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步履不停 (2008) 豆瓣 TMDB Bangumi
歩いても 歩いても
8.8 (1028 个评分) 导演: 是枝裕和 演员: 阿部宽 / 夏川结衣
其它标题: 歩いても 歩いても / 横山家之味(港/台)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为何总是慢一拍”。
位于偏远小镇的横山一家,生活平静祥和。父亲恭平(原田芳雄 饰)是业已退休的医生,却时时牵挂小镇诊所内的事务。长子纯平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却在15年前为救落水儿童而溺水身亡。次子良多(阿部宽 饰)与父亲意见相左,执意前往异地当起了绘画修复师。多年的打拼换来的却是失业,困顿的良多与带着孩子的由香里(夏川结衣 饰)结婚,相互扶持,继续生活。
又逢纯平的忌日,良多和姐姐千奈美(YOU 饰)带着家人分别赶回家中。平静的横山家再次热闹起来……
本片荣获2009年蓝丝带最佳导演奖和最佳女配角奖(树木希林)、2008年报知电影和2009年电影旬报最佳女配角(树木希林)、2009年每日电影奖最佳男主角(阿部宽)、2008年马塔布拉塔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和最佳影片。
偶然与想象 (2021) 豆瓣 TMDB
偶然と想像
8.4 (790 个评分) 导演: 滨口龙介 演员: 古川琴音 / 涩川清彦
其它标题: 偶然と想像 / 偶然与想象之轮(港)
影片由三个短片构成,《魔法(比魔法更不真切)》、《门开着就好》、《再一次》。女性角色的多重性和镜像性是滨口之前的作品中的主题,在他的新作《偶然与想象》中也是如此。前作《欢乐时光》和《夜以继日》,从字面上看颇有小说的味道,而《偶然与想象》则可以说是一部短篇小说集。叙事节奏更强化了这一印象:三集,每集围绕一个女性角色展开,又分为三幕。三个短片讲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三角恋、一场未遂的诱惑和一个因误会而相遇的故事。尽管零散,但仍保持了有机的叙事流程。我们所见证的时刻都与感人的普遍命运相连,以选择、遗憾、欺骗和巧合为标志,它们才是影片真正的主角。
虎与龙 (2005) 豆瓣
タイガー&ドラゴン 所属 : 虎与龙
9.5 (175 个评分) 导演: 金子文纪 / 片山修 演员: 长濑智也 / 冈田准一
早已忘记笑容为何物的混混山崎虎儿(长濑智也 饰),在替所属帮派新宿流星会催要债款时意外的被逗笑了。逗笑他的就是欠债人——落语(即单口相声)师林屋亭屯兵卫(西田敏行 饰)。于是,虎儿决定拜屯兵卫为师,学费就用债务来抵。游走于黑夜的帮派份子有了新的身份“林屋亭小虎”。
从没接触过落语的虎儿起初很头疼,意外的邂逅了曾经的落语天才,屯兵卫的次子谷中龙二(冈田准一 饰)。极富天分的龙二却执意要经营没有人气造型诡异的服装店“Dragon Soda”。二人的相识,在无形中也影响着对方。而虎儿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落语,把身边的事结合传统相声,打造出新的落语。每集一个小故事,即是历代相传的经典,也记录着现实里的点滴,或悲或喜。
狂野日本 (2015) 豆瓣
Wild Japan
9.1 (18 个评分) 导演: Gavin Maxwell 演员: Michelle Dockery
本系列纪录片由Michelle Dockery作旁白。从常年冰雪覆盖的山峰到温暖的亚热带气候,日本的自然景观非常丰富多彩。这些岛屿上生活着许许多多的野生动物;而且为了适应各种极端的环境,这些动物和人类的生活经常交织在一起。
BBC这次的日本生态之旅重点放在了人与动物的关系上,风格上类似于人类星球那种猎奇拍法,探寻日本众多岛屿中那些特殊环境下的不为人知的生命故事。
侧耳倾听 (2022) 豆瓣
耳をすませば
导演: 平川雄一朗 演员: 清野菜名 / 松坂桃李
其它标题: 耳をすませば / 心之谷
#清野菜名#×#松坂桃李#将双主演电影《侧耳倾听》。原作出自柊葵的同名漫画,曾由吉卜力改编动画电影。本片在原作基础上增加了后续原创剧情,讲述了以小说家为梦想的中学生月岛雫(清野),遇到了励志成为小提琴家的天泽圣司(松坂)并陷入恋情。十年后,放弃梦想的雫成为了儿童小说编辑,不知不觉与出国逐梦的圣司距离渐远……将于9月18日上映。
2022年10月9日 想看 放个屁股关注一下
日本
日式风格 (2022) 豆瓣
ジャパニーズスタイル
6.7 (7 个评分) 导演: 深川荣洋 演员: 仲野太贺 / 市川实日子
テレビ朝日初の本格シットコムとなる本作は、さびれた温泉旅館・虹の屋の玄関とロビー、従業員室、大浴場の入口、エレベーターという限られた空間で繰り広げられる群像劇。主人公は虹の屋の3代目である父親に反発し家を飛び出すも、うだつの上がらない日々を送っていた柿丘哲郎だ。劇中では哲郎が実家の窮地を救うため10年ぶりの帰宅を果たすも、虹の屋は100年の伝統を誇る老舗旅館の品格やサービスが完全に消え失せ、一筋縄ではいかない従業員の吹き溜まりと化していた。
大河剧诞生之日 (2023) 豆瓣
大河ドラマが生まれた日
导演: 一色隆司 演员: 生田斗真 / 阿部隆史
其它标题: 大河ドラマが生まれた日
1962年。NHK芸能局の若手アシスタントディレクター山岡(生田斗真)は、上司の無茶ぶりに困り果てていた。ドラマ業界を全く知らない新しい芸能局長が「テレビ10周年を記念した大型番組を作れ。映画に負けない日本一の大型娯楽時代劇だ」と号令を発したのだ。この頃、映画会社は「五社協定」を結び専属俳優をテレビに出さないことにしていた。それを突破すべく、山岡たちは大スター佐田啓二の自宅に日参する。しかし何度足を運んでも色よい返事はもらえず、「もうあきらめます」と最後の挨拶に行ったその日、佐田は出演を受けてくれたのだ。佐田はアメリカの友人に、アメリカのテレビ事情を聞き、「将来、娯楽の王様はテレビに変わる」と知らされたのだった。
佐田の出演決定により、雪崩を打つように映画スターたちの出演が決まった。しかし、収録が始まると、現場は問題勃発ばかり。山岡たちは現在では一般的になった収録方法をどんどん生み出しながら、放送日に向けて突き進んでいく!!
名侦探柯南:犯人犯泽先生 (2022) Bangumi 豆瓣
名探偵コナン 犯人の犯沢さん
8.2 (64 个评分) 导演: 大地丙太郎 演员: 苍井翔太 / 水濑祈
《名侦探柯南 犯人·犯泽先生》是由日本漫画家青山刚昌原作、神庭麻由子作画的漫画,以《名侦探柯南》中以黑影形式出现的犯人形象为主角,于《周刊少年Sunday》2017年7月号开始连载。
想做饭的女人和想吃饭的女人 (2022) 豆瓣 Eggplant.place
作りたい女と食べたい女 Season 1
8.3 (256 个评分) 导演: 松嵜由衣 / 中田博之 演员: 比嘉爱未 / 西野恵未
该剧改编自Yuzaki Sakaomi的同名人气漫画。喜欢做饭的女人和喜欢吃饭的女人。通过她们的日常生活与互动,漫画描述了女生的日常生活、两人之间的互助以及日渐萌生的爱意。
甲午海战 豆瓣
作者: 陈悦 中信出版社 2014 - 6
内容介绍:
一场战争惊醒千年大梦,一部历史引发百年反思。120年前的甲午海战,是中国命运的转折点,一战之耻,铭记百年。从沉睡中惊醒的中国,从此走向全新的强国之路。在甲午海战120年之后,甲午战争史研究专家陈悦权威解读甲午海战全过程,带我们正视失败中的耻辱与勇气。
陈悦在本书中以海军史的研究为基础,通过大量独家资料档案,揭秘清朝海军在这场惨烈海战中的技术战术状况,以大量详细细节和数据,还原战争中中日双方的实际军事力量对比以及战术运用情况,深刻揭示了120年前北洋水师惨败的真相和奋力一搏的无畏勇气。作者赴日本搜集了众多第一手史料,包括震撼的老地图、老照片、战舰解析图等,以众多细节还原历史,澄清事实。当我们重温历史,昔日的衰败和没落,必定是今日重建和振兴的起点。
------------------------------------------------------------------------------
看点:
1、国内甲午战争史研究最前沿,作者作为海军史研究会会长并在相关机构工作,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史料,一些还是不为人知的,使书稿的可读性、独特性很高。资料上,作者多次赴日本、韩国、欧洲等地收集资料,用比较历史学的方法,去解读这场战争,澄清迷雾,还原真实的甲午海战与北洋海军。
比如黄海海战中的历来为世人所诟病的北洋海军的战术问题,实际上北洋海军使用的是最适合他们的“乱战”战术,因为北洋海军船型复杂,船只老旧;同时甲午也是世界上第一次铁甲舰之间的对决,无前例可循。同时,同时通过附录也能知道,北洋海军是当时中国最近代化的精锐之师,其败不在战术而在战略。
2、在文风上,不以学术语言来讲史话,风格通俗易懂,有史有据,既有专业写史的严谨,又有草根写史的易懂。
3、附录附以重头资料,完整呈现。本书附录 由5部分组成:
附录一 甲午海战北洋水师阵亡将士名单
附录二 黄海大东沟海战日本海军军舰中弹情况图
附录三 甲午战争时中日双方海军军舰
附录四 北洋水师军旗军服图式(彩图)
附录五 日本海军军旗军服图式(彩图)
-----------------------------------------------------------------------------
名家点评:
陈悦早年对近代军舰发展史所做的扎实研究,使得他在研究海战时就能有效发挥出自己的长处。同时,他注重认真阅读史料,并认真发掘史料,加上他善于思考,许多早已广开发表的档案文字,在他的研究之下,生发出新鲜的意境。
——中国近代海军史专家姜鸣
海军是科技性高、变化幅度大且速的兵种,研究某时段历史者自当熟悉该时段的海军专业知识,而不应仍采用过去的手法,继续让海军史屈居为政治史、工业史、文化史、教育史等等的附庸。
推动新境拓展的功臣就是“北洋水师”网站站长、中国海军史研究会发起人陈悦。凭他快捷无比的写作速度,著述争相出炉,源源不绝;广泛而专业的兴趣容其纵横照料整体海军史,无一项不悉力追探,从不托辞回避;寻觅资料无远弗届,务全务齐,只要保持这股冲劲和活力,必会替国内的海军史研究带来深广兼足的持久革新。
——海军史专家、夏威夷大学荣休教授马幼垣
百余年来,人们不断对甲午之战进行反思和讨论,其目的就是希望以史为鉴,避免历史悲剧重演。随着新史料的不断发现,新的方法的采用,新的研究力量的成长,甲午战争研究的内容更加丰富,讨论也更加深入。
中国海军史研究会陈悦先生运用近代工业和军事科技知识,对甲午海战的具体细节进行了新的探索,推动了研究的深入,颇具新意。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原馆长、甲午战争研究中心副主任戚俊杰
海权包括凭借海洋或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是国家兴衰的决定性因素。……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拥有了控制海上交通的能力;谁拥有了控制海上交通的能力,谁就控制了世界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谁就控制了世界财富,从而也就控制了世界本身。
——阿尔弗雷德·马汉《海权论》
2015年10月7日 已读
“那些没有办法找到中国失败真正原因的史料作者和著作家们,正是让‘奸臣们’承担了本应由中国旧体制承担的责任,从而像保全皇帝的名誉那样,保全了中国性理名教、文物制度的地位”可悲!这本书还了北洋舰队一个清白!让丁汝昌等将士沉冤得雪!
军事史 日本 甲午战争
东京本屋 豆瓣 Goodreads
8.9 (56 个评分) 作者: [日] 吉井忍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 - 8
总有一盏书店的灯光,等待温暖人心。
日本人对书店有两种称呼,“书店(shoten)”和“本屋(honya)”。前者比较书面,后者则偏口语,带着一种亲切感,我们通常会在“本屋”后面加上一个“桑”。我小时候,没事儿就老往离家不远的小书店跑。母亲听到门口穿鞋的动静,问我去哪儿,我总回答:“去本屋桑。”
可是长大后,“本屋桑”渐渐变少了。他们在哪儿呢,他们还好吗?
2019年7月27日 已读
看完了。一开始还以为是精品书店的介绍,看完才知道是为去书店的习惯唱的挽歌。作者小时候去的书店对她影响很深,这几位书店店主也是,所以他们都发挥所能把书店的价值最大化,来保留书店。里面不乏优秀的商业案例,比如把传达价值观作为主要目标,把价值更高的服务作为主售,书变成帮助传达价值观的辅助产品。还有居然有选书师这个职业,好棒!这些都体现了书对人的意义是很多样的,是生活习惯、是人生驿站、是联通同样价值观的人的桥梁等等。我个人还没有很喜欢的书店,更喜欢图书馆,因为可以看书,中国的书店很少有免费位置看书,所以看本书的感受,比起和书中的人共情,我还是倾向于欣赏里面的商业想法。不过我同意,看书的地方很重要,能营造好的体验的书店很棒,所以我很喜欢本书的书店。
2016 书店 吉井忍 文化 日本
白夜行 豆瓣 Goodreads
白夜行
8.7 (645 个评分) 作者: [日] 东野圭吾 译者: 刘姿君 南海出版公司 2013 - 1
东野圭吾万千书迷心中的无冕之王
周刊文春推理小说年度BEST10第1名
本格推理小说年度BEST10第2名
《白夜行》是东野圭吾迄今口碑最好的长篇杰作,具备经典名著的一切要素:
一宗离奇命案牵出跨度近20年步步惊心的故事:悲凉的爱情、吊诡的命运、令人发指的犯罪、复杂人性的对决与救赎……
-------------------------------------------------------------------
1973年,大阪的一栋废弃建筑中发现一名遭利器刺死的男子。案件扑朔迷离,悬而未决。
此后20年间,案件滋生出的恶逐渐萌芽生长,绽放出恶之花。案件相关者的人生逐渐被越来越重的阴影笼罩……
“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
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
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
“只希望能手牵手在太阳下散步”,这句象征本书故事内核的绝望念想,有如一个美丽的幌子,随着无数凌乱、压抑、悲凉的事件片段如纪录片一样一一还原,最后一丝温情也被完全抛弃,万千读者在一曲救赎罪恶的爱情之中悲切动容。
2017年4月30日 已读
东野圭吾书里总是有男人在默默守护着女主角……女主角总是有魅力开挂……这几十年的合作都不被发现真是不容易呢……
东野圭吾 悬疑 推理 文学 日本
有呀有呀书店 豆瓣
あるかしら書店
9.2 (57 个评分) 作者: [日]吉竹伸介 译者: 任青云 中信出版社 2018 - 8
日文版销量突破20万!2017达芬奇图书第一名!12万小学生评选喜爱图书第二名!
小镇的街道上,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有一家“有呀有呀书店”,这里专卖“和书有关的书”,每天都有慕名而来的客人,到这里寻找稀奇古怪的书。这里有:
 只能在月光下读的书
 可以孕育“作家树”的书
 两个人在一起才读的书
……
这里还有跟书有关的一切:
 水中图书馆
 会下“书雨”的村庄
 藏在墓碑中的书架
 影响人读书欲望的“读书草”
……
只要你向店长描述你的需求,他就会一边说着“有呀有呀”,一边把书拿到你的面前。这就是日本超人气作者吉竹伸介的“幻想书店”,这里有脑洞大开的想象力,温暖疗愈的轻哲理和一切有关书的奇妙物语;这里不仅售卖书,也隐藏着书的秘密,寄托着人们对书的爱。书依靠人们的幻想而生,人们又依赖书的幻想而活。
本书是日本知名童书出版社白杨社成立70周年纪念作品,宫西达也系列、“可爱的鼠小弟”系列等全球知名绘本作品就诞生在这个出版社。本书上市仅15天就加印四次,征服日本排行榜,也征服所有大人和孩子的心!
2019年3月15日 已读
蹲在购书中心看完的。/ 好温柔的书呀,而且有好多有意思的、让我看了会心一笑的想象,比如包装书的方法和看书的方法。 / 读书履历搜查官就是豆瓣吧! / “喜欢书的人,没有真正的坏人。” / “发明图书馆的人是多么温柔呀,ta想创造一个可以让大家可以读到喜欢的故事和想法的地方”随着媒体的发展,“书”的形式也被拓展了。到有一天,书都不再是一本本的,我会有点点难过。但是如果阅读器能随着书的内容而改变外观,我会超级喜欢的!
2018 日本 童话 绘本 脑洞
黑箱 豆瓣 Goodreads
Black Box
9.1 (295 个评分) 作者: [日]伊藤诗织 译者: 匡匡 中信出版集团 2019 - 4
【内容简介】
性侵的案发现场,隔绝的私密空间,被称为“黑箱”,而揭开这个“黑箱”时,暴露出来的则是调查机构与司法体系中的更为巨大的“黑箱”。
本书是日本#MeToo运动核心事件全纪实。2015年,4月3日,伊藤诗织就工作签证问题与当时TBS电视台华盛顿分局长、首相晋三传记作者山口敬之相约进餐会谈,却遭对方性侵。之后的一年,面对媒体、社会、司法的重重壁垒,她不断诉诸法律……为何司法系统无法制裁伤害女性的人?作为弱势群体的女性,在社会不公、大众冷漠、舆论暴力兴盛的今天,应当如何生存、如何自救?
“在日本,女性公开承认遭受性侵不可想象,我并非勇敢,只是别无选择。”
【编辑推荐】
•日本#MeToo运动核心事件全纪实,非虚构版《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作为事件当事人,作者伊藤诗织是日本首位公开长相和姓名控诉性侵的女性
•作为独立女性,从迷茫无助,到勇敢发声。凭一己之力改变社会认知,以坚韧之姿直面司法壁垒
•作为资深记者,用坦诚态度记录内心感受,用冷静笔触解析事件全过程,用莫大勇气反思社会沉疴
•荣获日本第7届自由报道协会奖大奖,授权全球多个语种
•BBC为其制作的纪录片《日本之耻》引发全球热议
•梁鸿、蒋方舟、苏枕书、淡豹、陈希我合力推荐
【名人推荐】
当#MeToo运动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发酵、扩大之后,人们突然发现,在权力结构的深处,女性地位并没有真的得到提高。我认为,如果#MeToo运动能够真的深入下去,那么将发生的社会变革决不仅限于男女关系层面的变革,而是对深层文化偏见的动摇,对权力结构的重新设计都会产生巨大影响。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又一次契机。但让人担心的是,如果#MeToo只是被当作一段时间内的“新闻”,那么灰尘下落之地,将无人涉足,也注定会被遗忘。
——梁鸿 著名作家,学者
不知道会不会有那样的时代到来:人们读到这本书,读到我们这一代人的血泪,会非常震惊,像我们常常痛惜过去人们的遭遇一样痛惜我们的遭遇。这是诗织的抗争与记录带来的重要意义,我们都在这场战争里。
——苏枕书 青年作家
这是一本关于“日本之耻”的书。作为“耻感文化”之国,日本人的“耻”是否包括性之“耻”?在性中强奸是否是“耻”中之“耻”?伊藤诗织的遭遇让我们看到日本社会对强奸之“耻”的漠视,相反,受害人的控诉却被视为不知“耻”。
——陈希我 作家
2021年2月23日 已读
比纪录片更直面残酷,更详细描述各方面的迫害。果然文字的力量不可小觑,比起纪录片,许多埋藏在心底的情感和叙事还是文字才能表达。有些人打低分说“太主观,不客观”,我给气笑了。这些人想把强奸写得怎么客观?是不是要效仿日本警察,把人偶放到受害者身上抽插问“是不是这样强奸你的”才客观?伊藤诗织是多么的优秀,从小就自立自强,可是遇到强奸她还是第一时间怀疑自己,不敢承认自己是受害者。当她和父母说时,她爸爸说“你应该更生气的啊?”所以不够爱自己是自己的错,爱自己更加错——你就是个物件。这就是东亚文化对女性在精神上的压迫。这种环境不变,我们永远无法真正爱自己。
2019 伊藤诗织 女性 日本 社会
伊藤潤二愛藏版 01 豆瓣
伊藤潤二傑作集 1 富江 上
8.8 (10 个评分) 作者: 伊藤潤二 译者: 何力 東立出版社 2012 - 9
迷惑男人,讓他們陷入狂亂愛戀中的女子,她名為富江。不管被殺死幾次,歷經無數次死亡,依舊一再復活的美麗富江。富江啊!整個世界在妳面前都得俯首稱臣吧──
2019年7月28日 已读
真的把厌女症表现得活灵活现:男性被有魅力的女性吸引之后逐渐被欲望占据心灵,变得狂热,为女性做任何事情;在做完事情之后,自尊心让男性觉得自己理所当然得到女性的奖赏,然而此时女性没有做男性战利品的“觉悟”,于是男性恼羞成怒,将女性杀害,甚至不留全体,把女性彻底物品化,将这“物品”肢解毁灭,不再有被其他男性所“享”的可能。富江每次被男性杀害的时候都毫无反抗,这不就是真实生活中女性被屠杀的写照吗?然而富江被杀之后,还有千千万万个富江站起来😂这就是为什么我觉得本漫画非常女权,由此可见我的女权观是赋权女性而不是改造男性。然而,富江妖魔化,其实是正当化了漫画里男性贪婪残暴的行为,毕竟是杀怪物嘛。而现实中,女性却根本不能“复仇”,以至仇女者会愧疚。愧疚好还是害怕好?我选择害怕。
伊藤润二 恐怖 日本 漫画
The Rape of Nanking 豆瓣 Goodreads
The Rape of Nanking: The Forgotten Holocaust of World War II
9.8 (8 个评分) 作者: Iris Chang Penguin Books 1998 - 11
“这是我真正不得不写的一本书。我写,是出自义愤。即使拿不到一分钱,我也不在乎。让世界知道1937年在南京发生了什么事,对我来讲,这才是重要的。”
——张纯如
作者照片:

张纯如,在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出生,在伊利诺州长大。1989年从伊利诺大学毕业后,曾在美联社和芝加哥论坛报当记者,后来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写作学位,并开始全职写作和演说。

张纯如出身书香门第,祖父是抗日国军将领张铁军,后曾为台湾中华日报总主笔。其父当年是台大物理系“状元”,其专著《量子场论》在美国理论物理学术界颇有影响。张纯如的母亲一直从事生物化学的研究工作。

张纯如曾荣膺麦克阿瑟基金会“和平与国际合作计划”奖、美国华人团体“年度女性”称号,并且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太平洋文化基金会”及“哈利·杜尔门图书馆”赞助。张纯如曾成为世界最著名的文摘杂志《读者文摘》的封面人物,受到许多电视节目邀请,包括著名新闻访谈节目《夜线》(Nightline)和《吉姆莱赫新闻时间》(NewsHour With Jim Lehrer),也为多家出版物(包括《纽约时报》和《新闻周刊》)写稿。她与NBA体育明星“东方小巨人”姚明、著名钢琴家郎朗被誉为当下美国最引人瞩目的三位华人青年。

1997年,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被二战遗忘的浩劫》在美国出版。与南京大屠杀有关的研讨会也因此在美国哈佛及斯坦福等大学举行,美国新闻媒介都大幅报道了南京大屠杀。张纯如自己也曾到纽约等地作关于这段历史的演讲。《南京大屠杀》是首部全面记录当年日军血洗南京城暴行的英文著作,曾连续5个月被列为《纽约时报》书评的最佳畅销书,引起英语世界对二次大战时日本在中国实施暴行的关注。1998年4月,东方出版社翻译的20万字《南京大屠杀:被二战遗忘的浩劫》中译本在北京出版。

2004年11月9日,张纯如突然在美国加州自己的轿车内用手枪自杀身亡。有消息推测,年仅36岁的她可能因患抑郁症自杀。

在她的网上祭奠堂的挽联中这样写道:
历经千辛示倭鬼恶昭告世界中华第一人,
自古有死太息青云一瞬如君摇落更堪悲。
Publisher Comments :
In December 1937, the Japanese army swept into the ancient city of Nanking. Within weeks, more than 300,000 Chinese civilians were systematically raped, tortured, and murdered — a death toll exceeding that of the atomic blasts of Hiroshima and Nagasaki combined. Using extensive interviews with survivors and newly discovered documents, Iris Chang has written what will surely be the definitive history of this horrifying episode.
The Rape of Nanking tells the story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of the Japanese soldiers who performed it, of the Chinese civilians who endured it, and of a group of Europeans and Americans who refused to abandon the city and were able to create a safety zone that saved almost 300,000 Chinese. Among these was the Nazi John Rabe, an unlikely hero whom Chang calls the "Oskar Schindler of China" and who worked tirelessly to protect the innocent and publicize the horror. More than just narrating the details of an orgy of violence, The Rape of Nanking analyzes the militaristic culture that fostered in the Japanese soldiers a total disregard for human life. Finally, it tells the appalling story: about how the advent of the Cold War led to a concerted effort on the part of the West and even the Chinese to stifle open discussion of this atrocity. Indeed, Chang characterizes this conspiracy of silence, that persists to this day, as "a second rape".
Amazon.com
China has endured much hardship in its history, as Iris Chang shows in her ably researched The Rape of Nanking, a book that recounts the horrible events in that eastern Chinese city under Japanese occupation in the late 1930s. Nanking, she writes, served as a kind of laboratory in which Japanese soldiers were taught to slaughter unarmed, unresisting civilians, as they would later do throughout Asia. Likening their victims to insects and animals, the Japanese commanders orchestrated a campaign in which several hundred thousand--no one is sure just how many--Chinese soldiers and noncombatants alike were killed. Chang turns up an unlikely hero in German businessman John Rabe, a devoted member of the Nazi party who importuned Adolf Hitler to intervene and stop the slaughter, and who personally saved the lives of countless residents of Nanking. She also suggests that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pay reparations and apologize for its army's horrific acts of 60 years ago.
From School Library Journal
The events in this book are horribly off-putting, which, paradoxically, is why they must be remembered. Chang tells of the Sino-Japanese War atrocities perpetrated by the invading Japanese army in Nanking in December 1937, in which roughly 350,000 soldiers and civilians were slaughtered in an eight-week period, many of them having been raped and/or tortured first. Not only are readers given many of the gory details?with pictures?but they are also told of the heroism of some members of a small foreign contingent, particularly of a Nazi businessman who resided in China for 30 years. The story of his bravery lends the ironic touch of someone with evil credentials doing good. Once the author finishes with the atrocities, she proceeds with the equally absorbing and much easier-to-take story of what happened to the Nazi businessman when he returned to Germany and the war ended. This by itself is material for a movie. The author tells why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not only allowed the atrocities to occur but also refused, and continues to refuse, to acknowledge that they happened. She is quite evenhanded in reminding readers that every culture has some episode like this in its history; what makes this one important is the number of people killed and tortured, the sadism, and the ongoing Japanese denial of responsibility. Mature readers will look beyond the sensational acts of cruelty to ponder the horror of man's inhumanity to man and the examples of heroism in the midst of savagery.
Judy McAloon, Potomac Library, Prince William County, VA
From Library Journal
Even though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still refuses to acknowledge the massacre of at least 250,000 Chinese civilians by invading Japanese troops in 1937, freelance writer Chang (the Chicago Tribune, the New York Times, the Associated Press) has exposed in detail the full, terrible account of what happened to the war-torn capital of Nanking. Chang, whose grandparents survived the brutality, first establishes Japan's social hierarchy by martial competition, then shows how the city of Nanking fell, the six weeks of horror following, and the Nanking safety zone created by Americans and Europeans. The book goes on to depict the city's occupation, the judgment day for Japanese war criminals, the cover-up perpetrated by Japanese textbooks, and Japan's self-imposed censorship. The unseen illustrations will certainly complement the vivid description of one of the most horrible massacres of all. This unique, deeply researched book, with its firsthand account, is an excellent choice for larger public libraries and the East Asia collections of academic libraries.
Steven Lin, American Samoa Community Coll. Lib.
From AudioFile
Few know the details of the Japanese invasion of Nanking during WWII. Once a capital city of China, it became a scene of holocaust, rivaling any of Europe's in brutality and numbers. This is not history for the squeamish. Chang unfolds episodes with painstaking detail. She documents facts, reactions and rebuttals and includes a psycho-soci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Japanese character to explain (if not excuse) their excesses. With a dry voice, Fields keeps her narrative from overreaction, using a finely tuned ear for inflection to emphasize the worst horrors. This is a real accomplishment as it would be hard NOT to express indignation. Her intelligent performance makes this a remarkable and compelling experience. S.B.S.
From Kirkus Reviews
Billing itself as the first English-language history devoted to the Japanese Army's 1937 massacre in China's capital, this slight account will by no means be the last word. Repeated references to Schindler's List point to the problem with this overdigested version of the past: It reads like a treatment for a probably inevitable cinema version of the hideous incident. Its economical, blandly shocking anecdotes of crimes against humanity and its cardboard heroes suggest scenes ready-made for screenwritten history. Thus, while rigorous in its moral earnestness, the book is inadequate as a history. After a minimal background chapter on Japanese militarism, Chang, a freelance journalist, describes the Japanese assault on Nanking. The specifics are deeply horrific: Over a period of several months Japanese soldiers killed approximately a quarter of a million Chinese, almost all of them noncombatants, including the elderly, women, and children. But the potential ingredients of a skillfully woven narrative are separated here into lifeless clumps of facts--catalogues of atrocities by kind; tiny summaries of topics of significant contextual interest, like foreign intelligence concerning the massacre; and probably gripping oral recollections flattened into clunky prose (``of the hundreds of people killed that day . . . Tang was the only survivor''). Chang tells only as much as one needs to know to indignantly draw the familiar lessons for humanity--``the frightening ease with which the mind can accept genocide, turning us all into passive spectators to the unthinkable.'' What's needed is to vivify such truths with intense historical reality. Chang fails because he rushes to simplify complex events and to universalize what happened at the expense of a careful, comprehensive appreciation of a world violently destroyed. (photos, not seen) (First serial to Newsweek)
Frederic Wakeman, Director of the Institute of East Asi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Iris Chang's RAPE OF NANKING is an utterly compelling book. The descriptions of the atrocities raise fundamental questions not only about imperial Japanese militarism but the psychology of the torturers, rapists and murderers. Many Japanese have denied that these events ever took place, substituting amnesia for guilt, but Iris Chang's heartbreaking account will make such evasion impossible in the future for all but the most diehard right-wing Japanese extremists.
About Author
Iris Chang, a full time author living in California, heard stories about the Rape of Nanking from her parents, who survived years of war and revolution before finding a serene home as professors in Champaign-Urbana, Illinois. A journalism graduate of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 she worked briefly as a reporter in Chicago before winning a graduate fellowship to the writing seminars program at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Her first book, Thread of the Silkworm (the story of Tsien-Hsue-shen, fath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s missile program) received worldwide critical acclaim. She is the recipient of the John T. and Catherine D. MacArthur Foundation's Program on Peace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ward, as well as major grants from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the Pacific Cultural Foundation, and the Harry Truman Library. She is 30 years old.
Book Dimension :
Height (cm) 19.8                      Width (cm) 12.8
2022年2月3日 已读
比起刚读完的《Gulag》更简明扼要,分析和叙事的配比恰到好处。独裁的政治、不把人当人看的文化、崇尚暴力的宗教,造就了极度toxic masculinity、极度缺乏自尊、被碰一下就复仇心拉满的性格;遇到无心无力抵抗的假想敌,想要重振最有毒的那种雄风,造就了世界上有史以来最惨绝人寰的暴行。更有长久历史意义的是由于战后政治博弈,日本无需赔偿、罪人领袖安然在位,更让日本无法正视错误,保留了国家中导致必然悲剧的因素;第一代不负责任,则让接下来的一代代人承受沉重责任,冤冤相报,重复错误。这本书字字珠玑,所有人类都应该读。
中国 历史 战争 日本
字体怡人 豆瓣
ここちいい文字 ——ロゴタイプや書体のデザイン手法
作者: [日]高桥善丸 译者: 王诗韵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20 - 8
《字体怡人》是日本知名设计师高桥善丸分享其字体设计创意的作品集。身为资深设计师,高桥善丸在介绍设计心得的同时,也将设计制作的要点或具体方法一并分享给读者,真诚地向读者展现了他所追求的功能、创新与美感相平衡的设计世界和做有温度、有感情、有气韵的设计的理念。《字体怡人》中收录的高桥善丸作品的创作时间涵盖2000年至2016年,作品类型涉及图书、宣传画、海报、书签、商标、文创用品、创意物品、各类展品中的标志字体设计和多套创意字体设计,作品集以汉字的设计为重点,兼顾英文和日文字体设计。
2021年2月3日 已读
预计这是一本每一页都想认真留存的书。/ 读完了,果然是这样的珍藏本。好喜欢这种整本书都是一边是作品图片、一边是设计理念介绍的设计推广书。看完《造房子》特别感慨,我对设计还是最关心它给人带来的感受,所以给我提供作品的越多设计细节越好(我才不要看设计师既吹自己的设计理念又不披露作品细节)。有几个设计特别喜欢,所以当我翻着翻着书、突然掉出来一片印着最爱设计之一的书签的时候实在太惊喜了!
日本 设计
看护杀人 豆瓣
介護殺人:追いつめられた家族の告白
7.5 (43 个评分) 作者: [日]每日新闻大阪社会部采访组 译者: 石雯雯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0 - 8
看护问题在老龄化的日本日益严重,看护人才流失、社会福利支持不足,最终演化成家庭看护中的激烈矛盾。近几年,日本接二两三地发生因身心疲于看护而杀害家人的“看护杀人”事件。夫妻、亲子之间理所当然的家庭看护模式逐渐走入绝境,没有尽头的持久战最终酿成人伦悲剧。如何避免亲人间的纽带扭曲断裂的“着魔瞬间”?每日新闻大阪社会部采访组倾听来自“加害者”们的声音,采访事件相关人士,深入家庭看护者的内心世界,揭开家庭看护惨烈的现实,探寻预防惨案再度发生的可能。
用被子捂住妈妈的口鼻的话,她便能得到解脱……我意识到自己竟产生了这样的想法。
——护士(48岁),母亲因脑淤血瘫痪在家11年
每晚我都会对母亲讲话,母亲虽不曾回应,但我说了许久的话后便止不住地流泪。对我而言最难过的事便是看着母亲逐渐消瘦衰弱的样子。
——来自大阪府的男性(70多岁),居家看护母亲7年
我平时还要工作,几乎没法照顾儿子。今后我的工作可能会更加繁忙。平日里妻子承担了看护儿子的全部事务。我对她深感歉疚,也很心疼妻子。万一妻子精神崩溃的话该怎么办,一想到这里我就感到恐惧。目前还尚且能够维持现状,但10年后又会怎样呢?我并不乐观。
——来自大阪市的男性(55岁),其子身患重度脑瘫
2021年2月9日 已读
有人打低分的原因是“杀人者心理剖析不够”、“制度分析不够”,只“罗列现实”,也太可笑了,难不成还想本书拿出一套完美方案?这些人看人文的书居然带着解方程的思维,估计对生活是理想主义,太讽刺了,看不到很多加害者正是因为带着“生活就该这样”的心境才走极端?生活很难,有案例是即使护理过程中接受了护工、医生、社区的帮助,还是觉得唯杀亲人不可的。睡眠剥夺、不愿求助等问题的分析很好,与之相配套的社会援助不足也分析得很到位,愿意这样全方位反思自己的社会才有做得更好的希望。广州一直住院做康复护理要用医保的话,要15天转一次院,虽然转院很麻烦,但起码负责护理的家人每天可以晚上回家休息,睡眠充足。病房里很多病友家属可以交流心得,不至于郁郁寡欢。但是这是康复护理,不知道其他方面的护理如何。本社会议题将越来越重要。
2020 日本 社会学
奇怪的生物图鉴 豆瓣
8.7 (41 个评分) 作者: [日] 沼笠航 译者: Ina 浦睿文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0 - 5
风靡日韩,日文版上市仅1个月就加印4次!销量突破100000册!
无论你对生物是否感兴趣,奇葩迷惑行为大赏都欢迎你的加入~
---
*鸡没有头也可以活一年
*章鱼可以辨识人脸
*大猩猩内心脆弱敏感
*鸽子奶拥有惊人的营养成分
*鸭嘴兽具有杀死狗的毒针
*柴犬的DNA和狼的最相似
*格陵兰鲨的游动速度还不及婴儿爬
---
吐槽生物们奇葩趣事的同时,还有皇帝企鹅、北极熊的育儿游戏可以玩!
大人与小孩都沉迷其中,寓教于乐,轻松科普。
---
《奇怪的生物图鉴》是一本畅销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的生物类科普绘本。采用拟人化的图文解说,介绍40种生物不为人知的冷门知识。这40种生物来自空中、水中、陆地上、传说中,有熟悉的、也有第一次见的,有可爱的、也有匪夷所思且可怕的。总之,这本书一定会俘获你的心,让你不禁喊出:
“呜哇!没想到你竟然是这么奇葩的生物!”
2021年2月19日 已读
好可爱,翻译的字体选得好好!美观又清楚,难以想象选错字体的惨状(读完《字体怡人》的观察习惯)/ 边看边在油管上搜相关视频,太有趣了!做了好多好多笔记,既涨姿势又被可爱到
日本 绘本 自然
烧船 豆瓣
舟を焼く
8.4 (32 个评分) 作者: [日] 宫本辉 译者: 信誉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0 - 10
宫本辉是日本当代文学大家,日本芥川龙之介奖、太宰治奖等文学大奖的得主。在这个日趋浮躁的社会,宫本辉难能可贵地坚持着古典美学,用正统的小说创作抵制商业对文学的侵袭。他曾说:“读小说,那是忘我,是感动,是陶醉。理性探究,或执著于观念,在艺术的创造上是第二位的东西。那第一位的东西和第二位的东西颠倒的结果,便成了所谓‘现代’这段历史所携带的毒。”他在写作中力求带给读者最纯粹的感动和忘我,在看似平凡的故事中勾起读者难以释怀的回忆或感慨。因此,宫本辉成为了日本当代文坛的中流砥柱,至今仍笔耕不辍,持续地影响着这个浮躁年代中仍然静心阅读的读者。
《烧船》是宫本辉的代表性短篇小说集。作家在本书《后记》中表示,正因为要把故事凝缩在几页之内,所以写一篇短篇小说“就像把一滴血硬挤出来那么辛苦”。但是,优秀的作品又不能显露这些辛苦。他认为,“水随器物而有形”,最好的短篇小说要像水一样,失去自己的状态,只会根据喝下它的人,显得或浓或淡。于是,宫本辉用这样的标准约束自己,写下了《烧船》中的七篇:《浮月》《烧船》《涟漪》《胸之香》《时雨屋的历史》《钓深海鱼》《在路上起舞》。它们篇幅相当,质量也很平均。在这些故事里,宫本辉借助诗化的意象,比如海上的明月、沙滩上的覆舟、丈夫胸口的气息等,把生老病死之中的“失去”意味具象化,变得可感而可悲,余韵悠长。
2021年2月1日 已读
很安静的感觉,里面的人的情感都是淡淡的,好像各自都已经看透了一样,在这个安静孤独的夜晚阅读挺适合的。
文学 日本 短篇小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