大师的人体素描作品,对其进行分析,展示了千年美术史上的大师们如何处理线条、光线和块面、体块、位置朝向和方位以及艺用解剖学等基本元素。
本书思接千载,博采众长,以出色的洞见和明晰的解说,仔细分析了绘画中的基本难题,并一一展示了大师们应对这些难题的表现方法与技巧,将绘画技法的教学落实于真实作品之中,是一本帮助艺术学生与艺术家水平进阶的实用教材。
▲畅销全球55年的殿堂级素描教程,影响几代艺术家与学生的绘画指南。
▲清华美院、中央美院名师联合推荐,在各大艺术院校经久不衰的经典教材。
▲伯里曼公认的继承者罗伯特·贝弗利·黑尔在本书中总结毕生教学经验,逐一揭示西方美术巨匠的独门绘画技巧。
▲书中收录100幅达·芬奇、伦勃朗、丢勒等西方美术大师的原始素描手稿。
▲左页图片放大,突出大师笔法细节,右页全幅原图,呈现名作全貌,图上标注一目了然,更加清晰。
▲本书可作为艺术学生、绘画学习者的专业指导书籍和工具书。
适读人群 :艺术专业学生,绘画爱好者,素描学习者
2017年9月9日 已读
虽然叫“素描基础”但其实是高级魔法书,跪着读完的_(′ཀ`」∠)_!读艺用解剖学一章时真的好想买一副骨架回来(别冲动…)嗯总之心中一定要有人体。
M 素描 绘画 艺术
现代艺术150年 豆瓣
What Are You Looking At?: 150 Years of Modern Art in the Blink of an Eye
9.2 (127 个评分) 作者: [英] 威尔·贡培兹 译者: 王烁 / 王同乐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 3
要掌握现代艺术的游戏规则,你需要知道些什么?——涵括近百位艺术家及其代表作,梳理二十多个现代艺术流派的渊源流变,勾勒现代艺术的发展历程。这一百五十年来艺术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到了今天,一件看似五岁小孩也能捣鼓出来的东西,居然会是艺术史上的旷世之作?
这是艺术吗 ?这必须是艺术!——马列维奇的黑色正方形,蒙德里安的彩色格子,杜尚的小便池… 艺术不再必须与美有关,它更多地关乎理念。那些光怪陆离、五花八门的艺术流派,在揭开了其中的奥秘之后,实际上简单得惊人,但又绝妙乃至伟大。
如果我们还能从一百五十多年前莫奈的《日出》、梵高的《星空》中,依稀辨认出艺术“原来”的模样,那么,一百五十年后安迪·沃霍尔的金汤宝罐头、达米恩·赫斯特的腌制鲨鱼,还有翠西·艾敏乱糟糟的床,足以让我们看到艺术的其他可能。回顾现代艺术一个半世纪的反叛之路,我们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如何变得愈发反叛、大胆、混乱。这背后,是艺术家对“何为艺术”的无尽追问,是他们对周遭世界的回应与抵抗。现代艺术的故事仍在继续,也许永远不会完成。
2017年8月16日 已读
好看!(写得好看大概是因为作者是单口相声爱好者(大雾)很喜欢这位亲切幽默、娓娓道来,又毫不大男子主义的作者。)可以接档《艺术的故事》来读,不过现代毕竟是与过去完全不同的时代啊,爆发式的探索与思考。从中涌现的艺术家与他们的创作,敲击人心的,可爱的,不可思议的,有趣的,可怕的……如同心灵受到轮番洗礼。对于自己身处这个时代,距离喜爱的艺术家们如此之近,思考着同样的事情,也有种奇妙的感觉。要说本书的不足之处大概是插图太!少!了!_(′ཀ`」∠)_必须一边阅读一边拿手机搜索对照来看,但众所周知敝国的搜索引擎是相当不好用的,总之这一点为阅读带来了不少烦恼+_+
M 威尔·贡培兹 艺术 艺术史 英国
博斯,梦幻花园 (2016) 豆瓣
El Bosco, El Jardín De Los Sueños
7.7 (29 个评分) 导演: José Luis Lopez-Linares 演员: Miquel Barceló / 蔡国强
其它标题: El Bosco, El Jardín De Los Sueños / 波西失乐园(台)
2016年是艺术大师耶罗尼米斯·博斯逝世500周年。《博斯,梦幻花园》是一部关于他的作品《人间乐园》的纪录片,这幅画是他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全球最知名的画作之一。这幅画的涵义十分复杂,即便如今它在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馆中久经高科技和再三修复的考验,依然潜藏着无数隐喻尚待能够理解它的人去解读,而本片正是希望通过记录这幅画给当今世界各地无数作家、画家、音乐家带来的灵感,从而激发人们去发掘其更深层次的涵义。
2017年7月1日 看过
#siff20#虽然内容就是不同领域的作家艺术家学者们谈论它(读者反应理论?),不过面对这样一件丰富的作品,反而不适合定一个明确的框架结构呢。真的是非常吸引人的作品,明明诞生在五百年前。PS.看见了几个熟悉的面孔,大惊喜233
纪录片 艺术 西班牙
佛罗伦萨与乌菲兹美术馆3D (2015)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Florence and the Uffizi Gallery
7.9 (48 个评分) 导演: 卢卡·维奥托 演员: 马可·恰蒂 / 阿图罗·加兰西诺
其它标题: Florence and the Uffizi Gallery / 佛罗伦萨与乌菲兹美术馆
《佛罗伦萨和乌菲兹美术馆》远不止是一部关于经典艺术的纪录片,而是一段以多维度、多媒体视听盛宴的方式,通过剖析当时最美最具代表性的艺术作品,深度探寻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旅程。
在世界电影史上,我们首次迎来了一部关于真正的露天美术馆——佛罗伦萨的艺术电影。3D技术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身临其境的视觉体验:艺术作品通过三维视觉效果得到增强,那无与伦比的美感跃然而出。影片中激励人心、情感充沛的解说来自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领军人物,我们的导游主持人,伟大的洛伦佐,由西蒙·米瑞尔斯饰演。在永恒的无涯之境,伴随着精心挑选的壮丽的背景音乐,洛伦佐带领我们游览“他的”佛罗伦萨——文艺复兴时期文明的摇篮。
2017年6月23日 看过
#siff20#仿佛《艺术的故事》的补充资料,囊括了文艺复兴时期诸多重要作品。但拍摄比印刷品好看一百倍!加上技术处理和角度设计,可能有“比实物更好看”的预谋(至少那些迷之立体效果还是很惊人的…)所以说一定要看3!D!呀!音乐赞,大片之感一半要靠它233于是佛罗伦萨也是有生之年了
意大利 纪录片 艺术
艺术的故事 豆瓣 Goodreads
The Story of Art
9.6 (169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E·H·贡布里希 译者: 范景中 / 杨成凯 广西美术出版社 2008 - 4
《艺术的故事》概括地叙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以阐明艺术史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历史,每一件作品在这历史中都既回顾过去又导向未来。
继1997年三联版《艺术的故事》后,英国费顿出版社授权广西美术出版社独家出版,也是国内唯一合法授权的版本。
2017年6月18日 已读
和读完《聆听音乐》相似的心情,第一次在心搭起史的框架; 明明内容如此丰厚却还是觉得简略。阅读的过程中不停回翻,作品之间连系着过去与未来; 有时觉得人类对绘画的探索过程和个人自身的探索十分相似; 最喜欢19世纪的艺术家;20世纪则十分有趣……为什么短评只能写一百多字了?生气!抗议!
艺术 艺术史 英国 贡布里希
画的秘密 豆瓣
Le Dessin
8.5 (112 个评分) 作者: [法] 马克-安托万·马修 译者: 贾梦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6 - 1
荣获瑞士谢尔漫画节最佳作品奖
欧洲漫画界最具实验性的概念型奇才、两届安古兰国际漫画节奖项得主马克-安托万·马修情感悬疑之作
堪比卡夫卡的诡异荒诞,兼具大卫·林奇的超现实主义
...................
※编辑推荐※
一本关于友情的疗伤图像小说,直击人内心最为隐秘的情感。
一部追寻艺术的纸上悬疑电影,揭示命运宇宙中奇诡的真相。
★ 《画的秘密》荣获欧洲第二大漫画节“瑞士谢尔漫画节最佳作品奖”。
作者曾两度夺得安古兰国际漫画节重要奖项。
★ 《画的秘密》是一部罕见的、结合了拼贴、镜像、3D等叙事手法的实验型漫画作品。作者巧妙地调度光线、纬度、时间、记忆,在一个悬念重重又温情治愈的故事中,注入了一个有关命运的哲学议题。
★ 马克-安托万·马修是欧洲漫画界最具实验性的概念型奇才,作品布局严谨、线条极简,用色冷静,画风独树一帜。作者擅于营造硕大的叙事迷宫,挑战读者的逻辑和情感,被业界称之为漫画界的卡夫卡和大卫·林奇。
...................
※内容简介※
挚友爱德华去世了,遗赠给埃米尔一幅画。朋友用智力和情感铸就的画中,每一个细节都是冰山一角,是一个字谜、一个玩笑,一个通往另一片天地的入口……
画面越深远的地方,微妙的细节就越多,连显微镜也不足以展现其中所有的东西。埃米尔倾尽余生追随画的秘密,将其中的细节复制、放大、临摹、解读。那些在时间流逝中渐渐显现的痕迹,正在悄悄揭开这个令人难以置信且充满诗意的谜底……
...................
※媒体评论※
这是一本充满诗意的作品,从头到尾都渗透着强有力的文学思想。故事氛围很容易让人想起冯索瓦·史奇顿 (François Schuiten) 和贝涅·彼特 (Benoît Peeters) 创作的迷宫般的世界。墨线画风完美无缺,原创剧本引人入胜。
——BDTHEQUE漫画图书馆评论网
《画的秘密》讲述了一个令人着迷的故事,它让读者跟随着爱德华的脚步进入了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世界。作者绝妙又熟练地使用了黑白风格和光影的技巧,让这本漫画充满了让人惊叹的梦幻感。
——法国亚马逊读者评论
2016年7月6日 已读 “艺术的唯一用途,就是让生活变得比艺术本身更有趣。”非常特别且有趣的作品,看过它的人的感受,说不定也想书中的图画一样,丰富且变换无穷吧。(而且和胡桃都觉得,这是一个爱的故事2333)最后谢谢大鱼童鞋送我这本书^_^
M 法国 绘本 艺术 马克-安托万·马修
隐世之国 鹿菏水彩私享绘 豆瓣
7.9 (8 个评分) 作者: 鹿菏 湖北美术出版社 2015 - 8
图书形式:本书封面与内文纸张均为精选的特种纸,特别是腰带为复古草香纸,拆下后为鹿菏作品的仿真原稿,完美呈现作者水彩作品的色彩与质感。
图书内容:一位迷恋植物,喜欢自然,隐居避世的画师——鹿菏,花了2年时间,用水彩记录了他喜爱的植物与灵兽,最终将精选的25例水彩绘画过程与您分享。
鹿菏不仅对水彩画材的选择与基本用法进行了详尽的介绍,更是对书中每一幅案例都给出了丰富的步骤。读者可以跟着作者的画笔走过春秋冬夏,看一片叶的舒展,看一朵花的盛开,看飞鸟的羽翼,看小鹿沉静的姿态,这些都是鹿菏想要与你们分享的世界,一个可以通过画笔让心灵休憩得到清静的乌托邦。
2016年6月27日 已读
太美了,无论是作品本身,还是装帧、用纸、印刷、各处设计的小心思,可以列入见过的最美的书之一。最后给腰带点个赞~
M 中国 水彩 画集 艺术
波隆那插画年鉴.第一辑 豆瓣
作者: 展组委会 / 绘者 波隆那插 中国青年出版社
《波隆那插画年鉴》是国际上最为著名的波隆那国际儿童书展暨插画发展的文学类插画官方年鉴,每年随展会出版一集,作者均为造诣深厚的插画艺术家。每件作品都具有独特的创意、技巧和艺术感染力,代表了国际插画艺术的发展趋势和艺术水平,对从事绘画创作、艺术设计、图书编辑的专业人士以及艺术爱好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波隆那插画年鉴》(中文简体版全集)将分3辑出版,每辑4册。第一辑收集了1991年至1994年的优秀作品;第二辑为1995年至1998年的优秀作品;第三辑为1999年至2002年的优秀作品。有些作品的创作时间虽历经数年,但其艺术价值愈来愈受到业界的重视,已成为艺术院校师生插画教学的经典参考教材和图书馆必藏的艺术年鉴。

我们将与波隆那插画展组委会和年编辑者合作,继续推出相关经典图书,并拟将中国的插画家及其优秀作品介绍到世界。

终生追求真、善、美的插图画家,世界在他们的心里是那样的纯净、自由和充满幻想。一幅幅风格迥异、至真至美的图画,是画家对于这个世界和这个世界的希望——孩子们的无比挚爱与心智流露。我们在细细品味时,仿佛置身于冥冥的童话故事里,心境是那样透明,仅感受到真诚和爱。
-----------------------
《波隆那插画年鉴》中文简体版的出版,拉近了我们彼此之间的距离。
——何洁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 教授 著名设计艺术家

意大利的波隆那简直像一只硕大的魔瓶,每年奇思妙想的故事、梦幻猗彩的画面、美妙鲜活的人物一个个从这瓶中呼之欲出,迷倒全世界数亿儿童,也让成年人回溯青春,让老年人“返老还童”。
我喜爱画儿童题材的插图,因为可以用最纯真的心理面对我们的读者,而不受一切环境条件的制约。
每次翻阅《波隆那插画年鉴》都会带来一种兴奋和满足。世界各国优秀的儿童插图画家们用蘸满真挚情感的笔触,拨动着人们的心弦。画家抛弃了说教的方式,以平和的心态,用富有想象力的视觉语言来打动读者,传达一种声音:善良、勇敢、博爱、坚强,对生活充满信心。
《波隆那插画年鉴》中文简体版全集的出版,定会受到知音们的青睐,其魅力来自书中作品不可思议的创想力,这正是当今中国插画艺术教育最为少的“魔杖”。
我愿更多的读者喜欢她,并对世界上那些潜心为儿童创造精神产品的画家、作家们充满敬意,因为他们让世界上成千上万的儿童像哈里·波特那样拥有的幻想;也让在这个每时刻发生着奇奇怪怪事件的地球上生活的大人们能保留一份童心的天真。
——吕敬人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教授 著名书籍艺术家 插图画家

画最美的图画给孩子,是儿童插图画家的天职。波隆那每年都汇集近千年画家的五千多幅儿童插图作品,这是多么盛大的一次聚会!那一幅幅充盈着童真与梦幻,一切技巧与色彩也都已化作对儿童浓浓的爱,并借“波隆那”撒播至全世界。衷心祝贺《波隆那插画年鉴》中文简体版问世。
——吴冠英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著名插画艺术家

儿童图书中的优秀艺术作品和插图应该符合所有年龄段孩子的胃口。波隆那插画年鉴向您介绍了每一年儿童图书艺术和插图的潮流趋势。对我个人来说,这本年鉴能在中国出版发行真是件值得庆祝的幸事。这种感觉简直的太奇妙了!
毕竟,艺术交流不应该存在政治界限,而应该由全世界人民分享。如同体育和音乐,优秀的艺术作品也应该是全球共享的事,世界各地的人民都应该欣赏到它。衷心希望能喜欢我们精选的这些风格各异的插画作品,并希望这本书能够对您的创作有所鼓舞和启发。
我心存一个愿望;更多的中国艺术家和插图画家能够加入到未来的波隆那艺术展览中。我深知这方土地孕育出的优秀艺术家和插图画家有着惊人的潜力,这种潜力能够极大地丰富我们的艺术展会和作品年鉴。在此,我积极鼓励中国的艺术家们提交自己的作品。(www.bookfair.bolognafiere.it)
波隆那年鉴是面向世界出版业开启的一扇窗户,许多享誉世界的艺术家都是以参加波隆那展览作为他们艺术事业的起点,有此之前,有些艺术家甚至连一本书都没有出版过。波隆那年鉴的问世界使得全球各处的出版商、作者、书商和艺术爱好者们有机会欣赏到这些出色的艺术作品。
聆听音乐 豆瓣
Listening to Music
9.6 (23 个评分) 作者: [美] 克雷格·莱特(Craig Wright) 译者: 余志刚 / 李秀军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 - 4
《聆听音乐(第5版)》主要结构分三部分,音乐元素、音乐史和美国通俗音乐。在讨论任何音乐概念的同时都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并有一目了然的图表作必要辅助。存在于每一章节中的“聆听指南”和“聆听训练”两个部分是本书最具特色的精华。分成41个短小的章节,便于学生阅读、学习和消化。在这个过程中,爵士乐现在占了两章,摇滚和叮盘巷各占一章。此外,开始的新部分预习每个历史时期,并把各时期的音乐和历史事件为学生做成了插图丰富的年表。在每个部分的结尾,你可以看到一个“音乐风格列表”,回顾每个时期的风格内部的音乐要素,并列举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和主要体裁。《聆听音乐(第5版)》所有的列表都在第七章的结尾给予预告,在那里风格的概念被引入了。
2015年6月25日 已读
三周刷完,果然热情才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呀QuQ 明明觉得内容非常充实,不过有好些喜欢的音乐家仍是一笔带过甚至尚未提起的,只能说音乐的世界如此广博,不是一本教材能够完全概括的吧。但对我来说仍是非常受用,首先,是第一次在心中搭建起了古典音乐史的发展脉络与框架;其次,许多音乐术语的讲解和聆听练习中的感受确实是解答了许多年来各种大大小小的困惑~~总之很适合作为第一本古典音乐入门书。PS.我使用了图书和网上的6CD音频资源,没有刷讲座视频(觉得书+CD已经足够,再下一个钢琴键盘APP跟着试试看其实也很有趣~)。不过有空会再去coursera刷一遍introduction to Classical Music吧,仅是看文字就觉得莱特教授是个可爱的人:)
M 克雷格·莱特 美国 艺术 音乐
亲爱的詹姆斯 豆瓣
Dear James : Letters to a Young Illustrator
8.0 (6 个评分) 作者: R.O.布莱克曼 译者: 焦乐群 龙门书局 2011 - 1
一个可爱的老头儿,作品屡登《纽约客》封面,在他七八十岁的时候,突然希望将自己半生的心得、故事,讲给一个年轻人听,让他们能更从容地面对这个动物凶猛的世界。
他讲了自己初入行时遭遇的惨不忍睹的错误和失败,念叨了生活和职业的艰难,分享了成功给他带来的大房子,甚至连无奈卖掉大房子时的黯然神伤也没有放过。
他希望为刚刚站到人生起点的年轻朋友们点一盏不太壳的灯,微微的光照亮必经的路途。
他希望在年轻人灵感枯竭、呕心沥血的作品被无情退回时,能够拍拍他们的肩膀,告诉他们别忙着愤怒、哀叹、自怨自怜,甚至从此抛却梦想。
他还希望年轻人成就在身、偶尔找不着北的时候,能够给他们来点儿冷风吹,告诉他们要再三反求诸己,深刻检讨自己的作品,追求自己的最大潜质。
2015年6月17日 已读
并非面面俱到,却说中了许多常常在想的事,重要的事。书是从图书馆借来的,不过决定自己再去买一本。这样的书就应该放在手边,偶尔翻开看看。勿忘初心:)
L M R.O.布莱克曼 上图-曲阳 书信
沃特豪斯 豆瓣
吉林美术出版社 2008 - 7
《沃特豪斯(英国)》介绍了沃特豪斯的生平事迹,对他的美术思想及作品也有介绍。约翰·威廉·沃特豪斯(John William Waterhouse,1849—1917)在艺术史上的评价说法不一,有评论家称他为拉斐尔前派的殿军人物,也有艺术史家认为他是英国的新古典主义者。事实上,沃特豪斯早年受阿尔玛泰德玛和弗拉德里克莱顿影响,常取古希腊、古罗马题材入画,绘画风格偏向于新古典主义。而后,沃特豪斯又受到维多利亚时代的艺术时尚影响,逐渐融合了拉斐尔前派的画风趣味,创作出具有中世纪梦幻般神秘感和宗教情结的作品。
莫奈和他的眼睛 豆瓣
7.0 (30 个评分) 作者: 张佳玮 译林出版社 2014 - 3
●对艺术圈来说,那是一个最糟的时代
对艺术来说,那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一个天才辈出的时代
一个老传统被抛弃的时代
而这本书要说的是那个时代里 一个并不天才
但因其画作命名了那群新天才的画家——莫奈
●满肚子文人段子,爱掉书袋的张佳玮
首次将擅长的传记笔墨与熟读的美术史料 融为一 体
书写印象派创始人莫奈的一生
把画家重新镶回印象派诞生之初的法国
复原塞尚赞叹的“那是一双多么美妙的眼睛”所看到的“麦垛,鲁昂的教堂,拱桥和睡莲,以及当时正飘拂在这些事物之上的、19世纪到20世纪的阳光与风雪。”
●史料丰富,图文并茂,一本莫奈 看明印象派
2014年6月3日 已读 为了看画展赶在五月的最后一天读完了,因为三个月前订了预售的五月通票,话说作为一个重度拖延症患者,这是何苦呢TuT……可是观展的体验太糟糕了(与画无关),书的话,作为背景知识的了解还是很有必要的,以及是张公子一如既往温情脉脉洋洋洒洒认真又戏说的风格
M 传记 张佳玮 艺术 莫奈
Best of Norman Rockwell 豆瓣
作者: Tom Rockwell / Norman Rockwell Courage Publishing 2005 - 9
Norman Rockwell's son, Tom, has put together the absolute finest collection of his father's bounteous body of work, illustrations that bespeak the golden glow of pre- and post-WWII Americana. Rockwell senior, who said he depicted life "as I would like it to be," chronicled iconic visions of American life: the Thanksgiving turkey, soda fountains, ice skating on the pond, and small-town boys playing baseball-not to mention the beginning of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Now, the best-selling collection of Rockwell's most beloved illustrations, organized by decade, is available in a refreshed edition. With more than 150 images-oil paintings, watercolors, and rare black-and-white sketches-this is an uncommonly faithful Rockwell treasury. The original edition has sold nearly 200,000 copies.
2013年12月2日 已读
记得曾在武汉美术馆看过他的作品(复制品)展,留下了有趣且温暖的印象。虽然不乏宣传的部分,但更多的是从细微之处记下了一个时代的动人之处吧。(同样是在长宁馆一楼的特价外文书店买下,50元…)
M NormanRockwell 【英文原版】 画册 美国
Children's Costume 豆瓣
作者: John Peacock Thames & Hudson 2009 - 9
The most comprehensive and detailed survey of Western children's historical clothing ever published—an invaluable resource for designers and historians. John Peacock charts the development of every kind and style of apparel from earliest times to the present day, for both boys and girls. The hundreds of specially drawn illustrations reproduce in meticulous detail a host of examples from every era of children’s clothing: the fringed and tasseled outerwear of Eastern antiquity, medieval tunics and fur-trimmed hats, exquisite seventeenth-century miniature gowns, delicate nineteenth-century printed cotton dresses and slippers, and the denim sportswear of our own time. There are also special pages on children’s caps, hats, bonnets, berets, shoes, and more.

The specially drawn pictures are arranged in six chronological sections and accompanied by full descriptions that include details on fabrics, trimmings, and accessories. An invaluable time chart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clothes throughout the centuries. 730 color, 315 b&w illustrations.
我叫凡高 豆瓣
作者: [西班牙]卡尔梅·马丁 / [西班牙]吕贝卡·鲁西阿尼 绘 译者: 黄楠 明天出版社 2012 - 5
《彩图世界名人成长记录:我叫凡高》是卡尔梅•马丁所著的一部名人传记。
《彩图世界名人成长记录:我叫凡高》讲述:我叫凡高,大家又称呼我“红毛疯子”。关于这个头发,很明显,因为我生来就长着红色鬈发;而关于“疯子”的称号,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我这一辈子只卖出过一幅画,但 现在,我的作品却是艺术拍卖行里标价最高的!报纸上、电视里经常会提及我的各类作品:素描、油画、水彩画……还有艺术品伪造者们,他们总想着模仿我的作品。现在,人们纷纷组织纪念我的活动,还写了无数的文章,试图解读我的画和我的绘画风格。可是,人们叫我“疯子”又是怎么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