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东北往事--黑道风云20年全集 豆瓣
8.4 (5 个评分) 作者: 孔二狗 重庆出版社 2009
这是一部由亲历者向您讲述的黑道故事。作者孔二狗,自小成长在一个充满血腥与杀戮的环境中;犹如来自黑道社会内部的深喉,他向我们讲述了1986年至今20余年来,北方某市黑道组织触目惊心的发展历程。全书情节真实、跌宕起伏,刻画了近百个性格鲜明的黑道人物,描述他们活得怪诞、死得荒唐的悲喜人生,让读者近距离观察到一个令人震颤、黑暗而暴力的非法阶层,亲历一种极端凶险、乖戾的病态生存方式。
从八十年代古典流氓的街头火拼,到九十年代拜金流氓的金钱战争,再到如今的官商勾结,整个流氓组织的演变过程,光怪陆离、惊心动魄。经过20年的血腥洗礼,多少活泼泼的生命灰飞烟灭之后,剩下的个体与团伙,最终演化成真正具有黑社会性质的可怕犯罪组织……
这部小说一出版,就轰动了整个华语世界,引起广泛的评论和赞扬,被成千上万的忠实读者痴迷追读。上市以来,连续18周排名各大图书畅销榜,不到两个月销量便突破20万册,孔二狗掀起的阅读狂潮,让任何人都难以抗拒。
翻开《东北往事:黑道风云20年(套装全4册)》,带你直击黑道病态生存现状。
2017年8月9日 已读
终于找到了东北往事的标记,09年看的,13年或者14年看的第五部。二狗说未来1-2年不会续写6了,估计他在忙着拍三体(误)和追王珞丹(大误)。多数工业转型城市都会在东北往事中找到相应的人物原型,这个过程也会带来副产品,比如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梗),以前的名称应该是流氓团伙。
小说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Goodreads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所属 作品: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9.1 (312 个评分) 作者: 林奕含 游擊文化 2017 - 2
令人心碎卻無能為力的真實故事。
性、權力、升學主義──青澀的表皮、變態社會的日常
如果這件事情正在發生,我們要怎麼假裝世界上沒有人以強暴小女孩為樂?
「我下樓拿作文給李老師改。他掏出來,我被逼到塗在牆上。老師說了九個字:『不行的話,嘴巴可以吧。』我說了五個字:『不行,我不會。』他就塞進來。那感覺像溺水。可以說話之後,我對老師說:『對不起。』有一種功課做不好的感覺。」
痛苦的際遇是如此難以分享,好險這個世界還有文學。
小小的房思琪住在金碧輝煌的人生裡,她的臉和她可以想像的將來一樣漂亮。補習班國文名師李國華是同一棟高級住宅的鄰居。崇拜文學的小房思琪同樣崇拜飽讀詩書的李老師。
有一天李老師說,妳的程度這麼好,不如每個禮拜交一篇作文給我吧,不收妳周點費。思琪聽話地下樓了。老師在家裡等她,桌上沒有紙筆。
思琪的初戀是李老師。因為李老師把她翻面,把他的東西塞進去。那年的教師節思琪才十三歲,這個世界和她原本認識的不一樣。
如果這是愛情,為什麼覺得暴力?為什麼覺得被折斷?為什麼老師要一個女學生換過一個女學生?如果這不是愛情,那滿口學問的李老師怎麼能做了以後,還這麼自信、無疑、無愧於心?
這是一部驚人而特別的小說,小說作者既具有高度敏銳的感受力、又是一個近距離目擊者,使這整件事像一個「倖存的標本」那樣地被保留下來。整本書反覆地、用極度貼近被侵害者的視角,直直逼視那種「別人奪去妳某個珍貴之物」的痛苦──且掠奪之人是以此為樂。
2018年5月11日 已读
读了三次终于坚持看完了,也就是三个小时的阅读量,但故事的沉重感却显而易见,如果再考虑作者的背景。有些书的存在,就是把人性中最大的恶给剥开,再展现在你的面前,这样的作家,有张纯如,有林奕含,没有什么公主王子的童话,有的只是性侵,家暴和发疯,作者笔力的现实感,感情的深入挖掘,都成为本书的优秀之处。因为从此而言,小说就不再是小说,非常理性的分析文学性和故事性失去了任何意义。世事艰辛,人性险恶,愿天下不再有悲伤,不再有罪恶,所有的感情都有回报,所有的兽行都得以审判。熬夜看书的我……
小说
赤地之戀 豆瓣
所属 作品: 赤地之戀
作者: 張愛玲 皇冠文化 2010
為了提升農民的生活,政府動員學生參加「土改」,剛從北京大學畢業的蘇荃也積極地搶著報名。他興奮不已地來到農民的家中,卻赫然發現國家所謂的改革和他想像的完全不同。
在激情的高呼聲中,大家似乎不再有是非黑白,鬥爭大會的意義也只是讓人人活在恐懼中,許多無辜者被當成犯人押上刑場,民兵冷血殘酷地執行槍決,連蘇荃都被迫當了劊子手。
他實在無法面對這樣矯枉過正的兇殘世界,但和一般人一樣,在面對巨大的恐怖時首先只想到保全自己;另外,他還要照顧同行的黃絹,擁抱著心愛的她,蘇荃什麼都能忍受,什麼苦難都能想辦法度過!於是,他有了個簡單得近乎可笑的決定……
赤地或許依然有真愛,有情男女的心中也依然熱烈地渴盼著,但在那個隨時要習慣死亡相隨的時代,靈魂似乎都被鮮血浸染得錯亂了,幸福的戀曲更是渺茫!繼《秧歌》之後,張愛玲再度以中國農村為寫作背景,在她飽含特殊美感的筆墨下,我們嗅到一段血淋淋的生活氣息,真實得逼使我們省悟人性的愚昧與瘋狂,是一部充滿歷史傷痕與文學價值的傑作!
2017年10月4日 已读
秧歌和赤地之恋一向都是文学禁区,至今也没有在内地出版。我极容易被“禁书”这种名号所吸引然后找来读。在52年离开大陆之后,张爱玲创作赤地来以反映那时的真实生活,以及生活下的真实情感,这种情感在赋予时代感后,读来全是压抑和反思。女性作家的细腻视角特别适合描写小人物在历史中的命运颠簸。
小说
秧歌 谷歌图书 Goodreads 豆瓣
秧歌 所属 作品: 秧歌
8.8 (35 个评分) 作者: Eileen Chang / 張愛玲 皇冠出版社 1991 - 7 其它标题: 秧歌
《秧歌》是張愛玲於1955年創作的小說,描寫小村莊農人金根一家在飢餓之中掙扎求存的故事,反映了土改後中國大陸的農村生活。小說最初以英文寫就發表,後由張愛玲本人譯成中文。
該書描寫中國共產黨治下的農村生活,農人面對鄉幹部、軍人等多方壓榨,惶惶不可終日的悲慘生活狀況。故事背景設定於土改完成之後。以農民金根和其妻子月香為主要人物。金根為人訥言而善良。月香則精明而善於處事,本在上海幫傭,後來回到農村。在飢餓中,他們同旁人一樣,都不得不面對沉重而名目繁多的苛捐雜稅,也需要參加各種種政治活動。最終,爲了給四鄉的軍屬拜年,農會給每家攤派半隻豬和四十斤年糕。金根因王同志說他斤兩不足而「嚷起來」,被視為「反革命分子」,其女兒阿招也在混亂中被人踩踏致死。月香同負傷出逃的金根躲在山中。金根為免禍延妻子,投水自殺。月香則燒掉了村中的倉庫,自己也被民兵趕入火海之中。等到春天來臨時,村裏依舊彌漫着飢餓。
2017年10月6日 已读
农民象是从金锁记里跳出来的,干部象从赤地之恋来客串的。秧歌的视角在于从更加真实的负面角度来描写当时的农村,把一个表明上光鲜亮丽的故事写成了彻头彻尾的悲剧。讽刺力度+象征主义,结尾强颜欢笑的秧歌更象是一场出殡的挽歌。当然,张爱玲写本书是因为其特殊的工作背景,这点也毋庸置疑。
小说
红玫瑰与白玫瑰 豆瓣 Goodreads
所属 作品: 红玫瑰与白玫瑰
9.1 (99 个评分) 作者: 张爱玲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2 - 6
《红玫瑰与白玫瑰》收录了张爱玲1944年的中短篇小说作品。“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这句话成了脍炙人口的名言,《红玫瑰与白玫瑰》也因此家喻户晓。
2017年10月22日 已读
这本短篇合集只看了红玫瑰与白玫瑰,先标记了再说。娇蕊有点像赤地之恋的戈珊,经过振保这件事,反而最终获得了属于自己的特殊幸福。烟鹂塑造了一号被侮辱和被损害的形象,长期收到压迫,最终走向出轨。振保属于吃着碗里看锅里的性格,人设反而在浪完之后感受真爱,结局positive。
小说
乌克兰拖拉机简史 豆瓣 Goodreads
A Short History of Tractors in Ukrainian 所属 作品: A Short History of Tractors in Ukrainian
7.3 (28 个评分) 作者: [英]玛琳娜·柳薇卡 译者: 邵文实 三辉图书/中信出版社 2014 - 4
这是2014年最新版!修正了上一版本中的数处翻译错误,不容错过的黑色幽默杰作。
84岁的老父亲要与36岁的“波提切利的出水维纳斯”——乌克兰尤物瓦伦蒂娜结婚了。为了拯救老爸可预知的人生大难,两个女儿薇拉和娜杰日达决定搁置长期的感情不和,联手把移民工程师父亲从体态丰满、风 骚妖艳的淘金者瓦伦蒂娜手中解救出来。而这位火辣的新娘也不是省油的灯!未想,这场两 姐妹驱逐瓦伦蒂娜的战争却逐步掀开的家族的秘密以及一连串悲喜交加的不堪往事……
荣誉:
畅销32国的黑色喜剧杰作《乌克兰拖拉机简史》,令无数读者笑到落泪。
波灵格大众伍德豪斯喜剧小说奖首位女性得主获奖作品
2005年机智小说奖获奖小说
布克奖、橘子图书奖双料入围
畅销32国的黑色喜剧杰作
力压丹·布朗《达·芬奇密码》《天使与魔鬼》的英国图书销售冠军
《卫报》《独立报》《泰唔士报》《洛杉矶时报》专文力荐
评论选摘:
这不是冰冷的有关拖拉机发展的历史书,而是一部晃动“波提切利式上等乳房”的幽默小说。玛琳娜·柳薇卡出生于“二战”难民营,透过她对生活与历史的精心编织,读者所能看到的不只是隔着时空的乌克兰民族的具体苦难,更有极权体制下普通人逆境求生的细枝末节。在一个地动山摇、草菅人命的时代,活下来便是胜利。
——熊培云
妙趣横生而又令人感动地记录了一位长期居住在英国的乌克兰老鳏夫与一位寻求通往财富之路的妖艳惹火的乌克兰大胸掘金女间的争争吵吵。
——《星期天泰晤士报》
这本书让我整整一年都笑容可掬,笑口常开。东西欧文化冲突中极富戏剧性的部分在这个两姐妹明争暗斗的有趣故事中得以展现。
——《格拉斯哥先驱报》
2018年12月10日 已读
黑色幽默小说而并非关于拖拉机的简史。最早知道这本书是16或者17年的豆瓣书榜,后来18年在书店看了前三分之一(差点买回去),拿起来好几次终于现在看完。书中有看似发疯的老父亲,妖艳贱货的继母,两个专断好奇的姐妹,巧妙地插入了乌克兰民族战前战后的屈辱历史,社会主义国家民众如何面对转轨,新一代战后移民和战前移民的文化差别,作者以很荒诞调侃的方式,把大问题具像化,情景描写和对白都非常直接辛辣。作者本身也是乌克兰移民的后代,书中很多细节应该有生活中的影子。
小说
关原之战 豆瓣
所属 作品: 关原之战
7.4 (7 个评分) 作者: [日] 司马辽太郎 译者: 刘立善 重庆出版社 2010 - 10
一代霸主丰臣秀吉病逝,天下风云骤起。心藏虎狼野望、表面却俨如笃实农夫的德川家康伺机问鼎天下。他熟谙人心,对秀吉的正室北政所百般献媚,旨在将视北政所如母亲的大将加藤清正与福岛正则拉拢过来。
秀吉生前最信任的干练官吏石田三成,看穿了家康的野心,一心捍卫丰臣政权。三成虽有出谋划策的高妙智谋,但性格狂傲、正直的他不懂得人心奥妙,时常得罪人,与武将们矛盾重重。
家康动用周密的谋略,接二连三拉拢“反三成派”的武将,并于讨伐上衫景胜的途中,在野州小山的军事会议上,将遵奉秀吉继承人秀赖命令的众将,一举转变成德川家的私人军队。
家康的东军与三成的西军在浓尾平原的关原全面铺开,打算一决雌雄。老谋深算的家康,思虑如何令西军阵营走向崩溃。当小早川军势如崩塌般降落在西军的背后时,丰臣之世终结,德川之世到来了。
2019年8月13日 已读
两个月终于看完了司马辽太郎的《关原之战》,看这本书的动因是当时在玩《战国无双》,对石田三成和德川家康这场“战国最后一战”比较感兴趣。小说将枯燥的事实写的非常生动,人物形象立体,前因后果交代的很清楚,虽然关原一战篇幅最多15%,前85%都是战前准备。石田的输,有必然性(战略失误,情报准备缺乏,盟友全部倒戈,民众不喜欢秀吉政权,个人性格使然,自身军事指挥能力不足,实力不够),还有一定的偶然性,在关原的那一天,如果小早川秀秋不捅最后一刀,如果岛津没有按兵不动,如果毛利家扛起西军统帅的大旗,历史都将改写。这其实也是看书的乐趣,在必然性和偶然性的交织中去领会过去。人们的历史观也在一直改写,石田在德川幕府时期一直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后世完全推翻了这种认知,希望我们的历史观也是动态的。
小说
使女的故事 豆瓣 Goodreads
The Handmaid's Tale 所属 作品: 使女的故事
8.7 (193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译者: 陈小慰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7 - 12
奥芙弗雷德是基列共和国的一名使女。她是这个国家中为数不多能够生育的女性之一,被分配到没有后代的指挥官家庭,帮助他们生育子嗣。和这个国家里的其他女性一样,她没有行动的自由,被剥夺了财产、工作和阅读的权利。除了某些特殊的日子,使女们每天只被允许结伴外出一次购物,她们的一举一 动都受到“眼目”的监视。更糟糕的是,在这个疯狂的世界里,人类不仅要面对生态恶化、经济危机等问题,还陷入了相互敌视、等级分化和肆意杀戮的混乱局面。女性并非这场浩劫中唯一被压迫的对象,每个人都是这个看似荒诞的世界里的受害者。
2019年8月19日 已读
又回到之前通宵看小说的日子,美剧比较符合原著一季半的内容,情节设定上,女主是开放式结局,生死不详,结尾的史料对于故事有一定交代,比如主教的结局。故事主题当然是反乌托邦,读这类小说,最可怕的是越读越觉得似曾相识,政教合一的基列共和国,回归清教徒的宗教狂热,反堕胎法案的提出,为了生育率的疯狂人口政策,小说中嬷嬷的话语和丁璇之流的女德言论并无二致。作者描述了一个看似每个人各司其职,没有犯罪的高压社会,实际上缺乏爱,希望和其他的美好情感。但愿我们不会成为温水青蛙,假如时代不幸,我们除了诵念May the lord open,还能默念一句:Nolite te Bastardes Carborundorum。
小说
人生海海 豆瓣
所属 作品: 人生海海
7.4 (110 个评分) 作者: 麦家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9 - 4
★豆瓣2019年度书单·中国文学(小说类) 第一名
·
“他是全村最出奇古怪的人,古怪的名目要扳着指头一个一个数:
第一,他当过国民党军队的上校,是革命群众要斗争的对象。但大家一边斗争他,一边又巴结讨好他,家里出什么事都去找他拿主意。
第二,都说他是太监,可我们小孩子经常偷看他那个地方,好像还是满当当的,有模有样的。
第三, 他向来不出工,不干农活,天天空在家里看报纸,嗑瓜子,可日子过得比谁家都舒坦。还像养孩子一样养着一对猫,宝贝得不得了,简直神经病!”
·
《人生海海》讲述了一个人在时代中穿行缠斗的一生,离奇的故事里藏着让人叹息的人生况味,既有日常滋生的残酷,也有时间带来的仁慈。
=========
人生如海,总有阴冷暴虐的水域,也有轻柔温暖的洋流。
·
“生活摧残了他,但也让他穿越了生死恐惧和世态炎凉, 变得大彻大悟, 笑傲江湖。 ”
他知道怎样在风光处耀目,也知道怎么在卑贱中自处。
·
★麦家强力超越之作·在一个最不可描述之处解密人性的荒唐与高尚
★小说的迷人之 处就在于它能把不存在的人物写得仿佛是我们的朋友,麦家的《人生海海》就是这么迷人。——莫言
★麦家的身上永远有一种旁观者的气质,一旦他开了口,他的语言是那么的精准。他的细节是那么的触动,他的思想是那么的深刻。如果用一句诗来形容我读完《人生海海》的感受,那就是“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董卿
★我想写的是在绝望中诞生的幸运,在艰苦中卓绝的道德。我要另立山头,回到童年,回去故乡,去破译人心和人性的密码。——麦家
★《人生海海》是麦家老师跨越了自己的第一座高峰,向内心深处的文学攀登下一座高峰的大作。——高晓松
=========
★“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你要替我记住这句话,我要不遇到它,死几回都不够。”
★人生海海,潮落之后是潮起。
你说那是消磨、笑柄、罪过,但那就是我的英雄主义。
2019年12月30日 已读
麦家首先突破了自己之前的写作方式,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主题由狭义的谍战扩展到厚重历史感,读起来像冰河的《无家》,虽然人物塑造上,蒋正南类似《风声》+《刀尖》的人物混合体,但有趣的是:主人公三段故事经历,由三个不同人物转述:开篇对太监的好奇,是爷爷和父亲听来的从军故事;中篇对鸡奸犯的指控,是老保长讲述主人公如何去做了情报,如何获得平生最大屈辱,内心的秘密成为贯穿始终的主线;片尾由阿姨转述,讲了朝鲜战争及以后,主人公如何被开除。故事进展有序,小说具有可读性。历史感及人文关怀,可能不如莫家,不如严歌苓,不如苏童,可贵在麦家在模板化作品创造过多之后,能主动去向历史感贴近,我觉得是件挺好的事情。
小说
茶馆 豆瓣
所属 作品: Teahouse
9.0 (116 个评分) 作者: 老舍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 - 1
三幕话剧《茶馆》以北京一家大茶馆为背景,描写了清末、民初、抗战胜利以后三个历史时期的北京生活风貌,深刻地写出了王利发等人的真实命运。
2020年6月18日 已读
因为看了82版电影,为了比对原著和电影的差别,又把这本书过了一遍,印象深的还是课本选的第一幕,第三幕几乎没有印象了。话剧最精妙的是三幕代表三个片段,很多内容或者是隐藏情节,或者一笔带过,比如康大力在西山做什么,再比如二栓和栓子妈。王掌柜,秦二爷,常四爷的人物成长贯穿始终。结局上,沈处长和小刘麻子要霸占茶馆,小宋恩子和小吴祥子要找康大力,小唐铁嘴和庞四奶奶要康顺子,王掌柜终究是连窝窝头也吃不上,想做顺民而不能。
小说
证言 豆瓣 Goodreads
The Testaments 所属 作品: 证言
8.8 (90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译者: 于是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0 - 7
2020年度深圳读书月十大好书
新浪好书推荐“2020年度推荐图书”
全球超级畅销书《使女的故事》续作
2019年布克奖得主,阿特伍德二度折桂
全新角色演绎不同视角,首次披露基列国背后的秘闻
英国每四秒售出一本,全球上市首周50万册即告售罄。
即将改编电视剧集,延续《使女的故事》电视剧收视神话。
----- ---------------- --------------------------------------------
“这部小说并不像出自一位处于写作生涯晚期的作家之手,相反更像是她的巅峰之作,这一点着实令人惊叹。”——布克奖评委丽兹•考尔德
“我一直认为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很快就能获诺贝尔奖,且我现在仍这么想,仍希望她得奖。”——石黑一雄
“她一向超前。不管是她的哪部小说,读者定会在半小时内沉迷其中。”
——资深出版人卡门•卡里尔
“如果哪一位小说家能够证明创作一本续作是正确选择的话,就非阿特伍德莫属了。”
——《卫报》
-----------------------------------------------------------------------------
“亲爱的读者们:你们曾多次向我提问,关于基列国及其内部运作的细节。这些疑问都成了这本书的灵感来源。而另一部分的灵感来源则是我们正身处其间的这个世界。”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使女的故事》结局十五年后,基列国的统治从内部显露出衰腐的迹象。在巨变将临的关键时刻,三位不同身份背景的女性的命运开始交错,进而引发了颠覆性的后果。她们从各自的视角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三种不同的叙事声音构建起一个更宏大、更开阔的时空,首度披露了基列国倾覆背后的秘闻。过去与未来在讲述中逐渐交叠,真相以令人惊叹的面貌呈现在读者眼前。
2020年12月21日 已读
双11买的最值一本书,如果前作《使女的故事》从使女的视角讲了基列国的概况,本作则是从三个视角讲述基列的起源,发展,和灭亡。三人视角(阿杜瓦堂笔记,证人证言副本369A,369B)继承前作,又相互联系,虽然开头看似毫无瓜葛,随着故事进展而线索逐渐明朗。结尾再以研讨会的形式揭示人物结局,阐明联系。如果说前作给人带来的是基列社会中使女的悲惨命运,本作则是全方位讲述基列社会的无药可救以及病态根源。表面的称颂既不能替代人性中本来的善念,也不能否定隐藏其中的恶。小说与美剧相同,我们都希望这样的社会与我们越远越好,但实际上是可能正相反,希望不是自我实现的预言。另外,本书写于前作发表(1985)34年后,读起来毫无生涩之感,可见作者功力。
小说
平原上的摩西 豆瓣 谷歌图书
所属 作品: 平原上的摩西
7.7 (62 个评分) 作者: 双雪涛 北京日报出版社 2021 - 4
《平原上的摩西》是小说家双雪涛的代表作,收录十篇极具风格的中短篇小说,以同名作品最为经典:1995年艳粉街的平安夜,一场大雪掩藏的谜案,一次未赴之约,一颗心脏在手中诞生……被命运驱逐的人们,他们是落魄者,从时代齿轮滑落,也是报信者,背负罪与罚的秘密。唯有凡人的爱与信念,在艳粉街上分开层层波涛,辟出救赎之路。十个藏在冰面下的当代短篇杰作,洗净尘垢,压紧命运,将灵魂送至一个人迹罕至的庙堂。
【编辑推荐】
★ 小说家双雪涛代表作《平原上的摩西》新版归来——享誉国际的中文小说经典,电影《刺杀小说家》原著作者热门影视改编IP,输出英、意、韩、日多国语言版权。小说家双雪涛荣获首届华文世界电影小说奖、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年度青年作家”、第三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等各大奖项,多部作品均有影视改编计划。易烊千玺、雷佳音、董子健喜爱,哈佛大学教授王德威长文赏读,作家张悦然、李静睿力荐:“这是我们这一代真正可能留下来的作品。”
★ 唯有爱与信念,辟出救赎之路。周冬雨、刘昊然主演同名电影2021上映,演绎平凡人的“摩西之光”——适合剧本杀的烧脑原著,难以破解的悬疑小说拼图:1995年艳粉街的平安夜,一场大雪掩藏的谜案,一次未赴之约,一颗心脏在手中诞生……火球从空中落下,两个少年的纯真约定,却引发不可预测的连环风暴,众人的命运由此骤变。“只要你心里的念是真的,只要你心里的念是诚的,高山大海都会给你让路。”用生命感书写的元气小说,冰得烫手,浪漫而纯真。《白日焰火》导演刁亦男监制重磅新戏,爱奇艺同名剧集年度巨制。
★ 双雪涛的艳粉街,十个藏在冰面下的当代短篇杰作——世纪末寒冷的北方图景,从时代齿轮脱落的人们:工厂的无赖老马、穿校服下棋的父亲、我的朋友安德烈、火车上的跛人、流浪诗人老萧、狱中归来的和尚,失踪于列宁格勒的少女……艳粉街故事迷宫,善与恶的人性挣扎,被命运驱逐的人们背负罪与罚的秘密,前来报信。穿过世界的层层暴力与荒谬,双雪涛以罕见的血气与深情,为一个遗失的世界打捞公正与荣耀,铸刻时间深处的信仰与爱。
★ 全新典藏版,千呼万唤,摩西归来,著名书装设计师陆智昌操刀——朴素典雅,经典质感,青泥色日本进口野陶纸呈现大地尘土触感,烫金工艺优雅隽永,完美演绎“摩西之光”,笔端有血气,酷寒中有温情。
2023年1月31日 已读
飞机上看了第一篇《平原》,对比剧版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小说POV视角,让读者了解更多人的心理活动。李斐将傅老师看作家人和母亲,走向悲剧和执着。李守廉被孙家看做救命恩人,孙家开诊所的钱是李守廉卖邮票而来,交代了剧版的一个漏洞。蒋队也有更多的对白和情节,完善了剧本缺少的很多内容,包括蒋队的计划一开始就有明确目标,蒋队忘记打双闪导致被撞。与剧版不同的是:小说是开放结局,可以确定的是小斐或者小树开了枪。由于蒋队身上被拿走了两只枪,李斐带枪其实是李守廉的主意。另外,广场上不断变化的雕像暗示时代变化,李守廉更像是个坚守旧时代的侠客,庄德增是迎合时代的变节者。
小说
文城 豆瓣 Goodreads
所属 作品: 文城
7.2 (116 个评分) 作者: 余华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21 - 3
【编辑推荐】
★时隔八年,余华全新长篇重磅归来!
◆人生就是自己的往事和他人的序章
时代的洪流推着每个人做出各自的选择。
这是一个荒蛮的年代,结束的尚未结束,开始的尚未开始。
◆我们总是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的作家那里,读到自己的感受,甚至是自己的生活。假如文学中真的存在某些神秘的力量,我想可能就是这些。
——余华
★写《活着》的余华又回来了!这一回不止是时空上的突破
◆讲述南方小镇上各色人物的爱恨悲欢
颠沛起伏的人生故事牵引出军阀混战、匪祸泛滥的时代之殇
◆铺开一幅荡气回肠的时代画卷
在民间叙事中融入魔幻色彩,时空绵延,人物纷杂,情节跌宕
◆谱写一曲关于命运的荒诞史诗
细腻而宏大,舒畅而勇猛,夹杂着黑色幽默,道出生命的脆弱与柔韧
★ 余华亲自选定封面插画
◆封面插画来自当代艺术家张晓刚作品《失忆与记忆:男人》,风格独特,意蕴广远。
【内容简介】
在溪镇人最初的印象里,林祥福是一个身上披戴雪花,头发和胡子遮住脸庞的男人,有着垂柳似的谦卑和田地般的沉默寡言。哪怕后来成了万亩荡和木器社的主人,他身上的谦卑和沉默依旧没有变。他的过去和一座谜一样的城联系在了一起,没人知道他为什么要找一个不存在的地方。
他原本不属于这里,他的家乡在遥远的北方。为了一个承诺他将自己连根拔起,漂泊至此。往后的日子,他见识过温暖赤诚的心,也见识过冰冷无情的血。最终他徒劳无获,但许多人的牵挂和眼泪都留在了他身上。
“文城在哪里?”
“总会有一个地方叫文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