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
我们的钱瑗 豆瓣
7.5 (13 个评分)
作者:
杨绛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5
- 9
该书由杨绛以及钱瑗的继子、继女、师长学生、同事好友等合著。
在《我们仨》中,小名“圆圆”的钱瑗出场不多,但一个为人真诚、治学严谨、孝顺谦和、富有情趣的钱瑗已经浮现在众人眼前,但杨绛的落笔点更多在于一家三口的亲情。因为不断有读者来信要求了解钱瑗更多的事情,于是,有了现在这本书。据悉,书中收有大量的钱瑗照片,每幅照片都有杨绛先生亲笔写下的说明文字,杨绛先生甚至称钱瑗为她“平生惟一杰作”。
除了对钱瑗先生生平的补记外,这本书还对她的婚姻生活作了澄清。因为《我们仨》中没有提及钱瑗夫婿,引发读者诸多猜测,而网络报章也有一些文章谈及其婚姻,但因各种原因有诸多不尽不实之处。《我们的钱瑗》中杨绛先生和钱瑗前夫王德一生前同窗好友分别撰文讲述钱瑗这段婚姻始末,读者从中可以看到这个家庭一段温暖而又辛酸的经历。另外,钱瑗的继子继女也在书中撰写回忆钱瑗与第二任丈夫杨伟成的家庭生活。
在《我们仨》中,小名“圆圆”的钱瑗出场不多,但一个为人真诚、治学严谨、孝顺谦和、富有情趣的钱瑗已经浮现在众人眼前,但杨绛的落笔点更多在于一家三口的亲情。因为不断有读者来信要求了解钱瑗更多的事情,于是,有了现在这本书。据悉,书中收有大量的钱瑗照片,每幅照片都有杨绛先生亲笔写下的说明文字,杨绛先生甚至称钱瑗为她“平生惟一杰作”。
除了对钱瑗先生生平的补记外,这本书还对她的婚姻生活作了澄清。因为《我们仨》中没有提及钱瑗夫婿,引发读者诸多猜测,而网络报章也有一些文章谈及其婚姻,但因各种原因有诸多不尽不实之处。《我们的钱瑗》中杨绛先生和钱瑗前夫王德一生前同窗好友分别撰文讲述钱瑗这段婚姻始末,读者从中可以看到这个家庭一段温暖而又辛酸的经历。另外,钱瑗的继子继女也在书中撰写回忆钱瑗与第二任丈夫杨伟成的家庭生活。
故事新编 豆瓣
9.4 (220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故事新编》是鲁迅的一部短篇小说集,收录了鲁迅在1922年~1935年间创作的短篇小说八篇。1936年1月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初版,列为巴金所编的《文学丛刊》之一作者生前共印行七版次。
这八篇小说分别是:《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攻》、《起死》。外加一篇《序言》。此书主要以神话为题材,多数是在“博考文献”的基础上,“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
其中,《补天》写于1922年冬天,原题《不周山》,收录于《呐喊》初版,后改名《补天》并抽出;《奔月》、《铸剑》写于1926年和1927年,《铸剑》在《莽原》上发表时题名《眉间尺》;《补天》、《理水》、《非攻》、《采薇》、《起死》写于1934至1935年。
这八篇小说分别是:《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攻》、《起死》。外加一篇《序言》。此书主要以神话为题材,多数是在“博考文献”的基础上,“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
其中,《补天》写于1922年冬天,原题《不周山》,收录于《呐喊》初版,后改名《补天》并抽出;《奔月》、《铸剑》写于1926年和1927年,《铸剑》在《莽原》上发表时题名《眉间尺》;《补天》、《理水》、《非攻》、《采薇》、《起死》写于1934至1935年。
红楼梦 Goodreads 豆瓣
紅樓夢 [Hónglóu Mèng]
9.7 (642 个评分)
作者:
[清] 曹雪芹 著
/
高鹗 续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6
- 10
《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以四大家族的荣辱兴衰为背景,描绘出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以及封建专制下新兴资本主义民主思想的萌动。结构宏大、情节委婉、细节精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声口毕现,堪称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 典。
由红楼梦研究所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以庚辰(1760)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为底本,以甲戌(1754)本、已卯(1759)本、蒙古王府本、戚蓼生序本、舒元炜序本、郑振铎藏本、红楼梦稿本、列宁格勒藏本(俄藏本)、程甲本、程乙本等众多版本为参校本,是一个博采众长、非常适合大众阅读的本子;同时,对底本的重要修改,皆出校记,读者可因以了解《红楼梦》的不同版本状况。
红学所的校注本已印行二十五年,其间1994年曾做过一次修订,又十几年过去,2008年推出修订第三版,体现了新的校注成果和科研成果。
关于《红楼梦》的作者,原本就有多种说法及推想,“前八十回曹雪芹著、后四十回高鹗续”的说法只是其中之一,这次修订中校注者改为“前八十回曹雪芹著;后四十回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应当是一种更科学的表述,体现了校注者对这一问题的新的认识。
现在这个修订后的《红楼梦》是更加完善。
由红楼梦研究所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以庚辰(1760)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为底本,以甲戌(1754)本、已卯(1759)本、蒙古王府本、戚蓼生序本、舒元炜序本、郑振铎藏本、红楼梦稿本、列宁格勒藏本(俄藏本)、程甲本、程乙本等众多版本为参校本,是一个博采众长、非常适合大众阅读的本子;同时,对底本的重要修改,皆出校记,读者可因以了解《红楼梦》的不同版本状况。
红学所的校注本已印行二十五年,其间1994年曾做过一次修订,又十几年过去,2008年推出修订第三版,体现了新的校注成果和科研成果。
关于《红楼梦》的作者,原本就有多种说法及推想,“前八十回曹雪芹著、后四十回高鹗续”的说法只是其中之一,这次修订中校注者改为“前八十回曹雪芹著;后四十回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应当是一种更科学的表述,体现了校注者对这一问题的新的认识。
现在这个修订后的《红楼梦》是更加完善。
缘缘堂随笔 豆瓣
8.3 (15 个评分)
作者:
丰子恺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7
- 5
《缘缘堂随笔》是丰子恺先生的主要散文选。1927年,丰子恺皈依弘一法师,在江湾永义里的寓所举行了仪式。丰子恺并请弘一法师为自己的住所取名。尊弘一嘱,丰子恺在小方纸上写了许多他所喜欢而可以互相搭配的文字,团成许多小纸球,撒在释迦牟尼画像前的供桌上,拿两次阄,拆开来都是“缘”字,遂名寓所为“缘缘堂”。当即请弘一法师给写“缘缘堂”横额。后丰子恺几经迁移,于1933年在故乡石门湾老屋的后面,建造了“缘缘堂”。 丰子恺是中国现代绘画史和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乡土漫画家和散文家,1898年诞生在浙江桐乡县的石门湾,并在那里生活了十七个春秋,故乡的一草一木风尚习俗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书中富有浓郁乡土风情的漫画,隽永疏明语淡意深的散文,再辅以江南水乡特有的自然风貌、民俗乡情的摄影图片,让酷爱水乡文学的朋友读之心弦拨动,倍感亲切。
我们仨 豆瓣
8.6 (612 个评分)
作者:
杨绛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3
- 7
《我们仨》是钱钟书夫人杨绛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1998年,钱钟书逝世,而他和杨绛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杨绛在92岁高龄的时候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中,作者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丈夫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
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中,作者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丈夫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