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
视觉文化读本 豆瓣
作者: 顾铮 / 罗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在讲求效率的时代,视觉超越听觉,图像统治文字,电子媒介的图像实时(现场)传播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和诱惑力。一切提供观看信息的媒介,如电影、电视、戏剧、摄影、绘画、时装、广告、形象设计、网络视听……都被纳入到“视觉文化”的范畴之中,各种影像都在构筑着视觉文化符号传播系统。“视觉文化”似乎演变成为一个纷繁、杂乱的概念。在本书的序言中,编者罗岗就“视觉文化”的概念进行了规范,将其与通常所说的“视觉艺术”进行了区分,他认为“视觉文化和视觉艺术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视觉文化使人们观看图像的场所发生了变化。视觉文化把人们的注意力引离结构完善的、正式的观看场所,如影院和艺术画廊,而引向日常生活中视觉经验的中心。”这正如伊雷特·罗戈夫(IritRogoff)指出的:我们留意到的一幅画可能出自于一本书的护封或一则广告中;看电视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而不只是观看者的个人行为;我们可以像在传统的电影院里看电影一样,从录像带、飞机或有线电视上看到电影。正像文化研究已寻求了解人们在大众文化消费中创造意义的诸种方式一样,视觉文化首先研究人们日常生活的视觉经验。在观看过程中,人们也同样能够见到经典,只是图像经典在这时已经被赋予了完全不同的意义。由此,所谓“读图时代”的来临,也就是意味着多样化的视觉研究不仅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且正在改造整体性的社会结构。这需要研究者有新的问题意识和方法意识。“视觉文化研究”正好提供了建立这样一种新的理论领域的契机,《视觉文化读本》则是展现了各种研究的可能性及成果。无疑,不论是本雅明时代所强调的摄影技术,还是当今迅猛发展的网络科技,都是“视觉文化”赖以发展的技术平台。伴随着现代传播科技的发展,影像技术、电子信息技术逐渐兴盛,“虚拟空间”介入现实空间,“视觉文化”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电视直播改变了电影将过去延时记录下来的做法,把远处发生的事情同时地呈现出来,更重要的它还意味着主体将更紧张更有效地去看、听和感知生活世界。整个世界在瞬间被远程地呈现出来,而关于这个世界的幻想也毫无限制地迅速传播开来。书中“看的方法与日常生活”一章,便分析了视觉文化如何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时空在技术作用下似乎被整合在了一起。现代文化日益转向以视觉为中心,视觉文化时代的来临标志着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视觉文化读本》中的文章便是在对这一趋势做出各自的回应,通过“视觉文化”之眼,来“观视”这个世界,不是把文化单纯看成是现实反映的观念形态的东西,而是看成构成和改变现实的主要方式,在构造物质世界的过程中起着能动的作用。
配合着本书的书名与内容,《视觉文化读本》中配有了大量的插图。这些极具视觉震撼性的“视觉作品”,包括广告、摄影、电影、绘画,使得《视觉文化读本》“好看”的书,也使它们具有了被读者直接阐释的可能性。
2012年5月3日 已读
名篇名家。代序《视觉文化·历史记忆·中国经验》罗岗与李欧梵对谈很有趣。
摄影 文化研究 系图 视觉
我们都为比尔着盛装 (2010) 豆瓣
Bill Cunningham New York
9.1 (108 个评分) 导演: 理查德·普莱斯 演员: 比尔·坎宁安 / 安娜·温图尔
其它标题: Bill Cunningham New York / 街拍皇帝
这是一部关于街拍鼻祖比尔·坎宁安(Bill Cunningham)的纪录片。已入耄耋之年的比尔依然是纽约时报的一名摄影师,拥有自己的板面专栏“On the Street”以及“Evening Hours”。他从六十年代起便一直沉迷街拍,并享受工作。在比尔的镜头下,不管你是上流名人、普通工人甚至是下城居民,只要你着装出位有个性,比尔都乐于捕捉你的美。几乎所有的时尚界人士都认识并尊重这位摄影顽童,就连著名时尚杂志Vogue的女主编安娜·温图尔(Anna Wintour)也说:“我们都为比尔着盛装。”然而,这样一位几乎把一生都献给了时尚且功不可没的老人,依然住在狭小工作室里,每天骑着自行车上街拍照,不过老人家却觉得这样最好,对他来说,拍照以外的任何事都无关紧要,能够自由地捕捉新鲜,才是他的追求。
本片推出后深受欢迎,先后在悉尼电影节、南塔基特电影节、墨尔本国际电影节和阿布扎比国际电影节上获最佳纪录片殊荣。
一拍成名 (2007) 豆瓣
The Shot
导演: Russell James 演员: Maria Hartman / John
其它标题: The Shot
Contestants on this reality show compete for a spot not in front of the camera, but behind it. Fashion photography is a tough business that's not always about glamour, and few reach the top. Each week, the contestants will learn a lesson from host and mentor Russell James and put their skills to the test in a photo shoot. After thirty days of intense competition, one will be crowned the winner. Which one of these ten amateur photographers rising stars will make it?
美国 豆瓣
作者: 李琦芳 / 汤涵婷 2008 - 3
四座最美国的城市、四种最美国的表情
华盛顿特区旅游局 芝加哥旅游局 拉斯维加斯旅游局 旧金山旅游局 联合推荐
华盛顿D.C.•美国往事
城市不是接不着地气的鲜切花和装点行囊的明信片,它自有其因果与脉络。而作为一座首都,这前世今生间的百转千回便折射出一个国家的文化生态。
芝加哥.•幸福终点站
站在与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岸线迥然不同却一样美丽的“美国第三条海岸线”上,我们习以为常的,与现代都市间拉奥孔式的抵死纠缠竟消弭于无形,变得温暖而柔软。恍然间,一个城市所能提供的终极幸福不期而至。
拉斯维加斯.•天堂口
当欲望的满足成为灵魂出窍的最佳形式,当你如尼奥一般义无反顾地穿越真实的荒漠,到达鲍德里亚用语言、沃卓斯基兄弟用影像所描绘的拟像世界时,是否还能听到彼岸接线员的召唤?
天堂口,天堂的入口抑或缺口。
旧金山.•感官世界
旧金山需要慢慢去看,去听,去闻,去尝,去触摸,去回忆甚至去幻想。松弛、自由、开放、包容,这座城市将打开你闭塞的感官,释放你枯萎的灵魂。
我们这一代 豆瓣
8.8 (24 个评分) 作者: 肖全 花城出版社 2006 - 4
如果說我們今天還在靠理想(而不是某種現實指標)支撐著往前走,那麼這種理想恰恰是由那個荒蕪年代培植起來的。“我們這一代”中有很多人幹著本不屬於自己幹的事,在70年代後那些熱情高漲的年月裏,我們每個人都作出了種種努力,有時也患下一些可愛的幼稚病,每一次不同的面孔上都毫不掩飾地透現出充滿希望的鎮定和安詳。如果說肖全留下了“我們這一代”最好的照片,毋寧說肖全留下了“我們這一代”最好的記憶
爱丁堡 豆瓣
作者: 逸飞媒体 2004 - 7
爱丁堡:画册 中英文本,ISBN:9787534417665,作者:关蓓主编;逸飞媒体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