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
素履之往 豆瓣
8.5 (94 个评分) 作者: 木心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 1
总觉得诗意和哲理之类,是零碎的、断续的、明灭的。多有两万七千行的诗剧,峰峦重叠的逻辑著作,哥德、黑格尔写完了也不言累,予一念及此已累得茫无头绪。 蒙田勿事体系,尼采戟指架构体系是不诚实——此二说令人莞尔。虽然,诚实亦大难,盖玩世各有玩法,唯恭,恭甚,庶几为玩家。吾从恭,澹荡追琢以至今日,否则又何必要文学。
本书共三辑,主要内容:庖鱼及宾、朱绂方来、白马翰如、巫纷若吉、亨于西山、翩翩不富、十朋之龟、贲于丘园、丽泽兑乐、与尔靡之等。
哥伦比亚的倒影 豆瓣
8.6 (94 个评分) 作者: 木心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 1
《哥伦比亚的倒影》是木心的第一部简体中文版作品,内中选编《九月初九》、《哥伦比亚的倒影》、《上海赋》等最能表现木心行文风格的散文13篇,并全文刊印1986年5月9日纽约《中报》副刊《东西风》发起的“木心的散文专题讨论会”文本。
山海经译注(全二册)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陈成 译者: 陈成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 - 7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一本富于神话传说的古代地理名著,它不是一时一人的作品,大约是周秦之间的人所记述。内容包括各地山川、道里、民族、物产、祭祀、巫医等,记录了大量异物和神灵鬼怪,保存了不少远古神话传说。本书对《山海经》作了较为详细通俗的注释和翻译,并配以古图约300幅,以便读者更方便地阅读和理解这古代奇书。
人道天堂 豆瓣
作者: 荆轲守
这是一个未来世界,梦想的起源地,科技的进步,使人类消灭了沉重的体力劳动,第一次由人类内部压迫中开始解放出来
黄金时代的来临,过去数百万年的业力却纠缠不息,消灭或者解脱,一切都在人类自己选择
封神演义 豆瓣
7.0 (39 个评分) 作者: 许仲琳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 - 5
《封神演义》,俗称《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国全传》、《武王伐纣外史》、《封神传》。全书共一百回。《封神演义》的原型最早可追溯至南宋的《武王伐纣白话文》,可能还参考了《商周演义》、《昆仑八仙东游记》,全书以武王伐纣、商周易代的历史为框架,叙写天上的神仙分成两派卷入这场斗争,支持武王的阐教,帮助纣王的为截教。双方祭宝斗法,几经较量,最后纣王失败自焚,姜子牙将双方战死的要人一一封神。成书年代不可确考,一般认为在明穆宗隆庆至明神宗万历之间。
全书内容以篇幅巨大、幻想之奇特而闻名于世。其内容依托商灭周兴的历史背景,用武王伐纣为时空线索,从女娲降香开书,到周武王姬发封列国诸侯结束。其中的哪吒闹海、姜子牙下山、文王访贤、三抢封神榜、众仙斗阵斗法等情节,展现了古人丰富的想象力:腾云驾雾、呼风唤雨、搬山移海、撒豆成兵、水遁、土遁、风火轮、火尖枪……
日本江户时代书已出现翻译全本,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也有介绍。另外,《封神演义》使道教令人熟知。
2012年5月20日 已读
这才是中国奇幻的鼻祖吧
2012年5月17日 评论 这就是成长啊 - 封神演义写的很有趣,虽然战斗场面写的很没新意,人物也有点脸谱化,里面的对话很多都是万金油,随便在哪个人嘴里说出来都没什么违和之处。但是,封神演义确实架构了一个非常庞大而且奇幻的世界,甚至是里面有些人随口说出的话都很有现实意义,比如说我现在特别萌的’君无道,臣去他国‘。甚至是殷郊一开始想帮姜子牙讨伐纣王,为母亲讨个公道,但知道弟弟被阐教人杀了,就马上转换阵营,要帮弟弟报仇,一点不顾忌所谓’大义‘,反而有种可爱之处。 然而,这次重新看书,却看到了很多小小时候不曾注意的东西 小时候看封神电视剧,总觉得阐教杨戬哪吒姜子牙各种正义各种帅,截教披毛带角各种凶笨狂。商朝大臣将军阻挡西周称霸更是让人感觉很笨,很不讲理,竟然不顺应天时,简直太坏了。 现在却发现,很多事情并不是我当初想象的那样。 哪吒斗三太子算是封神的保留节目了。从很早的水墨动画片,到连环画,到电视剧,哪吒总是作为一个无比正义的形象出现。现在重新看书,却发现,一开始是哪吒洗澡搅得龙宫不得安宁,夜叉也不是一开始就喊打喊杀的,甚至是夜叉被杀之后,三太子也不是一上来就痛下杀手的。反而是哪吒,直接说,夜叉骂他,所以杀了也活该,然后把三太子也杀了,还死不认错,人家爹找来了,直接去找师傅搬救兵,太乙真人也真心牛,徒弟因为一点口角杀了人,不想着怎么弥补错误,先帮徒弟作弊逃过惩罚。 果然,又过了没多长时间,哪吒随手试了乾坤弓,把石矶娘娘的徒弟射死了,碧云童子好好的,就是出山溜达一圈,然后无辜挂掉了,更无辜的石矶娘娘,不过就是去向太乙真人讨个公道,然后直接被太乙真人烧死了,这就是正义的阐教干的事。 小时候看电视剧的时候,李靖对哪吒是各种看不顺眼,各种虐待,哪吒还有情有义割骨还父。结果重新翻书,好嘛,李靖对哪吒确实算不上好,但是歧视虐待是绝对没有的。哪吒连杀了夜叉龙三太子,还把老龙王揍了一顿,割个骨就没事了,太乙真人还用莲花给他重造了副,然后哪吒得了新身体的第一件事是干什么,想去把李靖杀了。我看到这里就什么都不想吐槽了。 退一万步讲,哪吒还小,七八岁的小孩,不懂生死,不懂道理。但是太乙真人呢,活了不知道多久的老头,收了个徒弟不知道给他讲讲如何控制力量和法宝吗,一味护短,发生错误不去想怎么补救,而只想着掩盖,真是。。。。。。人面兽心 第二件事是,截教有个人差点把姜子牙扎小人扎死,当时看的时候,感觉截教简直就是邪/教啊,手段这么下作,事实上,乌鸦别笑猪黑,赵公明也是被陆压散人用钉头七箭书钉死的。然后三宵娘娘要给兄长报仇,摆了个黄河阵,把阐教门下十二金仙抓了,但是没杀。结果怎么样,元始天尊直接出手,灭了三宵娘娘。尼玛,元始天尊是圣人啊,整个洪荒最强大的存在,如此以大欺小,我完全无语了。退一步说,原始和通天这会还没分家呢,三宵还管原始叫师伯呢,你就直接出手把人灭了。我完全理解为什么截教被灭,阐教一出事就找家长,本来实力差不多,截教稍强一点,但阐教出手就直接下杀手,截教还念着点同门之宜,先抓了不杀,结果就是此消彼长,别说截教只是万仙来朝,就是十万仙也架不住这么杀啊。 还有一些小细节就是,黄飞虎的大儿子黄天化本来在后院好好玩,忘了是哪个真人路过,感觉黄天化身上有杀气,就直接把人拎走了,和人家父母说一声能死啊,孩子好好在后院玩,莫名其妙就消失了,要是我肯定恨死这个师傅了,就算教给我或者我的孩子再多东西也是一样。 更别提,之前提到的殷郊殷洪。我的确很欣赏他们先谈感情再谈大义的想法,很真实很可爱,哪有那么多人有那么高的觉悟。但是,这两个兄弟发誓和放屁一样,先口口声声发誓助周灭商,被申公豹一忽悠就马上改变立场。一面是父亲,一面是母亲,虽然父亲有点不像样,但是倾向与谁都是无可厚非的,但你能不能坚定一点啊,我也没觉得申公豹的口才有多好啊,怎么一忽悠就听了呢,孩纸你之前刚发过毒誓的哟,而且手里还都拿着师傅给的法宝,马上转身就来对付师傅一方。对了,这兄弟俩都是阐教的。 再补充一点,姜子牙刚下山的时候,娶了个老婆,电视里是作为完全的反面角色出现的,贪婪小心眼目光短浅嘴碎神马的,看书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啊,她说,你要自己有个事业,不要总靠着义兄,这话有什么不对,完全不嫌弃姜子牙只会编筐,结果姜子牙怎么样,干啥啥不行,吃啥啥没够,好不容易摆个摊算命吧,招来个玉石琵琶精,好嘛,学了一辈子捉妖了,终于遇到一个,也不管人家干过什么,赶紧把人拉住,也完全不是用道术杀死的,是用砚台把人砸死的,手段如此之低级,我完全ORZ。当然,我们上帝视角,知道这个琵琶精没干好事,吃了很多人,但是姜子牙不知道啊,他连琵琶精身上黑气滚滚满身血腥都没看出来,就把人杀了,甚至都没考虑到,他低级的道术有没有看错。我完全对阐教众人的品性不报希望了。 终于把整本书看完了,总结一下书中‘一句话引发的血案’,印象比较深的有三处,第一当然是纣王题诗女娲庙,然后商朝被灭了;第二是夜叉和哪吒起口角,夜叉和龙太子被灭了;第三是广成子在碧游宫骂截教披毛带角湿生卵化之辈,然后。。。。。。通天教主被洪钧带走了。这充分说明,问题永远不在于你嘴多欠,而是在于你有没有站错队啊,话说站队问题果然是中国五千年来永恒的中心啊。 当我不再一味认定书中宣扬的就是正确的,截教中人也挺可爱的时候,我就开始成长了。当我发现其实根本没有所谓对错,阐教中人很无耻,但截教其实也没好到哪去,双方只是立场不同的时候,我就真的长大了
中国文学
儒林外史 豆瓣
9.0 (14 个评分) 作者: 吴敬梓 / 张慧剑 校注 译者: 程十髮 插圖 / 有2020年3月37印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儒林外史》是一面封建社会的照妖镜。它通过对封建文人、官僚豪绅、市井无赖等各类人物无耻行为的真实生动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的腐朽性,强烈地抨击了罪恶的科举制度,并涉及了政治制度、伦理道德、社会风气等等,客观上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否定、鞭挞科举制度,谴责官僚集团,揭露封建礼教,同情人民群众,这样一些内容使《儒林外史》成为一部具有进步的民主思想的名著。被科举制度害得精神失常、心理变态的范进;本是贫寒青年,但在黑暗社会的熏染下逐渐腐蚀变质,抛弃糟糠之妻,成了忘恩负义的卑鄙小人的匡超人;掠夺他人的土地,霸占寡妇的财产,专靠欺诈哄骗饱食终日的严贡生等人物形象,是中国讽刺文学中最早出现、最具影响的艺术典型。《儒林外史》还写了一些下层人民,表现了作者对他们深切的同情和热爱,颂赞他们正义、朴实的高贵品质和非凡的才能。鄙视功名的王冕,真诚善良的伶人鲍文卿,淳朴的农村小生产者卜老爹和牛老爹,便是这类人物的代表。
飘渺之旅 豆瓣 Goodreads
7.6 (14 个评分) 作者: 萧潜 南海出版公司 2006 - 4 其它标题: 飘邈之旅1:误入天庭
在本书中神通广大的修真者、层出不穷的法宝、珍奇罕见的灵丹妙药、奇思妙想的修炼方法叫人心生遐想,跃跃欲试;作者不但想象力丰富,在情节上胜人一等,而且在小说的结构上更是 安排得当,伏笔埋得好;但是在人物细节上的描述上有些逊色,许多陪角都千人一面 。

  本书开启了修真类小说的先河,并创造了一个较完整的修真体系;从此书开始便冒出了许许多多的修真类小说,带动了一股修真的热潮。这是一本成功的网络小说,值得广大写手们借鉴 。
2012年4月30日 已读
三观非常正,现在很少能看到境界这么高的小说了
中国文学
豆瓣
8.0 (16 个评分) 作者: 巴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 - 5
《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家》以娴熟的艺术手段,塑造了众多的富有典型意义的文学形象。书中人物不下七十余个,其中既有专横、衰老、腐朽的封建家族最高统治者、封建家长制代表高老太爷,荒淫残忍的假道学和刽子手冯乐山,腐化堕落的败家子五老爷克定,狡赖贪婪的四老爷克安等等统治阶级形形色色人物;又有封建道德和封建礼教的受害者,如敢于以死向封建专制抗议的纯洁、刚烈的丫头鸣凤,温顺驯良地吞咽着旧礼教恶果的小姐梅芬,善良厚道柔情的长孙媳瑞珏等等。
雷雨 豆瓣
8.9 (36 个评分) 作者: 曹禺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4 - 9
本书具有一种诗意之美。这不单单得自文辞的优美,许多段落被人们反复背诵,也不仅是得自剧中人物诗意的性格,或者也可以说,是所有这一切,包括舞台提示、角色分析,汇总而后升发出的一种形而上的气质和品位。历来有研究者将本书定义为“诗剧”。
几十年来,本书被一代又一代人阅读,被一批又一批演员排演,时光的淘洗不曾减褪它的华彩,它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译成多种文学,进入世界文学之林。
阿Q正传 豆瓣 Goodreads
9.1 (204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著 / 丰子恺 绘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3 - 7
《阿Q正传》讲述值此世纪末,衷心祈愿这里所议论的人物在下一世纪的中国现实生活中淡出;当然,作为光辉的典型人物,他将和哈姆雷特、唐·吉诃德等不朽的名字一样万古不朽。阿Q,是一个卑微渺小的人物,但却是一个巨大的名字。我不说:“伟大”而说“巨大”,是因为这个小人物的确称不上伟大,但这个名字的历史的和美学的涵容量却真是巨大得无比,我想不出世界任何一个文学人物能有阿Q那样巨大的概括性,把几亿人都涵盖进去。几乎每个中国人,你,我,他,都有阿Q的灵魂的因子。阿Q是一个“做奴隶而不可得的时代”的奴隶,比“做稳了奴隶的时代”的奴隶更可悲。做不稳,就要挣扎。他的挣扎当然不可能有过五关、斩六将或爬雪山、过草地那样的英雄事业,但作为一个小人物,他的一生也够悲壮的了。使阿Q的一生焕发悲壮的光采的是,他不仅呈现了清末民初的一个普通百姓的灵魂,几千年来成群而生、成群而死的默默的生长和枯死的灵魂;更是藉着这个灵魂的勾勒,多方面地全国民性的痼疾爆了光。阿Q虽然枪毙了,但他的阴魂不散,时时附在中国人的身上。因为痼疾的病灶埋藏得既深且久,不时复发,至少在本世纪还是常见病和多发病。但愿即将降临的新世纪,这个人物在中国淡出,只留下无与伦比的形象在艺苑中永生。这肯定也是创造这一典型人物的鲁迅的夙愿。
狂人日记 豆瓣 Goodreads
狂人日記
9.0 (160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京华出版社 2006 - 3
《狂人日记》是鲁迅1918年发表的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当时正值“五四”运动的前夜。由于辛亥革命的半途而废,特别是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使社会各种矛盾更加复杂尖锐。鲁迅以他锐敏的思想和犀利的笔触,对封建制度及其上层建筑表现了彻底的反抗。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 真正的现代白话小说。令人惊异的是,这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具有开山意义的作品,已经显示出极其成熟的特色,使后来的许多研究者为之倾倒,究其原因,除了鲁迅深厚的文学素养外,我们也无法不叹服于先生的天才。
倾城之恋 豆瓣 谷歌图书
9.0 (96 个评分) 作者: 张爱玲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6
一九四四年八月十五日,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由上海杂志社出版,书中收入中短篇小说《金锁记》、《倾城之恋》、《茉莉香片》、《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琉璃瓦》、《心经》、《年青的时候》、《花凋》和《封锁》。
《传奇》的出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也奠定了张爱玲在中国现代文学进程中的历史地位。“五四”开创的新文学运动衍变到此,才出现了一种新的发展可能。
这本《倾城之恋》收入《传奇》增订本的全部,同时在附录部分收入《传奇》各版的作者自序和关于《倾城之恋》的两篇创作体会。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成名作与代表作。白流苏和范柳原这一对现实庸俗的男女,在战争的兵荒马乱之中被命运掷骰子般地掷到了一起,于“一刹那”体会到了“一对平凡的夫妻”之间的“一点真心”。
送你一颗子弹 Goodreads 豆瓣
8.2 (523 个评分) 作者: 刘瑜 上海三联书店 2010 - 1
这本书里记录的是作者2005—2009年左右(尤其是2006—2007年)生活里的点点滴滴。在这本书里,被“审视”的东西杂七杂八,有街上的疯老头,有同宿舍的室友,有爱情、电影和书,大到制度,小到老鼠。由于我写这些东西的时候,出发点并不是写一本书,所以不同文章往往风格迥异,长短不一,质量不均,随着社会形势、荷尔蒙周期以及我逃避生活的力度而起伏。
星星、月亮、太阳 豆瓣
作者: 江勇振 新星出版社 2006
由于胡适爱惜自己的羽毛,时时记挂着历史会如何对他作评价,因此从不轻易在书信、日记上留下任何感情上的鸿爪。所以,想要了解胡适的情感世界,我们所必须倚赖的,不是他自己所留下来的文字,而是那些环绕着他这个“太阳”的星星与月亮,是她们给他这个“太阳”的信中所流露出来的爱、恋、嗔、痴。
江冬秀的信在在显示出她对胡适的爱、宽容,以及她的憨直和果断。韦莲司的信,数量最大,字数也最多。她早年的信件充分地展现出她触感敏锐、特立独行的个性;在她与胡适成为恋人的阶段,洋溢着她对胡适的景仰、激情、相思与哀怨;在他们成为忘年之交以后,则处处透露出她对胡适嘘寒问暖的体贴与关怀。曹诚英所留下来的信件虽然不多,但她信中挥洒着她敢爱、敢恨的刚烈之情。即使是那几颗留下信件更少的星星,她们各有其爱恋甚至揶揄胡适的精言与妙语。
因此,尽管本书的传主是胡适;尽管从男性中心的角度看来,这些星星和月亮仿佛只是围绕着胡适这个太阳的配角;尽管在某些精彩的片段里,他除了是主角以外,还想兼当编剧、导演和观众,但是,那些敢于付出、勇于示爱的星星和月亮,才真正是赋予这个故事以血肉、情韵与色彩的主角。她们的爱恨、她们的相思、她们的挣扎,甚至她们对爱欲的礼赞,是胡适情感世界里最扣人心弦的精华。
本书之有别于同类题材其他出版物者:
第一,明显的性别意识。虽然胡适是传主,但是他在本书里所扮演的角色,其实只是作为故事的主轴。本书的主角是胡适的星星和月亮,是她们的爱恨,她们的相思,她们的挣扎,甚至她们对爱与欲的礼赞。
第二,全面性的处理。这是第一本全面处理胡适的情感世界的书,除了现在已为人所熟知的韦莲司、曹诚英、徐芳、杜威的第二任夫人、哈德门护士,还包括几位目前仍不为人所知的中外女性,甚至还包括了传闻中的陆小曼。
第三,崭新的诠释。由于全面性处理,本书凸显出胡适处理情感的方式和特点。例如,本书对胡适与韦莲司、与曹诚英关系的诠释,就与目前已出版的书大异其趣。同时,本书也分析了一向为人所忽略的江冬秀。
第四,严谨的学术标准。本书材料得自中外档案,绝大多数从未发表过,而且绝大多数均为英文材料,包括中国人自己——例如徐志摩、陆小曼——用英文写的信件,翻译精准、传神,而且句句都有根据。
第五,情节生动。本书虽然是从学术的角度分析,然而由于胡适的星星和月亮们敢爱、敢付出,甚至敢于形之于笔墨,所以情节引人入胜。
第六,有许多未发表过的照片。本书收取了韦莲司年轻时的照片,另有其他几颗星星的照片,是中文出版界所从未见过的。
亲爱的安德烈 豆瓣 Goodreads
親愛的安德烈
8.3 (337 个评分) 作者: 龙应台 / [德] 安德烈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 - 12
安德烈十四岁的时候,龙应台离开欧洲,返回台湾,就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长。等她卸任回到儿子身边,安德烈已是一个一百八十四公分高的十八岁的小伙子,坐在桌子另一边,有一点“冷”地看着妈妈。
他们是两代人,年龄相差三十年;他们也是两国人,中间横着东西文化。失去小男孩安安没关系,但龙应台一定要认识成熟的大学生安德烈。
于是,母子俩用了三年时间互相通信。龙应台“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
收入此书的的三十多封书信,感动了无数被“亲子”之间隔阂与冲突深深困扰着的读者,为读者弭平代沟、跨越文化阻隔、两代人沟通交流带来了全新的思维和方法。
德龄公主 豆瓣
作者: 徐小斌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 5
《德龄公主》讲述了上世纪初,驻法公使的女儿,漂亮、聪慧的德龄公主,走进了充满神秘、诡异又异常险恶的皇宫。在这里,她窥见了一个没落王朝在历史的烟云中慢慢走向衰亡的最后挣扎,亲历了中国封建君主制被社会变革思潮冲击的剧烈震荡,同时,“中西合璧”的她,也给这个清宫大内带来了一次次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引发了一幕幕出人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扑朔迷离的人间恩怨,深厚凝重的文化底蕴,鲜活生动的京味语言,凸显出小说的思想与艺术价值。作家对某些重要历史人物的重新定位与大胆颠覆,令小说独具特色。
豆瓣
7.9 (15 个评分) 作者: 巴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2 - 8
《秋》简介:为巴金赢得世界声誉的作品是长篇小说《家》、《春》、《秋》,合称为《激流三部曲》,有人认为这是一部现代的《红楼梦》。因为小说通过一个封建家庭的四分五裂,最终衰落,说明了历史的真理:罪恶的封建制度必然崩溃,民主革命必将到来。像觉慧这个高家少爷,由于民主思潮的影响,痛苦地感到:“家”是一个“狭小的笼”,“是埋葬青年人青春和幸福的坟墓”。他下决心不去做高老太爷们所期望的绅士,也不愿学忍气吞声的大哥,他要做自己的主人。他敢于对抗高太爷的旨意,积极参加进步的社会活动,编刊物,写文章,抨击封建等级制度和旧礼教。最终走出封建家庭,勇敢地奔赴光明的道路。《激流三部曲》写了近百个人物,其中有封建家长制的代表高老太爷,有不敢冒犯尊长,懦弱而善良的觉新,有敢于以死向封建专制抗议的丫头鸣凤,有温顺驯良默默忍受痛苦的梅芬,有善良厚道的瑞珏,有荒淫秽无耻的冯乐山。
豆瓣
7.3 (6 个评分) 作者: 巴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 10
《春》作者巴金,春天永远是人们所向望的,不管是生活在旧社会制度下的青年男女,还是那些为自由而向命运挑战的同胞们,对他们来说,春天带来的是生命,是欢乐,是花香,是鸟鸣,是温暖,是新绿,以及别的许多许多的东西。
豆瓣
7.9 (23 个评分) 作者: 巴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 9
《激流三部曲》以五四运动后二十年代初期四川成都地区为背景,描写了在新的革命时期的一个封建大家庭(高家)走向崩溃的历史。作品展开了一个封建官僚家庭生活的全部,无情地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腐朽堕落和封建礼教的虚伪残酷。作者塑造了梅、蕙、瑞珏等封建家庭妇女的形象,她们的痛苦与惨死,是对封建婚姻制度和旧礼教的血泪控诉。而鸣凤、倩儿等“下人”的死,则更深刻地揭露了阶级歧视和压迫的社会现实。作品没有停留在暴露这个“家”的罪恶、揭示它必然崩溃的命运上,而进一步描写了以觉慧为代表的觉醒的叛逆的一代。从一个侧面显示出“五四”时期的时代特色,“宣布一个不合理制度的死刑。” 本书为《激流三部曲》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