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三关

यति

यति @yati

79 本书  

诗词参考书

诗词格律 [图书] 豆瓣
8.8 (14 个评分) 作者: 王力 中华书局 2009 - 5
本书是王力先生讲解中国古典诗词格律的名作,自出版以来,已售出几十万册。因作者的初衷便是将诗词格律作为一种基本知识来告诉读者,故而简明扼要、深入浅出、便于学习是其最大的特点,也是本书长期受到读者好评的原因。全书共四章:第一章介绍诗词格律的一些基本概念,包括韵、四声、平仄、对仗等;第二章分别讲解律诗、绝句、古体诗的诗律;第三章讲词律,分为词的种类、词谱以及词韵、词的平仄与对仗三小节; 第四章讲诗词的节奏及其语法特点。书后附录《诗韵举要》、《词谱举要》。此次再版又增加了一篇《诗律余论》,是本书出版后,作者对诗律部分内容的补充。
禅心剑气相思骨 [图书] 豆瓣
作者: 徐晋如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召唤重生
——《禅心剑气相思骨——中国诗词的道与法》代序
秦鸿
“作为高等院校恢复诗词写作课程后的第一部专业教程,徐晋如《大学诗词写作教程》一著于诗理诗法抉发精微之外,尤重独立高贵人格之树立,对二十一世纪初轰轰烈烈的国学复兴运动的推动功不可没。”
“尽管当时的有识之士作出了挽救的努力,一些高校的中文系甚至还开设了选修课程(现存唯一的教材:国家图书馆,ISBN978-7-5633-6688-0,徐晋如),随著汉语的进一步演变以及与其他语种的交融,到了二十一世纪末,掌握这门技艺的人数已经寥若残星,诗词终于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独立思想家的徐晋如,其思想的演变大致可分为前后二期。如果说《人苏世——北大第一保守派思想文录》代表了第一期,那么《大学诗词写作教程》则可被视为前后二期的分水岭。”
数个世纪之后的学者们或许会对这本《大学诗词写作教程》作出如上这番“历史的辉格解释”(the whig interpretation of history),前提是这本小书的发行量大到足以产生一定影响。而这目前正在令晋如头疼:高校往往只使用本校出版的教材,一些教师只能悄然收起对该书的渴慕,自己埋头另编一本。
但对于那些高校课堂外的爱好者来说,该书的正式出版毕竟可以算得上是一个福音:虽然它没有挤进书店的书架,却可以在当当网等不止一处通过邮购获得。回想四分之一世纪前我尝试著学写诗词的时候,所能找到的入门书只有这么几本:王力《诗词格律》,刘坡公《学诗百法》、《学词百法》,《白香词谱笺》——它们给予初学者的一切,还仅仅是技术层面的。
如果仅仅是解决诗词技术入门的问题,过去时代的任何一位塾师都可以轻松胜任。晋如的这些文字,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在我最绝望的时候完成的,完成它却使得我重新寻找到希望。”一本诗词写作教程的写作可以让作者自己脱胎换骨藉以悟道,其内在的力量是毋庸置疑的。当它摊在我的案头时,仍然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文字深处充盈著的血性,而这种血性,冷静的思想家们是无从流露的。如果从我以往的阅读中寻找似曾相识的经验,晚年熊十力的文字焕发著同样迷人的色彩,尽管这可能危及思想的客观性、导致一定程度不宽容。
整本教程即使在讲述格律和写作技巧的章节都贯穿了这股血性,而该书第一编总论的三章更是它最为集中的体现。在驳斥了一贯占据主流地位的“采诗说”、事实上否定了诗歌源自民间之后,晋如揭橥了《诗经》这一传统诗歌源头的贵族身份,从而为真诗人抒发真性情树立了一个标杆。诗人杨启宇对此的概括是“明确揭示忧患意识、悲悯情怀乃诗人之灵魂,中华诗词是以士大夫为传承体之精英文化”——诗歌合由诗人作,舍诗人无以言诗。这本该成为常识的,却长期被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所以普通读者视线所及,当代诗词呈现给他们的主要面目,是声嘶力竭的现代应制,以及奄奄一息的仿古赝品。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采诗说称为合法理论的深层基础其实是“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这一论断,它竭力贬低的高贵却是偷换了概念的。晋如在教程中所标举的高贵,我以为最准确的定义当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而上述论断则通过持续不断的强制灌输,扭曲了几乎整个大陆汉语人群的思维。循著高贵等于统治阶级、传统即统治阶级愚民的工具这一思路,一切可能体现传统的文化产物都荡然无存,除了统治手段本身。当我们得悉人民大学国学院新风雅诗社成立,《文心雕龙》学会会长、国学院副院长袁济喜教授把“能认写繁体字,具备古典诗词写作能力”作为对诗社社员的期望之一提出时,我们在承认其务实之际,也对文化传统断裂得如此彻底感到深切的悲哀。
而诗词是怎样从中国文学史的主流地位淡出的,这个问题至今似乎还没有充分的研究,甚至被有意无意地回避了。上个世纪之初,当举国被“革千年沉痼之积弊,新四海臣民之视听,驱天下人士使各奋其精神才力,咸出于有用之途”(《时报》1905年9月7日)的呐喊震撼时,救亡是如此迫切,以至于似乎一切传统都成为它的障碍。由此导致的科举废止,并不需要对诗词的当代命运负责——如果提出这样的要求,无异于要求汉语的演化过程本身负责,而我们恰恰知道,诗词的语言从来就没有和通行的语言等同过,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用语。诗词的语言有其自身的内在逻辑,一如晋如在教程中所述。诗词的当代命运受制于强有力的外部力量则是毫无疑问的——即使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也会将诗词作为自己的创作手段或者创作手段之一,就足以说明诗词并没有因新文化运动而受到有效的扼制。诗词作品一家独大才是造成诗词目前状态的真正罪魁。即使思想解放到今天,割裂的传统仍然没有能够接续——接续的愿望是不现实的,因为它假设传统还没有被从根部砍斫断,假设土壤还没有被盐碱化,换句话说,假设民族精神还没有遭到摧毁。实际的需要是从土壤开始重建,同时摧毁压在这块土壤上的庞大而沉重的丑陋建筑。晋如寄予这本教程的,正是布道般的重生的召唤。这是迄今为止所有诗词写作入门书当中唯一的一本。如果说还有什么缺憾的话,那就是它指引的是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大学生,我们还缺少一本面向更为年轻的读者群的教程,而这个群落的人数正在急剧扩充。
让诗词回归为人格完善的手段,这是我所理解的晋如。从讲台出发,晋如开始身体力行他所倡导的现代诗教。
(作者秦鸿,字子云,号军持、雪泥斋主。当代最杰出的词人。有《雪泥词》。上文系给本书第一版《大学诗词写作教程》所作的书评。)
江西诗派研究 [图书] 豆瓣
作者: 莫砺锋 2019
江西诗派是宋代诗坛上最重要的一个诗歌流派,也是我国文学史上非常独特的文学现象之一。本书是莫砺锋先生的博士学位论文,是最早对江西诗派行全面研究的专著。作者从江西诗派的产生背景、成员构成、政治态度、诗作内容、诗歌艺术、诗歌理论、诗派影响等方面展开论述,对江西诗派在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进行考察,认为江西诗派的产生和发展,标志着宋诗彻底地突破了唐诗的藩篱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艺术风貌。
江西宗派研究 [图书] 豆瓣
作者: 伍晓蔓 2005 - 6
晓蔓经过极大的努力,遍考文献,认为吕氏《宗派图》应该是大观末、政和初的作品,其它说法都未必可信。这虽然仍是“推论”,但较他说似乎更有文献依据,可信度也更高。至于“江西宗派”的形成,作者经过仔细梳理,认为先有地域性如南昌、临川、黄冈等多个诗人小群体,这些小群体间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气味”相近,通过结社等方式“同作并和”,表现出强烈的群体意识,经过多次整合,最终形成为一个带有宗派性的大群体——“江西宗派”,从而厘清了宗派建构的基本脉络。
“江西诗派”是宋代文学中影响最大的诗派,也是历来宋诗研究的热点。本书意在溯源,从吕本中《江西宗派图》入手,把研究重点放在《宋派图》中的二十五位诗人,加上吕本中,共二十六人。作者对吕氏《宗派图》成书时间、“宗派”之“宗”黄庭坚及《宗派图》所列诗人都一一作了考察。清晰的思路,加上深厚的文献考证功夫,既深刻揭示了"江西派"由盛到衰的深层原因,也勾画出南宋诗歌的发展路径。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文学盛世下的阴影、文学转型的呼声、文学狱的警示、文化人格、山谷家法等。
唐宋词史论 [图书] 豆瓣
作者: 王兆鹏 2000 - 1
《唐宋词史论》内容简介:王兆鹏“流变论”的精髓,是他所创用的“代群分期”理论和方法。关于宋词流变的过程,历代词话家少有具体明晰的叙述。20世纪以来,学者们对宋词分期提出的意见都没有遵循最基本的历史原则,没有完全顾及作家的时代先后,词史的发展有时被割裂、颠倒,难以完整地把握词人个体和群体的心态、词境、词风的变化。而著者认为,“历史活动的中心是活动的主体——人,文学历史活动的中心自然是创作主体——作家。”从这一认知出发,著者主张宋词分期应以作家群体为中心,以词人的生活年代、创作年代为依据,将同一年龄组(同一世代)、生活和创作又基本同时的词人划分为一个代群。以此为准,则两宋三百余年的词史,先后共出现过六代词人群体,宋词的发展也相应地经历了六个阶段。王兆鹏这一崭新的“代群分期论”,跳出了近世研究者因用一元的、单向的思维方式去考察多元、多维的古代词史而陷入的历史误区。
此书上篇的第二个理论闪光点,是“定量分析”的成功试验。“定位论”一章,首先运用“数据统计”和“数据分析”对宋代词人历史地位进行了量化的、动态的考察。接下来,此章即用同一方法探测宋词繁荣昌盛的“量化”标志,从“词作倍增”、“词调大备”、“名家辈出”、“名作如林”四个方面来证实和描绘了宋词作为“一代之文学”的繁荣昌盛面貌。再次,此章又用定量分析考察“名词”与“和词”的关系,证实了名家名作在文学史上有相当的地位和影响。
此书上篇的第三个理论闪光点,是著名的“范式论”。十年前,著者就借鉴过西方科学哲学家和文艺批评家的“范式”理论来进行词学批评与研究,将一部唐宋词史总结为“花间范式”、“东坡范式”和“清真范式”这三大抒情范式的产生、发展与更迭的历史。于今,此书特设专章对于在古典文学和词学中运用“范式批评”的问题进行了理论层面的系统探讨,并以东坡词和易安词为示例,证实了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和可操作性。可以看出,著者在范式批评上的理论思考正在深入和趋向成熟。
明代复古派唐诗论研究 [图书] 豆瓣
作者: 陈国球 2007 - 1
从晚清学制改革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展开,提倡新知与整理国故终于齐头并进,文学史研究也因而得到迅速发展。在此过程中,北大课堂曾走出不少名著:林传甲的《中国文学史》(1904)还只是首开记录,接踵而来者更见精彩,如姚永朴的《文学研究法》、刘师培的《中国中古文学史》和《汉魏六朝专家文研究》、黄侃的《文心雕龙札记》、吴梅的《词余讲义》(后改为《曲学通论》)、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胡适的《五十年来之中国文学》和《白话文学史》、周作人的《欧洲文学史》和《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以及俞平伯的《红楼梦辨》、游国恩的《楚辞概论》等。这些著作,思路不一,体式各异,却共同支撑起创立期的文学史大厦。
明代复古派诗论最重要的特点是重视古代作品的传承,尤其唐诗更是复古派学习取法的主要对象。本书以唐诗在明代的承传过程为研究主题,以上各章节环绕这个主题从不同的角度作出探讨。
词学研究方法十讲 [图书] 豆瓣
作者: 王兆鹏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 6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著名词学研究专家王兆鹏教授三十年治学经验的结晶。此书以词学研究为中心,详细讲解了关于词集的目录、版本、校勘、专注、辨伪、词人生平考订、词作系年的研究方法和操作程序,既有操作步骤的引导、方法敲门的提示、又有具体事例的分析,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时间性。
本书可供高校用作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的教材,或者作为中文系本科生的选修课教材。作者行文幽默风趣,内容丰富深厚,也使本书可以作为一般文史爱好者的兴趣读物。
《诗词格律与写作》 [图书] 豆瓣
作者: 王步高 / 白朝晖 整理 东南大学出版社
格律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格律,既是诗词学习的难点,也是感受诗词艺术美的必要条件。《诗词格律与写作》意欲建立一套既保留精要又简洁明了的方法,为当代人学习格律诗词提供方便。
《诗词格律与写作》将历代格律艺术理论与格律规则互相印证,兼具学术性和实用性。书中展示并点评了东南大学与清华大学两校大学生的诗词创作,是很好独特而有意义的,是当代青年传承传统文化的典型案例。
禪心劍氣相思骨 [图书] 豆瓣
作者: 徐晉如 花千樹出版有限公司 2012 - 7
李汝倫先生:
如今詩詞市場繁榮,刊物不但千帆競發,詩集也萬舸爭流,接近氾濫。講究格律的書,不斷推出,當然其中也有較好的,但總脫不掉舊衣衫鞋帽。徐晉如此書別開生面,另樹一幟,它告訴你詩之為物何如,什麼纔算好詩,好在何處?是在眉如黛間還是唇如丹上?詩的語言與散文語言是男女之別、陰陽之差,還是妍媸之分、肥瘦之異?它告訴你詩的通天河,詩美的軌跡,詩神繆斯的誕生,更諄囑你如何作人。詩人需要感情,也需要器識,此書不僅說了作詩之法,更說了作人之度。過去的工具書交給你一應工具,最好能給你個木匠,而不過還是斧頭、刨子、鋸……此書給你的是位墨子。墨子能造野戰攻城之具,還能達天人之理、熟事物之情。此書旁及史論、美學、哲學,此正諸多同類書之所輕乃至所無。
本書對醫治詩界的流行病、多發病——平庸,對於挽救「站慣了」的賈桂之徒和假偽劣的製造商以及小販子,也許會起到援嫂之溺的作用。
黃坤堯教授:
徐君是享譽詩壇的高手,深曉創作之道;進而以過來人的經驗,與讀者分享創作的經驗,理論與寫作緊相結合,自然更是切於時用。徐君的著述體大思精,每能說明詩詞寫作的意義和方法。總論一章暢論詩人與詩心、器識與胸襟、體性與門徑等,都是詩詞入門的大方向,內行人可以交流經驗,初入門者不妨視為指路明燈,同參正覺,同登正道。其它各章分別講解詩詞的體制和作法,辨析平仄,講求規範,要言不繁,亦得要領。
劉夢芙教授:
是書第一編論「詩人與詩心」、「器識與胸襟」、「體性與門徑」,既汲取古今名家談藝要旨,更融化中西人文思想之英華,以超卓之立論,遒煉之文筆,闡明詩詞創作的本質性也是最主要的問題:即何謂詩人與詩,如何使作品臻于真善美合一之極境。第二、三編分說詩與詞的格律、聲韻、體式、作法,並結合歷代名篇,辨析詩詞各體的淵源流變,皆能抉發精微,勝義絡繹。學詩詞者一編在手,識理真而入門正,別裁偽體,繼武風騷,厚植根基,循序漸進,必臻大成。該教程獨具慧心,自成體系,融理論與實用技法於一爐,兼顧普及與提高,其總體水準遠越同類諸書之上,雖王力先生《詩詞格律》、龍榆生先生《唐宋詞格律》不以過也。作者不但學識淵宏,對詩詞義理有深湛之研究,更兼在創作方面體驗豐富,才華橫溢,早成海內名家,故是書立論,皆自甘苦中來,實為導航詩海之明燈,功莫大焉。
劉世南教授:
八十五歲的我,從《六一詩話》到民國時期種種同類的書,大概都翻閱過;今人「詩法」之類,也大抵涉獵過。印象比較深刻的,還是俞陛雲的《詩境淺說》,一新耳目的要數少年時讀的《飲冰室詩話》,而常置座右、經常過眼的,則是《石遺室詩話》和《兼于閣詩話》。現在忽得徐晉如博士此書,捧讀一過,竟如梁啟超說晚清一般維新志士初讀龔自珍文,「若受電然」。這纔是中國現代化新時期的說詩論詞之作,一股清新的氣息撲面而來,「西山朝來致有爽氣」,王子猷此語正可移贈此書。
「總論」中驚世駭俗的見解,一掃「五四」前後「貴族文學」、「平民文學」的說法,而提出了natural aristocracy(自然貴族)的「雅文學」。這不是回復到「貴族文學」去,而是繼承「士大夫」傳統,形成「現代知識分子」的雅文學。第二編詩說,第三編詞說,其可貴之處,是皆為自得之言:鴛鴦繡出從君看,更把金針度與人。例如:老杜的「字眼」;五律求丰神情韻,七律求筋骨思理;南社諸人學龔自珍無成之故;漁洋七絕之法;善為詩者多,善為古文者少。凡此種種,都是作者深造自得之言,對學詩詞者極有益。第四編結語,談到詩詞的當代命運,批評詩詞的「改革派」,也深有見地。
王蟄堪先生:
佳勝處在簡明清新,不弄玄虛,直指津要,不襲陳言。且夫議論發明,多有前人所未道者,令人耳目一新。
楊啟宇先生:
晉如以風華激越之詩壇健兒兼積學深思之學界精英雙重身份作此書,不僅於創作甘苦,能現身說法,度人金針;於詩詞理論,亦能戛然獨造,發人深省。尤可貴者,是能明確揭示憂患意識、悲憫情懷乃詩人之靈魂,中華詩詞是以士大夫為傳承體之精英文化,於此即與為什麼服務之類的老幹少幹體偽詩徹底劃清界線。
魏新河先生:
博征精選詩詞、理論,參以己見,深入淺出,著意發隱探微,不乏真知灼見,出以舉重若輕,源自創作實踐,令人擊節歎賞者再四。竊以為凡今學者,宜人手一冊,可奉為圭臬,於吟詠之道,必有大益。
王翼奇先生:
晉如詩似龔定庵,已有定評。文亦似定庵,則知者甚鮮。此著殆如定庵乙丙書,令讀者若受電然。此書以沈博之思力、淵深之學養,啟民以新智,為吾詩國文化存亡繼絕,洵千秋之業也。
何永沂先生:
徐子追求「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又具深厚之學養。其所作詩詞,劍氣簫心,幽光狂慧,為余所愛讀。由他這樣一位兼學者詩人于一身的中文系博士編著的教人作詩填詞的書,可謂一而不易有二。
龔鵬程教授:
是書四編十九章,元元本本,看起來是講具體作法,其實是教人如何做個真正的詩人。詳述詩法,而探本詩心,為坊間一切談詩詞寫作之書所未有。且講得明白精要,實在難得。因詩法繁密,談起來容易瑣碎;詩心深窈,說來又涉玄眇。能講得如此深著明切,足見功力。
葉嘉瑩教授:
作者詩作才華橫溢,論詩論詞,也十分恰當、得體,是切中肯綮之言。
唐人佚诗解读 [图书] 豆瓣
作者: 陈尚君 中华书局 2021 - 1
《唐人佚诗解读》主要内容包括诗人王绩的两种文集及其佚诗,贺知章的醉与醒,元结与《箧中集》作者之佚诗,张志和《渔歌》的流风馀韵,白居易诗友皇甫曙的生平与存诗,诗人张又新的人品、水品与佚诗,张祜诗集的缺月重圆,诗人赵嘏的人生冷暖与诗歌存佚,晚唐诗人李郢及其自书诗卷,曹唐《大游仙诗》考,皮日休、陆龟蒙及其友人的佚诗,等。
水流花开 [图书] 豆瓣
作者: 陈尚君 主编 中西书局 2020 - 1
本书为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主办的“经典形塑与文本阐释”研讨会之论文集,共收录论文22篇。论文作者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等研究中国文学的高校和研究机构。
所收论文立足于中国古代文学,聚焦于经典著作、经典作品、经典形象、经典作家,引导读者认识到“其中每一个个案都有其特殊的发展变化轨辙,都是在各种不同社会环境和阅读人群中,主动或被动地被重新包装改写、重新阐释,从而完成各自独特的经典化过程”。本书对这些过程分别加以探讨,有助于读者对这些经典的重新梳理和认识。
只是一首歌 [图书] 豆瓣
Just A Song
作者: [美] 宇文所安 译者: 麦慧君 / 杜斐然 2022 - 3
作者聚焦并追踪北宋时期,词如何从宴饮助兴的表演文本——歌词,历经创作、传唱、抄写、结集诸过程,最终衍变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并逐渐取得与诗歌并举的正统地位。
宇文所安一方面从表演实践、文本传播、作者问题、词集编纂与流变等全新角度将词史看成“词集史”而非“词人史”;另一方面又对代表性词人如柳永、晏几道、苏轼、秦观、贺铸、周邦彦、李清照等人的作品进行文本解读,分析他们各自不同的风格特征及相互之间的关联与影响,力图从多个层面呈现词的历时性发展及其作者化、风格化和经典化的过程。
杜甫诗歌讲演录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9.2 (16 个评分) 作者: 莫砺锋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 1
杜诗是一座宝山,只要你深入其间,一定不会空手而归。然而杜诗又是一座重岩叠嶂、水深林茂的大山,如果没有详细的地图和富有经验的向导,你很难找准入山的门径,还容易在山间迷路。
本书著者莫砺锋教授在农村插队时就开始阅读杜诗,后得名师指点,从此精研杜诗二十年,又在大学讲授杜诗十余年,是一位入山颇深的游客,也已具备向导的资格。千家注杜,你选择哪几种杜诗注本呢?前人关于杜诗的评论汗牛充栋,各种观点议论蜂起,你如何甄别取含呢?前人关于杜甫生平的研究、杜诗的编年、杜诗的校勘、杜诗的文本分析以及以杜证杜等方面的丰富创获,你如何吸取其经验呢?杜诗学的研究已经达到相当高的学术水准,你如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呢?凡此种种,莫砺锋教授都将在本书中为你娓娓道来。
本书是莫砺锋教授于2006年春季在南京大学教学楼301教室讲课的实录,深入浅出,引人人胜。现在就让我们翻开此书,随着莫砺锋教授一起走进杜诗这座宝山吧。
唐诗近体源流 [图书] 豆瓣
9.4 (7 个评分) 作者: 钱志熙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 1
本书以有唐一代的近体诗为论述对象,并且探源溯流,将各体的发展都追溯到唐前时代,对唐诗体制的渊源流变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全书论述唐代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四种体裁在各时期的发展情况,所论及近体诗作家之众、风格之富、体类之丰、作品之夥,是迄今为止有关唐诗艺术研究的著作所鲜见的,而谈诗析艺之中肯、到位,亦颇为难得,可作为唐诗鉴赏读本读。
文選(全六冊) [图书] 豆瓣
作者: 萧统 / 校注 李善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 8
《文选》是我国现存编选最早的诗文总集,共收录先秦至六朝有代表性的诗文700多篇,其中包括著名作者100余人,它对唐代和后世文学都起过一定的影响。唐代李善的《文选注》是和《文选》一书不可分割的集大成的著作,不仅有助于理解词义典故,并且为文字训诂和校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收录了从周、秦至齐、梁约七、八百年间的一百三十几个知名作家和少数佚名作者的文章。并将这些文章分为三十八类。
宋代禅僧诗辑考 [图书] 豆瓣
作者: 朱刚 / 陈珏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2 - 3
《宋代禅僧诗辑考》主要内容主要通过宋代禅宗发展概况、禅僧的法系和有关资、禅僧诗的种类和辑佚用书作为《宋代禅僧诗辑考》的书写主题,体现了我们对宋代禅僧诗的粗浅认识和《宋代禅僧诗辑考》的编撰体例。
创建日期: 2022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