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
秋之梦 豆瓣
Dream of Autumn
7.1 (7 个评分) 作者: [挪威] 约恩·福瑟 译者: 邹鲁路 2016 - 4
本次出版的《秋之梦》是继《有人将至》后出版的第二部福瑟剧作选集。本书选取福瑟的戏剧四种。包括《秋之梦》、《我是风》、《暗影》、《而我们将永不分离》。 《秋之梦》:此剧由众多场景逐个拼接而成,就如同一个个拼凑起来的抽象图像,而无故事主线。整场演出中,剧中的五个角色全部出现在舞台上,没有描述个人故事的独立情节。《我是风》:两个人,又或许只是一个人分裂成两个人,他们乘着破船飘荡在海上,身边只有一点点食物和水。故事发生在其中一个人打算向公海前行之时。忽然之间,远处的岛屿浓雾弥漫,海水汹涌,将他们带入了一场神秘未知的奇幻旅程。本剧以一个难以想象的奇异点将现实分裂开来。两人之间的交互吟唱与复杂关系的异常敏感共同构成了该剧的一大亮点。该剧的编剧与导演均表示,尽管看似两人的命运紧紧相连,但其实他们都在自己的孤独世界中迷失方向的个体。《暗影》是福瑟2006年的近作。“暗影”自有其独特的宇宙,开放、澄净,同时又如一个谜语般扰人。时间和空间的交融允许作为读者的我们得以认知自我的宇宙。人们处于一个非物质的房间内,处于“零”的状态中,有关生活在一起的回忆是他们唯一的共同之处。福瑟的文本挑战着观众,促使我们自问存在主义的问题,怀疑我们究竟是谁,我们如何在彼此的生命中划下轨迹。《而我们将永不分离》是福瑟第一部被搬上舞台的戏剧作品。福瑟在其中探索了戏剧独有的暧昧不清的特质:一个女人焦急地等待着她的丈夫,而我们作为观众,看到的究竟是现实、幻境、回忆,甚或是一个鬼魂的故事?
马洛戏剧全集 豆瓣
作者: [英] 克里斯托弗·马洛 译者: 华明 商务印书馆 2020 - 9
本书收录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克里斯托弗•马洛一生所创作的七部戏剧作品:《迦太基女王狄多》《帖木尔大帝(第一部)》《帖木尔大帝(第二部)》《爱德华二世》《巴黎大屠杀》《浮士德博士的悲剧史》《马耳他的犹太人》。
莫里哀喜剧全集 豆瓣
Les comédies de Molière
作者: 莫里哀 译者: 李健吾 2022
* 莫里哀喜剧艺术原貌全景呈现
* 莫里哀 x 李健吾 戏剧大师 x 超强译者 珠联璧合 相得益彰
* 辑录同时代著名作家评论和作家年谱等珍贵资料
莫里哀是欧洲文学史、戏剧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恪守喜剧的经典法则——喜剧在娱乐之中教育人,将喜剧提高到了同悲剧几乎相等的地位。后世西方的喜剧创作,事实上更多效法的是莫里哀,而不是莎士比亚,因为莫里哀时期的“喜剧性”可以被看做“批判性和突破性”。他以整个生命推动了戏剧的前进,以滑稽的形式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其艺术成果令后人仰之弥高。
《莫里哀喜剧全集》收录了李健吾译莫里哀的喜剧共27部,包括代表作《可笑的女才子》《太太学堂》《达尔杜弗或者骗子》《吝啬鬼》《愤世嫉俗》等,全面展现了莫里哀的创作风格,是国内最完整的莫里哀喜剧译本。另有译者序、原版序、作家年表、同时代著名作家评论等重要参考资料。
本书由著名作家、戏剧家、翻译家李健吾先生翻译完成。译者自幼酷爱戏剧,曾任清华大学清华戏剧社社长,先后共创作、改编近50部剧作,剧本题材丰富多样,风格各异。自上世纪30年代起,李健吾先生以刘西渭的笔名发表多部戏剧评论集,见解独到。他还是中国最早从事外国戏剧研究的学者之一,译有《契诃夫独幕剧》《托尔斯泰戏剧集》《高尔基戏剧集》《屠格涅夫戏剧集》等重量级戏剧家的作品。他的译文讲究信与达,忠实还原了原著。
当代戏剧评论家让娜·莫罗说:“莫里哀是我们的同时代人。”法国资深表演艺术家弗朗西斯·于斯戴尔说:“莫里哀谈论的是我们自己。”虽然时隔四个世纪,对眼下的当代世界来说,莫里哀的戏剧仍然堪称一种社会学经济与文化状态的剖析。
红房间 豆瓣
作者: (瑞)奥古斯特·斯特林堡 译者: 石琴娥 / 斯文 译林出版社 2007 - 1
这部长篇小说是“现代戏剧之父”、世界文学大师、瑞典著名作家斯特林堡的力作,重点讲述了十九世纪瑞典的青年知识分子,特别是年轻艺术家在社会上立足、谋生的艰难历程,他们的艺术探索与社会的奇特碰撞,他们的炽热爱情受到匪夷所思的愚弄…对瑞典的政府议会、银行证券、慈善机构、新闻报业、剧院酒吧等等各个社会层面进行了真实而深刻的描写,在大师冷酷无情的调子背后隐藏着一种对世界的怜悯,一种暗中的悲伤,同时流露出他对人生和社会的真知灼见,读来发人深省。
犀牛 豆瓣
Rhinocéros: théâtre complet d'Eugène Ionesco tome 3
作者: [法] 欧仁·尤内斯库 译者: 黄晋凯,宫宝荣,桂裕芳,李玉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3 - 3
* 荒诞派戏剧的国王尤内斯库 鼎盛时期的超现实悲喜剧
* 人是怎么变成犀牛的? 如果所有人都变成了犀牛,你能坚持多久不随大流?
* 生存就是荒诞中的漂泊
欧仁•尤内斯库是罗马尼亚裔法国戏剧大师,荒诞派戏剧的创始人之一,以《秃头歌女》掀开了荒诞派戏剧的第一页,引起了戏剧技巧中的一场革命。
《尤内斯库戏剧全集》汇集戏剧家1949至1980年间发表的39部剧作,是国内首次翻译引进尤内斯库的全部戏剧作品,共分五卷,《犀牛》为第三卷,共收录8部剧作,为尤内斯库创作盛期代表作品,风格各异,悲喜难分。
《犀牛》收录代表作《犀牛》、芭蕾舞剧剧本《学走路》、电影脚本《怒气》《煮鸡蛋》《准备煮鸡蛋》,以及《二人妄想症》《空中行人》《饥与渴》。他的喜剧中包容着悲剧,悲剧中包容着喜剧,悲喜难解难分。笑声中,隐含着作家对人类境况的忧思和无奈。
其中《犀牛》是尤内斯库创作鼎盛时期的代表作,讲述整个镇上的人都染上了“犀牛病”而变成犀牛,并且以变成犀牛为美。主人公贝朗热一直竭力保持自己的形体不变,即要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他在剧终时说道:“我绝不投降!”是一句绝望的呼喊。
荒诞派戏剧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在西方的重要戏剧流派,成为20世纪后期统治西方剧坛的一股强大的文学潮流。
尤内斯库认为“人生如梦幻一般”,他用精彩的人物形象和戏剧情节将异化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物的统治下,人早已失去独一无二的个性。“不是任何社会制度使我感到荒诞,而是人本身。”
費德爾 豆瓣
Phedre
作者: [法] 拉辛 译者: 華辰 桂冠 2000 - 6
雅典王忒賽遠出未歸,據聞戰死疆場,王后費德爾轉向王子依包利特表露感情。忒賽意外生還,誤信妻子與王子的私情,憤而放逐王子;繼而追問之下,得知實情,費德爾羞愧飲鴆自殺。
拉辛(Racine, J. 1639~1699)的這齣劇本取材古希臘故事,卻揭露法國宮廷和貴族腐化墮落的生活。
修女安魂曲 豆瓣
7.2 (5 个评分) 作者: [法] 阿尔贝·加缪 译者: 李玉民 译林出版社 2017 - 1
《修女安魂曲》是加缪改编戏剧作品集,其中包括《闹鬼》、《信奉十字架》、《医院风波》、《奥尔梅多骑士》、《修女安魂曲》和《群魔》共六部作品。
Sarah Kane 豆瓣 Goodreads
9.2 (6 个评分) 作者: Sarah Kane Methuen Publishing Ltd 2001 - 5
When Blasted was first produced at the Royal Court in 1995 it was hailed jointly as a masterpiece and a 'disgusting piece of filth'.--Daily Mail Subsequently that play, and the others that followed, have been produced all over the world.
4.48 Psychosis 豆瓣 Goodreads
10.0 (5 个评分) 作者: Sarah Kane Bloomsbury Methuen Drama 2000 - 7
4.48 Psychosis was written throughout the autumn and winter of 1998-99 as Kane battled with one of her recurrent bouts of depression. On February 20, 1999, aged 28, the playwright committed suicide. On the page, the piece looks like a poem. No characters are named, and even their number is unspecified. It could be a journey through one person's mind, or an interview between a doctor and his patient.
老妇还乡 豆瓣
9.4 (13 个评分) 作者: [瑞士] 迪伦马特 译者: 叶廷芳 / 韩瑞祥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 - 8
本书收入迪伦马特戏剧代表作《老妇还乡》《天使来到巴比伦》《罗慕路斯大帝》《物理学家》和《流星》。 《老妇还乡》是迪伦马特的成名作,描写亿万富婆莱尔四十五年后返回故乡居伦小城,要用十亿捐款取她当年恋人伊尔的人头,因为伊尔抛弃了她,使她沦为妓女。她的要求起初遭到居伦人的拒绝,但金钱的 实在太大,居伦人最后不得不在金钱前屈服。他们集体扼死伊尔,以“主持正义”换得本城繁荣。
迪伦马特戏剧集 豆瓣
9.3 (6 个评分) 作者: [瑞士] 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 译者: 韩瑞祥 / 叶廷芳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9 - 7
本书收入瑞士作家迪伦马特剧作十种,包括《罗慕洛斯大帝》《天使来到巴比伦》《老妇还乡》《物理学家》《流星》《赫拉克勒斯和高吉亚斯牛圈》《密西西比先生的婚姻》《同谋者》《法兰克五世》等,全面展现作者的创作风格。
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 豆瓣 Goodreads
9.3 (110 个评分) 作者: [俄] 契诃夫 译者: 焦菊隐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 - 9
本卷包含契诃夫经典名剧《万尼亚舅舅》《三姊妹》和《樱桃园》,按创作时间排序,并收录焦菊隐写于1943年的《<樱桃园>译后记》。这三个剧本,虽然故事不同,所表达的都是契诃夫始终关注的主题:他憎恶十九世纪末俄国社会随处可见的、只知道用一些不连贯的空谈,对“未来”的空想,以充实当下空虚没落偷懒的生活的灰色的人群,他同情勤苦劳动却被毁灭了幸福和希望的另一群人,他用抒情诗一般的结构和台词、背景描述,创造了现代戏剧的开端。
桥头眺望 豆瓣
8.4 (5 个评分) 作者: [美] 阿瑟·米勒 译者: 屠珍 / 梅绍武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0 - 8
“我要我的名声。”
“美国戏剧的良心”阿瑟·米勒经典之作,以一出家庭悲剧抓住外来文化者的痛脚。
《桥头眺望》是阿瑟•米勒于1955年创作的一部两幕剧。在首演了一年左右之后,该剧先是在伦敦,之后又在巴黎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连续上演达两年之久。时隔60年之后,由NT Live推出的新版本一举夺下象征戏剧最高成就的托尼奖的其中两项大奖——最佳导演和最佳复排戏剧奖,实现了经典剧作的成功回归。
码头工人埃迪和妻子贝特丽丝过着清贫的生活,他们将贝姐姐的遗孤凯瑟琳抚养长大。凯瑟琳几近成年而埃迪仍对她宠爱不减,两人之间浓厚而颇为特殊的感情让贝感到不安。贝的两个意大利亲戚马可与鲁道夫偷渡到美国打工,借住在埃迪家中时,个性明快的鲁道夫吸引了凯瑟琳的注意,而他们之间的感情却遭到了埃迪的强烈反对:埃迪不喜欢鲁道夫,并且告诉凯瑟琳鲁道夫追求她只是为了美国身份。为了阻止他们结婚,埃迪向移民局告发了马可与鲁道夫的偷渡者身份,马可在愤怒之下找到埃迪,打算复仇。
代价 豆瓣
9.1 (14 个评分) 作者: [美] 阿瑟·米勒 译者: 麦熙雯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1 - 4
“你想要真正的生活,而这代价不菲。”
★“美国戏剧的良心”阿瑟•米勒堪比《推销员之死》的晚期力作
★ 四项艾美奖得主,两项托尼奖提名
★ 现代版“该隐”与“亚伯”之争
《代价》是阿瑟•米勒于1967年创作的一部两幕剧。它是一场家庭博弈,从对旧家具的定价分配穿透到人为自己的人生抉择付出的代价。大萧条之后,维克托·弗朗茨为供养被股市暴跌击溃的父亲,中断大学学业成为警察,两人带着过去优渥生活的残余蜗居在叔伯房子的阁楼上。30多年过去,旧房将被拆除,维克托回来出售他父母的遗产,他的妻子埃丝特、哥哥沃尔特和精明的家具商人所罗门各有自己的打算。兄弟二人揭穿彼此不愿承认的尘封往事,最终,维克托必须去面对自己的牺牲。
自1968年宽街首演起,《代价》数度复排,获得两项托尼奖提名;改编电视剧获得四项艾美奖提名并将其二收入囊中。
推销员之死 豆瓣
8.6 (20 个评分) 作者: [美] 阿瑟·米勒 译者: 英若诚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0 - 8
★“人不是水果,你不能吃了橘子扔掉皮。”
★“美国戏剧的良心”阿瑟•米勒巅峰之作
★ 著名戏剧艺术家、《推销员之死》中国首版主演英若诚先生翻译
★ 一举囊括普利策奖、托尼奖、纽约剧评界奖三项戏剧大奖
★ “一枚被巧妙埋藏于美国精神大厦的定时炸弹”
《推销员之死》是被誉为“美国戏剧的良心”的著名戏剧家阿瑟•米勒巅峰之作。威利•洛曼是一名推销员,壮年时的他业务能力可靠,妻子琳达持家有道,两个儿子比夫与哈皮也让他引以为傲。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他的好运气似乎正离他远去,他的生活也渐渐失控……作者撕碎了“美国梦”的光鲜表象,满怀同情地洞察了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并不动声色地将其希望和痛楚呈现在戏剧舞台之上。本剧发表于1949年,在百老汇连续上演了742场,获得普利策戏剧奖、托尼奖、纽约剧评界奖,是首部一举囊括三大戏剧奖的剧本,让阿瑟•米勒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作家。1985年被改编为同名电影,由奥斯卡影帝达斯汀•霍夫曼主演。本书译者英若诚先生为我国著名表演艺术家、翻译家、话剧导演,在阿瑟•米勒亲自导演的《推销员之死》中国首演中担任主角。
萨勒姆的女巫 豆瓣
The Crucible
9.5 (12 个评分) 作者: [美]阿瑟·米勒 译者: 梅绍武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0 - 8
★ “随你的心愿去做吧,但是不要让任何人当你的审判员。”
★“美国戏剧的良心”阿瑟•米勒代表作,1953年托尼奖最佳剧本
★著名翻译家、阿瑟·米勒译介第一人梅绍武先生译本
★每一个时代都不陌生的道德拷问与人性深渊
《萨勒姆的女巫》是被誉为“美国戏剧的良心”的著名戏剧家阿瑟•米勒代表作,1953年获得托尼奖最佳剧本奖。法国著名作家让•保罗•萨特1957年把它改编为电影。故事取材于1692年在北美马萨诸塞州萨勒姆镇发生的迫害案件。清教主义笼罩下的小镇出现了“女巫”,牧师巴里斯请来相邻教区的“驱魔高手”来协助调查。为了保护自己,人们开始相互怀疑、揭发甚至诬陷,随之引发蝴蝶效应,少女们的森林之舞最终将小镇变成了炼狱。男主人公普洛克托被人诬陷,却不愿以出卖朋友、出卖灵魂为代价换取屈辱的生存。米勒以史喻今,完美呈现了一则关于人性善恶、魔道冲突的寓言,揭示了强权势力的残酷无情,乌合之众的盲从之恶和道德信念的瓦解,大难临头时人们各自的选择,有人性中最深的深渊,却也有人性最耀眼的光辉。
玻璃动物园 豆瓣
The Glass Menagerie
8.5 (13 个评分) 作者: 田纳西·威廉斯 译者: 鹿金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2
<玻璃动物园>是美国剧作家田纳西·威廉姆斯的代表作之一.该剧以三十年代美国的经济大萧条为背景,用诗人的才情在戏剧舞台上细腻地刻画了现代社会里底层人物的精神痛苦.这种痛苦并非某时某地所独有,至今仍不失为一场动人的现代悲剧.
骂观众 豆瓣
Publikumsbeschimpfung
7.9 (66 个评分) 作者: [奥地利]彼得·汉德克 译者: 梁锡江 / 付天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 - 1
◎ 藐视观众 藐视剧场 的经典之作
◎ 如入刑室,如坐针毡,欲怒不生,欲走不能
◎ 维姆·文德斯最爱的作家;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耶利内克追随的偶像
◎ 本书为剧本集,由三部剧作组成,包括《自我控诉》《骂观众》和《卡斯帕》 。
《自我控诉》只有两个自我控诉者,而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戏剧角色 。两个 站在空空如也的舞台上的人物从头到尾诉说着自己的冒犯行为,没有情景,没有对话,只有声音的交替变化。
《骂观众》全剧没有传统戏剧的故事情节和场次,没有戏剧性的人物、事件和对话,只有四个无名无姓的说话者在没有布景和幕布的舞台上近乎歇斯底里地“谩骂”观众,从头到尾演示着对传统戏剧的否定。读来令人如入刑室,如坐针毡,欲怒不生,欲走不能。
《卡斯帕》对传统戏剧的颠覆性堪比《等待戈多》,它表现的是一个名叫卡斯帕的人如何学习说话。汉德克表达的是人学会了说话后,人如何为语言所折磨,人如何成了语言的奴隶,如何为语言所控制,而这“语言”又常常仅仅表达了传统的意识或统治者的意识而已,如今,正是这种语言已经驯化了人本身。
◎彼得是我最亲密的朋友。当代作家中,惟有他的作品,让我感到最亲近,最理解,最爱读。
——维姆•文德斯
◎ 毫无疑问,汉德克具有那种有意的强硬和刀子般犀利的情感。在他的语言里,他是最好的作家。
——约翰•厄普代克
◎ 汉德克是活着的经典,他比我更有资格得诺贝尔奖。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
◎ 在当代以自我发现为主题的写作中,汉德克是最好的。
——《纽约时报书评》
◎ 汉德克曾经是,并且现在仍是战后欧洲最卓越的擅长叙事的作家和剧作家。
——《波士顿环球报》
终局 豆瓣
Fin de partie
8.4 (10 个评分) 作者: [爱尔兰] 萨缪尔·贝克特 译者: 赵家鹤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6 - 8
《终局》用法文写成,是与《等待戈多》齐名的荒诞派名剧。《等待戈多》的导演罗歇·布兰于1957年4月3日将它搬上舞台,在伦敦王家宫廷剧院用法语完成首演。
在这部独幕剧末世般的氛围中,有这么四个奇怪的人:坐在轮椅上、无法站立的哈姆,侍立一旁、跛足的仆人克劳夫,以及住在垃圾筒里、双腿皆无的哈姆的双亲纳格和耐尔。他们相互依赖,却又彼此厌弃,在这荒原般的世界里喋喋不休。
英雄广场 豆瓣
Heldenplatz
作者: [奥地利] 托马斯·伯恩哈德 译者: 马文韬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4 - 6
20世纪最伟大的德语作家之一
以知识分子的铮铮铁骨,化身社会和人民的牛虻
“国家注定是一个不断走向崩溃的造物,
人民注定是卑劣和弱智,我们麻木不仁。”
文学大家 厄普代克 卡尔维诺 苏珊·桑塔格 帕慕克 耶利内克 推崇的大师
纪念托马斯·伯恩哈德逝世二十五周年 重要戏剧作品首次引进
托马斯•伯恩哈德不仅是“二战”后德语世界屈指可数的伟大小说家之一,也是独树一帜、声名卓著的戏剧家。他的剧作以深刻的思想性和尖锐的批判性著称。他一生共创作了18部戏剧,《英雄广场》选取了其代表性的3部,从中不难想像,他排山倒海又洞烛幽微的语言艺术如何让听者产生共鸣,或者,心生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