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
天上深渊 豆瓣
作者: 江弱水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23 - 8
* 对鲁迅写作的一个纵向而立体的观照
* 浙江大学教授、“中国好书”得主江弱水潜心力作
* 提供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解读
* 破除了对鲁迅作品的许多陈见
【内容简介】
《天上深渊:鲁迅十二论》是关于鲁迅的综论,是浙江大学教授、“中国好书”得主江弱水的潜心力作。
全书分十二章,从《呐喊》到《彷徨》,从《朝花夕拾》到《故事新编》,从现代散文诗《野草》到鲁迅的旧体诗,从鲁迅的生命困局到话语困境,直到语文观,对鲁迅的写作做了一个纵向而又立体的观照。
本书破除了对鲁迅作品的许多陈见,提供了解读鲁迅的新的路径,同时,也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所做的更为精细完整的分析,如鲁迅与胡适的语文观的对比,鲁迅旧诗的艺术魅力的讨论等等。在鲁迅研究已经汗牛充栋的今天,本书多有创见与发明,提供了许多对于鲁迅的令人耳目一新的解读。
2023年8月31日 已读
因为是找出版社要的书,所以就不便在豆瓣打分了。很失望,基本上都是顾左右而言他,既没有周围资料,也很少文本分析。如果这就是他的讲稿,替他的学生遗憾。
鲁迅
笑谈大先生 豆瓣
7.9 (77 个评分) 作者: 陈丹青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1
本书收录作者近年来关于鲁迅的七次演讲文稿。虽不过数万言,却在浩瀚的鲁迅研究的边上,辟出新的境界。论者或称它“还原”了鲁迅,或称它“唤回”了鲁迅;而对于作者,这样的公开谈论大先生,或许更类似于一种还愿。
从“绝望”开始 豆瓣
作者: 【日】竹内好 译者: 靳丛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 - 3
鲁迅叫我们正视自己的腐肉,而且不允许我们有一点点逃避。鲁迅那冷峻的目光一直在注视着我们,他执拗的阻碍着我们只追求自己的幸福。所以,内心满足的人,或想出人头地的人最好不要读鲁迅。只有那些想和周围的人一起幸福并且为此而感知自己不幸的人,才可以以鲁迅为友,来研读鲁迅。世界在病态之中,我们自身不可能健康……
鲁迅作品细读 豆瓣 谷歌图书
8.7 (6 个评分) 作者: 钱理群 北京出版社 2017 - 10
《鲁迅作品细读》是钱理群先生集20年心力研究鲁迅的最新著作,就如书名所言,这本新作是钱先生从文本角度深入细化分析鲁迅文字的作品,收入包括小说,散文,散文诗,杂文在内一共33篇文章。
无论是从学问角度,还是从学人角度,钱先生都是研究鲁迅的大家,他不仅对于鲁迅作品有深入地理解与“创造性转化”,而且在学人风范上,他也有鲁迅的“硬骨头”,以及对社会肌理的深入批判。这部跨越20年研究的作品,可以让读者更好更深入地阅读鲁迅与钱理群。就像钱先生所言,“阅读鲁迅原著是走进 鲁迅的唯一途径。而且要静下心来,一个字一个字地品味。来不得半点浮躁,虚假。要通过对鲁迅独特的思维语言、情感的领悟,体察其罕见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进入鲁迅的文学世界,思想天地。”
走读鲁迅 豆瓣
作者: 陈光中 2011 - 7
《走读鲁迅》内容简介:一代文学巨匠的十一个生命印记,……在那些老屋旧舍之中,隐藏着多少让人欷献感叹的故事啊!只有走进去、读过去,才能品味鲁迅那五味杂陈的内心世界。
2016年5月29日 已读
只去过北京和上海的纪念馆,去广州的那次正好在修缮,也不知现在修好了没。
传记 鲁迅
声之善恶 豆瓣
9.1 (9 个评分) 作者: 汪晖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 - 1
本讲稿系根据作者2007年7月中国文化论坛“首届文化素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讲习班”上的讲课录音整理而成。
汪晖对鲁迅两个经典文本的再阅读和再阐释:《破恶声论》呈现了鲁迅早期思想中对现代性经典问题“什么是启蒙”的思考与回答;《呐喊自序》则蕴含了鲁迅弃医从文的秘密,揭示了他文学写作的根源和动力所在。
汪晖的读解深入浅出,不仅紧扣文本,而且将文本置于当时的社会文化语境之中,从而带领读者逐渐抵达鲁迅思想的深处,并通过鲁迅理解所谓“革命”和“文学”对20世纪中国的意义。
2016年3月9日 已读
讲《呐喊·自序》的竟然比讲《破恶声论》的难。“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
鲁迅
鲁迅的艺术世界 豆瓣
作者: 王锡荣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9 - 3
本书收集鲁迅先生的画作、书法、篆刻、书籍封面、装帧设计、徽标设计以及收藏的碑帖、版画、古钱币、邮品等380余件,充分地展示了鲁迅艺术世界的广博和艺术修养的深厚。其中有不少作品是首次面世。它填补了鲁学界对鲁迅艺术领域研究的空白,是一项创举。
大先生 豆瓣
作者: 李静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5 - 8
本书收录的《大先生》是以鲁迅为原型创作的话剧。这是第一次将鲁迅形象搬上话剧舞台的尝试。
李静所写的鲁迅,不是预期之中的历史叙事,也没有示人以耳熟能详的“斗士和导师”面目,而是从鲁迅的临终时刻写起,用意识流结构贯穿起他生前逝后最痛苦、最困惑的心结——那是一个历史夹缝中备受煎熬的形象。
李静的“自白”向我们讲述了她艰难的创作过程,有利于读者鉴别面对历史和现实的诚实。
李静与陈丹青和赵立新的深入访谈,有利于读者理解鲁迅这个让中国人永远爱、永远痛、永远绕不过去的复杂形象。
近代的超克 豆瓣
9.1 (15 个评分) 作者: [日] 竹内好 译者: 李冬木 / 赵京华 等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5 - 3
本书遴选了作者写于上个世纪四十到六十年代的数篇代表作品(包括名文《鲁迅》、《近代的超克》等),昭示了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竹内好的思想方式与知识立场形成与发展,及其一贯的、与众不同的思想物质。
八道湾十一号 豆瓣
8.3 (6 个评分) 作者: 黄乔生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5 - 7
本书以鲁迅、周作人在北京的寓所——北京市西城区八道湾十一号为空间线索,以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跨度为经,将周氏兄弟的私人生活轨迹和中国文化、社会、政治变迁的重大事件熔为一体,从新的角度呈现了对这两位文化巨人的深刻认识。作者是国内鲁迅研究的知名学者和专家,围绕八道湾十一号相关 史料、人物、细节,做了详细的考证,带有保存文化遗产的强烈责任感。
对鲁迅、周作人兄弟失和、以及周作人投靠日本人等重大事件,都做了详细的还原和分析,既无文过饰非,也无过度批判。 涉及周氏兄弟的亲情、家庭、子女、社会关系以及社会活动。周作人将鲁迅逼出家门、抗战之后投靠日本附逆、在建国后的遭遇、靠翻译和提供鲁迅史料赚取稿费和社会名声为生、凄凉终老等,娓娓道来。作者笔力深厚,炉火纯青,文字经得起咀嚼和回味,并令人唏嘘感慨。
隔壁的中国人 豆瓣 Goodreads
中国人の生活風景
作者: [日]内山完造 译者: 赵贺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5 - 1
本书是鲁迅先生最亲密的日本友人、在中国居住三十五年之久的内山完造先生所著,他以幽默生动的语言详细描述了他在上海期间的生活见闻。通过中国今昔的纵向对比和中日的横向对比,表达了对中国人长久以来生活智慧的敬佩,以及对中国人建设好新中国的无限信心。
戴季陶说日本把中国解剖了无数遍,那么他们是怎么解剖的呢?一个日本人便专门解剖给我们看了,他就是内山完造,他的手术刀,就是《隔壁的中国人》。                             ——著名旅日作家 萨苏
内山先生认为中国文化分为“文章文化”和“生活文化”两方面,大部分日本专家对文献中没有记载、却实际存在的事实视而不见,他所做的就是认真观察、如实反映中国人真正的生活风景。
——北京日本文化中心主任 吉川竹二
广州鲁迅 豆瓣
作者: 朱崇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4 - 8
本书着眼于鲁迅担任正教授时期的广州阶段,着力考察以广州为中心的鲁迅存在。为此,虽然考察广州鲁迅的立体与多元,但在许多论题上同时也会追溯到北京和厦门时期,旁及上海时期,互相连缀、比照彰显。本书在论述中立足于坚实的各种资料,但同时也活用了法国思想家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2002)的场域理论,首先考察1927年广州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场域的复杂关系,在此基础上,呈现出鲁迅自身的转型特征。
整体而言,本书主要考察鲁迅先生在1927年广州场域中的转换作用、角色和自我的嬗变。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1作为写作人;2革命者;3教授/教务长;4中年男人。
寻访鲁迅在上海的足迹 豆瓣
作者: 周国伟 / 柳尚彭 2003 - 7
《寻访鲁迅在上海的足迹》主要内容:鲁迅是伟大的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人物。鲁迅故居、鲁迅纪念馆是上海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亮点,每年有国际友人前来旅游、观光或进行文化交流。因此《寻访鲁迅在上海的足迹》,不仅可供鲁迅研究者鲁迅生平、理想的工具书,而且更可供读者,特别是教师、学生阅读鲁迅著作和了解鲁迅生平的辅助材料。对于国际性的历史文化名城、改革开放的上海,《寻访鲁迅在上海的足迹》也可用作为对外介绍、宣传、供国内外人士旅游观光和进行文化交流的参考用书。
张枣随笔选 豆瓣
8.7 (14 个评分) 作者: 张枣 / 编者 颜炼军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 4
《张枣随笔选》是继《张枣的诗》之后,诗人张枣的又一本书。张枣人生履历丰富,生性萧散不羁,常着迷于食色趣味。 这本《张枣随笔选》荟萃了他生前为数不多的散文作品,其中包括散文诗、序跋、演讲稿、课堂讲稿、访谈和少许译文。纵览张枣的散文作品,我们至少可以看到如下优异性:在修辞上,他借重丰厚的西方语言文学素养和眼界,有意识地采集古典汉语中各种“甜” 的元素,发明了一种儒雅而精确的文风;在精神内涵上,他力图因地制宜地在生活中萃取出那些最不可思议的、最能安慰我们的存在的部分,按照他自己的话说,即寻找内在于生活的秘密庆典。
2012年7月19日 已读
本以为会最喜欢《<野草>讲义》,结果没有刷新我的原有认识;本以为会对现代诗很不感冒,却读得很兴奋。《<普洛弗洛克情歌>讲稿》最好。由于很多篇目都是根据讲课录音整理,难免有点意犹未尽之感。感谢丁仪推荐!
D 地铁 张枣 散文 鲁迅
小闲事 豆瓣
8.3 (6 个评分) 作者: 赵瑜 武汉出版社 2009 - 9
鲁迅说:“我可以爱!”。但他是如何去爱的,却鲜为人知。本书以《两地书》为蓝本,并参考大量资料,以慧黠笔法讲述了鲁迅的恋爱故事。从“小鬼”苦闷中一封问询的信开始,与许广平情愫暗生。两人一起探讨出路,分享隐秘和艰难,互致慰藉与关爱,开始了相濡以沫的十年光阴。作者独具慧眼,发掘出信中隐藏的暧昧与相思,让我们恍然发现,鲁迅绝不总是那个冷峻的“斗士”,他和常人一样多喜易嗔,极富柔情,甚至特别孩子气。这一切还原了最真实的鲁迅。
作者文风冷静、从容、幽默,颇有几分鲁迅的笔调,让读者更容易走近鲁迅,走近那个时代。
2010年1月27日 已读
如果你不知道先生还有温情的一面,强力推荐。至于我,早就知道啦,哈哈。补一句:如果有时间,还是去读《两地书》吧,真的。
鲁迅
野草 豆瓣
9.0 (6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4 - 9
野草 豆瓣
9.5 (236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 3
本书所收散文诗23篇〔包括一首打油诗和一出诗剧〕,最初都曾陆续发表于1924年12月至1926年1月的《语丝》周刊上,《题辞》最初也曾发表于1927年7月2日出版的《语丝》第138期,发表时署名均为鲁迅。
本书于于年1927年4月由作者亲自编定,同年7月由上海北新书局初版印行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此后印行的版本,除个别字和标点有所不同外,各篇文字大都和初版相同。《题辞》在本书最初的几次印刷都曾印入;后来被国民党政府书报检查机关抽去〔鲁迅在1935年11月23日致邱遇信和1936年2月19日致夏传经信中,均提及此事〕,至1941年上海鲁迅全集出版社出版《鲁迅三十年集》时才重新收入。《野草》的封面画系孙福熙所作,初版封面题字署“鲁迅先生”,后按鲁迅意思改为“鲁迅著”,鲁迅在1927年12月9日夜致章廷谦信中曾提及此事。
鲁迅写作《野草》时,适值“五四”退潮,正如作者在《〈自选集〉自序》〔《南腔北调集》〕中所说:“后来《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编成本书的时候,如《题辞》篇末所记,正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清党的稍后。
关于本书各篇作品,作者在1931年曾为本书的英译本写过一篇短序,作了一些说明,收在《二心集》中。在1934年10月9日致萧军信中,鲁迅谈到《野草》时说:“我的那本《野草》,技术不算坏,但心情太颓唐了,因为那是我碰了许多钉子之后写出来的”。在《华盖集续编·海上通信》中说:“至于《野草》,此后做不做很难说,大约是不见得再做了,省得人来谬托知己,舐皮论骨,什么是‘入于心’的。”
鲁迅全集(3) 豆瓣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鲁迅全集3》主要内容:《鲁迅全集》最早的版本,由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编辑,收入作者的著作、译文和辑录的古籍,共二十卷,于一九三八年印行;新中国成立后,由我社重新编辑的版本,只收作者自己撰写的著作,包括创作、评论、文学史专著以及部分书信,并加了必要的注释,共十卷,于一九五六年至一九五八年间印行。本版《全集》的编辑、注释工作,是在十卷本的基础上进行的。内容方面增收了《集外集拾遗补编》、《古籍序跋集》、《译文序跋集》和日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