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 - 标记
在春天走进果园 豆瓣
8.3 (22 个评分) 作者: [波斯] 鲁米 译者: 梁永安 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3 - 8
鲁米被联合国评价为“属于整个人类的最伟大的人文主义者、哲学家和诗人”。本书是鲁米这位大彻大悟的圣哲的心灵语录。鲁米的诗歌击穿事物的表象,直达灵魂深处。对灵性的逼视和反省,让人身心震荡。当城市文明的坚硬外壳将我们的心层层包裹,呼吸不畅的时候,鲁米像山间溪流一样的清澈语录,慢慢化开这层岩石,原本深藏在我们自性深处的生命嫩芽,才有勇气破冰而出。鲁米教导我们放下包袱,慢慢走,回头看,找回自己的初心。现代文明谈工作、谈业绩、谈进度、谈财富,鲁米却让人谈谈灵魂。
2014年6月18日 想读
非暴力沟通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Nonviolent Communication: A Language of Life
8.1 (223 个评分) 作者: [美] 马歇尔·卢森堡 译者: 阮胤华 华夏出版社 2009 - 1
作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人,也许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和“暴力”扯上关系。不过如果稍微留意一下现实生活中的谈话方式,并且用心体会各种谈话方式给我们的不同感受,我们一定会发现,有些话的确伤人!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让人与人变得冷漠、隔阂、敌视
2014年6月12日 想读
我曾这样寂寞生活:辛波斯卡诗选2 豆瓣
8.3 (38 个评分) 作者: [波兰] 维斯瓦娃·辛波斯卡 译者: 胡桑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4 - 2
辛波斯卡正适合我对优秀文学家的定义,她的作品深刻而透明,同时没有放弃娱乐性。我为她知道我的存在而感到荣幸。
——伍迪·艾伦(知名导演、作家)
《我曾这样寂寞生活》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诗人辛波斯卡继《万物静默如谜》之后又一经典诗集。
在这本诗集中,诗人用机智、迷人的声音与语调 ,诉 说了对家人的怀念与赞美、对世间种种生活的爱、对消逝的时间与国度的迷恋、对日常和万物的诗意描摹,隐隐折射出诗人内心的丰富世界和她的寂寞生活。
书中收录《告别风景》《事件的版本》《从无馈赠》《我致力于创造一个世界》《在赫拉克利特的河中》《时代之子》等80多首隽永的诗作,同时重译了《万物静默如谜》中广为流传的《一见钟情》《种种可能》《在一颗小星星下》等10余首作品,可以在不同的译文中窥见经典的韵味。
作品入选“新浪中国年度十大好书”“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以及国内外个版本教科书
激发幾米创作灵感,令陈绮贞着迷,受基耶斯洛夫斯基推崇
........................................................................................................................................
辛波斯卡以精确的讽喻,揭示了人类现实中的历史背景和生态规律。
——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
辛波斯卡的诗,涉及每个人从自己生活中得知的一切。
——切斯拉夫·米沃什(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我看到了《一见钟情》,它所表达的意念和《红》这部电影十分相近。于是我决定留下这本诗集。
——基耶斯洛夫斯基(《蓝·白·红》三部曲导演)
辛波斯卡是激发我最多最美丽灵感的诗人。
——幾米(知名绘本作家)
在辛波斯卡的诗里,我知道少女的力量,我知道无辜的杀伤,我知道接二连三的疑问可以组合成一首停不了旋转的舞码。
——陈绮贞(知名歌手)
辛波斯卡用她的日子证明,抽签探望病人、出席葬礼、绑紧鞋带、填写履历表,这些就是诗人该做的事,该记录的永恒。
——“新浪中国年度十大好书”授奖辞
第二性Ⅰ 豆瓣
Deuxieme sexe. Ⅰ, Les faits et les mythes
9.0 (120 个评分) 作者: [法] 西蒙娜·德·波伏娃 译者: 郑克鲁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9
《第二性I》副标题为“事实与神话”,作者从生物学、精神分析学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女性的观点出发,剖析女人变成“他者”的原因;随后,通过对人类历史的梳理,深刻地揭示了从原始社会到现今女性的命运;最后,本书以蒙泰朗、劳伦斯、克洛岱尔、布勒东和司汤达五位著名作家为例,对男性制造的“女性神话”进行分析,探讨男人眼中的女性形象及其体现的思想。
死后的世界 豆瓣
Life after life
作者: [美] 雷蒙德·穆迪 译者: 林宏涛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2014 - 4
全球销量超过1300万册
被《纽约时报》誉为“濒死体验之父”的奠基之作
「编辑推荐」
推荐1:濒死体验研究之父最经典的著作
本书作者采访了150名被临床判为“死亡”却又活过来的人,详细记述且分析了他们所经历的“死后世界”,并首次提出“濒死体验”的概念,开启了之后数十年全世界科学家对于该现象的研究。因此,作者被纽约时报评为“濒死体验之父”,而本书则为该领域最经典的著作之一。
推荐2:创下全球销量超过1300万册的惊人纪录
本书自1975年首次出版,即在美国社会各界引起轰动,很多人因此开始关注生命与死亡的终极问题,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意义。之后其不断再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传向世界各地,至今已在全球销售超过1300万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推荐3:最新授权中译本,数位知名科学家联合推荐
本书为25周年特别纪念版,增加了国内外几位知名科学家的推荐序以及21世纪濒死体验研究的进展综述,内容更加丰富。语言方面,也比之前的译本更加准确、生动和详尽。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探讨死亡与濒死体验的智慧之书。作者听到一位精神病学家讲述自己“死”而
复生所经历的奇特事件,又在大学讲授柏拉图“灵魂不朽”专题时听很多学生讲起类似的故
事,大感震惊,遂投入到对该现象的研究中。在本书中,作者直接或间接采访了150名有上
述经历者,总结出15个共同元素,首次提出了濒死体验(Near-Death Experience,NDE)的
概念。另外,作者还将其与人类历史上对于死后世界的重要哲学论述加以比较,并列举心理
学、自然科学对该现象的解释,逻辑清晰,说理翔实,大大增加了本书的科学性与哲学内涵,
引人深思。
本书一经推出,即引起轰动,并开启了全世界科学家对濒死体验的研究热潮。虽然刚开
始很多医学界人士对其冷嘲热讽,但现在科学已经站在了穆迪博士这一边。三十多年过去了,本书仍然不断再版,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全球销售数千万册,实为该领域的经典著作。
全书文字生动优美而富有哲理,读后不但能让大家对死亡重新思考,也更加珍惜现有的生命。
「推荐语」
穆迪的研究开启了“一个新的世界”。
——布鲁斯·葛雷森 弗吉尼亚大学精神医学教授
《死后的世界》让我们回想起沉睡在我们心里的灵性。它给了我们许多灵性工具,让我们
去理解自己的生命。这是一本永垂不朽的书。
——麦尔文·摩斯 华盛顿大学儿科学副教授 著名濒死体验研究者
穆迪博士在书中所述的研究将燃亮并确认我们两千年以来被告知的事实——死后仍然会有生命。
——伊丽莎白·罗伯斯库勒 濒死体验研究先驱,畅销书作家
本书开创出一个过去一直因事涉秘密而被科学界搁置一旁的研究大领域。
——黄荣村 台湾中国医药大学校长
2014年4月25日 想读
非此即彼(上卷) 豆瓣 谷歌图书
Enten-Eller. Et Livs-Fragment
9.4 (12 个评分) 作者: [丹麦] 索伦·克尔凯郭尔 译者: 京不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 - 6
《非此即彼》(上下卷)是克尔凯郭尔作为自由思想家的真正的起步之作,它具有典型的复调结构,拥有多种解读的可能性。作者一反欧洲哲学从概念到概念、重注逻辑和推理的传统,摒弃了思辨哲学对于客观真理体系的追求,全书甚至没有真正的“作者”、没有最终结论,他创造性地通过提供“审美的”(上卷)和“伦理的”(下卷)两种不同生活样态的代言人的方式,让他们各自出场对其各自的生活样态进行描绘和展现。
家庭系统排列入门 豆瓣
作者: 乌沙莫 译者: 郑立峰 2009 - 5
《如何释放家庭爱的力量》主要讲述了:家庭系统排列是由伯特·海灵格创立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结合了家庭治疗、精神分析和完形治疗等多种治疗理论。其主要特点是从当事人的家庭系统入手,试图寻找出每个家庭中所隐藏的,不为当事人所知却对其有着深刻影响的家庭动力,或称家庭秩序。乌沙莫博士的这本著作在德国热销15万余册,被认为是家庭系统排列最佳的入门书,特点是浅白易懂,对系统排列的原理、应用和背景都有清晰的阐述,特别适合初学者。更为难得的是,在中文版中,作者根据自己在中国的工作经验,就中国的家庭系统专门写了一章,使中国读者读来更加有亲切感。
恶童日记 豆瓣
Le grand cahier
8.7 (74 个评分) 作者: [匈牙利] 雅歌塔·克里斯多夫 译者: 简伊玲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 1
一座被外国军队占领的城市,由于粮食短缺,人民生活艰难困苦,一位年轻妇女只好带着双胞胎儿子们投靠住在乡间的母亲。这位“外婆”不仅不识字、骯脏、吝啬、凶恶,甚至是一名凶手。两兄弟在艰困的环境中成长,为了让自己变得坚强,两人每日以互相打骂对方、绝食等各种方式锻炼生存本领。他们将每天发生的事情仔细记载在一本大笔记本中。随着日记一页页被翻开,一场冷酷的梦魇式寓言也逐步呈现。
Mauvais Genre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Chloé Cruchaudet DELCOURT 2013 - 9 其它标题: Mauvais genre
Paul et Louise s'aiment, Paul et Louise se marient, mais 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 éclate et les sépare. Paul, qui veut à tout prix échapper ç l'enfer des tranchées, devient déserteur et retrouve Louise à Paris.Il est sain et sauf, mais condamné à rester caché dans une chambre d'hôtel. Pour mettre fin à sa clandestinité, Paul imagine alors une solution: changer d'identité. Désormais il se fera appeler...Suzanne. Entre confusion des genres et traumatismes de guerre, le couple va alors connaitre un destin hors norme.
Inspiré de faits réels, Mauvais Genre est l'étonnante histoire de Louise et de son mari travesti qui se sont aimés et déchirés dans le Paris des Années folles
写给无神论者 豆瓣
Religion for Atheists: A Non-believer's Guide to the Uses of Religion
7.7 (42 个评分) 作者: (英)阿兰·德波顿 译者: 梅俊杰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 5
尽力去证明上帝是不存在的,不过是许多无神论者的兴趣所在,但是真正的问题不是在于上帝到底存不存在,而是在于一旦假设他不存在,人类将如何自处。《写给无神论者的宗教》主题在于一个人即使是一个无信仰者,但是他也能发现宗教是有用的、有趣的并且给人带来安慰的 。在这部刺激的完全属于作者首创的并且即将面临着争议的作品中,德波顿认为世俗的人们可以从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道德、艺术和教育等等领域中去学得一些东西。在这本书中,德尽力去淡化和消弥宗教中教条主义的一面,摄取了宗教中能够安慰怀疑论者当下思想的一面,让人们去感受美丽和睿智的东西。
2013年10月7日 想读
Power vs. Force 豆瓣
作者: David R. Hawkins Hay House 2002 - 4
In this groundbreaking book you will learn how to get demonstrably true answers to your questions, and know what true success is and how to create it.
2013年6月17日 想读
anusman的无字漫画 豆瓣
La bande dessinée muette d'Anusman
作者: anusman 獾和出版社 2011 - 8
旅法4年,anusman厚积薄发之作,首本收录“无字”漫画的精选集终于面世。
-
漫画的语言是否有更多可能性?
“例如研究漫画的空间,例如研究图像的变形,空间和变形可以把漫画推到一个新的叙事方式上,它脱离以文本为基础的叙事方式,进入到了一个类似于迷宫,几何学,搭建,以及经验和印象的层面上。”
-
漫画是够能包容更加广阔多维的的叙事图景?
anusman用无字之画力行求证。
-
“Ceci est une époque de réplique.”
“这个时代就是一个复制品的时代。” anusman这么说的同时(见访谈http://www.douban.com/note/158499255/),对同样作为复制品的本书仍然心怀着“尽可能让这本书感觉像是自己亲手做的,我希望人们可以感到亲切,或者别的什么安静的感觉。”的期待。
因此每本书除亲笔签名外,他还亲手写了每本书的编号。
封面也是纯净的白和黑。
“起码它是留给画的。”anusman说。
-
小样照片: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52961352/
成书照片: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53853025/
作者自述:http://www.douban.com/note/163584884/
Little Nemo in Slumberland 豆瓣
作者: McCay, Winsor; Maresca, Peter; 2008 - 8
Here are more of Little Nemo's dreams of Slumberland - Winsor McCay's world of fantasy, terror, humor, and grand adventure. This is the second volume in the centennial celebration of the most spectacular comic strip of all time: a strip acclaimed for its artistic majesty, unbounded imagination, and the ground-breaking techniques that helped define a new art form. In 2005, the publication of Little Nemo in Slumberland - So Many Splendid Sundays marked the centennial of Winsor McCay's supreme graphic achievement. That book astounded the world of comics and art, becoming the most highly praised book of its kind, ever This new collection presents more of those famed Sunday newspaper pages - a "best of" collection from 1906 to 1924, with examples from all three incarnations of Little Nemo. Here are 110 more digitally-restored pages, presented in their original size and colors, including many pages that have never been reprinted before in any format. 16 X 21 inches
2012年12月28日 想读
Building Stories 豆瓣 Goodreads
Building Stories
9.5 (8 个评分) 作者: Chris Ware Pantheon 2012 - 10
4-time 2013 Eisner Award Winner: Best Lettering, Best Publication, Best Writer/Artist and Best Graphic Album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Top 10 Books of the Year
Time Magazine, Top Ten Fiction Books of the Year
Publishers Weekly, Best Book of the Year
Kirkus Reviews, Top 10 Fiction of 2012
Newsday, Top 10 Books of 2012
Entertainment Weekly, Gift Guide, A+
Washington Post, Top 10 Graphic Novels of 2012
Minneapolis Star Tribune, Best Books of the Year
Cleveland Plain Dealer, Top 10 Fiction Books of the Year
Amazon, Best Books of the Year/Comics
Boing Boing, Best Graphic Novel of the Year
Time Out New York, Best of 2012
Entertainment Weekly, Best Fiction of 2012
Everything you need to read the new graphic novel Building Stories: 14 distinctively discrete Books, Booklets, Magazines, Newspapers, and Pamphlets.
With the increasing electronic incorporeality of existence, sometimes it’s reassuring—perhaps even necessary—to have something to hold on to. Thus within this colorful keepsake box the purchaser will find a fully-apportioned variety of reading material ready to address virtually any imaginable artistic or poetic taste, from the corrosive sarcasm of youth to the sickening earnestness of maturity—while discovering a protagonist wondering if she’ll ever move from the rented close quarters of lonely young adulthood to the mortgaged expanse of love and marriage. Whether you’re feeling alone by yourself or alone with someone else, this book is sure to sympathize with the crushing sense of life wasted, opportunities missed and creative dreams dashed which afflict the middle- and upper-class literary public (and which can return to them in somewhat damaged form during REM sleep).
A pictographic listing of all 14 items (260 pages total) appears on the back, with suggestions made as to appropriate places to set down, forget or completely lose any number of its contents within the walls of an average well-appointed home. As seen in the pages of The New Yorker, The New York Times and McSweeney’s Quarterly Concern, Building Stories collects a decade’s worth of work, with dozens of “never-before-published” pages (i.e., those deemed too obtuse, filthy or just plain incoherent to offer to a respectable periodical).
Winner of the 2013 Eisner Awards for Best Graphic Album-New, Best Lettering, and Best Publication Design. Chris Ware is the winner of 2013 Eisner Award for Best Writer/Artist for Building Stories.
One of 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s Top 10 Books of 2012
游戏的终结 豆瓣
Final del juego
8.6 (56 个评分) 作者: [阿根廷] 胡里奥·科塔萨尔 译者: 莫娅妮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 5
拉美“文学爆炸”主将 幻想小说大师
胡利奥•科塔萨尔 经典短篇小说集
《游戏的终结》是科塔萨尔的早期短篇小说集之一,其中的故事延续了科塔萨尔早年的幻想小说特征——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精致的封闭结构,先驱性的主题,梦魇般的离奇画面,以及对存在主义及人性的初步探讨。正如科塔萨尔所说:“我知道,这样的故事没有人用西班牙语写过,至少在我国是这样。我国有另一类故事,博尔赫斯的故事是令人赞叹的。但是我写的是另一种。”
2012年9月2日 想读
过于喧嚣的孤独 豆瓣
Příliš hlučna samota
作者: 博·赫拉巴尔 译者: 杨乐云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0 - 2
包括:河畔小城; 一缕秀发;甜甜的忧伤;哈乐根的数百万;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
2012年9月2日 想读
生命之重建 豆瓣
Heal your body
作者: [美国] 露易丝·海 译者: 闫翠翠 2011 - 5
我们生命中的每一段经历,完全是由自己造成的。我们此刻的所思所想,都在创造着我们的未来。我们每个人相信着什么,说了什么,决定了我们将要拥有的人生经历。生活可以充满阳光充满希望,也可以满是悲伤抑郁、充满束缚、充满痛苦。明明想要活出生机勃勃的新生命,却反复在内心的纠结里徘徊。这时候,惟有坚定的信念可以帮助我们重建生命。露易丝?海在书中给我们揭示了疾病和抑郁纠结背后所隐藏的心理模式,为人们开辟了重建生命整体健康的完美道路。如果我们愿意改变自己最基本的信仰结构,从当下去开始爱和疗愈,我们的生活会变得前所未有的充满能量。
露易丝的演讲和著作将深刻的哲理、科学的精神以及博大的爱,结合自己坎坷的亲身经历,用浅显生动的语言娓娓道来,如清泉般滋润每一位读者的心田。
2012年7月16日 想读
樹上的男爵 豆瓣
Il barone rampante
8.9 (18 个评分) 作者: [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 译者: 紀大偉 時報文化 1998 - 9
卡爾維諾羅曼史小說最佳代表作之一。故事背景以18世紀中葉至19世紀初期,義大利半島地中海沿岸的熱內亞共和國的翁勃薩地區。大意敘述一個父親為過氣的男爵,母親為曾經身經百戰的女將軍家中,十二歲的長子柯西謨,因為不願食用蝸牛大餐,與父母發生嚴重衝突,於是在積了一肚子對家庭(或社會?或世界?)的怨恨之後,終於爆發出來,他爬到樹上,並誓言永遠不再重返地面。他不僅窮盡心力探索,統治樹上王國的一切,並且在樹上受教育、讀書、狩獵、救火、與海盜作戰,甚至談戀愛、寫作、俯看人類世界、觀察時代巨輪的轉變;直到終老之際,都沒有再回到人群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