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
身份的焦虑 豆瓣
Status Anxiety
7.4 (91 个评分) 作者: [英] 阿兰·德波顿 译者: 陈广兴 / 南治国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3
在他人眼里,我是怎样一个人?我是个成功者还是失败者?每个人的内心,潜藏着对自身份的一种难言的“焦虑”。可有谁曾真正的审视过这种身份的焦虑呢?睿智的德波顿做到了,他首次引领我们直面这一人心深处的焦虑“情绪”。德波顿援引艺术家、思想家及作家的观点与作品,抽丝剥茧地剖析身份 焦点的根源,并从哲学、艺术、政治、宗教等各个角度探索舒缓和释放这种焦虑的途径。
这本书并非一本充满学术语言的“高深”著作。它用通俗、有趣的语言,为现代人解读了“身份”的前世今生,以及我们为什么会为“身份”而焦虑。“身份”这个词在这本书中更多的还是指一种社会地位,一种当代人追求的功名利禄。为什么我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是什么让我们变得“势利”,对于金钱和时尚的欲望之壑为何总也填不满?我们到底怎样才能克服这种身份的焦虑呢?在阅读这些文本的时候,一方面,你会惊叹于德波顿广博的知识,那信手拈来的典故和风趣的点评,为你从多个视角展现了人类的“身份”观念;另一方面,你会渐渐审视自我,发现许多已经在你脑海里根深蒂固的东西,开始动摇和解体。
爱情笔记 豆瓣 Goodreads
Essays in Love
8.1 (64 个评分) 作者: [英] 阿兰·德波顿 译者: 孟丽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 4
这是一部融合理性与感性,细腻生动的恋爱过程的全记录。其间,才子德波顿细述一段情缘的邂逅,迷恋,平凡中的幸福,熟悉后的倦怠,女友移情别恋,挽回无望,自杀,醒悟,以至一段情完全成为过去。他认真思辩自己的感觉,忠实记下与女友交往中的各个细节,特别是心理和哲学层面的思考 ,文字生动,处处机锋,不仅有极大的阅读乐趣,阅毕更令人回味无穷。来吧,想爱,正在爱,曾经爱过的读者诸君,来看看作者谈的那场恋爱是怎么回事。
爱上浪漫 豆瓣
8.1 (19 个评分) 作者: [英] 阿兰·德波顿 译者: 刘凯芳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 4
当女人爱上男人,爱上的往往不是男人,而是爱情。
伴随埃里克的出现,爱情击中艾丽丝,她抛却独立,拥抱激情、甜蜜,和爱;她委屈自己,无视埃里克贪享受怯承诺的自我中心。可是爱情依旧,浪漫却终有透支的一天,这时,菲利普的出现又让她心荡神移……
所以,爱上爱情,不如说爱上浪漫;这是每个女人的故事。
《爱上浪漫》是阿兰・德波顿继《爱情笔记》后发表的第二部小说。它的故事其实并没有多大的新颖之处。全书写的是一个名叫艾丽丝的英国姑娘的一段爱情经历,情节围绕她同男友埃里克相识.相爱直至最后分手而展开。与通常的爱情小说不同的是,作者在讲述故事的同时,还以哲学、心理学的观点对女主人公的想法和做法。对她和男友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爱上浪漫》是德波顿以恋爱为主题的登峰造极之作。
拥抱逝水年华 豆瓣
How Proust Can Change Your Life
8.1 (26 个评分) 作者: [英] 阿兰·德波顿 译者: 余斌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 4
本书是“德波顿作品系列”之一。普鲁斯特的煌煌巨著《追忆似水年华》是那种谁都觉得自己应该去读但对大部分人来说又确属望而生畏的书。但在德波顿的这本结合了文学传记和实用、励志手册的书里,作者以他严正详实的专业学识为根基,用他的生花妙笔向我们娓娓道出《追忆》的真正妙处,描绘出普鲁斯特真实而又生动的精神肖像;同时他又把圣典拉到人间,从巨著和大师身上寻觅到改变我们每个普通人谷世人生的妙招法门,指点我们如何珍惜时光、体验人生的真谛、学会调整人生的轻生缓急。
哲学的慰藉 豆瓣
The Consolations of Philosophy
7.6 (45 个评分) 作者: [英] 阿兰·德波顿 译者: 资中筠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 4
不受欢迎、缺钱、遭遇挫折、被瞧不起、心碎、困顿的哲学心灵良方,六个哲学家的智能解决六种人生问题!
英伦才子艾伦・德波顿了解现实人生的苦难,深深体会到这些苦难引起的伤痛;他认为哲学不应只是躲在象牙塔中的文字游戏,而是帮助人们解决心灵伤痛的良方。因此,他回到伟大哲学家身上,探索这些哲学家的智能,为我们提供舒缓现实生活郁闷的慰藉。
针对六个不同的人生问题──不受欢迎、缺钱、遭遇挫折、被认为有缺陷、心碎、困顿──德波顿分别向苏格拉底、伊比鸠鲁、塞内卡、蒙田、叔本华、尼采这六位哲学家取经,希望这些哲学家的个人体验与思想学说能够在我们饱受痛苦时,舒缓我们的症状,甚至根治我们的问题。
亲吻与诉说 豆瓣
Kiss and Tell
7.8 (10 个评分) 作者: [英] 阿兰·德波顿 译者: 刘云波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 4
偌大的伦敦城,他和她,本来只是两个渺小得几乎没有可能相交的点。
他突发奇想,想白描一个偶然邂逅的普通女子的人生,完成一部前无古人的传记。她渴望倾诉,愿意成人之美,任他拿一枚放大镜一寸一寸地洞察自己的悲欢。原来,再琐碎的生活里也有惊心动魄,再激烈的情感到头来也只会愈嚼愈淡。凡人传记?爱情故事?人生漫谈?
读阿兰・德波顿的小说《亲吻与诉说》,总是匪夷所思地被他触到了痒穴和痛处,眼前却是一张,没有表情的脸。
窗灯 豆瓣
7.0 (62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青山七惠 译者: 竺家荣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 6
这本书是两个短篇的合集,其中《窗灯》是青山七惠的小说处女作,这部作品一举摘得有“芥川奖摇篮”之称的第42届日本文艺奖。它通过描写一个辍学后在一家咖啡馆打工的女大学生从窥视对面一名男子房间,进而夜夜上街窥视普通人的生活,细腻地刻画了一个无法处理好现实生活的年轻女性的心理世界:“说到底,我最想要看到的,或许并不是人们平平淡淡的日常生活,而是潜藏在淡漠表情下的矛盾、欲望、因悲伤而扭曲变形的丑陋面孔吧。”这位《窗灯》的女主人公绿藻,和《一个人的好天气》中的知寿处在同一条平行线上,仍旧是一个在现实社会中无法很好地处理感情的女子,青山借作品提出两个疑问:她身边所没有的东西窗外是否就有?她在窗外能找到什么?然而,绿藻最终并没有找到任何结论性的东西,她迷失在不黑不白的灰色地带……
《村崎太太的巴黎》也是一个精巧的纯文学短篇。描写的是写字楼里的一名保洁员大婶,她心里难受的时候,想一想巴黎的街道,如埃菲尔铁塔啦,从埃菲尔铁塔上看见的凯旋门啦,等等,她想,“距离咱们那么老远有那么美丽的地方,咱再怎么难过,那些地方也永远是美丽的,今天也一样”,同时顺便把自己想象成是一个出生在巴黎的法国人。
温柔的叹息 豆瓣
やさしいため息
7.8 (100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青山七惠 译者: [中国] 竺家荣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 1
《温柔的叹息》是青山七惠芥川奖获奖作品《一个人的好天气》的延伸,像极了一名女子成长历程的追踪报道。
小说从主人公“圆”突遇4年来音信全无的弟弟开始。弟弟自说自话搬进姐姐租的房子,从此开始每天记“姐姐观察日记”。姐姐读后才意识到自己的每一天过得是何等的枯燥乏味,纯粹是“复制加粘贴”。于是她决定试着改变现状,同弟弟的一个朋友相恋,接受同事参加忘年会的邀请,慢慢走出社交恐惧症的困扰。遗憾的是,她的男朋友却在这时突然中止两人的关系,这使她再度面临是否还要打开心扉的抉择。
一个人的好天气 豆瓣
ひとり日和
7.5 (309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青山七惠 译者: [中国] 竺家荣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9
《一个人的好天气》描述了一个打零工的女孩如何与年长亲人相处,同时追寻自我、独立的故事,走向自立的一名女孩在工作、生活和恋爱中的种种际遇和心情令人揪心,小说写尽了做一名自由职业者(“飞特族”)的辛酸。内容折射出当前日本的一个社会问题,即许多年轻人不愿投入全职工作而四处打工,宁愿做自由职业者,他们不想长大,不愿担负责任,无法独立,害怕走出去看看这个世界,但是又不知道这种恐惧从何而来。据日本官方统计,15至34岁的短期雇工在1996年到2004年之间翻了一番,达21.4万人。调查也显示,打零工的人收入不稳,结婚生子的机率大减,这对少子化严重的日本来说是一大警讯。作者青山七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想告诉他们,只要你肯迈出第一步,自然会有出路。”她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帮助他们“迈出第一步”。
碧奴 豆瓣
6.8 (30 个评分) 作者: 苏童 重庆出版社 2006 - 9
在古老的中国传说中,孟姜女是一位对爱情忠贞不渝、徒步千里为丈夫送寒衣的奇女子。当时,皇帝为了阻止外敌入侵,抓走了所有青壮年去修建长城。孟姜女想到北方冬天寒冷,便立志要为丈夫送去冬衣御寒。在得知丈夫已经埋骨于长城之下而自己未能见上最后一面时,她放声大哭,以至于天地变色、长城为之而崩塌。
在《碧奴》中,苏童带我们回到了遥远的古代,以其丰富的想象力为我们重现了一幕幕令人目眩神迷而又精心动魄的精彩场景——为了生存而练就九种哭法、送寒衣前为自己举行葬礼、装女巫吓走顽童、被当作刺客示众街头、众青蛙共赴长城……小说中,碧奴的坚韧与忠贞击退了世俗的阴谋、人性的丑恶,这个在权势压迫下的底层女子以自己的痴情、善良在沧桑乱世中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的传奇。
荒野猎人 豆瓣
7.4 (7 个评分) 作者: 文泽尔 新星出版社 2010 - 1
这是一本这样的书——
★它向并不存在的伟大虚构人物和伟大虚构之作致敬
★没有人在这本书中被谋杀
★这本书中有令人备感惊异的谋杀方式
★全文是一堆排列有序的主观碎片,没有上帝存在
★你很想知道案件发生在哪里——不在地球上,但你能找到
★你永远不会知道主角是谁
“午夜文库★原创系列”历时四年准备推出第一作
打造属于中国自己的推理文化
本书在各大门户网站引发持续热议
豆瓣同期关注度超过东野圭吾、京极夏彦、乙一新作
五十余位国内资深推理爱好者撰写书评联合推荐
网友自发设计数款封面以示对此书的期待
我像只熊被困在小屋里
我成了蛇爬行在天花板上
我化为狐狸守在窗前
我是渡鸦贴着墙取暖
我变回我,死在了自己的怀里
渺无人烟深林中的神奇避难所,作为一位文字独白者由童年溯至今日的伟大实在,此刻正面临来自不可知神力的肆意侵犯。跨越数个世纪的谋死与谋生,在献上属于四季的血祭之后,会否在召唤地狱之同时,谋害孤独之人的灵魂呢?
边城 豆瓣
8.6 (450 个评分) 作者: 沈从文 / 黄永玉 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2 - 4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写于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四年初。这篇作品如沈从文的其他湘西作品,着眼于普通人、善良人的命运变迁,描摹了湘女翠翠阴差阳错的生活悲剧,诚如作者所言:“一切充满了善,然而到处是不凑巧。既然是不凑巧,因之素朴的善终难免产生悲剧。”
《边城》写出了一种如梦似幻之美,像摆渡、教子、救人、助人、送葬这些日常小事,在作者来都显得相当理想化,颇有几分“君子田”的气象。当然,矛盾也并非不存在,明眼人一看便知,作者所用的背景材料中便隐伏着社会矛盾的影子。作者亦不曾讳言他的写作意图是支持“民族复兴大业的人”,“给他们一种勇气和信心”。
城南旧事 豆瓣
9.2 (12 个评分) 作者: 林海音 北京出版社 1984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冷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这是林海音小说《城南旧事》中的一首骊歌,曾在小说中反复出现,可说是《城南旧事》的主题歌、主旋律,概括了作品描写离愁的内容,使作品散发出一股淡淡的哀愁之味。
林海音在后记中说:“读者有没有注意,每一段故事的结尾,里面的主角都离我而去,一直到最后一篇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亲爱的爸爸也去了,我的童年也结束了。”他这番话,准确地概括了《城南旧事》表现“离愁”的重要特点。
《城南旧事》没有正面描写旧时代中国的黑暗势力,林海音只是描写了自己少年时代所见所闻的5个生活小故事和几个悲剧人物,但通过这5个悲剧故事及其背景的描写,却真实地反映了二、三十年代贫穷、苍凉的旧中国面貌和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令人窒息的气氛。“童心无欺”,以小女孩英子的眼睛来观察社会,不禁让人感到更加真实。
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在艺术表现上主要采用中国文学传统的白描手法,很少静止的去描写人物的复杂心理和自然风景,而主要通过人物的言语和行动的简洁勾勒去刻画人物的性格和作品的主题。
平凡的世界(全三部) 豆瓣 Goodreads
8.4 (336 个评分) 作者: 路遥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 1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一部小说形式的家族史。作者浓缩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在小说中全景式地表现了中国当代城乡的社会生活。在近十年的广阔背景下,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划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等一个人咖啡 豆瓣
8.5 (48 个评分) 作者: 九把刀 接力出版社 2005 - 1
小说的开始从“等一个人咖啡店”说起。等一个人咖啡店里人来人往,不同味道的咖啡正在被不同的人品味着,小小的咖啡杯里咖啡的光晕折射出每一个人不一样的爱情和人生,他们渴望爱与被爱,在谈笑风生中等待着自己心仪的那一个人。小说的主人公李思萤上小学时因上课小便失禁被嗤笑的抬不起头。直到有一天突然莫名其妙的发现自己不再被人讥笑了,她才步入正常人的生活。现在李思萤上高三了,在等一个人咖啡店打工。她心思敏捷,在细致地观察着来咖啡店喝咖啡的每一个人, 她先是被已有女友的翩翩君子交通大学大学生杨泽于的仪表堂堂和绅士风度所深深的吸引,杨泽于属于与女友喝咖啡只点“拿铁咖啡”,而自己独饮就点“肯亚咖啡”的那种,由此带有神秘咖啡喝法的杨泽于因此给李思萤播下了“暗恋”的种子。在这个时候,一个叫“阿拓”的人出现在等一个人咖啡店。阿拓是一个懦弱,经常被别人嘲笑的人,一个不喜欢喝咖啡的人。关于他的一桩“重大丑事”常常被人挂在嘴边也因此使他整天萎缩生活。李思萤开始也认为阿拓只是杯“白开水”,后来出于同情给予阿拓鼓励,让他重新生活在阳光里。于是,深陷暗恋痛楚的李思萤在纯粹的友谊里与阿拓交往渐多。渐渐地喜欢上李思萤的阿拓在认真地倾听李思萤的痛苦,并鼓励她勇敢地追求杨泽于。为了使李思萤快乐,阿拓带着李思萤去见很多身怀绝技的“江湖浪人”的搞笑奇怪表演,李思萤的愁苦被稀释,但仍然一心想着她的杨泽于,只认为和阿拓的交往是出于伟大的友谊。阿拓要远行非洲了,在他临行的那一天,看到自己喜欢的杨思萤终于开心地和杨泽于拉起了手,他也幸福的笑着离开了家乡。埋怨阿拓没有辞别的李思萤后来得知自己不再被嘲笑的原因是因为阿拓曾经狠狠地教训了传播自己丑事的散播者,她的眼泪像小溪流淌了,这才意识到自己在拯救阿拓以前早已被阿拓所拯救,阿拓才是她要等的那一个人!于是关于李思萤和阿拓的爱情故事才刚刚开始……
楼下的房客 豆瓣
7.4 (91 个评分) 作者: 九把刀 花山文艺出版社 2006 - 1
小说是一部悬疑而又诡异的出租屋的故事。详细描述了每个人的外型、特征、癖好,运用一个思想怪异的房东把他们串联成一个个恐怖的故事。
一个继承出租公寓的无业游民,在东海大学附近贴起招租布告,他不要家世清白的乖乖牌学生、不要收支稳定的上班族、不要勤俭质朴的小家庭,他只要“正常人”,像任何符合正常定义,有混乱潜质的正常人,能满足他偷窥正常面具下的黑暗面的正常人。因此,有家暴前科的体育老师老张、黏在网上的大学生伯彦、失婚的王先生和纯洁像天使的王小妹、神秘作家颖如、同性人令狐和郭力、上班尤物陈小姐一起搬到了出租公寓。八个房客还有一个变态房东,六个房间外加一堆秘密。人性潜在的可能性,使我们无法预测每个房间到底还有多少隐私。
弱水三千 豆瓣
8.0 (6 个评分) 作者: 梁文道 UP Publications 2006
《弱水三千——梁文道書話》序

三點說明
1. 這不是一份書單。我討厭書單,尤其是那些開給年輕人的書單。青少年已經有太多應該要上的課,應該要參加的課外活動,應該要遵守的規定和禮儀,我們為甚麼還要管他們應該看甚麼書呢?人生早年的最大好處就是還有浪費得起的時間,就算看書也儘可以看些師長眼中無甚意義的廢物。

我小的時候看了許許多多不知是真是假的《世界七大不思議謎題》和《吸血鬼實錄》一類的廉價書,內容古怪、資料可疑,並且印刷粗糙。但我從不後悔;相反地,我感謝它們。它們使我在百無聊賴的下午可以空想著金字塔裡的咀咒秘密打發時光,在上數學課的時候透過摹畫西藏雪人的模樣鍛煉繪圖的技巧。就算因為害怕書上見到的怨靈照片,而竟夜躲著被窩裡不敢入睡,我還是感謝那些為了糊口而胡亂編作材料的不知名作者,以及可能早就不復存在的小出版社。他們給了我一段快樂的童年,閱讀竟是如此有趣。

如果我們相信書,相信它能開啟靈感,改變生命,那麼一份書單就是一張人生的設計規劃圖了。為青少年開書單的人不只是把塑造了自己的書籍羅列出來,還以為這就是他所不認識的那些年輕人也該走的道路;跟著它,人生自然是好的;大家都走這條路,社會的未來自然也是好的。這是多麼大膽而且自私的想法,我們憑甚麼以為自己的經歷可以複製在其他人的身上呢?

在我一生所受過的教育之中,最令我感念的是童年那段日子。我唸的那家小學也有閱讀課,但是老師們並不指定任何讀物,他們只是把我們丟進一個小型的圖書館,然後就關上門一小時。在這一小時裡,我們肆意翻弄架上的圖書,甚至把它們抽出來當成武器互相丟擲。累了,就坐在地上隨便檢閱那些被摧殘得破碎零落的繪本與童話,重組掉頁的故事和彩圖。看著看著,大伙們漸漸靜了下來,恍惚進了另一個世界;更準確地說,是離開了這間圖書館所在的此世。直到鐘響,老師進來呼喚,我才好像手術後的病人,麻醉藥的效力似去還在,呆呆地站起來和其他小朋友排隊走回教室。

我的老師不管我看甚麼,我的外公則不吝惜地滿足我對各種怪書的胃口(包括那些《吸血鬼實錄》和《法老的咀咒》),他們好像沒教過我甚麼讀書和選書的竅門,卻教了我最重要的心法:閱讀即自由。

老人或許需要一份書單,因為到了這個階段,人生開始要倒過來算,看看自己還剩多少日子,還有多少餘力,這都得經濟地用,再把時間耗在《吸血鬼實錄》上面,未免不智。

金克木先生有本書話集,書名相當驚人,叫做《書讀完了》。他引述了這麼一段故事,話說陳寅恪先生年少的時候去見史學前輩夏曾佑,那位老人對來訪的晚輩說:「你能讀外國書,很好;我只能讀中國書,都讀完了,沒得讀了。」陳先生大驚,以為老人家糊塗了,怎能說出這麼荒唐的話。雖說漢代的東方朔曾自稱「三冬,文史足用」,但那畢竟是漢朝,說不定的確沒太多書可讀,和現在不能比。但是到了陳先生自己也老了,才發現那番話有理,中國書果然是讀得完的!

這是會過日子的老人家才到得了的境界。由於很早開始就懂得倒數計時,所以看甚麼書莫不經過精密考慮,絕不把生命浪費在三流的東西上。到老,中國最重要最根本的典籍自然已經看完,其餘已無足觀。正如閱畢《紅樓夢》,沒有閒功夫也就不必看紅學考証了吧。即便如此,也得有非凡的天賦,才可能在數十年間讀遍中國經典,例如金先生自己。抗戰期間他在西南聯大任事,偶然從傅斯年先生處得到了一本拉丁文與英文對照的《高盧戰紀》,於是一頁頁慢慢看將下來,越看越有興頭,然後再查對書後附的拉丁文語法簡要。就是這樣,在不斷的空襲警報聲中,他讀完了《高盧戰紀》,同時也學懂了拉丁文。

曾經,我也以為書是看得完的。我當然沒有金先生這等本事,也不是真的相信自己讀書的速度趕得上出版的速度,但就是隱隱約約有這份直覺和欲望。尤其是買書的時候,我一邊把書放進購物籃裡,一邊就會為它策劃最佳的閱讀時機,並且喜孜孜地想像它能帶給我多少好東西。結果如何,不問可知。

我今年三十五歲了,運氣好的話,人生或許還有一半,眼看著就要從不需要書單的季節邁進需要書單的年份了。書看不完的遺憾日益濃厚,倒數壓力開始出現。但我還是不甘心,不想就此跟著書單渡日;我仍然願意相信,就算到了嚥下最後一口氣的那刻來臨之前,前面的地平線還是無限寬廣,時間還會給我停下來看看風景發發呆的餘裕。

所以這本書絕對不是書單,甚至不是開給自己的功課。它更像是自己的課外閱讀報告,所以零散,而且偏食的傾向嚴重。用美國國會圖書館分類法來排列這批報告,原意是想為它們套上個系統,好看一點,不料後果卻很搞笑,比方說是漫畫集《錦繡藍田》原來屬於「工業、土地用途、勞工」類,而食譜則是一種「科技」書。「任何系統都有它的臨界點」,果然不是句虛話。

2. 收進本書的文章都曾刊登於《信報》和《蘋果日報》,兩份報章的編輯給了我最大的自由。倒是自己自律,選題下筆之際已儘量考慮過一般讀者的需要,但是,到底所謂的「一般讀者」都是些甚麼人呢?

3. 這不是我的第一本書,雖然它是我出版的第一本書。至於那第一本書甚麼時候才出得了,就真是天知道了。
常识 豆瓣 Goodreads
8.1 (268 个评分) 作者: 梁文道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1
梁文道先生近两年来撰写的时评文字结集,谈及政治、民主、民族、教育、新闻自由、公民道德等社会诸多方面。文字风格犀利,文章主旨清晰、论述简洁有力,往往一针见血命中问题之要害,其文字在带给读者阅读快感之余,还催人省思,给人启示。本书名曰《常识》,正如梁氏自言:“本书所集,卑之无甚高论,多为常识而已。若觉可怪,是因为此乃一个常识稀缺的时代。”
我读 豆瓣
7.4 (77 个评分) 作者: 凤凰卫视出版中心 / 梁文道 上海三联书店 2010 - 1
《开卷八分钟》是凤凰卫视日播读书节目,由著名学者梁文道先生主持,节目每天用短短的8分钟时间介绍一本书,希望让观众用最简利的方式碰触到书籍的精髓,进入一个又一个迥异又奇妙的书中世界。
我执 豆瓣
7.8 (156 个评分) 作者: 梁文道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10
本书为梁文道先生所撰写的散文随笔集,是以香港《成报》文采版专栏“秘学笔记”的文字为主,谈及爱情婚姻、日常生活、疾病经历、信仰感悟、城市文化、文学艺术、历史记忆等个人生活体验和人生感受诸多方面。读来清新自然,体贴入微,在淡雅简约的叙述中往往给人意外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