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三关

यति

यति @yati

79 本书  

诗词参考书

宋元明诗概说 [图书] 豆瓣
8.3 (6 个评分) 作者: [日] 吉川幸次郎 译者: 李庆 骆玉明 等译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2 - 1
本书由两种单独印行的著作——《宋诗概说》和《元明诗概说》合并而成,两书性质相同,内容衔接,于是合为一部,题为《宋元明诗概说》。 作者吉川幸次郎博士,为日本汉学界的泰斗。书中,吉川博士对于宋元明三代诗歌作了别具眼光的研究和独到的解读,诸多观点与国内流行的看法颇有差异。如他认为虽宋代有词,明清有戏曲,然此三代读书人创作的主流文学样式还是诗。另外,吉川氏强调了宋元明诸多诗人对于“悲哀”的态度,并认为这是影响贯穿三代的诗歌创作精神脉络,而宋元明三代更是中国诗歌作品思想倾向的重要转折时期。 无论如何,吉川博士这种崭新的视角和阐释,国内学子和治学者从中都确实可以获取不少启迪。
唐代民歌考释及变文考论 [图书] 豆瓣
作者: 杨公骥 中华书局 2015 - 10
本书将从《敦煌掇琐》的“五言白话诗”中选出二十八篇,称之为“唐代民歌”并使用全部唐代文献为这些民歌作出考证和注释,由此勾勒府兵、贫雇农、逃户、地主、官吏、和尚、道士、商人、工匠、后娘、男女二流子等各色人的生活形象。
本书并对涉及的“变文”考证,认为“变文”就是图文,乃是解说“变”(图画)中情节或景物的说明文。“变文”之所以使用散文、韵文合组的形式,乃是对我国古代“传”(散文)“赞”(韵文)组合文体的承袭。
本书筛选的唐代民歌和变文,具有高度的文学价值、历史价值和民俗学价值。杨先生的考释和考论,开拓了古代文学研究的新领域。
词乐曲唱 [图书] 豆瓣
作者: 洛地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5 - 8
本书是对我国民族文化发展中形成并至今尚存在于昆剧的“唱”中的“曲唱”,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上编,标名《曲唱》,横向剖析曲唱的构成;下编,标句《词乐》,纵向阐述从词唱到曲唱的衍进历程,纵横互补,自成体系,读后,深感其构思完整,脉络清晰,学风谨严,观点鲜明。
本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先述说“今”‘曲唱’即“昆”中的“曲唱”的状况和构成,为《上编》;
第二部分,试探索、论说“词乐”与“曲唱”的演化及其构成为《下编》。
昆曲曲牌及套数范例集 南套 [图书] 豆瓣
作者: 王守泰 1994 - 7
我国传统戏曲品种繁多,主要区别在于声腔不同。昆曲声腔采用曲牌,与其他剧种的板腔差异很大。本《范例集》就是昆曲曲词和声腔的结合关系及其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而写成的一部剧著。
二十五史弹词辑注 [图书] 豆瓣
作者: (明) 杨慎著 / (清) 孙德威辑 注 2015 - 6
《二十五史弹词辑注》原本为《廿一史弹词》,乃明朝人杨慎所作,经后人续作说明朝、说清朝等,乃称二十五史弹词。全书取材于正史,用浅近文言写成,共分十二卷,析爲十二段。每段先用西江月、南乡子、临江仙、清平乐、点绦唇、定风波、蝶恋花等词调及诗数首,次用散文及三三四攒十字的诗句,每段末了则以一诗一词作结。该书文辞悲壮淋漓,游戏笔墨,上自盘古开闢,下至宣统逊位,使历朝之正闰统系与递嬗消长,一气贯通。谱兴亡,寓褒贬,歌咏慷慨,提纲挈领,蕴含深刻的宇宙人生妙理。
绝句衍义笺注(增订本) [图书] 豆瓣
作者: (明) 杨慎 著 / 王仲镛
本书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作绝句诗选,学者王仲镛、王大厚据北京图书馆善本部所藏明曼山馆刻本加以校笺注释。它较为全面的反映了唐绝的风貌,开始关注到了唐代诗歌与音乐的关系问题,扩大了选诗范围,收及单家遗逸之作。两位学者的整理工作,对原著的某些讹误审慎地做了一些校改。
历代竹枝词(全五册) [图书] 豆瓣
作者: 王利器 王慎之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3 - 1
《竹枝词》起初是民间歌咏形成,受到语文人注意时,又多体现边远偏僻地区民俗风情,于是有《蠻俗》、《夷歌》、《俚词》、《旧唐书》卷一六O《刘禹锡传》,〔其声傖寧〕(《新唐书》卷九三《刘禹锡传》的说法。自唐代刘禹锡、白居易等借用传统《竹枝》体而又造新词起,其平易朴实的风格明显影响了知识人的文学创作,诗家争相倣擬,一时清新之风吹拂诗壇。有学者指出,《竹枝》先本巴渝俚音,夷歌番舞,绝少人注意之。迨刘、白出,具正法眼,始见其含思苑转,功绩诚不可没焉。
《竹枝词》多为七言,也有五言《竹枝词》,如袁枚的《西湖小竹枝词》等,亦有六言者,有可见每首二句或五句情形,又如敦诚的《东皐竹枝词》则为三、七、七、七句式。对于《竹枝词》形式演变的研究,虽然多有学者辛勤工作,但是至今仍未能形成定论。或许这部《历代竹枝词》的出版,可以助于《竹枝词》研究的深入。
竹枝词研究 [图书] 豆瓣
作者: 王慎之,王子今 2009 - 6
从1992年起至今,利用所辑资料,王慎之、王子今先生还合作撰写了30余篇介绍和研究竹枝词的文章和论文,除了考据竹枝词的作者和版本,多关注民俗史的分析。涉及地方有平阳、上党、闻喜、咸阳、中卫、永城、镇城、闽西、云间等。对于风土人情、民俗现象如卜钱、纸鬼、斗叶子等,也分别有所研究。民间的节庆礼俗,边地的乡村风情,晋商的市场镜像,以及儿童的游戏形式,妇女的劳动生活等等,都成为研究者认真审视的对象。海外竹枝词中黄遵宪《日本杂事诗》所体现的晚清开明士人的近代化观,也得以总结介绍。这些研究心得汇成一部《竹枝词研究》。
汉魏乐府的音乐与诗 [图书] 豆瓣
作者: 钱志熙 2009 - 9
《汉魏乐府的音乐与诗》内容简介:乐府艺术是一种集聚并融合诗歌、音乐、舞蹈和戏剧萌芽等各种艺术样式的综合性的艺术体系,是从汉武帝时代到魏文帝时代华夏艺坛上盛开的一朵奇葩。《汉魏乐府的音乐与诗》从汉代社会与乐府艺术的密切联系人手.采用一种大众笔法探讨了音乐史上的雅俗之变与汉代乐府艺术、各类乐府诗的艺术体制、乐府歌辞的娱乐功能和伦理价值、乐府诗的现实内容等,是一本了解汉魏乐府诗的通俗读本。
中国传统诗歌与诗学 [图书] 豆瓣
7.6 (5 个评分) 作者: 【美】宇文所安 译者: 陈小亮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3 - 6
本书是美国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继《初唐诗》、《盛唐诗》文学史研究之后,经十年孕育而成的第一部非系统处理的诗歌理论力作。原书虽出版较早,但其中仍可以见出许多他后来发展的文学观念。在此书中,宇文所安提出了中国“非虚构”诗学传统这一重要命题,并做出了全面阐发、论述。套用费罗诺萨发现中国文字是诗歌的理想语言的句式,可以说,宇文所安发现非虚构诗学传统中的中国诗歌是理想的诗歌,它来自自然的多样性,是对西方文学传统中的诗歌作为神性的诗人创造的第二自然的颠覆。阅读中国诗歌须放弃将诗歌作为语言结构进行分析的观念,而应栖居于同时代诗歌语境中聆听真实的声音。
中国历代文论选(第1册) [图书] 豆瓣
作者: 郭绍虞 上海古籍出版社发行部 2001 - 10
《中国历代文论选(第1册)(繁体版)》是在一九六四年版《中国历代文论选》的基础上经过较大修改、增补,编写而成的,由郭绍虞主编,王文生任副主编,饯仲联参加校订全害并担任部分编写工作,顾易生参加阅读全稿,李庆甲、张海珊担任先秦及近代主要部分的编写工作,王文生、田念萱、黄屏担任两漠、魏晋南北朝及明、清部分的编写工作,顾易生、蒋凡担任隋唐、五代、宋、金、元部分及部分近代的编写工作。
引譬连类 [图书] 豆瓣
作者: 郑毓瑜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 - 1
本书将“引譬连类”这一由《诗经》发端的诗学传统上升到譬喻理论的高度,它不仅是一种文学表达方法,更是中国传统认知世界、通过“越界”和“跨类”的方式在类分事物的基础上连结“物/我”、“情/景”、“身/心”、“言/意”的一套生活知识、理解框架和价值体系,由此形成迥异于西方以逻辑推演为主要认知方式的中国“关联式”、整体性的宇宙观、世界观和思维方式。
作者采取了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广涉经典的文学研究、思想史、人文地理学,并借鉴人类学、艺术史和新文化史对“物质”的研究,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尔雅》、《汉书·艺文志》和最早的类书《皇览》,乃至晚清黄遵宪的《日本杂事诗》……纵深地考察了“引譬连类”这个譬喻理论是如何形成了一种感知世界的基本模式,构建了中国几千年的诗文传统,从而将天文、人文、圣人、经典、信仰、辞章拉连在一起,成就了中华民族光华圆满的“文明”论述。
杜诗镜铨 [图书] 豆瓣
作者: [唐] 杜甫 / [清]杨伦 笺注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2020 - 3
杜甫是唐代 诗人,所作诗歌被后世推为经典。历代研究,注解杜诗者极多。其中以清代杨伦所笺本为 佳入门读物,此本精选其诗文集的经典笺注本,予以影印出版,对于诗歌学习颇有裨益。既注重解释之精准,又能言简意赅,故极为后世学者推重。今以清刊本予以彩印。
题写名胜 [图书] 豆瓣
8.3 (9 个评分) 作者: 商伟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0 - 1
《题写名胜》是商伟“重读唐诗”三部曲的第一部,在学术讲座的基础上整理写作而成,从诗歌内部进入批评分析,注重文本细读,不落古典文学研究的窠臼,集中体现了作者融通中西、多年沉淀的见解和学识,既能着眼于具体个案,探索重建中国古典诗学的可能,也能从耳熟能详的唐诗作品入手,阐发新意,给广大喜爱唐诗的普通读者带来启发。
宋诗话全编(全10册) [图书] 豆瓣
作者: 吴文治 2006 - 10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六一诗话》提要称:“诗话莫盛于宋,其传世者,以修此编为最古。”自《六一诗话》后出现大量诗话著作,流传至今的宋诗话达百种以上。《宋诗话全编》集宋代诗话之大成,共收录宋代诗话562家,其中原已单独成书的有170余种,另有近400家原无诗话辑本传世的诗论家有辑本收入。本书是汇集宋代诗话资料最为完备的大型图书。本书以人立目,除收录其原已单独成书的诗话,并广为蒐辑共散见于诗话文集、随笔、史书和类书等诸书中的论诗之语。本书收录原已成书诗话,除遴选善本进行点校外,正文保持原貌,不作删节。本书收录诗文别集、随笔、史书、类书等诸书中的诗话,以诗歌理论、诗歌创作述评、诗歌方法研讨等为主;有关诗人的逸事和思想研讨、重要诗篇的考辨、重要字义的疏证等,也酌予收录。本书入编的诗话,均为白文,辑录部分均逐条注明出处,包括书名、卷数、篇名。本书立目的诗话,按作者和年先后顺序编排。
抒情传统与维新时代 [图书] 豆瓣
作者: 吴盛青 / 高嘉谦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2 - 11
考察古典诗词及抒情文类,在传统裂变和融摄中的生长与衍异.作者包括王德威﹑胡志德 (TedHuters)、郑毓瑜、贺麦晓(M.Hockx)、魏爱莲(E.Widmer)、方秀洁、奚密、林立、黄锦树、胡晓明、张宏生、魏泉、张晖、黄运特.
盛唐诗坛研究 [图书] 豆瓣
作者: 袁行霈 / 丁放 2012 - 3
本书选择盛唐诗歌研究中诗歌与政治的关系这一命题进行探讨,着眼于诗人的生活的环境进行总体考察,注意诗人之间的关系,并把诗歌创作放到当时的政治和文化的语境中,描述那些带有全局性的现象,并从中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分别讨论了皇帝与皇族、宰相及其他官僚,以及在野诗人在整个盛唐诗坛上的不尽相同的作用和地位。
创建日期: 2022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