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在绝望之巅 豆瓣
Sur les cimes du désespoir
7.4 (57 个评分) 作者: [法]E. M. 齐奥朗 译者: 唐江 2022 - 6
◎“二十世纪的尼采”、现代欧洲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
◎E.M.齐奥朗初试啼声之作 中文简体版首次译介

在绝望之巅挣扎,燃起超脱生死的激情
将眼泪变成思想,发出反叛的野蛮呐喊
————
【编辑推荐】
※E.M.齐奥朗是现代欧洲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的 尼采”。其作品以断章体的形式和对痛苦磨难、虚无主义等问题的思考而著称,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苏珊·桑塔格、伊塔洛·卡尔维诺、米兰·昆德拉、保罗·策兰、萨缪尔·贝克特等诸多当代名家一致推崇。
※《在绝望之巅》是E.M.齐奥朗初试啼声之作,也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其中存在主义式的绝望令人震惊而又振奋,展现了一种新奇的、抒情的、反体系化的哲学风格,奠定了他的创作基调,成为他之后作品的思想源泉,是了解齐奥朗思想脉络的必读之作。
————
【内容简介】
《在绝望之巅》是二十世纪著名哲学家E.M.齐奥朗的首部作品,写于作者饱受抑郁症和失眠症困扰时期。齐奥朗在其中对种种形而上学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主题涉及荒谬、异化、抑郁、失眠、爱情、狂喜、苦难、贫穷、善恶等。本书以一种新奇的、抒情的、反体系化的哲学风格,奠定了齐奥朗的创作基调,作为这位现代哲学家的思想源泉,意义重大。
《在绝望之巅》既是齐奥朗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精致的散文语言、断章体的创作形式和悲观的哲学思想有机结合,表现出荒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态度,对西方知识界产生了极大影响。
————
【名人推荐】
“齐奥朗是当今思想最精细,写作最具力量的人之一。”——苏珊·桑塔格
“他是一位杰出的反叛者,也是一位独具怀疑精神的厌世者,一而再、再而三地让我们在人类存在的虚无当中惊醒过来。”——诺曼·马内阿
2023年1月2日 已读 Cioran 1934 丨原来这就是 22 岁的齐奥朗,也是敏感细腻并且显而易见想很多的男青年,荒谬、疲惫、痛苦、绝望、孤独、苦难,他写的往往是一种平时被忽略的、难以描绘的或者未及深思的状态或感受,虽然很多表述让人看到思想的火花,但也有不少陈述和笃定让人发笑。“人创造的任何东西都不会长久”“我对未来而过去都没有什么感觉,而现在在我看来有毒”“少量的知识令人愉快,大量的知识令人作呕”。不算喜欢,暂归入不难读的哲学家。
2022 哲学 法国 非虚构
看不见的女性 Goodreads 豆瓣
Invisible Women
9.2 (100 个评分) 作者: [英] 卡罗琳·克利亚多·佩雷斯 译者: 詹涓 新星出版社 2022 - 8
这本书没有咆哮,只有事实和数字。在告诉我父权制是我想象出来的之前,请你先读读这本书。《看不见的女性》充满启示,令人恐惧,又充满希望。堪称一部现世的《圣经》。
——珍妮特·温特森,英国知名作家
卡罗琳·克里亚多·佩雷斯简直是掌握数据的西蒙娜·德·波伏瓦。
——莱昂内尔·巴伯,《金融时报》前主编
·
🚺 关于全世界一半人口被无视、被消声的故事,全方位揭露无处不在的隐形歧视
🚺 一本书彻底更新你的性别思维:我们的世界以男性为样本、由男性设计,为男性设计
🚺 从校园到职场,从孕育到患病,“掌握数据的波伏瓦”展现她被忽视、压榨和威胁的一生
🚺 一本改变游戏规则的书,获《金融时报》&麦肯锡商业图书奖
🚺 当代女性生存指南:在专为男性设计的世界该如何生存和改变?
🚺 横扫欧美市场,已译成30多种语言,简中版首次引进!
🚺 英国书店最受读者欢迎好书,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作品,牛津大学院长大力推荐:每一页都充满事实和数据
🚺 曼切斯特大学、墨尔本大学、阿斯顿大学等名校教授推荐,《自然》《经济学人》等知名媒体联名推荐,入选《新政治家》《观察者报》《周日泰晤士报》年度选书
·
世界对女性的忽视或威胁,存在于每一次凝视,每一趟公交,每一间厕所,每一个普通的工作日,存在于你我生活的每一处隐秘角落。
女性承担了75%的无偿照护工作,每年为全球GDP贡献10万亿美元
——却休息得更少,得不到报酬,缺少社会支持;
女厕经常排长队,男厕却基本畅通无阻
——因为女性生理构造不同,所需的如厕时间是男性的2.3倍,而男女厕普遍被设计成相同大小,且男厕因有小便池而能容纳更多人;
女性遭遇车祸受轻伤的可能性比男性高71%,重伤可能性高47%,死亡率高17%
——因为汽车根据男性身材设计,碰撞测试假人几十年来都以男性为基准,即使近年采用女性假人测试,也未考虑女性的肌肉质量分布与骨密度等生理差异;
同样的药物,女性服用后效果远不如男性
——因为相当多的药物实验未将女性纳入研究,90%的药理学论文只描述雄性动物的研究,男性身体被用来代表全人类。
从公共交通到政府决策,从工作场所到医院手术,在大量“性别中立”的规则背后,男性往往被视为默认选项,女性则被视而不见。
·
《看不见的女性》是一本改变游戏规则的书。这本书应该出现在每一个政策制定者、政治家和管理者的书架上。很少有书能真正改变你看待世界的方式。《看不见的女性》正是这么一本罕见的作品。卡罗琳·克里亚多·佩雷斯提出了一个有力的例子,表明世界是为男人而设计的。
——《泰晤士报》
在《看不见的女性》一书的表面下,有一种即将喷涌而出的愤怒在文本间不时浮现。但这本书的力量并不来自修辞——而来自它平稳且连续不断的证据堆积,以及纯粹的观点的分量。阅读《看不见的女性》,读者可能会像我一样有眩晕的感觉,因为其中许多都是我自己的故事或我朋友的故事。
——《新政治家》杂志
用这本书武装你自己,再把它塞到你认识的每个人手中。这是一本不折不扣的绝妙之作!
——海伦娜·肯尼迪,英国议员,牛津大学曼斯菲尔德学院前院长
这本书对“性别数据缺口”的探索,是目前每一场女权主义斗争的有力武器。
——海伦·刘易斯,《新政治家》前副总编辑
无懈可击的事实,强有力的故事,才是感动人心的东西。这本麦肯锡年度商业图书的获奖者巧妙结合着两者,为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带来曙光。
——凯文·斯尼德,高盛公司亚太地区联席总裁
《看不见的女性》讲述了一个被忽视的话题——我们从未发现,更不知道为何如此。这本书对性别政治的认知与无知进行了有力、重要和令人大开眼界的分析。从技术到自然灾害,它新颖而及时地提醒我们,为什么在那些塑造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机构中,我们急需女性担任领导职务。
——科迪莉亚·法恩,墨尔本大学历史及科学哲学教授
《看不见的女性》是一部相当有趣的作品,充满无数引人深思的迷人事实。将男性视为默认选项,或将女性视为矮小的男性(当女性被考虑之内时),其后果将对每一个人、对万事万物都产生广泛的影响,从铲雪到安全带再到许多医疗学科都是如此。以后当我心脏病发作、发生车祸或去剧院上厕所时,我一定会想起这本书。
——吉娜·里彭,阿斯顿大学认知神经科学荣誉教授
2022年12月26日 已读
Perez 2019 丨这本书主要呈现的一个问题是关于女性数据的缺口。日常生活中从城市规划中忽略女性的照护责任;职场中,工作时间监管标准都是为男人的生活设计的,女性为家庭付出的无偿劳动看不到;医学方面,药物试验都是以男性我对象,得出的结论也适用于男性,女性需要为此买单,重者付出生命的代价;女性参政更是受到比男性更多的污名,这一点在《好不愤怒》中有更具体的展开。作者疯狂罗列世界上种种女性数据缺口的现象,都是扎实的论文结果或统计数据。好笑的是国外居然也会有“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这种现象,美其名曰“女人为什么不能像男人一样”。而解决方法仅仅是简单的“听女人说话”(P222)或“向女性提问”(P310)。对比中国,欧美已经走得很超前,我们连高铁上要不要(非免费)提供卫生巾还要吵半天。
2022 女性主义 社会学 英国 非虚构
豆瓣
布朗尼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22年12月17日 出版发行: 录音室版
情绪就像潮汐,往往不能自已。如果扎着小洞的口袋永远装不满它、遍布裂隙的堤坝永远挡不住它,那就站在其中,让情绪随着引力释放最自然的形状。
2022年12月24日 听过
本月新专丨《Interlude》钢琴有点爵士的感觉。和张昊合作的《Look What You've Done To Me》收录进来是有点突兀的。总体无感,再也没有听《Julie》的惊喜,英文的咬字发音距离舒适还有一段距离,这方面还能提高点的。至于创作内涵上,也就在小资小调上徘徊不前,没有更多的表达诉求了。也没寄予很高的期望。(回去听了廉子,咬字真的是我接受新主唱过不去的坎。
2022 专辑 内地 流行
退想斋日记 豆瓣
作者: 刘大鹏 遗著 / 乔志强 标注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 - 1
《退想斋日记》为山西省太原县(现太原市晋源区)赤桥村举人刘大鹏所著,始于光绪十七年(1891),迄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时间跨度长达五十二年,最早为乔志强先生在田野调查中所发现。刘大鹏活动地区虽然多在山西太原,但由于其对下层社会生活有较多接触,深谙民间疾苦,当过私 塾先生、县立小学校长、县议会长,管过小煤窑,还督率子女参加田间劳动及经营,主持修葺过晋祠及附近道路,所以日记呈现了基层乡村社会应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很多丰富细节,弥足珍贵。本书初版出版三十年来,受到中外史学界广泛的征引,已经成为研究中国社会史、乡村史乃至科举史的必读书。此次重印,对全文做了一定修订,期待能对推动历史研究有所裨益。
2022年12月19日 已读
刘大鹏 1890-1942/1990 出版丨原以为只是个清举人日记,一观清末至民国社会变革对普通百姓的影响。读下来确实发现对于农业生产、粮食价格、雇工成本、婚丧嫁娶的风俗、祭祀迎神的传统都有非常详细的记录。以前对于社会动荡期民不聊生的感知仅仅是今日不知明日生死。但读下来这本日记会发现“活着很难”由各方面的原因,清末的时候重税用于还清政府的赔款,各种莫名其妙的税种,后来日均入侵的时候用救国名义让商铺“借款”,让个人“捐款”,违者拘捕。这一家一直勤恳于农业种植,是从还算不错的条件渐渐到民国战争期间需要靠朋友送粮救济的程度,也看到一些如瘟疫猖獗、妇女放足、加入天主教等等不太重要但可能会在别的研究中出现的史料。来自个人的历史记录,把那些现在看来是重大的历史事件,记录很简单,所以常说“见证历史”真的会是改变历史的时刻。
2022 中国大陆 历史 非虚构
宋词群星闪耀时 豆瓣
作者: 周公子 2022 - 11
《宋词群星闪耀时》上篇选取闪耀于宋代诗坛天空的“十颗明星”:李煜、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宋徽宗、李清照、岳飞、陆游、辛弃疾,讲述他们让人唏嘘的一生。每篇人物小传都结合了若干经典宋词,并将其置于写作背景之下,让人能更准确、更生动地理解这些词人与他们的作品。下篇是轻松的人物番外故事。读历史,品诗词,从浅斟低唱到金戈铁马,翻开本书,领略大宋词人风雅又激昂的百味人生。
2022年12月17日 已读
周公子 2022 丨灌水书:中学作文素材一览,不能更多了,真有感兴趣的诗词和词人个人经历,最好去查证一下再用,看上去不是很靠谱的样子。看个乐呵还行。作者在《素食:出世和入世》开头说自己写了很多古代先贤的人生小传,作者是低估了传记的完成度还是高估了自己的水平,这充其量就是个人生流水,加塞一些诗词鉴赏,并就鉴赏需要的情况下对创作背景加以补充。鉴赏的水平也就是蜻蜓点水吧,整体文风说一句,表达情感来一句,复述内容来两句,完事了。流水上没有突出每位词人的艺术成就,点评上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见解,还是那些诗人不幸诗家幸的内容。把“《题临安邸》”写成“《题林安邸》”属于低级错误了,不识临安,所以整本书也就是东拼西凑的产物而已。
2022 中国大陆 文学评论 非虚构
西方文学之旅 豆瓣
作者: 徐葆耕 2022 - 2
《西方文学之旅》是清华大学徐葆耕教授的一部文学评论专著,全书从远古时期的亚细亚文明讲起,带着读者扬帆起航一路跨越了文艺复兴时期、新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文学运动时期一直到20 世纪后现代时期,给很多西方文学爱好者带来了一场瑰丽辉煌的文化航行。本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却作为文学欣赏和文学史知识的经典,在清华、北大、武汉大学等全国诸多重点高校学生中风靡流传十余年。插图珍藏本,更展现了西方文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是阅读、收藏、欣赏的完美统一,构造了可以尽情遨游的多重审美空间。
此次再版,对旧版本中的一些引文进行了重新核对,修正了一些错误。对部分过于久远的引文,参照引文原版的修订情况进行了更新替换,对书中的一些词句进行了修改加工,使之更加符合现今的出版用词规范。
2022年12月17日 已读
徐葆耕 1990 丨一次美妙的旅行,本书给我最强烈的感受是“文学”原来距离“哲学”这么近,哲学用来解释文学作品的内涵,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具体的心理描写的变化过程等又能为哲学理论提供支撑。作者将西方文学分为“史诗时代”“戏剧时代”和“散文时代”,每一章小苗提开始前的总述都概括得很好,也可以看到作者分析文学作品可以直接把作品和作者的经历或者观点联系起来,也能点出作品存在的时代特点。西方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四个作品:荷马的史诗、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悲剧、歌德的《浮士德》。对我来说,在不了解西方文学史之前阅读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个个孤立的小岛,虽然不知道他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但是我的阅读可以保留文本给我的第一感觉。而在了解以后,那些读过的作品就像一块块拼图让一副时空地图变得完整。(恩格斯出现的频率比马克思高多了
2022 中国大陆 文学评论 非虚构
圣诞故事集 豆瓣
A Christmas Carol and Other Christmas Writings
作者: [英] 狄更斯 译者: 汪倜然 / 金绍禹
从1843年到1848年间(1847年除外),狄更斯每年圣诞节发表一部中篇小说,共得五篇,集结出版后名为《圣诞故事集》。这些小说绝不仅仅是纯粹的应景式作品,它们集中表现了作者调和社会矛盾的梦想褐感伤失望的情绪。仅以其中最著名的《圣诞欢歌》为例,故事描写了一个吝啬的老商人再圣诞夜被三个幽灵带着遍览穷苦人的善意,狠心人的下场,于是从此变为慷慨仁爱之人。……《圣诞故事集》在英国深入人心,其中的人物几乎家喻户晓。许多评论家认为,它的出版,标志着狄更斯的创作进入了繁荣期。
◎狄更斯极为深入人心的作品,堪称改变了历史。正因为这部作品,他被称为“发明圣诞节的人”。
◎收入名家约翰•里奇、阿瑟•拉克姆等名家插图
◎小说结构非常齐整,在人物刻画方面,更是入木三分。不光主人公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配角们也是千姿百态。
上海译文出版社获企鹅-兰登独家授权装帧,通过原版装帧、传世插图和经典译本,以真正配得上其文学地位的版本,逼真还原一代英国文学巨匠狄更斯神韵雅趣。
2022年12月16日 已读
Charles Dickens 1843-1848 丨不好看,所以看了好久,硬着头皮读而产生了心力交瘁感。主要原因是翻译,太古了读起来很不顺。另外一点是篇幅限制,这个开本每篇100页,中文也就每篇六七万吧,人物多,人名昵称也多,不注读起来着实混乱,对话总是不知所云。而且狄更斯喜欢用职业指代一个人,在这些为圣诞而写的故事里,人名不重要,他们都是生活艰难,但是往往善良的小人物。我能get到的是第一篇《圣诞欢歌》和《炉边蟋蟀》的后一半,后者的反转猜到。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中、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体现。《圣诞欢歌》斯克掳奇在三个幽灵(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带领下顿悟,他的改变一方是回忆美好,另一方面是对自己未来老年孤独生活的恐惧,是出于利己考量而作出的改变。立意也没有那么高,但是胜在构思巧妙,道理简单易懂。
2022 英国 英国文学 虚构
激情耗尽 豆瓣 谷歌图书
All Passion Spent
8.1 (25 个评分) 作者: [英] 薇塔·萨克维尔-韦斯特 译者: 沈矗 孙芸珏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 10 其它标题: 激情耗尽
◎一句话推荐
超越时空的文学经典,伍尔夫的灵魂伴侣、传奇作家薇塔写给所有女性的人生课,小说版《一间自己的房间》。女性的自我觉醒、自我解放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永远都不会太晚。
--------------------
◎编辑推荐
1. 女性自我价值的实现永远都不会太晚
小说讲述了一位女性在人生暮年自我觉醒的故事:过去的七十年里,这个女人对丈夫言听计从,而现在,她决定按照自己的喜好度过余生;这不是一个乏味的老妇人的故事,而是一个不老的女人的故事。事实证明,地位、财富和家庭都不应成为人们追寻自我价值时的束缚,对于女性来说尤其如此。
2. “它让读者几乎渴望活到八十八岁”
小说主要聚焦在斯莱恩夫人如何在新家中安顿下来,过上自己无比渴望的晚年生活。她感受到的那种“夏末时分,南墙下,桃树旁”的宁静同样也潜入了读者的内心。一切都很安静,还带有一点魅惑、自由、独立、浪漫和对琐事的摒弃。有时,我们也想逃离,也会对这个巨大的世界心生厌倦,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终于可以得到休息。
3. 一位激励所有女性读者的传奇作家
像作品所传达的主题一样,作者亦是女性自我成就的榜样。薇塔在少女时代就开始创作小说、戏剧和诗歌。作为诗人,她两次获得霍桑顿文学奖;作为小说家,她的作品在她那个时代颇为畅销,且流传至今;作为园艺家,她一手设计和建造了英国最著名、参观人数最多的花园之一西辛赫斯特城堡花园,并持续撰写广受欢迎的园艺专栏——在女性直到1918年才获得投票权的英国,薇塔的成就堪称传奇。
4. 伍尔夫的文学缪斯
薇塔曾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亲密伴侣,亦曾是她的灵感源泉。两人密切交往的那十年——1925年至1935年——是双方文学创作的高峰期。期间,伍尔夫创作出了以薇塔为原型的作品《奥兰多》(1928),薇塔也创作出了她的代表作《激情耗尽》(1931),并与伍尔夫创作于1929年的《一间自己的房间》形成了呼应。两人的这段情事亦曾被拍成电影《薇塔与弗吉尼亚》(2018),并引发影迷热议。
5. 经典名作,中文首译
作为薇塔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激情耗尽》至今仍是许多读者心目中的经典(Goodreads评分4.0,亚马逊评分4.4)。1986年,BBC也曾将小说中的故事改编成迷你剧搬上荧屏。此次出版的中文版是薇塔的作品首次被译介到中文世界。
--------------------
◎内容介绍
“一部无比优雅、令人惊讶、仍然鼓舞人心的小说。”——英国《星期日电讯报》
斯莱恩勋爵在世期间,曾任印度总督和英国首相,乃英国政坛的大人物。他去世后,外界都以为他那位八十八岁的遗孀将会一如过去,继续做一只乖巧得体的“花瓶”,并在悲伤中渐渐凋零。可斯莱恩夫人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无视子女们自以为是的安排,搬到了汉普斯特德一所租来的房子里,过起了独立生活。在那里,她重新获取了渴望已久的自由,并且结识了几位特别的同伴。在与他们的交谈中,她回忆起了自己年轻时的志向,并慢慢发现,过去的那些年里,她为了不辜负别人所谓的期望,做出了多大的牺牲······
--------------------
2022年12月16日 已读
Vita Sackville-West 1931 丨一口气读完也有一种“耗尽”感。作者是伍尔夫的同性恋人(官方简介去同化),也是《奥兰多》的原型,《激情耗尽》也是《A Room of One’s Own》的有力补充(特别是第二部份)。第一部份写斯莱恩勋爵去世,之后其夫人坚持主见要独居,出乎儿女们的意料之外;第二部份是德伯拉的回忆,一个藏了很多年的秘密,她年轻时侯想成为一名画家,但因为对婚姻和家庭的贡献而“主动”放弃。第三部份是寡居后的重新交友,一些惊喜和意外。文中作者写“女人只有一种职业可以选择”和“如此体系中,哪里容得下一间画室”,都强有力呼应了伍尔夫,而夫人看似幸福的背后也有“好得不真实”的丈夫带来的伤害和痛苦,这些都在她晚年丈夫去世后才允许自己回忆。那段在公交车上的回忆结合报站真的很会写!
2022 英国 英国文学 虚构
城堡 豆瓣
7.8 (91 个评分) 蔡依林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04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上海声像出版社
继《看我72变》掀起电子复古迪士可热后,蔡依林更进一步挑战高难度的flamenco(佛朗明哥)舞融合动感Hip-Hop。她以美艳的歌舞女郎造型演唱新歌「海盗」,大跳flamenco舞,举手投足尽是妖艳和妩媚。 此曲由取名为「黄种人」的周杰伦为Jolin量身订做。
唱片公司这次在筹备Jolin新专辑时,特别再次邀请到将上次成功打造Jolin黄金阵容制作人;在上张专辑里,周杰伦帮Jolin写了「布拉格广场」和「说爱你」等三首歌,新专辑则再续前缘,会以「黄种人」匿名帮她多首作品,包括一曲「就是爱」。包括薛宗铭、王治平、黄怡、偲菘伟菘、「黄种人」等,一起为她制作新歌,期盼能再创Jolin音乐新高峰!
2022年11月23日 听过
Jolin Tsai ⑥丨《爱情36计》延续了《看我72变》的风格,俏皮上头,写的是敢爱的女子。《就是爱》甜甜的,横向对标《说爱你》都是从前奏就很有辨识度的周董风格。《柠檬草的味道》和《消失的城堡》还有上一张《假面的告白》都是我很喜欢的慢歌,主要还是孤独感的氛围。”我们都没错只是不适合“。《始作俑者》是这一遍的惊喜,Jolin自己的词,“她不是始作俑者”,不知道有没有从李宗盛《第三者》获得过灵感,这是唯一一首没有前奏直接切入的一首,情感上的迫不及待。《Love love love》有同时期(不确定是不是翻唱)英文版《Stop!Stop!Stop!》。最能打KTV金曲《倒带》。非常优秀地保持了与上一张相当的质量。“你累积给的伤害,我是真的很难释怀。”
2022 专辑 台湾 流行 索尼
我本芬芳 豆瓣
7.9 (100 个评分) 作者: 杨本芬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2 - 2
婚姻是需要运气的,它可能并不指向幸福,而是使人心碎……
继《秋园》《浮木》后,八旬奶奶讲述六十年的婚姻故事,诉说不为人知的柔情、渴望与痛楚,献给所有不被看见的你我她。
杨本芬奶奶在讲完了母亲(《秋园》)和乡亲(《浮木》)的故事后,又将目光转向婚姻,坦诚地展现女性在亲密关系当中的疼痛与挣扎 ,不甘与重生,那份真情实感弥足珍贵。本书也将为身陷困顿中的你我她带来慰藉与启发:未来的人生是委屈求全还是勇敢前行?是忍辱负重还是活出自我?
2022年11月22日 已读
杨本芬 2022丨看之前对书名的理解是一种自信感,读完以后的理解是一种后悔和可惜,“本”释义为“本来可以是”。三部曲中只有这一部是没头没尾呈现给读者的,但我倾向于这是作者自己的经历,因为《秋园》中得疝气什么重活也干不了的仁受和肺结核不参与家庭事务的吕有相当共性,甚至对外人比对家人好这一点也有对照。作者给女主角拟的名字是“惠才”,贤惠又有才;男主角只有一个姓“吕”,虽然姓带两张“口”,但是不会沟通不会体贴不会表达不会道歉。惠才靠的是自我感动,丈夫冷漠自私异常,她需要安慰自己,一点点温暖也可以坚持下去,因为放弃并没有真正进入她的备选中。这本书可以看到一个男人到老年能够含饴弄孙,年轻时候最少可以只付出这么一点。情感需求和物质需求,惠才都没有得到,得到的是靠自己得来的。当时观念还保守,放现在惠才太容易跳槽啦!
2022 中国大陆 中国文学 虚构
豆瓣 Goodreads
7.3 (46 个评分) 作者: [韩]韩江 译者: 胡椒筒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22 - 8
我想让你看到干净的东西,比起残忍、难过、绝望肮脏和痛苦,
我只想让你先看到干净的东西。
国际布克文学奖得主 韩江
再度入围国际布克文学奖之作
英国《卫报》评选“今日之书”
这是韩江在白纸上用力写下的小说,是63个有关白色事物的记忆。
------------------ -----------------
白是那个半月糕一样白皙、美丽的孩子。
白是一只收起翅膀躺在芦苇边的白色蝴蝶。
白是悄然无声、不悲不喜从天空降落的一万片雪。
白是时间在苍白的光芒里流逝。
白是我一生经历过的所有记忆。
白是易碎易毁、瞬间消失的美好事物。
白是一度死去或被摧毀过的人,在被熏黑的残骸之上,坚持不懈地复原自己,因此至今仍是崭新的人。
白是鼻腔里呼出的白色水汽,是我们活着的证据;是我们的生命,是一种以虚白且清晰的形态散布于虚空的奇迹。
白是在黑暗中燃烧的白色火花,是不灭的信念。
我相信,若相信不会被摧毁,便不会被摧毁。
2022年11月19日 已读
韩江 2016 丨读完《作者的话》补充了小说的创作背景,又从头到尾翻了一遍。第一章《我》的“我”是创作者,第二章《她》的“她”是创作故事中的女儿,第三章《所有的白》的“我”是故事中的女儿,所以不同章节之间叙述者一直在变,这一点有点像《少年来了》。整本小说围绕的核心是“白”,但读下来并不觉得是流畅的白色叙事,更像是片段化的素材,在作者高超的拼贴裁剪加工润色之下诞生的作品,看似是个整体,但是局部之间还是弱联系的。和上一本读的《秋园》截然相反,这本是技巧多过素材很多的创作,不是很喜欢。
2022 虚构 韩国 韩国文学
暮色将尽 豆瓣
Somewhere Towards the End
7.7 (71 个评分) 作者: [英] 戴安娜·阿西尔(Diana Athill) 译者: 曾嵘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22 - 7
20世纪英国传奇女编辑,89岁漫谈独身老年生活,
写下一份酷对“凋零”的诚挚手记:
独身女性的坦率心声ⅹ老年生活的全新收获;
妥协与自由反复掣肘的女性一生
——为生存与世界周旋,为自我守精神世界。

编辑推荐:
◎科斯塔传记奖得主、发掘了V.S.奈保尔的杰出女编辑——戴安娜·阿西尔,76岁退休后开创写作事业,年近90回首传奇一生,写下一份诙谐坦荡的老年手记。
她是作家们心中无比信赖的编辑:
◆在那些早年的岁月里,我有时会一边写作一边在内心对弗朗西斯·温德汉和戴安娜·阿西尔说话。——V.S.奈保尔
◆戴安娜是我的第一位英国编辑……所有认识她以及读过她回忆录的人,都会对她产生钦佩,因为她诚实、朴素而优雅的风格,她从不伪饰的个性,以及在面对生活不断缩小的可能性时的坚忍态度。她是如何变老的典范,虽然变老并非我们自愿。我很幸运在我的生活中遇见她。——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却也常忍不住对作家辛辣吐槽:
◆有时她(简·里斯,《藻海无边》作者)会很挑衅地宣称要把自己几近灰白的头发染成鲜红,但从未实施,而没这么做的原因,我想倒不是因为她没有精力去做,而应该归功于她依然还有那么点理性。
◆生于保加利亚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埃利亚斯·卡内蒂是我看到的另一个反面教材,他挑战死亡的方式与简的惶恐不安相比显得更加愚蠢。……他宣称自己“拒绝死亡”,终于让我忍无可忍。
◎“不被看见”的老年生活,却是我们终会抵达的未来;
长寿老人阿西尔写下这份真挚记录,将衰老中的自己“剥”给你看:
◆从化妆到服装,“老女人”更注重外表 ◆想看幼苗长成参天大树,好难 ◆开车代步是“最后的倔强”
但人生暮色中仍有繁星闪烁,老年人依然还在生活,还在成长——
“我在一生中,从未像现在这样舒服地、长久地享受过自己。”
◆荷尔蒙退潮让思考更清晰 ◆恋爱依旧“正在发生中” ◆害羞窘迫的社恐症消失了 ◆真幸运,我居然能写作
◎89岁“不婚族”女前辈坦率开麦,击碎传统婚恋观念中的女性枷锁:
◆潇洒享受每一段恋爱——
这些关系令人兴致勃勃,但没有一次足以伤害我;
女人也能不谈爱,仅仅因性就可以燃烧。
◆将“自我感受”置于首位的生育观念——
(流产后苏醒的第一反应)我还活着!我感受到完整的自己;
(最终没成为母亲的坦然态度)没能做母亲,我真的不介意。

◎精装小开本设计,方便手持随身携带;
封面黑+金配色,厚重而不失明媚:书名烫金,封面印水墨画风作者侧影——暮色虽已至,光景仍壮美。

媒体推荐:
★一部堪称完美的老年回忆录——坦率,细腻,迷人,毫不自怜或多愁善感,最重要的是,文笔相当优美。
——科斯塔奖评委
★戴安娜·阿西尔已经90岁了,尽管以她身处时代和阶级对女性的标准来看,她的人生应该充满遗憾,但她却觉得,人生无憾。
——《卫报》
★尽管《暮色将尽》的主题(老年生活)原本不怎么令人愉快,但戴安娜·阿西尔拒绝粉饰、承诺坦诚以及迷人的写作风格,使得这本书趣味盎然,魅力十足。
——《华盛顿邮报》
★她的视角既冷酷又温柔,她谈到自己性欲的衰退、无神论信仰的决心、对非虚构作品的日益偏爱,还有一个事实,那就是即使她已经年纪很大了,但她的大部分时间都还要花在照顾比她更年长的人上面。阿西尔作品的成就在于,她没有将自己迷人的生活细节简化为关于人生智慧的说教。
——《纽约客》
★读来有一种坦率而真诚的乐趣。
——艾丽丝·门罗(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获奖记录:
获2008年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传记奖、2008年科斯塔图书传记奖
2022年11月15日 已读
Diana Athill 2008 丨高龄独身编辑的回忆录。用译者的话归纳“探讨了变老与死亡、爱情与性、宗教、和年轻人相处、兴趣爱好、阅读和写作、后悔和遗憾等等话题”,除了面对衰老和死亡的态度,还有爱情和性的豁达、真诚和坦然,其他并没有什么,但这些已经超出常人很多。书最前面对于阿西尔经济状况的介绍,直言虽然是编辑但是收入低于创业搭档,导致买不起房。是不是可以理解为高龄出书一部分也是为了赚钱,好在她回顾这一辈子出的几本回忆录还能引起很多人的兴趣。原以为能看到一些和知名作者之间私交的趣事,或者吐槽合作作者的怪癖之类,可能主要不在这一册。更多的还是回归到阿西尔自己的生活。书的内容其实不同的章节针对不同的话题,彼此之前并没有太紧密的联系,而用章数来拟章节名,属于偷懒了。“忠诚不是我的美德。”
2022 回忆录 英国 非虚构
无敌蝇家 豆瓣
Super Fly: The Unexpected Lives of the World’s Most Successful Insects
8.7 (7 个评分) 作者: 乔纳森·巴尔科姆 译者: 左安浦 2022 - 8
果蝇、蚊子、食虫虻……面对嗡嗡飞舞的双翅目昆虫,我们往往会不耐烦地试图杀死它们。动物行为学家乔纳森·巴尔科姆一反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局限,他沿着万千双翅目昆虫隐秘的生活轨迹,揭开这些进化历程中终极机会主义者的传奇身份:它们是破坏农作物的害虫,也是精于传粉的植物学家;是带来恼人瘙痒的吸血恶魔,也是破译遗传密码的幕后英雄;是狂热的污秽爱好者,也是高明的废物处理大师。
双翅目昆虫的命运与人类彼此交织,这些无名的千千万万构成了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基石,它们的成功秘籍将永远改变我们看待自然的方式。
2022年11月11日 已读
Balcombe 2021 丨第三部分值得加半星,对于一些比较新的科学进展的介绍有一点枯燥,虽然整本书的大框架比较清晰,但是在章节内展开的时候缺乏一定的逻辑或连贯,作为普及读物的趣味性我认为稍差一点,但是能看出来作者还是挺幽默的。印象比较深刻的两个点是作者反复提到自己认为双翅目昆虫是有意识的,还有一点就是希望读者认识到双翅目昆虫在生态、医学等等方面的作用,不要鄙视它们喜欢粪便和分解物。双翅目昆虫的法医学发展和分解物质等生态学作用让我比较感兴趣,因为果蝇在遗传学上的作用已经是常识了,但是作为分解者在食物链中的重要作用是之前没有认识到的,甚至还有作为环保主义者让开发商远离这样的作用。书的质感差点。 科学家的“⼈肤蝇观察”项⽬,人肤蝇长在皮肤里还不情愿让医生拿走,反而是要观察生长过程,罗伯特:我最接近怀孕的时候了……
2022 科普 美国 非虚构
世界在书店中 豆瓣
7.0 (8 个评分) 作者: [英]亨利•希金斯 编 译者: 彭伦 2022 - 3
☆十三位作家写给书店的“温暖情书”!
☆从这里开始,让你成为一个不可救药的爱书人!
这本书不是地名索引,不是世界书店指南,
而是十三位作家对书店这种特殊空间的私人回忆。
对他们而言,书店是一种药或一帖处方,是一座秘密花园,
是抗议世界其他地方泛滥的陈词滥调、巧言令色的舞 台,
也是一个安全、理智的所在,
是一个既是灯塔也是洞穴的地方。
————————————
◆书店永远都在产生新的渴望,永远都在我们心中播种渴望。这种渴望会休眠很长一段时间,然后突然破土发芽。这就是它们的魔力:灵感在我们心中激荡,偶遇唤醒陌生的热望,梦想越来越大,顿悟照亮了心灵。——亨利•希金斯
◆四十年中一直跟我彬彬有礼地点头示意、但仅限于说“你好”“谢谢”“再见”之类客套话的利基先生,从他的书店,从我这辈子见过的最好的书店,现在也是世界上最好的书店,给我回了这封邮件。“几十年的时间在我们周围堆叠起来,”他写道,“这本品相很好。它得归到那种如果你有幸碰到、你会读一遍、但不会再读的书里去,这类书令人沮丧,数量众多。”祝愿我们在书店里都有这样的幸运。
——阿莉•史密斯
◆我爱二手书店。我爱旧书,爱它们的霉味,爱卖旧书的人们。我爱寻找我从没打算找到的东西。
——安德烈•克考夫
◆“这里就是一切开始的地方。”我们经过福伊尔书店旧址时,我说,尽管我也不确定究竟什么是在那里开始的——也许根本不是开始。也许它就是终点。
——伊恩•桑瑟姆
◆一家好书店是这样一个地方: 你为了找一本书进去, 出来时却买了你原本不知道存在的书。 文学的对话就这样得以拓宽, 我们体验的疆界就这样在反抗局限中向外推进。
——胡安• 加夫列尔• 巴斯克斯
◆在这个多变的城市里, 我能找回这样一个空间, 让我感觉它是不变的“家”。
——伊冯娜• 阿迪亚博• 奥沃尔
◆绿棕榈书店已不复存在,但它的书,它的言辞,它的经验, 仍在这个世间, 在我的心中。
——斯特凡诺• 本尼
◆“爱书人驻足”书店是一个变化世界中固定不变的点, 哪怕它内部几经变动。
——伊恩• 辛克莱
◆伊斯坦布尔的书店和它们的杂乱与多元,一直与我同在。我到哪里都带着它们,就在我的头脑中,在我的灵魂里……
——艾丽芙•沙法克
2022年11月4日 已读
2016丨13位作家写与书店有关的回忆。书名“世界”确实也尽量做到了,涵盖英美乌克兰丹麦哥伦比亚土耳其印度意大利德国等世界各地,从各种语言译介到英文收录。罗列是因为很多国家的文字确实尚未涉猎,比如乌克兰、土耳其文学。这些作家貌似还没有引进多少:Elif Skafak《爱的四十条法则》《名誉》,Daniel Kehlmann《丈量世界》《名声》,Juan Gabriel Vasquez 《坠物之声》《名誉》,其中Elif被帕慕克赞为近十年土耳其好作家,她的这篇文章有很强烈的女权意识,写了个人的家庭背景,可以作为资料补充。
《某个》写苏联时代藏书的价值是用来传代的,苏联解体后在危机期,书籍并不是首先被变卖的。《两家》“最好的书店就是偶然性法则大放异彩的地方:你会邂逅你日后才会知道其价值的书。”
2022 英国 随笔 非虚构
22 豆瓣
克雷格·大卫 Craig Ashley David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22年9月30日 出版发行: BMG
When Craig David dropped his debut album, Born to Do It, in August 2000, the teenaged former pirate-radio DJ was already the source of one of the biggest hits the year prior: “Re-Rewind” with UKG duo Artful Dodger. Arriving at his eighth studio album, 22, David’s run now spans four decades. “I have to be able to strip all of my accolades away and get back to basics,” he tells Apple Music. “The same way an unknown kid from Southampton was able to hold his journey and have such an influence in the garage scene blowing up all those years ago. It’s when I embrace that rawness, I find that the magic happens.”
For his first album since 2018’s The Time Is Now, the one-time poster boy for the deep-rooted diversity of UK garage adds in the details to properly lean into his legacy. Across hand-picked guests, David interpolates his favourite ’90s R&B cut—from Jon B. on album opener “Teardrops”—lands a long-awaited pairing with MNEK (“Who You Are”) and holds space for the brightest of UK R&B’s next gen, including R ’n’ Drill pioneer Isong (“21”) and trap prince Nippa (“G Love”). “That’s just garage in a nutshell,” he says. “It’s always been about making music outside of the box. Whenever I write, or when I make a new album, Born to Do It is the standard, the gold seal. And even if [that time] was this huge blur that took things from zero to 100, I’m always grateful because it always keeps me in check. Read on for David’s track-by-track insights.
2022年11月4日 听过
如果不是对早年专辑(比如《Born to Do It》)的偏爱,应该是不会听新专辑的,因为上一张新专辑都是毫无水准的电音轰炸。声音特色和 R&B 在电音包裹下听不出来一点长处。这张貌似合作了很多歌手,但没啥惊喜,也没啥流量。《Who You Are》还可以。希望以后至少专辑名可以走心一点。
2022 r&b 专辑 英国
爱你的一万种方式 豆瓣
You’re Dad
5.6 (8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莉兹·克里莫 译者: 七英俊 2022 - 5
"你是爸爸吗?" 也许是,也许不是。 但你一定有一位很爱你的爸爸。   他也许不善言辞,总是默默担起一切; 他也许忙于工作,很少与你朝夕相处; 但他也用肩膀扛起过你小小的身体,在背后偷偷关心你……   那都是他爱你的方式。
2022年11月1日 已读
Liz Kerrimo 2021 丨虽然知道会比较水,但是没想到这么水,保守估计花了我 3 分钟从头到尾翻了一遍……没看出来这本讲爸爸漫画中“爸”的特点在哪里,也就是说漫画并没有呈现“爸爸”在陪伴幼崽过程中的不可代替性,参照妈妈的不可代替性,又或者很难从漫画中呈现吧。看了等于没看的感觉...
2022 绘本 美国 虚构
您可疑的近况 豆瓣
장국영이 죽었다고?
8.0 (8 个评分) 作者: (韩) 金劲旭 译者: 安松元 2022 - 8
★在这持续“断连”的世界,每一个没有惊吓的日子,都是莫大的惊喜
★韩国当代文坛的重要坐标——金劲旭 作品中文版首度出版
★一位在中文世界“迟到”太久的作家,一次打破成见的韩国文学阅读体验
★本书收录的《张国荣死啦?》获韩国日报文学奖
★作者已收获韩国最重要的三大文学奖:李箱文学奖、东仁文学奖、现代文学奖
★作者金劲旭专诚为中国读者作序
-----
金劲旭是韩国文坛深受瞩目的中坚作家。他的创作多样化,擅长从其他文学作品、电影、音乐等艺术作品以及新闻报道中寻找灵感,发掘素材,因此文化评论家金圣坤评价他“以电影式的想象力开启了小说创作的新篇章”。
——《外国文艺》
金劲旭是不断进化的小说机器。在过去的十五年里,他向世界证明了这一点。
——徐英彩(首尔大学教授)
金劲旭的这些作品是脱口秀气质的小说,诙谐曲式的小夜曲,像故事杂志一样好读的纯文学。每一篇都与生活中的“丧失”有关,却并不苦涩。
在写实的基础上,他的小说常常比“正常”的世界荒诞一点点。而那多出的一点点荒诞,是金劲旭小说世界的标志,是他的读者间的接头暗号,也是某种更本质的真实。
——本书中文版编辑
-----
这里出场的人全都近况可疑:分手了,离婚了,失业了,破产了。
他们流连于以互联网为轴心的虚拟空间,沉浸在手机、电影、电视剧层层包围的虚拟文化里,持续断连、重接。他们通过拒绝人际关系,勉强得以存在。
没有霸气,没有对世界的指责,也没有对未来的展望。
他们只是漂流。
2022年10月25日 已读
金劲旭 2005 丨前三篇不错。小说创作时间早,当时网络使得文化有了更快的传播途径,改变了人与人联结的方式,失意的人有了匿名在另一个世界倾诉的能力。《费尔》中画中的拉拉小姐影射的是生活中的“我”,有意思的是这个短篇的教练很典型,不管是爱国思想、厌女思维。《您可疑的近况》面对前女友的骗保行为,直面旧情和现实生活的压力,毫无动摇地选择当下。《浪漫叙事》很多金句,但我居然猜到了那个电影的结尾《瑟堡的雨伞》,激动一下子。“医生用手术刀切开胸部,植入填充物,女人的胸部立刻膨胀起来。我不知道她的自信心是否也随之膨胀起来。不过有一点我是知道的,因注射生理盐水膨胀起来的不是“她”的胸,而是“他们”的欲望。我对血淋淋的乳房满怀同情。”学到一句怼人的话,可以针对一星运动或者刷分行为:裤子都不脱,你就打飞机?没读过就没有发言权。
2022 虚构 韩国 韩国文学 鱼空共读
Reset Spotify
eliane
发布日期 2022年9月30日 出版发行: 2022 6003 Records / 2022 6003 Records
2022年10月17日 听过
年度新专丨虽然 Eliane 出新专辑我都会及时听,但今天才知道她是90 年的瑞典女歌手……所以她的专辑英文很好听懂。这张依然并没有特别突出的单曲,很多歌用 repeat 的方式让旋律入耳,主要还是声音甜美,自己写的歌风格比较统一,还有我一直都很喜欢的她的 piano。
2022 专辑 流行 瑞典
蓬莱仙山 豆瓣
何灏 / 蓬莱仙山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22年9月26日 出版发行: Hao Ho
何灏是一位音乐制作人、艺术工作者,作品横跨流行、另类、实验、次文化领域,从青年时期就开始音乐创作,参与组建SPUNKA、生气的年轻人乐团,参与第一届海洋音乐祭、野台开唱等演出。除了本身常以COSiMOZ化名发表创作外,更是以驻村艺术家的身份在各国发表作品。
蓬莱仙山是由何灏发起与担任创作核心的乐团计划,致力于将华语流行乐、节奏蓝调与雷鬼、反拍等音乐做结合。团员找来浊水溪公社的吉他手陈俊安、EVERFOR的主脑苏伟安、巴赖现场乐手大上一成和雀斑的鼓手蔡柏翰、由何灏当任词曲创作与专辑制作人。
音乐风格以华语情歌为主,加入慢拍摇滚(RockSteady)、情人摇滚(Lovers Rock)等元素,完美融合新台派的迷幻浪漫主义。团名致敬台湾早期色情频道,台式摇滚加上爵士与灵魂乐的点缀,传统的再进化、原汁原味的南岛声响。
专辑设计同样由何灏亲手操刀,从里到外以手绘、绘本等质感为设计方向,跳脱一般传统塑胶壳装限制,融合抽象、超现实等绘图风格。何灏擅长在抽象风格中融合禅意,呼应着蓬莱仙山的音乐,进而交织出更加完整的世界观。
曲目:
1.Intro
2.牵挂
3.顺走
4.Honey
5.山歌
6.鲁冰花
7.良心
8.Ghost Town
9.Last Waltz
10.骊歌
2022年10月14日 听过
年度新专丨又是一个新团!“华语情歌为主,加入慢拍摇滚(RockSteady)、情人摇滚(Lovers Rock)等元素,完美融合新台派的迷幻浪漫主义”,有点迷幻有点雷鬼,swing 的感觉很合我口味。个人最喜欢《山歌》,《Ghost Town》用了一点《卡门》,而《骊歌》融合了一点伍佰老师的《白鸽》,后者听得我可难受。
2022 专辑 台湾 电子
來一場冒險 豆瓣
7.8 (5 个评分) 絕命青年 Running Youth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22年8月24日 出版发行: 絕命青年 Running Youth
兩個出走的香港青年,帶著茫然和希望,懷著複雜心情寫下七首作品,來到台灣展開一場未知的冒險。結合電子元素與獨立流行,帶點輕快和Chill,卻在描繪著憂鬱與不安,失望卻又盼望,帶領樂迷感受面對人生轉變的生活點滴。
2022年10月13日 听过
HK 乐团“鸡蛋蒸肉饼”出走,到台湾成立新团“绝命青年”,因为种种不能说的原因,来到更宽松的环境发展是可以理解的吧。发表的第一首歌是《天始终会亮的》,贴一段歌词:“希望究竟在哪里,没有人知道,只要我们坚持呼吸。”不过情感表达上感觉还要等很久天才会亮。
我最喜欢的是非常有趣的《不要再见了》,是因为立场不同而不希望再持续的朋友关系,但这个对方的人设在某种程度上其实也可以指代所有网络上立场不同的陌生人:“你相信着比荒谬更荒谬的消息,一看就知道是假的看图作文,却兴高采烈分享在共同群组,以为自己是智者,其实是个智障。从那天起我们虽然没有吵架,彼此再没有点赞对方的点滴,老实说也不想看到你分享的东西,因为你真的真的他*的代笔。”歌词真的超赞,我要笑死了,看到微博上有人搬运的 MV 也很沙雕,主要我很喜欢这种轻易让人洗脑的电子
2022 ep 台湾 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