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读

R ​:heart_pan:​ ​:heart_nb:​

R ​:heart_pan:​ ​:heart_nb:​ @deinon

313 本书  

-2023.7.8.

最后的礼物 [图书] 豆瓣
The Last Gift
作者: [英]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 译者: 宋佥 2022 - 9
《最后的礼物》是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出版于2011年的作品,也是他的另一部小说《赞美沉默》的姐妹篇。故事讲述了主人公阿巴斯因自卑和猜忌,在十九岁时抛妻弃子,逃离故乡桑给巴尔,成为一名水手,穿梭于世界各大港口,过着居无定所的阿飞生活。直到十五年后,他在英国埃克塞特与一位出生后即遭遗弃的黑人混血姑娘玛丽亚姆一见钟情,二人决定在诺里奇定居,开启一段生儿育女的平凡生活。
然而,人生并非从此幸福美满。英国移民的卑微身份始终如梦魇般弥漫整个家庭。而阿巴斯闭口不提桑给巴尔的一切,更是令一对儿女如同无根的浮萍,在身份认同的问题上迷失了自我。阿巴斯在六十三岁那年中风,此后便缠绵于病榻,直至过世。在这段临终岁月里,他用尽大半生努力淡忘的那片遥远故土,在他脑海中变得愈发清晰,令他魂萦梦牵。在妻子的鼓励下,他最终对着一台录音机,缓缓道出了他完整的人生故事,为孩子们留下了他生命中最后的礼物。
海边 [图书] 豆瓣
By the Sea
作者: [英]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 译者: 黄协安 2022 - 9
★ 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古尔纳代表作
★ 入围2001年布克奖长名单和《洛杉矶时报》图书奖短名单
★ 复仇与宽恕,两个异乡人终于在西方文明中完成了各自的血泪救赎
★ 最能体现古尔纳对难民处境关注的一部作品,尤其对于身处于不同文化夹缝中的难民
★ 特别收录古尔纳获奖演说未删节全译,一睹跨越两个大陆、多种文明交融下的成长与写作之秘密
《海边》是2021年诺奖作家古尔纳的代表作之一,曾入围2001年布克奖长名单和《洛杉矶时报》图书奖短名单。小说讲述了20世纪末从桑给巴尔来到英国寻求政治避难的中年人萨利赫•奥马尔的遭遇。抵达英国后,奥马尔被安排暂住在一个海边小镇,由于入境时使用了昔日家乡仇敌赖哲卜•舍尔邦的名字,其子拉蒂夫竟找上门来,由此引出了当年两家人的恩怨情仇。一同身处饱受敌视的异国他乡,奥马尔和拉蒂夫敞开心扉,共同回忆了当年的家族恩怨。真相渐渐浮出水面,两人最终达成了和解。
小说采用倒叙、插叙等方式交代了主人公奥马尔背井离乡的原因,由此引出种种记忆,小到家族恩怨,大到桑给巴尔的殖民独立史。叙述角度的不断变化,回忆与遗忘相互交叠,形成了古尔纳独特的叙事艺术。《海边》展现了古尔纳对难民处境的深切关注,尤其是对于身处不同文化夹缝中的难民。
来世 [图书] 豆瓣
Afterlives
作者: [英]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 译者: 李和庆 2022 - 8
“……我失去了父母,甚至都不了解他们。我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还记得他们。后来,我失去了哥哥伊利亚斯,我小时候,他的出现就像真主的恩赐。我无法忍受再失去你。”
“我永远不会离开你,”哈姆扎说,“我小时候也失去了父母。我失去了家,因为盲目渴望逃离,还差点儿丢了命。在我来到这里遇到你之前,我过的就不叫日子。我永远不会离开你。”
《来世》的故事发生在一百多年前的非洲。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伊利亚斯就在东非海岸上被德国殖民军队拐走。离家多年以后,伊利亚斯回到自己的村庄,得知父母早已去世,妹妹阿菲娅寄人篱下,说是收养,实则如奴隶般饱受虐待。哈姆扎同样从战场归来,肉体、精神都已伤痕累累,几乎一无所有——直到他遇见了美丽而勇敢的阿菲娅。随着这几个年轻人生活、工作和恋爱,他们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而就在此时,战争的阴影又一次迫近,历经艰险才得以重聚的亲人又一次面临分离。
赞美沉默 [图书] 豆瓣
Admiring Silence
作者: [英]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 译者: 陆泉枝 2022 - 9
我感到胸口有硬块,医生告诉我可能是心脏病,而我的确有心病。
离开非洲故土20年,我在英国的中学干着不喜欢的工作,和爱玛的爱情在平庸的日常摩擦中消耗殆尽。
直到一封家书邀请我回国探亲,他们在为我张罗相亲的事儿。是的,我从未向他们告知英国的一切,在他们眼中,我还是个单身汉。此行我也另有目的,我想要母亲打破多年的沉默,让她说出父亲的出走之谜。他为什么可以抛下妻儿,一走了之?
我坚信在厘清过往的谜团之后,我和爱玛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但终将事与愿违……
天堂 [图书] 豆瓣
Paradise
8.0 (5 个评分) 作者: [英]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 译者: 刘国枝 2022 - 9
故事发生在百年前处于德国殖民阴影下的东非桑给巴尔,这片多种文明交融、多种宗教并存的古老土地。男孩优素福被父亲抵押给商人阿齐兹偿债,从此跟随商队行走异乡,亲历生存之难。他困惑于他成长仪式上的领路人阿齐兹的阴阳莫测;他好奇于被深锁在花园背后的疯女人的泣泣私语;他痴迷于旅途中那座火焰墙般的巍峨悬崖,它仿若天堂之门,令他天眼开启:是忍辱偷生,守着方寸店铺变成一个小掌柜,还是在残酷的世界中变得像铁一样结实,去找寻有花园和喷泉,更有自由与尊严的穷人的天堂?
《天堂》发表于1994年,是古尔纳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借少年未经世事、不加滤镜的视角,将一个男孩的成长故事嵌于社会动荡、历史变迁的大背景中,通过书写一代移民的前生,来“努力保存那种记忆,找回人们赖以生活,并以此认知自我的那些时刻与故事”。
芥川龙之介文库本系列 [图书] 豆瓣
作者: (日)芥川龙之介 译者: 魏大海 / 高慧勤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 4
📚️日本小说巨擎杰作精选套装:短篇小说、随笔警语、行旅游记,经典全收录

一頁出版:芥川龙之介文库本系列(全8册)

小说《罗生门》《地狱变》《舞会》《竹林中》《偶人》《点鬼簿》

随笔《侏儒警语》《中国游记》

芥川,短命鬼才、短篇小说之神,短短35年的创作人生,留下200余篇作品,独步日本文坛,成为金字塔般的存在。芥川常年埋首书斋,开创历史短篇小说巅峰,长于警句格言,把他对社会的思考与质疑皆融入作品中。

函盒版文库8册,窥见文豪短暂生涯“华丽存在”。

芥川龙之介仿佛是从书籍中变出来的,在世上活了三十几年,谈笑一通,又隐身于书籍之间,不再出来。

——室生犀星

👹用敏感的眼、奇谲的想象、朦胧的不安,看悲情地狱人间

芥川以清冷灵动的文字、奇趣深沉的巧思揭露社会的阴暗丑陋,反映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陋巷出身与身处知识人世界的乖离造成芥川人生观的虚无,而江户时代的怪谈趣味在他笔下表现为神秘、怪异、超现实。

经典作《罗生门》《竹林中》《地狱变》《某阿呆的一生》……极致展现芥川文学的孤独内核与死亡狂想。

📚️以芥川名义,集结日本文学翻译名家,经典钜献,8册套装附赠导读别册

芥川文库全新精译套装,深耕日本文学学者团队名译精校:魏大海、郑民钦、艾莲、侯为……译文典雅俏丽、精深洗练、意趣盎然、别具一格。

重磅译者序挖掘文豪全风貌——魏大海、宫坂觉撰写专文解说,让每个世代的阅读者以不同的角度与心境初探,抑或再次品味芥川经典的个中韵味。

📚️与文豪的一期一会,知名画手×新锐设计师:匠心设计,文库珍藏

吹响文库本号角,一頁文库日本文豪经典系列第二弹!

芥川文库整体视觉由设计师汐和操刀,使用插画师HY.何的“人间新浮世绘”系列插画,鬼气森森的插画风格,配以日式手写书名。

地狱之火函盒设计,珍藏佳品,万千世象于烈焰中熊熊燃烧,映照芥川内心世界的隐隐不安……

【媒体推荐】

芥川龙之介仿佛是从书籍中变出来的,在世上活了三十几年,谈笑一通,又隐身于书籍之间,不再出来。

——室生犀星

他的真面目是深深悲哀的人,这种人品构成他文学的根柢。把那悲哀巧妙地包装或变形而诉诸笔端的努力,不就是芥川的文学吗?

——佐藤春夫

他的作品所用的主题,最多的是希望已达之后的不安,或者正不安时的心情……取古代的事实,注进新的生命去,便与现代人生出干系来。他想从含在这些材料里的古人的生活当中,寻出与自己的心情能够贴切的触著的或物。我想让中国的青年更多读芥川的作品,所以打算今后再译一些。

——鲁迅

芥川这些作品,因为依往昔的故事描写旧时代,而被称做历史小说。其实它并不原原本本地描绘历史或历史上的人物,而是用自己的新思想赋予古故事人物现代化的自我意识。因此,纵然披着历史的外衣,实际上与现代小说没有什么两样。

──井上靖

【内容简介】

“排列在书架上的,与其说是书籍,不如说是世纪末本身。”

一頁文库精选日本文豪芥川龙之介经典作品8册,小说《罗生门》《地狱变》《舞会》《竹林中》《偶人》《点鬼簿》

随笔《侏儒警语》《中国游记》。芥川作品凝聚了那个时代的自由精神和怀疑主义
金阁寺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9.0 (66 个评分) 作者: [日]三岛由纪夫 译者: 陈德文 一頁folio |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21 - 2
【编辑推荐】
※三岛美学的最高杰作,被翻译成十多国文字
终极之美,就是毁灭!
※美的东西,对我来说,就是怨敌
焚烧金阁寺的行为,正是一次对虚美和奇矫人生的反抗。三岛以小说的名义对战后时代令人颤抖的日本之美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赞颂和袭击。这赞颂中带着绵绵不绝的憎恨,而这袭击里又充满依依不舍的眷恋。
【内容介绍】
“美就是金阁吗?如果是,那么我想,我必须毁掉它。”
小说《金阁寺》是三岛独特美学观成熟的标志之作。小说以1950年金阁寺僧徒林养贤放火烧金阁寺的真实事件为蓝本,讲述了青年沟口醉心于金阁寺之美,又逐渐感到自己与金阁间的微妙关系,这种美似乎成了自己的宿敌,最终下定决心火烧金阁。
潮骚 [图书] 豆瓣
8.5 (39 个评分) 作者: [日]三岛由纪夫 译者: 陈德文 一頁folio |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21 - 2
【编辑推荐】
※获第一届新潮社文学奖,富有希腊美学的童话式小说
【内容介绍】
“他所听到的潮水的喧骚,是海里巨大的潮流和自己体内青春的血潮共同演奏的乐章。”
《潮骚》于1954年问世,获第一届新潮社文学奖。一部犹如渔歌式的青春小说,全篇洋溢着纯真与热情,自然不扭捏的文字中仿佛浮现出一座寻觅与文明隔绝而弥漫着淳朴美性的小岛。
青年渔民新治在早春的一个傍晚,认识了刚从外地回来有着健康美的姑娘初江,他们在不知不觉中相爱了。不料谣言四起,初江的父亲得知后勃然大怒,不准他俩见面。但最后新治通过了考验,在狂涛骇浪中挽救了初江父亲的一条船,凭着他的勇猛过人最终赢得美人归。
假面的告白 [图书] 豆瓣
8.8 (45 个评分) 作者: [日]三岛由纪夫 译者: 陈德文 一頁folio |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21 - 2
【编辑推荐】
※三岛文学世界的原点,被川端康成誉为“1950年代的希望”
《假面的告白》出版后,评论界对此击节称赞,将之誉为天才之作,正是这本书奠定了日后为世人所知的三岛由纪夫。
※半自传写尽“美的虚无主义” ,是一部被三岛称作“征服内心恶魔”般的小说
青春期应有的躁动不安,包括众所周知的他有关自我身体的“自卑感”,以及与怯懦做持久而天然的挣扎,在作品里被完整而又有节制地表述。这本书的诞生便是这种内心争斗、反复徘徊和确认的成果。
【内容介绍】
“或许我天生羸弱,所有的喜悦都掺合着不祥的预感。”
三岛由纪夫文学的出发点,是作者正式迈入长篇小说文学殿堂的自画像与宣言书,发表于1949年。本书一经出版即成为畅销书,更被川端康成誉为“1950年代的希望”。
这部半自传性小说,通过倒错的内向型自白对“我”进行理智的探索,从出生、幼年、少年到青年期的赤裸裸的心理记录和自我分析。《假面的告白》从社会心理的压抑出发,来对抗传统的道德、秩序和价值观的束缚。作品的特色在于内外交错、不拘泥于事实,完全凭主人公的意识轨迹构成。
鹿鸣馆 [图书] 豆瓣
鹿鳴館
8.3 (36 个评分) 作者: [日]三岛由纪夫 译者: 陈德文 一頁folio |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21 - 2
【编辑推荐】
※三岛由纪夫戏剧的皇冠明珠,呈现日本现代史上罕见的罗曼蒂克时代
※历史,只描写已经发生的事情;而艺术,则描写那些未曾发生的事。戏剧是隐瞒,是欺骗,却充满人性智慧的台词
“鹿鸣馆”是日本明治维新后,日本为与世界文明接轨,创设来进行外交与招待宾客的欧式建筑。本作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杜撰了天长节舞会上的一出悲剧。
※被三岛称为第一次“为舞台演出艺术”而创作的作品。中文世界首译!
【内容介绍】
“虚假的微笑,虚假的晚会,不会永远继续下去。”
本书收录《鹿鸣馆》和《早晨的杜鹃花》两篇剧作。《鹿鸣馆》是一出通俗戏剧,以鹿鸣馆时代为舞台,描述天长节舞会上的人伦悲剧,反映了当时明治时代日本条约改正的问题,以及对于接踵而来的反逆时代的预感。
伴随阶级没落,新兴文化的冒头与古老日本传统的抗衡,鹿鸣馆时代——那段明治最华美的回忆,只能如舞会上的最后一曲华尔兹一般休止。
春雪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春の雪
9.3 (32 个评分) 作者: [日]三岛由纪夫 译者: 陈德文 一頁folio |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21 - 2 其它标题: 丰饶之海
“丰饶之海”四部曲——绝笔之作
【编辑推荐】
四部曲分别写了“和魂” “荒魂” “奇魂”和“幸魂”,这“四魂”通过生与死的轮回演绎了四重人生,构成一个螺旋的循环世界。
这部被日本人称作“大河小说”的作品,对人生中的根本问题一一拷问,诸如生存、爱恋、战争、死亡和佛缘等,最后演绎出“世事皆幻象,人生即虚无”的主题。三岛由纪夫自己认为,这个世界表面上看起来是轰轰烈烈的“丰饶之海”,其实是既无水又无空气的月之海,虽名为“丰饶”,其实是匮乏。
“书中的这种窒息是因为作者与自己内心的虚无进行了惨烈的格斗。”——涩泽龙彦
【内容简介】
“丰饶之海”首部曲——三岛文学艺术美的绽放与升华
“真正的优雅是不会害怕任何淫乱的。”
它描写了大正元年(1912)的贵族社会中,松枝清显与聪子的恋爱悲剧。清显在对聪子的爱慕中始终孕育着一种不安的情绪,在聪子被天皇敕许给治典亲王后,清显通过友人本多繁邦与聪子保持联系、偷偷幽会,聪子在惶惑中与情显发生关系,并怀了孕。聪子堕胎之后,削发为尼,而心力交瘁的清显最终忧郁死去。
川端康成把《春雪》誉为现代的《源氏物语》,是作者“绚丽才华的升华”。三岛本人曾总结“《春雪》是王朝式的恋爱小说,即写所谓‘柔弱纤细’或‘和魂’”。
萨德侯爵夫人 [图书] 豆瓣
9.0 (40 个评分) 作者: [日]三岛由纪夫 译者: 陈德文 一頁|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21 - 2
【编辑推荐】
※三岛口碑最好的新剧剧本《萨德侯爵夫人》,后被英格玛・伯格曼改编成电影
※在甜腥的末日情怀中舔舐着想象中的萨德
本作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侯爵本人,主角是六个女人。用三岛自己的话说,那是“女性的萨德论”,即“受虐者一方的萨德论”“想象的萨德论”。 三岛的萨德是陶醉于官能性的阴暗萨德,是成为“诸神的黄昏”的萨德
※越是卑劣、残酷、不道德、污秽的人和事,越是要用优雅的语言叙说出来
一幕绚丽堂皇的剧本世界:把“洛可可情色文学的馨香,那从鲜血和拷打背后升腾起来的馨香”,用“语言的抽象性和准确性”还原在新剧的舞台上。
【内容介绍】
“就连地狱里的痛苦,凭借女人的双手和耐力,也能变成一朵玫瑰花。”
《萨德侯爵夫人》描述了萨德入狱之后,萨德侯爵夫人一生坚守贞节,为营救丈夫出狱奔波,待到老年的萨德获得自由之时,萨德夫人却突然毅然决然地与他分手。
这一谜团中隐藏着人性中真实存在而又不可理解的东西。以萨德夫人为中心,剧中的六位女性角色分别代表贞淑、道德、神、情感、天真、民众,她们像行星一样交错运转,女人的优雅、倦怠、贞淑、放纵等理念的冲突形成了戏剧的高潮。
长刀之夜 [图书] 豆瓣
わが友ヒットラー
8.1 (37 个评分) 作者: [日]三岛由纪夫 译者: 陈德文 一頁folio |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21 - 3
【编辑推荐】
※中文世界首译!一部以血洗血的戏剧,上场人物皆男人,以纳粹革命为背景,展现二十世纪的怪物希特勒
※重写这段历史,是因为它一头连接着二十世纪文明的本质,一头连接着人性黑暗的深渊
※把四个男人的长台词化作亚历山大体式的咏叹调,用语言推动情节,展现人类的悲剧宿命
内容介绍
“那打磨光亮的手枪和长靴,诉说着初醒的钢铁和皮革的新的饥渴。”
《长刀之夜》只写一夜之间的事——1934年发生的德国的“长刀之夜”,又称“蜂鸟行动”。希特勒因无法控制冲锋队的街头暴力并视之为对其权力的威胁,故设计除去了冲锋队及其领导者恩斯特·罗姆。
在《长刀之夜》中,三岛由纪夫以极具艺术水准的戏剧冲突,展示了这一夜里希特勒与罗姆之间的生死对决。在这本戏剧中,一头连接着二十世纪文明的本质,一头连接着人性黑暗的深渊;并于其中融入了所谓男性刚毅、热情,以及友情。最后,罗姆埋没于悲剧之死里,这就是人类的宿命。
仲夏之死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まなつのし
8.4 (24 个评分) 作者: [日]三岛由纪夫 译者: 陈德文 一頁folio |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21 - 2
“我的青春一概都是黑暗的风暴。”
《仲夏之死》创作于1952年,收录三岛由纪夫21岁到38岁创作的共11篇短篇精华。
题名作《仲夏之死》,正是作者以在伊豆金井滨听说的真实故事为基础构思而成,以第三者的眼光旁观死亡的现实性,描写了一段可怕宿命下,女主人公朝子受到的痛苦、治愈和空虚。
《香烟》是他的名篇佳作,受川端康成激赏推荐。这些早期创作的技术实验短篇中,描绘了战后的日本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现实,以及日本国民走出战争阴影的心态——在秩序与崩毁之间寻找平衡。
苛酷な運命とそれを乗り越えた後に訪れる虚無感の本質や意味を物語にしています
三島氏の最高・ベストと評価の高いエッセイの要素も盛り込まれた傑作短編と言われています。
少年期は永劫につづくべきもの
爱的饥渴 [图书] 豆瓣
8.3 (28 个评分) 作者: [日]三岛由纪夫 译者: 陈德文 一頁folio |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21 - 2
【编辑推荐】
※《爱的饥渴》是反《包法利夫人》的、反迪康热的
作为自己的工作,估计能流传下来的,就是《假面的告白》《爱的饥渴》和《禁色》这三部长篇,在完全暴露自己的长处和缺点这点上,我觉得它们是自己的真正的工作。三岛自述在本作中他尝试着将自己倾注在客观的人物中,写下了《爱的饥渴》这个主题。
※他的笔端始终在人性的两端跳舞:美与丑、爱与恨、生与死、情与仇,包括理想和溃灭,矜育和杀戮
本书是三岛继《假面的告白》之后的另一部文学杰作,是三岛最好的作品之一,如此罕见的完善作品,非三岛的手笔莫属。──日本文学评论家奥野健男
它是一部模仿坦塔罗斯式痛苦的作品,直面了以绝望为生存价值的人们,凄惨的生存方式。——文艺评论家花田清辉
【内容介绍】
“我不是去烧丈夫,而是去烧嫉妒的。”
主人公悦子是个一生都为情所苦的不幸女子。婚后丈夫在外另有温柔乡;妻子在家空闺冷衾,无处话凄凉。之后得了不治之症的丈夫去世,失掉丈夫的悦子一面同公公弥吉逢场作戏,一面又暗恋园丁三郎。这场爱恋注定没有结果,悦子那股爱的饥渴转眼化为恨的妒火,爱与恨相互交织……
正是在希腊悲剧《美狄亚》与法国诗人莫里亚克《爱的荒漠》的影响下,他写出了《爱的饥渴》这部文学杰作。三岛运用回忆、联想等倒叙手法,细腻描摹人物深层心理,作品结构延续日本古典传统的严谨格局,缜密而精巧。
禁色 [图书] 豆瓣
禁色
8.9 (14 个评分) 作者: [日]三岛由纪夫 译者: 陈德文 一頁folio |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21 - 2
【编辑推荐】
※“这是我的青春总决算。”
描写男色,将其性倒错说推向一个新的领域,构筑其理想中的男性美
※《假面的告白》《爱的饥渴》和《禁色》酿成三岛美学浪漫、唯美与古典主义的结合,进一步展开更绚丽多彩的文学世界
“这部小说是对传统观念的”挑战与复仇“,读来有趣,又让人背脊发凉……”——石原慎太郎
【内容介绍】
“真正的美是使人沉默的。”
一部对传统观念“挑战与复仇”的小说。本书创作于1951年,奠定了三岛在日本战后文学中屹立不摇的地位。
年过花甲的老作家桧俊辅藐视道德和凡俗,崇尚极端的唯美主义。因生来貌丑,在恋爱和婚姻中受尽了挫折,后来他遇到志趣相投的美丽青年悠一之后,决定脱离婚姻家庭的束缚,将悠一塑造成艺术品,从此走上了追求艺术家式纯粹审美生活的人生之路。三岛自述写作《禁色》,是试图让自己内在矛盾对立的两个“我”进行对话。
奔马 [图书] 豆瓣
奔馬
8.6 (22 个评分) 作者: [日]三岛由纪夫 译者: 陈德文 一頁folio |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21 - 2
“丰饶之海”四部曲——绝笔之作
【编辑推荐】
四部曲分别写了“和魂” “荒魂” “奇魂”和“幸魂”,这“四魂”通过生与死的轮回演绎了四重人生,构成一个螺旋的循环世界。
这部被日本人称作“大河小说”的作品,对人生中的根本问题一一拷问,诸如生存、爱恋、战争、死亡和佛缘等,最后演绎出“世事皆幻象,人生即虚无”的主题。三岛由纪夫自己认为,这个世界表面上看起来是轰轰烈烈的“丰饶之海”,其实是既无水又无空气的月之海,虽名为“丰饶”,其实是匮乏。
“书中的这种窒息是因为作者与自己内心的虚无进行了惨烈的格斗。”——涩泽龙彦
【内容简介】
“丰饶之海”四部曲之第二部——最引人争议、最惊人的英雄献身式小说
“我为幻想而生,以幻想为目标而行动,也因幻想而受到惩罚……我很希望获得不是幻想的东西。”
小说通篇以前一卷主人公松枝清显“转生”饭沼勋为轴心构思故事。
1932年,本多繁邦已38岁,仕途顺遂,距离挚友松枝清显逝去,已经过了19年。
转生少年——19岁的勋是一名日本剑道高手,这名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内心深处极端仇视当时的日本社会,憎恶由财界巨头组成的资本家集团;醉心于复兴天皇威名,以《神风连史话》为人生理想,欲赴死来拯救日本于“危难”……
殉教 [图书] 豆瓣
殉教
8.3 (10 个评分) 作者: [日]三岛由纪夫 译者: 陈德文 一頁folio |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21 - 2
“梦幻之死,成为残虐而绚烂的死亡。”
《殉教》是三岛由纪夫自杀前的第三部自选短篇集,1982年于日本新潮社出版。收入的短篇作品皆通过反时代的异类人物,描绘出三岛文学的中心主题:随着人世越来越鄙俗,其异类贵种愈益闪耀着孤立的光芒。
贵种和异类的故事正是三岛文学描写的重心,他最后的皇皇巨著“丰饶之海”四部曲中的松枝清显、饭沼勋、金茜公主等,这些死而复生的唯识论的种子,无不是贵种异类。三岛描写的贵种流离(有着尊贵血统的人被命运捉弄,遭到流放)正是浪漫主义文学的精髓。
阿波罗之杯 [图书] 豆瓣
7.0 (21 个评分) 作者: [日]三岛由纪夫 译者: 陈德文 一頁folio |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21 - 2
【编辑推荐】
※三岛由纪夫粉丝必看!小说家三岛,对希腊的朝圣中,返回精神故乡。
※三岛创作美学观的精神原点,朝圣之旅,青春之光,生命之源,所有都凝结成两个字“希腊”。
如果用一种文明来对应,那三岛最向往的便是鼎盛时代的希腊文明:“勇气与节制”的信条,始终贯穿他生命的始终。追求极致的自我,在美好的地中海阳光下奔跑,无疑是最适合三岛的场景。
【内容介绍】
“我呼唤着希腊的名字。我陶醉于无上的幸福之中。”
《阿波罗之杯》是三岛由纪夫的一部结集旅行记,是他以文学之眼窥视异国的观察札记。1951年,临近岁暮,三岛做了一次欧美文化之旅。12月25日由横滨乘船出海,途经北美、南美巴西、巴黎、伦敦、希腊以及罗马,环绕半个地球,长达半年之久。
而其中希腊罗马之行,堪称三岛精神故乡的朝圣,从旅游的见闻里现出哲人般的思索;它是游记,也是艺术的巡礼,更是文化的盛宴,是敬献太阳神阿波罗的一杯玉液琼浆。他带着憧憬壮写其独特美学的地基——希腊精神,正是这种热爱构成了他的创作观。
天人五衰 [图书] 豆瓣
天人五衰
9.4 (18 个评分) 作者: [日]三岛由纪夫 译者: 陈德文 一頁folio |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21 - 2
“丰饶之海”四部曲——绝笔之作
【编辑推荐】
四部曲分别写了“和魂” “荒魂” “奇魂”和“幸魂”,这“四魂”通过生与死的轮回演绎了四重人生,构成一个螺旋的循环世界。
这部被日本人称作“大河小说”的作品,对人生中的根本问题一一拷问,诸如生存、爱恋、战争、死亡和佛缘等,最后演绎出“世事皆幻象,人生即虚无”的主题。三岛由纪夫自己认为,这个世界表面上看起来是轰轰烈烈的“丰饶之海”,其实是既无水又无空气的月之海,虽名为“丰饶”,其实是匮乏。
“书中的这种窒息是因为作者与自己内心的虚无进行了惨烈的格斗。”——涩泽龙彦
【内容简介】
“丰饶之海”最后一部——自杀前一天完成的绝笔,三岛式美学、哲学的集大成体现
“八十岁的老人同二十岁的青年,或许正在进行一场你死我活的肉搏战。”
1970年,76岁的本多收养了在港口做信号员的俊美少年安永透,这名少年同样被本多认作是清显的转生。收为养子的透在考入大学以后,冷酷凶残的一面展露出来,对本多百般凌辱。本多的好友庆子向透全盘托出本多为何收养他的秘密。透发现自己只是他人转世之身,并不是能自由选择命运的人后,服毒自杀……
创建日期: 2023年7月8日