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侦察员,你在爱的旷野 豆瓣
作者: 生铁 2011 - 10
在这篇小说中,作者虚构了一个阴云密布的动荡的社会背景,而以真实的地理位置来增强这种虚构的真实感。小说虚构了一个因种种原因长期不能回家探望患病母亲的男性角色,讲述了他在回到故地、马上就要见到目前而尚未见到母亲前的一小段经历——梦境式的背景环境、心境低颓的男主角、带有性诱惑暗示的配角、对奇怪的物品的聚焦、对伤病和亲人的逃避心理的大段独白……这些统统集中在这篇小说中,而且,尽管接下来的第二篇小说突然成了一个廉价的恐怖故事,而第三篇小说又是一个标准的女性杂志小说,但,排除这些迷雾,我们会发现,在《粮油店,你也在夜里卖冷咖啡》中表现出的这些主要元素,在之后的小说中不断重复——并且很可能是作者不自觉的重复。在之后的《在出租车上》《Z的怀念》《螺旋形病菌(苦闷)》甚至这本小说的重头戏《侦察员,你在爱的旷野》中,你都能找到和《粮油店,你也在夜里卖冷咖啡》相类似的主题表达。
via :http://heilan.com/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1793
生铁致力于描述一个静谧、空旷,乡土但又充满幻觉的世界,仿佛一个建立在无人荒原上的热闹的迪斯尼乐园。虽然他在小说中往往有乐于表现出荒诞、黑暗或渲染死亡主题的倾向,但他不愿将自己的作品插上如上的标签。他的创作中也包括了悬疑和青春小说,这既可说是作者希望被误读的恶作剧,亦可说是一种野心和优越感的体现。
追求真实,在创作的技术上追求“以无法为有法”,在题材的选择上不追求也不在意任何其他作家已经营造的世界而只是写他自己所“看”到的世界——这两点即可较全面地描述生铁小说的基本面貌和基本动机。
从技术上讲,他不主张人在艺术创作中进行过多思考。他相信“艺术是人为了回归本能的途径之一。”他的很多小说都贯彻着他个人化的、极少数派的文学理想——即彻底地从现实本身脱离、从小说的结构和逻辑意义本身脱离。
via:http://site.douban.com/widget/notes/4012805/note/160867948/
2014年6月6日 已读
猜测作者非常自恋,在臆造的世界里陶醉式写作,以至于我跟不了。好些地方略穿凿。也许没那么难看,可是这段时间我又在撸老马所以对不起了= =
中国 小说 当代 生铁 黑蓝文丛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El coronel no tiene quien le escriba
8.7 (274 个评分) 作者: [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 译者: 陶玉平 南海出版公司 2013 - 5
★ 五十六年了,上校唯一做过的事情就是等待。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我写了九遍,它是我所有作品中最无懈可击的,可以面对任何敌人。 ——加西亚•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在问世之前就已经被我自己超越了。事实上,我认为我最好的作品是《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加西亚•马尔克斯
★《没有人给 他写信的上校》是一部完美杰作。——《2666》作者罗贝托•波拉尼奥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是加西亚•马尔克斯最负盛名的中篇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与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齐名。马尔克斯自认《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的艺术成就要超越《百年孤独》。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讲述了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上校,五十六年来一直等待退伍金的绝望生活。这位著名的“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被誉为“20世纪小说中最难忘的人物”,小说结尾也被誉为“所有文学作品中最完美的一段”。
恶时辰 豆瓣
La Mala Hora
7.6 (75 个评分) 作者: 加西亚•马尔克斯 (Gabriel Garcia Marquez) 译者: 刘习良 / 笋季英 南海出版公司 2013 - 3
★马尔克斯唯一正式授权,首次出版
★我所满意的是描写孤独的书,《恶时辰》里你又一次感受到这种悲剧氛围,就是权力的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
《恶时辰》是马尔克斯的成名作,也是他第一部获奖的长篇小说。借由一桩因匿名帖而引起的杀人事件,描写了一个小镇在两周内的风云变幻。作品直接取材于社会现实,不同于以往的魔幻风格,而是用最精炼简洁的语言,营造出荒诞、阴郁、惊心动魄的氛围。马尔克斯对权力的奥秘与孤独的揭示,对社会动荡根源的反思,令今天的读者依然深感共鸣。
局外人 Goodreads 豆瓣
L'Etranger
9.1 (812 个评分) 作者: [法] 阿尔贝·加缪 译者: 柳鸣九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 8
《局外人》是法国作家加缪的成名作,同时也是存在主义文学的杰出作品之一,该书以一种客观记录式的“零度风格”,粗线条地描述了主人公默尔索在荒谬的世界中经历的种种荒谬的事,以及自身的荒诞体验。从参加母亲的葬礼到偶然成了杀人犯,再到被判处死刑,默尔索似乎对一切都无动于衷,他像一个象征性的符号,代表了一种普遍的存在,又像是一个血红色的灯塔,具有高度的警示性。然而,局外人现象的产生无疑是由这个世界本身所孕育的,默尔索的存在有其深刻的外部原因。
避暑 豆瓣
Cuentos
7.8 (13 个评分) 作者: (智利)何塞·多诺索 译者: 赵德明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 11
在何塞•多诺索的这部短篇小说集中,他一生中孜孜以求的创作主题开始崭露头角。从《避暑》到《查尔斯顿舞》,从《精彩的晚会》到《桑特利塞斯》,多诺索在这些作品中提出的主题思想就是他长期坚持的东西:老年人那封闭、令人不安、无法进入的世界;代表释放痴迷激情存在的女佣;身份的变换或曰天地变换;以及来自一个主人公痴迷的念头所创造的世界。这些作品奠定了他日后成为拉美小说领军人物的基石。
飘(全二册) 豆瓣
Gone with the Wind
9.4 (31 个评分) 作者: [美] 米切尔 译者: 戴侃 / 李野光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0 - 8
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前夕。生活在南方的少女郝思嘉从小深受南方文化传统的熏陶,可在她的血液里却流淌着野性的叛逆因素。随着战火的蔓廷和生活环境的恶化,郝思嘉的叛逆个性越来越丰满,越鲜明,在一系列的的挫折中她改造了自我,改变了个人甚至整个家族的命运,成为时代时势造就的新女性的形象。
作品在描绘人物生活与爱情的同时,勾勒出南北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层次的异同,具有浓厚的史诗风格,堪称美国历史转折时期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成为历久不衰的爱情经典。
达·芬奇密码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The Da Vinci Code
7.8 (570 个评分) 作者: [美] 丹·布朗 译者: 朱振武 / 吴晟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 2 其它标题: 达·芬奇密码
哈佛大学的符号学专家罗伯特·兰登在法国巴黎出差期间的一个午夜接到一个紧急电话,得知卢浮宫博物馆年迈的馆长被人杀害在卢浮宫的博物馆里,人们在他的尸体旁边发现了一个难以捉摸的密码。兰登与法国一位颇有天分的密码破译专家索菲·奈芙,在对一大堆怪异的密码进行整理的过程当中,发现一连串的线索就隐藏在达芬奇的艺术作品当中,深感震惊。这些线索,大家都清楚可见,然而却被画家巧妙地隐藏起来。兰登无意之中非常震惊地发现,已故的博物馆馆长是峋山隐修会(Priory of sion)的成员--这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秘密组织,其成员包括艾撒克・牛顿爵士、波提切利、维克多·雨果与达芬奇,这无疑给他们增加了风险。兰登感觉到他们是在找寻一个石破天惊的历史秘密,这是个数世纪以来就证明了的既能给人启迪又很危险的秘密。在这场足迹遍及巴黎以及伦敦的追逐中,兰登与奈芙发现他们在跟一位始终不露面的幕后操纵者斗智斗勇。他们必须解开这个错综复杂的谜团,否则,峋山隐修会掩盖的秘密,那隐藏了多年的令人震惊的古老真相,将永远消逝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冰与火之歌(卷二) 豆瓣
A Song of Ice and Fire:A Clash of Kings
9.2 (139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乔治·R·R·马丁 译者: 屈畅 / 胡绍晏 重庆出版社 2006 - 1
继《权力的游戏》之后,乔治·马丁推出了另一部恢宏之作,续篇《列王的纷争》。与罗伯特·乔丹不同的是,乔治·马丁牢牢把握住了精妙的情节和那些真实得令人惊叹的人物。《列王的纷争》具备了一部优秀奇幻小说需要的所有元素:爱情故事、宫廷阴谋、背叛和战争,并且远不止于此。乔治·马丁所展示的人物能够在不觉中触及你的灵魂深处,引发你强烈的爱憎感,如同他们本是你真实生活中的一部分。这使得《冰与火之歌》不仅仅在奇幻界堪称杰作,更是一部文学佳品。马丁拒绝演绎寻常的善恶套路,或是呈现读者可能期待的那些包裹着糖衣的英雄故事。他书中的人物具有不可思议的深度,无论善恶,他们都将赚取你的情感。这些再结合魔法元素的合理运用和对悬念与高潮设置的天赋感觉,造就了《列王的纷争》,如同《权力的游戏》这本你全心爱上的小说一样,也使乔治·马丁跻身当代最卓越的作家之列。
The Great Gatsby 豆瓣
9.2 (44 个评分) 作者: [美] F·Scott Fitzgerald Wordsworth Editions Limited 1993
Generally considered to be F. Scott Fitzgerald's finest novel, The Great Gatsby is a consummate summary of the 'roaring twenties' and a devastating expose of the 'Jazz Age'. Through the narration of Nick Carraway, the reader is taken into the superficially glittering world of the mansions which lined the Long Island shore of the American seaboard in the 1920s, to encounter Nick's cousin Daisy, Jay Gatsby and the dark mystery which surrounds him. The Great Gatsby is an undisputed classic of American literature from the period following the First World War and is one of the great novel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2013年7月17日 已读
读到84%才意识到这本书的正确打开方式是大声朗读。极其柔和优美,1920s黄色的布景,爵士乐弥漫在东部的空气里。没有被Gatsby的痴情打动(因为厌恶Daisy的婊),甚至没能把它当成一本爱情小说,而是《人间喜剧》。需再撸。
f.scott_fitzgerald 小说 美国 英文原版
Breakfast at Tiffany's and Three Stories 豆瓣
作者: Truman Capote Vintage 1993 - 9
In this seductive, wistful masterpiece, Truman Capote created a woman whose name has entered the American idiom and whose style is a part of the literary landscape. Holly Golightly knows that nothing bad can ever happen to you at Tiffany's; her poignancy, wit, and naïveté continue to charm.
This volume also includes three of Capote's best-known stories, “House of Flowers,” “A Diamond Guitar,” and “A Christmas Memory,” which the Saturday Review called “one of the most moving stories in our language.” It is a tale of two innocents—a small boy and the old woman who is his best friend—whose sweetness contains a hard, sharp kernel of truth.
2013年4月2日 已读
能把一个游走于有钱男人间的拜金女描绘得生动鲜亮让人又爱又恨最后还同情又忧伤的也只有卡波帝了。以及穷困文艺臭屁写作男那句「oh. The movie.」太写实!
capote 小说 美国
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 豆瓣
作者: Douglas Adams Del Rey 1997 - 6
Don't panic! You're not timetripping! It's the tenth anniversary of the publication of Douglas Adams's zany, best-selling novel, and to celebrate Harmony is reissuing a special edition of this cult classic!
By now the story is legendary. Arthur Dent, mild-mannered, out-to-lunch earth-ling, is plucked from his planet by his friend Ford Prefect just seconds before it was demolished to make way for a hyper-space bypass. Ford, posing as an out-of-work actor, is a researcher for the revised edition of 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 Together the gruesome twosome begin their now-famous inter-galactic journey through time, space and best-sellerdom.
For Hitchhiker fanatics (you know who you are!) who've read the books, seen the television program, and listened to the radio show, as well as newcomers to Douglas Adams's unique universe -- remember -- don't panic, don't forget to bring a towel, and don't forget to celebrate 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s tenth anniversary by wearing your bathrobe.
From the Hardcover edition.
镜中的孤独迷宫 豆瓣
8.4 (13 个评分) 作者: 范晔(编)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08 - 1
本书集中编选了一批拉美文学中尚未受到国人注意的精粹作品。
拉丁美洲说西班牙语的国家有十余个,加上说葡语的巴西,从殖民地巴洛克时期到“文学爆炸”,几个世纪的辉煌,名家名作灿若星河。这本书无意展现拉美文学史的全景,只希望为汉语读者提供机缘来邂逅拉美文学中些许尚鲜为人知的吉光片羽。其中选入的作家作品对国内读者虽较为生疏,但其已在文学史上留下鲜明的印记,值得我们关注。
魔幻现实主义曾经为拉美文学赢得了空前的关注,但丰富多姿的拉美文学也不是一个标签所能涵盖。本选集就某种意义而言,也是在尝试向读者展现拉美文学于“魔幻”之先、“魔幻”之外的一些风景。
仲夏之死 豆瓣
真夏の死
8.4 (33 个评分) 作者: [日] 三岛由纪夫 译者: 陈德文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 2
文学颓唐趣味之健全写实性呈现,对宿命的忘却与饥渴的极限刻画
藐视日常生活的华丽手笔
三岛由纪夫自选短篇集
挚爱的人死后,留下的人可否获得救赎?!
用尽一切手法描绘人生切实主题之杰作
《仲夏之死》是作者创作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共收入11个短篇小说。《仲夏之死》创作于1952年,是作者以在伊豆金井滨听说的真实故事为基础构思而成,描写有情人的悲欢离合、生离死别场面,催人泪下。《烟草》是他的名篇佳作,得到过川端康成的推荐。作品描绘二战结束之 后日本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现实,及日本国民走出战争阴影的心态。
2013年1月27日 已读
我不喜欢三岛由纪夫或是陈德文译本的文字风格。几乎每一个故事都有很奇怪的情节,(不知是否刻意)没控制住的节奏,详细而繁琐到令人倦怠的自然描写,以及有时完全不知所云的心理动态。
三岛由纪夫 小说 日本 短篇小说
豆瓣
Les choses: Une histoire des années soixante
8.7 (18 个评分) 作者: [法] 乔治·佩雷克 译者: 龚觅 新星出版社 2010 - 2
佩雷克的《物》是法国战后最优秀的”社会学”小说之一。1965年一经出版,便获得了当年的雷诺文学奖。这本书是对物质时代与消费的早期纪事,在描写60年代法国物质奢华的同时也对这一现实对人的影响进行了反思。作者对主人公与大众对于革命参与的对照也表现了当时人心的矛盾心理。
2013年1月27日 已读
经历一个学期商品社会及其影响的洗礼再看此书有点疲劳了,不过60年代就如此深刻地并依然戳中在商品中挣扎的小人物们真是很了不起。
小说 法国 社会学
怨女 豆瓣
8.4 (61 个评分) 作者: 张爱玲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2 - 6
她生于贫穷之家,因世俗虚荣的压力,嫁给一个半残废的富家少爷,虽有锦衣玉食,精神上确实茫然无依。
有目的的爱都不是真爱,女主角的愤懑与刻薄,被张爱玲描写的几近变态,却又凄凉无比。——根据《金锁记》改写的长篇小说,被誉为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
张爱玲也许不是时下“正确”定义里的女性主义者,但在《怨女》中,她从未停止对女性命运的严肃思考。——王德威
2012年12月7日 想读 十月文艺出的张爱玲至少换过3个封面了叫我这种全套控怎么想!!
中国 小说 张爱玲
焚舟纪 豆瓣 谷歌图书 谷歌图书
Burning Your Boats
8.6 (73 个评分) 作者: Angela Carter 译者: 严韵 Nan jing da xue chu ban she 2012 - 3 其它标题: 染血之室与其他故事
《焚舟纪》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安吉拉•卡特的短篇小说全集,一套共五本四十二个短篇。五个集子依次是《烟火》、《染血之室》、《黑色维纳斯》、《美国鬼魂与旧世界奇观》和《别册》。
这些短篇多以童话、民间故事、文学经典为蓝本,文学女巫卡特以奇绝想象力和非凡叙事技巧将之加以戏仿、混酿 、改装和重塑,并以通透戏谑的视角呈现出童话背后的冷僻真相,传奇之中的幽暗细节,为幻想世界打上现实投影,极具颠覆性却又不损奇幻之美,慑人之余又令人迷醉,形成融魔幻现实主义、女性主义、哥特风格和寓言色彩为一体的独特写作模式。
正如拉什迪所说,短篇小说是展现卡特独特才情的最佳形式。所录每一篇都堪称深邃智思与瑰丽文字结合而成的魔法杰作。
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60467090/
================
我重复,安吉拉•卡特是一个伟大的作家。许多同行和迷恋她的读者都明白她的珍稀之处,是这个星球上真正绝无仅有的存在。她应当被安放在我们时代的文学之中央,正中央。她最精彩的作品是她的短篇小说集。
——撒缪尔•拉什迪
如果你想以安吉拉•卡特的风格来再现她的作品之诞生,那么你需要召集一整个戏班的神人之幽灵围拢在她的打字机旁随侍。王尔德必须在场,爱伦坡也要来,还有勃兰姆•斯托克、佩罗、玛丽•雪莱、甚至麦卡勒斯,以及一群热爱蜚短流长的鸹噪老太。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这是怎样一场烟花般绚烂的表演!像是书封之下别无他物。哥特,奇异,变态,美妙…语言又那么丰沛华美,就像爱伦坡和奥康纳在联手为苏丹新娘谢赫拉莎德捉刀《天方夜谭》。
——Mirabella
遇见安吉拉•卡特奇观和魔法般的小说,你必然会得出一个结论:它必然会流传,会被阅读,被膜拜。
——《泰晤士报文学副刊》
2012年10月15日 已读
eldritch. 她的哥特式奇诡游乐场令我神魂颠倒。《紫女士之爱》《刽子手的美丽女儿》《秋河利斧杀人案》《在杂剧国度》几篇大爱。盛赞翻译。啊啊啊卡特女神你走得太年轻!!回来吧!!!(脑残粉本性又暴露了= =)
安吉拉·卡特 小说 短篇小说 英国
城南旧事 豆瓣
8.9 (350 个评分) 作者: 林海音 / 绘者 关维兴 图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3 - 7
多少年来,《城南旧事》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除了再版无数次的小说版外,1985年,本书在中国大陆搬上银幕,电影“城南旧事”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金鹰奖章”、第十四届“贝尔格勒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影片思想奖”等多项大奖。
儿童绘本版《城南旧事》由当今中国极具代表性的水彩画家关维兴,运用优雅诗意的风格和穿透人心的独到技巧,将创作的图画全然融入故事的情节。画中举凡服饰、器物和建筑,考据详实,没一点随便或含糊。人物细致的表情、光线和空气的律动、圆熟丰美的调子,使文图呈现无懈可击的呼应。绘本《城南旧事》甫出版即获选1993、1994年“波隆那国际儿童书插画展”、1993年“布拉迪斯国际插画双年展”以及1994年“加泰隆尼亚国际插画双年展”。
从小说到电影,从成人书到儿童绘本,《城南旧事》是故事、是梦幻,读时仿若音乐,轻轻扣动人心,字里行间所隐涵的深意,更令人撼动,久久不能自已。
牛鬼蛇神 豆瓣
6.2 (8 个评分) 作者: 马原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2 - 5
《牛鬼蛇神》为马原“归隐”20年的思考。它涉及到人、鬼、兽、起源、常识、真实、假象,以及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宗教……他近六十年体会到的神奇和诡异尽展本书。
作品中的两位少年,李德胜和大元,一个山民、药学奇才、理发师傅、冥纸工艺师傅,他虽然看起来过的是悲惨生活,却有着清晰的人生,以天生的悟性和敏感,从乱象迷雾中直抵生命的真意;一个记者、作家、制片人、大学老师,他的人生是混迹于大千世界,却始终在混沌迷蒙之中,在似是而非的真相中苦苦思索追寻,最终回归生命本身。
半个世纪的经历与思考,什么才是马原的“原来这才是生活”?
2012年8月9日 已读
如果不是35个小时的火车只带了一本《收获》也不会起头读。主要有作者半世纪的回忆录,夹杂了许多猎奇干货好故事,以及马原式的人生哲学和感悟,被我大段跳过了。总体来说腰封言过其实,但的确是一本很好看的书。适合人类学爱好者和对译文腔调感到腻烦想换换口味的人民群众。
2012 中国 小说 马原
一九八四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Nineteen Eighty-Four
9.6 (186 个评分) 作者: [英]乔治·奥威尔 译者: 董乐山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 7
《一九八四》(1949)是奥威尔的传世之作,堪称世界文坛最著名的反乌托邦、反极权的政治讽喻小说。他在小说中创造的“老大哥”、“双重思想”、“新话”等词汇都已收入权威的英语词典,甚至由他的姓衍生出“奥威尔式”(Orwellian)、“奥威尔主义”(Orwellism)这样的通用词汇,不断出现在报道国际新闻的记者笔下,足见其作品在英语国家影响之深远。
“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有论家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