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nufe.lib
聚书的乐趣 豆瓣
作者: 爱德华·纽顿 译者: 赵台安 / 赵振尧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2
这是一位英国藏书家讲自己聚书经历的故事。作者认为,世上最有趣的事,第一是人,第二就是书。书能使人抓住这个世界秘密的核心。书中介绍了许多外国作家爱书、藏书、品书和写作、治学的故事,受到我国著名学者吕叔湘先生的高度赞赏。
如何打理大小书店 豆瓣
作者: 张伟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5 - 1
《如何打理大小书店》有很强的针对性,同时配以大量的漫画,生动活泼。为书店经营者提供了具体形象的借鉴范本。
人格心理学 豆瓣
作者: [美] 伯格 译者: 陈会昌等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 - 9
本书全面介绍了一个世纪以来心理学领域内关于人格研究的理论。主要围绕着精神分析理论、特质理论、生物学流派、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和认知理论等六种主要的人格理论流派展开论述。并加以客观、公充、生动的分析,同时对其他分支理论、学说和流派也都有所涉及。阅读本书,读者将了解科学心理学在人格研究领域的全貌,并对在不同的时代和历史阶段居主导地位的理论、人格心理学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前景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

本书叙述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不以概念介绍新理论,而且从生活的实例出发,机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作者很主义本书的实用性和生活化,或穿插报刊对新闻事件的报道,或给出若干自测题目,让读者检测自己或者他人的人格特征,读来既有用,又风趣。

本书不仅适合从事心理学工作或学习的研究人员、教师和学生阅读,也必将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
心理与行为科学统计 豆瓣
作者: 甘怡群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本书介绍了行为科学(重点是心理学)中用到的基本统计知识:描述性统计、 简单的假设验证和最简单的多元统计。 全书共分4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描述性统计,第二部分是推论统计,第三部分是简单的多元统计,第四部分,对初学者进行数据分析的几点建议
书天堂 豆瓣
作者: 钟芳玲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 1
全书共分"书人"与"书地"两大部分:
书人的第一篇《高科技与古董书》,即介绍了约翰·沃诺克( John Warnock ),网络软件公司Adobe Systerms, Inc.的创办人,他同时也是位古董书收藏家,成立了Octavo公司,成为西方印刷文明打通古登堡时代到电子书时代的桥梁。其他精彩的内容还有老杂志、藏书之乐、黑胶片、书衣、吃书节、书梯、书架、图书馆之爱与书人老少配(例如约翰逊与博斯韦尔等),可说是与西方书业的各路英雄好汉一场场精彩的对话谈。
书地中的《电影中的书店风景》,可说是书店业与电影艺术的情景交融,其他如《随处与书相逢》、《机场书店》、《蓝道之家古书店》、《书迷的香格里拉》、《爱书人的金矿》等,虽然都可以说是她的前一本书《书店风景》的延伸,但是写作境界的提升,已经到达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
作者采取全景式的深度采访、深度报道、深度刻画,优游穿梭在形形色色的书地之间,摩挲与装帧、出版、修复、搜藏、拍卖等相关的书事;解读那些具有传奇性格的书人,进而成为第一位西方书籍的专业记录者。
《书天堂》不只讲世界各地的书店,还讲述了与书相关的人、事、地,新书之所以取名《书天堂》就是因为“她的天堂是由书构成的”。
----------------------
目录
Acknowledgments
前言
高科技与古董书
越陈越美丽的老杂志
藏书之乐
黑胶唱片与书
封面故事
书痴吃书
打造百年书梯
书架与我
图书馆之爱
书人的魅力
查灵歌斯路84号
随处与书相逢
机场书店
电影中的书店风景
古书嘉年华
书籍拍卖的变与不变
摩根图书馆
蓝道之家古书店
书迷的香格里拉
爱书人的金矿
后记
镜子中的洛可可 豆瓣
作者: 马振骋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4 - 5
有人说,世界是一座舞台,人生是一出戏。
又有人说,世界是一面镜子,人人在镜子里照出自己。
人在世上无时无刻不在表现自己,镜子里的映象也就无时无刻不在变。
当今据说是崇尚个性的时代,每个人都怕自己像别人,于是有那么些人变着花样新立异;但是又怕不像别人,于是又有那么些人追随时尚的标准去改变自己。
其实这些担忧都是多余的;你要是不信,请给我找出一个自己不像自己的人;或者两个长相、脾气、性格、经历、遭遇一模一样的人。
因而你是独一无二的,他是独一无二的,人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不是独一无二也做不到。各人的事各不相同,对于同样的人与事,各人的看法也各不相同。
镜子在变幻无常的映象中寻求和表现自己的价值与美学。何况照到的又是“发挥到荒谬绝伦才看了顺眼”的洛可可(雨果语)。这是宇宙与人间的本质,没有什么绝对相同,没有什么绝对不同;在这两者之间,具有无边的空间,存在说不完的故事。
这部小书就是试图说出相同中的不同,不同中的相同。
沈从文精读 豆瓣
9.2 (5 个评分) 作者: 张新颖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 11
《沈从文精读》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一方面把注意力引向作品本身,发掘和探讨其丰富性和复杂性;同时却并不孤立地看待作品;而是在写作活动的接续和变化中。勾勒出沈从文一生三个阶段的三种形象:“得其自”的文学家、痛苦的思想者和处在时代边缘却进入历史深处的实践者。并且通过作品的分析,揭示出这三种形象之间的过渡、转换和内在关联。
作者立意不在重复和固化已有的关于沈从文的叙述模式,而试图拓展阐释的空间,重新认识沈从文的文学、思想和实践,重新认识沈从文和二十世纪中国。
秋天的童话:写给成年人的童话 豆瓣
作者: 李立玮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 1
所谓“赤子之必”,在成年人而言,正是难能可贵的东西。安徒生的童话,王尔德的童话,有不少都是成年以后才能懂得的,前者如《月亮看见了》,后者如《巨人的花园》。 童话的世界其实也只是现实世界的一种折射,正如封面上那句话说的——“所有的故事都有件童话的外衣”,所以,这些童话并蜚 都是美丽的、纯洁的,也多有现实中残酷一面的影子,甚至,比现实更要真实。
李立玮,著有《春天没有卡夫卡——沿着历史与文学
流白 豆瓣
7.0 (8 个评分) 作者: 叶锦添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 1
叶锦添――永远不变的造型,黑与白的衬衫,一顶棒球帽,脸上挂着腼腆的笑颜,却总是在出人意料的状态下,展现他无穷的创意,令人叹服于他脑海内所承载的多样化能量。
叶锦添的生命风采独特出众,从电影的美术设计、造型设计,伸展至电视、舞台剧的创作,每次都有惊艳的演出。尤其,2001年因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荣获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与英国演艺学院最佳服装设计奖项等,更将他的创作舞台推向国际。
叶锦添的艺术美学在影视戏剧领域的表现淋漓尽致,新近又参与古装电视剧《橘子红了》,时装设计“女红坊”系列,以及今年“时代的容颜”发表会与回顾展的亮丽成绩,再度掀起“叶锦添话题”。不仅如此,近年来,他更将触角扩及文学创作,如《不确定时间》、《繁花》与接下来一系列的小说计划,展现出他多面向的才华。
《流白》(FLOATING),更是叶锦添多年来旅行世界各地,透过摄影镜头“观照自我”的影像记录。他用精练的文字,节奏强烈的影像,表达出对生活的感动,对城市的记忆,以及对芸芸众生的想念。
《流白》(FLOATING)为叶锦添的艺术美学再创高峰。
非常罪,非常美 豆瓣 谷歌图书
7.6 (23 个评分) 作者: 毛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 1 其它标题: 非常罪, 非常美, 毛尖电影笔記
《非常罪 非常美》以优美的电影语言和凝练的文笔,重现了20世纪电影的画面之美,构筑了一部发狂电影浪漫史。书中的文章像一部纸上进行的电影,细腻地展现了异域的风情万种。毛尖让自己内心和演员、导演的内心交叉重叠,叙述着电影世界带罪的美,在毛尖的笔下,那个时代和爱情付出的沉重代价,都化作了无声的泪痕。
当世界向右的时候 豆瓣
7.8 (9 个评分) 作者: 毛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 5
“当世界向右的时候”,如何选择?向左?作为现代散文的代表,毛尖笔下如神注,关注着现代人们的情感体验。
毛尖居于上海,在香港念过书。两地红尘,奔流眼底,经历久了,观人论世,自然比乡原辈通情达理。撒起通来,更是万夫莫敌。
她还有一种独门武功。她可以把一些风马牛的题目搭在一起,有一搭没一搭地跟你说着,呃,却有本领教你听得出神。
全书集取毛尖散文代表作,让人看到从文字组合出来的毛尖小姐,俏皮、乖巧、风趣、幽默。经营意象,时见匠心。讽喻世情,软硬兼施。
2008年3月9日 已读
有些文章《慢慢微笑》里也有,而且貌似还删节了些````有些句子会让人忍不住笑出声来,越来越喜欢这个聪明的小女子了~
L znufe.lib 上海 中国 俱为女子
慢慢微笑 豆瓣 谷歌图书
8.5 (8 个评分) 作者: 毛尖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5 - 1
这本书涵盖的题材,粗约言之,可分文学和电影。毛尖对电影的爱好,到了情痴的地步。在《光影岁月匆匆过》中,她作了交代:“回想起来,少时看了那么多电影,真还一次也没迟到过,连在片前加映 的科教片也从来不舍得错过。好像是,人人都迷恋灯光骤然熄灭的那一刻,那一刻就是梦的形状,灵魂出窍,不知今夕何年。”
除了文学和电影外,这本书还以一半的篇幅收录作者杂记人间世的文字。她上海出生,在香港念过书。两地红尘,奔流眼底,经历久了,观人论世,自然比乡原辈通情达理。撒起里来,更是万夫莫敌。
亡灵记 豆瓣
8.7 (6 个评分) 作者: 贾晓伟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 4
《亡灵记:好莱坞外的八位电影大师》论及的八位欧洲电影大师是一般抗拒好莱坞的力量。他们关注当今人类的境况,对当代不可回避的命题作了深刻的解释。伯格曼探讨上帝存在与否,塔科夫斯基关注信仰,费里尼言说生活的虚无与人性的善恶,安东尼奥尼研究当代人的情感问题,帕索里尼诅咒般地倾倒生命之恶……他们共同为“人正在死亡”这一危机拉响了警报,勾勒出了一幅时代狂欢与喧嚣外表下的人的真正画像。
岁月与性情 豆瓣
作者: 周国平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4 - 7
全书分四部,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童年和少年时期、大学时期、毕业后在农村锻炼和工作的时期、回到北京读研究生和从事哲学 研究工作的时期。当一个人回忆自己的生活时,往往受与透视相反的原理支配,他会发现,幼时再小的事也显得很大,近期再大的事也显得比较小。第一部所写皆儿时细小记忆,但是,童年无小事,人生最早的印象因为写在白纸上而格外鲜明,旁人觉得琐碎的细节很可能对本人性格的形成发生过重大作用。第二部在全书中所占比重最大,其中较多篇幅回忆了郭世英,因为他是影响了我一生的人,我一生的精神追求方向正是之他的影响下奠定的。如果读者想知道一个具有强烈精神本能的人是如何度过在农村的长期寂寞岁月的,也许可以在第三部中找到答案。第四部的时间跨度最大,篇幅却较小,笔调显得有些匆促。我对此的辩解是,许多事情正处在现在进行时态中,尚缺乏回忆所需的必要距离。不过,我的人生之路正是在这里有了基本的归宿,因而我在这一部分中比较集中地表达了我对自己和对世界的成熟认识。敏感和淡泊——或者说执著和超脱——构成了我的性情的两极,这本书描述的便是二者共生并长的过程,亦即我的性情之旅。
朗读者 豆瓣
8.4 (59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本哈德·施林克 译者: 钱定平 译林出版社 2006 - 1
“朗读者”是一个叫做米歇尔·白格的少年。白格在他十五岁的那一年,巧遇并结识了三十六岁的妇女汉娜。汉娜足可以做他的母亲,可他们却成了秘密情人。然而,公共汽车售票员汉娜,在纳粹时期,竟然是臭名昭著的集中营女看守。汉娜一直对白格隐瞒着自己的经历并在关键时刻失踪了。当白格作为法律系大学生参与法庭实习的时候,审判的战犯之一就是汉娜。而白格发现自己居然还深深地爱着汉娜。
2008年2月13日 已读
于是知道了刘钊剧本的来源,可那明显是个根据框架臆想的正统的故事。而这个故事,却会敲打人的灵魂。08.02.13
L znufe.lib 小说 德国 战争
李煜传 豆瓣
作者: 田居俭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6 - 11
《李煜传》讲述词也销魂,人也销魂。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李煜传最新修订版,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已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王国维《人间词话》。“泪泉洗面枉生才,再世重瞳遇可哀。唤起温韦看境界,风花挥手大江来。”——夏承焘《瞿髯论词绝句》。“一江春水向东流,命世才人踞上游。末路降王非不幸,两篇绝调即千秋。”——启功《启功丛稿·诗词卷》。
李煜,原名从嘉,李景的第六子,961年即位,没有年号。李煜即位时,南唐已为宋的属国。他面对宋朝的压力,逆来顺受,以图苟且偷安。975年,宋军入金陵,俘后主,南唐灭。宋太祖封他为违命侯,978年,李后主被毒死,年42岁。李煜在政治上是一个昏君,在文学上却是一个文学家,诗人。其主要成就在诗词上,前期作品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如《长相思》,《浣溪沙》等。被俘后,比前期有很大突破,代表作有《虞美人》,《破阵子》,《浪淘沙》等。
2008年1月10日 已读
感情充沛,文字一般……我看的不是这个版本吖>.<~找不着```
我要写一篇恋恋2008.01.10
L znufe.lib 中国 传记 古典
满堂花醉 豆瓣
作者: 沈胜衣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 - 5
就像一只在书房潜泳的水鸟,每次游出水面,抖落点点滴滴的水珠,乃有了这些光彩剔透的“沈郎文字”。这一本所写的,更是作者的“心水”――沈郎最为心醉的文人作家。
书里面的人,都是才情四溢,成就卓著的饱学之士,却大多有着温和的性情,寂静的际遇;虽然他们中有的面对俗世锋芒凌厉,有的成了公众人物,但是沈郎所注重的,始终是他们沉吟的那一面。他们是一道道悠扬的流水,幽幽地安守着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