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谣
仍是异乡人 豆瓣
8.0 (22 个评分) 李剑青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17年7月24日 出版发行: StreetVoice
从很久之前开始,李剑青就是一个传奇的名字。
他的作品在网络上流传,他作为演出嘉宾的表演片段,看过的人都留下来很深的印象。多年前发表的一曲《匆匆》,在这个浮躁的年代,以一种不像流行音乐的姿态,安然沉淀在人们的心里。
很多人都很好奇他什么时候会发表更多的作品?会是什么样的作品?他怎么都不急?这些年来,当所有人都期盼他的才华绽放的时候,他看起来依然沉静,不疾不徐。
终于,2017年7月24日,这张期盼已久的作品,定名为『仍是异乡人』,进行全网发行。
针对这个众人期盼的作品,制作人李宗盛是这么说的:
『我们并没有想着怎么样去打动人,我们甚至没有预想发片这个事,我们甚至不能说是在精雕细琢,我们只是想要探索一个方向,想要探索这个浮躁的世界里,平凡人的处境,想要为他们,用文学的笔触,说出他们的故事,就自然的走到了这里』。
这不是一张一般定义下的流行音乐唱片,却是属于更多人的歌。
这不是一个有关情爱的故事,却用情更深。
是音乐家与诗人们献给平凡人的叙事诗
『只有诗人的眼睛,会看见身边匆匆的路人,好奇他们的故事,为他们写成词。
只有音乐人的耳朵,会听见每一个路人心里的,隐藏的哀伤,把他们写成歌。』
——在『仍是异乡人』作品集第一首对外推出的新作《出城》的文案中,有着上述的文字。诗人和音乐人的合作,一起写下这个时代的歌。
“乡愁”,是一个太多人表述过的主题,但是在流行音乐中,这样的主题通常会被直白的方式表绘,创作者个人的处境和感情鲜明的存在其中,自然流露的伤感与喟叹。然而李宗盛和李剑青则想用更文学性的叙事方式,描绘出大时代下,平凡人的面容。区别于创作者个人化的情感表露,在剑青的作品中,他们更希望通过更文学性的音乐美学表达,让每一个平凡的人都能在其中看见自己的身影,感觉这是自己的故事。
分租房每月三百,紧挨著烟囱
睡裡厢的姓李,名字叫双喜,是我的二房东
儘管日子过得很窘,他都能从容
只是有次年前,残摩给收了,急得他要发疯
——《匆匆》
在本张2017EP中,除了收录有《匆匆》2017新版本,还有特别版的“念白版”《匆匆》,听来会是另一番令人动容的体验。
来来往往寻常旧日的街坊 山居岁月遗忘了时光
一次路过稍解游子半生惆怅 著色了苍白想像
电视里放着京剧 青衣的一句婉转念白
我正在思念于你 不想你就回来了 不想你就回来了
——《出城》
这首在微博上点阅率超过两千万次的作品,MV由剑青的好友拍摄,真实的桂林、剑青的家庭……音乐创作过程其实在歌词与乐句中经过多次调整,才有现在听见的样貌。
又几次 梦见自己
终于回去 却歇斯底里
逢人就大声说委屈
——《平凡故事》
这首歌的MV透过《生活》杂志图片总监、摄影师马岭先生的协助策划,邀请到了黎晓亮先生(北京)、张海儿先生(广州)以及木格先生(成都)三位摄影家的作品,和音乐、歌词在MV中说出同样的『平凡故事』。异乡是一个巨大的课题,李宗盛希望不只是音乐来表述,而期待是一个时代共同的创作。
上面三首作品,都是由李宗盛作词,李剑青谱曲。
而他们也遍寻诗篇佳作作,包括了诗人蓝蓝的《姥姥》、诗人严彬的《在家乡》、诗人公路的《不变的事》,创作了下面三首至情至深的作品:
听我这么说
你就会微笑着坐在葫芦架下盘起那条童年时我枕过整整一生的瘸腿
——《姥姥》(歌词来自诗人蓝蓝诗作《姥姥》)
剑青的姥姥,也是因患腿疾而行动不变,因此看到这首诗的时候,非常感动。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姥姥,也许并无腿疾,但都有存于我们心底最柔软的关于她的记忆。
旧大巴将你从城里往乡下送
泥雾越来越重 房子越来越散
行道树代替路灯 指引你回家
吃饭的桌子上 灰蝇在飞
——《在家乡》(歌词来自诗人严彬诗作《在家乡》)
歌曲中,李宗盛在其中的副歌,加上了这么一段:
『你的思念 是久治不愈顽疾
你的乡音 如母亲给的胎记
归来吧 游子 功名沉浮 不必提 稚志初衷 别忘记』)
有首歌 听前奏响起 如同从前又死了一次 这是不变的事
有个人 听见她名字 就让心跳骤停了一次 这是不变的事
——《不变的事》(歌词来自诗人公路诗作《不变的事》
说起来这是作品集中唯一的情歌。但是当我们回忆不变的事的时候,很多外在的环境,其实已然改变。有人说,这些歌这么沧桑,适合剑青唱嘛。剑青说,因为我的心是温暖的,所以,我觉得这些歌并不沧桑,而是温暖的。
在摘取的歌词片段中,我们仿佛看见了一帧一帧的黑白照片,许多黝黑的脸庞,站在无人的荒地,我们也看见自己,站在通往家乡和大都市的交叉路口,迷惑着自己真心想要什么。我们如果是一个漂泊的游子,也许会在这里,感觉到有人说出了我的故事。有人了解,有人倾听,有人说出来,也许可以带来巨大的安慰。李宗盛和李剑青,在为这个时代平凡的面容绘制出一幅图像,是经常被忽视的,也因此弥足珍贵。
22, A Million 豆瓣
8.6 (50 个评分) Bon Iver 类型: 电子
发布日期 2016年9月30日 出版发行: Jagjaguwar
22, A Million is part love letter, part final resting place of two decades of searching for self-understanding like a religion. And the inner-resolution of maybe never finding that understanding. The album’s 10 poly-fi recordings are a collection of sacred moments, love’s torment and salvation, contexts of intense memories, signs that you can pin meaning onto or disregard as coincidence. If Bon Iver, Bon Iver built a habitat rooted in physical spaces, then 22, A Million is the letting go of that attachment to a place.
阿民(Ah-Min) 豆瓣
8.0 (105 个评分) 九连真人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20年12月23日 出版发行: 渡乐文化
九连真人首张专辑发布,用客语歌唱时代洪流下的每一个《阿民》
故事要从2014年的一个夜晚说起,一辆行驶在广河高速的大巴车上,一个叫欧阳浩鹏的大学毕业生正看着窗外的夜景,听着手机里下载的歌曲。他来自广东北部的一个小县城,县城名叫连平,隶属于河源市,那里的车牌是“粤S”。此前,他在成都读的大学,毕业之后,去深圳打过一段时间的工,工作不是那么顺利,于是在家人的劝说下,准备回到家乡,找一份自己能应付的工作。他毕业的那年,印象中报纸上说那一年约有600万精英步入社会。
这个欧阳浩鹏就是后来的九连真人乐队的主唱兼吉他手-阿龙。在那辆返乡的大巴车上,他并没有觉得自己是报纸上说的“精英”。这时,耳机里传来一段客家话独白,讲的是一个叫“成仔”的年轻人,离开穷苦家乡,去大城市寻找前途,最后辞别了“哮喘”的城市,又回到了家乡。霎那间百种思绪涌上阿龙的心头,歌词里每一句唱的都是他自己。这首歌叫做《风神125》,取自一款摩托车的名字,演唱者是交工乐队。
正是这个瞬间,造就了九连真人乐队。为了回敬造就乐队的这首歌,乐队在创作伊始就把《风神125》里的人物“成仔”和摩托车的意象写进了自己的歌,那首歌就是《夜游神》。
这是九连真人创作的第一首歌,也是为专辑《阿民》定调的一首歌。歌曲中交代了其虚构的主人公“阿民”的人物性格和成长背景,同时也奠定了阿龙要以客家话创作一张专辑的信念。
带着这样的信念,他们将创作的客家话歌曲,录制了一个样带,寄给了滚石原创乐队大赛组委会,一举夺魁。大赛项目的总统筹宋佳(宋昕薪)成为了他们的经纪人,当时她听到这张用卡带录制的小样时,虽然觉得音质略显粗糙,但本质上并没有掩盖音乐自身的锋芒。大赛项目的总监吹米,成为了他们的鼓手,并将他们带到了《乐夏》的舞台。
在那个布满中国一线乐队的舞台上,九连真人格外别致。最一目了然的就是舞台站位,一般情况下,乐队主唱都是站在舞台正中央,但是在九连真人身上,没有看到这样的“传统”。他们有两个唱歌的人,分不清谁主谁次,一个是弹吉他的阿龙,站在舞台的边上;一个是吹小号弹键盘的阿麦,站在舞台相对居中的位置。两个人都负责唱歌,但那种感觉,更像是站在两个山头上的对唱,属于远山的呼唤,山与山之间的对望。
虽然白岩松说,“不应该是九连真人感谢《乐夏》,而应该是《乐夏》感谢九连真人,让我们的乐迷看到了更加多元化的原创音乐。”但是九连真人的成功,还是有《乐夏》的功劳。
在节目里,大乐迷张亚东曾经从传播的角度,建议乐队多唱一些普通话歌曲。他说的非常有道理,因为音乐对于今天大多数听众而言,所呈现的第一个理解层级就是歌词。但是当他们第一次出现在大众面前时,即使能听懂九连真人歌词的人微乎其微,却依然不妨碍大家对他们的理解甚至崇拜。
在阿龙看来,他来这个节目也不是为了名次,而是为了讲述阿民的故事。所以在节目当中,他没有听取那些善意的建议,始终坚持了客家话的演唱,并且将这样的演唱贯穿到了如今的首张录音室专辑《阿民》。
“阿民”这个名字虽是来自主创阿龙父亲名字的谐音,但是“阿民”的意象,几乎贯穿着每一个从小镇去到大城市拼搏的打工人。
《阿民》是一张概念专辑,按照歌曲的顺序,完整讲述了“阿民”的故事。这个“阿民”是他们为这张专辑设置的主人公,父母外出打工,把自己留在家乡,变成了今天所谓的“留守儿童”,这是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当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
阿民的出现或许是一个偶然,也注定是一个必然。是突如其来的闯入,生猛原始。与此同时,有些已经被时代遗忘丢弃的本能也一同被唤醒。这是阿民本有的原生家庭释放出的“欲望”。
阿民不是某一个人,阿民是每一个人。充满迷惘、犹豫、举棋、徘徊。他们在模仿羡慕着长辈里那些名利之徒穷其一生的追逐,也发现自己正在被时代大潮裹挟,成为洪流冲击下的默认之选。阿民的故事是集体缩影,这个集体可大可小,大到六百万精英的集体所向,小到亲情之间,欲求与否。可以说,这张专辑构建了一个我们熟悉而又难于言说的社会。
可能这个主题也有别的人在写,但那些人在写这些主题时是出于一种对社会的关注,却不是他们切身的问题。然而九连真人对这个主题的表达,却情真意切,写的就是他们身边的生活。只不过在他们的音乐里,把生活提升成了艺术。
正如黄燎原先生所评价:九连的音乐富于文学性也富于情感,富于地域性又很辽阔,更加富于故事性和音乐性。
开场曲《夜游神》除了致敬交工乐队,也影射了阿龙小时候遭遇校园暴力的往事。
《莫欺少年穷》描述了阿民要外出闯荡的心情,也许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干成一番大事业,不过不出去试试,又怕自己后悔。歌名源自Beyond乐队参演过的一部电影,这五个字是每个年轻人在面对冷眼时可以拿来鼓励自己的话。
《上岗去》临摹了打工人日复一日枯燥乏味的生活,歌词当中的“回收旧彩电、冰箱、洗衣机、大脑”更是发人深思。再配合上不断倒放的画面和洗脑的“倒车请注意”,很容易从中解读出更具批判性的意指。
《三斤狗》写了阿民的一个黄粱美梦,歌曲当中的“李三雄”一方面是阿民自己,另一方面也是阿民的父亲。在小镇里,人们普遍相信金钱改编命运的残酷生活哲学。此外,这首歌更是请到了唢呐大师“吴氏管乐”之传人吴泽琦参与演奏,东西方乐器和文化的精彩对话在此上演。
《北风》是近年来少有的慢歌佳作,第一次在《乐夏》表演的时候,让观众看到了九连真人的另一面。“做事,定会/囊来翻身”交代了阿民的工作,以及他对自己工作的疑惑。
《出》有两个含义,一个是阿民迫切想要出人头地的愿望。另一方面从专辑的安排上,起到了过渡的作用。
《度日》 通过对阿民朋友圈的展示,刻画了当代年轻人的日常“摸鱼”生活,虽然不甘于此,但又满足其中。
《求》可以视作《度日》的延续,为了能更加体面的“度日”,阿民要和亲戚借钱,但是出于体面的考虑,他又不好意思直接张口,所以就先带点小吃给对方,以求这样的小恩小惠之后不被拒绝。
《六百万精英》是对阿龙毕业时报纸上所说的“六百万精英步入社会”的反讽,这些被定义为“精英”的人,并没有“精英”这个词在定义里的优越生活。
《望月怀远》以唐代诗人张九龄“望月怀远”一诗命名,其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诗句。阿龙在张九龄的描写上,进行了二度创作,并赋予其音乐形式。歌曲当中有客家话的部分,也有普通话的部分。之所以选择这首诗,一方面是意境优美,另一方面也与张九龄本人的客家身份相关。同为客家人,千年之隔,遥相呼应。
《招娣》是对男尊女卑的反思。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客家文化中,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部分缩影。九连真人有勇气写下这样的歌,是对几千年来传统文化集体潜意识的一种提醒与审视。
专辑里的结束曲《落水天》是下雨天的意思,是讲述关于“留守儿童”的一首歌,也曾在《乐夏》当中演唱。录制这首歌的当天,他们所在的连平县正在遭受水灾,阿麦是流着眼泪表演的这首歌。当时乐队曾经因此提出过退赛的请求,希望能回到家乡,帮助正在学校教室里躲避水灾的孩子们。和《乐夏》的版本有所不同,专辑版本请到了阿麦的学生们用客家话演唱其中的童声。
如今,但凡乐队都容易被冠以“摇滚”二字,但九连真人显然并不止于摇滚乐。
九连真人的音乐更像是“刀子乐”。“刀子乐”这个词是在1980年代张培仁建议给崔健风格名词,只不过后来崔健没用这个词,而是去当了“中国摇滚教父”。但是摇滚这个词终究是外来的,是别人的文化,九连真人借鉴的只是形式,以及吉他、贝斯、鼓等工具。在他们身上,几乎找不到任何外国乐队的影子,反倒是流露着本土意识以及客家人自古以来的凶猛气势。尤其是大众第一次看到他们在唱《莫欺少年穷》的时候,眉宇之间、眼神之中流露出了今天华语乐坛越来越少见的血性。
这张专辑以“阿民”为题,用12首作品阐述了其感受、思考过程。它不仅仅是一张音乐作品,也同样是对许多传统文化的提问。不得不说,在九连真人的音乐中,包含着华夏民族独有的文化特点,却又巧妙地将其融合进现代的音乐形式中,这种种因素的聚合,都使得这支乐队独树一帜。这也将使得九连真人势必会在中国乐队音乐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黄燎原先生所说:九连真人虽然以客家话行世,但其作风激越,乐风明亮,大开大阖,光明疏朗,居山中而瞰天下,歌曲以不正之风抚触灵魂。
当然,光听专辑也是不够的。专辑只能记录音乐和歌词,但是记录不了“气场”,这种气场你只有在现场的时候才能感受的到。
2021年1月6日 听过
第一张,有劲!
民谣
Bon Iver 豆瓣
8.3 (82 个评分) Bon Iver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11年6月21日 出版发行: Jagjaguwar
Four years after Bon Iver emerged from Wisconsin cabin with one of the 2000s’ most celebrated records, the forlorn folkie has announced his second album. Featuring pedal-steel, saxophone and a children’s choir. For new album, Vernon brought in sidemen such as pedal-steel guitarist Greg Leisz, and sax virtuoso Colin Stetson, who has backed Arcade Fire, Beirut and Tom Waits. Bon Iver’s new album will have 10 tracks, each inspired by a different place. Perth, named after the Australian city, is a “Civil War-sounding heavy metal song” with martial drums, choir and “wailing guitars”. Minnesota Wisconsin lays Stetson’s bass saxophone over Vernon’s finger-picked guitar, and the album closer, Beth/Rest, is “definitely the part where you pick up your joint and relight it”.
2020年10月23日 听过
按说这样的唱腔不可能有力量,但偏偏这么有力。
BonIver 民谣
献给艾玛 豆瓣
8.8 (71 个评分) Bon Iver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8年2月19日 出版发行: Jagjaguwar
Justin Vernon began recording as Bon Iver following the breakup of DeYarmond Edison, an indie folk group similar in tone and manner to Iron & Wine, Little Wings and, to a certain extent, Bonnie "Prince" Billy. Pronounced 'bohn eevair', it is French for "good winter" which is spelled wrong deliberately. This debut CD is centered around Justin Vernon, who is the primary force behind Bon Iver, as he moved to a remote cabin in the woods of Northwestern Wisconsin at the onset of winter, alone for three months. From this solitary time emerged a bold, uninhibited new musical focus of all his personal trouble, lack of perspective, heartache, longing, love, loss, and guilt that had been stockpiled over the past six years into songs. The NY Times called this record "irresistible", and it was given a "Recommended" rating by Pitchfork. 9 tracks. Jagjaguwar Records. 2008.
相見恨晚 豆瓣
9.4 (274 个评分) 腰乐队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14年7月24日 出版发行: 局部娛樂
歌曲的全部试听在此:
购碟请至:
我們有幸存活的時空早已精彩過頭,我們心情經常不好;以至於我們還有興致來完成這一張甜膩黑暗的唱片;紹昆很有本事。在去年,在录音棚里的很多凌晨,只要用餘光掃到他黑着臉靠在沙發上玩手機……我就知 道,這一遍,又唱壞掉……就這樣,從雀躍的夾腳拖錄到焦慮的取暖器;2014年做成母帶 那一天,紹昆生日,李泰祥先生離世。
它在冗長工期裏反復的考慮、刪改;已經不能以數計;好比搓揉,如果它是張紙,恐怕早已成了棉絮。
結局總算對得起封面裏不好意思的英文句……當然,它在我心裏,可不止這點意思。
因為唱片出來,“腰”就到站,
所以一直拖著,想和你們多玩玩。
如果這是一場磨人的愛情……
那麼現在就要分手。
“他們已謝幕,你們接著演”。
聽過又還喜歡,讚美不要留情。
2020年6月22日 听过
写邮件的时候试听了一遍,确实有点厉害。晚春。
民谣
我的名字叫雨鎛 豆瓣
7.3 (11 个评分) 雨鎛 / Yvbo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11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北影
全球最顶级录音室、英国国家级文化遗产“艾比路”制作的首张全中文原创大碟《雨鎛词簿第一册:我的名字叫雨鎛》经过漫长的等待之后终于正式出版,这张经历传奇的唱片由雨鎛担任监制并负责全部词曲创作,世界知名音乐工程师克瑞斯汀在伦敦完成唱片后期工程,资深音乐制作人陈伟伦、中国首席吉他手李延亮、电影配乐新锐董超携手贾轶男、程鑫、段小林、范世杰、姜北生、张博等多位中国一线音乐人联合录制,唱片采用中英文双语形式出版,由著名文学译者孙仲旭担任英文翻译,当代水墨画家莫宝为每首作品绘制水墨插图。
《雨鎛词簿第一册》的出版日期曾因其歌词内容敏感无法通过审查而被一再推迟,2010年年初,《雨鎛词簿》系列作品开始陆续以数字形式发布,由于其作品视角独特、寓意深远,一经推出便在许多文化精英之间自觉流传,其中由666个字写成的《雨鎛元年的人们》从人们的出生、成长、成熟一直唱到衰老死去,被誉为一代人的生命纪录,歌词被多家媒体进行摘录转载,乐迷更是用“惊艳”“震撼”“横空出世”来形容对《雨鎛词簿》的赞赏。
此次正式出版的唱片中,以隐喻手法描写人生蜕变的《穿过冰冷的绿街》、如魔术般的迷幻主义作品《这谜一样的冬季》、诉说街头少年心路历程且极具人文关怀的《阿飞其实不会飞》均被业内人士给予高度赞誉。同时,《在坠落之前结束》中的生命反思、《摘樱桃吧知更鸟》中的黑色讽刺、《划过天空的翅膀》中的现实批判、《从秋风吹来开始》中的宿命忧伤、《丛林深处的黑雪》中的末世绝望,这些文笔犀利、旋律流畅且又不失特色的原创作品,也使这张唱片成为值得被反复聆听和感知的音乐佳作,而这部厚积薄发的《雨鎛词簿第一册:我的名字叫雨鎛》也必将成为一张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唱片。
大地迷藏 豆瓣
7.8 (15 个评分) 刘东明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13年4月6日 出版发行: 独立发行
刘东明(刘2)新专辑《大地迷藏》
【专辑简介】
《大地迷藏》这张专集,我把主要编曲的工作交给了我音乐上的合作伙伴波波,除了词曲和我这部分的吉他外,编曲上我只提一些建议。我希望尝试更多编曲风格,而从波波身上能看到年轻人在创作上的那种旺盛的生命力以及我没有的才气。
这张唱片还是在民谣的基础上去做的,但里面我们加了很多别的元素进去,有首歌到最后我们甚至编成了八十年代舞曲。很多人都批评过我的音乐风格太杂,没有自己的特点,那这张索性我就来个更杂的。表现音乐魅力更多的还是现场,所以做完这张唱片我和乐队的朋友开会,怎么去完成它的现场,最终我们决定现场还是回归到不插电上,和唱片也会截然不同。——刘东明
飛蛾光顧 豆瓣
8.2 (16 个评分) 黄衍仁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18年3月16日 出版发行: 自主发行
黃衍仁繼【逆風吐痰】後,2018年全新唱作專輯
西方民謠作為創作的起始,粵劇、南音、香港流行曲的薰陶,電音/拼貼的折衷主義,詩/文學里面的音樂性,雕塑出這堆歌的型態。
你會聽到流行曲式以外的廣東話唱頌,由文學啟發的曲式行進,對舊世界所產生的絕望又欲超越哀傷的情緒,以及致 逝者、愛人、無名者的輓歌。
菊花夜行军 豆瓣
9.7 (182 个评分) 交工乐队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1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串聯有聲出版社
台灣第一個備受歐洲樂評矚目的本土樂團
2000年金曲獎最佳作曲人、最佳製作人
2001年最新音樂史詩創作,魔幻吟唱土地現實!
繼「我等就來唱山歌」在2000年金曲獎大放異彩後,交工樂隊隨即馬不停蹄地,參加了歐洲世界音樂節的巡迴演出,是台灣第一個獲得歐洲重量級樂評矚目的本土樂團。2001年,不斷求新求變的交工樂隊,全新推出音樂史詩創作「菊花夜行軍」。藉由農村青年阿成返鄉完成自我的故事,描繪九○年代的農村現實,並首度呈現外籍新娘的心境。
音樂創作上,企圖以聲音創造畫面動感;實地採集或再製環境音,如農村仙人的放送聲、鐵牛車聲、口哨聲,或是以嗩吶聲模仿摩托車的加速聲,索引出整張專輯的聲音脈絡。此外,無論是哀悼公路的祭文式朗詩,或是將菊花擬人化的歌詞創作圪,魔幻寫實的風格,譜寫出一部農村變遷史。
2017年10月31日 听过 17年首次听,暂时不评论。
民谣
泥娃娃 豆瓣 苹果音乐 Spotify
8.9 (62 个评分) 巴奈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0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角頭文化
「她很簡單,是我們太複雜了。」panai的朋友小湯曾經這麼說。
當一種純度百分百的誠實質素,在眼前乍然展現時,會讓久經塵俗薰染的人無法逼視。簡單、坦率、像把利刃,俐落地切進複雜糾結的情緒肌理。
panai的人和音樂,給我這樣的感覺。同樣是來自台東的原住民歌手。如果說;陳建年、紀曉君的音樂貼近自然,歌詠風、海洋、山林、色彩晴朗;panai的歌則顯得色調濃重而沈鬱,勾勒著她流浪各地的足跡。
聆聽panai,首先引人注意的是;嗓音中的飽滿情緒,溢出了原本歌詞與旋律的意境,超越了語言、族群、身分,她展露了一種人類共通情感中的寂寞與悲情,一個不小心,聽者就會在她傾瀉而出的情緒中,慘遭滅頂。
「唱歌對我而言,先是具有平衡情緒的療效,其次才是為了表演。喜歡掌聲、喜歡被注視,這些都是後來才產生的需求;從小時候第一次彈吉他開始,唱歌只是為了我自己。」她說。才十幾歲的年紀,她就學會以離開的形式終結對現狀的不滿,離開台東的家,走過高雄、岡山、台中、鹿港、台東、台北,邊走邊唱,構築了一幅音樂流浪地圖。
現在的她,落腳宜蘭,在一間有著豪華歐式裝潢的民歌西餐廳駐唱。曾經,我坐在餐廳的一個角落,耳邊聽見的,除了panai的歌聲,還有牛排上桌時,熱騰騰鐵板發出的滋滋聲;她依著服務生遞上來的點歌單,唱著一首又一首的流行歌曲,不痛不癢,沒有情緒,維持一種平和的用餐氣氛。偶爾,向台下我們這桌熟識的朋友使幾個調皮的眼神,我們靈機一動,在點歌單上寫下幾首她自己的創作,她看了一眼,露出一個捉狹的微笑,隨即開始用力的刷著吉他,大聲坦率地唱著我們所熟悉的panai式悲調,穿透了原本紛紛嚷嚷的餐廳氣氛,這時,有幾個別桌的客人抬起頭來,向舞台望去,露出詫異的神色,也許是為這樣的聲音驚艷吧!我這麼想。從我這個角度的視野望過去,舞台上下一分為二,呈現出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台下是闔家用餐的愉悅與嘈雜,而台上的panai則在她自己的狀態裡,揮灑悲情。這是一種被錯置的處境,然而,panai 對此完全自覺,她清楚的知道,這不過是對生活現實的一種妥協,與尊嚴無關。 panai的中性特質,不僅在於嗓音,還有她的思考模式與說話方式,難得看見她表現女人嬌態,偶爾,會流露一種「母獅的溫柔」,威嚴但慵懶,搔搔一頭濃密的黑髮,抬抬眉毛,對你的話不表同意時會撇撇嘴,與人交談時,經常聽見她朗聲大笑、或者皺著眉,顯現一種孩子似的好奇或狐疑;唱歌時,那一張線條分明的面孔幾乎是她的歌聲之外,最引人注意的一道風景,她一雙濃眉的糾結與舒張,反映著曲子裡的情緒起伏,在一收一放之間,讓人窺見她平時不輕易釋出的情緒。聽過她唱「你快樂所以我快樂」的人就會知道,「快樂」二字原來能被詮釋得很悲涼。
無根漂流的心理狀態,促使她階段性地尋求生活定點,也許是一份工作、一場學習、或是一段愛情;然而,當關係結束、當心境變遷,又再度離開,是終點,也是下一段航程的起點。故鄉,永遠只存於想像之中,找不到自己的部落。
揹著吉他,遊走在天地之間,這樣的背影或許看來蒼涼而傳奇,是的,我們想要你從專輯內頁的照片上,產生這樣的想像;但是,去聽她的歌、去讀她的詞,你會遇見一種熟悉的感覺,疏離與寂寞,久藏心底,被她的歌聲召喚而出,輕觸即四處漫溢,無法收拾。
自覺,疏離,從山林到都市,流浪已久的panai自有一套心理防衛機制,抵抗著虛假向性格裡滲透。她展現一種純粹,力量撼人。在界限模糊、是非渾沌的這個世代,這樣一種斬釘截鐵的聲音,已經很難聽見了。
2017年10月31日 听过
唱到人心
民谣
一体两面 豆瓣
8.6 (39 个评分) Joni Mitchell 类型: 爵士
发布日期 2000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Reprise
"Both Sides, Now" is a single by Joni Mitchell. Her recording first appeared on the album Clouds, released in 1969. She re-recorded the song in a Jazz style for the album of the same name, released in 2000.
It is one of Joni Mitchell's best-known songs (with "Big Yellow Taxi," "Woodstock," and "A Case of You"). It was written in March 1967, inspired by a passage in Henderson the Rain King by Saul Bellow.
I was reading Saul Bellow's "Henderson the Rain King" on a plane and early in the book Henderson the Rain King is also up in a plane. He's on his way to Africa and he looks down and sees these clouds. I put down the book, looked out the window and saw clouds too, and I immediately started writing the song. I had no idea that the song would become as popular as it did.[1][2]
Judy Collins made the first commercially released recording of the song in 1968, shortly after Mitchell wrote it, which reached #8 on the U.S. pop singles charts and won a 1968 Grammy Award for Best Folk Performance. The record peaked at #3 on Billboard's Easy Listening survey, and has become one of Collins' signature songs.
Fairport Convention recorded the song as a demo in 1967. The band's recording did not become available until 2000, however, when it appeared on The Guv'nor Vol 4 by Ashley Hutchings. (A live recording featuring Judy Dyble from 1981 is included on Fairport's Moat on the Ledge album.)
Both Joni Mitchell's album Both Sides Now and a 2003 Mitchell rerecording of the song are featured in the 2003 movie Love Actually.
Rolling Stone ranked "Both Sides, Now" #170 on its list of the 500 Greatest Songs of All Time.
The song was published by Scholastic as a picture book, Both Sides Now, illustrated by Alan Baker, in 1992 (ocm24629360).
2017年10月31日 听过
这次是被a case of you击中……
民谣
忘记我们说到哪儿 豆瓣
8.5 (21 个评分) Ben Howard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14年10月20日 出版发行: Universal / Island
睽违长达3年的第二张专辑【I Forget Where We Were】,Ben Howard延续一贯的民谣风格,但是挖掘更为深沉的黑暗面,封面也以黑灰色调呈现,长篇幅的实验性编曲,深刻触动人性的脆弱面,从长达近8分钟的“End Of The Affair”为范例,以轻描淡写的声频缓缓吟唱着一段已逝恋情,其实句句都是椎心之痛,后段加入急促鼓噪的节拍、挣扎嘶吼的片段,前后情绪转折之大,令人动容;吉他线条沾染孤寂感,平稳中隐藏不安氛围的“Conrad”,让惆怅无情的浸蚀;回到开场曲“Small Things”,Ben Howard以一种紧绷的嗓音交替演绎,勾勒出爱与恨长久在灵魂内对峙的局面。
杰克·巴格 豆瓣
8.4 (62 个评分) Jake Bugg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12年10月15日 出版发行: Mercury Records
Debut album from young Nottingham singer-songwriter whose breakthrough came with the songs "Trouble Town", "Country Song" (as featured in the Greene King IPA TV advert) and the single "Lightning Bolt".
2016年6月28日 听过
Broken
民谣
当初就不应该学吉他 豆瓣
8.8 (33 个评分) 马飞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14年4月24日 出版发行: 摩登天空
主打歌之一《种树》是在《摩登7》版本上润色后的作品,歌曲前奏模拟古代私塾教书先生的教课现场听来非常诙谐,细品歌词却发现其内里有着对中国教育制度的反讽。另一首主打歌《两个科学家在吃面》则极具画面感,话题以一个普通百姓的一顿早餐开始,逐渐延展成一个个趣味但无奈的生活画面,对话体式的歌词让人忍俊不禁,哭笑不得。专辑收录的《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是一首旋律极好的传统陕北民歌,歌曲的真挚之感和西北特有的情怀经过马飞的二度演绎被再次放大,马飞身上的“西安法宝级音乐人”光环绝非浪得虚名。《李导演》的北漂故事早已被无数人写进歌里,可马飞的“北漂故事”却有着鲜明的中国人性格:一个人对一种生活从奢望到习惯的过程。古人言中知足常乐正是马飞所唱的这般景象。
淳朴气质不落俗 彰显故乡情怀
在这张收录10首歌的处女专辑里,马飞将延续他热衷并擅长的自嘲方式以及辨识度极高的旋律。在原封保留淳朴气质的同时还杂糅着多种情感,这将是中国唱片市场里罕见的一张具有很高传唱度的方言唱片。跟绝大多数中国的摇滚乐手和音乐人一样,马飞也深受西方摇滚乐的影响。可对于自己的方言演唱方式,马飞有自己的理解,“用方言演唱唱的时候,我突然这种感觉一点都不土,而是通过这种方式你能表现出来一种自尊,我觉得归根结底就是你来自于哪,你的力量就应该是从哪出来,而不是通过西方的摇滚乐把你表现出来,不应该从别的地方来。”新专辑《当初就不应该学吉他》所表达的正是马飞对这一故乡情愫。
每个奇想王国 豆瓣
8.4 (17 个评分) Ben Howard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11年10月3日 出版发行: Island UK
Ben Howard是个喜欢抱着老吉他,像吟游诗人一样四处走唱的年轻人,他为吉他走唱注入新的气息,赋予不一样的风采,这样的唱作风格让他写的那些听起来感觉有点老气,充满人生智慧与草根民谣热情的歌曲像是最近才刚完成的作品。他是个老吉他达人,擅长在不断的拨、弹或是拍打吉他的过程寻找自己想要的旋律,才23岁就可以让容纳400人的俱乐部,或是伦敦最酷的演唱地标Monto Water Rats挤得水泄不通,在英国死忠粉丝口耳相传的网络效应下,Ben Howard如今在德国、法国与荷兰都拥有为数不少的歌迷。
来自英国西南部的Devon郡,Ben Howard从小对父母亲所买的Joni Mitchell、Bob Dylan、Van Morrison、Richie Havens等歌手的老唱片十分迷恋。在大学毕业前的半年,他毅然决然放弃学业,从朋友对他说过:「最美丽的人生都是冒险得来的。」这句话得到鼓舞,再加上双亲鼓励他做快乐的事情,Ben Howard就这样踏上全职歌手的旅程。Ben Howard与乐团伙伴--India Bourne(*大提琴、夏威夷四弦琴、贝斯)与Chris Bond(*贝斯、鼓、手风琴)对于旋律的敏感度极强,乐迷可以从柔缓完美的和声以及歌曲所浮现的脆弱感中发现这支三人乐团的默契。
Ben Howard的首张专辑【Every Kingdom】是在Devon郡一间改建的谷仓进行录制,他在这张专辑所谱写的歌曲比他原先所想象的感觉还要来得黑暗一些,旋律的部分很快就完成,歌词部分则是费尽心思,很多关于人与情感关系的歌,还有关于自己的歌。尽管是以前进的思维模式弹奏吉他,Ben Howard的歌曲却总能将乐迷拉回到传统民谣的岁月,尽情的沉醉在旧时代的氛围之中。
最好还是不说 豆瓣
7.9 (30 个评分) 梁晓雪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12年12月21日 出版发行: 和气音乐
爱情是一场无法预知结局的电影
开始前我们都像无知小孩
结束后变回懂事的大人
那些经过
马条 同名专辑 豆瓣
7.0 (25 个评分) 马条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9年2月11日 出版发行: 十三月
有的人写诗,有的人,比如马条,活得就像首诗。
马条生于新疆克拉玛依。那是一座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以石油闻名于世的城市。在维吾尔语里“克拉玛依”是黑油的意思。马条的音乐就像“黑油”一样,充满了未知的颗粒感,不时的激情迸发,不时的含蓄缠绵,让人眩晕、着迷。他像一只低空飞行的大漠之鹰,敏感地捕捉着生活带给他的五味。音乐是马条对生活的一种解读以及一种与世界交流的方式。
一九九四年,马条离开新疆背井离乡寻找自己的音乐梦想。像所有在家乡丰衣足食但躁动不安的年轻人一样,从一九九四年开始,那条充满福尔马林和汉堡味儿的艺术之路上又多了一位年少心气的音乐家。马条的音乐有别于内地音乐的规定的模式框架,不拘泥、奔放,像燃烧在沙漠中孤独的火焰,给习惯了港台流行音乐的我们当头一棒,啪一声就砸开了一条通往天堂的路。
你们所熟悉的那个马条,嘶吼、醉酒,眼神迷离,躺在地上说梦话,告诉你他看到了你的灵魂。还时常表现出与俗世生活的格格不入,且语出惊人。
你们并不熟悉的那个马条,细腻、敏感,善解人意,依在落日湖边的柳树上弹吉他,唱着自己由心而生的歌。他的坚硬就像他的柔软,他的柔软就像他的坚硬。
我们完全不知的那个马条,银甲护身,战刀挥舞,千军中取上将头颅如探囊取物……
这是一张用生命谱写的唱片。它不仅记录了作者十余年生活的点滴,同时也折射出整个中国边缘音乐家的生命状态——将欢乐、希望、狰狞、苦难、祈福、爱、纠结、欲望、信仰、自私、理想与惶恐平铺在一个现实平面上,通过音乐家重新的组织与融合形成二维空间,并最终修成成果,呈立体状。
购买这张唱片的所有的人:感谢你们在数字音乐和免费下载的时代继续购买实体唱片。诸位所听到的这张唱片并不是流行音乐生产线上随波逐流且失去五官的商品,而是一个人和一个时代的历史与记录。像我们每个人一样,无论你是默默无闻还是一鸣惊人,你最终都逃不开自己对自己的审视,或者说是审判——卡夫卡在《审判》中如此说“就在这时,他听到门后有一声痉挛性的叹息,那扇门是他一向认为堆放废品的房门,虽说他从来没有去开过。”不断行走的路上,回头看见自己的背影,那么沉重,那么美妙……
My Favourite Faded Fantasy 豆瓣 Spotify
8.9 (106 个评分) Damien Rice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14年11月3日 出版发行: Warner Bros / Wea
My Favourite Faded Fantasy is Damien Rice’s first collection of material in eight years and was produced by Rick Rubin and Rice himself . It is a selection of songs, which Rice says are “sung straight into the metaphorical mirror.” Intimate, frank and revitalized by making music again, My Favourite Faded Fantasy is a record that accepts one’s faults but also begins, perhaps, to appreciate one’s ability to grow up. The recording process began in Los Angeles and finished up with a cast of friends and local musicians against the stunning backdrop of Reykjavik, Iceland.
Bonus Track “Camarillas” is exclusive to fans who purchase the My Favourite Faded Fantasy wooden box 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