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
雪地里的蜗牛奄列 豆瓣
7.2 (13 个评分) 作者: 张小娴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5 - 3
爱情使人忘记时间,时间也使人忘记爱情。有些人注定要等待别人的,有些人却是注定要被别人等待的。这本书中的故事一半是真一半是假,假的后来都会变成真的……
2024年2月6日 已读
这个中篇初版的时候叫《雪地里的天使蛋卷》,后来变成了《雪地里的蜗牛庵列》,最近人文社新版改成了《雪地里的单车》(单车的感情寓意确实更重一些)。前两个是一个东西(Omelette),天使蛋卷和蜗牛庵列是一种“将不同的材料和打好的蛋一起煎成的蛋卷”。联系故事的结尾我理解成记忆里美好但又没有珍惜的东西,对于李橙来说是关于方慧枣的一切。但总体来说我还是不太喜欢这个故事,写不愿意负责任的男人,不愿意承诺,总是迟到或者不到,这需要非常强大的内心去爱自己,因为从李橙这样的人身上很难获得。结尾挺好的,李橙其实可以不用回头,珍惜下一个就可以了。 依然有很多关于移民和全球就业的设定,虽然是言情小说,还是比较真实。
2005 中国文学 虚构 言情 香港
三月里的幸福饼 豆瓣
7.8 (8 个评分) 作者: 张小娴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0
《三月里的幸福饼》内容简介:爱情对某些人而言是轻而易举的,对某些人而言却总是一再错过。无法掌握的爱情,正如书中的情节。这篇作品是张小娴的一篇长篇小说,作品中的人物无不眷念着那已然逝支的过去。过去,意味着繁荣兴盛;过去,意味着幸福与美好;过去,意味着青春美艳。小说成功叙述了历史的变故,让同感之人读后不胜唏嘘,潸然泪下。读来感人至深。
2024年2月4日 已读
篇名的“幸福饼”指的是饼里面会藏着一张签语纸,用于占卜运程。女主角是个服装设计师,故事开始的时候还是个学生,喜欢的人是个新闻主持人徐文治,但他有一个女友(已经移民美国)。在等待中她遇到了服装设计的师傅杨弘念,并且因为对方对自己的主动而发展成了恋人关系。但女主角内心其实还是喜欢新闻主播,后来发生了一些事情让她的选择在两个人之间反复横跳。最终结尾应该可以说是个BE故事,并且小说叙述跨越的年份很长,从1983到1997.令我失笑的是,小说居然还隐含着一种要把完整的自己留给爱的人这样的思想糟粕。女主角后悔没有“把最好的留给文治”,朋友问她为什么不选“你第一个男人”。但这点表达都比较隐晦。 最有意思的是小说快结束的时候提到了杨弘念对女主角服装设计才华的妒忌。联动《如何抑止女性写作》。
2000 中国文学 虚构 言情 香港
荷包里的单人床 豆瓣
6.9 (13 个评分) 作者: 张小娴 南海出版公司 2001 - 1
作者1997年5月完成这部作品。这是一个关于暗恋的故事。女主角苏盈苦苦地暗恋着秦云生。运云生虽然最后接受了她,但他心里思念的,是一个永远不会回来的女人。无论苏盈多么努力,他最爱的,始终是一个逝去的情人。苏盈伤心地说:“世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最遥远的距离,是你心里没有我。
2024年2月3日 已读
这篇小说最出名的句子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后来因为台湾某大学生假托泰戈尔之名扩写而渐渐讹传成是泰戈尔的作品。这段话实在非常有名,导致后来这个中篇出版的时候改名成了《最遥远的距离》,同时改编电视剧也用了这个名字。 小说情节并不复杂,女主角苏盈单恋上了医生秦云生,为他离开了相恋八年的初恋男友,但秦医生内心始终记挂着已经去世的前女友,她无法走入他的心里。同时她的工作伙伴徐铭石也单恋着她,并且是不求回报的陪伴。“荷包里的单人床”代表着做梦者对婚姻的渴望。这篇小说吸引人的点应该是爱的执着和默默付出吧,苏盈的精神出轨也代表着激情的消退以及诱惑常在。
2001 中国文学 虚构 言情 香港
流星雨 豆瓣
8.6 (32 个评分) 作者: 三毛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1 - 9
本书共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演讲,这部分,三毛讲述了她和荷西的相识、相知、相恋、结婚等故事。也有三毛的一些经历以及她的写作生活;二是采访,收录了李琼丝和夏木对三毛的专访。最后,还会随书赠送给读者两张由三毛说书点评的CD两张。
2011年11月30日 已读
演讲集,书里甚至还配了两张光盘。三毛的演讲信息密集度太低了,说一堆生活中的小事情最后总结到演讲主题上,非常松散。读的时侯甚至觉得听演讲的观众们应该是在追星,爱豆讲什么都可以,听她讲话就能满足。
从演讲内容还是能看到三毛的非常平易近人,她不把自己当成成功的作家,而是一个普通人。同时感情非常充沛,得到了来自父母、丈夫非常完整的爱。她愧疚自己的不孝顺但无法圆满。
对于自己的作品,她也知道阅读门槛非常低,但这不代表文学价值。她信仰基督教,《圣经》的教义体现在发言和日常行为的很多方面。
解读《水浒传》也挺有意思,仿佛看到很多批注,竟然是12岁就开始看了。
三毛人生最让我羡慕的一点是:“从小学到现在投稿没被退过”。
“这个钱干什么呢?旅行、买书。买书这事,一本本买是不贵的,但我买大书,一套一套的。我觉得这就是一种财富,也是一种投资,虽然投资在书本上太笨了,但是我爱嘛。”(P188)
2011 中国文学 台湾 演讲集 非虚构
中國故事 豆瓣
作者: 閻連科 麥田 2021 - 10
中國最具影響且最受爭議作家、「2021紐曼華語文學獎」得主——閻連科,
最新重磅長篇小說!

兒子想殺父親、丈夫想殺妻子、妻子想殺兒子⋯⋯
最凡常的生活卻瀰漫重重殺機,
村落如被潮浪淘盡的孤島;
人苟活在將醒未醒的惺忪裡。對他們一家三口而言,
寂靜是一種死亡。喧譁也是一種死亡。而既無寂靜又無喧譁才是活著嗎?
閻連科的想像奇詭怪誕,黑色幽默層出不窮。然而他又是最接地氣的作家。
我們似乎總期待他的新作會出現什麼更荒謬或更詭異的情節。《中國故事》彷彿將他的極限又推前一步。父不父,子不子,這家人演出中國核心家庭價值——既是經濟的也是倫理的——破產的荒謬劇,也成為後社會/後資本主義環境裡主體精神分裂的病例抽樣。
——王德威(美國哈佛大學Edward C. Henderson講座教授)
在我母地的那個村莊內,當你相信整個的中國就等同於那個村莊時,你卻又同時會發現,那個村莊不僅是中國的,是華語世界的,也是今天整個人類世界的。它是人類世界的一部分。是這個世界最有活力的細胞和心臟。它的每一次脈衝和跳動,每一縷生活紋理的來去和延展,都和這個世界的脈衝、跳動相聯繫,慢一步或者早一步,但從來沒有脱離開這世界的脈衝、跳動而獨立存在過。在這個村莊裡,天空、氣候、環境、善愛、良知和恨惡,還有人們的思維和價值觀,人的心性和德性,人們對宗教的認知、尊崇和漠然,無不和人類世界上的任何地方、任何民族、任何人群相聯繫,它們既有高度的相似性與趨同性,又有令人驚異的隔膜和反動性。人類的所有奧秘和常識,都遍布在這個村落裡;人類所有的無知和迷茫,也都遍布在這個村落的大街小巷上。人類人性中的最幽暗和最良善,都鮮明地刻寫在這個村落每個人的臉上、內心和行為中。
——摘錄自「2021紐曼華語文學獎」閻連科演講答謝詞
//
他對父親說:「我們家裡先不蓋房吧。」
「為啥兒?」
「把蓋房的錢拿來讓我出國去。」
「出國去,你出天吧。只要我活著你就別想出國那事情。」
於是,一整夜他都在床上翻騰。
一整夜都讓他覺得他不能不殺他的父親。
「殺了他,我就可以去美利堅的哪兒奔著我的前程了。」⋯⋯
身處窮山惡水資源寡缺的村落,
人們如礁石被浪潮反覆拉扯捲襲,
到處都是垃圾,到處都是被時代一拋了之的可憐相。
他們一家被困在破敗中營生,沒人能逃離命運主宰與安排。
作為獨子,村中罕有的大學生,他為了到美國留學想殺了父親;
作為丈夫,一心渴望高樓華宇,他攀上村中富婆而要滅了妻子;
作為母親,不堪備受兒子拖磨,她意欲在水井邊斬草除根。
尋常的家人,成了各自心懷鬼胎的追捕者,
當情感羈絆隨著想望崩毀戛然斷裂,
他們彷彿置身茫茫雪夜,
摸黑索求命懸一線的救贖⋯⋯
三場殺人未遂的故事,作為兒子、丈夫、妻子,
在暗無天日塵土飄揚的生存遊戲裡,
是不是唯有斬斷彼此,
憤怒才有出口,未來才有解脫的可能?
繼小說《日熄》以村落集體夢遊暗喻當代社會情狀,閻連科此次讓故事回返河南農村老家,以略帶戲謔的後設筆法,描摹村落農民在資源枯竭下人心浮動、地方勢力暗湧,延伸出日常生活的串串詭譎奇想,以及飽受集體環境規戒和馴育後,所擔負關於生存的卑微鬱結。
在不同章節中由這一家三口各自敘事,藉由「弒父」、「弒妻」、「弒子」等詭謬情節,透過層層殺機剝解以「家」為名的扭曲綑縛,更投映出作者對現代社會經濟、家庭價值的指涉。書中父親一心想過更好的生活,苦心收集建築材料卻全數被官方沒收,陷入「寧可和上天打官司,也不要和政府打官司」的落魄窘境,閻連科將思辨包藏在一個個謬趣故事裡,失控錯軌的情節對應欲振乏力的人生,看似荒誕卻十足悲涼。
2023年10月8日 已读
原名《中原》,初刊于 2021 年《花城》第 2 期。不算好读,特别是方言词汇的运用,阅读速度受限,体验感也不很好。为了内容还是要夸一夸。
首先王德威的序《讲好中国故事》写得非常好,“当大说家忙著讲「好中国」故事时,小说家致力「讲好」中国故事。什么样的故事?「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鲁迅语)”直言现在讲“讲好中国故事”是全民运动,方兴未艾。
小说主体讲述的是一家三口,儿子想杀父亲,丈夫想杀妻子,妻子想杀儿子。小说对方言语言的使用,不断出现臆想和现实的对比,絮絮叨叨的描述,都体现了小说家非常成熟的叙述手法。但不难看到在这个故事里表现的一些底层社会真实的内容。比如儿子去上大学掏空了家里凑出 12 万,后发现大学是假的,校长被查后现场有警察,最后以讨回返乡路费几千块结束;比如对于丈夫来说,和家电妻子好并要和自己妻子离婚的最终目的是盖起楼房,房子、宅基地作为固定资产对农村人的重要性无法用别的东西替代;“死亡”对于赤贫家庭来说其实不太远,甚至是很容易选择的一件事,“农村的媳妇遇到想不明白的事情了,一般都是独自到河边,到崖边,到能上吊的一棵树下边,独自想想人生咋会这样呀,想不明她就寻短自殺了,想明白她就起身回來了。”但我看来,儿子和父亲都是在无法通过正常的读书和买卖实现达成阶级跃升(像家电老板)的情况下,才有了一系列臆想,把自己当下的困境归咎于没有出国留学或者无法和妻子离婚。小说家设置的这些杀人的起因其实并不值得推敲,特别是通过理性思考的推敲,但是为什么在小说人物身上是合理的?因为这些在中原生活的人并不是在一个合理、公平、理性的环境下长成的。公职人员主要收入是通过帮人办事来的,要获得这样的分身就需要先进入一个不公平的体系中,最后不管是民还是商甚至是官都会受到从上到下烂透了的体系的回报,早晚而已。
2021 中国 中国文学 虚构
八尺門的辯護人(鏡文學百萬影視小說大獎首獎) 谷歌图书 豆瓣
8.2 (5 个评分) 作者: 唐福睿 鏡文學 2021 - 12
★「第二屆鏡文學百萬影視小說大獎」首獎作品。
★新銳作家唐福睿以所受法學訓練為基底,寫實呈現少數族群、移工在法律制度中的掙扎與社會處境,其寫實手法有如一面照向社會偏遠角落的鏡子,照映出階級下的人性實相。

槍響前,他必須找到拯救被告的方法。

一艘遠洋漁船,承載著一樁滅門命案的祕密;
為了找出真相、伸張正義,賭上的可能是整個國家的命運

★評審一致盛讚!「第二屆鏡文學百萬影視小說大獎」首獎作品
★由執業律師執筆,影視化確定!

「待證事實是什麼?」審判長問。
「我們有充分理由認為當晚死者遇害前有撥打電話給某人,那個人或許能解答殺人背後的真相。」佟寶駒說。

基隆八尺門,「平春16號」阿美族船長一家滅門命案,
所有罪證均指向該船一名逃逸的印尼籍漁工,罪證確鑿,但疑雲卻重重密布。

出身八尺門的阿美族公設辯護人佟寶駒,遠離部落多年,卻被迫重回老家,面對充滿敵意的族人。在有限的時間內,他必須與鄰居的印尼籍看護工,以及即將成為法官的替代役男合作,跨越種族、語言的隔閡,憑著蛛絲馬跡找出被隱蓋的真相……
2023年9月29日 已读
先创作了剧本,在看到镜文学征文信息后才改成了小说,所以就读感来说还是很“剧本”,几乎没有什么文学手法,语言也是平铺直叙。但就其涉及的题材能看到作者创作这部剧本的野心,也确实在小说和电视剧中都有很不错的完成度。比较显性的讨论话题是死刑的存废(人权问题)、原住民生存问题以及族群认可、台湾渔业监管问题,还有随着故事发展抛出来的一些其他(小)问题:移工的医疗保障、移民政策、司法通译制度、移工低酬劳现状、非法移工的黑户宝宝处置问题,其间还讲述了不少运动(电视剧未体现)。
“因为你想要改变的东西,在体制里面。反抗不是拒绝合作,而是拒绝同化。”
“真正邪恶的是平庸,是不愿为正道放弃执念的人。唯有勇敢牺牲,才能超越光明与邪恶,获得最终的正义。”20230929
2021 中国文学 台湾 虚构
过去的生命 豆瓣
作者: 周作人 译者: 锺叔河 编订 岳麓书社 2019 - 1
《过去的生命》,周作人的新诗集,一九二九年十一月北新书局初版,为《苦雨斋小书》之五,有序一篇,收作品三十五篇。
周氏在序文中说:“这里所收集的三十多篇东西,是我所写的诗的一切。”他所说的诗,指的都是新诗,即“这些‘诗’的文句都是散文的”。而且,其中的《西山小品》二篇,本来就是散文,原系以日文写成,曾刊于日本杂志,后又自己译成中文,一九二二年二月刊于《小说月报》十三卷二号。将其入集,大概是作者认为,“能够表现出当时的情意,亦即是过去的生命”的“别种的散文小品”,其实也就是诗的缘故吧。
《昼梦》和《寻路的人》二篇,也是标准的散文——散文诗,后者曾收入晨报版《自己的园地》作为代跋,北新版将其抽出,又改入《谈虎集》了。
本社一九八七年七月据北新本校订印行,此次仍据该本加校重版。
原未入集的和周氏后来写作的“文句都是散文的”诗作,有的虽是游戏文章,但于了解作者思想情绪仍有参考价值,重版时搜集到的有一十五首,遂援《知堂杂诗抄》例编为“外编”。
2023年6月30日 已读
周作人 1929丨周二的诗集,简单翻过,看了和没看差不多...三篇同名《小孩》、绍兴方言《题半农《瓦釜集》》有意思。(已经在考虑读完卖掉了...
2021 中国文学 周作人 虚构
永日集 豆瓣
作者: 周作人 译者: 锺叔河 编订 岳麓书社 2019 - 1
周作人,五四时期任教北京大学,在《新青年》《语丝》《新潮》等多种刊物上发表文章,影响深远,风行海内外。其随笔散文创立了中国美文的典范。胡适赞叹“大陆可看的唯有周作人的作品”。
周作人倾心翻译的《枕草子》,尽显原作的灵性与机趣,是经典译本。
2023年6月26日 已读
周作人 1929 丨一小半是译文,周二不遗余力译介希腊古典文学,对我来说最读不惯的是人名的不同译法,知识储备不足以让我的大脑完成新旧译名的同步工作。
《谈虎集》最后连续很多篇写(怼)《顺天时报》(日本帝国主义的机关,日本人写的中国文),可以看到这个时候周二的立场,连续开怼,最后说自己不想找茬了,这个报纸不值得看,大家都别看了。延续到这一集的文章立场也是一致的,并没有看到政治立场的亲日,有的是对日本文化,主要是翻译上的绍介。
“东方是奉行老人政治的。”(P162)
“中国现在到底不知道还是什么时代,至少总还不像民国,连人权都没有,何论女权?”(P169)
要不是引用,这些话我都不敢编辑。
2019 中国大陆 中国文学 周作人 非虚构
谈虎集 豆瓣
作者: 周作人 译者: 锺叔河 编订 岳麓书社 2019 - 1
《谈虎集》上下两卷本,收一九一九年至一九二七年间文,北新书局于一九二八年一月二月分别出版。上册有序一篇,收文从《祖先崇拜》至《怎么说才好》,计七十六篇;下册后记一篇,收文从《双十节的感想》至《剪发之一考察》,计五十六篇;上下卷共收文一百三十二篇。
《谈虎集》是和《谈龙集》一同收集、一同整理、一同编辑,然后再按内容“分家”,各自成书的。序文也是同一篇,《苦雨斋序跋文》中便叫《谈龙谈虎集序》。序文说道:“……‘分家’,将其中略略关涉文艺的四十四篇挑出,另编一集,叫作《谈龙集》,其馀的一百十几篇留下,还是称作《谈虎集》。……《谈虎集》里所收的是关于一切人事的评论。”
集中《夏夜梦》中《初恋》曾收入《雨天的书》,《碰伤》曾收入《泽泻集》,《寻路的人》后来又收入《过去的生命》。
本社一九八九年一月据北新本将上下卷合为一册校订印行,此次仍据该版加校重版。
2023年6月26日 已读
周作人 1928 丨《谈龙集》《谈虎集》的序文收录在《永日集》,抽出略关文艺的44篇收入《谈龙集》,其余110+篇收入《谈虎集》。本集“所收的是一切人事的评论”,所以读起来比较枯燥,没有注解,总感觉很突然抓不住重点。而且第一辑读至此是收录篇目最多最厚的一册。“谈虎”有“得罪人得罪社会”的意思,作者说“不免惴惴”。
“中国多数的读书人几乎都是色情狂,差不多看见女字便会眼角挂落,现出兽相...”(P260)
《风纪之柔脆》周二写的还没很毒辣,仅仅是感叹中国人的道德堕落到需要禁止十岁左右女孩进浴堂洗澡才能维持风纪,而没提到男人的不能自控需要规范女人行为这一点。
《剪发之一考察》引《发爪须》头发是主君对臣仆、男子对女子主权的象征(P444)
《工人与白手的人》非常好,现实生活中很多“白手的人”消失了,连我们连他们的名字都不能提:“最后他们奔我而来——那时已经没有人能为我说话了。(Martin Neimöller)”
2019 中国大陆 中国文学 周作人 非虚构
蜗居 豆瓣
7.1 (34 个评分) 作者: 六六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7
故事发生在上海房价飙升时期。主人公海萍与丈夫苏淳下决心离开租住了5年的10平米的小屋,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却发觉“攒钱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况且儿子吃奶粉要花钱,穿纸尿裤也要花钱,“进出口双向收费,比中国移动还狠”,郁闷与争执成了这对白领夫妻每一天的家常便饭。海萍在丈夫面前淑女变悍妇,哀叹“是这个没用的男人给了我做泼妇的能量”。海萍的妹妹海藻一边帮忙筹钱,一边为姐姐的转变感到心痛,“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房子是婚姻的坟墓。”等到他们终于筹齐首付,在上海郊区挑中一套两居室,手机上竟收到“江苏移动欢迎您”的短信。即便如此,海萍依然能举出一长串理由说服苏淳买下这套房子,并要在20年内还清贷款。“如果30年才还完,利息都要滚出一套房子来了。”……
2023年6月13日 已读
见长评。
2023年6月7日 评论 重读的一点记录(瓣发布出去哼 - 重读依然觉得这本小说有其现实意义,不管是从买房、官员的贪污腐败到二奶现象,都是直击社会存在的问题。很多问题到现在依然存在,但这本小说中出现的很多表达如今却没有作家敢讲,或者说现在的环境也不允许讲。整体来说对话偏多,有点像剧本,文笔很一般(此时的六六人设还未翻车,自己也还婚姻幸福) 一些女性主义方面的思考: ①职场性骚扰:是什么让海藻走到了宋思明的面前,是她的老板陈寺福。老板用女员工陪酒为自己某便利,并且多次让海藻去给宋送文件,这对于他来说是在押宝。对于女性来说被老板故意创造机会去单读接触合作方的男性,是无法拒绝的,这是职场女性遇到的常见问题。 ②女性的欲望书写:小说中的宋思明和海藻有很多次发生关系,六六并不避讳写海藻满足于宋带给他的性快感,也有很多她挑逗宋的台词,她是真实崇拜宋的地位和权力,满足于他给的物质条件同时喜爱与他发生关系——而这与当下的价值观是相悖的。女人很多时候是不能有欲望表达的,如果有,那就是骚,所以看到很多评价郭海藻骚贱不要脸。 ③处女情结:对于宋思明来说,海藻对他最大的魅力是她年轻,在他们第一次发生关系(应该说是性侵)后还满足了宋的处女情结,这满足让他的占有欲更加膨胀,同时满足了作为男人的虚荣心。但是失去了理性,两个同居的青年男女谈的是柏拉图式恋爱,这很需要点努力欺骗自己是真的。 ④弱化的性侵:宋对于海藻的第一次应该算是性侵了,海藻的反抗虽然不强烈但显然是不情愿的。从性同意的角度来看,海藻上了宋思明的车和在车上被他握着手,都不代表她愿意和他发生关系。因为小说后续海藻享受着这段关系的带来的便利,弱化了被性侵以后海藻受到的心理上的伤害,而让读者有一种错觉,好像这不是性侵或者说他们两个人根本就是你情我愿的,而掩盖了这是一个有权有势的中年男性作用于弱势职场女性的性侵本质。同时书籍或者电视剧中这样的桥段也是一个变相的案例:教人遇到此事忍气吞声。 我个人好像一直很喜欢这样的背德情事,从《千山暮雪》到《蜗居》(可能是我道德感比较弱),很多人会说二奶故事三观不正、毁三观,但是我看一个有权有势的男人为了一个女人一步步堕落就很带劲。几年前读原著的时候我还感觉宋很爱海藻这个人,这次很明显感觉他是为自己的欲望堕落的,海藻是年轻的代表,并不一定要是海藻,到后面怀孕明显母凭子贵了,这些都是很传统的男性思维。海藻对宋,与其说爱他的人,不如说是享受被宠爱的过程,以及爱慕宋代表的权力和便利。两个人之间很难说有很强烈的爱在维系,比之爱,恐怕是性更多。而“蜗居”的主角海萍,她的房子是妹妹堕落的源泉,将生活的困难和一地鸡毛展现在海藻面前,就是让她和自己一起承担困难并警示她未来可能也要经历这些,这是海萍的选择,她并不考虑其实妹妹也没有什么法子。所以她没有立场指责妹妹的不道德,郭妈妈的那个耳光一点都没打错。 小说还有很多现在根本说不了的话,类似: ①计划生育:“在计划生育抓得正严的年代,海藻的命运就是被冲到厕所里面” ②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这句话要改了,要改成‘为先富裕起来的人民服务’。” ③影视审查:“老外的片子也给审查得露点大腿的都剪了。” ④人才提拔选能力还是忠诚:“但他的好处就是忠诚,义气,叫往东不往西。你说提哪个好?” ⑤关于专制:苏淳对海萍说“(我)已经被改造了,回不去了。你不必对我民主,还是专政吧!专政下的人民比较有安全感,有依靠。”
2007 中国文学 大陆
窒息的家 豆瓣
作者: 须一瓜 文汇出版社 2023 - 5
本书是一本长篇小说,故事主要围绕着家庭关系展开:六岁那年,从小被寄养在乡下外婆家的王红朵被父母接回城里一起生活。父亲严格的管教造成了父女感情的渐远。长大后的王红朵认识了社区心理咨询师楚光辉,被善解人意的光辉吸引。二人很快结婚,搬入了王红朵家的宣木瓜别墅。婚后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王红朵又接连经历了父母的去世。已为人母的她发现自己对父母存在误解,自己曾经觉得窒息的家其实处处都有父亲的爱。最终,她在经营自己家庭的过程中真正和父母和解。
2023年6月12日 已读
还是觉得须一瓜挺会写的,但是从前面剖析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心理咨询能带来的改变,到红朵婚后因为婆婆的到来,光辉老师人设的黑化还是挺突然的。
以刻画父亲形象为主的前半部分,主要围绕错误的教育方式和父权不可挑战性,所有、一切都要按照王卫国认为对的来进行,并在儿女长大以后否定曾经暴力的行为和那些无法被儿女遗忘的心灵伤害。母亲一直都扮演者合格的旁观者身份,她无法反驳丈夫的意见和挑战丈夫的权威。而结局又反转,那个窒息的家里的主人,王卫国是真的爱女儿的。
以救赎者身份进场的光辉老师,打着心理咨询师的名义,来疗愈红朵,但其从来没有好过的经济状况却随时会崩溃。红朵婚姻是反抗父亲的工具,但也因此被自己扔进一片新的泥沼,越陷越深。
小说结局的“意外”确实很爽,但也透露出一点,失明期间的伤害通过这样的方式是最快讨还的,比离婚更爽。但是也暗示作者并不认为一切都要追求正义的解决方式。我很好奇如果改编成电影,结局会是什么样的处理方式。
2023 中国文学 大陆
谈龙集 豆瓣
作者: 周作人 译者: 锺叔河 编订 岳麓书社 2019 - 1
《谈龙集》,一九二七年十二月开明书店初版,有序言一篇,收一九一八年至一九二七年间所作文四十四篇。
作者在序中说:“近几年来所写的小文字,已经辑集的有《自己的园地》等三册(即《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和《泽泻集》)一百二十篇,又《艺术与生活》里二十篇,但此外散乱着的还有好些,今年暑假中发心来整理他一下,预备再编一本小册子出来。等到收集好了之后一看,虽然都是些零星小品,篇数总有一百五六十,觉得不能收在一册里头了,只得决心叫他们‘分家’,将其中略略关涉文艺的四十四篇挑出,另编一集,叫作《谈龙集》。”可见这乃是一册“关涉文艺”的论文集,但仍然并不缺乏散文随笔的审美意味。
《自己的园地》晨报本原有“杂文二十篇”中《文艺批评杂话》《地方与文艺》等十一篇,之所以被从北新本中抽出,改入本集,看来也是为了“以类相从”的缘故。
本社曾于一九八九年一月据开明本校订印行,此次仍据该版加校重版。
2023年6月7日 已读
周作人1927 丨1918-1927年作文44篇,多为文艺评论、新书序文等。还是喜欢周二的性别观,谈性、道德、妇女。
仍然不遗余力绍介他喜欢的神话故事、童话作品,收集歌谣、童谣作品,并肯定他们的研究价值。得益于周二对于民俗学的兴趣与研究。
也谈翻译,态度非常谦虚。自己的作品直言译得不好,但为了作品研究作用翻译给需要的人。对于他人的译作仔细探讨不当之处。全书个人认为最深刻的一篇当属《违碍字样》,因为确实过去与现在没有什么不同,国外与国内对于字词的delete手段也极为相似。“译本的删削是常有的。他们大抵简直地跳过去,并不说一声对不起”。
2019 中国文学 内地 周作人
泽泻集 豆瓣
作者: 周作人 译者: 锺叔河 编订 2019 - 1
《泽泻集》,一九二七年九月上海"北新书局"初版,为周氏《苦雨斋小书》之三(《苦雨斋小书》出版过五种,即《冥土旅行》《玛加尔的梦》《泽泻集》《永日集》和《过去的生命》),有序一篇,收文二十一篇。
在《泽泻集》中,《爱罗先珂君》曾收入晨报本《自己的园地》,《(镜花缘)》《心中》曾收入北新本《自己的园地》,《苍蝇》《(雨天的书)序》《故乡的野菜》《北京的茶食》《吃茶》《苦雨》《死之默想》《唁辞》则见于《雨天的书》。二十一篇中,与前出文集重复的超过了半数。
文集本不当篇目重复,但如果是选本,则重复乃是当然。《泽泻集》便是一本作者的自选集,序文中道:"自己觉得比较地中意,能够表出一点当时的情思与趣味的,也还有三五篇,现在便把他搜集起来,作为《苦雨斋小书》之一。"话说得十分明白了。
本社一九八七年七月据北新本校订印行,此次仍据该版加校重版。
2023年4月21日 已读
周作人 1927 丨虽然有一半以上的篇目与《雨天的书》《自己的园地》重复了,但只《关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和《新中国的女子》还是值得狠狠夸一下周二的性别观。现在回忆起来周大的《记念刘和珍君》对我来说并未深刻意识到主角是女性所表现出来革命中女性的参与度。文中引用明观生的一节话提到:“凡有示威运动等,女学生大抵在前,其行动很是机敏大胆,非男生所能及”。后面更是指出女性在革命事业中的觉悟和进行比男性早而热烈,原因是女性历来受到更大的压迫。最后更是提到战乱年代被强奸还活下来的女性是可哀而可敬的,点明中国吃人的是礼教。里面一句话也很适合送给天门山跳崖事件:人功的毁坏青春并不一定是最可叹惜,只要是主者自己愿意抛弃,而且去用以求得更大的东西,无论是恋爱或是自由。P69
2019 中国大陆 中国文学 周作人 非虚构
鲸鱼安慰了大海 豆瓣
作者: 燕七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9 - 5
《鲸鱼安慰了大海》收录燕七诗138首,老树画30幅。精美彩印,值得收藏。
最简单的词语,最简单的句子,最简单的诗,映照的却是尘世的一切。“我哭,诗中已先替我哭了;我笑,诗中已先替我笑了”。诗人并不替我们哭或笑,只是把我们感觉到而没有说出的悲喜呈现到我们眼前。
————— ———
1. “最天真的诗人”燕七,用138首天真之歌,道尽了尘世的悲与喜、欢聚与离别、自然与文明、苍老与天真。著名画家老树画画极为欣赏这些诗:“燕七的诗清简,质实,明净,了无尘世的阴暗和心机”。最明净的诗,替我们找回曾经有过的天真。
2. 老树画画30幅精美插画,题写书名,并为诗集绘制封面图《鲸鱼安慰了大海》。诗画和谐,浑然一体。
3.一部可以听的诗集。著名演员陈赫,朗读《鲸鱼安慰了大海》;著名诗人、鲁迅文学奖得主雷平阳、张执浩,分别朗诵《生而为人》《清明》;著名小说家曹军庆,朗读《喜欢是简单的事》;畅销书作家何三坡,朗读《小火车》;诗人、翻译家李以亮朗读《野火》……百位大咖献声,书中配有二维码,扫码收听。
————— ———
我从不对你说,喜欢你
我不给你尘埃给树叶的压力
我从不骗自己说,喜欢你
我是善良的蜜蜂给自己留了一点点蜜
——《从不对你说》
地球怎么可能是圆的
你走了那么久
还没有回到我身边
——《地球怎么可能是圆的》
2023年4月21日 已读
燕七 2019 丨不少令人心动的诗句,但总体来说语言过于浅白,经不起细读。
最喜欢的一篇:《生而为人》
“梅树的香气引来很多人围观
有的人伫足欣赏
有的人折断它的枝桠
它疼得全身发抖
生而为人,我们也一次次被折断,被掠夺
最终像梅树,一样沉默”
2019 中国大陆 中国文学 虚构 诗歌
冥土旅行 豆瓣
8.6 (5 个评分) 译者: 周作人 译 / 钟叔河 编订 2019 - 7
《冥土旅行》是周作人译古希腊、英国、法国和日本剧本、小说、散文选的作品集,为“苦雨斋小书之一”。书中《<徒然草>抄》所译日本兼好法师《徒然草》,是与《枕草子》并称为日本随笔文学的双璧之作,叙四季物色,记世间人事,周作人推崇此书文字高雅,趣味浓厚,论理深刻,抄译后禅意盎然,温润而动人,闪烁着理性思辨的光辉。
2023年4月1日 已读
周作人 1927 丨小体量译文集,收录译作五篇。《冥土旅行》是对话体喜剧,和收录在《陀螺》的《娼女问答》都出自路吉亚诺思;《爱昆虫的小孩》所写法布尔的少年生活,很像《朝花夕拾》的回忆叙事,一个爱上昆虫和法布尔成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过程,《昆虫记》居然有十一卷那么长,节选名著限制了我的想象力;《育婴刍议》和《婢仆须知》都非常有意思,讽刺文那种暗戳戳的酸爽;《徒然草》翻译佳,“听人说是永久独居”。总体来说内容上文学性比较强,结合绍介的时代,选文眼光真不错。
2019 中国文学 大陆 虚构
锁春记 豆瓣
5.2 (5 个评分) 作者: 张欣 作家出版社 2007 - 1
《锁春记》讲述了金融界精英庄世博年届四十,事业蒸蒸日上,感情却危机四伏。三个性格、背景各异的女人的命运不可避免地因庄世博在她们生命中的意义而发生变化。沉静自若、独立自我的查宛丹原是击剑运动员,庄世博的结发妻子;人淡如菊、高洁睿智的大学教师庄芷言是庄世博的妹妹;时髦漂亮、出身低微的电视台主持人叶丛碧是庄世博的情人。作者满怀理解和同情,敏锐地抓住当代女性面临的重重无奈、压力和困窘,描写了她们背后的痛苦和艰辛。正如王尔德所感叹的“只有聪明的女人,才会犯骇人听闻的错误”,我们看到了一个个令人扼腕痛惜的人生。
张欣说:“我选择写这样一个故事,来源于对女性世界的巨大困惑。从小到大,我们所受的教育一直是正面的,坚韧的,始终如一的。我有许多女性朋友,尤其是成功人士,她们的执著可以说无坚不摧,但对于执著背后的痛苦和艰辛,几乎很少被人关注或者关心。
2023年4月1日 已读
张欣 2007 丨先看了眼电视剧,马伊琍咏梅于和伟主演,看弹幕发现是骨科。原名《夜凉如水》,载于收获2006年第4期。三个女人围绕一个男人的故事,现实中的身份分别是妻子、妹妹和情人,但是精神上妹妹承担了这个男人母亲、妹妹和情人的角色。“我有许多女性朋友,尤其是成功人士,她们的执著可以说无坚不摧,但对于执著背后的痛苦和艰辛,几乎很少被人关注或者关心。”作者的这段表述和小说最终呈现程度是不相匹配的。三个女人围绕着一个男人不断被消耗,而被滋养的这个男人是不自知不感恩不珍惜的。他被看到的是事业和前途,理所当然地享有人生所得。作者展现女人背后的痛苦和艰辛,但是小说对于女性感情付出的单向性是没有思考的,女人为什么要无坚不摧?从这一点来看,三个女人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是离婚后的宛丹可能会有新的生活,而另外两个人却没有了。
2007 中国文学 大陆 虚构
雨天的书 豆瓣
作者: 周作人 译者: 锺叔河 编订 岳麓书社 2019 - 1
《雨天的书》收录散文五十四篇,是周作人自编 集中著名、有代表性的一本,收录了《故乡的野菜》、《北京的茶食》、《喝茶》等脍炙人口的名篇 。这本书可显示周作人前期随笔的风格特色,也就 是“极慕平淡自然的景地”,是周作人的性情之作, 影响深远。
2023年4月1日 已读
周作人 1925 丨周二真是越看越可爱。令我哈哈大笑的一句是说不懂为什么一个人要把自己看成粪,把唾液精血都看成是污秽的,真是这样应该用一把净火自焚。读来也没有哪篇文章特别喜欢,但是作者很多方面的意识都令人好感倍增。比如女儿十二岁了却找不到合适的性启蒙读物而焦虑;义和拳即使打着扶清灭洋的口号,依然是对本国人残杀的匪徒,中国人不可忘记;研究神话得心平气和研究,持怀疑和宽容态度;作不必要恶事的人比生活所迫作恶的人更恶,例蓄妾和卖女;通过实践去探索“此路不通”的经验;花了好几篇文章来为“神话”辩护,看到了神话的文学性……
也有一些立场的表态,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我不相信因为是国家所以当爱……不过这只是个人的倾向。
从《自己的园地》到本书也有思想上的变化,简单说是看到了自己的无知,所以不认为可以被称为“文学家”。
2019 中国大陆 中国文学 周作人 虚构
陀螺 豆瓣
译者: 周作人 译 / 鍾叔河 编订 2019 - 7
《陀螺》是周作人译作的一本“诗歌小品集”,是二十世纪初文坛的一抹亮色。书内收录200多篇包括古希腊、日本、法兰西等国的诗歌小品,是周作人开始将古希腊文学、日本文学特别是日本古代文学介绍到中国的一种尝试。该书重点选取篇幅短小、内容凝练、记录日常琐事、描写世相人情的诗歌和拟曲作品,将其以分行散文的形式编译出来,反映出周作人独特的审美选择和文学旨趣,也是他将新文学全面化的大胆尝试
2023年3月7日 已读
周作人 1925 丨译文集,且文章出自不同年间,且是不相统的零篇。我理解为看到喜欢的国外作品忍不住翻译过来,有一些发表了,有一些译着玩,最后统在一起出了个小集子,“陀螺”这一意向就是愉快玩耍的纪念。因为篇目零散,大致是不知道前因后果的,特别是希腊合和法兰西部分,只能从周氏的译注补充了解翻译文章的初衷和文学、民俗价值。即使是在译文集也能看到周二的性别观:P128 希腊结婚沿用三千年前的媒婆制,女人全然是家庭的奴隶。接《菊与刀》阅读还是有联系到一些点,比如《女鸟王的恋爱》中最后将大栒连处以死刑,可以看成是等级观念在《古事记》中的体现,《俗歌》篇 54 “虽然不是彼此嫌憎的交情,也只好休了你罢,为的是双亲的缘故。”也是日本人“义理”“报恩”“孝道”的表现。喜欢波德莱尔和一茶的几篇。“我们翻译介绍外国作品的愿意,一般是
2019 中国大陆 中国文学 周作人 虚构
自己的园地 豆瓣
作者: 周作人 译者: 锺叔河 编订 岳麓书社 2019 - 1
《自己的园地》于一九二三年九月由北京“晨报社出版部”初版印行,为《晨报社丛书》第十一种。有自序一篇,代跋一篇。收文计《自己的园地》十八篇,《绿洲》十五篇,杂文二十篇,共五十三篇。
一九二七年二月,作者将书重加编订,抽出杂文二十篇及自序、代跋(先后入另集),加入《茶话》二十三篇(另有附录三篇),新写了小引一篇,改由上海北新书局出版。
“自己的园地”和“绿洲”,原是作者一九二二和二三年在《晨报副镌》上发表随笔的专栏名,“茶话”则是一九二六年在《语丝》上的专栏名。但入集的次序与报刊发表的次序并不全同,篇目也有变动。
本社一九八七年七月据北新本校订印行,并于小引之后补入晨报本旧序,此次仍据该本加校重版。
原本的插图,因复制为难,没有收入。
2023年2月20日 已读
周作人 1923 丨书名来自伏尔泰的《老实人》,是三本册子的集结。主要是文艺评论、国外文学作品的绍介、译本的比较和点评、还有一些篇幅较短的随笔。很多意见比较中肯,明显感觉没啥攻击性(对比周大),比如写宽容和忍受、如何对待神话、如何看待作小诗、鉴别情诗、为“不道德文学”归类等等。令我惊讶的是《堂吉诃德》(本书作《吉诃德先生》)备受周作人喜爱,可以说是常常翻阅的书。《心中》一篇令我联想到了《胭脂扣》,“心中”一词本指表示心迹的行为,进一步指以一死表明相爱之忱,心中成了情死的代名词。文中写中国人不懂情死,是因为大陆的唯物主义之故,不解。“虽说是死了不会开花结实,反正活着也不能配合,还有什么可惜这两条的性命”,原来是这种心态。“中国人的生活里充满着迷信、利己、麻木……”
2019 中国大陆 中国文学 周作人 非虚构
哀悼乳房 豆瓣
7.9 (21 个评分) 作者: 西西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1
一个并不比任何人勇敢的女子,乳癌下重建信心,好好活下来。
这是一部以文学手法缜密撰写的关于乳癌,以及医疗自救的奇书。叙事者以病人的身份,打破禁忌,剖析自己染患乳癌的现实,描写治疗的过程,病后的种种反省,朋友的关怀支援。身罩癌症魔魅,人生体会如真似幻,面对它,化解它,更舍不得离开这个世界。其中感叹,这许多年来人类的进展神速,我们如今的生命力,却明显相对地在萎缩呢。所谓“哀悼”,其实含有往者不谏,来者可追,而期望重生的意思。
台北中国时报开卷十大好书 1992
台北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 1992
改编为任贤齐、杨千嬅主演电影《天生一对》 2006
世界华文文学奖得主 内地首次大规模引进出版西西作品集
王安忆 余华 陈村 陈子善 艾晓明 龚鹏程 许子东 梁文道 郑树森 王德威  荐读
2023年1月7日 已读
西西 1992 丨虽然说是小说,但是叙述上就像是作者用自己的经历写的随笔,又插入了很多科普文章,引导读者正确对待癌症,控制饮食等等。我对这本书的喜欢大部分来自西西叙述的态度,不是被疾病打倒的惊慌,没有埋怨术后化疗的繁琐,除了肝部有扩散的担心,大部分都是坦然接受,积极治疗,术后控制饮食锻炼身体。作者写母亲是寄生在父亲家里“屈居卑微的一隅”(结合年代非常有女性意识);写化疗遇到导师带学生看如何操作,少女的说笑声是病人的“精神炼狱”,一语道出年轻与年老、健康与生病、故意沉默与无意说笑之间的巨大差异;也记录了那个年代气功大师治癌的骗局,虽然比较委婉;并且非常肯定了中医的作用,指出如今的中医没有地位。结合30年前的医疗水平,更加赞西西面对乳癌的心态,那是个大陆大部分女人还用草纸应对月经的年代。
2010 中国台湾 中国文学 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