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
金星凌日 (1874) 豆瓣 TMDB
Passage de Venus
导演: 皮埃尔·朱尔·塞萨尔·杨森
其它标题: Passage de Venus / The Transit of Venus
《金星凌日》(法语:Passage de Venus)是法国天文学家皮埃尔·让森于1874年12月9日在日本长崎使用他的旋转摄影器(Revolver photographic)为金星凌日拍摄的47张序列照片,为IMDb收录的最早的电影,同时也是最早的计时摄影(Chronophotography)之一。
北京的星期天 (1956) 豆瓣 TMDB
Dimanche à Pekin
8.1 (173 个评分) 导演: 克里斯·马克 演员: Gilles Quéant
其它标题: Dimanche à Pekin / Sunday in Peking
《北京的星期天》是1956年上映的法国纪录短片,由克里斯·马克执导。
《北京的星期天》讲述了社会主义改造刚完成后的北京面貌,将时空浓缩到一天中,多角度地展现了共和国诞生之初首都北京的朝气蓬勃的面貌。
更多外文片名: Sunday in Peking.....(undefined)
导演: 克利斯·马克 Chris Marker ....克里斯·马克
编剧: 克利斯·马克 Chris Marker
主演: Gilles Quéant ....Récitant/Narrator (voice)
摄影 Cinematography:克利斯·马克Chris Marker
影片类型: 短片 / 纪录片
片长:USA:22 分钟
国家/地区: 法国
摄影 Cinematography:克利斯·马克 Chris Marker
上映:1956年
《北京的星期天》是才华横溢的导演克里斯·马克于1956年制作的纪录短片。影片在20分钟的篇幅里,将时空浓缩到一天中,多角度地展现了共和国诞生之初首都北京的朝气蓬勃的面貌。
《堤》、《美好的五月》的导演克利斯·马克于1956年到中国就拍摄拍摄短片《北京的星期天》。影片拍摄了社会主义改造刚完成后的北京面貌:街头处处可见老式的人力车,也出现了一些自行车,民众的体育健身气氛相当浓厚,老人击剑打太极,小伙子和小姑娘玩单杠和高低杠,小孩子们认真地做着气象分析实验,偶尔还能看到街头卖艺的人,舞刀弄枪一字步,洋洋精通;亭榭楼台等古建筑,中国水墨山水画,京戏木偶戏,还有盛大的集体演出,出游的人们闲情逸致地泛舟湖面,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民众生活角度,都给导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许老北京们看到此片会发出无限的感慨,新中国的首都那个时候就是这个样子,而我们年轻一代看了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导演在片中许多地方都加了中文注释,虽然有些地方用法古怪,简繁结合,但大致意思还是知道的。特别是片尾标志"Fin"也被翻译成了“在”,可能是通“再见”的“再”吧。
才华横溢的导演克里斯·马克
才华横溢的导演克里斯·马克
街道上老式的人力车和马车,天桥耍着大刀的艺人,天真活泼的孩子以及热闹的国庆游行,这些镜头是那个年代的珍贵历史写照。影片的中文顾问是被誉为“新浪潮祖母”的法国著名导演阿涅斯·瓦尔达。充满浓郁中国情调的北京传统文化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给这两位大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一切都反映在影片《北京的星期天》之中。
观看《他人之痛》 (2018) 豆瓣
Watching the Pain of Others
8.7 (14 个评分) 导演: 克洛伊·加利贝特-莱妮 演员: 克洛伊·加利贝特-莱妮 / 潘妮·琳恩
其它标题: Watching the Pain of Others
In this deeply personal video diary, a young researcher tries to make sense of her fascination for the film “The Pain of Others” by Penny Lane. A deep dive into the discomforting world of YouTube and online conspiracies, that challenges traditional notions of what documentary cinema is, or should be.
幽会百科 (1964) 豆瓣 TMDB
Comizi d'amore
8.0 (33 个评分) 导演: 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 演员: Lello Bersani / 阿尔贝托·莫拉维亚
其它标题: Comizi d'amore / Assembly of Love
这是一部探讨意大利人爱情与性观念的带有社会学性质的纪录片。影片向意大利各地、各种阶层,各种行业、各种年龄的男女们询问关于爱情和婚姻生活、性生活方面的各种问题,甚至采访孩子们“孩子是怎样生出来的”。
他随意地把镜头和麦克风向着沐浴在阳光下悠闲散步的人们;在镜头后面,他向人们抛出了一个有关"爱情"――这是一个交叉着包容了性、夫妻、快乐、家庭、婚约以及风俗习惯、卖淫及其价格等多种范畴的模糊不定的领域――的问题。有的人把他的那些"不足为外人道"的回忆伪装改扮,说起来支支唔唔、顾左右而言它,而他们又时常收拾起他们自己的隐痛,喋喋不休地好象是别人的代言人;他们越聊越近乎,说出他们赞赏的事物和不满意之处;他们勾肩褡背、面面相觑。笑语、伤痛,还有些许狂热迅速在这一群人中间传递,波及每一个人。
倾听不列颠 (1942) 豆瓣 TMDB
Listen to Britain
7.1 (12 个评分) 导演: 亨弗莱·詹宁斯 演员: Chesney Allen / Leonard Brockington
其它标题: Listen to Britain / 聆听英国
这部短片由“英国电影真正的诗人”亨弗莱·詹宁斯与其合作伙伴斯图尔特·麦卡利斯特共同执导,虽然是受官方所托,背负着任务,但整部影片的艺术价值不容忽视。用各种各样的声音,包括当时的流行音乐,串起整个英国社会在战时的状态,绝对是超出想象的命题作文。
房屋是黑的 (1963) 豆瓣 TMDB
Khaneh siah ast
8.7 (19 个评分) 导演: Forugh Farrokhzad 演员: Forugh Farrokhzad / Ebrahim Golestan
其它标题: Khaneh siah ast
这是一部伟大的电影纪录片,拍摄于1962年, 发行于1963年,出自伊朗历史上最伟大的女诗人,哲学家及电影导演 Forugh Farrokhzad。这是她唯一传世的电影作品!是世界纪录片史中难得一见的奇葩。
此片虽然只有短短20分钟,但影片忠实纪录了伊朗一个麻风村里所有的村民的生活点滴,他们她们由于麻风病而变得相貌丑陋,但他们她们却从未放弃生活, Forugh Farrokhzad用自己手中的摄影机,用质朴感人,优美简洁的黑白影像告诉我们丑陋并不是一种障碍,只要我们别放弃生活。
人民爱戴而又有争议性的女诗人Forugh Farrokhzad 去了阿塞拜疆,拍摄了这部短片。 在Farrokhzad 以一种悲伤的低调诵读她自己的诗歌的同时,影片阴郁地展现了管弦乐下的失落村庄。 五年后, 在她已经在伊朗的写作文坛上建立了几乎传奇式的地位时,她在一次车祸中丧生,时年32岁, 从而成为以后几代愤怒波斯妇女们的女权主义的试金石。
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2013) 豆瓣 Min reol TMDB
Jodorowsky's Dune
8.8 (178 个评分) 导演: 弗兰克·帕维奇 演员: 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 / 阿曼达·李尔
其它标题: Jodorowsky's Dune / 曠世奇片之死
影史传奇中的传奇。《圣山》后佐杜洛斯基誓要改编科幻小说《沙丘》,目标远大到要改变世界,改变思维。他筹组史上最强战队,作实参演有奥逊威尔斯、米积加,甚至达利! Moebius 当年的分镜图接成一个长镜头,满足何止影痴,更可确定随后而至的,从《异形》到《普罗米修斯》,都活在 那巨大魂魄下。佐杜洛斯基激情澎湃现身说法,「我强姦了原著」,谈组班过程奇情过瘾。筹备两年大洒金元,荷里活却步,巨作成泡影。献身的幕后战士,尔后在无数科幻片大放异彩。影痴必修的一课。
漫步北京 (1959) 豆瓣
6.0 (5 个评分) 导演: 姜云川 / 何钟辛
片 名:漫步北京
片 种:记录片
色 别:彩色
出品年代:1959
出品公司: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
--------------------------------------------------
制作团队:
导演:姜云川 何锺辛
摄影:韩浩然 张春梅
作曲:阎飞
录音:刘鉴
制片:王友三
-------------------------------------------------
故事梗概:
当第一缕阳光轻轻地揭开夜的幔幕,北京显得多宁静。北京是祖国的心脏,是全国各族人民想往的地方。红墙黄瓦的宫殿,像古代的玉石擦去灰尘,在新的时代里,重新现出光华。十年来,北京建起了许多工厂,大学向工人农民的儿女敞开了大门。过去北京的许多大街都是“无风三尺土,有雨一街泥”,如今改变了模样。长安街恐怕都认不出来了,新建的人民大会堂、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都是一年之内建成的。
案例一,案例二 (1979) 豆瓣
Ghazieh-e Shekl-e Aval, Ghazieh-e Shekl-e Dou Wom
8.0 (19 个评分) 导演: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演员: Ezzatolah Entezami / Masoud Kimiai
其它标题: Ghazieh-e Shekl-e Aval, Ghazieh-e Shekl-e Dou Wom / First Case, Second Case
Kiarostami presents two cases for talking heads to evaluate in terms of morality,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Case One: Your son is in class, sitting in the back row. His teacher is writing on the board. A restless student in the back row makes a lot of noise. Not knowing who the culprit is, the teacher makes all the children sitting in the last two rows stay outside of the class until the weekend, unless they tell him who made the noise. After a few days spent outside of the classroom, your son relents and tattles on the boy who made the noise, so he can go back in and continue learning. Was he in the right? Case Two: The other students from the back row wait out the rest of the week outside of the class, before returning. Were they in the right?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2020) 豆瓣 TMDB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6.4 (390 个评分) 导演: 贾樟柯 演员: 贾平凹 / 余华
其它标题: 一个村庄的文学 / So Close to My Land
2019年5月,几十位作家来到山西汾阳的一个小村庄,他们在这里谈论乡村与城市,文学与现实。影片以此为序曲,交响乐般地以18个章节讲述出1949年以来的中国往事。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的三位作家贾平凹、余华和梁鸿成为影片最重要的叙述者,他们与已故作家马烽的女儿一起,重新注视了社会变迁中的个人与家庭,让影片成为一部跨度长达70年的中国心灵史。
尼斯印象 (1930) 豆瓣 TMDB
À propos de Nice
8.0 (68 个评分) 导演: 让·维果
其它标题: À propos de Nice
What starts off as a conventional travelogue turns into a satirical portrait of the town of Nice on the French Cote d'Azur, especially its wealthy inhabitants.
(2015) 豆瓣
Quay
5.9 (15 个评分) 导演: 克里斯托弗·诺兰 演员: 史蒂芬·奎 / 狄莫瑞·奎
其它标题: Quay / 奎氏兄弟
《奎》是一部2015年英国纪录短片,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并于2015年8月19日于纽约电影论坛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