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权力结构、政治激励和经济增长 豆瓣 Goodreads
9.0 (22 个评分) 作者: 章奇 / 刘明兴 格致出版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 - 3
本书选取民营经济极为发达、中国最富裕的省份之一浙江作为分析对象,在考察了1949年后浙江民营经济发展背后的政治逻辑之后,提出了一个典型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地方政治精英在历史原因所造成的政治权力结构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决定了地方政治精英出于自身政治利益最大化而对发展民营经济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和方式。书中的逻辑不仅能够分析包括浙江在内的中国地方经济发展的绩效差异,同时也为进一步理解集权体制下的政治经济学及其性质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
三案始末 豆瓣
8.8 (32 个评分) 作者: 温功义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 - 9
本书用不足十万字的篇幅,厘清了明史上最为纠缠繁复又影响最深远的梃击、红丸、移宫三案。而在进入具体的“案情分析”之前,作者从帝权与相权的矛盾入手,到万历“造因”为止,从制度层面交代三案动因,从帝王层面交代三案导火线,将明代的皇权与相权,朝廷与宦官,以及三大案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相互联系等条分缕析,给读者呈现出一幅明末宫廷、朝政和社会清晰生动的立体图形。
橫觀東亞 豆瓣
作者: 白永瑞 聯經 2016 - 3
倡導東亞視角之必要性
這個視角超越以民族國家為單位的思考框架
《橫觀東亞》是白永瑞回顧多年來的東亞論述和連帶運動
在朝鮮半島、台灣、沖繩等核心現場
摸索東亞共生社會之路的省察成果
白永瑞長期以來與韓國、中國、日本和台灣等地的知識分子建立連帶,引領東亞論述,這是他向華文世界推出的第二本史論集。
白永瑞所說的共生社會是朝向能更充分體現人性尊嚴的區域共生社會的「作為過程的東亞共同體」,並且從這個視角對當代中國思想界、中韓關係史及台灣人認同進行梳理。突破既有的分科學術的界限,繼而探索新的學術理念和制度。
白永瑞長久以來同時身兼研究者、教育者和編輯者,這三種角色形成的自我認同,讓他遊走於作為制度的學術和作為運動的學術之間,構思革新學術體系的學術論。並且試圖透過「社會人文學(Social humanitie)」這個新思路對歷史學、韓國學和中國學進行重構。
韩国现代史 豆瓣
作者: (韩) 朴泰均 译者: 邢丽菊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8 - 6
本书选取韩国现代史中的十个代表性事件,对其进行客观全面的解读:被坚信无疑的同盟国一次次背弃,朴正熙经济开发计划的缘由远比想象的要深远复杂,阳光政策的起源其实在20世纪70年代,越南派兵和青瓦台袭击事件实则密不可分、紧密相连。从日本歪曲历史,到五一六军事政变,金大中阳光政策等,本书以一种敏锐的视角对韩国现代史中的这些疑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细致的剖析和客观的讨论,令人信服。
思想东亚 豆瓣
作者: 白永瑞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1 - 7
思想一词在这里是作为动词使用的,所要表现的是将东亚作为思想的课题,而朝鲜半岛的视角,所强调的不是仅从韩国,而是从分断的南北双方的相互作用的朝鲜半岛全体来看问题的视角。之所以要突出朝鲜半岛,是因为朝鲜半岛是世界层次的霸权支配体制的重要现场,所以这里的变革也是对世界层次的压迫体制的一种冲击。作者在论述其东亚共同体的理论构想的同时,还分析了作为现代最大表征的“民族国家”对东亚各国的形塑作用;描述了近代以来韩国人对中国的认识;还从历史认识的角度叙述了在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各国如何将历史叙述(如历史学和历史教科书)制度化,从而形成各自的东亚认识和东亚论述。
列夫·朗道:娜塔莎 (2020) IMDb 豆瓣 TMDB
DAU. Natasha
6.1 (112 个评分) 导演: 叶卡特琳娜·奥特尔 / 伊利亚·赫尔扎诺夫斯基 演员: 娜塔利娅·别列日纳娅 / Olga Shkabarnya
其它标题: DAU. Natasha / DAU. 娜塔莎之劫(港)
1950年代,娜塔莎在苏联一家秘密的研究所内经营食堂,这里汇集了研究所的员工、科学家和外国访客。 娜塔莎的世界很小,她白天在食堂干活,晚上和年轻同事奥利亚一起喝酒,倾诉对浪漫的渴求和对未来的幻想。 在一次聚会之夜,娜塔莎与来访的法国科学家卢克·比格变得亲密起来。 第二天,当克格勃的弗拉基米尔·阿奇波将军对她进行讯问时,她的生活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
两面之词:关于革命问题的通信 豆瓣
Du ciel à la terre
作者: 赵汀阳 / 德布雷(法) 译者: 张万申 中信出版社 2014 - 6
德布雷是南美革命者格瓦拉的昔日战友,赵汀阳是中国最好的哲学家之一。两人在法国偶会,深入讨论各自国家改革与全球化时代政治权力变迁等问题。
德布雷回顾了他亲历的20世纪风云,阐述了对革命喧嚣之后的深刻思辨:革命早非世界主流,新世纪中权力的隐性转移才是重要问题。赵汀阳点出中国 三千年变革史的重要节点,指出应对狂热的革命保持理性的警惕。
近读赵先生的新作,充满了阅读快感。其中谈及革命变迁与政治权力等等精彩内容,向各位朋友推荐分享。
——刘苏里
对我来说,赵汀阳的魅力在于,他始终能够用最炫的方式一猛子扎进问题的深处,这种创造力至今仍让我赞佩不已。
——周濂
赵汀阳是我们中国的哲学家。雷吉斯•德布雷是切•格瓦拉的老战友,也是一个哲学家,但是当年一起进森林打过游击队的,很生猛。一个哲学家打游击队,搞的像毛主席一样。两位的对话很有意思。赵汀阳先生还是对革命很有保留的:革命虽然是个创造性的行动,但却是形势所迫的顺应行动,而不应该是主动故意的变革。德布雷说今天大部分的国家连改良主义都说不上,变成了庸庸碌碌的管理者。他认为如果没有了鼓舞人心的乌托邦和信念,我们社会就会无聊无趣,趋于腐烂,当然革命不能够真的改变一切,但也不要放弃乌托邦的理想。从这里面看到一个法国老左派跟一些中国知识分子之间在革命问题上面的看法,这个看法的分别是很早就有,到现在仍然如此。
——梁文道
南山的部长们 (2020) IMDb 豆瓣 TMDB
남산의 부장들
7.6 (566 个评分) 导演: 禹民镐 演员: 李秉宪 / 李星民
其它标题: 남산의 부장들 / The Man Standing Next
电影"南山的部长们"以韩国中央情报部(KCIA)的部长们(副总理级)与他们所主导的政治阴谋为素材, 原作为揭露韩国政治内幕的同名小说,以历代中央情报部的部长金载圭和金炯旭的故事为中心重新创作而成。1979年下半年,YH贸易女工笼城事件、新民党总裁金泳三的国会议员除名事件以及10月的釜马事件先后爆发,政局不定。中央情报部金载圭和强硬派总统警卫室室长发生摩擦,朴正熙对他逐渐反感和不信任。1979年10月26日,在汉城钟路区宫井洞中央情报部官邸中,朴正熙和总统警卫室室长在宴会酒席中被金载圭用手枪枪杀。
产权与中国变革 豆瓣
作者: 周其仁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 7
收入本文集的文章最早一篇写于1986年,最近一篇写于2017年,作者始终依托中国改革的实际经验研究产权与制度变迁。
在开篇“真实世界的经济学”一文中,作者对“既不时髦也不流行”的科斯经济学研究方法进行了阐释——到引人入胜的真实世界找问题、重点研究约束条件以及努力把认识一般化。以此方法论为引领,接下来的文章都是关于中国改革的经验研究,涉及农地改革、国企改革、医疗改革、城乡关系、货币制度以及管制改革等领域。在结尾的“体制成本与中国经济”一文中,作者在重新厘定概念的基础上,对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及其转变的经济逻辑给出了新的解释。
阅读这本文集,读者不但可以跟随作者由微及著,纵览波澜壮阔的改革历程,也可为研究和理解中国的现实问题拓宽思路。
转型中的地方政府(第二版) 豆瓣 Goodreads
9.7 (23 个评分) 作者: 周黎安 格致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 - 8
中国在过去30年取得了经济增长的奇迹,其中,有些学者从政府的角度来解析经济发展之谜,尤其是关注于地方政府在发展中充当的角色以及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过程。然而当我们把目光转向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时,不难发现许多国家的政府表现并不令人满意。为什么中国的地方政府有这么高的激励去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中国是如何解决地方官员激励与政府作为问题的?但是,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也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粗放型增长、收入分配不公、地区差异、环境污染、官员腐败、地方保护主义等等,这些问题如何与官员激励和政府治理模式联系在一起呢?本书从地方官员激励与政府治理视角出发,揭示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所依赖的政经条件和制度基础,提供了一种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的政治经济学解释。
大同 (2014) IMDb 豆瓣 TMDB
The Chinese Mayor
9.0 (260 个评分) 导演: 周浩 演员: 耿彥波
其它标题: The Chinese Mayor / 中國市長
DATONG follows the life and work of a controversial Chinese Communist Mayor GENG YANBO to tell the story about how he takes a radical reform to demolish 140,000 households and relocate half a million people to give way to restoration of Ancient relic walls in order to adopt a clean economic growth from tourism and culture, which he believes will do good to DA TONG citizen in the long term. With two years in the footsteps of GENG, along with the changing ideology and confrontations from the public, the film is trying to draw a looming shape of future of China.
至暗时刻 (2017) 豆瓣 TMDB
Darkest Hour
8.3 (1281 个评分) 导演: 乔·赖特 演员: 加里·奥德曼 / 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
其它标题: Darkest Hour / 黑暗对峙(港)
影片讲述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作为首相期间面临的最重要的审判:是向纳粹妥协做俘虏,还是团结人民群起反抗?丘吉尔将集结整个国家为自由奋战,试图改变世界历史进程,度过黎明前的黑暗。
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豆瓣
作者: 周振鹤 中华书局 2013
政治地理学概念的提出和发展,在西方学界日益成为一门显学。而在中国,政治地理的研究尚未形成气候。周振鹤先生以其著名历史地理学家的理论修养和敏锐视野,在学界首倡中国政治地理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周先生主编并撰写总论和秦汉部分等重要篇章的12卷本《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即将全部出版,这为中国政治地理学的开拓发展提供了契机。而周先生在此时将其20年前由香港中华书局出版的《体国经野之道---新角度下的中国行政区划沿革史》修订增补为《中国政治地理十五讲》一书,打通政治学、历史学和地理学畛域,为中国政治地理学奠定理论基础,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中国制度史 豆瓣
作者: 吕思勉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 - 4
中国制度史是吕思勉先生史学论著之一。全书把我们历史上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分成十七个题目,自古到今,作了概括而系统的论述。
我们学习和研究中国历史,必须具僃各種重要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系统知识,束则就不可能比较深入理解历史发展的具体过程,更不可能作系统的探讨和研究。过去的许多通史,往往对这方面注意不够,不能使读者系统地了解这种得要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源流和变化。过去一些断代史,往往着重于一代典章制度的论述,而未能同上一代和下一代连贯起来论述。本书主要论述我国历史上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把社会经济部分,分成农工商业、财产、钱币、饮食、衣服、宫室、婚姻和宗教等八个题目;政治部分又分成国体、政体、户籍、赋役、征榷、官制、选举、兵制、刑法等九个题目。这样分成十七个题目,作概括而系统的论述,很便于读者了解各种重要制度的源流和变化。
秋风醉了 (1994) TMDB IMDb 豆瓣
背靠背,脸对脸
9.3 (490 个评分) 导演: 黄建新 / 杨亚洲 演员: 牛振华 / 雷恪生
其它标题: Back to Back, Face to Face / 背对背,脸对脸
王双立(牛振华 饰)是某地文化馆的代馆长,这个馆长一代就是好几年,想升也升不上去,却也没有其他变动。不料一天,来了新的文化馆长老马(雷恪生 饰),这让王双立离正馆长的距离更远了。新馆长老马原是个副乡长,王双立认为他是个土包子,心里很是不以为然,利用自己对文化馆人际关系熟 悉的优势,想方设法给老马出难题。经过几轮较量,老马终于被挤走,王双立又成了代馆长,再次受领导重用,岂料,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秘书小阎(李强 饰)成了新一任馆长。王双立不甘心,再次和小阎斗法,想将对方挤走,这次王双立还能如愿与偿吗?
电影《背靠背,脸对脸》获得第二届大学生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和最佳男主角奖、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第15届金鸡奖最佳导演和最佳合作片奖、第1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十大华语片。
社群、组织与大众民主 豆瓣
作者: 吴晓黎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 8
《社群、组织与大众民主:印度喀拉拉邦社会政治的民族志》讲述了:“到民间去”,曾经是一个世纪前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发生期所酝酿出来的口号。先有具备学术规范的社会调查,才有社会科学的出现。在少数人一段时间的尝试之后,一句凝结着共同体集体意识的“到民间去”成为1919年之后的知识界的运动,在中国促成书斋学问之外的社会调查之风蓬勃兴起。社会科学诸学科此前在中国主要是课堂传授的西方书本知识,“到民间去”的调查之风呼唤着以中国社会为对象的知识生产,这种知识生产逐渐造就了中国社会科学诸学科。
我不是潘金莲 豆瓣
7.9 (73 个评分) 作者: 刘震云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2 - 8
当代著名作家刘震云获茅奖后的第一部长篇,也是他第一部以女性为主角的小说。直逼现实,书写民苦,使这部小说成为《一句顶一万句》的姊妹篇。
和《一句顶一万句》一样,故事都是写一个戴了绿帽子的人想杀人,其实不过是想在人群中找到能说上话的人,不同的是,这本书中是一个戴绿帽子的女人,从杀人到折腾人,不过是想在人群中纠正一句话。
这个顶了潘金莲冤名的妇女经历了一场荒唐的离婚案后,要证明之前的离婚是假的,更要证明自己不是潘金莲,走上告状路。结果从镇里告到县里、市里,甚至申冤到北京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不但没能把假的说成假的,还把法院庭长、院长、县长乃至市长一举拖下马;以至每到“两会”时她所在的省市县都要上演围追堵截的一幕,竟持续二十年。
刘震云用一个看似荒诞的故事讲述真切的生活常理。他的写作立场使他成为当代文坛少有的可以与时代、人民和国家对话的现实主义作家。
国家的神话 豆瓣
作者: [德国] 恩斯特·卡西尔 译者: 范进 华夏出版社 2003 - 7
《国家的神话》可构成《人论》的姐妹篇或者说第三编。《人论》的上编论述人的符号功能或者说符号本质,下编论述人与文化的关系,《国家的神话》则论述的是人与政治的关系。该书是一部作为构成现代性去魅进程重要环节的政治去魅的经典文本,是符号形式哲学在政治思想史、政治史和政治学领域的一次经典应用。 “在人类的一切幻象中,政治幻象即市场幻象,是最危险有最持久的幻象。”“我们应该仔细地研究政治神话的来源、结构、方法和技巧。为了认识对手,战胜对手,我们必须面对面地考察对手。”
作者从人类整体意识中神话情结的分析入手,在回顾了国家理论的历史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现时代分析。作者特别深入地解剖了英国学者卡莱尔的英雄崇拜理论在种族与地域-地缘意义上新的崇拜观念的凸现。这一理论探讨,历久未衰,在多学科领域内均有较深远的影响。
Analytic Narratives 豆瓣
作者: Robert H. Bates / Avner Greif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8 - 8
Students of comparative politics have long faced a vexing dilemma: how can social scientists draw broad, applicable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order from specific historical examples? In Analytic Narratives, five senior scholars offer a new and ambitious methodological response to this important question. By employing rational-choice and game theory, the authors propose a way of extracting empirically testable, general hypotheses from particular cases. The result is both a methodological manifesto and an applied handbook that political scientists, economic historians, sociologists, and students of political economy will find essential.
In their jointly written introduction, the authors frame their approach to the origins and evolution of political institutions. The individual essays that follow demonstrate the concept of the analytic narrative--a rational-choice approach to explain political outcomes--in case studies. Avner Greif traces the institutional foundations of commercial expansion in twelfth-century Genoa. Jean-Laurent Rosenthal analyzes how divergent fiscal policies affected absolutist European governments, while Margaret Levi examin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nineteenth-century conscription laws in France, the United States, and Prussia. Robert Bates explores the emergence of a regulatory organiza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coffee market. Finally, Barry Weingast studies the institutional foundations of democracy in the antebellum United States and its breakdown in the Civil War. In the process, these studies highlight the economic role of political organizations, the rise and deterioration of political communities, and the role of coercion, especially warfare, in political life. The results are both empirically relevant and theoretically sophisticated.
Analytic Narratives is an innovative and provocative work that bridges the gap between the game-theoretic and empirically driven approaches in political economy. Political historians will find the use of rational-choice models novel; theorists will discover arguments more robust and nuanced than those derived from abstract models. The book improves on earlier studies by advocating--and applying--a cross-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explain strategic decision making in history.
2016年3月7日 已读
研究方法超级神奇。最后Robert Bates关于International coffee organization的那篇是整本书中最短但我觉得写得最好的一篇。但按照Bates的写法在meso, macro的若干层面用同一套rational choice theory来框定其实有点小诡异。
历史 政治
Th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Public Sphere 豆瓣
Strukturwandel der Öffentlichkeit
作者: Jürgen Habermas 译者: Burger, Thomas The MIT Press 1991 - 8
This is Jurgen Habermas's most concrete historical-sociological book and one of the key contributions to political thought in the postwar period. It will be a revelation to those who have known Habermas only through his theoretical writing to find his later interests in problems of legiti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foreshadowed in this lucid study of the origins, nature, and evolution of public opinion in democratic socie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