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 豆瓣
小澤征爾さんと、音楽について話をする
作者: [日] 小泽征尔 / [日] 村上春树 译者: 刘名扬 南海出版公司 2020 - 1
享誉世界的音乐大师和名满天下的作家相遇会聊些什么?就是这本小泽征尔与村上春树一起写成的,关于音乐、关于人生的六次“公开课”。
从日本神奈川到东京,从美国檀香山到瑞士日内瓦湖畔,在日内瓦驶往巴黎的特快列车上……历时一年,从秋到夏,在暖茶与点心陪伴的午后,小泽征尔与村上春树 一边欣赏音乐,一边畅谈音乐、文学与人生。小泽征尔将自己从一个平凡青年到成为多个蜚声国际的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的传奇经历娓娓道来,令人感动不已;村上春树以深厚的文学修养与音乐品味,抛出一个个有趣的问题,打破专业的高墙。徜徉字里行间,既能从大师的脚步中汲取人生力量,亦能从妙趣横生的对谈中享受文字之美和音乐之美。
我将听音乐视为人生中至高无上的喜悦。如果问我是从哪儿学会写作的, 答案就是音乐。——村上春树
音乐如此重要,世界上有只有音乐才能表达的情感、氛围、精神和意志。音乐就是我的生活方式。——小泽征尔
指挥家的叙述像是在挥动指挥棒,小说家的书写则如在聆听心灵的回响。——小林秀雄奖颁奖词
坂本龙一、田艺苗、曹利群 倾情推荐
★就像爱一样,好音乐永远不嫌多,让音乐点亮单调生活!
游艺黑白 豆瓣
作者: 焦元溥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 10
【作品看点】
★当今音乐世界苐一套一手顶尖钢琴家访谈录,经典之作重磅再现,简体版、繁体版、日文版同步问世。
——《游艺黑白——世界钢琴家访问录》于2007年初次出版,主要收录焦元溥自2002至2007年之间的钢琴家访问,共53篇,55位钢琴家,53万字。2019年新版更新与浓缩原访问内容至44万字,原来55位钢琴家中,有30位增加新内容,又添53位钢琴家访问,最终成为容纳106篇访问、107万字、108位钢琴家、109位音乐家的煌煌巨著,堪称一部正在发生的古典音乐史。
★媲美小说的真实传奇,字字扎实的纸上大师班。出版、音乐、文化三界领袖几米、林怀民、吕绍嘉、几米、杨照、张艾嘉、詹宏志挚爱推荐。
——齐默尔曼三十年来唯一长篇专访,贾尼斯首度披露美苏冷战中音乐外交细节,白建宇夫妇险遭特工绑架的惊险遭遇,俄国钢琴家对于铁幕年代的集体回忆,波格雷里奇、邓泰山、霍夫、巴维杰等访问跨度长达十年的人生轨迹……从名家泰斗到乐坛新星,从巴黎到莫斯科、维也纳、台北、纽约,访谈内容不仅关乎音乐,更包括了音乐家们对于艺术、文化、政治、社会、家庭以及人生的讨论。爱乐人和习乐人可从中开拓视野,纵览20世纪至今的钢琴演奏史、学派与风格变化与重要名家传承,获益良多,普通读者更可通过本书,展开音乐与文化的思索。
★1999-2019,音乐作家焦元溥20年珍贵现场记录,追踪108位世界级钢琴演奏家,辐射全球30座古典音乐之都,勾勒20世纪至今众多钢琴演奏家璀璨星图。
——焦元溥以惊人的勤奋和对古典音乐的热爱,创造了自身独特的一块音乐鉴赏、策划、推广领域,改变了台湾古典音乐的演奏与聆听环境,更将影响力扩展到中国大陆及日本等地。从1999到2019,焦元溥遍访世界各大钢琴名家,将20年的心血汇聚成这部珍贵的访问记录,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更加深刻的洞见,引领音乐人和普通读者走入大师级的音乐殿堂。
【媒体推荐】
结合对钢琴音乐的赤子之爱与渊博学养,焦元溥是能直探艺术家内心深处的性情中人。因此《游艺黑白》不仅是他二十年遍访世界各大钢琴名家的珍贵纪录,更是处处闪烁人生智慧,探究生命真理的精彩故事。本书深入浅出,可读性极高,音乐人、一般读者千万不要错过!
──吕绍嘉,国际知名指挥家、台湾爱乐音乐总监
我没学过音乐,编舞时自卑而焦虑。读元溥的书,去听他提到的音乐,久而久之,竟然“不会作诗也会吟”。元溥的书让人觉得古典音乐充满人的体温,可亲可爱。只有元溥有这本事!
——林怀民,“云门舞集”创办人
焦元溥带我迈入古典音乐第一步。由于这一步,我排除了因为不懂而产生的莫名抗拒,也开始明白为何年轻的他如此着迷于这些几百年前的创作,以及一生都在和古典音乐谈恋爱的演奏家。每一首曲子都是情感,一如元溥的每一篇访问。作为读者,我除了感谢,更期待他带我聆听更多精彩的演出。在此,就不如先好好享受他《游艺黑白》的最新版。
──张艾嘉,知名演员、电影导演
何其幸运,有这套书为我们开启一扇神奇的音乐之窗。看见当代的传奇钢琴家,如何奏出最动人的音乐
──几米,著名绘本画家
十二年之后,等到了《游艺黑白》的新版。旧版问世时,焦元溥是台湾音乐界一颗前所未见的奇异新星,用这本书为读者打开了一个深邃而美丽的钢琴音乐世界;新版堂皇脱胎时,焦元溥已然创造了自身独特的一块音乐鉴赏、策划、推广领域,不只是改变了台湾古典音乐演奏与聆听环境,还将影响力拓展到大陆及日本等地。《游艺黑白》其实从未过时,从旧版到新版,见证的是元溥更开阔的视野、更深刻的理解、更自信的洞见,而要能有这样的成长,仰赖的是他更辛勤不懈的努力──聚集108位顶尖钢琴家的人生与音乐告白于一书,这背后的准备与坚持,应该足可另外再写成一本书吧!
──杨照,作家、文学评论家
【内容简介】
本书以访谈的形式书写音乐史,梳理二十世纪至今的钢琴演奏史、学派与风格变化、重要名家传承、诠释与演奏观点,兼及重要作曲家与乐曲,形成透古通今、纵横交错、迭代更新、交融杂陈的迷人景观。作者对许多钢琴家的追踪和访谈长达三五年到十年不等,碰撞交流过程中呈现出罕见的深度、广度、密度、高度,钢琴家们敞开心扉、巨细靡遗、畅所欲言,甚至主动参与问题设计与内容讨论,多次来回修订,每一篇均可视为钢琴家的口述自传。
全书共四册,计107万字,收录106篇访问,是焦元溥耗时20年,追踪世界108位钢琴家、109位音乐家的访问实录,聚焦的钢琴家来自各学派、文化、地域、种族、年代,代表了当今钢琴演奏领域的最高水准,为了尽可能呈现多元面貌,作者还访问了数位古钢琴名家。在编排上,一至四册整体而言以钢琴家出生年排序,第一、二册大致以学派或地域划分章节,第三、四册则渐渐走向个人化。
【分册内容介绍】
第一册(1912-1944)
钢琴的出现,带来音乐创作天翻地覆的改变。它是表现性能最强、和作曲家互动最频繁的乐器。它要求对音乐最全面的理解与掌握,也拥有最广泛多元的曲目。因此,要成为钢琴家,必须也得是学者、音乐家、艺术家与运动员,甚至还是哲学家与时空旅人。
收录在第一册的钢琴名家,多是各演奏学派的重要传人、赫赫有名的大师与国际赛事获奖者,更是二十世纪音乐史不可或缺的要角。他们是时代的见证,受教于昔日钢琴巨擘,又在不断的探索和学习中实实在在地经历了钢琴学派的演变与发展。贾尼斯是美苏冷战中音乐外交的代表人物,本书访问是他首度透露相关细节;史兰倩丝卡学承多方,甚至与拉赫曼玛尼诺夫请益,经历尤其特殊;三位亚洲钢琴大师——傅聪、殷承宗、王青云——的人生故事,更是令我们在细细品味钢琴艺术之外,感慨世事多艰,莫测难言。
第二册(1944-1953)
收录于第二册的钢琴家,除了科瓦切维奇,皆出生于1944至1953这十年之间,在相似的大时代背景中成长。这是世界大战结束,美苏成为超级强权,世界秩序重组的时代,也是百废待举,从断垣残壁重新出发,求新也求变的时代。大环境如此,钢琴家也反映世局,悲欢离合、幸运无奈,都在音乐里细说从头。
名家辈出的德国钢琴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何销声匿迹?作为战后德国唯一享有持续国际名声的钢琴家,奥皮兹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心得故事?英国为何长期没有培育出自己的钢琴家与作曲家?本册唯一的英国钢琴家多诺霍,将娓娓道出自己对于英国钢琴传统的理解。白建宇夫妇险遭朝鲜特工绑架,曾是昔日欧洲各报头条;陈必先含辛茹苦的学琴过程,或许更令人讶异与震撼。“匈牙利三杰”的访问承接了第一册中桑多尔和瓦萨里的艺术理念,群星闪耀的俄国钢琴家则在这动荡不安的十年里各自面对不同的人生际遇,荣耀有时,痛憾有时。
第三册(1954-1965)
随着国际交通往来频繁,音乐学习与交流愈来愈普遍,学派与地域特色也就愈来愈不显著。第三册内容仍大致由地域分类,但访问内容愈来愈个人化,读者将自此看到学派影响如何变化消长,反思学派的定义与意义。
本册独立成章的齐默尔曼与波格雷里奇两篇独家访谈,前者为齐默尔曼近三十年来唯一长篇专访,后者先后访问跨度长达十年,被波格雷里奇收入个人官方资料,成为他独有的“传记”。所谓“音乐见天地,一人一世界”,正是对两位大师最好的注解。
本册中同样追踪访谈超过十年的钢琴家还有邓泰山、霍夫、巴维杰与齐柏丝坦,他们或是来自东南亚的山野,以赤子之心琢磨出缤纷灿烂的音色,在孤独中解读音乐作品中的情感与秘密;或是多才多艺,在钢琴演奏之外,于文学艺术亦深有造诣;或是大器晚成,在访问中见证演奏事业的起步与辉煌……
第四册(1968-1990)
主观而言,钢琴家的成长与教育背景,自然和其艺术与人生息息相关。然而无论就风格或曲目,收录于本册的钢琴家,整体而言较前辈展现出更大的融合性,学派与地域对其演奏风格的影响也愈来愈淡。这也代表了钢琴演奏发展至今的趋势之一:不同的传统不再是分界或桎梏,而是可以彼此借鉴与吸收的宝藏。
如毕业于巴黎高等音乐学院的塔霍,现在的技巧概念却得益于俄国大师索科洛夫;当今俄国钢琴学派的顶尖代表贝瑞佐夫斯基,却相当欣赏传统法式“似珍珠的”演奏;横山幸雄与列夫席兹,曲目广到惊人,学派背景对他们而言,像是遥远的过去。还有像费尔纳与弗格特这样曲目多以自身文化为主的钢琴家,但他们的诠释角度也更面向世界……
至本册第二部分,更收录了更年轻的、比例极高的亚洲钢琴家访问。亚洲有属于自己的欣赏角度与聆听观点,我们更该有属于自己的声音。这并非要扭曲西方经典音乐,或恣意比附解释,而是在努力深入了解后,以我们的文化丰富古典音乐的内涵,为这门艺术开创更宽广的表现可能,探索更深邃的精神层次。他们代表了古典音乐的现在,也将成为这部正在发生的古典音乐史的未来。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 豆瓣
作者: 杨荫浏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1 - 2
本书论述了我国自远古以来直至清朝末年的音乐发展史,包括:中国历代社会背景与音乐发展的联系;各种音乐形式发展的历史沿革;中国音乐的多种体裁和题材;器乐曲和乐器的分析介绍,音乐美学思想的研究与介绍等。该书还对我国古代的音乐文献、乐谱资料的保存情况做了细致的考察,对音乐史研究中有争议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中国传统音乐乐谱学 豆瓣
作者: 王耀华 福建教育 2006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就已出现了《乐记》、《吕氏春秋》等音乐学的代表性的著作。相传为公孙尼子撰写的《乐记》,论及了有关音乐本原、音乐美感、音乐的社会作用、乐和礼的关系等,是为音乐哲学的滥觞性著作。由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的《吕氏春秋》,则留下了有关远古音乐、音乐与自然社会政治关系,尤其是音律方面的记载。此后,在各朝各代的志书中都有《音乐志》(或《礼乐志》),全面介绍当时的音乐制度、乐律、乐队、乐曲和礼仪规范等内容。
本书试图运用民族音乐学、音乐史学的研究方法,借鉴相关学科(如考古学、文学学、文化学、历史学、民族学、民谷学等)的资料、理论、知识和研究成果,对中国传统音乐的记谱法、乐谱,作一较为全面系统的综合研究。全书拟选取最具代表性的记谱法和乐谱为切入点,分别论述乐谱的功能、形成变易、乐谱中的时代地域阶层流派特点、中国传统记谱法的外传、外来记谱法的吸纳与运用、中国传统记谱法的种类及其解读、中国传统乐谱的特色及其乐学内涵美学意蕴等。
波西米亚狂想曲 (2018) IMDb TMDB 豆瓣 Eggplant.place
Bohemian Rhapsody
8.3 (1768 个评分) 导演: 布莱恩·辛格 演员: 拉米·马雷克 / 本·哈迪
其它标题: Bohemian Rhapsody / 波希米亚狂想曲:摇滚传说(港)
本片是对皇后乐队、传奇主唱弗雷迪·莫库里以及他们音乐的致敬盛宴,这是一段充满爱、痛苦、接纳和音乐的旅程。
弗雷迪·莫库里(拉米·马雷克 饰)曾是希思罗机场的一名普通搬运工,对音乐满腔热血的他,与布莱恩·梅(格威利姆·李 饰)、罗杰·泰勒(本·哈迪 饰)、约 翰·迪肯(约瑟夫·梅泽罗 饰)组成皇后乐队。这个殿堂级乐队的从无到有,从疏离到重聚,从低谷到巅峰,仿佛就是弗雷迪一生的缩影。在最后的日子里,弗雷迪做了生命中最重要的决定——在音乐史上最伟大的“拯救生命”大型摇滚乐演唱会上,将所有热血付诸于歌声。
2019年2月28日 看过
音乐满分。说来Brian May最近PhD毕业了。
纪录片 音乐
密会 (2014) 豆瓣 TMDB
밀회 Season 1 所属 : 密会
8.6 (121 个评分) 导演: 安畔锡 演员: 金喜爱 / 刘亚仁
获得韩国第50届百想艺术大赏TV部最佳剧本赏
获得韩国第50届百想艺术大赏TV部最佳导演赏
20岁青年对42岁女人的告白,让她无法理解,但又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会心动?
这真是条不该走的路,在感情和理性之间,42岁的女人将要面临一场战争。可面对20岁青年的告白她却会何去何从?她想知道那青年的告白是真心的,所以开始了无止境的考验。
但不管是多么理智的中年人,也 没办法按照理性来行事。最后,陷入爱情的女人是不是会做出傻瓜一样的举动?这就是爱情,吃过禁果身体和心灵都带着罪恶,痴情中带着纯洁。----转自搜狐《密会》剧情介绍
一个明星的诞生 (2018) IMDb 豆瓣 TMDB
A Star Is Born
6.3 (458 个评分) 导演: 布莱德利·库珀 演员: Lady Gaga / 布莱德利·库珀
其它标题: A Star Is Born / 星梦情深(港)
杰克(布莱德利·库珀 Bradley Cooper 饰)是一位小有名气的乡村歌手,但酗酒的恶习屡屡让他的事业停滞不前。一天,在酒吧里,杰克邂逅了名为艾利(Lady Gaga 饰)的驻唱歌女,在艾利的身上,杰克发现了惊人的天赋。
曾经,艾利对音乐事业怀有着热情和梦想,可是现实一次又一次的令她失望,久而久之,艾利失去了前进的动力。虽然拥有着出色的创作能力,但是艾利在酒吧里从来不唱自己写的歌,同时她也明白,听众们虽然喜欢她的声音,却对她算不上好看的外表敬而远之。杰克被艾利深深的吸引了,决定帮助她找回初心,在此过程中,两颗孤独的心慢慢靠近。
2018年10月8日 看过
it took a long while to appreciate sensibilities and to realize that vulnerability entails trust.
剧情 音乐
艾米 (2015) 豆瓣 Min reol TMDB
Amy
8.5 (135 个评分) 导演: 阿斯弗·卡帕迪尔 演员: 艾米·怀恩豪斯 / 茅斯·达夫
其它标题: Amy / 艾米怀丝(台)
曾获得7座格莱美奖杯的艾米·怀恩豪斯,于2011年7月23日,因饮酒中毒而去世,享年27岁。此纪录片公开了一些艾米生前的私人影像,并且希望从艾米本人的角度来揭开这场悲剧的背后真相。制片人James Gay-Rees表示:“这样一部拥有当代性的影片,能够抓住时代精神,以其 他电影无法达到的方式来解读我们所处的世界。”
艾米·怀恩豪斯被认为是这个时代最杰出的爵士女歌手之一,除了慵懒沙哑的嗓音,她总是顶着高耸蓬乱的蜂巢头,化着极致夸张的烟熏妆,穿着凌乱暴露的衣衫,让所有人的视线都被她吸引。她的歌曲仿佛来自深不可测的心底,有一种蛊惑的魔力。然而可悲的是,艾米却成为了自己的成功、媒体、情感和生活方式的囚徒。这个社会中,人们一方面赞赏她的才华,在另一方面也毫不留情地在伤害和消费着她。
音声之道 豆瓣
作者: 瞿小松 2014
"音乐其实是一个窗口。声音可以深入我们的心灵深处,包括我们的气脉,它运行的规律以及它的声音,内在的脉动、脉搏、节拍,这些都是本原的音乐元素。这些元素普遍通行。所以音乐没有国界,是生命本具的功用。
我们可以思索“思索”,却无法思索音乐。只有听,能带我们进入。当心将思索倒空,我们才真正开始聆听。
语言聒噪,逻辑雄辩,禅寂静无语。
光阴无终无始,虚无无际无垠,道,“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人籁、地籁、天籁,一切音声皆含道性,道性通达一切音声。
音声之道,无所不在。"
搖滾神話學 豆瓣
作者: 露芙.帕黛 译者: 何穎怡 商周出版 2006 - 8
本書是搖滾樂文化學的「奇書」,作者從希臘神祇的故事切入,探討「搖滾與暴力的呈現形式」、「插電化與吉他英雄的竄起」、「搖滾歌曲的性慾表達」、「陽具搖滾與自戀」、「黑人搖滾的培力與白人複製與剽竊」、「搖滾的仇恨女性意識與變裝越界」等。
這是第一本從希臘神話(亦即image原型)與人類學角度切入的搖滾樂文化學,探討搖滾樂的一些重要意象的形成。出版後,在歐美得到極高評價。被評為搖滾文化批評的《金枝》。
Ruth Padel以詩人的洞見與古典音樂學者的素養,檢視「搖滾與侵略性的性慾」的交互關係,並以古典文學的角度解釋之……本書充滿睿智與知識,足以與Greil Marcus,Lester Bangs,和Tom Wolfe並列其驅。
Bel Mooney,《泰晤士報》。
迷人且充滿挑戰的論述。Ruth Padel以古典神話學為鑰匙,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讓我們一窺搖滾樂有關性別、種族、國家意識、階級的骯髒祕密。
Charles Shaar Murray,《獨立報》。
罕見的奇書,從愛神如何從泡沫中誕生,探討到Bob Dylan、「男孩特區」的羅南,讓你知道搖滾樂的「加冕」過程。讀者終於理解「滾石合唱團」的Mick Jagger的自戀行止其實可以遠溯至古代根源。
Giles Smith,《標準晚報》。
風格特異的研究,認為搖滾樂其實是一種「男性創造」,奠基於希臘神話對待女性的原型態度。內容嚴肅卻充滿幽默趣味。此書讓Ruth Padel在「搖滾評論」的地位直追Greil Marcus。
Caspar Llewellyn Smith,《每日電訊報》。
室内乐欣赏十八讲 豆瓣
作者: 高屹 2011 - 10
《国家大剧院音乐讲堂系列:室内乐欣赏十八讲》由高屹著,室内乐不愧为最精致和细腻的音调艺术,它清晰的织体、严谨工整丝丝入扣的笔法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磨练你的耳力,使你的乐感变得更为敏锐和完善。当你逐渐习惯室内乐的音响后,再去听交响乐,会惊叹自己能够听到更多隐藏在内部的音符,一切感受都变得细致起来。更重要的是,你距离作曲家的心灵又接近了一步,你会如此贴近音乐的灵魂。希望《国家大剧院音乐讲堂系列:室内乐欣赏十八讲》能为你解开心中的疑惑,为你的欣赏提供背景知识和建设性的指引,并以文字印证你心中涌动的音乐感觉。
莱比锡之旅(附谱例别册) 豆瓣
作者: [法]米歇尔•莫拉 译者: 张雪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 10
本书是写给音乐爱好者的,有那么一天,聆听一部作品时,他们会问自己一个问题:这是如何谱写的?作者避免了所有看起来比较复杂的术语,循序渐进地通过两个音乐爱好者之口,道出了巴赫《平均律键盘曲集》的结构之美,让没有乐理基础的读者也能够了解巴赫谱曲手法之精要。音乐终究无法用文字呈现,读者却可以借助这样的文字接近巴赫,理解他的创作,并更好地倾听。
这是第一本以清晰易懂的方式给音乐爱好者讲述《平均律键盘曲集》的书。它牵着爱乐者的手,巧妙地讲述一个复杂的主题,作者有意为之,让它止步于作品神秘性的门前。这是一本必须花时间阅读的书,掩卷之际,读者在了解了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在《平均律键盘曲集》中所使用的谱曲手法的精要之后,自会受益良多。
米歇尔•莫拉写出了这本关于《平均律键盘曲集》的书,圆了他的梦。我呢,录制了《平均律键盘曲集》 ,成了第一个——但不会是最后一个——录制此曲的华裔钢琴家。一生致力于巴赫音乐的马塞尔•毕奇在此成全了我们,这也是他的愿望。三个梦,以一首三声部赋格的方式,获得了圆满。不,我还有一个梦:将本书呈现在中国读者面前。
——朱晓玫
十分钟年华老去:小号篇 (2002) TMDB 豆瓣
Ten Minutes Older: The Trumpet
8.3 (155 个评分) 导演: 陈凯歌 / 维克多·艾里斯 演员: 冯远征 / 耿乐
其它标题: 텐 미니츠 - 트럼펫 / 10ミニッツ・オールダー 人生のメビウス
《十分钟年华老去 大提琴篇》的姊妹篇,由七位知名导演各自执导摄制而成,共同讲述发生在短暂十分钟里的人情冷暖。
《狗没有地狱》里刑满出狱的男人带着女友一起远走故乡莫斯科,是坚贞的爱情与灵魂的回归;《生命线》中由呱呱坠地的新生儿讲起,平静安详;《几千年前》讲述的是现代文明带给原始部落的冲击跟入侵;《国际组织·拖车·夜晚》借休息的女演员视角,透视着大千世界里的形形色色;《距离托那12英里》是挣扎在生死线上的宝贵十分钟;《我们将被掠夺》发生在戈尔竞选总统失败的最后十分钟里;《百花深处》向我们讲述一段“模拟搬家”的荒唐闹剧。
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2002) 豆瓣
Ten Minutes Older: The Cello
8.0 (104 个评分) 导演: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 克莱尔·德尼 演员: 瓦莱丽亚·布鲁尼·泰德斯基 / Amit Arroz
其它标题: Ten Minutes Older: The Cello / 十分大师-大提琴篇
大师们的命题作文,八位电影大师用各自的手法为我们解读了时间的含义。
贝纳多•贝托鲁奇在印度寓言中寻找答案,10分钟恋爱、结婚、生子,生活如水;迈克尔•菲吉斯将屏幕分成四块,让灵魂回望10分钟,把楼梯作为生死通道;伊利•曼佐的镜头下,老去的电影明星回顾黑白电影的片段,10分钟,已是好几个人生;......最后,让•吕克•戈达尔选择了10个“最后的几分钟”,试图告诉人们时间的真相,也让人思索,时间的几分钟会是什么样子?
海上钢琴师 (1998) 豆瓣 IMDb TMDB
La leggenda del pianista sull'oceano
9.0 (2445 个评分) 导演: 朱塞佩·托纳多雷 演员: 蒂姆·罗斯 / 普路特·泰勒·文斯
其它标题: La leggenda del pianista sull'oceano / 声光伴我飞(港)
本片讲述了一个钢琴天才传奇的一生。
1900年,Virginian号豪华邮轮上,一个孤儿被遗弃在头等舱,由船上的水手抚养长大,取名1900(蒂姆•罗斯 饰)。1900慢慢长大,显示出了无师自通的非凡钢琴天赋,在船上的乐队表演钢琴,每个听过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打动。爵士乐鼻祖杰尼听说了1900的高超技艺,专门上船和他比赛,最后自叹弗如,黯然离去。
可惜,这一切的事情都发生在海上,1900从来不愿踏上陆地,直到有一天,他爱上了一个女孩,情愫在琴键上流淌。他会不会为了爱情,踏上陆地开始新的生活,用他的琴声惊艳世界?他将怎样谱写自己非凡的人生。
2007年9月15日 看过
重温,配乐和画面的呼应太精彩。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