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三关

यति

यति @yati

79 本书  

诗词参考书

中国古代诗学的空间问题研究 [图书] 豆瓣
作者: 邓伟龙 2012 - 5
邓伟龙编著的《中国古代诗学的空间问题研究》择取中国古代诗学中具有统撮性的赋比兴、言象意和意境等范畴,尝试从空间的维度来探讨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空间或空间性特质。
《中国古代诗学的空间问题研究》认为:中国古代诗学中之赋比兴其实都是空间思维的方式,但因受时间思维影响的不同也就最终导致古人重“兴”而轻“比”、“赋”;中国古代诗学之“言”其实是种“依存时间的空间性媒介”,“象”则是“跨度言意之间的空间性组合”而“意”则为“依象而存的空间性混沌”;而意境之“境”和构成意境的三个最主要因素与结构层次都具有空间或空问性的特征;并且作为诗歌艺术技巧的对仗、节奏、格律等也都是构建空闽性艺术的技巧。综此,空间可谓解读中国古代诗擘的一个有力维度,而空间或空间性亦或是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特质。
等韵源流 [图书] 豆瓣
作者: 赵荫棠 2011 - 9
本书相当于一部中国等韵学的发展史,全书四编代表四个时期,六朝至唐宋为酝酿期,两宋为成立期,元明清为改革期,明清至现代为批评研究期。主要贡献在于:一,通过这样的分期,把诸多材料理出了头绪,初步勾画出这门学科的历史面貌。二,在资料的搜集考证方面下了一番苦工夫,其中提到的不少著作,为罕见之书。三,著者从浩繁的资料中分出等韵之流派。
北宋三大文人集团 [图书] 豆瓣
作者: 王水照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1 - 7
从社会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北宋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北宋文人和北宋文学,有其鲜明的特点。王水照先生《北宋三大文人集团》,通过分析钱幕僚佐集团、欧门进士集团、苏门学士集团,这三个时间上前后相继、人员上传薪接脉的文人集团的构成、群体特点、文学活动,为人们展现了北宋的社会文化和士人精神生长、演变的主要线索,以及北宋诗歌、散文、歌词创作的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
中唐诗歌之开拓与新变 [图书] 豆瓣
作者: 孟二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 9
提 要
开拓与新变是中唐诗歌的主要创作趋向。本文即以此为题,
试图在中唐文化的广阔背景上,对中唐诗歌的总体特征及其形成
的原因,作一深入系统的研究。
本文绪论部分,强调中唐诗歌在中国诗史中的重要地位;并通
过对盛唐诗歌的简单回顾,指出中唐诗人所面临的“极盛难继”的
困境,以及诗歌创作开拓新路的必要性。
第一章阐述中唐诗歌创作的社会文化背景。首先考察了中唐
的社会风气及其成因。政治之险恶、世风之谬戾、人情之淡薄,促
成一种反常的社会心理。其次说明广泛传播的宗教思想与宗教文
化在冲击儒学传统地位的同时,也为传统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
活力。最后指出,古文的复兴,传奇、变文的兴起,词由民间创作到
文人创作的过渡,书画艺术的发展等,对中唐诗歌的发展趋势所起
的作用。
第二章重点论述中唐诗人的创新精神,以及中唐诗歌众多的
流派与风格。尽管创新求变的方法、途径不同,但诗人们主观上的
追求是一致的。中唐的社会背景(如藩镇割据、朋党之争、科举考
试的弊端以及用人制度诸因素),为诗人群体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
件;也促使不同群体形成风格各异的诗歌流派。
第三章对盛唐与中唐诗人的审美趣味、诗歌的情感基调、气象
境界、艺术风貌作了广泛的比较,并由此说明中唐诗歌新变的主要
特征。
中唐诗歌以徘徊苦闷、哀怨惆怅、凄凉感伤为基调;气象内敛,
意境狭窄。中唐诗人或雕琢炼饰,追求丽藻与远韵的统一;或崇俗
尚质,追求浅切尽露的平易之风;或崇奇尚怪,追求“笔补造化”的
人工之美。这都与盛唐诗歌形成鲜明的对照。
齐梁诗风在中唐的复兴,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皎然在理
论上的明确倡导,强化了向齐梁回归的趋势。刻意追求诗歌艺术
的新变,是齐梁与中唐这两个时期诗人们的共同之处。然而中唐
诗人模仿齐梁却不为齐梁所囿,如王建的《宫词》、李贺的乐府,都
能创变出独具中唐特色的风格。
第四章集中论述宗教对中唐诗歌新变的影响。中唐时期流行
的宗教,尤其是佛教和道教,曾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
思想。许多文人,包括以道统自居的儒者,都受到宗教思想的影响
与宗教文化的熏染。本章从宇宙与人生,心性与神思,禅玄与意
境,直观与幻象四个方面,说明宗教不仅直接影响了诗人们的世界
观、人生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使他们有机会从一个新的视角来认
识宇宙、人生和自我,而且也为他们的诗歌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他们的诗歌在艺术想象、艺术构思、意境的构成、艺术形象的创造
等方面,都具有新颖奇异的特点,从而有别于盛唐。
总之,中唐诗人在时代氛围的孕育中,以异乎寻常的胆识与魄
力,打破了“极盛难继”的困境,在盛唐诗歌之后,开创了新的途径,
展示了新的美学风范,为诗坛带来了“再盛”的局面,对后世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陶渊明集译注及研究 [图书] 豆瓣
作者: 孟二冬 2008 - 1
《陶渊明集译注及研究》主要内容: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渊明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陶渊明的祖父做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到渊明时,家境已经衰落,他从小就过着比较贫困的生活。
陶渊明的青少年时代,是在浔阳柴桑的农村里度过的。浔阳东临、彭蠡湖(今鄱阳湖),北面长江,南倚庐山,风景十分优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五首其一);“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与子俨等疏》)。尽管家境贫困,但那种生活毕竟是恬静而适意的。“目倦川涂异,心念山泽居”(《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故乡的一草一木,时时萦绕心头,勾起甜蜜的回忆。早年的这种生活,对陶渊明日后的生活道路和思想性格,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春心无处不飞悬 [图书] 豆瓣
作者: 郑培凯 / 张继青 2013 - 10
本书是著名昆曲艺术家张继青先生对于自己从艺几十年来的回忆,既有对于具体某戏的解说,也有关于昆曲整体表演上的论述。包括《牡丹亭》(游园、惊梦、寻梦、写真、离魂)五折,《朱买臣休妻》(逼休、悔嫁、痴梦、泼水)四折,《白蛇传》(断桥)一折,《慈悲愿》(认子)一折,《蝴蝶梦》(说亲、回话)二折以及《跃鲤记》(芦林)一折表演方面的评述。另附有张继青先生表演戏单、艺术记事、以及张继青谈《南昆旦角演唱特色和正旦表演艺术》等。同时附录南昆《牡丹亭》与汤显祖原著文本比对,《烂柯山》康熙年间手抄本诸折大要和《朱买臣休妻》姚继焜改本的对比。
唐诗纪事(全二册) [图书] 豆瓣
作者: 计有功 辑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3 - 8
《唐诗纪事》搜采有唐300年间诗文集、杂说、传记、遗史、碑志、石刻等辑成。共收诗人1150家,唐人诗集不传于世者多赖是书以存。书中辑录有关唐代诗人生平及诗作评论的大量资料,对了解唐代诗歌之概貌大有助益。此书既是唐诗总集,又是唐诗批评之汇编,为唐诗研究之重要文献。此次整理之《唐诗纪事》,以明代洪楩本作底本,参校毛氏汲古阁本及《全唐诗》、《全唐文》和有关唐人诗文集、总集、笔记、小说等,全面而简明。
庐山历代诗词全集 [图书] 豆瓣
作者: 郑翔 / 胡迎建 2010
庐山历代诗词全集(套装全12册),ISBN:9787532556304,作者:郑翔,胡迎建 编
匡山诗海映千秋 [图书] 豆瓣
作者: 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2012 - 1
本论文集共收录论文二十余篇,内容大致涉及三大方面:一是有关庐山诗词的补遗和考辨,如陈尚君《彙庐山历代吟咏 奠名山文化基石》,刘永翔《传顾亭林游庐山词辨伪》等;二是有关庐山诗词的诗学文化内涵探讨,如黄霖的《庐山诗词的自然美和人文美》,刘宁的《庐山佛道传统与中国山水诗》等;三是关于《庐山历代诗词全集》的编纂出版价值和意义,如左鹏军《一部庐山的生命诗史》,余悦的《世界文化圣山的鸿篇巨制》等。
神话与诗 [图书] 豆瓣
9.0 (6 个评分) 作者: 闻一多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 5
本书是闻一多先生的古典文学论文集。全书收录了作者21篇论文,大致分为两部分:一是以神话为中心,对古代文化的考察;二是以《楚辞》为中心,对先秦诗歌的考察。作者认为神话是一切文化尤其是文学的源头,研究神话同研究诗一样,都是要清理自上古以来中华民族的“心灵史”。这些文章既有宏观的把握,也有细致的解剖分析,提出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见解,对此后的文学史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诗人、学者、民主斗士。新诗集《红烛》、《死水》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唐诗杂论 [图书] 豆瓣
8.8 (19 个评分) 作者: 闻一多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
《唐诗杂论》是闻一多先生站在一个崭新的高度,以历史的眼光分析研究唐诗的结晶。全书冲破了传统的学术方法、学术研究的狭隘和封闭,从诗人的角度看待、研究诗歌,卓见颇多。书中的文章大多发表在20-30年代的报章杂志上,后来汇编成册。闻一多是民国时期著名的诗人和民主斗士,但他同时也是一个严谨的学者,他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着深湛的研究,《唐诗杂论》就是他的一部分研究成果。作为一部开拓性的著作,它在唐诗研究中的历史地位仍然是不可动摇的。同时,闻一多的唐诗研究有他独特的视角和方法,这对我们今天的学者仍然富有启迪。为此,我们重新出版了此书,并请著名学者傅璇琮为此书撰写了“导读”,着重于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探计了闻一多唐诗研究的个性特点与开创作用,这对于了解中国近代学术史,促进唐诗研究在大有裨益。
他站在一个新的高度,以历史的眼光,观察和分析唐诗的发展变化,冲破了传统学术方法的某种狭隘性和封闭性。这是闻先生唐诗研究的极其宝贵的思想遗产,值得我们吸取。
诗词入门 [图书] 豆瓣
作者: 徐晋如 2021 - 4
诗词写作的“九阳神功”,诗词欣赏的“九阴真经”。
这是一本讲解传统诗词写作的大众普及读物。徐晋如继《大学诗词写作教程》之后,特针对零基础的诗词爱好者,撰写此书。从诗词的格律、押韵、平仄、属对、粘对、炼句、排布意象、虚实相生、时空对照、借题发挥等方面,翔实切当地讲解了学写诗词的诸要 领,让初学诗词者不走弯路。
徐晋如久负诗名,深明诗词创作的甘苦,故能将什么是好诗好词,怎样才能写出好诗好词,讲得简明著切,启人至深。作者在长期的诗词写作和教学实践中,归纳出一套实用的诗词学习方法,读者只要肯按照这种方法去学习,自不难懂得诗词,欣赏诗词,进而写出好诗好词。故本书不止是欣赏、创作诗词的入门之书,也是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启蒙之书。
学诗词就像学开车,诗词的格律只相当于交通规则,背熟交规并不就能开车,学会格律也并不就能写好诗词。与一般诗词写作入门书籍只讲诗词格律不同,本书强调读写一致,讲透诗词的创作与欣赏,让读者真正掌握好诗好词的原理,从而学会欣赏诗词,并能写出好诗词。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谢冕先生推荐说:
晋如此著,意在重续中国文学风雅的传统,意在呼唤诗意、情趣和韵律的回归,当代新诗的创作者,也可藉以收他山之助。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部编中小学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先生推荐说:
本书继承了中华诗教重视创作的优良传统,从诗词写作的基础知识而及于进阶的写作技巧,娓娓道来,引人入胜。不止是欣赏、创作诗词的必读之书,也是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必读之书。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汪涌豪先生推荐说:
铺设著实的初阶,引向神圣的堂奥。
大阪市立大学准教授 高桥未来女士推荐说:
徐先生根据从古到今的数量庞大的诗词作品,明确而生动地解释了诗词的结构和作法规则,增强了我们对作品的欣赏能力,同时也激发了我们对作品艺术再发现的情怀。我也希望日本的中国文学研究者和爱好诗词的友人们都能喜欢上这本书。
诗词散论 [图书] 豆瓣
作者: 缪钺 著 / 缪元朗 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 8
《诗词散论》是我国著名文史学家缪钺先生的代表作,是一本谈论中国古典诗词艺术的经典小书,其见解精微,文辞优美,自出版后即获得广大读者的欣赏与推重,多次再版重印。此次增订版在前版十一篇文章的基础上,增补编选缪钺古典文学论文精品三十余篇,更全面地展现缪钺先生古典文学研究的气度与魅力。叶嘉莹曾回忆说:“我对缪先生之钦仰,盖始于30余年前初读其著作《诗词散论》之时。我当时所最为赏爱的评赏诗词的著作有两种,一种是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另一种即是先生的《诗词散论》。我以为这两本书颇有一些共同的特色,那就是他们均不只是诉之于人之头脑,而且也是诉之于人之心灵的作品。在他们的著作中,都是既充满了熟读深思的体会,也充满了灵心锐感的兴发。”
宋代诗学通论 [图书] 豆瓣
作者: 周裕锴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9 - 4
本书是一部在现代诗学语境中阐释宋诗学的力作。全书分“诗道”、“诗法”、“诗格”、“诗思”、“诗艺”五编,深入探讨了宋诗学“句法”、“气格”、“理趣”等重要范畴,涉及宋诗学的本体论、功能论、修养论、风格论、创作论、鉴赏论与技巧论等各个层面。
诗论 [图书] 豆瓣
作者: 艾青 2014 - 5
由艾青编著的《诗论》以类似箴言的文体讨论了现代诗歌创作方面的相关问题。作者在“后记”中声明:“诗,这命题太庄严了。要完全地解释它对于我们这时代,还是不能胜任的。我知道自己在冒险——我很愿意自己能在冒险中得到失败的愉快的经验。”这一声明成为什么才是诗、什么样的人才是诗人的最好注解。
诗注要义 [图书] 豆瓣
作者: 陈永正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8 - 8
中国古典诗歌,众体兼备、题材宽广、寓意深刻、格调高雅,是世界文学发展史上的奇迹。然而,要真正准确读懂古诗涵义,领悟古诗的意境,则必须从作者的生活经历、写作背景、创作意图、语言风格、训诂字词、用典出处、前人注释、版本考订等等方面去综合解读与赏析。
因此,注释古典诗歌,至少要具备古典文学、古典文献学、历史学等各学科知识的基础与积累。
陈永正教授长期从事古典诗歌的注释工作,这是他几十年经验的总结。最初是研究生课程讲义,今润色整理,以供诗歌爱好者特别是有志于进行诗歌注释的研究者使用。这次再版,做了大量修订。
日本学者中国诗学论集 [图书] 豆瓣
作者: 蒋寅 译者: 蒋寅 凤凰出版社 2008 - 8
目录
前言
1.中国文学里的融合性 斯波六郎
2.中国诗的性格 松浦友久
——诗与语言
3.中国诗中的自传 川合康三★
4.中国的山水诗与外界认识 高津 孝★
5.无常观——日中文学比较一端 川合康三★
6.皇皇者华篇与采薇篇 赤塚忠
——中国古代剧诗试论
7.刘长卿集传本考 高桥良行
8附:日本现存刘长卿集解题 高桥良行
——日本享受唐诗史的一个侧面
9. 唐代的禘袷论争及其意义 户崎哲彦★
10. 游戏的文学 川合康三★
——以韩愈的"戏"为中心
11.作为回忆录的《白氏文集》 丸山茂★
12. 现代诗学的黎明 松浦友久★
——关于闻一多的《律诗底研究》
13.枯木上开放的诗 兴膳宏★
--诗歌意象谱系一考
14.中唐诗在唐诗之流中的位置 市川桃子★
——由樱桃的描写方式作出的分析
15. 荷衰芙蓉死 市川桃子★
——审美意识的变迁
16. 作为诗语的"怨"与"恨" 松浦友久
——以闺怨诗为中心
17.峰与蝶 深泽一幸★
——李商隐诗的性表象
清代诗学史(第二卷) [图书] 豆瓣
作者: 蒋寅 2019 - 11
本卷论述乾隆一朝诗学的流变,以诗坛对王渔洋神韵诗学的反拨与对叶燮诗学的接受为逻辑起点,按时序展开六十年间诗学思潮的更替和消长,依次论述了沈德潜新格调诗学、纪晓岚试帖诗学、袁枚性灵诗学、翁方纲学人诗学、桐城派诗学和高密派诗学的基本观念、理论创新、批评成就及其交互影响,在学问·性情的冲突、融合主题下辨认其主张的异同及对后来诗学的影响。全书秉持“进入过程”的学术理念,力求在历时性的观照中展开各派诗学的内部差异,使乾隆朝的诗学史在呈现其空前丰富性的同时,更显出清晰的脉络和整体格局。总之,无论是对乾隆诗学的总体认知,还是对各家诗学的具体阐释和评价,本卷都提出了不同于学界定论的全新论断。
清代诗学史(第1卷) [图书] 豆瓣
作者: 蒋寅 2012 - 4
《清代诗学史(第1卷)》内容包括鸟瞰整个清代诗学文化性格和历史特征的导言以及论述顺治、康熙、雍正三朝诗学的六章正文,既有历史进程的整体观照,也有具体诗论家的细致评析。相比前人以单一的观念史视角考察清代诗学的批评史、诗学史著作,《清代诗学史(第1卷)》的研究首先立足于诗学文献的细致流理,融观念史、批评史、学术史于一体,在更广阔的学术视野下,对清初诗学的历史进程、现实指向、理论品格及对后期诗学的影响作了充分的论述。全书展现的丰富的诗学现象和理论内容,足以改变学界有关中国诗学的文化特征及理论品格的一些成见,有助于反思当代文学理论研究的问题,为建设本土化的文学理论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创建日期: 2022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