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
山海经译注(全二册)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陈成
译者:
陈成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
- 7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一本富于神话传说的古代地理名著,它不是一时一人的作品,大约是周秦之间的人所记述。内容包括各地山川、道里、民族、物产、祭祀、巫医等,记录了大量异物和神灵鬼怪,保存了不少远古神话传说。本书对《山海经》作了较为详细通俗的注释和翻译,并配以古图约300幅,以便读者更方便地阅读和理解这古代奇书。
封神演义 豆瓣
7.0 (39 个评分)
作者:
许仲琳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
- 5
《封神演义》,俗称《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国全传》、《武王伐纣外史》、《封神传》。全书共一百回。《封神演义》的原型最早可追溯至南宋的《武王伐纣白话文》,可能还参考了《商周演义》、《昆仑八仙东游记》,全书以武王伐纣、商周易代的历史为框架,叙写天上的神仙分成两派卷入这场斗争,支持武王的阐教,帮助纣王的为截教。双方祭宝斗法,几经较量,最后纣王失败自焚,姜子牙将双方战死的要人一一封神。成书年代不可确考,一般认为在明穆宗隆庆至明神宗万历之间。
全书内容以篇幅巨大、幻想之奇特而闻名于世。其内容依托商灭周兴的历史背景,用武王伐纣为时空线索,从女娲降香开书,到周武王姬发封列国诸侯结束。其中的哪吒闹海、姜子牙下山、文王访贤、三抢封神榜、众仙斗阵斗法等情节,展现了古人丰富的想象力:腾云驾雾、呼风唤雨、搬山移海、撒豆成兵、水遁、土遁、风火轮、火尖枪……
日本江户时代书已出现翻译全本,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也有介绍。另外,《封神演义》使道教令人熟知。
全书内容以篇幅巨大、幻想之奇特而闻名于世。其内容依托商灭周兴的历史背景,用武王伐纣为时空线索,从女娲降香开书,到周武王姬发封列国诸侯结束。其中的哪吒闹海、姜子牙下山、文王访贤、三抢封神榜、众仙斗阵斗法等情节,展现了古人丰富的想象力:腾云驾雾、呼风唤雨、搬山移海、撒豆成兵、水遁、土遁、风火轮、火尖枪……
日本江户时代书已出现翻译全本,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也有介绍。另外,《封神演义》使道教令人熟知。
世说新语译注(全二册) 豆瓣
作者:
刘义庆
译者:
张撝之 译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
- 3
世说新语译注(上下),ISBN:9787532545926,作者:(南朝宋)刘义庆
儒林外史 豆瓣
9.0 (14 个评分)
作者:
吴敬梓
/
张慧剑 校注
译者:
程十髮 插圖
/
有2020年3月37印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儒林外史》是一面封建社会的照妖镜。它通过对封建文人、官僚豪绅、市井无赖等各类人物无耻行为的真实生动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的腐朽性,强烈地抨击了罪恶的科举制度,并涉及了政治制度、伦理道德、社会风气等等,客观上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否定、鞭挞科举制度,谴责官僚集团,揭露封建礼教,同情人民群众,这样一些内容使《儒林外史》成为一部具有进步的民主思想的名著。被科举制度害得精神失常、心理变态的范进;本是贫寒青年,但在黑暗社会的熏染下逐渐腐蚀变质,抛弃糟糠之妻,成了忘恩负义的卑鄙小人的匡超人;掠夺他人的土地,霸占寡妇的财产,专靠欺诈哄骗饱食终日的严贡生等人物形象,是中国讽刺文学中最早出现、最具影响的艺术典型。《儒林外史》还写了一些下层人民,表现了作者对他们深切的同情和热爱,颂赞他们正义、朴实的高贵品质和非凡的才能。鄙视功名的王冕,真诚善良的伶人鲍文卿,淳朴的农村小生产者卜老爹和牛老爹,便是这类人物的代表。
阿Q正传 豆瓣 Goodreads
9.1 (204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著
/
丰子恺 绘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3
- 7
《阿Q正传》讲述值此世纪末,衷心祈愿这里所议论的人物在下一世纪的中国现实生活中淡出;当然,作为光辉的典型人物,他将和哈姆雷特、唐·吉诃德等不朽的名字一样万古不朽。阿Q,是一个卑微渺小的人物,但却是一个巨大的名字。我不说:“伟大”而说“巨大”,是因为这个小人物的确称不上伟大,但这个名字的历史的和美学的涵容量却真是巨大得无比,我想不出世界任何一个文学人物能有阿Q那样巨大的概括性,把几亿人都涵盖进去。几乎每个中国人,你,我,他,都有阿Q的灵魂的因子。阿Q是一个“做奴隶而不可得的时代”的奴隶,比“做稳了奴隶的时代”的奴隶更可悲。做不稳,就要挣扎。他的挣扎当然不可能有过五关、斩六将或爬雪山、过草地那样的英雄事业,但作为一个小人物,他的一生也够悲壮的了。使阿Q的一生焕发悲壮的光采的是,他不仅呈现了清末民初的一个普通百姓的灵魂,几千年来成群而生、成群而死的默默的生长和枯死的灵魂;更是藉着这个灵魂的勾勒,多方面地全国民性的痼疾爆了光。阿Q虽然枪毙了,但他的阴魂不散,时时附在中国人的身上。因为痼疾的病灶埋藏得既深且久,不时复发,至少在本世纪还是常见病和多发病。但愿即将降临的新世纪,这个人物在中国淡出,只留下无与伦比的形象在艺苑中永生。这肯定也是创造这一典型人物的鲁迅的夙愿。
倾城之恋 豆瓣 谷歌图书
9.0 (96 个评分)
作者:
张爱玲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6
一九四四年八月十五日,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由上海杂志社出版,书中收入中短篇小说《金锁记》、《倾城之恋》、《茉莉香片》、《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琉璃瓦》、《心经》、《年青的时候》、《花凋》和《封锁》。
《传奇》的出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也奠定了张爱玲在中国现代文学进程中的历史地位。“五四”开创的新文学运动衍变到此,才出现了一种新的发展可能。
这本《倾城之恋》收入《传奇》增订本的全部,同时在附录部分收入《传奇》各版的作者自序和关于《倾城之恋》的两篇创作体会。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成名作与代表作。白流苏和范柳原这一对现实庸俗的男女,在战争的兵荒马乱之中被命运掷骰子般地掷到了一起,于“一刹那”体会到了“一对平凡的夫妻”之间的“一点真心”。
《传奇》的出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也奠定了张爱玲在中国现代文学进程中的历史地位。“五四”开创的新文学运动衍变到此,才出现了一种新的发展可能。
这本《倾城之恋》收入《传奇》增订本的全部,同时在附录部分收入《传奇》各版的作者自序和关于《倾城之恋》的两篇创作体会。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成名作与代表作。白流苏和范柳原这一对现实庸俗的男女,在战争的兵荒马乱之中被命运掷骰子般地掷到了一起,于“一刹那”体会到了“一对平凡的夫妻”之间的“一点真心”。
星星、月亮、太阳 豆瓣
作者:
江勇振
新星出版社
2006
由于胡适爱惜自己的羽毛,时时记挂着历史会如何对他作评价,因此从不轻易在书信、日记上留下任何感情上的鸿爪。所以,想要了解胡适的情感世界,我们所必须倚赖的,不是他自己所留下来的文字,而是那些环绕着他这个“太阳”的星星与月亮,是她们给他这个“太阳”的信中所流露出来的爱、恋、嗔、痴。
江冬秀的信在在显示出她对胡适的爱、宽容,以及她的憨直和果断。韦莲司的信,数量最大,字数也最多。她早年的信件充分地展现出她触感敏锐、特立独行的个性;在她与胡适成为恋人的阶段,洋溢着她对胡适的景仰、激情、相思与哀怨;在他们成为忘年之交以后,则处处透露出她对胡适嘘寒问暖的体贴与关怀。曹诚英所留下来的信件虽然不多,但她信中挥洒着她敢爱、敢恨的刚烈之情。即使是那几颗留下信件更少的星星,她们各有其爱恋甚至揶揄胡适的精言与妙语。
因此,尽管本书的传主是胡适;尽管从男性中心的角度看来,这些星星和月亮仿佛只是围绕着胡适这个太阳的配角;尽管在某些精彩的片段里,他除了是主角以外,还想兼当编剧、导演和观众,但是,那些敢于付出、勇于示爱的星星和月亮,才真正是赋予这个故事以血肉、情韵与色彩的主角。她们的爱恨、她们的相思、她们的挣扎,甚至她们对爱欲的礼赞,是胡适情感世界里最扣人心弦的精华。
本书之有别于同类题材其他出版物者:
第一,明显的性别意识。虽然胡适是传主,但是他在本书里所扮演的角色,其实只是作为故事的主轴。本书的主角是胡适的星星和月亮,是她们的爱恨,她们的相思,她们的挣扎,甚至她们对爱与欲的礼赞。
第二,全面性的处理。这是第一本全面处理胡适的情感世界的书,除了现在已为人所熟知的韦莲司、曹诚英、徐芳、杜威的第二任夫人、哈德门护士,还包括几位目前仍不为人所知的中外女性,甚至还包括了传闻中的陆小曼。
第三,崭新的诠释。由于全面性处理,本书凸显出胡适处理情感的方式和特点。例如,本书对胡适与韦莲司、与曹诚英关系的诠释,就与目前已出版的书大异其趣。同时,本书也分析了一向为人所忽略的江冬秀。
第四,严谨的学术标准。本书材料得自中外档案,绝大多数从未发表过,而且绝大多数均为英文材料,包括中国人自己——例如徐志摩、陆小曼——用英文写的信件,翻译精准、传神,而且句句都有根据。
第五,情节生动。本书虽然是从学术的角度分析,然而由于胡适的星星和月亮们敢爱、敢付出,甚至敢于形之于笔墨,所以情节引人入胜。
第六,有许多未发表过的照片。本书收取了韦莲司年轻时的照片,另有其他几颗星星的照片,是中文出版界所从未见过的。
江冬秀的信在在显示出她对胡适的爱、宽容,以及她的憨直和果断。韦莲司的信,数量最大,字数也最多。她早年的信件充分地展现出她触感敏锐、特立独行的个性;在她与胡适成为恋人的阶段,洋溢着她对胡适的景仰、激情、相思与哀怨;在他们成为忘年之交以后,则处处透露出她对胡适嘘寒问暖的体贴与关怀。曹诚英所留下来的信件虽然不多,但她信中挥洒着她敢爱、敢恨的刚烈之情。即使是那几颗留下信件更少的星星,她们各有其爱恋甚至揶揄胡适的精言与妙语。
因此,尽管本书的传主是胡适;尽管从男性中心的角度看来,这些星星和月亮仿佛只是围绕着胡适这个太阳的配角;尽管在某些精彩的片段里,他除了是主角以外,还想兼当编剧、导演和观众,但是,那些敢于付出、勇于示爱的星星和月亮,才真正是赋予这个故事以血肉、情韵与色彩的主角。她们的爱恨、她们的相思、她们的挣扎,甚至她们对爱欲的礼赞,是胡适情感世界里最扣人心弦的精华。
本书之有别于同类题材其他出版物者:
第一,明显的性别意识。虽然胡适是传主,但是他在本书里所扮演的角色,其实只是作为故事的主轴。本书的主角是胡适的星星和月亮,是她们的爱恨,她们的相思,她们的挣扎,甚至她们对爱与欲的礼赞。
第二,全面性的处理。这是第一本全面处理胡适的情感世界的书,除了现在已为人所熟知的韦莲司、曹诚英、徐芳、杜威的第二任夫人、哈德门护士,还包括几位目前仍不为人所知的中外女性,甚至还包括了传闻中的陆小曼。
第三,崭新的诠释。由于全面性处理,本书凸显出胡适处理情感的方式和特点。例如,本书对胡适与韦莲司、与曹诚英关系的诠释,就与目前已出版的书大异其趣。同时,本书也分析了一向为人所忽略的江冬秀。
第四,严谨的学术标准。本书材料得自中外档案,绝大多数从未发表过,而且绝大多数均为英文材料,包括中国人自己——例如徐志摩、陆小曼——用英文写的信件,翻译精准、传神,而且句句都有根据。
第五,情节生动。本书虽然是从学术的角度分析,然而由于胡适的星星和月亮们敢爱、敢付出,甚至敢于形之于笔墨,所以情节引人入胜。
第六,有许多未发表过的照片。本书收取了韦莲司年轻时的照片,另有其他几颗星星的照片,是中文出版界所从未见过的。
亲爱的安德烈 豆瓣 Goodreads
親愛的安德烈
8.3 (337 个评分)
作者:
龙应台
/
[德] 安德烈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
- 12
安德烈十四岁的时候,龙应台离开欧洲,返回台湾,就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长。等她卸任回到儿子身边,安德烈已是一个一百八十四公分高的十八岁的小伙子,坐在桌子另一边,有一点“冷”地看着妈妈。
他们是两代人,年龄相差三十年;他们也是两国人,中间横着东西文化。失去小男孩安安没关系,但龙应台一定要认识成熟的大学生安德烈。
于是,母子俩用了三年时间互相通信。龙应台“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
收入此书的的三十多封书信,感动了无数被“亲子”之间隔阂与冲突深深困扰着的读者,为读者弭平代沟、跨越文化阻隔、两代人沟通交流带来了全新的思维和方法。
他们是两代人,年龄相差三十年;他们也是两国人,中间横着东西文化。失去小男孩安安没关系,但龙应台一定要认识成熟的大学生安德烈。
于是,母子俩用了三年时间互相通信。龙应台“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
收入此书的的三十多封书信,感动了无数被“亲子”之间隔阂与冲突深深困扰着的读者,为读者弭平代沟、跨越文化阻隔、两代人沟通交流带来了全新的思维和方法。
秋 豆瓣
7.9 (15 个评分)
作者:
巴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2
- 8
《秋》简介:为巴金赢得世界声誉的作品是长篇小说《家》、《春》、《秋》,合称为《激流三部曲》,有人认为这是一部现代的《红楼梦》。因为小说通过一个封建家庭的四分五裂,最终衰落,说明了历史的真理:罪恶的封建制度必然崩溃,民主革命必将到来。像觉慧这个高家少爷,由于民主思潮的影响,痛苦地感到:“家”是一个“狭小的笼”,“是埋葬青年人青春和幸福的坟墓”。他下决心不去做高老太爷们所期望的绅士,也不愿学忍气吞声的大哥,他要做自己的主人。他敢于对抗高太爷的旨意,积极参加进步的社会活动,编刊物,写文章,抨击封建等级制度和旧礼教。最终走出封建家庭,勇敢地奔赴光明的道路。《激流三部曲》写了近百个人物,其中有封建家长制的代表高老太爷,有不敢冒犯尊长,懦弱而善良的觉新,有敢于以死向封建专制抗议的丫头鸣凤,有温顺驯良默默忍受痛苦的梅芬,有善良厚道的瑞珏,有荒淫秽无耻的冯乐山。
家 豆瓣
7.9 (23 个评分)
作者:
巴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 9
《激流三部曲》以五四运动后二十年代初期四川成都地区为背景,描写了在新的革命时期的一个封建大家庭(高家)走向崩溃的历史。作品展开了一个封建官僚家庭生活的全部,无情地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腐朽堕落和封建礼教的虚伪残酷。作者塑造了梅、蕙、瑞珏等封建家庭妇女的形象,她们的痛苦与惨死,是对封建婚姻制度和旧礼教的血泪控诉。而鸣凤、倩儿等“下人”的死,则更深刻地揭露了阶级歧视和压迫的社会现实。作品没有停留在暴露这个“家”的罪恶、揭示它必然崩溃的命运上,而进一步描写了以觉慧为代表的觉醒的叛逆的一代。从一个侧面显示出“五四”时期的时代特色,“宣布一个不合理制度的死刑。” 本书为《激流三部曲》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