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
我仍然无法深知 豆瓣
作者:
鲁羊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2
- 8
中国当代诗歌自七十年代至今已近30年,尽管每一时期的精神氛围和物质载体明显有别,但诗人们的写作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这些成就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现代汉语,使其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作为书面语言的现代汉语,在几代诗人的努力下逐渐臻于成熟和完善。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一点,将越发显明。本诗丛的目的,在于梳理中国当代诗歌脉络,系统地有价值地介绍当代诗歌写作中的优秀诗人及其作品,力图填补当代大陆诗歌出版的空白。
《我仍然无法深知》是鲁羊的第一本诗集。其中选入鲁羊自1990年以来较有代表性的诗歌作品。全书分为四个小辑,分别是:《卷一 麻衣组诗》、《卷二 退缩之诗》、《卷三 绝对之诗》、《卷四 几首零散的诗》。
长期以来,鲁羊是一个独立而近乎隐秘的诗人。当他以小说形式发表作品,以其独有的风格广为人知,并成为90年代“新生代”重要作家的时候,其诗歌写作依然是半隐秘的,仅为少数挚友所关注。这种状况,多半取决于他那种极端的诗歌觉悟。他认为,一个诗人的存在应该作为时代中的某种秘密而加以保藏。
鲁羊诗歌的意念乃至形式,都具有明确而优雅的个人印记。他的诗句无论起始于内心激情,日常细节,或是尖锐的刺痛,最终都不期而然地指向明澈和超然。伤感与冥思在至为矛盾的状态中合二为一,使每一首诗都作为心灵解脱的具体的见证。鲁羊的诗是远离诗歌界一切表层运动的孤寂个体的成果。也许正因为这样,他的诗对当代诗歌提出一种意外而真实的质询。
《我仍然无法深知》是鲁羊的第一本诗集。其中选入鲁羊自1990年以来较有代表性的诗歌作品。全书分为四个小辑,分别是:《卷一 麻衣组诗》、《卷二 退缩之诗》、《卷三 绝对之诗》、《卷四 几首零散的诗》。
长期以来,鲁羊是一个独立而近乎隐秘的诗人。当他以小说形式发表作品,以其独有的风格广为人知,并成为90年代“新生代”重要作家的时候,其诗歌写作依然是半隐秘的,仅为少数挚友所关注。这种状况,多半取决于他那种极端的诗歌觉悟。他认为,一个诗人的存在应该作为时代中的某种秘密而加以保藏。
鲁羊诗歌的意念乃至形式,都具有明确而优雅的个人印记。他的诗句无论起始于内心激情,日常细节,或是尖锐的刺痛,最终都不期而然地指向明澈和超然。伤感与冥思在至为矛盾的状态中合二为一,使每一首诗都作为心灵解脱的具体的见证。鲁羊的诗是远离诗歌界一切表层运动的孤寂个体的成果。也许正因为这样,他的诗对当代诗歌提出一种意外而真实的质询。
20世纪末中国文学作品选 豆瓣
作者:
曹文轩 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 4
《20世纪末中国文学作品选(散文卷)》收散文约60篇。其中包括:“太阳下的风景”、“拣麦穗”、“高原,我的中国色”、“我到了北京”等。
《20世纪末中国文学作品选(诗歌卷)》收诗歌作品约160篇。包括:“疯狗”、“中国,我的钥匙丢了”、“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圆明园酒鬼”等。
《20世纪末中国文学作品选:小说卷(上)》
作为学府选本,这套选集稍微倾向于作品在艺术上的纯粹性。
这些作品无论从主题还是从格调上看,都具有一些世纪末的特征:悲凉、困惑、迷茫、孤独、浮躁……。
如果说它们比起前30年的作品还算辉煌的话,它们的辉煌又确实是20世纪最后的辉煌。
《20世纪末中国文学作品选:小说卷(下)》
作为学府选本,这套选集稍微倾向于作品在艺术上的纯粹性。在选择它们时,我们并没有按曾经轰动过和曾经被批评界特别关注过作为依据,尽管这里边的许多作品也确实轰动过和被特别关注过。在选择这些作品时,我们是带了强烈的预测意识的:这些作品在几年、十几年、几十年以后是否还能配得上文学作品的称号?尽管因为我们身在此山中,实际上并不能超越时代的偏见、俗见、庸见而看清实相,但我们以为这种努力还是必要的,去强调我们在心中默认企图总比没有这种企图要好一些。
《20世纪末中国文学作品选(诗歌卷)》收诗歌作品约160篇。包括:“疯狗”、“中国,我的钥匙丢了”、“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圆明园酒鬼”等。
《20世纪末中国文学作品选:小说卷(上)》
作为学府选本,这套选集稍微倾向于作品在艺术上的纯粹性。
这些作品无论从主题还是从格调上看,都具有一些世纪末的特征:悲凉、困惑、迷茫、孤独、浮躁……。
如果说它们比起前30年的作品还算辉煌的话,它们的辉煌又确实是20世纪最后的辉煌。
《20世纪末中国文学作品选:小说卷(下)》
作为学府选本,这套选集稍微倾向于作品在艺术上的纯粹性。在选择它们时,我们并没有按曾经轰动过和曾经被批评界特别关注过作为依据,尽管这里边的许多作品也确实轰动过和被特别关注过。在选择这些作品时,我们是带了强烈的预测意识的:这些作品在几年、十几年、几十年以后是否还能配得上文学作品的称号?尽管因为我们身在此山中,实际上并不能超越时代的偏见、俗见、庸见而看清实相,但我们以为这种努力还是必要的,去强调我们在心中默认企图总比没有这种企图要好一些。
野草 豆瓣
9.5 (236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 3
本书所收散文诗23篇〔包括一首打油诗和一出诗剧〕,最初都曾陆续发表于1924年12月至1926年1月的《语丝》周刊上,《题辞》最初也曾发表于1927年7月2日出版的《语丝》第138期,发表时署名均为鲁迅。
本书于于年1927年4月由作者亲自编定,同年7月由上海北新书局初版印行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此后印行的版本,除个别字和标点有所不同外,各篇文字大都和初版相同。《题辞》在本书最初的几次印刷都曾印入;后来被国民党政府书报检查机关抽去〔鲁迅在1935年11月23日致邱遇信和1936年2月19日致夏传经信中,均提及此事〕,至1941年上海鲁迅全集出版社出版《鲁迅三十年集》时才重新收入。《野草》的封面画系孙福熙所作,初版封面题字署“鲁迅先生”,后按鲁迅意思改为“鲁迅著”,鲁迅在1927年12月9日夜致章廷谦信中曾提及此事。
鲁迅写作《野草》时,适值“五四”退潮,正如作者在《〈自选集〉自序》〔《南腔北调集》〕中所说:“后来《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编成本书的时候,如《题辞》篇末所记,正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清党的稍后。
关于本书各篇作品,作者在1931年曾为本书的英译本写过一篇短序,作了一些说明,收在《二心集》中。在1934年10月9日致萧军信中,鲁迅谈到《野草》时说:“我的那本《野草》,技术不算坏,但心情太颓唐了,因为那是我碰了许多钉子之后写出来的”。在《华盖集续编·海上通信》中说:“至于《野草》,此后做不做很难说,大约是不见得再做了,省得人来谬托知己,舐皮论骨,什么是‘入于心’的。”
本书于于年1927年4月由作者亲自编定,同年7月由上海北新书局初版印行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此后印行的版本,除个别字和标点有所不同外,各篇文字大都和初版相同。《题辞》在本书最初的几次印刷都曾印入;后来被国民党政府书报检查机关抽去〔鲁迅在1935年11月23日致邱遇信和1936年2月19日致夏传经信中,均提及此事〕,至1941年上海鲁迅全集出版社出版《鲁迅三十年集》时才重新收入。《野草》的封面画系孙福熙所作,初版封面题字署“鲁迅先生”,后按鲁迅意思改为“鲁迅著”,鲁迅在1927年12月9日夜致章廷谦信中曾提及此事。
鲁迅写作《野草》时,适值“五四”退潮,正如作者在《〈自选集〉自序》〔《南腔北调集》〕中所说:“后来《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编成本书的时候,如《题辞》篇末所记,正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清党的稍后。
关于本书各篇作品,作者在1931年曾为本书的英译本写过一篇短序,作了一些说明,收在《二心集》中。在1934年10月9日致萧军信中,鲁迅谈到《野草》时说:“我的那本《野草》,技术不算坏,但心情太颓唐了,因为那是我碰了许多钉子之后写出来的”。在《华盖集续编·海上通信》中说:“至于《野草》,此后做不做很难说,大约是不见得再做了,省得人来谬托知己,舐皮论骨,什么是‘入于心’的。”
纪伯伦作品精选 豆瓣
作者:
[黎巴嫩] 纪伯伦
译者:
李唯中
长江文艺
2007
- 7
半个世纪前,我还在中学读书的时候,偶尔听到家兄提到我国的一位空气动力学家说过的一句话,大意是:东方人是碳水化合物,西方人也是碳水化合物,东方人为什么就不如西方人!就是这位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学子,完成学业之后,他在西方导师对他说:“你已经超过了我。”不久,他冲契重重险阻回到了祖国,后来成为新中国两弹一星,航空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纪伯伦的作品独具风韵。他的文笔轻柔、凝练、隽秀,宛如行云流水;语词清新、奇异、俏丽,色彩斑斓夺目;哲理寓意深邃。比喻别致生动,想像力无比丰富;加上那富有神秘格调的天启预言式语句,还有银钻有力的音乐节奏感、运动跳跃感,构成了世人公认的热烈、清秀、绚丽的独特风格,被世人誉之为“纪伯伦风格”。在欣赏美妙文字的同时,也会使灵魂得到陶冶、净化和升华。
纪伯伦的作品独具风韵。他的文笔轻柔、凝练、隽秀,宛如行云流水;语词清新、奇异、俏丽,色彩斑斓夺目;哲理寓意深邃。比喻别致生动,想像力无比丰富;加上那富有神秘格调的天启预言式语句,还有银钻有力的音乐节奏感、运动跳跃感,构成了世人公认的热烈、清秀、绚丽的独特风格,被世人誉之为“纪伯伦风格”。在欣赏美妙文字的同时,也会使灵魂得到陶冶、净化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