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
妻妾成群 豆瓣
8.2 (157 个评分) 作者: 苏童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4 - 8
《妻妾成群》借旧中国特有的封建家庭模式作小说的框架,一个男人娶了四个女人做太太。但作者关心的不是一个男人如何在四个女人中周旋,如何控制她们,而是关心四个女人怎会把她们一齐拴在一个男人的脖子上,并且像一棵濒临枯萎的藤蔓在稀薄的空气中相互绞杀而争得那一点点空气。
《妻妾成群》被改编为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张艺谋导演,获奥斯卡金像奖提名。
芙蓉镇 豆瓣
7.7 (35 个评分) 作者: 古华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 1
《芙蓉镇》小说描写了1963—1979年间我国南方农村的社会风情,揭露了左倾思潮的危害,歌颂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胜利。当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农村经济开始复苏时,胡玉音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大队书记黎满庚支持下,在镇上摆起了米豆腐摊子,生意兴隆。1964年春她用积攒的钱盖了一 座楼屋,落成时正值“四清”开始,就被“政治闯将”李国香和“运动根子”王秋赦作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罪证查封,胡玉音被打成“新富农”,丈夫黎桂桂自杀,黎满庚撤职,谷燕山被停职反省。接着“文革”开始,胡玉音更饱受屈辱,绝望中她得到外表自轻自践而内心纯洁正直的“右派”秦书田的同情,两人结为“黑鬼夫妻”,秦书田因此被判劳改,胡玉音管制劳动。冬天一个夜晚,胡玉音分娩难产,谷燕山截车送她到医院,剖腹产了个胖小子。三中全会后,胡玉音摘掉了“富农”帽子,秦书田摘掉了“右派”和“坏分子”帽子回到了芙蓉镇,黎满庚恢复了职务,谷燕山当了镇长,生活又回到了正轨。而李国香摇身一变,又控诉极左路线把她“打成”了破鞋,并与省里一位中年丧妻的负责干部结了婚。王秋赦发了疯,每天在街上游荡,凄凉地喊着“阶级斗争,一抓就灵”,成为一个可悲可叹的时代的尾音。
围城 谷歌图书 Goodreads 豆瓣
围城
9.1 (791 个评分) 作者: 钱钟书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1 - 2
《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1949年之后,由于政治等方面的原因,本书长期无法在中国大陆和台湾重印,仅在香港出现过盗印本。1980年由作者重新修订之后,在中国大陆地区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刊印。此后作者又曾小幅修改过几次。《围城》 自从出版以来,就受到许多人的推崇。由于1949年后长期无法重印,这本书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1960年代,旅美汉学家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A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中对本书作出很高的评价,这才重新引起人们对它的关注。人们对它的评价一般集中在两方面,幽默的语言和对生活深刻的观察。从1990年代开始,也有人提出对本书的不同看法,认为这是一部被“拔高”的小说,并不是一部出色的作品。很多人认为这是一部幽默作品。除了各具特色的人物语言之外,作者夹叙其间的文字也显着机智与幽默。这是本书的一大特色。也有人认为这是作者卖弄文字,语言显得尖酸刻薄。但这一说法并不为大多数人接受。
七缀集 豆瓣
9.1 (31 个评分) 作者: 钱钟书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2 - 6
《七缀集》是全部《旧文四篇》和半部《也是集》的合并。前书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79年9月出版,后书由香港广角镜出版社于1984年3月出版,两书原有的短序保存为此集的附录。这本书是拼拆缀补而成,内容有新旧七篇文章。古代有“五缀衣”、“七缀钵”等名目,故题为《七缀集》。
天下卵 豆瓣
6.3 (6 个评分) 作者: 馮唐 天地圖書 2012 - 4
天馬行空的意念,加上博雅的知識、磅礴的野性、繁富炫目的意象,簡直飛流直下三千尺,引誘讀者一路驚險刺激,進入他的迷幻世界。
人物不是主要的,故事可有可無,思想不受拘管,情節更無所謂。馮唐筆隨意轉,意隨心轉,心隨天地轉,就這樣,「用文字打敗時間」。
他的小說裡總埋伏一些人們陌生的東西,令人驚訝,無可名狀,他對人世總有那麼一點懷疑、一點譏誚、一點憐憫。歷史荒誕不經,未來凶吉難卜,而現實也就那麼一回事,無須計較。
讀小說而已,不是什麼經國大業、生死大難,或許馮唐的奧妙只在一句話、一個小細節裡,或許就在他全部的率性天然裡,讀者大可各取所需,所謂緣起緣滅,好就是了,了就是好。
不二 豆瓣 Goodreads
6.3 (94 个评分) 作者: 馮唐 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2011 - 7
都是草,干,都是跟下体有关的,医生是不把人当人的,所以在动物世界里,作者没有给我们留一点尊严,
这不是最好的黄书,是一本满足一些动物欲望的动物看的书,
谁都能写这样的书,只要你还有生物属性,但是作为进化到人的您,已经没有必要和这本书动物计较了
欢喜 豆瓣
7.1 (28 个评分) 作者: 冯唐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7 - 11
冯唐17岁作品,青春寻找的故事,结构完整,堪比仲永。读到最后有种莫名的伤感,觉得青春这回事儿实在是难以捉摸。多年后的回忆,似曾相识的瞬间,恍然明白,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也只有那个年代和年纪,才有真正的欢喜。
活着活着就老了 豆瓣
7.1 (30 个评分) 作者: 冯唐 万卷出版公司 2008 - 3
《活着活着就老了》收录的随笔,全部是冯唐近年来的代表作。这些随感而发的文字,表达了作者自由、时尚、前卫的思想、文笔犀利幽默,既调侃又老道深髓,极富哲理,常有惊人之语,既能让读者忍俊不禁,又能给读者的新的启迪。
猪和蝴蝶 豆瓣
7.5 (17 个评分) 作者: 冯唐 作家出版社 2005 - 5
《猪和蝴蝶》收录的随笔,全部是冯唐近年来的代表作。这些随感而发的文字,表达了作者自由、时尚、前卫的思想、文笔犀利幽默,既调侃又老道深髓,极富哲理,常有惊人之语,既能让读者忍俊不禁,又能给读者的新的启迪。冯唐的随笔“没有开始,没有结束,没有主题,没有悬念,有的是浓得化不开的思想和长满翅膀和手臂的想像”,他的随笔“可以从任何一页读起,任何一页都是杂花生树,群英乱飞”。
过把瘾就死 豆瓣 谷歌图书
8.3 (6 个评分) 作者: 王朔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4 - 1
这几本书都是十年前或更早的时候写的,那时我很自以为是,相信很多东西,不相信很多,欲望很强,以为已知的就是一切了。这些书里的人、情景和一些谈话是那时我经历过的,在生活中也不特别,仅仅因为我不知道更多的东西,才认为有趣,虚张声势地写下来。这些情景不在了,这些人也散了,活着的也未老先衰,我也不再那么说话和如此看待自己,所以有时我觉得自己失去了继续写作的能力。
年轻的时候认为有很多重要的在前面,只要不停地奔走就能看到,走过来了发现重要的都在身后发生了,已经过去了,再往前又是一片空白。对过去,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也没有任何偶然,都是必须经过的,我不信一个人可以有两个以上的选择。
本套书包括:《过把瘾就死》、《一半是火焰 一半是海水》、《浮出海面》和《空中小姐》
动物凶猛 豆瓣
8.2 (121 个评分) 作者: 王朔 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4 - 2
他们逃课、泡妞、打群架,他们由于“不必学习那些后来注定要忘掉的无用的知识”而使自身的动物本能获得了空前的解放; 他们深知自己的未来已被框定于固定的范畴之内,所以他们一点也不担心自己的前程。“一切都无须争取,我只要等待,十八岁时自然会轮到我。”因此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就只剩下随处发泄的精力、四处寻找刺激的欲望、自以为是的狂傲、随波逐流漂泊不定的心灵。在“我”的世界里,高氏兄弟是山大王、汪若海是贰臣、于北蓓是狐狸精、米兰是交际花;在“我”的心中,家长令人厌恶、学校无聊乏味,而用钥匙入室窥私或顺手拿走不超过十元钱以上的物品,是一种兴趣爱好。也有发自内心的对异性的迷恋,但这种浪漫的感情最终还是被无法控制的兽欲所吞噬。
北京,北京 豆瓣
6.9 (22 个评分) 作者: 冯唐 万卷出版公司 2010 - 4
《北京,北京》:冯唐易老,所以要用文字打败时间。
《北京,北京》,是冯唐“万物生长三部曲”的第三部,情节与风格都一脉相承。由青春步入成熟,从萌动收获迷惘,浓重的男性荷尔蒙是冯唐作品一贯最大的特色。
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 豆瓣
7.1 (62 个评分) 作者: 冯唐 万卷出版公司 2010 - 4
《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万物生长三部曲第1部)》整部小说以散文的笔触,讲述了“我”在青春期的躁动中迷恋一个叫做朱裳的姑娘的故事。作者试图通过自己的描写,生动细致地刻画出一个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内心里那种熊熊燃烧的感觉。
与冯唐的的上一部小说《万物生长》相比,《十八岁时给我一个姑娘》可以看作是其前传,主人公都叫秋水,《万物生长》写的是大学生活,《十八岁时给我一个姑娘》叙述的则是中学生活的情爱断代史。记录作者在八十年代初的北京最初接触暴力和性时的感觉。
穆斯林的葬礼 Goodreads 豆瓣
6.9 (272 个评分) 作者: 霍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1988 - 12
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
这部五十余万字的长篇,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穆斯林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壁、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人物,展现了奇异而古老的民族风情和充满矛盾的现实生活。作品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读者的心灵,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梁。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校注 豆瓣
作者: 李时人 / 蔡镜浩 中华书局 1997
一名《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话本。作者不详。世多以为宋刊,鲁迅认为作者或为元人。三卷。叙述唐玄奘取经故事,其中猴行者为主要人物(原本描写唐僧取经故事中都是以唐僧为主人公,而在这本话本中则改为猴行者-孙悟空的原型)他为扶助三藏法师大显神通。但情节比较简单,无猪八戒形象,有降伏深沙神的描写(可能为沙僧原型)略具明代小说《西游记》的雏形。
跬步斋读思录 豆瓣
作者: 董健 2001 - 7
收在这本《跬步斋读思录》里的文章,记录着作者读书作文之路上的“拾零”――不避僭越之谦的话,或者也可以说是“一得之思、一孔之见”吧。它们大都是在作者的“跬步斋”里写出来的,所以才起了这么一个书名。
编入本书的,多是一些随笔、杂感、短论、序跋之类的文章,作者将其分为三类:一曰“读书杂感”,写作者对读书的零星看法和感受,有时也顺带着指责时风,发发感慨。二曰“教书余兴”,是作者在教书之余写的随笔,所记自然也多是与读书作文有关的一些人和事。三曰“品书说戏”,是结合教学与科研,写的一些对小说、戏剧、电影等文艺作品的评论,也包括为别人或自己的书写的序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