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 - 标记
Ctrl+T 豆瓣
8.0 (8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淺野一二O 译者: 林子傑 東販 2010 - 7
單行本未收錄漫畫①『春天快來』
「就是說…之前住在這裡的女生有在玩音樂囉!?」
在『SOLANIN』世界裡的另一個故事…
透過在東京找房子的契機,本田繁子將意外進入SOLANIN的世界!?
單行本未收錄漫畫②『向日葵』
「我們…還會見面嗎?」
「…我們嗎?想見就見得到啊。」
一場意外事故,兩個青梅竹馬的對白。
人心晦暗的一面不是只有在烏煙漲氣的都市裡才會出現,
即使在滿滿都是向日葵的花田裡……
※永久珍藏‧單行本未收錄作品!
『春天快來』(『SOLANIN』SIDE STORY)16P
『向日葵』(短篇新作)32P
※未公開分鏡圖集初次問世!
『晚安,布布』第一話分鏡圖
『SOLANIN』未採用分鏡圖+原創故事筆記
夢幻的另一個『東京』的故事24P
※「讓你/妳更了解淺野一二O的一頁。」
史無前例的對談:淺野一二Ox淺野二O一、
「對淺野一二O的99個問題集」…等。
※ 完整收錄淺野老師出道至今的彩色插圖集!
淺野老師親自描繪‧未公開插畫手稿
2010年11月19日 想读
這一生,你為何而來? 豆瓣
The Highest Goal: The Secret That Sustains You in Every Moment
作者: 麥可.雷伊 译者: 李振昌 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5
政大歷史系畢業,美國肯塔基州默海德州立大學大眾傳播學士。曾任中國生產力中心主編、經理,讀者文摘叢書主編,良辰出版公司總編輯。現專事翻譯工作。譯有《了解全球化》、《虛擬國家》、《新君王論》、《知識經濟大趨勢》、《推銷員成交策略》、《聰明女人致富七招》、《顧客關係管理》、《就是這個 IDEA!》、《打造全球生技品牌》等。
2010年11月12日 想读
花格子大象艾玛 豆瓣
作者: (英)大卫·麦基 1900 - 1
Elmer the Patchwork Elephant is a children's picture book series by the British author David McKee.
2010年11月3日 想读
河童旅行素描本 豆瓣
8.8 (46 个评分) 作者: [日] 妹尾河童 译者: 姜淑玲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4 - 10
内容有《制造伪钞》、《试吃》、《用眼睛吃东西》、《自家做荞麦面》、《投桃报李的尴尬》、《收藏癖》、《“病态”?》等游记作品。
樂而不雅 Lustfully Yours 豆瓣
作者: 智海 / 小林エリカ Hulahoop Gallery 2009 - 11
畫畫的人最想畫甚麼?畫一些說不出口的東西,不然說出口就可以了。
有什麼東西最不能說出口?可能是非常私密的。
畫畫也可能是非常私密的一回事。
樂而不雅淫畫集,收集了十一位來自香港、大陸、台灣、日本的畫人的作品,引人入性,繪形繪色。
多位藝術家對性對淫對不雅各有詮釋演繹,不保證能滿足官能刺激,卻保證是以史無前例的興奮和期待的心情參加,並且坦白誠實。
為什麼是史無前例的興奮?是因為大家一直沒法畫最想畫的題目?是尺度
一直太窄大家又太拘謹?這些都已是後話,無關宏旨了。
狂犬吠墓 豆瓣
作者: 左小祖咒 Sonic Factory 2000
三百条短裤(左小祖咒小说《狂犬吠墓》序)

作者:颜峻

在这个荒凉的部队大院里,我读过大卫·考瓦德为萨德写的序言,他总结道:“萨德不是许多人在他身上看到的那个伟大的解放者,他只是一个可怕的、恐怖的景象的创造者,这一景象是希望、历史、文明本身的死亡。”而我只能这样总结:“左小祖咒不是现代主义战场上无畏的鞭尸者,他只是一只忧郁的狂犬,在这个国家的艺术家为虚妄的光荣抛洒生命
的时候,他是一切光荣、尊严和爱情的私生子。

简单地说吧,我看到有人拿赞美萨德的口气,再掺上先锋诗人的精神高度和精英意识来评论左小祖咒,而后者又是个没文化,只好吃哑巴亏。我觉得很过份。如果你需要救赎和新理性主义,那你自己画几幅画来证明你的理论好了——艺术的独立性从来都不是被商业剥夺的,它死于理论的奴役。

而这种奴役也存在于更广大的领域,从解释,到对非理性的盲目崇拜,从权威,到把反叛奉为新权威,从小说的规则,到反小说的必修课,从语言的模式,到突破模式的方案,从汉学家的胡说八道,到小说家的既得利益体系。甚至从说“小说怎能这样写!”的精神妈隶,到说“小说的新生!解构与后八九艺术的里程碑!”的加倍的精神奴隶,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捧着《狂犬吠墓》进行可耻的误读。在他们中,有来自BBC、《时代周刊》和中国后现代主义理论研究所的傻逼吗?不,他们甚至不读就开始了赞美。

因为享利·米勒在中国文艺界的畅销,《狂犬吠墓》会被揪出来做一番比较文学研究,哪怕是再扯上《古拉格群岛》也说不定,但对于另外那些不熟悉《北回归线》也不记得苦难的人来说,这部小说最大的震撼可能莫过于祖大临睡前想出的那首诗:一条短裤,一条短裤,一条短裤,一条短裤,一条短裤……一共三百多条。那是人类无数呓语中的一份,是世界上无数重复中的一次,是内心无数悲哀与无聊中的一点,在整部小说的胡说与八道中,那也只是一次催人暴笑的任性。这三百条短裤来自一个在毁灭中狂吠的家伙,他不咬人,也还没有脆弱到咬自己的程度。因为那自始至终美妙自由的病句,狂犬保持了他健康、坚强的思维——它有点混乱,但显然是自然的。至于毁灭,我是说,在被虐待、放逐、囚禁和一再否定之后,毁灭掉的是诺言和腔调,左小祖咒不仅在小说中重现了人格奇迹,也同样摆脱了文学的枷锁,从含混、断续的叙述中引出一条自由的语言之路。当然,我更愿意把这两点看成是一回事。只有体验到更多毁灭的人,才可能在文字和心智之间搭建如此一致、简捷、本能的通道——只有这样,才能在无耻的人世保护自我,让它不要分裂。关于信仰、超人的姿态、精神神话还有奋不顾身的纯洁,我们实在听说得太多,但这些实在也不如三百条短裤管用,当人们只剩下一具卑贱的肉体,这些喝满精水的短裤倒是能对想象力起一点点帮助。而且,这不是什么幽默感,也不是佯狂的杜桑、查拉遗风,有《狂犬吠墓》中,满纸都是这样认真、执著、热爱的思维方式,当一个人严肃起来,要表达对世界的肯定时,是不是总太像春节联欢晚会的小品?

在我今晚的比较文学生涯中,唯一的崇高感的确是来自享利·米勒,我甚至认为一切狂欢、一切狂喷的想象力都是崇高的。在享利·米勒的醉眼望穿了白色屁股的时候,在保尔·策兰的斧头开花的时候,在艾伦·金斯堡的大脑被焚烧的时候,在我刚认识的偏执狂在楼道里裸奔的时候,在左小祖咒的朋友王凡在舞台上晕倒的时候,人类蛮不讲理地解放了。左小祖咒因严肃而显得反讽,同样,他也会因解放而被看作压抑。这是崇高的、振奋了有心人的人心的,不管他在哪一个段落固执地停下来婆婆妈妈,还是忘记了方向只顾着兴奋地倾诉,《狂犬吠墓》都拥有完整的结构,或者说,拥有由思维的狂欢和叙述的迷途所构成的东西。左小祖咒为观光客们提供了他真实的私人生活,仅仅因为表达方式,最终呈现在纸上的就成了一部影射的和幻想的小说——但是不,这小说依然是真实的,只不过作者拥有较为奔放的理解罢了。他解放了自己的方言普通话、不尊重文法的市井口语,以及被称作意识流的那一套语言,是的,这让人自信、舒畅。他也解放了一个逃脱了学院派屠戳的青年的虚构能力——把现实原原本本地说一遍。我要说,《狂犬吠墓》让我觉得崇高的,正是它恢复了生活原来的荒诞面目、恢复了历史的忧郁进程,也恢复了人的裸猿本性。作为作者,左小祖咒在没头脑的讲故事过程中酿造了快感,他的天真和无知使他创造出粗野任性的文体;作为主人公,祖大在自述和发表见解的过程中保留了肉体的尊严——与艺术鉴赏家的观点相反,这部小说丝毫没有自我贬损和自毁自虐,以祖大面目出现的左小祖咒,是一个无视文化语境的、本能的艺术家,他不歌唱痛苦,他歌唱马桶中的钻戒,歌唱男妓的敬业,歌唱硅胶中的爱情。

看看他都写了些什么吧:纯真的童年、忠诚的狗、爱情和友谊中的性、同情、三百多个严肃、“我们都是神的孩子/会走得像风一样快”、理解和想象、美梦……你又会以为他写了什么呢?暴力?欺诈?女权主义?悲愤?喷血的龟头?卡夫卡?粪便和死亡?是的,他也写了这些。《狂犬吠墓》不是一部教人绝望的小说,左小诅咒写了奇妙的幻觉,也写了愤怒和嘲笑,但就是没有写到仇恨。关于这小说的主旨——小说有没有主旨,这还是个问题——倒也不用我费尽心机,我只是被人格感动。你知道,自从中国人学会写小说以来,人格这种东西就越来越少了,它已经成为娘娘腔的、姿态的和被反对的了。人们后来找到了王小波,但不知道他的自相矛盾;人们也找到了若泽·萨拉马戈,但并不了解诗意来自卑贱的地方。现在人们有了左小祖咒,但我再次怀疑人们的敏感和耐心。关于这小说,我知道它是有主旨的,它将让那些发现了悲剧的人们活得坚强些,在这繁荣的时代。

左小祖咒,音乐家、诗人、行为艺术家,现在又是小说家,有很多卖点。我知道这些还都是扯淡,因为,人们并不知道他的坚强。他的创作其实只是向小说的一次挑战,最终证实在文学/文化的权力模式之下,还有局外人颠覆的可能。他是这废墟中游荡的一句口头禅,他是强力抒情剂,他是性幻想和哭泣的记录者,他也是无论文化、命运和现实都不能碾碎的一粒砂子。文体?多么可笑的问题,《狂犬吠墓》只是一部本能的杰作,它会为实验艺术、先锋文学指出通往作者的根本道路。对,作者是不存在的,《狂犬吠墓》甚至可以被视为“零度写作”,如果风格、个性、观点是指一种腔调的话。后现代?对,我说的正是这个,如果后现代是自然的艺术,如果解构是一场斗争,如果混乱是美的本质,如果贱命是秩序之敌而口语是权力克星,如果技巧和游戏是执爱生活,如果解放来自渎神、笔误和粗鲁,那么,左小祖咒就是一切光荣、尊严和爱情的私生子——他已经放弃了名分,但依然是亲生的。

1999.1.17兰州
2010年10月11日 想读
魔是魔法的魔 豆瓣
作者: [英国] 尼尔·盖曼 译者: 林嘉倫 繆思出版有限公司 2008 - 10
小說界的達文西,當代奇幻大師!
連續數年攻佔英、美、德、法、西班牙、以色列各大獎項和暢銷榜!
適合闔家觀賞的精采都會神話集!
這是尼爾.蓋曼第一部針對青少年讀者所編選的短篇故事集。但是不要誤會,尼爾.蓋曼迷人的寫作題材,像是恐怖、失落、死亡、孤獨、成長的迷惘、生活的奇想、還有騙術!這本裡面都有,只是調味剛剛好,不太鹹也不太淡,所以大人小孩都可以一起欣賞!
蓋曼最驚人之處在於,他總是能善用古老的神話傳說、民間故事或日常生活習以為常的規則中變出新鮮的故事,彷彿魔術師般神奇。在〈二十四隻畫眉鳥事件〉中,他大量運用了鵝媽媽童謠中熟悉的童話角色與趣味典故,串成一個冷硬派推理故事;〈騎士精神〉中,引用了「亞瑟王傳奇」中尋找聖杯的梗,讓可愛的老太太與神祕陌生人來一段精采的過招;〈十月當主席〉則是有趣的「戲中戲」,故事中的人在講故事,究竟十月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
蓋曼自己曾說:
「你若在對的年紀閱讀對的故事,那些故事永遠不會離你而去,雖然你可能會忘記作者或故事名字,但是如果故事讓你感動,它就會永遠伴隨著你,盤旋在你心智裡鮮少回憶起的區塊。
「短篇故事是進入其它世界和其它心智和其它夢的小窗戶,是你可以進行的旅途,讓你到宇宙遙遠的一端,又能即時趕回來吃晚餐。
「如果你把字母排列適當,每個字母都是神奇的,你可以用字母創造魔法,還有夢,我希望還能創造出一些驚奇……」(摘自《魔是魔法的魔》前言)
為他的短篇小說創作下了最佳的注腳。
2010年10月5日 想读
被人遗忘的人:中国精神病人生存状况 豆瓣
9.5 (16 个评分) 作者: 吕楠 中国图书出版社 2008
《被遗忘的人》1989-1990年
吕楠的三部曲之旅是从拍摄精神病院起步的,从1989年开始,吕楠前后走访了38家精神病院和上百个患者家庭。每拍摄一个精神病人,只要条件和情况允许,吕楠都会进行面对面的采访,了解病人的身世、家庭背景和病情,并作记录,采访时间一般不少于一个小时。通常接下来的拍摄会再花一至两个小时。
有一次,吕楠在北京安定医院拍摄,在一间病房外面,遭遇了一个强壮的病人,吕楠本能地用手护住头,就在这时,那个病人却向他伸出一只手,要和他握手。在这一瞬间,吕楠被病人的友好和善良深深触动,此后,在吕楠的心目中,再也没有精神病这一概念,在他眼中,精神病人和所有的人一样,也有喜怒哀乐,也有正常的感情。
吕楠在拍摄中发现,精神病人在“文革”中一度被当作是没有远大理想的人群对待,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语录曾经被用来作为精神病人的治疗手段。他在四川一家精神病院的墙上看到一条标语:“没有正确的政治思想就等于没有灵魂。”那个“魂”的云字旁被人抠掉了,变成了“没有灵鬼”。
陶世茂,22岁,是四川一个偏僻农村里惟一的大学生。寒假回家时首次发病,杀死母亲,打伤父亲。极度恐惧的家人便把他关进石头房子里。每天为他送饭的是最疼爱他的85岁的奶奶。
采访完患者的家属,吕楠提出要见一见患者,患者家属用杠子为他抬开压在石头房子顶部沉重的石块。吕楠下到石头屋子里,和病人聊了一会天。在此之前从来没人敢下去,但吕楠却发现病人非常正常。只是因为石头屋子里面太暗,环境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吕楠才回到屋外。
患者的父亲和奶奶满面愁容地坐在石头房子前。吕楠和石头房子里的患者商量:我希望别人知道你在这样的屋子里,你的手能不能伸出一点来。患者照办了,于是,吕楠拍下了这张照片,这只从狭小洞孔里向外徒劳挥舞的手比出现完整的病人像更令人震撼。
在谈到精神病院拍摄时,吕楠反复提到的一个词是“尊严”。广西一家精神病院的重病者病房,全身赤裸的女病人站立在铁栅栏做成的铁门背后,双手搭在铁栏杆上,病房外的近景坐着一个老年女病人。照片旁的说明文字写着:重病者病房里23岁的女病人住院超过一个月,但她从来没有离开过13号病房。
吕楠说:“她可以坐在那里,也可以站在那里,也可以趴在那个上面,她可以在房间里的任何地方,而且事实也是如此。但是我要让她的尊严显现出来,只要她是歪七扭八地靠在这个门上面,我就不会拍。”
吕楠对女病人说道:你能站过来一点吗?病人按照吕楠说的靠近门站着。近景的老年病人本来也在病房外坐着,但是偏离画面,吕楠看见了,希望把她也加进取景框:如果不加进来,可能会有两层歧义,一、会让人觉得这家医院所有的病人都是关在房间里的,其实病房里的病人只是比较重的一个;另外,画面上没有老年女病人出现,房间里的人就太强了。
吕楠叫老年女病人坐过来一点,更靠近画面中心:“很多人慢待摄影,他们有一个事先虚设的前提:世界是为摄影师准备的,你‘咔嚓’一下就行了,没那样的事。你必须要调整,但是这个调整不能违背真实,调整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够,但不能过。如果画面里没有关在房间里的女病人的话,就没有力量,老年女病人不过来,我也没法拍,我等她过来了,就开始拍,拍了五六卷,直到院方很客气地把我请出医院。”
吕楠对待所有的病人都一视同仁,即使是丧失行动和语言能力的病人。在一张照片旁边,吕楠写道:“天津的一家精神病院,她不会说话,是警察三年前在大街上捡的。她有破坏欲,医院不能为她提供衣服和被褥。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她都是躺在地上,确切地说是躺在自己的尿和屎的混合物上。这些脏物一星期才会有人来打扫一次。拍照半年后,她死于这家医院。”面对这样的病人,吕楠按下快门的瞬间也是她挺直身子坐在没有床垫的床上,而不会是歪歪斜斜躺倒的样子。
吕楠在很多照片旁边都有简短说明,写下了病人的姓名、家庭、住院前后的基本状况。以前,别人问吕楠为什么要写那么多照片说明,吕楠也讲不明白,直到看到桑塔格在《旁观他人之痛苦》里对摄影家萨尔加多的作品提出了批评。桑塔格这样写道:“这些照片以孤苦无告的蚁民百姓为焦点,却又把他们打回孤苦无告的原形……他们的姓名在图片说明中一律从缺,拍摄人物照却不列出对象的姓名,等于是在有意无意之间与名流文化同流合污,同时助长了对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摄影口味的贪婪需索:只授予名流姓名,而将其他人贬降为他们的职业、种族及惨况的代表性样本。”吕楠发现现在可以很地好回答这个问题:我写下说明文字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把他们的苦难当作他们的职业。
也有例外,画册里有一张拍摄于北京一家精神病院的照片,小女孩怀抱一只玩具熊猫,目光与镜头对视。吕楠在照片旁边用简短的文字写道:女孩,11岁。由于缺少儿童病房,中国绝大多数儿童患者只能同成年人住在一起。这些成年人不仅不会照顾他们,有时还会打他们。
画册上原来有小女孩的名字,但是在画册制版的当天晚上,吕楠考虑再三,还是把女孩的名字划掉了。吕楠担心女孩以后痊愈了,不愿意让人家知道她以前的经历,有名字就会带来麻烦。
耗时两年完成的《被遗忘的人》虽然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但吕楠并没有强调病人的痛苦和惨状,而是以极其克制的拍摄手法,真实再现了精神病人的生存状态:“我拍完了精神病院以后,才理解病人的想法:医院外面才是精神病院呢。里面倒像教堂,像寺庙,像修道院,宁静至极,安静极了。”
2010年8月28日 想读
四叠半神话大系 豆瓣 谷歌图书
四畳半神話大系
8.4 (95 个评分) 作者: (日) 森见登美彦 译者: 张智渊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 8
无名男主角升入大一,对未来充满希望,渴望能够结识黑发美女,妄想握住梦幻瑰宝——瑰丽而充实的校园生活,然而现实却是如此遥远。他加入各种充满了“爱”的社团,却改变不了自身的宅男气息,无论如何也无法忍受周围“友爱”的氛围而不得不逃离社团,缩回到小小的“四叠半宿舍”。
他结识了损友小津,被拉入了荒诞、疯狂而又无意义的生活漩涡中——诱拐充气娃娃香织小姐、找寻传说中能去除任何脏污的梦幻圆鬃刷、充当不择手段追讨逾期借书者的图书馆警察、为贡献自己成为京都观光资源而不论刮风下雨都在哲学之道苦读并辩论西田几多郎的《善的研究》……浑浑噩噩地度过两年后,真想干脆回到闪光的大一再重来一次大学生活啊!然而无论是他加入电影社“禊”或写着“弟子招募”的可疑社团,还是加入垒球社“暖暖”、秘密机构“福猫饭店”,他都必然的要遇到小津,无法摆脱浪费生命的魔咒。也许认命地当个“无法过充实的学生生活星球人”会更好一点?
一幕幕荒诞至极的校园生活,加上无边的想象、膨胀的宅男气息、京都鸭川畔的古雅文化氛围,这就是森见编造出的让人捧腹不已的魔幻写实杰作。
占星相位研究 豆瓣 谷歌图书
Aspects in Astrology
9.0 (8 个评分) 作者: 蘇.湯普金 Tompkins, Sue 译者: 胡因夢 積木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2010 - 6
占星學是個充滿符號的詮釋系統,但這些符號並非孤立的元素,當行星與其他行星或交點彼此形成特定的角度,便成為所謂「相位」。相位意味著「可以從某個角度看待事情」,以及個人心理及事件發展背後的情意結;柔和相位有助於行星間的能量增強,困難相位則可能互相干擾壓制,當然這份張力也往往為人生帶來意想不到的成長。
作者蘇‧湯普金(SUE TOMPKINS)傾注多年從事占星諮商研究的心血完成此書,詳介合相、柔和及困難相位,如對分相180度、四分相90度、半四分相和八分之三相、柔和相位三分相120度、六分相60度等各種相位,明確揭示其所代表的能量運作方式,並清晰條列關鍵字。除了讓讀者多方掌握星盤上活絡的能量互動,更能洞悉現象底層的心理機制,而有助於我們發展充分的應對策略,精準詮釋性格和命運的複雜面向。
本書以不失幽默的精準語言描述各種情境,並舉諸名人星盤,如珍‧奧斯汀、莫札特、容格、馬克斯等案例,以增進讀者對相位意涵的理解和聯結。同為「倫敦占星學院」之基本教材,精彩透徹的論述媲美《當代占星研究》,堪稱占星相位領域中的權威之作,更是對占星有興趣的學子不可或缺的相位專業經典。
看看這些相位所形成的特質,再仔細觀察自己的星盤,就可了解自己有沒有這方面發展的潛力喔!
水星-金星型:
舞蹈家、藝術家、藝術經紀人、美容業者、外交、公關/譬如達文西、馬克思。
水星-火星型:
諷刺文學作家、偵探小說家、發言人、評論家、智力遊戲專家、舞台燈光師/譬如法國瑪格麗特公主。
水星-海王星型:
詞曲創作者、詩人、織品設計、傳播工作/譬如莫札特有對分相、巴布‧迪倫有四分相 、約翰‧藍儂有半四分相、李斯特則有六分相。
水星-冥王星型:
作家、評論家、科學家、偵探、治療師、諧星、演說家/譬如美國總統尼克森、英國政治家包爾。
牛奶可乐经济学 豆瓣
The Economic Naturalist: In Search of Explanations for Everyday Enigmas
7.4 (71 个评分) 作者: [美] 罗伯特·弗兰克 译者: 闾佳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 1
一部“博物经济学”著作,它非学术大部头,而只是生活小智慧。其实经济学正生动地编织着生活的方方面面,人身边的大事小事都可以用经济学原理来一一破解,这就是博物经济学。
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教授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管理学院的教授。他喜欢在自己的课堂上给学生布置“博物经济学作业”,让学生写小短文,提生活中的问题,并以经济学的视角做出回答。经过几年的积累,这些问题被收集成册,就成了此书的蓝本。在接受《商业周刊》采访时,弗兰克教授被问及,为什么对“博物经济学”情有独钟时,他回答道,“你只需掌握五六个基本的经济学概念,生活中的所有相关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就如同生物进化论,只要你理解了它,什么物种、组织、结构,都会变得简单起来。这也会使你对这门学科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在谈到这些博物经济学问题的答案时,弗兰克教授的观点显然不同于传统经济学课堂的要求。“请不要急于去书中找寻答案。这些生活中的问题不是公式和概念,它们并没有标准确切的答案,每个人都有可能给出更多更合理的解释。虽说,不是每一个人都是经济学家,但至少,我们可以更积极地去思考,并把思考用于生活。这样,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名博物经济学家。”
2010年8月5日 想读
迷人的诗谜 豆瓣
作者: [加拿大] 叶嘉莹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0 - 4
《迷人的诗谜:李商隐诗》 :李商隐的诗向来被认为玄妙难解,如同谜语一般。叶嘉莹先生在解读李商隐诗时,除了导引读者进入诗文情境中,认识李商隐独特的表现方法外,还特别提出如何欣赏诗歌的美学价值。
她认为,诗歌的美学应该分成两方面:一方面是它能够感知的因素,它是怎么样感受世界的。作为一个诗人,除了要有能感知的力量,还要有能写之的力量。叶嘉莹认为,我们真正要评说一首诗的好坏,是要从能感之与能写之两方面来衡量。一个人最微妙的一点,实在就是你的心灵、你的意识、你感受的时候的作用和姿态,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有一天,李商隐的一个堂兄弟,下马在柳枝住家在旁边吟诵《燕台四首》的诗。柳枝听到,就问:‘谁人有此?谁人为是?’这两句问得真是好,真是让人看到这个女孩子动情之处。谁人有此者,谁人有此情。什么人能有这样的感情?我们读李商隐的诗真的不得不问是谁人有此情?谁人为是者,是什么人能写出这样的诗篇?“——叶嘉莹
关于经典3.0N种解释:
3层精彩内容——导读 + 漫画 + 原典
3类阅读元素——文字 + 图像 + 图解表
3重阅读收获——演讲 + 互动 + 资料库
3种阅读方向——书 + 网络 + 旅行
2010年7月27日 想读
智慧的觉醒 豆瓣
作者: [印度] 吉杜·克里希那穆提 译者: 宋颜 重庆出版社 2010 - 5
《智慧的觉醒》是克里希那穆提智慧最全面的结集。 本书共分十一个部分,是克里希那穆提在美国、印度和欧洲等地演讲和谈话的结集,经由现场的录音磁带整理而成,基本都是其真实谈过的原话,具有极大的价值。除了对公众的演讲之外,本书还包括克里希那穆提与几位知名人士的对谈。演讲和谈话的主题涉及各个方面,包括老师的意义、传统与依赖、善与恶、看的艺术、自由、神圣、冲突、追求快乐、孤独、意识的碎片、恐惧、智慧和宗教生活等等。这些主题和谈话的内容始终围绕着“自我察觉”的精神内核,所关注的始终在于世界和社会的根本改变。
生命的轨迹 豆瓣
8.5 (11 个评分) 作者: [美] 史蒂芬·阿若优 译者: 胡因梦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7
本书提供了一整套奠基于荣格心理学和东方哲学的深度占星方法,目的在于帮助读者运用占星学来认识个体在宇宙中的生命轨迹,从而达成个人的转化,并促进灵性与心理上的成长。这种崭新的占星途径与传统预测导向的占星学截然不同,它是奠基于业力法则和自我转化驱力之上的,特别强调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与冥王星在转化业力上的重要性,而且把所有的占星技巧都用于促进个人成长的面向上。
凡是对自我认识和灵性成长有兴趣的读者,一定能从本书中获得中肯而实用的建议。
2010年6月27日 想读
生命四元素 豆瓣
8.2 (8 个评分) 作者: [美] 史蒂芬·阿若优 译者: 胡因梦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8 - 11
黄道十二星座是由地、水、火、风四元素所构成的,这四元素不但是占星学和一切玄学的基础,也是人类经验到的一切事物的构成元素,甚至是意识体的动力来源。
书的第一部分旨在厘清占星学的各种途径,阐明占星学为何能成为“人本心理学”的有力工具,并揭示其跟心理学领域直接相关的诠释技巧。这部分是作者的心理学硕士论文,曾获得1973年英国占星学会的大奖。在第二部分,作者从四元素的能量层次来阐释占星学,深入解析了本命盘各个层面中四元素的意义,包括四元素的组合情况,以及相位关系、行星坐落、星盘比对等涉及四元素的内涵。
2010年6月27日 想读
这个世界会好吗 豆瓣
最后的儒家
7.7 (39 个评分) 作者: [美] 艾恺 采访 / 梁漱溟 口述 东方出版中心 2006 - 1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艾恺著有《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一书。艾氏为印证事实,订正该书未尽正确、周详之处,1980年8月特来华专访梁漱溟先生,长谈十余次。
谈话中,梁氏论述了儒家、佛家、道家的文化特点及代表人物,涉及诸多政治文化名人,包括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蒋介石、康有为、章太炎、胡适、冯友兰等等,回顾了他一生的重要活动——任教北大、从事乡建运动、创建民主同盟……
书中内容丰富,因此可作为了解与研究梁漱溟思想与活动及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重要参考。
2010年4月30日 想读
上.下禾輋 豆瓣
作者: 李香蘭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2009 - 7
《 上.下禾輋村 》 是一本以鉛筆跟發黃的舊紙張去紀錄真實的繪本,它細說了沙田車站旁一條村莊的環境變遷,以及其村民的小故事。
土生土長於下禾輋村的作者只不過廿十出頭,懵懵懂懂,某天赫然發覺天天路過,季季開花的木棉樹被砍了,這使她突然瞭解到,世事原有盡頭,於是她趕緊拿起畫簿跟錄音機──在他們一一離去或消失之前──採訪她的老街坊。
老街坊們只不過是尋常百姓,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有的她臨到終年,有的他前鋪後居,他們的生活細節雖小眉小眼,卻別具趣味。就像舊上海美髮店的老闆娘,擁有大量一直沿用多年的陳年法寶、退休的古惑仔,天天在村口士多看顧居民經過,至於仍然燒柴煮食的老婆婆,則與喜愛發明東西的兒子一起住,享用各種只此一家的出品……這些這些,加上作者可愛的一家人和她自己的故事,繪出了這本異常豐富,苦與樂交纏的畫冊。
至於畫──用鉛筆起稿,只用少量的淺淡色彩著色的繪製過程,形成了作者獨特的畫風,它混和了漫畫與素描於一身。雖然如此,每幅畫面裡的粗糊質感卻是一致的,再配上她手寫的文字,突顯了其隨心紀錄著當下的價值。正如作者自己的個人簡介所言,她有「喜歡把人畫醜」的怪癖,有趣的是,書中被醜化了的人物不但不惹人厭,反而更栩栩如生,使人想要親近,他們的表情跟姿態如實地被繪下來,那是作者透過她細膩的雙眼所看到的。
New York RH Avenue 2003 豆瓣
9.7 (6 个评分) 作者: 丸谷嘉長 エンターブレイン 2003 - 6
女优広末凉子の素颜の魅力に迫るセパレートスタイルDVDマガジン!広末凉子主演映画「恋爱写眞 College of Our Life」のメイキングムービーと、NY初体験のプライベートムービーをセルDVDに匹敌するボリュームとクオリティで収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