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
革命星空下的“坏孩子” 豆瓣
作者: 房伟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 - 5
房伟 著
978-7-108-05011-3 2014.08出版 定价:39.80
本书通过大量的采访、回忆、论述等资料,加上作者对于王小波研究的独特心得与感受,以通俗的语言描述了当代最有争议性、最富才情的作家之一王小波的一生。作者不回避王小波生前的落魄,探幽烛微,在对细节的观照和王氏精神高度的把握中,力争还原一个走下神坛的王小波。
作者以不露声色的笔触,写出一个思想者的生命之迹。人的命运与其背后的历史,真切可感。无趣时代的有趣之人,艰难选择中的苦乐之音,指示着人性的深和生命的真。了解王小波,这是入门的向导,其间无尽之思与无边之想,漫于词语内外,让人遥思旧迹,近怀幽情,得教益于信史,受滋润于笔端。
——孙郁
王小波是当代文学的一道独特风景。这部传记积作者十七年之功,在大量采访实录的基础上,以“革命北京”到“后革命北京”的时空过渡为背景,以饱满的激情、丰富的资料和别致的视角,全面展示了王小波的生命细节、文学特异性、精神成长历程,以及他与中国当代文化史的隐秘联系。这既是新时期当代作家经典化的一次成功实践,也是70后一代青年批评家向其精神资源的隆重致敬!
——吴义勤
双螺旋 豆瓣
作者: [美] J. D. 沃森 译者: 吴家睿 评点 科学出版社 2006 - 2
《双螺旋:发现DNA结构的故事》内容简介:20世纪在科学发展史上是一个辉煌的世纪,以物理学和生物学的创新性成果为标志的科学成就,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改变了人类的认知水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20世纪也是科学史上的一个英雄世纪,一大批别具一格的科学大师风云际会,相继登场,使科学的舞台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绚丽风采。20世纪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二战催生的原子弹,使社会公众了解了科学的巨大威力,也促使人类认真地审视科学,了解到科学必须要与人类的良知,与人文精神结合在一起,只有合理地利用,才能造福于人类,才能有利于和平,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入20世纪80年代,人类更进一步认识到必须携起手来保护生态,控制环境污染,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是20世纪阶级社会发展观进步的一个重大的事件。
回顾20世纪科学走过的道路,从突飞猛进的科学创造,到科学与人文伦理的深度撞击,形成与人文精神交融并进的局面,最终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不同寻常的篇章。
佛陀传 豆瓣
Old Path White Clouds
8.3 (17 个评分) 作者: 一行禅师 译者: 何蕙仪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14 - 3
◆ 编辑推荐:
· 全世界佛学爱好者的必读书和入门书。
· 一行禅师沉稳迷人地讲述了佛陀80岁的完整一生,佛法的起源与奥妙,就这样在您面前徐徐展开。
◆ 内容简介:
自从1991年在美国第一次出版以来,二十多年的时间,本书已成为全世界佛学爱好者的必读书和入门书。
一行禅师沉稳迷人地讲述了佛 陀释迦牟尼从出生、成长、出家、修行、得道、弘法,直至灭寂的完整一生。
世人似乎是从本书中第一次发现,佛陀从来不是神,而是一个人。他没有任何神通,和我们一样会困惑和痛苦,他也有家人,有妻子和儿子,只是他离开了他们,独自走上了修行成佛,拯救众生的道路。
书中的佛陀不仅伟大、慈悲,而且真实可爱;你看到的正是2500年前的佛陀本人,看到他和大家一起坐在地上吃饭,他吃饭的威仪令人着迷,他吃完饭,和别人一样自己收拾好餐具,放好,一举一动间,散发着佛法的灵性光芒。
娓娓道来的佛陀生平故事,融汇着佛法的精深奥妙;无论你有没有佛学根基,阅读本书,都是一次充满喜乐和感动,受益匪浅的修行。
本书原名《故道白云》,为了使更多读者能够了解这部伟大的著作,我们在再版时使用了更加简单和直白的名字:《佛陀传》。
知无涯者 豆瓣
The Man Who Knew Infinity: A Life of the Genius Ramanujan
作者: 罗伯特·卡尼格尔 译者: 胡乐士 / 齐民友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2 - 10
1913年,印度一位年轻无学历的小职员拉马努金写信给大名鼎鼎的英国数学家哈代,请求这位学者对他关于数学的若干思想发表意见。哈代看出此信出自一位天才之手,就想方设法安排拉马努金来到英国。于是就开始了一种有史以来最难能可贵也最富有成果的合作。
作者怀着对丰富多彩而引人入胜的细节的高度热情,把我们从印度马德拉斯的庙宇和贫民窟引到英国剑桥大学的庭院和教堂。在那里,虔诚的印度教徒“直觉王子”拉马努金与严格而又怪僻的“证明使徒”哈代并肩验证他的光辉理论。拉马努金高强度的创造性贡献使他付出了代价:他去世时年仅33岁,身后留下一份使人着魔的、深奥的数学遗产。直到如今,人们仍在孜孜不倦地探索其中的秘密。
本书是美国最畅销书之一,曾获1992年“美国书评界传记奖”。


目录
--------
第一章 寺院里的清凉(1887~1903)11
第二章 遍尝欢乐(1903~1908)43
第三章 寻求赞助人(1908~1913)77
第四章 哈代(G·H·哈代~1913)119
第五章 “谨自我介绍如下”(1913~1914)175
第六章 拉马努金的春天(1914~1916)219
第七章 英国的严寒(1916~1918)
第八章 “健康状况尚好”(1918以后)
尾声
逻辑人生 豆瓣
Gödel: A Life of Logic
作者: [奥] 约翰·卡斯蒂 / 维尔纳·德波利 译者: 刘晓力 / 叶闯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2 - 11
哥德尔的不完全性定理不仅改变了数学,也改变了整个科学世界和建筑于此定理之上的哲学。《逻辑人生:哥德尔传》是对哥德尔生活和工作的精彩介绍,以深入而敏锐的笔触透析了哥德尔思想的意义及其深刻的智慧遗产,描述了一个复杂个性的哥德尔:既入世又遁世,既雄心勃勃又固执己见;生活于维也纳文化上最富盛名、最具创造力的那个时期,深受语言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影响,是维也纳小组的明星;后来去了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成为爱因斯坦的知音,却在爱因斯坦去世后因担心细菌中毒而死于饥饿。
不得贪胜 豆瓣
7.8 (8 个评分) 作者: [韩] 李昌镐 译者: 许丽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2 - 9
“石佛”李昌镐是围棋界的一个奇迹!他的辉煌战绩使得他在国际上也享有盛名!《不得贪胜》讲述了他在一路走来过程中的感悟,通过本书可以了解李昌镐的围棋人生,并品味其深奥的“不得贪胜”的胜负哲学,挖掘才能与意志的力量,懂得行动相对迟缓的美学,学习世间万物变化的必然规律,领悟想赢必须学会舍弃的智慧。
逻辑人生 豆瓣
Gödel: A Life of Logic
作者: 约翰.L.卡斯蒂 / 维尔纳.德波利 译者: 刘晓力 / 叶闯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8 - 4
《逻辑人生:哥德尔传》在介绍哥德尔精彩的一生时,把我们带到逻辑边界和逻辑之外,深入到最激动人心的哲学未知领域进行探索。哥德尔:一位智慧巨人,他的不完全性定理不仅改变了数学,而且改变了整个科学世界和建筑于此定理之上的哲学。在《逻辑人生:哥德尔传》中,作者为我们描述了这样一个复杂的人物:既入世又遁世,既雄心勃勃又固执己见。他是爱因斯坦一直找寻的谈伴,并被爱因斯坦视为知音。
莱布尼茨传 豆瓣
Leibniz: An Intellectual Biography
作者: [英]玛丽亚·罗莎·安托内萨 译者: 宋斌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 - 4
对于曾经生活于揭开了现代哲学之序幕的天才的世纪中的所有思想家来说,没有哪一个人的心智生活像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那样丰富多彩。接受法学教育,先后被聘为法律顾问、图书管理员等,他却在逻辑学、数学、物理学以及形而上学领域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即便如此,莱布尼茨却将自己的终极志向看做是伦理的和神学的;他还将这些理论上的关切同政治、外交以及范围同样广泛的实践方面的改革结合在了一起,这些改革的领域包括:司法、经济、行政、技术、医学以及基督教。玛丽亚•罗莎•安托内萨这部具有开创性的传记作品不仅从广度和深度上全面考察了这些理论兴趣和实践活动,而且也首次将它们整合为一幅由这位独特的思想家及其所经世事交织而成的统一的画像。在莱布尼茨看似杂乱而又涉及广泛的思想生活的中心,安托内萨揭示出将他的异乎多样的工作统一起来的主轴。穷其变动的一生,莱布尼茨都在执著地追求对全部科学的系统的改革和推进之梦,并且,这个梦想是要在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统治者的支持下作为一项合作性的事业来实行的。理论的诉求转而落脚于一个实践的目的:人类境况的改善以及对上帝创世荣耀的赞美。
回忆维特根斯坦 豆瓣
Ludwig Wittgenstein: A Memoir
8.4 (5 个评分) 作者: [美] 诺尔曼·马尔康姆 译者: 李步楼 / 贺绍甲 商务印书馆 1984 - 7
本书由三部分构成:冯·赖特写的“传略”,马尔康姆写的“回忆”,马尔康姆收到的维特根斯坦来信的全文以及注释。马尔康姆是维特根斯坦的学生和挚友。这部书对研究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和思想有重要的帮助。
玛格丽特·尤瑟纳尔 豆瓣
作者: 若斯亚娜·萨维诺 译者: 段映虹 花城出版社 2004 - 1
《玛格丽特·尤瑟纳尔:创作人生》内容简介:在一篇关于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的文章中,玛格丽特·尤瑟纳尔承认要评价一位同时代的作家困难重重,首先是缺乏足够的时间距离。除此之外,"当作家的生活与他的作品同样多变、丰富、激烈,或者同样经过精巧的筹划时,当人们在两者中辩认出同样的缺点、同样的诡诈和同样的瑕疵,以及同样的品质,总而言之同样的伟大时",进行评价难度还会增加。
人类群星闪耀时 豆瓣
8.2 (26 个评分) 作者: [奥地利] 斯蒂芬·茨威格 译者: 张伟 北京出版社 2005 - 1
这本茨威格的名著被介绍到中国已经几十年了,我们这次重新翻译、约请历史学者撰写背景资料再重新出版,更多的意义是想透过文字让读者认识到:
一、茨威格眼中的英雄和决定人类历史的重要时刻与我们脑海中的是多么多么不同。这也是东西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同所造成的。
二、就同一段历史,我们的版本和茨威格的版本也是如此不同。这真正应验了“历史没有唯一的版本,不同的人眼中的历史是不同的。”
昨日的世界 豆瓣
Die Welt von Gestern: Erinnerungen eines Europäers
9.5 (111 个评分) 作者: [奥] 斯蒂芬·茨威格 译者: 舒昌善 / 孙龙生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 5
作者以饱满真挚的感情、平实顺畅的文宇叙述了他所认识的特定时期的各种人物,他亲身经历的社会政治事件,他对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的感受,记录了当时欧洲从一战前夜到二战欧洲危局的社会现实,批露了世界文化名人鲜为人知的生活轶事,同时穿插了作者各种细腻的心迹。...
活过,爱过,写过 豆瓣 谷歌图书
8.0 (25 个评分) 作者: 李银河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20 - 5 其它标题: 活过, 爱过, 写过
★社会学家李银河新版自传——一位女性主义者的人生自述,坦荡、独立、勇敢、自由,一生所求不过爱与美。
生于1950年代,经历“文革”、上山下乡、工农兵学员、公派留学……李银河成长中的苦闷彷徨和命运转折,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是那一代知识分子从理想狂热走向独立思考,再到致力于社会进步的缩影。成长、爱情、学术在李银河生命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人生的这三个向度上,她“像蜜蜂采蜜一样”,只采撷最精华的部分。
★李银河首次深入、完整回忆与王小波的爱情历程,呈现《爱你就像爱生命》背后的故事。
王小波是李银河生命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她十分详细地记录了与王小波的婚恋故事,读来令人动容,仿佛斯人未逝。从手抄小说《绿毛水怪》结缘,到热恋时的情书互递,婚后出国求学并借机穷游欧美,再到回国共同生活,甜蜜、浪漫、诙谐有趣,呈现了一个更加生活化的王小波和一对精神伴侣的日常生活。
★借由李银河的回忆,一窥中国社会近三十年婚姻家庭、性别与性的观念更迭与变迁。
作为中国第一位研究性领域的女学者,李银河通过自己的研究和调查,揭示中国人关于婚姻、家庭、性的观念及其文化根源,并积极为中国社会的性少数群体发声,致力于扩大社会对性少数群体的接受与认知。她对学术生涯的回忆和梳理,清晰反映了中国社会近三十年来在上述领域的观念变迁,以及与西方社会普遍认知的异同。
★李银河亲自修订,篇幅增补5万字。收录精选照片四十余张,首次曝光多张珍贵生活照。
特别增加了与年轻读者互动的一章,选取青年人普遍关心的有关婚姻、家庭、性的问题,逐一回答。
精选的四十余张照片,串联起李银河的一生经历:在北京度过童年、进内蒙古兵团、上工农兵大学、赴美国留学、与王小波相恋并一起留学、晚年与大侠相伴,等等。
★文字坦荡,率真。公众眼中特立独行的李银河,在她本人讲述下,却寻常不过,只是一位活出了自己所相信的一切的人。
无论是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还是情感生活,我只要那一点点精华,最美丽的,最舒适的,最诗意的,最适合我的。 活着,就享受所有这些感觉;死去,就告别所有这些感觉。这就是我的生活的全部意义。——李银河
★知名设计师操刀,装帧风格新颖前卫,彩插版本,用纸精良。
内容简介:生于1950年代,李银河一生的命运转折和苦闷彷徨,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是那一代人从理想狂热到独立思考,再到致力于社会进步的缩影。与众不同的是,她一生都坚定地追求真我与自由:不顾一切与王小波热烈相爱,全心投入中国婚姻、性与家庭研究,通过学术实践打破偏见、为少数群体发声……李银河在书中回溯近七十年的岁月流光,落笔坦荡,纯真率性。人们眼中特立独行的她,在除去种种标签之后,只是一个敏感、纯粹、为了爱和美而真实地活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