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忧郁的热带 豆瓣 谷歌图书
9.8 (9 个评分) 作者: 列维-斯特劳斯 译者: 王志明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3 - 1
这部抒情的、辛辣的、谜一样的作品不屑于依靠一些片段和残迹徒劳地去重新创造一种已经消失的地方色彩。本书的目的既在研究他人,又更要审视自身社会的道德。书中的观念剖析和历史叙述颇具历史冲击力,已在人类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可以称得上是经典著作之一。
爱默生家的恶客 豆瓣
8.5 (26 个评分) 作者: 木心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4
目录
一辑
圆 光
草 色
你还在这里
烟 蒂
末班车的乘客
7 克
街头三女人
马格拉计划
二辑
大西洋赌城之夜
恒河.莲花.姐妹
爱默生家的恶客
三辑
韦思明
大宋母仪
附录
诛枭记
文化与抵抗 豆瓣
8.2 (9 个评分) 作者: [美]爱德华·萨义德,戴维·巴萨米安 译者: 梁永安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 5
文化,是“记忆”抵抗“遗忘”的一种方式。2003年9月25日,萨义德因患白血病去世,本书于当年底出版,是他生前最后数年美国知名媒体人巴萨米安对他的系列访谈录。最早的一篇始于1999年2月8日,而最后一篇完成于2003年2月25日。其中经历了“9·11”恐怖袭击事件,正值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的多事之秋。萨义德与巴萨米安的这一系列访谈,主题包含了反恐战争、伊拉克战争、巴以冲突,乃至当代的巴勒斯坦音乐与诗歌。通过文化的延续,萨义德说明了大众抵抗对于文化、历史及社会变迁的核心价值。《文化与抵抗》是这位“巴勒斯坦之音”发出的最后一声呐喊。
尼山萨满传(上下册) 豆瓣
作者: 谷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7
罗洛屯老员外的骄子,打猎不幸身亡。尼山萨满以其高超的神力为他赴阴寻魂,遭遇各种艰难险阻,一路闯关,终于夺回员外儿子的灵魂,使他起死回生。故事情节离奇古怪而又荡人魂魄,读之令人不忍释卷。
目录
《尼山萨满》与北方民族
上册
第一部分 《尼山萨满》民间流传版本
音姜萨满 何世环 讲述 富振刚 翻译 蒋蕾 整理
尼姜萨满 富希陆 整理
阴阳萨满 祁学俊 整理
宁三萨玛(残本)傅英仁 讲述 蒋蕾 整理
女丹萨满的故事 金启孮 整理
一新萨满 凌纯声 整理
尼桑萨满 达斡尔族 萨音塔娜 整理
尼顺萨满 鄂伦春族 黄玉玲 讲述 王朝阳 整理
泥灿萨满 鄂伦春族 孟玉兰 讲述 叶磊 整理
尼海萨满 鄂伦春族 孟古古善 关玉清 讲述 鄂伦春族 孟秀春 关金芳 翻译整理
尼桑萨满 鄂温克族 龙列 讲述 敖嫩 整理 莫日根布 胡·图力古尔 翻译
尼荪萨玛 白杉 搜集整理
尼桑女 鄂温克族 尤烈 口述 道尔吉 翻译 马名超 整理
尼桑萨满《内蒙古东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
《尼山萨满》四种满文本的译稿 锡伯族 奇车几译
第二部分 《尼山萨满》满文影印、译注版本
光绪三十三年文书 尼山萨满一卷《齐齐哈尔本》
尼山萨满故事一卷 习俗故事(爱辉一本)
尼山萨满二卷 里图善(爱辉二本)
下册
尼山萨满传一册(海参崴本)
《尼山萨蛮传》(台北版本节录)庄吉发 译注
尼山萨满招魂民 奇车山 苏忠明 翻译整理
尼桑萨满传 达斡尔族 白杉 译注
尼山萨满传 爱新觉罗·乌拉希春 译
《尼山萨满传》译文 赵展 译
民族本 志忠 译
新本志忠 译
三部《尼山萨满》手稿译注 季永梅 赵志忠
海参崴本《尼几萨满》译文 宋和平 译
后记
独唱团(第一辑) 豆瓣 Goodreads
7.4 (356 个评分) 作者: 韩寒 主编 书海出版社 2010 - 7
“虽然作者们提供了非常优秀的文章,但它终究只是一本文艺读本,无论是从程序上还是从本质上,他都无法承载很多人对于改变现状,改善社会的期望。我们总说,这个社会需要常识,需要启蒙,但其实我认为,互联网十年,该启蒙的人已经被启蒙了,有常识的人一直有常识,大家其实都知道美和丑,好和恶,只是我们有不可抗力的因素导致我们在台面上要扭曲和违背一下自己。要改变靠自己,现在不是旧年代,资讯毕竟对我们开放了七八成,我们也已经了解了这个世界七八成。而一本文艺读物,除了能提供好的文艺作品以外,能量有限,如果你抱着想看战争片的心态误看了一部文艺片,无论这部文艺片多好,你都会失望。”(韩寒说《独唱团》)
扬州八怪画传 豆瓣
作者: 周时奋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7 - 8
本书共收录了清代扬州的八位画家,即:汪士慎、李印单、金农、黄慎、高翔、李方膺、郑板桥、罗聘的传纪小说、代表画作以及要关的评论文字。“八怪”原是当地的俗语,意指多样的怪异,他们都强调自我个性的张扬和解放,强调艺术的自我表现力。
“扬州八怪”,他们有相近的生活体验,有相似的思想情感,有相同的处世态度和性格爱好,他们在艺术上都重视个性化的发挥,力求创新,他们都强调抒写自己的主观内心,因而也赋予了作品以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内涵。从传统的价值标准和文人画价值系统来看,他们是文入画衰败的征象,然而,本书恰恰是认同了他们“怪”的立场,拉近这些名扬天下的画家和我们普通读者的距离,让我们重新了解他们的人生经历和艺术成就。
孤独六讲 豆瓣
7.3 (239 个评分) 作者: 蒋勋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10
美学大师蒋勋以美学家特有的思维和情感切入孤独,从情欲、语言、革命、思维、伦理、暴力六个面向阐释孤独美学,融个人记忆、美学追问、文化反思、社会批判于一体。可以说,蒋勋在本书中,创造了孤独美学:美学的本质或许就是孤独。
自序
情欲孤独
语言孤独
革命孤独
暴力孤独
思维孤独
伦理孤独
中国人 豆瓣
8.6 (16 个评分) 作者: 林语堂 译者: 郝志东 / 沈益洪 学林出版社 1994
《中国人》(My Country and My People)是林语堂在西方文坛的成名作与代表作。林语堂是中西文化结合的产儿,一向以“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为座右铭。他的著作,在东西方都极受欢迎,曾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以至现今美国大的图书馆几乎都收藏有他的著作。
《中国人》是他在西方文坛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该书是应美国纽约庄台(John Day)公司之约,1934年用英语写就的,1935年由雷诺与希师阁(Reynal & Hitchcock)公司出版。这是一部有关中国社会、历史和文化的著作。它以中国文化为出发点,对中西文化作了广泛深入的比较,旨在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使西方人能够比较确切而客观地了解中国。
该书出版之后,在西方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被推崇备至。1936年,英国伦敦威廉・海涅曼(William Heinemann)公司再版,以后曾被译成俄语、日语、瑞典语等多种文字出版。 这部《中国人》全译本除了补上原著第十章第六节《蒋介石其人其谋》、1935年初版《收场语》(其中包括《中华民国的真相》、《领袖人才的要求》、《我们的出路》等重要而容易引起误读、误解的篇章),还增添了译者附记、索引等。这样不仅恢复原著的“全貌”,而且保持了原著的“原汁原味”,可以让广大读者领略林语堂这部原著的当年风采与全书的基本精神。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Goodreads 豆瓣
9.2 (251 个评分) 作者: 钱穆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1 - 1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为作者的专题演讲合集,分别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提要勾玄的概观与比照,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明了近现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种种误解。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政治制度史”。
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豆瓣
7.1 (79 个评分) 作者: 许知远 海南出版社 2001 - 4
作者生于70年代后期,有人说这个年代出身的是充满物质感的一代,显然这是个武断的结论,每一代人中都会有人积极回应智力的承传,特别是生命力与想像力充沛的青年。《那些忧伤的年轻人》是这个名叫许知远的青年在星巴克咖啡馆里、北大校园的男生宿舍床上、春天的北方城市街道边,一次次遭遇智慧或者青春的完成。许知远已试图搭建属于自己的某种具有自我信仰意味的文字领地,这信仰与精神的自由和智力锻炼有关。
自由是什么 豆瓣
作者: [印度] 吉杜·克里希那穆提 译者: 唐发铙 学林出版 2007
《自由是什么》的作者克里希那穆提的讲话、日记、书信结集而成的著作超过六十本(一说四十本)。《自由是什么》就是从他大量的讲义中撷取出来的,有一个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而又极为重要的主题。
故道白云 豆瓣
9.0 (8 个评分) 作者: [法] 一行禅师 译者: 何蕙仪 线装书局 2007 - 6
生命只可在目前的一刻找到,但我们很少会真心投入此刻。相反地,我们喜欢追逐过去或憧憬未来。我们常以为自己就是自己,而其实我们一直以来都甚少与自己真正接触。我们的心只忙于追逐昨天的回忆和明天的梦想。唯一去与生命的重新接触,就是回到目前这一刻。只有你重回这一刻,你才会觉醒过来。而就只有在这时,你才可以找回真我。重步佛陀“故道”,领悟如“白云”的禅意。透过佛陀八十年不同寻常的经历,由一个牧童傅悉底与佛陀的一段因缘引述出了佛陀的事迹和言教。清晰而直白的禅理故事构成了这本与众不同的佛陀传记。
人权二十讲 豆瓣
作者: 何海波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8 - 6
《人权二十讲》展示了人权的起源、发展和今天的状况。对人权观念的反思和批评,任重道远。争取人权的斗争和落实人权的实践,权衡着一个世界公民的良知。人们赋予人权太多的内容,寄寓人权太多的希望,又让人权背负太多的争议。
一生的学习 豆瓣 Goodreads
Education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Life
9.4 (7 个评分) 作者: [印度] 吉杜·克里希那穆提 译者: 张南星 群言出版社 2004 - 10
《一生的学习》介绍了我们做父母的不足,想想我们曾经受过的教育,想想我们是如何一天天变得平庸的。如果教育只是像用模具来塑造各种标准样式的人,教导人们去寻求安全感、成为重要人物,或是早日过上舒服日子,那么,教育只有助长了这个世界的不幸与毁灭;如果教育只是一个职业,一项赚钱的方法而已,那么老师怎么会用爱心去帮助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对自己和这个世界充满好奇?
持灯的使者 豆瓣
9.0 (6 个评分) 作者: 刘禾(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4
在《持灯的使者》里,我们读到不仅仅是围绕《今天》那批有理想、有才华的诗人作家的故事,还能通过不同作者的手笔感受到一些实实在在的气氛,六十年代的气氛、七十年代的气氛和八十年代的气氛,以及这三个十年之间的不同。
这些气氛贯穿始终,让你产生幻觉,让你经历一次奇特的时间错位,眼前的实实在在一下子变得有点不真实,好像走在路上一不小心踩了个空,你突然对眼前熟悉的事物产生怀疑,不由得问:比起诗人和他们的朋友所经历的一切,我们当下的日常生活是否更真实?总体来看,这本集子像是一种自觉的写作尝试;而通常意义上的历史文献并不刻意经营写作。
《持灯》的写作迫使我们重新思考现代文学史一贯的前提和假设,因为它所代表的倾向是另一类的历史叙事,一种边缘化的文学史写作。
民主的细节 豆瓣 Goodreads
8.2 (393 个评分) 作者: 刘瑜 上海三联书店 2009 - 6
这本书是作者过去几年给一些期刊报纸写的专栏文章结集,其中主要是给《南方人物周刊》的文章。全书中以讲故事的形式,把“美国的民主”这样一个概念性的东西拆解成点点滴滴的事件、政策和人物去描述。
敬重与惜别 豆瓣
8.7 (9 个评分) 作者: 张承志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9 - 1
中日关系,始终是每位中国人都应该直面的一个现实
中日两国百年恩怨的前世今生
两国未来趋势最具预见性的著作
本书是作家张承志总结八十年代以来几次居留日本经历的一部心血之作。虽然没有面面俱到,但若干章节勾勒了中国读者渴望了解的一些日本历史文化梗概;尽管时而披沥胸臆,但独自的体验里,凝结着对天下大势的估计。不同于往昔的名人旅日谭,也不同于当今的学者论文集,虽是一册散文,但力求处处考据。此书以良知与自省为武器,把中国同时作为剖析和批判的对象,大声疾呼着历史的大义、国家的和平,以及民族精神的升华。
灰飞烟灭 豆瓣
作者: 颜峻 花城出版社 2006
本书以文化研究和现场记录互补而成,既有research(研究),又有reach(深入接触)。
本书在结构上涵盖了2000年来中国新音乐的小历史、现场佐证和亚文化研究等方面,不为两全其美,而是追求立体、打破学术与现场的界限。在新音乐及其文化日益成为青年和文艺爱好者关注目标的今天,这大约是这个领域惟一的、也是以强烈风格为特点的成果。在中国摇滚乐,尤其是地下摇滚逐渐获得合法性的今天,它的呈现仍然有赖于亲历的、田野的,甚至是口述的风格;伴随着从“摇滚”到“新音乐”再到“独立音乐”的名词演变过程,这些文字的存在,和这个正在发生的历史一样激动人心。

第一辑 让我烂掉吧
第二辑 废话的语法
第三辑 虚空的回忆
第四辑 出汗
常识 豆瓣 Goodreads
8.1 (269 个评分) 作者: 梁文道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1
梁文道先生近两年来撰写的时评文字结集,谈及政治、民主、民族、教育、新闻自由、公民道德等社会诸多方面。文字风格犀利,文章主旨清晰、论述简洁有力,往往一针见血命中问题之要害,其文字在带给读者阅读快感之余,还催人省思,给人启示。本书名曰《常识》,正如梁氏自言:“本书所集,卑之无甚高论,多为常识而已。若觉可怪,是因为此乃一个常识稀缺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