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
中國故事 豆瓣
作者:
閻連科
麥田
2021
- 10
中國最具影響且最受爭議作家、「2021紐曼華語文學獎」得主——閻連科,
最新重磅長篇小說!
★
兒子想殺父親、丈夫想殺妻子、妻子想殺兒子⋯⋯
最凡常的生活卻瀰漫重重殺機,
村落如被潮浪淘盡的孤島;
人苟活在將醒未醒的惺忪裡。對他們一家三口而言,
寂靜是一種死亡。喧譁也是一種死亡。而既無寂靜又無喧譁才是活著嗎?
閻連科的想像奇詭怪誕,黑色幽默層出不窮。然而他又是最接地氣的作家。
我們似乎總期待他的新作會出現什麼更荒謬或更詭異的情節。《中國故事》彷彿將他的極限又推前一步。父不父,子不子,這家人演出中國核心家庭價值——既是經濟的也是倫理的——破產的荒謬劇,也成為後社會/後資本主義環境裡主體精神分裂的病例抽樣。
——王德威(美國哈佛大學Edward C. Henderson講座教授)
在我母地的那個村莊內,當你相信整個的中國就等同於那個村莊時,你卻又同時會發現,那個村莊不僅是中國的,是華語世界的,也是今天整個人類世界的。它是人類世界的一部分。是這個世界最有活力的細胞和心臟。它的每一次脈衝和跳動,每一縷生活紋理的來去和延展,都和這個世界的脈衝、跳動相聯繫,慢一步或者早一步,但從來沒有脱離開這世界的脈衝、跳動而獨立存在過。在這個村莊裡,天空、氣候、環境、善愛、良知和恨惡,還有人們的思維和價值觀,人的心性和德性,人們對宗教的認知、尊崇和漠然,無不和人類世界上的任何地方、任何民族、任何人群相聯繫,它們既有高度的相似性與趨同性,又有令人驚異的隔膜和反動性。人類的所有奧秘和常識,都遍布在這個村落裡;人類所有的無知和迷茫,也都遍布在這個村落的大街小巷上。人類人性中的最幽暗和最良善,都鮮明地刻寫在這個村落每個人的臉上、內心和行為中。
——摘錄自「2021紐曼華語文學獎」閻連科演講答謝詞
//
他對父親說:「我們家裡先不蓋房吧。」
「為啥兒?」
「把蓋房的錢拿來讓我出國去。」
「出國去,你出天吧。只要我活著你就別想出國那事情。」
於是,一整夜他都在床上翻騰。
一整夜都讓他覺得他不能不殺他的父親。
「殺了他,我就可以去美利堅的哪兒奔著我的前程了。」⋯⋯
身處窮山惡水資源寡缺的村落,
人們如礁石被浪潮反覆拉扯捲襲,
到處都是垃圾,到處都是被時代一拋了之的可憐相。
他們一家被困在破敗中營生,沒人能逃離命運主宰與安排。
作為獨子,村中罕有的大學生,他為了到美國留學想殺了父親;
作為丈夫,一心渴望高樓華宇,他攀上村中富婆而要滅了妻子;
作為母親,不堪備受兒子拖磨,她意欲在水井邊斬草除根。
尋常的家人,成了各自心懷鬼胎的追捕者,
當情感羈絆隨著想望崩毀戛然斷裂,
他們彷彿置身茫茫雪夜,
摸黑索求命懸一線的救贖⋯⋯
三場殺人未遂的故事,作為兒子、丈夫、妻子,
在暗無天日塵土飄揚的生存遊戲裡,
是不是唯有斬斷彼此,
憤怒才有出口,未來才有解脫的可能?
繼小說《日熄》以村落集體夢遊暗喻當代社會情狀,閻連科此次讓故事回返河南農村老家,以略帶戲謔的後設筆法,描摹村落農民在資源枯竭下人心浮動、地方勢力暗湧,延伸出日常生活的串串詭譎奇想,以及飽受集體環境規戒和馴育後,所擔負關於生存的卑微鬱結。
在不同章節中由這一家三口各自敘事,藉由「弒父」、「弒妻」、「弒子」等詭謬情節,透過層層殺機剝解以「家」為名的扭曲綑縛,更投映出作者對現代社會經濟、家庭價值的指涉。書中父親一心想過更好的生活,苦心收集建築材料卻全數被官方沒收,陷入「寧可和上天打官司,也不要和政府打官司」的落魄窘境,閻連科將思辨包藏在一個個謬趣故事裡,失控錯軌的情節對應欲振乏力的人生,看似荒誕卻十足悲涼。
最新重磅長篇小說!
★
兒子想殺父親、丈夫想殺妻子、妻子想殺兒子⋯⋯
最凡常的生活卻瀰漫重重殺機,
村落如被潮浪淘盡的孤島;
人苟活在將醒未醒的惺忪裡。對他們一家三口而言,
寂靜是一種死亡。喧譁也是一種死亡。而既無寂靜又無喧譁才是活著嗎?
閻連科的想像奇詭怪誕,黑色幽默層出不窮。然而他又是最接地氣的作家。
我們似乎總期待他的新作會出現什麼更荒謬或更詭異的情節。《中國故事》彷彿將他的極限又推前一步。父不父,子不子,這家人演出中國核心家庭價值——既是經濟的也是倫理的——破產的荒謬劇,也成為後社會/後資本主義環境裡主體精神分裂的病例抽樣。
——王德威(美國哈佛大學Edward C. Henderson講座教授)
在我母地的那個村莊內,當你相信整個的中國就等同於那個村莊時,你卻又同時會發現,那個村莊不僅是中國的,是華語世界的,也是今天整個人類世界的。它是人類世界的一部分。是這個世界最有活力的細胞和心臟。它的每一次脈衝和跳動,每一縷生活紋理的來去和延展,都和這個世界的脈衝、跳動相聯繫,慢一步或者早一步,但從來沒有脱離開這世界的脈衝、跳動而獨立存在過。在這個村莊裡,天空、氣候、環境、善愛、良知和恨惡,還有人們的思維和價值觀,人的心性和德性,人們對宗教的認知、尊崇和漠然,無不和人類世界上的任何地方、任何民族、任何人群相聯繫,它們既有高度的相似性與趨同性,又有令人驚異的隔膜和反動性。人類的所有奧秘和常識,都遍布在這個村落裡;人類所有的無知和迷茫,也都遍布在這個村落的大街小巷上。人類人性中的最幽暗和最良善,都鮮明地刻寫在這個村落每個人的臉上、內心和行為中。
——摘錄自「2021紐曼華語文學獎」閻連科演講答謝詞
//
他對父親說:「我們家裡先不蓋房吧。」
「為啥兒?」
「把蓋房的錢拿來讓我出國去。」
「出國去,你出天吧。只要我活著你就別想出國那事情。」
於是,一整夜他都在床上翻騰。
一整夜都讓他覺得他不能不殺他的父親。
「殺了他,我就可以去美利堅的哪兒奔著我的前程了。」⋯⋯
身處窮山惡水資源寡缺的村落,
人們如礁石被浪潮反覆拉扯捲襲,
到處都是垃圾,到處都是被時代一拋了之的可憐相。
他們一家被困在破敗中營生,沒人能逃離命運主宰與安排。
作為獨子,村中罕有的大學生,他為了到美國留學想殺了父親;
作為丈夫,一心渴望高樓華宇,他攀上村中富婆而要滅了妻子;
作為母親,不堪備受兒子拖磨,她意欲在水井邊斬草除根。
尋常的家人,成了各自心懷鬼胎的追捕者,
當情感羈絆隨著想望崩毀戛然斷裂,
他們彷彿置身茫茫雪夜,
摸黑索求命懸一線的救贖⋯⋯
三場殺人未遂的故事,作為兒子、丈夫、妻子,
在暗無天日塵土飄揚的生存遊戲裡,
是不是唯有斬斷彼此,
憤怒才有出口,未來才有解脫的可能?
繼小說《日熄》以村落集體夢遊暗喻當代社會情狀,閻連科此次讓故事回返河南農村老家,以略帶戲謔的後設筆法,描摹村落農民在資源枯竭下人心浮動、地方勢力暗湧,延伸出日常生活的串串詭譎奇想,以及飽受集體環境規戒和馴育後,所擔負關於生存的卑微鬱結。
在不同章節中由這一家三口各自敘事,藉由「弒父」、「弒妻」、「弒子」等詭謬情節,透過層層殺機剝解以「家」為名的扭曲綑縛,更投映出作者對現代社會經濟、家庭價值的指涉。書中父親一心想過更好的生活,苦心收集建築材料卻全數被官方沒收,陷入「寧可和上天打官司,也不要和政府打官司」的落魄窘境,閻連科將思辨包藏在一個個謬趣故事裡,失控錯軌的情節對應欲振乏力的人生,看似荒誕卻十足悲涼。
八尺門的辯護人(鏡文學百萬影視小說大獎首獎) 谷歌图书 豆瓣
8.2 (5 个评分)
作者:
唐福睿
鏡文學
2021
- 12
★「第二屆鏡文學百萬影視小說大獎」首獎作品。
★新銳作家唐福睿以所受法學訓練為基底,寫實呈現少數族群、移工在法律制度中的掙扎與社會處境,其寫實手法有如一面照向社會偏遠角落的鏡子,照映出階級下的人性實相。
槍響前,他必須找到拯救被告的方法。
一艘遠洋漁船,承載著一樁滅門命案的祕密;
為了找出真相、伸張正義,賭上的可能是整個國家的命運
★評審一致盛讚!「第二屆鏡文學百萬影視小說大獎」首獎作品
★由執業律師執筆,影視化確定!
「待證事實是什麼?」審判長問。
「我們有充分理由認為當晚死者遇害前有撥打電話給某人,那個人或許能解答殺人背後的真相。」佟寶駒說。
基隆八尺門,「平春16號」阿美族船長一家滅門命案,
所有罪證均指向該船一名逃逸的印尼籍漁工,罪證確鑿,但疑雲卻重重密布。
出身八尺門的阿美族公設辯護人佟寶駒,遠離部落多年,卻被迫重回老家,面對充滿敵意的族人。在有限的時間內,他必須與鄰居的印尼籍看護工,以及即將成為法官的替代役男合作,跨越種族、語言的隔閡,憑著蛛絲馬跡找出被隱蓋的真相……
★新銳作家唐福睿以所受法學訓練為基底,寫實呈現少數族群、移工在法律制度中的掙扎與社會處境,其寫實手法有如一面照向社會偏遠角落的鏡子,照映出階級下的人性實相。
槍響前,他必須找到拯救被告的方法。
一艘遠洋漁船,承載著一樁滅門命案的祕密;
為了找出真相、伸張正義,賭上的可能是整個國家的命運
★評審一致盛讚!「第二屆鏡文學百萬影視小說大獎」首獎作品
★由執業律師執筆,影視化確定!
「待證事實是什麼?」審判長問。
「我們有充分理由認為當晚死者遇害前有撥打電話給某人,那個人或許能解答殺人背後的真相。」佟寶駒說。
基隆八尺門,「平春16號」阿美族船長一家滅門命案,
所有罪證均指向該船一名逃逸的印尼籍漁工,罪證確鑿,但疑雲卻重重密布。
出身八尺門的阿美族公設辯護人佟寶駒,遠離部落多年,卻被迫重回老家,面對充滿敵意的族人。在有限的時間內,他必須與鄰居的印尼籍看護工,以及即將成為法官的替代役男合作,跨越種族、語言的隔閡,憑著蛛絲馬跡找出被隱蓋的真相……
过去的生命 豆瓣
作者:
周作人
译者:
锺叔河 编订
岳麓书社
2019
- 1
《过去的生命》,周作人的新诗集,一九二九年十一月北新书局初版,为《苦雨斋小书》之五,有序一篇,收作品三十五篇。
周氏在序文中说:“这里所收集的三十多篇东西,是我所写的诗的一切。”他所说的诗,指的都是新诗,即“这些‘诗’的文句都是散文的”。而且,其中的《西山小品》二篇,本来就是散文,原系以日文写成,曾刊于日本杂志,后又自己译成中文,一九二二年二月刊于《小说月报》十三卷二号。将其入集,大概是作者认为,“能够表现出当时的情意,亦即是过去的生命”的“别种的散文小品”,其实也就是诗的缘故吧。
《昼梦》和《寻路的人》二篇,也是标准的散文——散文诗,后者曾收入晨报版《自己的园地》作为代跋,北新版将其抽出,又改入《谈虎集》了。
本社一九八七年七月据北新本校订印行,此次仍据该本加校重版。
原未入集的和周氏后来写作的“文句都是散文的”诗作,有的虽是游戏文章,但于了解作者思想情绪仍有参考价值,重版时搜集到的有一十五首,遂援《知堂杂诗抄》例编为“外编”。
周氏在序文中说:“这里所收集的三十多篇东西,是我所写的诗的一切。”他所说的诗,指的都是新诗,即“这些‘诗’的文句都是散文的”。而且,其中的《西山小品》二篇,本来就是散文,原系以日文写成,曾刊于日本杂志,后又自己译成中文,一九二二年二月刊于《小说月报》十三卷二号。将其入集,大概是作者认为,“能够表现出当时的情意,亦即是过去的生命”的“别种的散文小品”,其实也就是诗的缘故吧。
《昼梦》和《寻路的人》二篇,也是标准的散文——散文诗,后者曾收入晨报版《自己的园地》作为代跋,北新版将其抽出,又改入《谈虎集》了。
本社一九八七年七月据北新本校订印行,此次仍据该本加校重版。
原未入集的和周氏后来写作的“文句都是散文的”诗作,有的虽是游戏文章,但于了解作者思想情绪仍有参考价值,重版时搜集到的有一十五首,遂援《知堂杂诗抄》例编为“外编”。
谈虎集 豆瓣
作者:
周作人
译者:
锺叔河 编订
岳麓书社
2019
- 1
《谈虎集》上下两卷本,收一九一九年至一九二七年间文,北新书局于一九二八年一月二月分别出版。上册有序一篇,收文从《祖先崇拜》至《怎么说才好》,计七十六篇;下册后记一篇,收文从《双十节的感想》至《剪发之一考察》,计五十六篇;上下卷共收文一百三十二篇。
《谈虎集》是和《谈龙集》一同收集、一同整理、一同编辑,然后再按内容“分家”,各自成书的。序文也是同一篇,《苦雨斋序跋文》中便叫《谈龙谈虎集序》。序文说道:“……‘分家’,将其中略略关涉文艺的四十四篇挑出,另编一集,叫作《谈龙集》,其馀的一百十几篇留下,还是称作《谈虎集》。……《谈虎集》里所收的是关于一切人事的评论。”
集中《夏夜梦》中《初恋》曾收入《雨天的书》,《碰伤》曾收入《泽泻集》,《寻路的人》后来又收入《过去的生命》。
本社一九八九年一月据北新本将上下卷合为一册校订印行,此次仍据该版加校重版。
《谈虎集》是和《谈龙集》一同收集、一同整理、一同编辑,然后再按内容“分家”,各自成书的。序文也是同一篇,《苦雨斋序跋文》中便叫《谈龙谈虎集序》。序文说道:“……‘分家’,将其中略略关涉文艺的四十四篇挑出,另编一集,叫作《谈龙集》,其馀的一百十几篇留下,还是称作《谈虎集》。……《谈虎集》里所收的是关于一切人事的评论。”
集中《夏夜梦》中《初恋》曾收入《雨天的书》,《碰伤》曾收入《泽泻集》,《寻路的人》后来又收入《过去的生命》。
本社一九八九年一月据北新本将上下卷合为一册校订印行,此次仍据该版加校重版。
蜗居 豆瓣
7.1 (34 个评分)
作者:
六六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7
故事发生在上海房价飙升时期。主人公海萍与丈夫苏淳下决心离开租住了5年的10平米的小屋,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却发觉“攒钱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况且儿子吃奶粉要花钱,穿纸尿裤也要花钱,“进出口双向收费,比中国移动还狠”,郁闷与争执成了这对白领夫妻每一天的家常便饭。海萍在丈夫面前淑女变悍妇,哀叹“是这个没用的男人给了我做泼妇的能量”。海萍的妹妹海藻一边帮忙筹钱,一边为姐姐的转变感到心痛,“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房子是婚姻的坟墓。”等到他们终于筹齐首付,在上海郊区挑中一套两居室,手机上竟收到“江苏移动欢迎您”的短信。即便如此,海萍依然能举出一长串理由说服苏淳买下这套房子,并要在20年内还清贷款。“如果30年才还完,利息都要滚出一套房子来了。”……
谈龙集 豆瓣
作者:
周作人
译者:
锺叔河 编订
岳麓书社
2019
- 1
《谈龙集》,一九二七年十二月开明书店初版,有序言一篇,收一九一八年至一九二七年间所作文四十四篇。
作者在序中说:“近几年来所写的小文字,已经辑集的有《自己的园地》等三册(即《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和《泽泻集》)一百二十篇,又《艺术与生活》里二十篇,但此外散乱着的还有好些,今年暑假中发心来整理他一下,预备再编一本小册子出来。等到收集好了之后一看,虽然都是些零星小品,篇数总有一百五六十,觉得不能收在一册里头了,只得决心叫他们‘分家’,将其中略略关涉文艺的四十四篇挑出,另编一集,叫作《谈龙集》。”可见这乃是一册“关涉文艺”的论文集,但仍然并不缺乏散文随笔的审美意味。
《自己的园地》晨报本原有“杂文二十篇”中《文艺批评杂话》《地方与文艺》等十一篇,之所以被从北新本中抽出,改入本集,看来也是为了“以类相从”的缘故。
本社曾于一九八九年一月据开明本校订印行,此次仍据该版加校重版。
作者在序中说:“近几年来所写的小文字,已经辑集的有《自己的园地》等三册(即《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和《泽泻集》)一百二十篇,又《艺术与生活》里二十篇,但此外散乱着的还有好些,今年暑假中发心来整理他一下,预备再编一本小册子出来。等到收集好了之后一看,虽然都是些零星小品,篇数总有一百五六十,觉得不能收在一册里头了,只得决心叫他们‘分家’,将其中略略关涉文艺的四十四篇挑出,另编一集,叫作《谈龙集》。”可见这乃是一册“关涉文艺”的论文集,但仍然并不缺乏散文随笔的审美意味。
《自己的园地》晨报本原有“杂文二十篇”中《文艺批评杂话》《地方与文艺》等十一篇,之所以被从北新本中抽出,改入本集,看来也是为了“以类相从”的缘故。
本社曾于一九八九年一月据开明本校订印行,此次仍据该版加校重版。
泽泻集 豆瓣
作者:
周作人
译者:
锺叔河 编订
2019
- 1
《泽泻集》,一九二七年九月上海"北新书局"初版,为周氏《苦雨斋小书》之三(《苦雨斋小书》出版过五种,即《冥土旅行》《玛加尔的梦》《泽泻集》《永日集》和《过去的生命》),有序一篇,收文二十一篇。
在《泽泻集》中,《爱罗先珂君》曾收入晨报本《自己的园地》,《(镜花缘)》《心中》曾收入北新本《自己的园地》,《苍蝇》《(雨天的书)序》《故乡的野菜》《北京的茶食》《吃茶》《苦雨》《死之默想》《唁辞》则见于《雨天的书》。二十一篇中,与前出文集重复的超过了半数。
文集本不当篇目重复,但如果是选本,则重复乃是当然。《泽泻集》便是一本作者的自选集,序文中道:"自己觉得比较地中意,能够表出一点当时的情思与趣味的,也还有三五篇,现在便把他搜集起来,作为《苦雨斋小书》之一。"话说得十分明白了。
本社一九八七年七月据北新本校订印行,此次仍据该版加校重版。
在《泽泻集》中,《爱罗先珂君》曾收入晨报本《自己的园地》,《(镜花缘)》《心中》曾收入北新本《自己的园地》,《苍蝇》《(雨天的书)序》《故乡的野菜》《北京的茶食》《吃茶》《苦雨》《死之默想》《唁辞》则见于《雨天的书》。二十一篇中,与前出文集重复的超过了半数。
文集本不当篇目重复,但如果是选本,则重复乃是当然。《泽泻集》便是一本作者的自选集,序文中道:"自己觉得比较地中意,能够表出一点当时的情思与趣味的,也还有三五篇,现在便把他搜集起来,作为《苦雨斋小书》之一。"话说得十分明白了。
本社一九八七年七月据北新本校订印行,此次仍据该版加校重版。
鲸鱼安慰了大海 豆瓣
作者:
燕七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9
- 5
《鲸鱼安慰了大海》收录燕七诗138首,老树画30幅。精美彩印,值得收藏。
最简单的词语,最简单的句子,最简单的诗,映照的却是尘世的一切。“我哭,诗中已先替我哭了;我笑,诗中已先替我笑了”。诗人并不替我们哭或笑,只是把我们感觉到而没有说出的悲喜呈现到我们眼前。
————— ———
1. “最天真的诗人”燕七,用138首天真之歌,道尽了尘世的悲与喜、欢聚与离别、自然与文明、苍老与天真。著名画家老树画画极为欣赏这些诗:“燕七的诗清简,质实,明净,了无尘世的阴暗和心机”。最明净的诗,替我们找回曾经有过的天真。
2. 老树画画30幅精美插画,题写书名,并为诗集绘制封面图《鲸鱼安慰了大海》。诗画和谐,浑然一体。
3.一部可以听的诗集。著名演员陈赫,朗读《鲸鱼安慰了大海》;著名诗人、鲁迅文学奖得主雷平阳、张执浩,分别朗诵《生而为人》《清明》;著名小说家曹军庆,朗读《喜欢是简单的事》;畅销书作家何三坡,朗读《小火车》;诗人、翻译家李以亮朗读《野火》……百位大咖献声,书中配有二维码,扫码收听。
————— ———
我从不对你说,喜欢你
我不给你尘埃给树叶的压力
我从不骗自己说,喜欢你
我是善良的蜜蜂给自己留了一点点蜜
——《从不对你说》
地球怎么可能是圆的
你走了那么久
还没有回到我身边
——《地球怎么可能是圆的》
最简单的词语,最简单的句子,最简单的诗,映照的却是尘世的一切。“我哭,诗中已先替我哭了;我笑,诗中已先替我笑了”。诗人并不替我们哭或笑,只是把我们感觉到而没有说出的悲喜呈现到我们眼前。
————— ———
1. “最天真的诗人”燕七,用138首天真之歌,道尽了尘世的悲与喜、欢聚与离别、自然与文明、苍老与天真。著名画家老树画画极为欣赏这些诗:“燕七的诗清简,质实,明净,了无尘世的阴暗和心机”。最明净的诗,替我们找回曾经有过的天真。
2. 老树画画30幅精美插画,题写书名,并为诗集绘制封面图《鲸鱼安慰了大海》。诗画和谐,浑然一体。
3.一部可以听的诗集。著名演员陈赫,朗读《鲸鱼安慰了大海》;著名诗人、鲁迅文学奖得主雷平阳、张执浩,分别朗诵《生而为人》《清明》;著名小说家曹军庆,朗读《喜欢是简单的事》;畅销书作家何三坡,朗读《小火车》;诗人、翻译家李以亮朗读《野火》……百位大咖献声,书中配有二维码,扫码收听。
————— ———
我从不对你说,喜欢你
我不给你尘埃给树叶的压力
我从不骗自己说,喜欢你
我是善良的蜜蜂给自己留了一点点蜜
——《从不对你说》
地球怎么可能是圆的
你走了那么久
还没有回到我身边
——《地球怎么可能是圆的》
锁春记 豆瓣
5.2 (5 个评分)
作者:
张欣
作家出版社
2007
- 1
《锁春记》讲述了金融界精英庄世博年届四十,事业蒸蒸日上,感情却危机四伏。三个性格、背景各异的女人的命运不可避免地因庄世博在她们生命中的意义而发生变化。沉静自若、独立自我的查宛丹原是击剑运动员,庄世博的结发妻子;人淡如菊、高洁睿智的大学教师庄芷言是庄世博的妹妹;时髦漂亮、出身低微的电视台主持人叶丛碧是庄世博的情人。作者满怀理解和同情,敏锐地抓住当代女性面临的重重无奈、压力和困窘,描写了她们背后的痛苦和艰辛。正如王尔德所感叹的“只有聪明的女人,才会犯骇人听闻的错误”,我们看到了一个个令人扼腕痛惜的人生。
张欣说:“我选择写这样一个故事,来源于对女性世界的巨大困惑。从小到大,我们所受的教育一直是正面的,坚韧的,始终如一的。我有许多女性朋友,尤其是成功人士,她们的执著可以说无坚不摧,但对于执著背后的痛苦和艰辛,几乎很少被人关注或者关心。
张欣说:“我选择写这样一个故事,来源于对女性世界的巨大困惑。从小到大,我们所受的教育一直是正面的,坚韧的,始终如一的。我有许多女性朋友,尤其是成功人士,她们的执著可以说无坚不摧,但对于执著背后的痛苦和艰辛,几乎很少被人关注或者关心。
自己的园地 豆瓣
作者:
周作人
译者:
锺叔河 编订
岳麓书社
2019
- 1
《自己的园地》于一九二三年九月由北京“晨报社出版部”初版印行,为《晨报社丛书》第十一种。有自序一篇,代跋一篇。收文计《自己的园地》十八篇,《绿洲》十五篇,杂文二十篇,共五十三篇。
一九二七年二月,作者将书重加编订,抽出杂文二十篇及自序、代跋(先后入另集),加入《茶话》二十三篇(另有附录三篇),新写了小引一篇,改由上海北新书局出版。
“自己的园地”和“绿洲”,原是作者一九二二和二三年在《晨报副镌》上发表随笔的专栏名,“茶话”则是一九二六年在《语丝》上的专栏名。但入集的次序与报刊发表的次序并不全同,篇目也有变动。
本社一九八七年七月据北新本校订印行,并于小引之后补入晨报本旧序,此次仍据该本加校重版。
原本的插图,因复制为难,没有收入。
一九二七年二月,作者将书重加编订,抽出杂文二十篇及自序、代跋(先后入另集),加入《茶话》二十三篇(另有附录三篇),新写了小引一篇,改由上海北新书局出版。
“自己的园地”和“绿洲”,原是作者一九二二和二三年在《晨报副镌》上发表随笔的专栏名,“茶话”则是一九二六年在《语丝》上的专栏名。但入集的次序与报刊发表的次序并不全同,篇目也有变动。
本社一九八七年七月据北新本校订印行,并于小引之后补入晨报本旧序,此次仍据该本加校重版。
原本的插图,因复制为难,没有收入。
哀悼乳房 豆瓣
7.9 (21 个评分)
作者:
西西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1
一个并不比任何人勇敢的女子,乳癌下重建信心,好好活下来。
这是一部以文学手法缜密撰写的关于乳癌,以及医疗自救的奇书。叙事者以病人的身份,打破禁忌,剖析自己染患乳癌的现实,描写治疗的过程,病后的种种反省,朋友的关怀支援。身罩癌症魔魅,人生体会如真似幻,面对它,化解它,更舍不得离开这个世界。其中感叹,这许多年来人类的进展神速,我们如今的生命力,却明显相对地在萎缩呢。所谓“哀悼”,其实含有往者不谏,来者可追,而期望重生的意思。
台北中国时报开卷十大好书 1992
台北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 1992
改编为任贤齐、杨千嬅主演电影《天生一对》 2006
世界华文文学奖得主 内地首次大规模引进出版西西作品集
王安忆 余华 陈村 陈子善 艾晓明 龚鹏程 许子东 梁文道 郑树森 王德威 荐读
这是一部以文学手法缜密撰写的关于乳癌,以及医疗自救的奇书。叙事者以病人的身份,打破禁忌,剖析自己染患乳癌的现实,描写治疗的过程,病后的种种反省,朋友的关怀支援。身罩癌症魔魅,人生体会如真似幻,面对它,化解它,更舍不得离开这个世界。其中感叹,这许多年来人类的进展神速,我们如今的生命力,却明显相对地在萎缩呢。所谓“哀悼”,其实含有往者不谏,来者可追,而期望重生的意思。
台北中国时报开卷十大好书 1992
台北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 1992
改编为任贤齐、杨千嬅主演电影《天生一对》 2006
世界华文文学奖得主 内地首次大规模引进出版西西作品集
王安忆 余华 陈村 陈子善 艾晓明 龚鹏程 许子东 梁文道 郑树森 王德威 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