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
成为波伏瓦 豆瓣 Goodreads
Becoming Beauvoir:A Life
8.7 (129 个评分) 作者: [英]凯特·柯克帕特里克 译者: 刘海平 中信出版社 2021 - 3
“迄今为止最好的波伏瓦传记!”
“任何一个对波伏瓦哲学感兴趣的读者都不可错过的传记”
“她启发了全世界的女性,并改变了很多人的思考方式”
《金融时报》《卫报》《星期日泰晤士报》重磅推荐
梁鸿、毛尖、黄昱宁、张莉 共同推荐
《成为波伏瓦》是根据近几年新曝光的波伏瓦信件、早期日记等材料撰写的波伏瓦全新权威传记。“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成为的。”波伏瓦如是说。这本开创性的传记引入波伏瓦此前从未被出版的日记和信件等全新材料,把她从萨特的阴影中拉出来,使她站在属于自己的聚光灯下。这本传记将为读者呈现一个更为真实立体的波伏瓦,也让我们重新看待波伏瓦和萨特的关系。
本书还将呈现很多此前不为人所知的波伏瓦的个人细节,这些新的细节会增强波伏瓦的神秘感,也会使我们对波伏瓦更加着迷。为什么这位“女性主义偶像”要着力打造自己的形象?为什么关于她和萨特的关系她会频频“撒谎”,或是声称自己不是一个哲学家?也许带着这些新的细节,我们能更进一步地去认识真正的波伏瓦。
【编辑推荐】
★依据更独家的丰富材料撰写。包括2018年曝光的克洛德·朗兹曼与波伏瓦的情书、只有法语版本的波伏瓦学生时代日记,以及对波伏瓦养女的采访等。
★作者更权威,凯特是牛津大学的波伏瓦和萨特研究专家,资料的引用整理严谨细致、权威可信,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并配13张珍贵照片。《金融时报》《卫报》《星期日泰晤士报》《文学评论》重磅推荐。
★为什么波伏瓦要在回忆录中抹掉其他男人,给萨特一个最重要却与事实不符的位置?隐秘的爱人?同性的伴侣?波伏瓦在自传中隐瞒了多少?
★长时间以来,人们提到波伏瓦会认为她只是“萨特的伴侣”,而这本传记,让波伏瓦从萨特的阴影下走出来,探讨她的生活、她的作品、她的思想,以及她的爱情。
【媒体推荐】
一本值得慢慢品读的书。有太多细节引人入胜,让人恨不得一口气读完。但它值得我们花时间慢下来,去欣赏这个启迪了全世界女性以及改变了许多人思考方式的伟大女性。
——《星期日泰晤士报》
在柯克帕特里克的传记中,波伏瓦被还原到她的完整作品中,她的复杂性和她的勇敢都得以展露—而不仅仅是一句断章取义的引用。
——《文学评论》
一部值得赞扬的传记。它超越了之前那些带有厌女症情结的波伏瓦传记,向我们展示了这位不凡女性的激荡人生和复杂矛盾。
——《爱尔兰观察报》
柯克帕特里克给了我们更多的空间去思考波伏瓦与女性主义的复杂关系,同时作者也给出了很丰富的讨论……给朗兹曼的信件确实是一个重要的帮助我们理解波伏瓦的新资源……最重要的是,柯克帕特里克写的波伏瓦传记向我们清晰地展现了波伏瓦强大的道德信仰,以及在战后她是如何将其投入到她的政治参与中的。
——《卫报》
柯克帕特里克给我们呈现了一个比之前的波伏瓦传记都更加细节详实,分析到位的波伏瓦哲学分析……她的厉害之处在于把波伏瓦的逻辑和她的生活联系了起来……这是迄今为止最好的波伏瓦传记。
——《立场》杂志
柯克帕特里克不厌其烦地爬梳了波伏瓦的评论、日记以及她晚年所接受的采访,从而让我们能够重新去认识这位鼓舞人心的女性主义者、哲学家和存在主义者的丰富人生。这本传记将让新的一波读者爱上波伏瓦——像她这样的具有政治意识的女性主义者现今已寥寥无几,而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她们。
——萨梅拉·哈里斯, SA周刊
这本传记十分重要,因为它给读者们提供了一个对西蒙娜·德·波伏瓦的人生和作品的基于证据的新解读,这个解读激进有力,非常必要。这部学术性的优秀传记令人叹服,它将久久地停驻在读者的心里。
——苏珊娜·利普斯科姆, 英国罗汉普顿大学历史系教授
我们还需要另一本波伏瓦传记吗?当然!这本传记终于把波伏瓦的哲学思想,而不是她的情感生活作为传记的焦点了。凯特·柯克帕特里克从新发现的材料入手,带着尊敬,心怀同情,卓有见地地重新审视了波伏瓦的一生,以及她的一生是如何被她自己的存在主义思想所引导,且受限于她的境况遭遇。这本精彩的传记来得太及时了!
——托弗·彼得森,挪威奥斯陆大学哲学教授、国际波伏瓦协会主席
细致的研究,优美的文笔。柯克帕特里克从最新的材料里发现了此前的波伏瓦传记里的矛盾之处,包括来自于波伏瓦自己的矛盾。《成为波伏瓦》是任何一个不仅对波伏瓦的人生感兴趣,也对她的哲学感兴趣的读者不可错过的传记。
——菲奥娜·薇拉-格雷, 英国杜伦大学社会学助理教授
家庭纽带 豆瓣
Laços de família
8.6 (14 个评分) 作者: [巴西] 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 译者: 闵雪飞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1 - 5
编辑推荐: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布克奖得主爱尔兰著名作家科尔姆·托宾倾力推荐
★ 巴西当代经典作家之一,被誉为自卡夫卡之后最重要的犹太作家,也是拉美文坛真正独树一帜的作家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关注女性尤其是家庭主妇的命运和内心世界的经典短篇集
★《家庭纽带》于一九六〇年出版,评论界一致好评,第二年获得雅布提文学奖短篇小说类大奖,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的挚友费尔南多·萨比诺称“(这本书)完全是巴西有史以来出版的最好的短篇小说集”。
《家庭纽带》 (短经典精选)
在歧路之上,她堕入了女性的命途
卡夫卡之后重要的犹太作家 把写作内化为终极命运
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 经典短篇集
《家庭纽带》出版于一九六〇年,收录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构思精彩的十三个故事,讲述了下面这些拙笨生活的人物:安娜一向将自己与家人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然而,当她看到瞎子嚼口香糖时,她所认定的“真实”全然解体;长久幽禁在家庭生活中的女性无意或有意地醉酒,从而完成对丈夫或男性权威的挑战;老妇人是一家人一年一聚的理由,但几乎无人真正关心她,她只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示蔑视;还有一只仓皇逃逸的母鸡,只有在夜深人静时,才能在厨房的空地中,以非常笨拙的方式,表达属于自己的小小真实……
女性,艺术与权力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美)琳达・诺克林 译者: 游惠贞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 6
本书是性别与艺术研究的开路先锋,也是女性艺术批评的经典名著。
作者是女性主义艺术史的创建者,本书是一部论文集,汇集了她从1970年代开始长达20年的围绕着性别、艺术与权力的思考,通过对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视觉图象的考察,揭露艺术作品中主流话语的结构和运作方式,以及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提出异于男性权威的观点,肯定女性艺术家的成就。
在1970年代女性主义运动的影响下,身为艺术史学者的琳达?诺克林反思,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从而开始了一连串围绕着性别、艺术与权力的思考。这本文集,通过18世纪末到20世纪的视觉图像,揭露把特定类别作品中心化的结构与运作方式,以及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提出异于男性权威的观点,肯定女性艺术家的成就。
失落与寻回 豆瓣
作者: (美)琳达・诺克林 译者: 李建群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 11
本书精选十篇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西方女性主义艺术史论文,论述了西方女性主义艺术史理论及实践的发展,展示了西方女性主义艺术史的基本风貌。它们代表了一系列对传统艺术史诠释 的校正,其共同之处在于:集中于对历史的新解读,对艺术的文化和社会功能的新定义。
分殊正典 Eggplant.place 豆瓣
作者: (英)格里塞尔达•波洛克 译者: 胡桥 / 金影村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2016 - 7
后现代主义之后,我们该如何面对由“老大师”们建构的艺术史正典?“女性英雄”们如何制造差异化的图像?进入艺术史的女性主义视角如何解读作品和作品之外的性别、阶级、种族、身份的差异?通过重读正典化的男性大师和女性艺术家——梵高、图卢兹•劳特莱克、马奈、阿特米西亚•简特内斯基、玛丽•卡萨特、贝尔特•莫里索,波洛克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深入地探讨了图像和社会语境中的差异问题。本书既不是对白人精英男性正典无甚新意的批判,也不是对被忽略的女性艺术家毋庸置疑的颂赞。当人们抛开性别的界限时,广泛存在于社会语境中的差异就会重塑我们对于图像的认知和艺术史的叙述模式。
本书重读经典化的现代大师——梵•高、图卢兹•劳特莱克和马奈,以及重读女性主义艺术史中“经典化”的艺术家——阿特米西亚•简特内斯基和玛丽•卡萨特。作者引入精神分析与解构来评测阅读“女性化记载”的工程,并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是女性主义题材不错的美术史论读物。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豆瓣
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
作者: [加] 简·雅各布斯 译者: 金衡山 译林出版社 2020 - 7
正统规划师们建大楼、建公园、建高架,她却说:
「只有当所有人都是城市的创造者时,城市才有可能为所有人都提供一些东西。」
一位传奇女性,一部挑战权威之作,60年间,改变了世界
——————————
新版特色:
★ 中文译本全面修订
★ 新增简·雅各布斯小传,致敬经典
★ 新增北大俞孔坚教授导读,解析为何60年后中国读者还可借鉴参考此书
★ 新增简·雅各布斯“现代文库”版序言,重新定义城市生态的基本逻辑
——————————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曾经是,现在仍然是一面高悬在城市上空的明镜,值得每一个开发商、规划师,各级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者,尤其是市长们时时参考,观照一下自己的行为。
——俞孔坚
如何将建筑业的“清洁”“大”都市,带回人类扮演主要角色的“肮脏”“小”地方?这场现代社会最大的斗争,完全是从这位顽强的女性身上开始。
——隈研吾
关于城市最出色的书之一……本书的研究方法并不复杂,仅仅是用眼和心而已,但由此而产生的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它告诉我们是什么给了城市活力和灵魂。
——威廉·H.怀特
也许是城镇规划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一本书……也可以在更广大的背景下来阅读此书。
——《纽约时报》
——————————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自1961年出版以来,即成为城市研究和城市规划领域的经典名作,对整个世界范围内有关都市复兴和城市未来的争论产生了持久而深刻的影响。
雅各布斯以纽约、芝加哥等美国大城市为例,以充满激情的文字,深入考察了都市结构的基本元素,以及它们在城市生活中发挥功能的方式。是什么使得街道安全或不安全?是什么构成了街区,它在更大的城市机体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为什么有些街区仍然贫困,有些街区却获得新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雅各布斯具体阐释了城市的复杂性及其发展取向,也为评估城市的活力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
“尽我们所能去理解城市的生态,这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雅各布斯的杰作是一部以人为本治理城市的蓝图。时至今日,它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陰性終止 豆瓣
Feminine Endings: Music, Gender, and Sexuality
作者: Susan McClary 译者: 張馨濤 商周出版 2003 - 7
《陰性終止──音樂學的女性主義批評》(Feminine Endings: Music, Gender and Sexuality)自1991年出版以來,被譽為是古典音樂界的一顆炸彈,作者麥克拉蕊(Susan McClary)以前無古人之姿,用女性主義與文化研究的立場研究音樂中的性(sex)、性別(gender)與性慾特質(sexuality),被譽為一手催生了「新音樂學」(new musicology)的誕生。麥克拉蕊以音樂符號學、終止式、調性、音樂主題、循環式架構等五個論點為分析工具,針對古典音樂學做批評,認為古典音樂頌揚「男性陽剛化」的表現,貶抑「女性陰柔化」表現,因而強化了社會性別的建構,進而影響了整個西方音樂史的建構。
《陰性終止》也是古典音樂學界第一本女性主義批評的書,出版以來,引起極端對立的討論。《紐約時報書評》讚譽它為「對音樂與文本的討論,極端精確與富含深意」。《村聲雜誌》讚美它為「近乎奇蹟的成就」。美國重量級樂評人Jeff Schwartz則讚美此書是古典音樂學界的驚世之作,其成就堪與米列特(Kate Millet)的《性政治》(Sexual Politics)、莫薇(Laura Mulvey)的《視覺快感與敘事電影》、蕭華特(Elaine Showalter)的《女性評論》相提並論,並列性別政治、文學批評、視覺藝術批評、音樂批評的劃時代作品。
《陰性終止》出版至今,一直是歐美各大學音樂系學生的必修讀物(見《表演藝術雜誌》2000年10號,〈女性化的結束〉,耶魯大學音樂碩士李維真著),已成當代經典。並於2002年出版增訂版。商周出版經過兩年的規劃、翻譯與審閱,即將於今年八月出版這本重要經典,敬請支持,並一起為古典音樂學評論投下這顆遲來的炸彈。
作者簡介

蘇珊•麥克拉蕊(Susan McClary)
從小就接受鋼琴教育,哈佛大學音樂研究所博士,明尼蘇達(Minnesota)大學任教長達14年之久(1977-1991),後來轉往加拿大的麥基爾(McGill)大學任教三年(1991-94)。從1994年以後一直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任教。她的教學成績優異,在明尼蘇達大學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其間,都曾分別獲得優良教師的殊榮。1995年因學術表現優異而獲得麥克阿瑟基金會(John D. and Catherine T. MacArthur Foundation)的獎助。
She Comes First Goodreads 豆瓣
作者: Ian Kerner William Morrow 2004 - 5
As women everywhere will attest, when it comes to understanding female sexuality, most guys know more about what's under the hood of a car than under the hood of a clitoris. And while it seems that men have struggled valiantly since the dawn of time to find ways to reliably elicit the female orgasm, rare is the guy who has the modesty to ask: "What do I do?" Ironically, the answer has always been right there on the tip of his tongue. Welcome to the world of SHE COMES FIRST, where the mystery of female satisfaction is solved and the tongue is proven mightier than the sword. According to Ian Kerner, clinical sexologist and evangelist of the female orgasm, oral sex has long been deemed an optional aspect of foreplay, but, in fact, it's coreplay -- simply the best way for leading a woman through the entire process of sexual response. Fun, informative, and easy to read, SHE COMES FIRST is a virtual encyclopedia of female pleasure, detailing dozens of tried-and-true techniques for consistently satisfying a woman and illustrated step-by-step instructions to ensure success. These simple methods represent a new era in sexual intimacy, one in which the exchange of pleasure occurs on a level playing field and fulfillment is mutual. SHE COMES FIRST exuberantly offers a fresh new sexual philosophy that inspires every man to make a mantra of Rhett Butler's infamous line to Scarlett O'Hara, "You should be kissed, and often, and by someone who knows how."
道德浪女 豆瓣 Eggplant.place 谷歌图书
The Ethical Slut: A Practical Guide to Polyamory, Open Relationships, and Other Freedoms in Sex and Love(3rd Edition)
7.4 (31 个评分) 作者: 珍妮.W.哈帝(Janet W. Hardy) / 朵思.伊斯頓(Dossie Easton) 译者: 張娟芬 游擊文化 2019 - 1
開放關係就是劈腿偷吃?多重伴侶就是淫亂多P?
我們是否有可能同時愛上好幾個人,或對伴侶以外的人產生慾望?
難道只要戀愛了,就會自動喪失對其他人的興趣?
如果我對別人有感覺,就表示我不是真的愛我的戀人?
我的情人「出軌」了,表示我們的關係一定出了什麼問題?
沒有「另一半」,我的人生就不完整,一輩子得不到幸福?
我們從小被教導,一生一世、一對一的異性戀婚姻,是情感關係的唯一正解。然而,如果這是唯一「正常」與「自然」的關係,為什麼劈腿、無縫接軌、外遇、離婚等現象,從古至今皆層出不窮呢?其實,現在這一套「應該」,跟其他很多套一樣,都是文化製品,而非自然法則。「大家都知道」的迷思未必是對的,只有真正認識所有可能性,你才能做出真正適合自己的選擇。
《道德浪女》為傳統一夫一妻制以外的親密關係經典指南,書中提供了豐富的關係經營與溝通技巧,引導讀者認識自己並強化親密關係,更加全面地理解人類的情感世界。本書將帶領讀者展開一場自由的冒險之旅,教你如何透過坦誠溝通、接納並掌握自身情緒、公平且健康地吵架、建立安全感與支持系統、共同設立界線等方式,嘗試進入開放關係、多重關係,以及任何性與愛的自由關係。本書也為浪女新手提供調情與追求、「說要」與「說不」,以及安全性行為的入門技巧,並教導浪女如何運用法律及各種協議保護自己與伴侶,進而養兒育女。
處於一對一關係中的讀者,亦可由本書習得親密關係的經營之道,以及接納並善待自己的方法。本書提供了嶄新的視角,能幫助你從傳統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不再恐懼關係的失敗,並明白自身已是完整的個體,無須所謂的「另一半」來填補空缺。「愛」與「性」本身就是目的,而非達成「一生一世配對」的手段。快感本身已足夠美好,親密、連結與陪伴亦彌足珍貴,只要你感到愉悅滿足,關係本身即具有無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