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
美国男孩:关于史蒂文·普林斯的一份简介 (1978) 豆瓣
American Boy: A Profile of Steven Prince
导演:
马丁·斯科塞斯
演员:
Steven Prince
/
马丁·斯科塞斯
…
其它标题:
American Boy: A Profile of Steven Prince
斯科塞斯拍摄的一部关于演员史蒂文·普林斯(Steven Prince)过往事迹的纪录片。
巴赫曼先生和他的学生 (2021) 豆瓣 TMDB
Herr Bachmann und seine Klasse
8.7 (104 个评分)
导演:
玛利亚·施佩特
演员:
Dieter Bachmann
/
Aynur Bal
…
其它标题:
Herr Bachmann und seine Klasse
/
巴赫曼先生和他的班级
…
在哪里才有家的感觉?在施塔特阿伦多夫这个有着复杂的排斥和融合外国人历史的德国城市,和蔼可亲的老师迪特·巴赫曼帮助他的学生们体会家的感觉。这些学生年龄在12到14岁之间,来自12个不同的国家,有些人还没有完全掌握德语。在退休之前,老师希望激发这些未来公民对不同工作领域、主题、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好奇心。看完这部引人入胜、让人感同身受的纪录片,让人不由自主地意识到,如果所有的孩子都能有幸拥有这样高情感、有耐心的老师,冲突就能通过讨论得到缓解,约翰·列侬的"想象"就能成为现实。导演玛丽亚·斯佩德和摄影师Reinhold Vorschneider向人们展示了教育不仅是重要的,而且可以是一个壮观的过程-并将其精彩地呈现在舞台上,以至于电影本身几乎具有了某种英雄气概。
卢米埃尔!冒险开始 (2016) 豆瓣 TMDB Min reol
Lumière ! L'aventure commence
9.3 (33 个评分)
导演:
蒂耶里·福茂
演员:
蒂耶里·福茂
/
奥古斯特·卢米埃尔
…
其它标题:
Lumière ! L'aventure commence
/
Lumière! Le Cinématographe 1895-1905
…
鉴于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摄影机拍摄的早期短片多年来一直没有很好的修复版本,卢米埃尔学会于2013年起与法国电影资料馆、法国闪电集团、意大利博洛尼亚修复实验室等多家机构联合对卢米埃尔摄影机拍摄150部左右的影片进行4k分辨率的扫描修复。
由于每部影片都很短,因此卢米埃尔学会的负责人、也是戛纳电影节的节目总监福茂将其中114部影片按照不同的主题进行分类,组合在一起后凑成一个总长95分钟左右的合集,取名《卢米埃尔!冒险开始》。这个合集在2015年5月的戛纳电影节做了120周年特别放映,法国总理也到场捧场。放映采用了类似弁士讲解的方式,观众在观看影片的同时,还收听到了福茂的同步讲评。
由于每部影片都很短,因此卢米埃尔学会的负责人、也是戛纳电影节的节目总监福茂将其中114部影片按照不同的主题进行分类,组合在一起后凑成一个总长95分钟左右的合集,取名《卢米埃尔!冒险开始》。这个合集在2015年5月的戛纳电影节做了120周年特别放映,法国总理也到场捧场。放映采用了类似弁士讲解的方式,观众在观看影片的同时,还收听到了福茂的同步讲评。
走近蓝色海岸 (1958) 豆瓣 TMDB
Du côté de la côte
8.5 (67 个评分)
导演:
阿涅斯·瓦尔达
演员:
Anne Ollivier
/
罗热·科焦
其它标题:
Du côté de la côte
/
Along the Coast
本片描绘了法国南部蓝色海岸天堂般的美景及其鲜为人知的另一面。天堂在哪里?有人说就在法国南部的蓝色海岸,那里总是有美丽的阳光、细软的沙滩和成群的游人,甚至英国女王、大画家毕加索都忍受不住这里美景的诱惑。在裸体主义者独占的岛屿上,马儿在海边悠然踱步,游人赤身裸体躺在沙滩上晒太阳。这一切似乎告诉人们:这里离天堂很近。然而影片告诉人们:这一切都是错觉,这里不属于当地人,那些不远万里赶来的游人也都是冒牌的亚当和夏娃,因为这个天堂是上着锁的。本片以一个左翼知识分子的视角详细描摹了法国土地上这块特殊的“飞地”,令人想起维果的《尼斯的景象》,这两部影片确实有异曲同工之妙,区别在于本片比较含蓄,《尼斯的景象》比较凌厉,本片导演阿涅斯·瓦尔达1928年生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1954年,她在没有受过任何电影教育的情况下拍摄的电影处女作《短岬村》震撼了法国影坛,成为新浪潮电影的先声作品,她本人也因此被尊为“新浪潮之母”。时至今日,她的艺术创造力依然不减,不断创作出新的富有震撼力的作品(如完成于2000年的纪录片《拾荒者》,参见单万里《DV时代的新浪潮之母--纪念阿涅斯·瓦尔达从影50周年》,载《当代电影》杂志2004年第3期)。
黑豹党 (1968) 豆瓣
Black Panthers
7.2 (19 个评分)
导演:
阿涅斯·瓦尔达
演员:
H. Rap Brown
/
斯托克利·卡迈克尔
…
其它标题:
Black Panthers
This riveting documentary, "Black Panthers - Huey!", directed by French filmmaker Agnes Varda transports you to the pivotal Free Huey rally held on February 17th, 1968 (Newton's birthday), at Oakland Auditorium in Alameda, California. Newton, the charismatic young college student who, along with Bobby Seale, created the Black Panther Party, had been jailed for allegedly killing a police officer. His arrest--widely believed at the time to be a setup--galvanized Party support throughout the nation and led to a boom in Party membership, bringing a new level of public attention to the Panthers' cause. Over 5,000 people attended the rally, which featured Party leaders and guest speakers including Eldridge Cleaver, Bobby Seale, James Forman, Bob Avakian, Stokely Carmichael, H. Rap Brown and Ron Dellums. Through stark un-editorialized footage, this documentary chronicles the speakers outlining the Party's platform goals, their strategies for freeing Newton from jail and more.
姐姐 (1996) 豆瓣
8.9 (75 个评分)
导演:
李玉
一对双胞胎即将出世,剖腹产前的家庭会议上,大家认为女孩可以多照顾男孩,决定先拿她出来,赋予她姐姐的名义和随后需要承担的义务。十几年后,小女孩对这种身份提出了质疑,在一个晚餐时间,她终于爆发,无数遍地对自己母亲哭诉:“你不喜欢我了!”
第一次是叫嚷;
第二次声音降了下来,哽咽着说;
再往后则是暴哭。
这是李玉在东方时空的《生活空间》里做的一期节目。原本领导安排李玉去拍摄一个刑警的故事,她来到刑警的家里“做功课”,却把刑警放在一边不管,将摄影机对准了刑警的小女儿——一个和弟弟一起诞生于剖腹产,并由父母强行冠以“姐姐”头衔的小女孩。李玉敏锐地从这个小女孩的身上捕捉到了很精彩的情感纠葛,于是诞生了她的记录片《姐姐》
姐姐》是一部跟刑警的工作和生活毫不相关的记录片,却通过小女孩的倔强展现了一种儿童生活,影片粗剪版本名为〈成长的烦恼〉(1996年12.30日和12.31日连续播出)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的〈影视纪录片创作〉一书以〈姐姐〉为例,讲述了纪录片拍摄前期准备题材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姐姐〉可以说是中国新记录片从选材到拍摄手法上的一次电视尝试,也是后来拍故事片的李玉的拍摄经验积累。
第一次是叫嚷;
第二次声音降了下来,哽咽着说;
再往后则是暴哭。
这是李玉在东方时空的《生活空间》里做的一期节目。原本领导安排李玉去拍摄一个刑警的故事,她来到刑警的家里“做功课”,却把刑警放在一边不管,将摄影机对准了刑警的小女儿——一个和弟弟一起诞生于剖腹产,并由父母强行冠以“姐姐”头衔的小女孩。李玉敏锐地从这个小女孩的身上捕捉到了很精彩的情感纠葛,于是诞生了她的记录片《姐姐》
姐姐》是一部跟刑警的工作和生活毫不相关的记录片,却通过小女孩的倔强展现了一种儿童生活,影片粗剪版本名为〈成长的烦恼〉(1996年12.30日和12.31日连续播出)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的〈影视纪录片创作〉一书以〈姐姐〉为例,讲述了纪录片拍摄前期准备题材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姐姐〉可以说是中国新记录片从选材到拍摄手法上的一次电视尝试,也是后来拍故事片的李玉的拍摄经验积累。
出港的船 (1895) 豆瓣 TMDB
Barque sortant du port
7.7 (29 个评分)
导演:
路易斯·卢米埃尔
演员:
Marguerite Lumière
/
Jeanne-Joséphine Lumière
其它标题:
Barque sortant du port
两位卢米埃尔夫人在为一艘出港的小船送行。画面巧妙的运用了对角线式的构图方法。右上角的后景中是防波堤及站在上面的两位夫人和她们的女儿,左下角的前景中则是她们目送出港的两个奋力划浆的戴礼帽的男人;不断冲击堤岸的海浪具有一种立体感。画面上地平线与海平面重叠,位于画面上方三分之一处,与黄金分割率的构图原则出奇符合,画面后方的天空和海洋,不但展现出海洋的空间感,而且给观众以想像的余地。总之本片在构图方面具有那种“堪与现代最好的画面相匹敌的真正的美。”卢米埃尔夫人的钟罩式长衫被海风吹涨开来,她手中挥动着毛巾,表现出一种依依惜别的深情。
赫尔佐格吃他的鞋 (1980) 豆瓣 TMDB
Werner Herzog Eats His Shoe
8.2 (31 个评分)
导演:
莱斯·布兰克
演员:
沃纳·赫尔佐格
/
Tom Luddy
…
其它标题:
Werner Herzog Eats His Shoe
/
荷索吃鞋子
为了激励年轻的电影人埃罗尔·莫里斯,赫尔佐格打下一个著名的赌:如果对方能拍出部电影,他就吃掉自己的鞋子。结果莫里斯拍出了纪录片《天堂之门》,赫尔佐格认赌服输,没有食言,硬是在纽约UA影院的首映式上当着上千名观众吃掉了自己的一只烹饪了5个小时的皮鞋。《赫尔佐格吃他的鞋子》后来也成为了一部纪录短片。在吃鞋子之前,赫尔佐格还有关于电影的道理要讲:“吃鞋是一件蠢事,但人生有的时候就要干些蠢事。一个成年人在他的一生中,本来应该吃一回自己的鞋子,或者干点其他类似的事。这话说给所有那些想要拍电影却不敢上手的人,别为资金、剧本烦恼太多,电影是运动,不是美学,动手拍就是了。”
棉花 (2014) 豆瓣 TMDB
棉花
7.7 (60 个评分)
导演:
周浩
其它标题:
Cotton
丝棉缠绵,正蓬鬆扩张的,不只是棉花,还有整个中国。
硬铁路串起软棉花生产线,从边城棉田到城市加工厂,一粒新疆的棉花种子如何成为美国时尚舞台上正伸缩跃蹬的牛仔裤?纪录片视线紧贴产业链,第一线直击,由棉花的种植、採摘、纺织、製衣,而至销售出口,目睹中国棉花产业之全貌,直探棉花覆盖下各式产业相关人士生活,无论棉农、纺织女工、中盘商、大宗出口。棉花活儿从来不简单,指上柔软蓬鬆,日子要怎麽硬挺才能过去,一团棉花揉出千百种生活型态,耗时八年,银幕上呈现今日中国棉花史,也是一页农工生活史。
「在中国,与棉花这条生产链相关的人数以千万计,我们解读棉花,也想从中解读『中国製造』之于中国普通人的意义。」──周浩
硬铁路串起软棉花生产线,从边城棉田到城市加工厂,一粒新疆的棉花种子如何成为美国时尚舞台上正伸缩跃蹬的牛仔裤?纪录片视线紧贴产业链,第一线直击,由棉花的种植、採摘、纺织、製衣,而至销售出口,目睹中国棉花产业之全貌,直探棉花覆盖下各式产业相关人士生活,无论棉农、纺织女工、中盘商、大宗出口。棉花活儿从来不简单,指上柔软蓬鬆,日子要怎麽硬挺才能过去,一团棉花揉出千百种生活型态,耗时八年,银幕上呈现今日中国棉花史,也是一页农工生活史。
「在中国,与棉花这条生产链相关的人数以千万计,我们解读棉花,也想从中解读『中国製造』之于中国普通人的意义。」──周浩
The Brilliant Biograph: Earliest Moving Images of Europe (1897-1902) (2020) TMDB 豆瓣
The Brilliant Biograph: Earliest Moving Images of Europe (1897-1902)
9.0 (23 个评分)
导演:
William K.L. Dickson
/
Frank Roumen
…
其它标题:
The Brilliant Biograph - Les Plus Anciennes Images Filmées d'Europe 1897-1902
/
奇妙的比沃格拉夫电影公司:欧洲最早的活动影像(1897-1902)
Eye Filmmuseum and the British Film Institute present a compilation film of newly-restored rare images from the first years of filmmaking. Immerse yourself in enchanting images of Venice, Berlin, Amsterdam and London from 120 years ago. Let yourself be carried away in the mesmerizing events and celebrities of the time, and feel the enthusiasm of early cinema that overcame the challenge of capturing life-like movement.
持摄影机的人 (1929) 豆瓣 TMDB Min reol
Человек с Киноаппаратом
9.2 (184 个评分)
导演:
吉加·维尔托夫
演员:
Mikhail Kaufman
其它标题:
Человек с Киноаппаратом
/
Man with a Movie Camera
…
本片是苏联纪录片导演,“电影眼”理论的创始人吉加•维尔托夫(Dziga Vertov)的代表作。电影主要拍摄于乌克兰的敖德萨市,摄像师是维尔托夫的哥哥米凯尔•卡夫曼(Mikhail Kaufman)。影片主要分观众入席、城市黎明、人民的工作与休息、体育运动和艺术实践几部分,通过刻画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来呈现苏维埃新社会中的一个理想城市。摄影师米凯尔•卡夫曼在拍摄的同时也出现在电影画面中,首创了“自我暴露”的电影形式。在这部具有里程碑性突破意义的纪录片中,维尔托夫首次使用了二次曝光、快进、慢动作、画面定格、跳跃剪辑、画面分割等前卫剪辑手法,并采用了仰角、特写、推拉镜头等新颖的拍摄手法,并制作了一段定格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