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人类学

Kolya Krassotkin

Kolya Krassotkin @KolyaKrassotkin_5734

79 本书  

暂无

自由与文明 [图书] 豆瓣
作者: [波兰] 勃洛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 译者: 张帆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2009
本书是马林诺夫斯基的遗著,写于1944年,后由其遗孀于1947年整理出版。事隔半个多世纪,马氏的这部经典著作终于迎来了它的第一个完整中译本。
“二战”战火纷飞,马林诺夫斯基以其丰富的人类学知识和深厚的人生积淀,试图在这场世界危机中挽救文明的沦陷。全书分为两大部分:前一部分是理论阐述,层层深入地剖析自由与文明的共生关系。自由出现于具有一定整合度和规模性的部落,繁荣于工业文明社会,却遭受现代文明的威胁。后一部分是政治诉求,呼吁建立民主制度和世界联盟,以对抗极权主义。
本书虽非马氏的巅峰之作,却可称为其“盖棺之作”,言辞激昂,思想深邃,融汇了马林诺夫斯基一生漂泊的洞察。
★ 功能学派始祖马林诺夫斯基的“盖棺之作”,融汇了其一生漂泊的洞察。本书作为马林诺夫斯基的最后一部作品,本书可称为其“盖棺之作”,其中隐现着《西太平洋的航海者》中的经验事实和《科学的文化理论》中的理论思索,极好地体现了他深厚的人生积淀和人文思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纷飞的战火下,马林诺夫斯基用尽其人生积淀,试图挽救文明的沦陷。
★ 厘清语义含混的“自由”的定义,清晰明了。“自由”一词,被应用于各种场合,甚至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马林诺夫斯基在开始这个宏大的论题之前,对前人的“自由”概念进行梳理,破中有立,给予“自由”一个马氏的定义,独特而富有创见。马林诺夫斯基回答:自由在文化中,自由不是上帝的施舍,而是文化的赠与。
★ 剖析自由与文明的共生关系,层层深入,见解深刻。文明出现于具有一定整合度和规模性的部落,繁荣于工业文明社会,却遭受现代文明的威胁。“今天的人类成为全球霸主也沦为自己创造的机械和愚蠢的奴隶。”现代文明发展,如何避免自由的毁灭?马氏的论述发人深省。
★ 言辞激情四溢,全面剖析极权主义之弊病。面对纳粹对青年人的蛊惑和欺骗,马林诺夫斯基深感忧虑。现代战争毁弃文明,纳粹战争首先是一场文化战争,其次才是一场暴力战争。从自由与文化的角度,马氏对极权主义、纳粹主义展开了激烈的批判。
★ 探寻自由与民主的关系,寻求文化驯服暴力的手段:民主制度。马氏认为,民主制度是实践中的自由,是对抗极权主义的法宝。文化与政治的合谋会带来精神与肉体的双重奴役,而文化与政治的联姻则会带来精神与肉体的双向强大。文化既能产生暴力也能驯服暴力,民主制度正是文化驯服暴力的手段。
文化论 [图书] 豆瓣
8.3 (6 个评分) 作者: [英]马凌诺斯基 译者: 费孝通 华夏出版 2002 - 1
本书是《现代人类学经典译丛》系列之一。
本书以洗炼的语言,阐述了作者对文化的基本主张、浓缩了作者对科学文化理论探索的精华,代表了早期功能主义人类学的最高成就。
社会人类学方法 [图书] 豆瓣
作者: (英)拉德克利夫-布朗 译者: 夏建中 华夏出版社 2002 - 1
本书是拉德克利夫-布朗的最后一部遗著,虽然是文集而非专著,但全面地反映了拉德克利夫-布朗的社会人类学理论与方法论见解,是现代人类学的导论之作。
原始社会的结构与功能 [图书] 豆瓣
作者: A.R拉德克利夫-布朗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1999 - 10
《原始社会的结构与功能》主要内容:中国从西方引进人类学是客观形势使然。1840年前的中国曾自诩为“天下”:它的语文就是世界语,它的经典就是天经地义,它的文人就是世界师表。那时的中国多的是阶序观念和自我中心意识,缺的是主权平等和文化相对理念。
安达曼岛人 [图书] 豆瓣
作者: (英)拉德克利夫-布朗 译者: 梁粤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本书是拉德克里夫—布朗在1906—1908年在安达曼群岛考察的基础上写成的一部民族志著作。这部著作在方法论上第一次系统地尝试了英国现代社会人类学“特定地域的深入研究”方法,从而与马林诺夫斯基的《西太平洋的航海者》共同奠定了现代社会人类学田野工作和民族志写作的基本模式。
全书分章探讨了安达曼岛人社会组织、仪式习俗、宗教和巫术信仰。其中,仪式和信仰的描述和解释占了最大的篇幅。作者依循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在《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一书对“社会”的理解,既反对传统的、历史学角度的民族志写法,又拒绝个体心理学的视角。作者认为,社论进一个独特的事实,它凌驾于个体,无影无形,所以必须通过各种制度把自己落到“实处”,这就是一个民族看似无关的各种“文化事项”的使命,也就是所谓“功能”。
本书是功能学派的代表作,尤其可以作为布朗本人注重结构分析的人类学思想的代表作。与马氏的《航海者》参照阅读,读者可以比较出功能学派内部两位大师各自学术取向的差异,进而间接对英国社会人类学和法国涂尔干等大陆社会学家的复杂关联有所了解。
原始宗教理论 [图书] 豆瓣
作者: [英]E.E.埃文斯-普理查德 译者: 孙尚扬 商务印书馆 2001 - 10
原始宗教的诸种理论可以较为便利地放置在心理学的和社会学的标题下以考虑,而心理学的理论则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这里,我将采用威廉·施米特的术语——理智主义和情感主义。这种基本上符合历史演替的划分法的将服务于其阐述性的目的,尽管有些作家是处在这两个标题的中间,或者可以归在不止一个标题之下。
论社会人类学 [图书] 豆瓣
作者: 爱德华·埃文思-普里查德 译者: 冷凤彩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2009
这是一本言简意赅的人类学入门著作。
本书第一部分是1950年埃文思-普里查德为英国广播公司做系列讲座的讲稿,虽仅寥寥六讲,却令社会人类学的精髓跃然纸上,既不失概论的周全,又不乏作者的创见。第二部分收录了作者的多篇演讲稿和论文,与第一部分形成对照和补充。
埃文思-普里查德的笔锋一向明晰,从不卖弄,本书更是以此道著称。自本书出版后半个多世纪以来,英语界的同名教材层出不穷,然上乘佳作若此者,终究难得一见。
阿赞德人的巫术、神谕和魔法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英]E.E.埃文思-普里查德 译者: 覃俐俐 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 2014 - 6
本书自序
从1926到1930年,我对赞德地区进行了三次考察,总共在那里居住了大概20个月。这几次考察是应英-埃属苏丹政府(the Government of the Anglo-Egyptian Sudan)的邀请进行的。英-埃属苏丹政府是这几次考察的主要资助者,此外它慷慨出资200英镑支持本书的出版。我还得到了英国皇家学会和劳拉•斯佩尔曼•洛克菲勒纪念基金管理人的帮助。在此,我谨向以上所有机构和人员致以诚挚的谢意。
我曾在塞利格曼(C.G.Seligman)教授的指导下学习人类学,并根据他的建议,我继续他与夫人在英-埃属苏丹的民族学考察。我深受这两位师长的恩泽,他们引导我开始研究苏丹,并为我的考察筹措资金。在整个工作过程中他们不断地给我提供帮助、建议以及诚挚的友情。此外,非常感激塞利格曼教授为本书写了前言。我还要在此对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i)教授深表谢意,他的教学使我受到很多启发。
在苏丹,当时任内务书记的哈罗德•麦克迈克尔爵士(Sir Harold MacMichael),既是一位官员又是一位学者,除了代表官方,他个人对我的研究也颇有兴趣。虽然我为政府工作,而且费用也主要由政府承担,但是我行动自由,能够去任何我愿意去的地方,自行决定停留时间的长短,并且可以在任何我认为合适的时间离开这个国家。我受到的这种礼遇表现出哈罗德•麦克迈克尔爵士对科学工作所需条件的充分理解,对此我非常感激。我还要感谢希莱尔森(S.Hillelson)先生,他是我的正式监护人和朋友,每次去苏丹考察,我都和希莱尔森先生及其夫人在喀土穆相聚,他们的家是个温暖的庇护所,总是令我难以忘怀。
在赞德地区所有我接触过的人都给了我热情的接待和帮助,他们是:加扎勒河省的行政长官,廷比奥、梅里迪、泰姆布拉、多鲁马的行政职员,泰姆布拉、利兰古的医疗人员,廷比奥、梅里迪、巴富卡、尼安加拉的传教人员,是他们在我孤独的时候给我温暖,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
我把此书献给梅杰•拉肯(Major Larken),以此向他特别致以深切谢意。他毫无保留地运用他在阿赞德人中间的影响支持我的工作,没有这份支持,我的工作不可能取得大的进展。他以极大的兴趣关注我的研究,而且长时间地与我友好相伴,不断激励我作进一步的努力。梅杰•拉肯认为我的工作可能会对阿赞德人有益,在他看来,仅此一点就足以说明这是一项值得去做的工作。
我还要向那些为本书提供信息的阿赞德人致以最衷心的感谢,虽然他们永远看不见写在本书中的致谢辞。在考察过程中我总是明确地对他们说,我在写一本向他们的子孙介绍他们习俗的书,如果他们提供的信息不真实,就不仅欺骗了我而且欺骗了他们的后代。对于他们的叙述,我则忠实地作了记录。除了感谢阿赞德人对这本书所作的贡献以及他们与我的数月相伴,我还要特别提及两位仆人,即梅卡纳(见整版图片十八)和卡曼加(见整版图片十三);还有两位经常为我提供信息的人,一个是基桑加(见整版图片十二),另一个是库阿格比阿鲁(见整版图片四(1));还有鲁本,我在赞德地区期间,他曾经为我工作过一段时间。
除了C.G.塞利格曼教授,以下人类学界的朋友阅读了本书的大部分并提出了批评和建议,他们是:I.沙佩拉(1.Schapera)教授、M.福蒂斯(M.Fortes)博士、H.M.格拉克曼(H.M.Gluckmann)博士。在考察的间歇,我经常与塞利格曼教授、沙佩拉教授、M.福蒂斯博士讨论问题。自从在牛津工作后,我时常与格拉克曼博士进行探讨。感谢A.N.M.汤姆森(A.N.M.Thomson)先生作为非人类学人士为本书提出的意见。感谢W.R.基(W.R.Key)先生在秘书工作中表现出来的不倦的热情和勤奋。梅杰•P.M.拉肯与E.C.戈尔牧师(Canon E.C.Gore)是研究英-埃领土上的阿赞德人的两位主要权威,他们阅读了本书并且指出错误,在此再次表达不尽的感激。
本书的部分材料以前发表过,但是本书在使用这些材料时进行了修改,其中大部分进行了重写。感谢以下书稿和刊物的编辑:《苏丹札记》(Sudan Notes and Records)、《皇家人类学协会期刊》(Journal of the Royal Anthropological Institute)、《非洲》(Africa)和《呈给C.G.塞利格曼的论文》(Essays presented to C.G.Seligman),他们允许本书使用曾在他们的刊物和论文集中发表过的文章。感谢这些杂志的编辑和印刷商,还有乔治•罗德里奇父子有限公司,他们允许我使用摄影图片的印板。
E.E.埃文思-普里查德
1937年1月
埃文思-普里查德博士在付出巨大努力之后为我们写就了一本详尽全面的著作典范,凡是读过此书的人都会确信,它是过去几年中能够为英国人类学带来声誉的重要著作之一。
我非常高兴来写这个前言。这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类学家”(引自哈罗德·麦克迈克尔爵士的评价)是我的老朋友和学生,而且主要由于我的缘故,他开始了在苏丹的民族学工作。早在伦敦经济学院共事的那些年,他的能力就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后来我因为健康不佳,不能和妻子共同继续为苏丹政府所作的民族学调查,我建议埃文思-普里查德博士接替我们并进一步扩展这项工作。他采纳了这一建议,并于1926至1936年之间6次考察苏丹,其中包括对阿努阿克人(Anuak),因加萨纳人(Ingassana),莫罗人(Moro),娄人(1uo)以及其他部落进行的为期几个月的调查,还包括对阿赞德人以及一个最难调查的民族——努尔人——的详细考察。其大量的考察结果已经撰写成一系列优秀论文发表在《苏丹札记》上,但是与我们现在手头的这道丰盛大餐比起来,这些文章不过是些开胃小菜。
在对阿赞德人进行认真研究的20个月期间,埃文思-普里查德博士收集了大量的资料,正是在这些资料的基础上他完成了《赞德巫术》。虽然这本书确实只涉及阿赞德人生活的一个方面,但是赞德巫术变化无穷,并且在部落的日常习惯和行为中处于很重要的地位,如果没有透彻理解赞德思想和习俗的整个结构,根本不可能写成这方面的著作。正因为赞德思想与习俗的结构很复杂,从某种意义上讲,作者只用了几页的篇幅勾画赞德文化概要似乎有欠充实。魔法(magic)经常被认为与宗教相关,而且事实上往往与宗教有关,在认识到这层特殊关系之后,不管二者的关系是相互促进还是相互矛盾,这本书如果能对赞德宗教哪怕作一个简单的勾勒,也会颇有益处。然而本书并没有包含宗教内容,看来对于阿赞德人来说,魔法和宗教似乎相距很远,它们之间几乎没有什么联系。我们是从本书的内容而反向推出这一结论的。基于以上提到的情况,大家希望对赞德宗教作一些了解是很自然的事情,尤其当探讨毒药神谕的时候,大家会发现了解宗教信息很有必要。最近埃文思—普里查德发表了一篇详尽的有关赞德宗教的论文,正好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信息。这篇论文我稍后再谈。
……
本书为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埃文思-普里查德的第一部民族志代表作,是民族志经典中最精致、最富有思想的作品之一,自1937年出版以来一直被人类学者奉为民族志的典范。
作者以细腻、精美的笔触描述了中非一个土著部落阿赞德人关于巫术、神谕和魔法的信仰体系,并在这种描述中巧妙地呈现一种社会、一种生活。这一著作使阿赞德人成为人类学、社会学和哲学等领域的一个著名族群,并关联着相关领域中关于理性与非理性,以及文化相对主义的诸多讨论。
自序
前言
导 论
第一章 本书写作背景
第二章 用于描述赞德习俗和信仰的术语
第三章 赞德文化简介
第一部分 巫术
第一章 巫术是一种器官性的、遗传性的现象
第二章 尸体解剖能够揭示巫术物质
第三章 其他邪恶力量与巫术的关系
第四章 用巫术观念阐释不幸的事件
第五章 社会限制抗击巫术的行为
第六章 遭受不幸的人在仇人中寻找巫师
第七章 仇恨使人对仇恨对象使用巫术
第八章 巫师是自觉的行动者吗?
第九章 巫术和梦
第二部分 巫医
第一章 巫医如何举行降神会
第二章 阿赞德人对巫医的信奉
第三章 巫医行业对新手的培训
第四章 巫医在赞德社会中的地位
第三部分 神谕
第一章 日常生活中的毒药神谕
第二章 采集毒药
第三章 请教毒药神谕
第四章 在请教毒药神谕中出现的问题
第五章 其他的赞德神谕
第四部分 魔法
第一章 好的魔法与妖术
第二章 魔法与魔法师
第三章 魔法医术
第四章 实践魔法的会社
第五章 在死亡情境中的巫术、神谕和魔法
索引
译后记
本书的翻译历时近一年又十个月,要在这样的时间内独立完成这样一本超过四十万字的译作,译者感到最大的压力是如何在保证速度的前提下还要确保质量。尽管译者努力追求对原文理解全面准确、译笔清晰流畅,但是匆忙之中必然还会留下不少错误和疏漏,敬请方家指正。
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译者曾就一些词句的理解向英国籍教师马格努斯·威尔逊(Magnus Wilson)先生请教过,还曾请朋友田艳老师阅读了译文的初稿,她就中文的表述给予了很多指正和建议,译者愿借此机会向他们深表谢意。最后,向所有关心和支持这项工作的家人和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谢。
覃俐俐
2005年8月
塞利格曼教授
努尔人 [图书] 豆瓣
9.7 (6 个评分) 作者: [英]E.E.埃文思-普里查德 译者: 褚建芳 商务印书馆 2014 - 3
《努尔人》一书通过对非洲部落政治制度的田野研究,提出了一个挑战性的问题:在一个没有国家和政府统治的群体中,社会是如何组织起来的?
本书是现代人类学史上最著名、最具有代表性的典范作品之一。《努尔人》的经典性一方面体现在其主题上,它开创了一部民族志专门讨论个主题的先河;另一方面体现在其方法论上,它集中在一个具体的社会里展开结构分析。这两方面均对今后人类的研究范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努尔人 [图书] 豆瓣
作者: [英] 埃文思-普里查德 译者: 褚建芳 / 阎书昌 华夏出版社 2002 - 1
作者通过对一个没有类似于西方国家制度的非洲部落的田野研究,对规范了一代人类学者从事社会和文化研究的工作范式提出了一个挑战性的问题,即在一个没有国家和政府统治的部落中,社会是如何组织起来的?这本著作被认为真正起到了人类学认识范式更新的作用。
非洲的政治制度 [图书] 豆瓣
African Political Systems
作者: [英]M.福蒂斯 / E.E.埃文思-普里查德 译者: 刘真 商务印书馆 2016
本书1940年英文版的首次出版,成为政治人类学作为人类学一个分支出现的标志。
本书是以“非洲学派”为代表的人类学家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于历史非洲殖民地的田野研究成果,亦被视为结构功能主义的代表研究之一。书中各项研究展现出的非现代国家的政治体制动作方式及其在殖民化的转型,对后来的政治研究及部族社会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人类学 [图书] 豆瓣
作者: 爱德华·B.泰勒 译者: 连树声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 5
“人类学”源于古希腊文,是一门研究“人”本身及其文化的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综合性学科。本书就是从整体的观点来研究人的两种属性――生物性和文化性,包括史前时期的文化和文明时期的文化,本民族的文化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它研究了人类文化的起源、成长、变迁的过程,探讨人类文化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分析比较各民族、各地区、各群体文化的异同,探索各种文化现象的结构、功能和象征,研究个人与文化或社会的关系等。
原始文化 [图书] 豆瓣
作者: 爱德华・泰勒 译者: 连树声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 1
本书是“人类学之父”泰勒的代表作。自1871年首版以来,已成为人类学领域的经典。泰勒以进化论为理论基础,引证大量的民族学材料,对原始人类的精神文化现象,特别是宗教信仰等问题,进行了香米深入的开创性研究,并且阐述了他关于文化发展阶段和脉络的见解。泰勒在书中对文化的界定至今仍是我们理解当代社会文化问题的基本框架。
结构人类学 [图书] 豆瓣
Anthropologie structurale
作者: 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 译者: 张祖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 1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所发表的文章的合辑,代表了作者在人类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成就。这些文章的选取和安排都是为了让不熟悉人类学的读者能够对这门学科的问题获得一个框架式的认识,而且,通过几个有代表性的例子,介绍了人类学的发展方向和能够解决的问题本书讨论了民族学与历史学的关系,美洲印地安人社会的习俗和制度,人类学与语言学及心理学的关系,考察了人类学在社会科学整体中的地位,人类学的教学问题。阐释了这个学科的过去和将来,界定了人类学的工作领域,描绘了它所提出的问题的前景。

结构人类学(1)目录

第一部分 语言与亲属关系
第一章 绪论:历史学与民族学
第二章 语言学和人类学中的结构分析
第三章 语言和社会
第四章 语言学与人类学
第五章 第三章和第四章的跋语
第二部分 社会组织
第六章 民族学中的远古性概念
第七章 巴西中部和东部的社会结构
第八章 有二元组织这回事吗?
第三部分 巫术与宗教
第九章 巫师与巫术
第十章 象征的效力
第十一章 神话的结构
第十二章 结构与辩证法
第四部分 艺术
第十三章 亚洲和美洲艺术中的裂分表现方法
第十四章 一条体内充满鱼的蛇
第五部分 关于方法和教学的问题
第十五章 民族学中的结构概念
第十六章 第十五章的跋语
第十七章 人类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及其教学问题
参考文献
索引
插图目录

结构人类学(2)目录
第一部分 展望
第一章 人类学的领域
第二章 关于人的科学的奠基人让雅克·卢梭
第三章 迪尔凯姆对民族学的贡献
第四章 美国民族学研究署的工作和教训
第五章 无文字民族的宗教之比较
第二部分 社会组织
第六章 关于模型的概念:意义和运用
第七章 关于亲属关系的原子的思考
第三部分 神话和仪式
第八章 结构和形式:关于弗·普罗普的一部著作的思考
第九章 阿斯迪瓦尔的武功歌
第十章 温内巴戈神话四则
第十一章 星球的性别
第十二章 文化中的蘑菇
第十三章 相邻民族的仪式和神话之间的对称关系
第十四章 神话是怎样消亡的
第四部分 人文主义和人文学科
第十五章 对几份问卷调查的答复
一 三种人文主义
二 结构主义和文学批评
三 从一场回顾展谈起
四 1985年的艺术
五 都市文明与精神健康
六 我们这个时代的见证
第十六章 社会学科和人文学科中的科学标准
第十七章 文化的非连续性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一 民族志和历史学面临的文化非连续性问题
二 抵制发展的三个原因
第十八章 种族与历史
一 种族与文化
二 文化的多样性
三 种族中心主义
四 远古文化和原始文化
五 进步的概念
六 静止的历史和累积的历史
七 西方文明的地位
八 偶然性与文明
九 文化之间的合作
十 进步的双重含义
参考文献
索引
插图目录
译后记
野性的思维 [图书] 豆瓣
9.7 (7 个评分) 作者: 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 (Clande Levi-Strauss) 译者: 李幼蒸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 1
本书通过大量的田野考察资料,系统深入地研究了未开化人类的“具体性”与“整体性”思维的特点,认为未开化人的具体思维与开化人的抽象思维没有高下之分,而是互相平行发展,各司其职,人类的艺术活动与科学活动即与这两种思维 方式相符。书中涉猎广泛,论述方式别具一格,是一部具有哲学意趣的理论人类学专著。
神话学 [图书] 豆瓣
作者: [法国] 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 译者: 周昌忠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 1
本书是法国著名的结构人类学家斯特劳斯四卷本《神话学》中的第一卷。在本书中,斯特劳斯试图以生的与煮熟的、新鲜的与腐败的、湿的与干的等对立的烹饪及感官特质建立一套严谨的逻辑架构。“生/熟”这个对立组是一再出现的主题:前者属于自然的范畴,后者属于文化的范畴。这两个范畴的差异及变换以火的发现为指涉的焦点。他还发现了下列层次上各对立组的对应关系:在食物层上是“生的/熟的”,在社会层次上是“自然/文化”,在宗教层次上是“世俗/神圣”,在声音层次上是“静默/音响”。
神话学:从蜂蜜到烟灰 [图书] 豆瓣
作者: (法)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 译者: 周昌忠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 1
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evi-Strauss,1908—)在西方现代哲学史上占有”结构主义之父“的重要地位。哲学结构主义的兴起公认肇始于列维-斯特劳斯《野性的思维》(La pensee sauuage)的问世(1962年)如果说,就他个人的学术生涯而言,这个思潮的形成相应于他从文化人类学家向哲学过渡的过程,那么,《野性的思维》只是这个过程的开端,而其完成则是这四卷本的《神话学》(Mythologiques)(1964—1971年)。这部书标志着哲学结构主义的真正确立。
《从蜂蜜到烟灰》在这一卷里,作者通过对新的神话,包括第一卷里已提到过的神话继续作结构分析,并运用“新的观点”,显示神话思维能超越第一卷表明的经验层面,进到抽象概念的层面,即他所说的从“性质的逻辑”进到“形式的逻辑”,所运用的范畴则从可感觉性质的范畴——“生和熟、新鲜和腐烂、干和湿”——进到形式的范畴——“虚空和充实、容器和内容、内和外、包含和排除”。他指出,这研究对于认识人类思维的本性和发展有重要意义。在西方文明中,上述思维进步通过“神话→哲学→科学”的进化过程而实现。可是,南美洲神话表明,对于思维从感性直观到抽象概念的进步,其中的过渡并不是必要的。他进而强调,结构与分析并不排斥历史的研究,同时,结构分析在寻找不同种族的共同根本特性时,也不无视它们表现上的差异。
神话学:餐桌礼仪的起源 [图书] 豆瓣
作者: [法国] 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 译者: 周昌忠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 4
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evi-Strauss,1908—)在西方现代哲学史上占有”结构主义之父“的重要地位。哲学结构主义的兴起公认肇始于列维-斯特劳斯《野性的思维》(La pensee sauuage)的问世(1962年)如果说,就他个人的学术生涯而言,这个思潮的形成相应于他从文化人类学家向哲学过渡的过程,那么,《野性的思维》只是这个过程的开端,而其完成则是这四卷本的《神话学》(Mythologiques)(1964—1971年)。这部书标志着哲学结构主义的真正确立。
在第三卷《神话学:餐桌礼仪的起源》中,分析有关礼仪的神话,探究印第安人表达时间之连续性及不连续性的方式.。李维斯陀在此声称:一个文化用以表达思考的各种体系或代码具有逻辑的一致性。
创建日期: 2022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