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Precarious Life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作者: Judith Butler Verso 2006 - 7 其它标题: Precarious Life: The Powers of Mourning and Violence
This profound appraisal of post-9/11 America considers the conditions of heightened vulnerability and aggression that followed from the attack on the US, and US retaliation. Judith Butler critiques the use of violence that has emerged as a response to loss, and argues that the dislocation of first-world privilege offers instead a chance to imagine a world in which that violence might be minimized and in which interdependency becomes acknowledged as the basis for a global political community. Butler considers the means by which some lives become grief-worthy, while others are perceived as undeserving of grief or even incomprehensible as lives. She discusses the political implications of sovereignty in light of the prisoners in Guantánamo Bay. She argues against the anti-intellectual current of contemporary US patriotism and the power of censorship during times of war. Finally, she takes on the question of when and why anti-semitism is leveled as a charge against those who voice criticisms of the Israeli state. She counters that we have a responsibility to speak out against both Israeli injustices and anti-semitism, and argues against the rhetorical use of the charge of anti-semitism to quell public debate.
脆弱不安的生命 豆瓣
Precarious Life: The Powers of Mourning and Violence
作者: [美国] 朱迪斯·巴特勒 译者: 何磊 / 赵英男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3 - 3
“如果不想陷入以暴易暴的恶性循环,我们就必须回答一个重要的问题:在政治领域,除了带来好战的呼号,悲伤还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在这部激情洋溢、极具个人风格的著作中,巴特勒深刻反思了九一一事件之后的美国社会,批评了美国当局发动长期战争的决策,继而呼吁人们深入认识哀悼与暴力的力 量,理解它们如何促成团结并鼓舞人们追求全球正义。显然,巴特勒一直致力于激发、探索各类“麻烦”,而这也正是其学术志趣所在:“由心理世界出发探索公共生活,鼓舞人们懂得团结、认识痛苦。”诚如荷米·巴巴所言,正是这些因素使我们成为自由的主体。
——“一言以蔽之,朱迪斯·巴特勒是当代极为深刻、极富胆识、极具影响的思想家。”(J. M. Bernstein)
——“显然作者一直致力于激发并探索学术与政治领域的‘麻烦’。” (Bookforum)
——“力作,闪耀着深思熟虑的光芒。”(Brooklyn Rail)
——“尤为关注时事、平实易读的巴特勒著作。”(Women’s Review of Books)
——“独具勇气与抱负的力作:由心理世界出发探索公共生活,鼓舞人们懂得团结、认识痛苦——正是这些因素使我们成为自由的主体。”(Homi K. Bhabha)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主义与乌托邦主义 豆瓣
Marxism, Maoism, and Utopianism: Eight Essays
8.3 (7 个评分) 作者: 【美】莫里斯·迈斯纳 译者: 张宁 / 陈铭康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 1
作者是美国著名的中共党史研究专家,本书是其成名代表作,体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典型分析思路和论证风格。
作者以雄厚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功力,试图全方位地恢复被扭曲的马克思著作中所谓“乌托邦主义”的深刻内涵。他认为,如果失去了以追求未知世界为特征的“乌托邦主义”,那么,实际上就意味着人类减低或放弃自身的创造能力;之所以说毛泽东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是由于他充分保持了“乌托邦主义”的冲动,同时又根据中国国情,把马克思主义与“民众主义”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
本书根据威斯康星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翻译。
如果说毛泽东主义没有在中国创造出一个真正的社会主义,那么它确实造成了一个持久动荡的革命形势,为达到(或至少是追求)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目标提供了可能性,如果马克思要改变世界而不是简单地解释世界的指令是衡量一个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标准的话,那么,与列宁主义者相比,毛泽东最后或许可以被判认是一个更好的马克思主义者。……假如毛泽东的非列宁主义的(和非马克思主义的)民粹主义思想,最终会以某种方式来推进中国对马克思主义预言的乌托邦社会目标进行探索的话,这可能是一切悖论中最为奇怪的一个。
——莫里斯·迈斯纳 (Maurice Meisner)
假如毛泽东的非列宁主义的《和非马克思主义的》民粹主义思想,最终会以某种方式来推进中国对马克思主义预言的乌托社会目标进行探索的话,那么,这可能是一切悖论中最为奇怪的一个。
——莫里斯·迈斯纳
再见列宁 (2003) 豆瓣 TMDB KevGa-NeoDB
Good Bye Lenin!
8.9 (572 个评分) 导演: 沃尔夫冈·贝克 演员: 丹尼尔·布鲁赫 / 卡特琳·萨斯
其它标题: Good Bye Lenin! / 快乐的谎言(港)
克里斯蒂娜(凯萨琳·萨斯 饰)衷心拥护着社会主义东德,她的丈夫已经逃往西德,剩下她一人抚养一对儿女阿丽安娜(玛丽亚·西蒙 饰)和阿历克斯(丹尼尔·布鲁赫 饰)。1989年,阿历克斯上街游行被捕,母亲目睹了这一幕,心脏病发晕倒过去,不省人事了好一段时间。 当她醒来,她熟悉的国家已经改变——柏林墙推倒,民主德国的社会主义也随之瓦解。医生说,克里斯蒂娜不能再受刺激了。于是儿子想方设法营造一个过往的世界给母亲。母亲因此得以活在过去的民主德国里:包括邻居的衣饰,电视的新闻,换成苏联食品的罐头。然而,阿历克斯用心良苦不可能掩饰庞大的现实世界。终于,儿子以自己的方式去和母亲讲述东德的变迁。
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 豆瓣
作者: 汪晖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4 - 7
本书共分为上下两部,每部分上、下两卷。第一部上卷为《理与物》,下卷为《公理与反公理》;第二部上卷为《帝国与国家》,下卷为《科学话说共同体》。全书共150万字,从宋明礼学说起,分析中国思想界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并特别分析晚清直至新文化运动这一时期所形成的“科学主义”观念,指出这一观念和中国思想现代转型具有密切而复杂的关系。
反思“中国模式” 豆瓣
作者: 何迪 / 鲁利玲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
《反思“中国模式”》,近年来,随着中国在经济上的崛起,特别是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有效应对,关于“中国模式”的讨论受到国内外舆论界和学术界的格外关注,一批颇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相继问世。本书收录了许纪霖、秦晖、资中筠、章百家、乔纳森?安德森的中外学者及其他关心这一问题的人士的文章,对当下引发热议的“中国模式”及“中国模式论”予以了客观、理性的审视,并侧重以质疑者的姿态对“中国模式”所蕴藏的诸多问题作了深刻反思,见解不凡,令人深思。
2015年5月11日 已读
感觉要回过头去给《辩论中国模式》打两星了Orz...前半部分还挺好的,讨论就开始扯了。许纪霖的那篇好有趣啊。以前怎么没觉得秦晖的文风这么吐槽向。陈志武写得很实。
中国 政治
机遇之歌 (1987) 豆瓣 TMDB
Przypadek
8.8 (141 个评分) 导演: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演员: 博古斯瓦夫·林达 / 塔德乌什·罗姆尼斯基
其它标题: Przypadek / 盲打误撞
20世纪80年代的波兰,医学院青年实习生威特克(Boguslaw Linda 饰)急于搭乘火车前往另一个城市。当他赶到车站时,火车已经开动。威特克奋力追赶,命运由此分出三条支流。
第一种命运,他赶上了火车,并在车上认识一名老党员。二人相识相知,老人竟鼓励和引荐威特克入党,成为一名政府工作人员;第二种命运,他因站内警察阻挡错过了火车,因此被投入监狱,狱中他结识一个反党分子,日后更积极参与地下反抗运动;第三种命运,他错过了火车,却巧遇曾经的女同学,两人相恋、结婚,过着似乎美满幸福的生活……
本片荣获1987年波兰电影节最佳男主角(Boguslaw Linda)和银狮奖。
2015年4月27日 看过
主题曲点赞…我觉得故事结构太固化了,看到第二个机遇差不多就知道了
政治
以自由看待发展 豆瓣
Development as Freedom
7.8 (6 个评分) 作者: [印度] 阿马蒂亚·森 译者: 任赜 / 于真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 7
《以自由看待发展》是阿马蒂亚·森综合他在经济学基础理论、经验研究以及道德——政治哲学领域多年成果的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他改变狭隘发展观的旧范式,阐述人的实质自由是发展的最终目的和重要手段,建立了全新的理论框架。全书论证,发展是涉及经济、政治、社会、价值观念等众多方面的一个综合过程,它意味着消除贫困、人身束缚、各种歧视压迫、缺泛法治权利和社会保障的状况,从而提高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生活的能力。森根据大量的经验研究资料,分析了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阐明在实践中富有成效的解决途径。在强调市场机制、全球化对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做出基础性重大贡献的同时,他指出还需要政府和社会在人的生存、保健、教育等领域承担责任,更需要人作为发展的主体在全面的社会交往和变革中发挥主动作用。
钢琴家 (2002) TMDB 豆瓣 IMDb
The Pianist
9.0 (1303 个评分) 导演: Roman Polanski 演员: Adrien Brody / Thomas Kretschmann
其它标题: 피아니스트 / 戦場のピアニスト
二战期间,一位天才的波兰犹太钢琴家,四处躲藏以免落入纳粹的魔爪。他在华沙的犹太区里饱受着饥饿的折磨和各种羞辱,整日处在死亡的威胁下。他躲过了地毯式的搜查,藏身于城市的废墟中。幸运的是他的音乐才华感动了一名德国军官,在军官的冒死保护下,钢琴家终于捱到了战争结束,迎来了自由的曙光。
浩劫之后其四:最后的不公正 (2013) 豆瓣
Le dernier des injustes
导演: 克洛德·朗兹曼
其它标题: Le dernier des injustes / 最后的不公平
地点:特莱西恩施塔特,一个独特的被阿道夫·艾希曼称为“模范集中营”而宣传的地方,隐藏着其真实面目——毒气室前的最后一步而误导着世界和犹太人民。一个男人:本杰明·穆勒斯坦因,特莱西恩施塔特犹太议会的最后一任主席,被流放的落难英雄,从1938年至战争结束期间被迫与艾希曼日复一日地谈判,而到了艾希曼被审判之日却甚至没有被传唤作证,尽管他无疑是最了解这位纳粹死刑执行者的人。距离《浩劫》超过二十五年,克劳德·朗兹曼的新作展现了纳粹大屠杀鲜为人知却意义重大的一面,并前所未有地揭示了“最终方案”的起源。
A place: Theresienstadt. A unique place of propaganda which Adolf Eichmann called the "model ghetto", designed to mislead the world and Jewish people regarding its real nature, to be the last step before the gas chamber. A man: Benjamin Murmelstein, last president of the Theresienstadt Jewish Council, a fallen hero condemned to exile, who was forced to negotiate day after day from 1938 until the end of the war with Eichmann, to whose trial Murmelstein wasn't even called to testify. Even though he was without a doubt the one who knew the Nazi executioner best. More than twenty-five years after Shoah, Claude Lanzmann's new film reveals a little-known yet fundamental aspect of the Holocaust, and sheds light on the origins of the "Final Solution" like never before.
政治经济学 豆瓣
作者: [瑞典]T.佩尔森 / [意]G.塔贝里尼 译者: 方敏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 1
《政治经济学:对经济政策的解释》适用于经济学家或者希望了解政治经济学最新发展的政治学家,也包括经济学或政治学专业的研究生,还适用于高年级的本科生。虽然全书自成体系,而且多数概念和方法的介绍都由浅入深,但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博弈论应用方面的背景知识。《政治经济学:对经济政策的解释》为研究生课程提供了一本核心教材,并将成为该领域学者的标准指南。再分配计划的数量与形式、公共品供给的范围与类型、不同税基的税收负担、政府赤字的大小、货币政策在商业周期与选举周期中的状态都是由什么决定的?对这些问题,政治经济学领域有大批数量激增的文献都在试图回答。但迄今为止,人们还没有就适当的分析模型和有关这些问题的答案达成共识。
佩尔森和塔贝里尼结合了三种学术传统的精华:宏观经济政策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以及政治学中的理性选择学说,提出了一种统一的分析方法。正如在现代宏观经济学中那样,公民个人的行为是理性的,他们对经济结果的偏好导致了对政策的偏好。与公共选择理论一样,把政治决策权授予当选的代表可能会产生选民与政治家之间的代理问题。而在理性选择理论中,政治制度决定了制定政策和选举治家的程序。两位作者为我们勾画出一种通用的分析方法,证明了若干新的结论,指明了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
以赛亚·伯林的遗产 豆瓣
The Legacy of Isaiah Berlin
作者: 马克·里拉 / 罗纳德·德沃金 译者: 刘擎 / 殷莹 新星出版社 2006 - 5
1998年秋,在柏林去世一年后,纽约举办了一场关于柏林思想遗产的研讨会。会议聚集了一群全球顶尖的学者。本书集收录了他们的研究论文外,还记录了他们之间的现场辩论。
本书不仅包括与会者提交的论文,而且还收入了他们之间现场交流讨论的文本记录。这些探索与讨论显示了以赛亚·伯林的思想在当今社会与政治辩论中依然持续的活力与相关性。
能够在这本书里,看到托马斯·内格尔、罗纳德·德沃金、查尔斯·泰勒和伯纳德·威廉姆斯这些卓越的思想家聚集一起,就一个问题著述讨论,真是一次难得的享受……每一个观点似乎都充满了神韵。
剑桥中世纪政治思想史(上、下) 豆瓣
作者: [英] J.H.伯恩斯 主编 译者: 程志敏 / 陈敬贤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 - 10
中世纪一直被认为是黑暗的渊薮,人们很难想象这一“愚昧”时代里还有什么思想方面的积极贡献。而这部篇幅庞大、涵盖面广、涉及人物众多的书,挖掘了那一被学术界长期忽视的思想史,让中世纪那些伟大的思想家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并在学术界引起颇为强烈的反响,并成为这个领域的权威著作。
雪国列车 (2013) 豆瓣 TMDB Min reol Eggplant.place IMDb
설국열차
7.1 (1200 个评分) 导演: 奉俊昊 演员: 克里斯·埃文斯 / 宋康昊
其它标题: 설국열차 / 末世列车(港)
为了应对愈演愈烈的温室效应,世界各国在2014年发射了代号CW-7的冷冻剂,谁知却将地球推入了万劫不复的极寒深渊。大多数的人类死于寒冷与恐慌,只有为数不多的数千人登上了威尔福德工业开发的列车,成为永不停歇的流浪者。这列火车借助威尔福德(艾德·哈里斯 Ed Harris 饰)开发的永动引擎,并且配备各种完备设施,在之后的十七年里构建了属于自己的独立生态系统,周而复始旋转在43.8万公里的漫长旅途中。生活在末尾车厢的底层人民一直饱受压迫,为了争取自由和权力,他们在过去发起过多次暴动,但无疑例外均以失败告终。这一次,拥有领袖气质的柯蒂斯(克里斯·埃文斯 Chris Evans 饰)试图找到被囚禁的安保设计师南宫民秀(宋康昊 饰),借助他之手打开通往首节车厢的重重大门,推翻威尔福德的统治。新年伊始,一场血腥革命正在进行……
本片根据根据法国漫画《Le Transperceneige》改编。
共济会核心组织:暗黑矩阵 豆瓣
作者: 高鹏程 东方出版社 2014 - 4
在当今这个时代,共济会的发展情况如何?它在西方社会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在马克思逝世后的130年间,共济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共济会在西方政治中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这些问题不仅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所要关注的问题,而且也是完善对于西方政治历史和现实的认识所必须要从事的工作。共济会是西方社会具有强烈政治性并兼具宗教性、秘密社团性的兄弟会组织。在近现代西方社会转型和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其影响领域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的各个方面,认识共济会是把握西方社会历史和现实、从更广阔的角度理解西方政治的必要组成部分。本书选取英美共济会的核心组织作为基本的研究范围。之所以以此为本书的研究主题,主要是出于对共济会本身的起源、正式性及著者研究能力等多方面的考虑。
流浪地球 豆瓣
8.0 (287 个评分) 作者: 刘慈欣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8 - 11
此书为刘慈欣获中国科幻银河奖的中短篇科幻小说作品集,收录有《流浪地球》《乡村教师》《全频带阻塞干扰》等获奖佳作。
社会学主要思潮 豆瓣
Les étapes de la pensée sociologique
作者: [法]雷蒙·阿隆 译者: 葛智强 / 王沪宁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 - 7
《社会学主要思潮》作者雷蒙·阿隆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在西方享有盛名。它是法兰西学院伦理学和政治学院院士,哈佛、牛津等大学名誉博士,美国艺术和科学学院院士。《社会学主要思潮》是他花了十年时间潜心研究写成的,作者按时间先后分章讨论了孟德斯鸠、孔德、马克思、托克维尔、涂尔干、帕累托和韦伯七位社会学家的思想及其主要著作,进行了极富创新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